research_no
stringlengths 6
7
| title
stringlengths 4
50
| related_laws
stringlengths 2
149
⌀ | authors
stringclasses 74
values | published_date
stringlengths 10
10
| content
stringlengths 1.18k
23.5k
⌀ | doc_url
stringlengths 90
91
⌀ |
---|---|---|---|---|---|---|
R02607 | 多元文化傳播外國法制簡介 | null | 李雅村 | 2024-10-29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07
議題研析
一、題目:多元文化傳播外國法制簡介
二、議題所涉法規
無
三、背景說明(緣起)
2024年8月12日《新住民基本法》制定公布後,在保障新住民媒體近用權部分,內政部移民署從新住民為主要受眾角度思考,委託中央廣播電台製播全新的新住民廣播節目「新住民心力量」,並於同年10月18日開播,希望藉此培育更多新住民媒體人才
,並協助新住民加速適應臺灣社會。
四、問題爭點
我國在2003年及2005年分別成立客家電視台及原住民族電視
台。少數族群電視頻道的建立與發展,有賴政府推動並落實
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傳播政策。國外方面,亦有相關經驗,
值得借鏡。
五、探討研析
(一)紐西蘭《毛利電視服務法》
1842年,紐西蘭的最大城市奧克蘭(Auckland)首度由政府出資經營,紐西蘭原住民使用的毛利文字跟英文並列的報紙「紐西蘭信使」(Messenger of New Zealand)。對於安格魯薩克遜民族所組成的社會中,自由報業為其特徵,代表意見表達的自由,為自治社會的基石,而當時輿論的傳布是以報紙為主
,隨著時代演變而有後續啟動專屬頻道之論。2003年3月通過《毛利電視服務法》(Māori Television Service Act 2003)
,根據該法,電視台董事會每年必須準備相關文件,包括意向聲明、產出協定、年報等,由主責單位將意向聲明與年報呈交予國會進行審查
。2022年毛利電視台在毛利新年的前夕,向世界宣布,將電視台名稱從「Māori Television」正式改為「Whakaata Māori」
,而Whakaata一詞,有鏡像、反射的意思,就如同毛利電視台扮演著振興毛利文化與敘述毛利故事的角色一樣,且不斷地進行滾動式反思
。
(二)美國《族群遺產研究法》
美國於1972年推動《族群遺產研究法》(Ethnic Heritage Studies Act)
,旨在改善中、小學學生學習國家各民族文化遺產的機會。本法規定略以:1.開發中、小學使用的課程資料,內容涉及歷史、地理、社會、經濟、文學、藝術、音樂、戲劇、語言與族群遺產或地方團體遺產的一般文化,以及該族群遺產或地方團體遺產對美國遺產的貢獻;2.允許全國中小學使用該課程資料;3.為使用或準備使用根據本法開發的課程資料的人員提供培訓。該法並授權在1973財政年度撥款 2,000萬美元,以履行這一職責
。
基於《族群遺產研究法》,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在1978年5月同意對出售電台或電視台予少數族裔成員者給予稅收減免,並且允許有吊銷許可證危險的電台或電視台低價出售給少數族裔成員,該政策旨在增加擁有電台和電視台的少數族裔成員的數量。當時美國所有電台及電視台只有1%係由少數族裔成員擁有,因此藉此政策增加少數族裔成員擁有的機會,以利多元族群文化政策的實施
。
(三)加拿大《多元文化法》與《廣播法》
1988年加拿大《多元文化法》(Multiculturalism Act)
,使加拿大成為承認多元文化為國策之國家。《多元文化法》的重要內容是肯定原住民的存在,使其在文化和語言保持以及自治方面享受更多的權利。多元文化政策反映了加拿大社會的文化和種族多樣性,並承認加拿大社會所有成員都有保護、加強和分享其文化遺產的自由,且鼓勵和協助加拿大的社會、文化、經濟及政治機構尊重並包容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特徵。此外,1991年加拿大《廣播法》(Broadcasting Act)規定,廣播必須反映加拿大多元文化與多種族的特性,及原住民在社會中的特殊地位
。
撰稿人:李雅村
� 黃麗芸,新住民心力量節目警廣開播 劉世芳:保障知權,中央社,2024年10月15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410150334.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8月29日。
� 黎劍瑩,《紐西蘭報業發展紀要》,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第30集,1974年,3月,頁17-18。
� 紐西蘭議會網站,Māori Television Service (Te Aratuku Whakaata Irirangi Māori) Act 2003,網址: https://www.legislation.govt.nz/act/public/2003/0021/latest/DLM194308.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2日。
� 同註3。
� 同註3。根據2003年毛利電視服務法,其法案名稱為Māori Television Service (Te Aratuku Whakaata Irirangi Māori) Act ,即包含Whakaata一詞,故電視台名稱從「Māori Television」正式改為「Whakaata Māori」,法案名稱未更改。
� 原視 新聞網網站,紐西蘭毛利電視台名稱 正式改為Whakaata Māori,2022年6月8日,網址:https://news.ipcf.org.tw/37716,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2日。
� 美國國會網站,H.R.994 - A bill to provide a program to improve the opportunity of students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study cultural heritage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the Nation,1973年1月3日,網址:https://www.congress.gov/bill/93rd-congress/house-bill/994,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2日。
� 同註7。
� 紐約時報網站,F.C.C. Acts On Minority Broadcasting,1978年5月18日,網址:
https://www.nytimes.com/1978/05/18/archives/fcc-acts-on-minority-broadcasting-moves-to-ease-way-for-buyers-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2日。
�加拿大司法部網站,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Act R.S.C., 1985, c. 24 (4th Supp.),網址:https://laws-lois.justice.gc.ca/eng/acts/c-18.7/page-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2日。
�加拿大司法部網站,Broadcasting Act (S.C. 1991),網址: � HYPERLINK "https://laws.justice.gc.ca/eng/acts/" �https://laws.justice.gc.ca/eng/acts/�
B-9.0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2日。
2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4662/File_19840197.doc |
R02606 | 研議調整基層員工薪資之法規範 | 公司法;證券交易法 | 曾耀民 | 2024-10-28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06
議題研析
1、
題目:研議調整基層員工薪資之法規範
2、 議題所涉法規
公司法、證券交易法
3、
背景說明(緣起)
據報載,上市(櫃)公司也「薪」酸,學者指出,面對低薪問題,國際上通常建議二大政策工具,包括調高最低工資及勞資協商。前者臺灣一直在進行,而後者因為臺灣缺乏健全的勞資關係及有力量的工會組織,因此較難發揮。學者表示,過去政府提供租稅優惠或補貼來鼓勵企業加薪,但只是錦上添花,因為租稅優惠只有一年,而調薪是永久的,很少有企業會為短期的優惠去增加長期的支出,因此效果有限[footnoteRef:1]。 [1: 徐子苓,「上市櫃薪資M型化 學者:ESG報告揭露 施壓企業改善低薪」,自由時報,2024年9月22日,第A6版。]
4、
問題爭點
臺灣企業薪資出現M型化,也就是企業高層經理人員與基層員工薪資差距拉大。政策上雖調高最低工資,但仍難以有效改善低薪問題。據學者主張應推動ESG報告[footnoteRef:2]揭露,以施壓企業改善低薪。如何透過公司治理公開透明、揭露公司各階層薪資差距資訊、加強員工參與薪酬調整等方式,以有效改善薪資合理,確為應積極面對之問題。 [2: 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相關法規上,實收資本額達新臺幣2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從 2023 年起需要編定與申報永續報告書。ESG為永續報告書中的重要元素,ESG 指標主要由 3 個部分組成,分別是代表 E - Environmental(環境)、S - Social(社會責任)、G - Governance(公司治理),這3個面向的ESG指標將會作為評量企業的標準,讓衡量企業表現的指標不再只有財務報表,而能夠更全面的審視在環境與社會面向的發展。]
5、 探討研析
(1) 強化公司治理資訊公開透明
在公司管理階層僅持有少數股份,且股東因過於分散而無法監督公司之經營時,管理階層極有可能僅為自身利益而非基於全體股東最大利益考量來利用公司資產。因此,如何在公司所有者與經營者間建構制衡機制,以調和兩者利益,並防範利益衝突發生,乃公司治理需面對之核心課題。學者及國際組織提出應強化公司經營者責任之公司治理紀律與效能訴求。再加上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為加深各國對公司治理體系之重視,故將推行公司治理,列為選股的重要評估指標,因此各國政府紛紛參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銀行(World Bank)及歐盟等發表之原則,推動公司治理[footnoteRef:3]。 [3: 什麼是公司治理,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網址:https://www.cga.org.tw/f_1_01_company_govern.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7日。]
公司治理(Governance)主要涵蓋公司管理高層、主管薪酬、審計、內部控管、股東權利、企業道德 、資訊透明、董事多元、企業合規等議題。ESG報告應如同公司的健檢報告,針對公司內外部做評鑑,評估公司的整體表現,不僅要財務表現亮眼、照顧好員工與股東,更需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企業規模不僅需要做大,更要長久達到永續經營[footnoteRef:4]。因此,建議強化公司治理資訊公開透明,合理揭露各階層主管同仁之待遇、福利資訊,促進公司整體合作之動能。 [4: 「【2024最新】ESG是什麼?企業ESG怎麼做? 3大ESG指標帶你了解!」,dun & bradstreet (鄧白氏),網址:https://www.dnb.com.tw/Thoughts/What-is-esg/,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7日。]
(2)
研議調整基層員工薪資之法規範
學者曾主張從上市櫃公司的管理機制切入,以資訊揭露方式解決低薪問題。上市櫃公司向社會大眾募資,本來就應該承擔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而且現在上市櫃公司強調ESG治理,其中一個重要面向就是善待公司員工,因此上市櫃公司是適合推動ESG治理的對象。目前上市櫃公司副總以上的薪資有揭露在財報中,但公司基層員工薪資則沒有揭露,只有揭露公司非主管職的平均薪資,因此學者主張政府要求上市櫃公司揭露高階主管與基層員工的薪資差距倍數[footnoteRef:5]。 [5: 徐子苓,同註1。]
立法院頃於2024年7月16日三讀通過《證券交易法》第14條修正案,旨在鼓勵企業為員工加薪,並提高公司財務透明度。此次修法修正第14條第6項[footnoteRef:6]及第7項[footnoteRef:7],其內容明定,上市、上櫃公司應在章程中規定,以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率,用於基層員工的薪資調整或酬勞分配。 [6: 證券交易法第14條第6項規定:「前項公司應於章程訂明以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率為基層員工調整薪資或分派酬勞。但公司尚有累積虧損時,應予彌補。」] [7: 證券交易法第14條第7項規定:「前項調整薪資或分派酬勞金額,得自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額減除之。」]
《公司法》第235條之1規定:「公司應於章程訂明以當年度獲利狀況之定額或比率,分派員工酬勞。但公司尚有累積虧損時,應予彌補。」而依前揭《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第6項修正內容,主要強調上市櫃公司應於章程訂明所提撥一定比率之盈餘係為「基層員工」調整薪資或分派酬勞,相較於《公司法》規定,新修正的《證券交易法》更著重於「基層員工」的保障,避免多數盈餘獲利仍流向中高階主管或企業領導人。透過這種盈餘重新分配的方式,可提高基層員工的向心力,在大缺工時代更有利於留住人才[footnoteRef:8]。爰建議主管機關參酌此次《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之修正意旨,研議評估修正《公司法》第235條之1規定:「公司應於章程訂明以當年度獲利狀況之定額或比率,分派員工酬勞
及調整基層員工薪資。但公司尚有累積虧損時,應予彌補。」 [8: 溫為翔,「證交法修正三讀通過!上市櫃公司有盈餘,就要分給基層員工加薪」,經理人,2024年7月17日,網址: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8893,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7日。]
撰稿人:曾耀民
3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4473/File_19819997.docx |
R02605 | 從複合式災害探討校園防災教育法制問題 | 災害防救法 | 蔡月秋 | 2024-10-21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05
議題研析
1、
題目:從複合式災害探討校園防災教育法制問題
2、
議題所涉法規
災害防救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某科技大學為提升住宿學生對天然及人為災害的應變能力,每年定期依教育部國家防災日的政策,辦理學生宿舍複合式防災疏散演練,讓學生更熟悉防震、防災及避難的知識與技能,以防患於未然。該項演練結合國家防災日防災教育宣導,除可強化校園的防災應變能力,有效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也藉此機會讓學生平日就建立防火、防災的觀念,將複合式防災觀念融入於日常生活中,達到防災教育的最大宣導效果
。
四、問題爭點
因應複合式災害的多樣化型態,對人類危害將更嚴重,已非傳統災害防救教育可以完全涵蓋其影響範圍,爰有必要檢討相關法制規定及因應措施。
五、探討研析
(1)
研擬強化因應複合式災害之知識技能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所定義的「防災教育」,是指防治災害教育,其根本的概念並非企圖控制災害發生,而是減緩災害發生時或災後對人類所造成的傷害。其目的在於提升民眾對災害的認識,進而了解災前準備和緊急應變的重要,培養民眾具備良好的防災知識,強化抗災的能力,減少人民和社會的災害損失
。
日本曾於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震災,包括地震伴隨而來的巨大海嘯及餘震引發的大規模災害,讓日本省思複合式災害的防救行為,自2019年度起,日本開始將校園防災與安全列為教育學程之必修課程。鑒於校園內可能發生災害事件或意外事故,以及東日本大地震的經驗教訓,校園防災與安全列為必修課程的主要目的在培養教育學程學生日後成為教師時,面臨複合式災害所需的危機管理與災害事件發生後的適當因應措施
。再者,高度仰賴學校做為防災傳播管道的現代社會,若對於防災教育師資的培育,有必要將災害防救知識納入缺乏整體性的規劃
,透過法制規範明確其應實施事項。經查災害防救法尚無規範學校教師所必備之知識,對於校園發生複合式災害時,教師往往是作為第一線人員,須面對災害危機處理及善後,爰建議將災害防救知識納入規範,建議於災害防救法第22條第1項:「為減少災害發生或防止災害擴大,各級政府平時應依權責實施下列減災事項,並鼓勵公、私立學校、急救責任醫院、團體、公司、商業、有限合夥主動或協助辦理:……二、災害防救教育、訓練
、觀念宣導
及專業知識培養
。」俾利學校教師具有專業技能知識以面對複合式災害時,並有足夠之危機處理能力,將災害降至最低。
(2)
具災害高風險學校應依據地區災害防救計畫,訂定各校災防計畫,以強化學校災害防救能力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域,如何營造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甚鉅。校園安全關乎教職員的工作環境以及學生的學習環境,當校園安全受到天然災害侵襲時,將導致學校建築物、設備以及人員的損傷,而校園安全維護則涉及學校如何因應及處置該些天然災害事件。校園安全涉及的層面非常廣泛,現行相關法規雖難以精確其定義,然依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通報作業要點第三點,亦包括天然災害、疾病等各類事件,均列入校園安全通報之範圍
。因此,如何針對災害高風險可能地區之學校進行普查及列為加強重點預防措施的規劃,亦屬各主管機關在災害防救計畫中所應納入之範圍。
依據災害防救法第20條第1項規定:「直轄市、縣(市)政府應依災害防救基本計畫、相關災害防救業務計畫及地區災害潛勢特性,擬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經各該災害防救會報核定後實施,並報中央災害防救會報備查。」同條第4項規定:「鄉(鎮、市)、山地原住民區公所應依上級災害防救計畫及地區災害潛勢特性,擬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經各該災害防救會報核定後實施,並報所屬上級災害防救會報備查。」前開兩項條文均規定各地方政府或鄉(鎮、市)、山地原住民區公所,應考量地區災害潛勢特性,擬定地區災害防救計畫,尤其位居山地原住民地區或偏遠地區內具災害高風險的學校,均有必要依據該地區災害防救計畫,訂定各學校或機構災害防救計畫及相關具體作為。爰建議教育部主管各級學校及所屬機構災害防救要點第4點配合災害防救法修正:「學校及機構應結合所在地區災害潛勢特性,
依據地區災害防救計畫
,訂定
學校或機構
災害防救計畫及相關具體作為;本部得訪視其辦理情形。」以強化地方政府辦理學校防災教育工作、輔導轄屬各級學校強化校園防災教育及校園災害管理工作,並提升學校師生防災素養及學校災害防救能力。
撰稿人:蔡月秋
�中央社,<南臺科大提升校園防災教育 實施住宿學生複合式防災演練>,2024年9月18日,網址:https://www.msn.com/zh-tw/news/other/%E5%8D%97%E8%87%BA%E7%A7%91%E5%A4%A7%E6%8F%90%E5%8D%87%E6%A0%A1%E5%9C%92%E9%98%B2%E7%81%BD%E6%95%99%E8%82%B2-%E5%AF%A6%E6%96%BD%E4%BD%8F%E5%AE%BF%E5%AD%B8%E7%94%9F%E8%A4%87%E5%90%88%E5%BC%8F%E9%98%B2%E7%81%BD%E6%BC%94%E7%B7%B4/ar-AA1qK0TZ?ocid=msedgdhp&pc=U531&cvid=a03f5030f8c842e4b8b3c42bfe5573b0&ei=83,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9日。
� 翻轉教育,<防災教育-孩子一定要知道的防災守則:知識圖卡、緊急救難包>,2023年9月19日,網址: � HYPERLINK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teacher_resource/312"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teacher_resource/312�,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26日。
� 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日本將校園安全列入教育學程必修課程>,駐日本代表處教育組,2019年2月3日,網址: https://teric.naer.edu.tw/wSite/ct?ctNode=647&mp=teric_b&xItem=2040872,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27日。
�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防災教育白皮書>,2004年10月,網址: https://teric.naer.edu.tw/wSite/ct?mp=teric_b&xItem=2057907&ctNode=64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27日。
�王令宜,<各國維護校園安全的因應作為>,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189期 ,2019年11月,網址: � HYPERLINK "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edm_no=189&content_no=3346" �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edm_no=189&content_no=3346�,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26日。
4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4037/File_19819483.doc |
R02604 | 新興電子煙毒防制相關法制研析 |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菸害防制法;先驅化學品工業原料之種類及申報檢查辦法 | 楊蕙如 | 2024-10-17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04
一、題目:新興電子煙毒防制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菸害防制法、先驅化學品工業原料之種類及申報檢查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一款名為「喪屍煙彈」的「依托咪酯」(Etomidate)電子煙近年快速蔓延,依托咪酯本是醫療用途的麻醉劑
,卻被非法改造為電子煙後,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吸食者毒駕更造成多起重大事故。今(113)年7月一名男性吸食依托咪酯後駕車肇事,撞上一名巡邏警員送醫不治
。9月發生重大車禍造成一死六傷,肇事男子坦承吸食依托咪酯
。
(二)不同於安非他命是中樞神經興奮劑,依托咪酯的效果是抑制中樞神經,會讓人意識不清。現今常見將依托咪酯混和化學原料,加熱製成電子煙油,以電子煙方式施用,吸食後會出現如同「殭屍」般無法思考、無法控制身體、異常顫抖等行為,又被稱作「喪屍毒品」,透過年輕人接受度高的電子煙型態,當作毒品販售濫用,造成身體危害
。
四、問題爭點
不法集團利用各國管制法令與我國毒品管制之差異,取得原料(化學品或藥品)後進入國內再合成製成毒品,由於管理上游原料之法規範層級較低,且毒品納管法制流程耗時,趕不上新興毒品「變種」新增之速度,法規空窗期難以遏止新興毒品之流行氾濫。
五、探討研析
(一) 聯合國呼籲各國採取行動以遏制新興合成毒品氾濫
「依托咪酯」屬新興毒品,新興毒品又稱新興影響精神物質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NPS),是近年來興起之濫用藥物的統稱,它並非「新發明」(newly invented)而是「新的不當使用」(newly misused),其出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規避法律對於(尚未定義或審查中的)毒品的管制。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指出,全球合成毒品市場(包括特定類別興奮劑和新興影響精神物質)的擴張是最近出現的現象。該等新興合成毒品之數量持續增加,並已超過國際管制物質的總數,其對公眾構成健康風險,但人們對其認識極為有限。合成毒品對社會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聯合國建議各國要採取整合性的措施以為因應
。
(二)執行毒品先驅化學品原料查緝及溯源,建議加重未依規定進行工業原料之申報,或規避、妨礙檢查者之處罰
由於現今新興毒品多是藉由簡單改變現有毒品之化學結構式,規避現有法規及法律制裁,故防制毒品應加強防毒作為,監控新興毒品之發展及製造趨勢,一旦發現有濫用及流供製毒之可能性,應及時提出預警。對於可供製毒使用之毒品先驅原料流向個人及異常之廠商,經濟部及衛生福利部應主動函請偵辦。依「先驅化學品工業原料之種類及申報檢查辦法」第3條規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下稱本條例)
所稱先驅化學品工業原料,係指可流供製造毒品之原料,依其特性分為甲、乙二類
。依本條例第31條第3項及第4項規定,未依規定進行工業原料之申報,或規避、妨礙檢查者,處新臺幣(下同)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然相較於本條例第4條第5項「製造、運輸、販賣專供製造或施用毒品之器具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50萬元以下罰金。」,對於製造販賣供製毒之「器具」處罰重,而對於可能流供製毒之「原料」之規避檢查等處罰反而較輕。建議本條例第31條加重罰鍰金額或配合其他處罰方式,以遏止相關原料流供製毒、落實源頭管理。
(三)納管毒品作業期間是否為暫時(緊急)禁令,容待審慎評估討論
我國新修正之菸害防制法於112年3月22日施行,全面禁止包含電子煙(類菸品)在內之各式類菸品並加重罰責,製造或輸入業者若有製造、輸入、廣告各式電子煙之類菸品或其組合元件之行為,最高處5千萬元罰鍰。依修正通過之菸害防制法第15條規定,禁止任何人製造、輸入、販賣(包括透過網路、實體店面及面交)、供應(提供他人使用)、展示或廣告(製作廣告、接受傳播或刊載)各式類菸品或其組合元件
。
我國菸害防制法全面禁止使用、販售電子煙,但仍有電子煙混雜毒品進入校園
。使用電子煙查獲者僅有行政裁罰最高1萬元
,若電子煙裡摻雜「毒品」則涉及刑事的毒品罪
。含有依托咪酯這種「上頭電子煙」在中國大陸去年10月已經列為毒品
;我國今年6月13日法務部毒品審議委員會(下稱毒審會)決議,將依托咪酯、美托咪酯(Metomidate)、異丙帕酯(Isopropyl 1-(1-phenylethyl)-1H-imidazole-5- carboxylate)3類成分,列為第三級毒品。完成法制作業後行政院業於113年8月5日公告依托咪酯3類成分列為第三級毒品管制
。因此無正當理由持有或施用依托咪酯,依本條例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
,若持有依托咪酯純質淨重5公克以上,或是有其他製造、運輸、販賣、意圖販賣而持有、以強暴脅迫欺瞞或其他非法之方法使人施用、引誘他人施用、轉讓等等更高度的行為,則依本條例第4條至第8條及第11條處包含自由刑(得併科罰金)之處罰。
由於毒審會之法制作業辦理完成後正式由行政院公告、納管一般約需2至4個月時間,例如依托咪酯在6至8月的法制作業期間仍增加許多販售、吸食甚至致死之案件。由於新興毒品的種類增加快速,法規修訂之速度往往落後其推陳出新的速度,學者指出,主管機關未來其他新興毒品在毒審法制作業期間評估暫時(緊急)禁令
(temporary/emergency bans)之可行性,以阻斷不法人士乘隙續為取得原料及製毒之管道及動機。惟暫時性管制雖有其時效,仍須考量「授權明確性」原則,是否為暫時(緊急)禁令,容待審慎評估討論。
撰稿人:楊蕙如
� 依托咪酯原本是管制用藥,是一種作用於中樞神經的鎮定劑,臨床醫師為病人插管時,以靜脈注射方式,使用該藥物讓病人短暫昏睡,以完成插管,依托咪酯藥效來得快,恢復時間也短,屬於短效麻醉劑。
� 依托咪酯會對大腦和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性的損害。警方今年於7月初查緝轟趴販毒,發現5男2女藥腳群聚施用毒品後全數癱軟,當場查扣海洛因、安非他命,及含「依托咪酯」成分被稱為「喪屍毒品」的麻醉煙彈18顆及麻醉煙彈原料6瓶等證物。該等毒販透過自行調配的比例裝填至空煙彈內吸食及售賣。
� 林琮恩,三重男吸「依托咪酯」撞死警 毒物醫曝「殭屍毒品」致命風險,聯合新聞網,113年7月13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093254,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1日。
� 新竹市虎林國中十六日發生重大車禍造成一死六傷悲劇,肇事的卅四歲男子彭柏超坦承吸食俗稱「喪屍煙彈」的依托咪酯,警訊後移送新竹地檢署偵辦;檢方複訊後,認為彭男涉犯刑法施用毒品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致人於死等罪嫌重大,廖雪茹、蔡彰盛,肇事駕駛彭男超坦承吸食依托咪酯,113年9月18日,� HYPERLINK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667611"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667611�,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1日。
� 吸了變喪屍!5男2女毒趴嗨到癱軟 驚見依托咪酯麻醉煙彈,自由時報電子報,113年7月8日,� HYPERLINK "https://video.ltn.com.tw/article/4DdTXgr3ogM/PLI7xntdRxhw0r6oz4YWJY9xRScLkoe0Wi" �https://video.ltn.com.tw/article/4DdTXgr3ogM/PLI7xntdRxhw0r6oz4YWJY9xRScLkoe0Wi�,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14日。
�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網址: � HYPERLINK "https://www.unodc.org/unodc/en/scientists/smart-new.html" �https://www.unodc.org/unodc/en/scientists/smart-new.html�,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14日。
� 先驅化學品工業原料之種類及申報檢查辦法第 1 條:「本辦法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爰「本條例」係指「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 先驅化學品工業原料之種類及申報檢查辦法第 3 條規定:「本條例所稱先驅化學品工業原料,係指可流供製造毒品之原料,依其特性分為二類,其品項如下:
一、甲類(參與反應並成為毒品之化學結構一部分者或經主管機關公告列入之製毒化學品):醋酸酐(乙酐)、苯醋酸、氨茴酸(鄰-胺基苯甲酸)、2-乙醯胺基苯甲酸(N-乙醯-鄰-胺基苯甲酸)、異黃樟油素、胡椒醛(3,4-亞甲基二氧基苯甲醛)、黃樟油素、1-(1,3-苯並二噁茂-5-基)-2-丙酮、六氫吡啶、亞硫醯氯、氯化鈀、紅磷、碘、氫碘酸、次磷酸、甲胺、苯乙腈等項(如附表一)。
二、乙類(參與反應或未參與反應並不成為毒品之化學結構一部分者):比重達1.2或濃度達39.1w/w%之氯化氫(鹽酸)、比重達1.84或濃度95至98w/w%之硫酸、過錳酸鉀、甲苯、二乙醚(乙醚)、丙酮、丁酮(甲基乙基酮)、苯甲酸乙酯等項(如附表二)。」
�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31 條:「經濟部為防制先驅化學品之工業原料流供製造毒品,得命廠商申報該項工業原料之種類及輸出入、生產、銷售、使用、貯存之流程、數量,並得檢查其簿冊及場所;廠商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前項工業原料之種類及申報、檢查辦法,由經濟部定之。
違反第一項之規定不為申報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補報
,屆期仍未補報者,按日連續處罰。
規避、妨礙或拒絕第一項之檢查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及強制檢查。
依前二項所處之罰鍰,經限期繳納,屆期未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
� 基於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第七次締約方會議(COP7)建議各締約方以法令規定禁止或管制之尼古丁及非尼古丁電子傳送組合(ENDS and ENNDS,俗稱電子煙)。另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推估超過五萬七千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考量「電子煙及相關類菸品」存在各種已知與未知之健康危害,及未來可能以各種名稱、添加物、使用方式上市,為保護國民健康,爰增訂菸害防制法第15條第1項第2款規定,禁止「類菸品」或其組合元件之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或廣告。詳見: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462號 政府提案第17689號),111年2月23日印發,政423-424。
� 台灣目前仍全面禁止使用與販售電子煙和加熱煙,但衛福部統計,青少年電子煙使用比率,3年內從2.7%成長到6.6%,目前在社群平台仍有不少銷售資訊,有的標榜加了大麻,甚至還有的摻入麻醉藥物「依托咪酯」,詳見:青少電子煙用率3年增近4% 部分摻雜毒品立委籲具體防制
,113年6月12日,網址: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99678,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9日。
� 菸害防制法第40條第3項規定:「違反第十五條第二項規定,使用類菸品或同條第一項第三款之指定菸品者,處新臺幣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
� 施用或持有毒品之處罰依毒品分級及毒品持有數量(純質淨重公克數)有別,參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第 10 條、第11條及第 11條之1 。
� 由於依托咪酯的濫用模式多透過電子煙吸食,其在中國大陸俗稱「上頭電子煙」。
� 行政院公告中華民國113年8月5日(補登)院臺法字第1131020962號,修正「毒品之分級及品項」部分分級及品項,並自中華民國一百十三年八月五日生效。詳見行政院公報,第30卷,第146期,113年8月6日。
�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之1第2項:「無正當理由持有或施用第三級或第四級毒品者,處新
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並應限期令其接受四小時以上八小時以下之毒品危害講習。」
� 暫時(緊急)禁令係主管當局得以經由法規性命令,針對具有「立即風險」或「危險」且對公共健康造成威脅的新興影響精神物質,迅速導入類似適用於違禁製造或交易藥物的管制,再經主管當局評估健康問題後,做出有關管制的最終決定。暫時性管制有其時效,依據暫時性法規進行的藥物管制通常對於個人使用的數量罰則較輕或並無罰則,而是以製造、進出口及供應為管制重點。詳見:楊士隆、李志恒、謝右文、鄭元皓、林世智,新興毒品趨勢調查與防治對策之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發行),第19期,107年12月,頁9。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808/File_19819132.doc |
R02603 | 委託出席股東會之法制問題研析 | 公司法;證券交易法;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規則 | 彭文暉 | 2024-10-16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0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委託出席股東會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司法、證券交易法、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規則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報載有2家金融控股公司宣布進行併購,不同立場股東於召開股東臨時會前,透過委託書通路商徵求委託書,徵求價碼超越以往行情[footnoteRef:1]。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就此表示,不允許委託書徵求過程踩到法律紅線或有違反資本市場相關規定之行為,強調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規則(下稱委託書規則)明定禁止價購委託書,委託書徵求人若有價購委託書行為且事證明確,除依證券交易法(下稱證交法)第178條第1項第7款規定處新臺幣(下同)24萬元以上480萬元以下罰鍰,另依委託書規則第22條規定、第5條第2項第6款規定,其代理之表決權不予計算,並得限制1年內不得擔任徵求人或辦理代為處理徵求事務[footnoteRef:2]。 [1: 陳永吉,新光金委託書行情出爐 每張僅21元,自由時報,113年9月19日,第A7版。] [2: 謝方娪,新光股東互槓拚委託書徵求 金管會:不允許踩法律紅線,中央社,113年9月19日,國內財經。]
(二)論者指出依現行法規,價購委託書屬違法行為,但管理法制上使用行政命令(委託書規則第11條第1項第1款)禁止價購,仍存有疑慮,如證交法第25條之1授權主管機關訂定委託書之「取得方式」,似未明文授權訂定禁止價購;以行政命令禁止價購委託書,法院可能會認為欠缺法律明確授權而拒絕適用;現行規範實際上仍無法達成杜絕表決權買賣之目的等[footnoteRef:3]。 [3: 賴英照,買賣委託書違法嗎?,經濟日報,113年9月25日,第A4版。]
四、問題爭點
(一)證交法與公司法對於委託書使用之差別規範。
(二)證交法與委託書規則所定禁止價購委託書之規範,恐有未符「授權明確性」原則之要求。
(三)委託書規則關於禁止價購委託書之規範適用,似有未符「法律明確性」原則之疑慮。
(四)禁止價購委託書之規範機制,似可再予檢討是否確符「比例原則」之要求。
五、探討研析
(一)委託出席股東會之相關規範
依公司法第177條第1項規定:「股東得於每次股東會,出具委託書,載明授權範圍,委託代理人,出席股東會。但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證券主管機關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另證交法第25條之1規定:「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應予限制、取締或管理;其徵求人、受託代理人與代為處理徵求事務者之資格條件、委託書之格式、取得、徵求與受託方式、代理之股數、統計驗證、使用委託書代理表決權不予計算之情事、應申報與備置之文件、資料提供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規則,由主管機關定之。」是主管機關爰據以訂定委託書規則作為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下稱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之管理規範。
析言之,公司法第177條規定乃便利公司股東實質參與股東會之一般規範,證交法第25條之1規定則係公開發行公司委託出席股東會之特別規定與授權依據,而委託書規則係公開發行公司使用委託書應遵行事項之具體規範。由是,現行法規對於委託書之使用,係因該公司是否屬公開發行公司而異其管理。查委託書規則第11條第1項第1款規定,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委託書之取得「不得以給付金錢或其他利益為條件」,惟因非公開發行公司並無委託書規則之適用[footnoteRef:4],解釋上即非不得以價購方式取得委託書。 [4: 經濟部95年1月10日經商字第09502001900號函。]
(二)委託書規則之母法授權範圍
經查為就委託代理加以限制及管理,以防少數股東藉徵求委託書而操縱股東會,證交法於民國72年增訂第25條之1,明定「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應予限制、取締或管理;其規則由主管機關定之。」嗣為符法律授權明確性及依法行政原則,復於94年修正該條第1項規定,增訂主管機關訂定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規則之相關內容[footnoteRef:5]如現行規定。 [5: 立法院法律系統,法條沿革/證券交易法,網址: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64169ABF3F0000000000000000032000000007000000^01542113071600^00010001001,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7日。]
就前開證交法規範內容之文義言,不論增訂之初或嗣後修正均未明文或授權主管機關得禁止價購委託書。然現行委託書規則第11條第1項第1款卻明定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委託書之取得,不得以給付金錢或其他利益為條件,則該委託書禁止價購之規範是否與證交法所授權之目的、內容、範圍相符?有無逾越母法規定,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似非無疑。
按司法院釋字第619號解釋理由書指出:「對於人民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處以裁罰性之行政處分,涉及人民權利之限制,其處罰之構成要件及法律效果,應由法律定之,以命令為之者,應有法律明確授權,始符合憲法第23條法律保留原則之意旨(本院釋字第394號、第402號解釋參照)。」準此,若認公開發行公司委託出席股東會之委託書,確有禁止以價購方式取得之必要,考量證交法尚無明文規範,為符「授權明確性」原則,主管機關允宜修正證交法予以明定,俾得據依同法第178條第1項第7款規定裁罰。
(三)禁止價購委託書之規範疑義
委託書規則第11條第1項第1款規定,出席股東會委託書之取得,不得以給付金錢或其他利益為條件。但代為發放股東會紀念品或徵求人支付予代為處理徵求事務者之合理費用,不在此限。就所定規範內容分析,解釋上似係禁止徵求人以金錢等為對價向股東收購委託書,而未涵括股東主動出售委託書之行為。
另依前開規則第3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委託書得以公告、廣告、牌示、廣播、電傳視訊、信函、電話、發表會、說明會、拜訪、詢問等徵求方式取得,抑或以受股東主動委託之非屬徵求方式取得。亦即委託書之取得,可包括徵求人之徵求取得及股東之主動委託取得等方式。惟論者[footnoteRef:6]指出實務運作上,不論委託書是否以徵求方式取得,皆納屬禁止價購行為之規範範疇,已限制股東行使財產權之自由。由是,現行委託書規則第11條第1項第1款之規範,似有未符「法律明確性」原則要求之疑慮,主管機關或可研議須否酌予修正,以資釐清。 [6: 戴銘昇,〈禁止價購委託書20 年-合法性及正當性之再度省思〉,《台灣法學雜誌》,第310期,105年12月,頁96。]
(四)禁止價購委託書之規範妥適性
依委託書規則第11條第1項第1款規定,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之委託書,禁止以價購方式取得。按上開規則所由授權之證交法第25條之1規定,查其增訂理由乃為防止少數股東藉徵求委託書而操縱股東會,而主管機關訂定委託書規則之主要目的,亦在避免不肖股東利用委託書爭奪公司經營權。
惟論者[footnoteRef:7]指出禁止價購委託書倘係為杜絕買賣表決權之行為,現行規範恐難加以實現。按現行禁止價購委託書之規範效力,僅及所取得附麗於委託書之表決權,而不及未附麗於委託書之「裸表決權」。亦即不經徵取股東委託書,逕以金錢直接收買股東表決權者,亦可發生與徵取委託書相同之效果,卻不在委託書規則第11條第1項第1款禁止之列。爰建議主管機關針對現行禁止價購委託書之規範機制,檢討所採方法與為達目的間之關聯性與必要性,以及所涉相關利益有無顯失均衡,以符「比例原則」之要求。 [7: 賴英照,同註3;戴銘昇,同註6,頁12。]
撰稿人:彭文暉
4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766/File_19818985.docx |
R02602 | 簡易式滅火器具管理相關法制問題探討 | 消防法;商品標示法;消費者保護法 | 蔡琮浩 | 2024-10-16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02
議題研析
一、題目:簡易式滅火器具管理相關法制問題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消防法、商品標示法、消費者保護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某處鐵皮倉庫發生火警,倉庫內囤放數千瓶簡易式水基型滅火器具,初步調查起火原因與滅火器具無關,但滅火用的滅火器具卻全遭火滅。火場內被炸飛的滅火器具,瓶身及噴嘴遇高溫亦融化或破裂。媒體指出[footnoteRef:1],該商品多於網路販售,網標價格不低,許多民眾購買放車上或廚房使用,非危險物品但也非屬滅火器認可適用範圍,因此沒有特別管制。 [1: 洪彩綸、陳書賢,火災救不了自己! 數千瓶簡易滅火器「全遭火滅」,TVBS新聞網,113年9月20日,網址:https://www.msn.com/zh-tw/news/national/%E7%81%AB%E7%81%BD%E6%95% 91%E4%B8%8D%E4%BA%86%E8%87%AA%E5%B7%B1-%E6%95%B8%E5%8D%83%E7%93%B6%E7%B 0%A1%E6%98%93%E6%BB%85%E7%81%AB%E5%99%A8-%E5%85%A8%E9%81%AD%E7%81%AB%E6 %BB%85/ar-AA1qLMYU?ocid=msedgntp&pc=U531&cvid=729a15d57a4b4da6a1b394b50b9b36f7&ei= 22,最後瀏覽日:113年10月2日。]
四、問題爭點
市面上販售之噴霧式、迷你型、便攜型並以固定狀態使用之簡易式滅火器具(指滅火效能值低於1或淨重900公克以下者[footnoteRef:2],下稱簡易式滅火器具),因非屬消防法(下稱本法)規範之滅火器,而得以一般商品販售,基於消防器材之使用時機攸關人民生命權保障,宜有積極管理之必要,爰就此提出研析意見。 [2: 依「滅火器認可基準」之「壹、技術規範及試驗方法」第4點「滅火效能值」規定,滅火器依規定之測試方法,除住宅用滅火器外,其滅火效能值應在1單位以上。另依「應實施認可之消防機具器材及設備」第2點規定:「應實施認可之消防機具、器材及設備,依其性質分類如下。但耐熱電線電纜及耐燃電纜因性質特殊,得不依序實施型式認可及個別認可:(一)機械類:除噴霧式簡易滅火器外之滅火器、滅火器用滅火藥劑……(第1項)。前項第一款所稱噴霧式簡易滅火器,指所充填滅火藥劑、氣體及液體等合計重量在九百公克以下,以水或其他滅火藥劑驅動噴射壓力進行滅火用之器具(第2項)。」]
五、探討研析
(一)簡易式滅火器具非屬本法規範之滅火器適用範圍
滅火器屬於消防器具,依本法第12條第1項規定:「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應實施認可之消防機具、器材及設備,非經中央主管機關所登錄機構之認可,並附加認可標示者,不得銷售、陳列或設置使用。」違反者依本法第39條第1項規定:「……違反第12條第1項規定,銷售或設置未經認可或未附加認可標示之消防器具、器材或設備者,處新臺幣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其陳列經勸導改善仍未改善者,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中央主管機關依本法第12條第5項規定[footnoteRef:3],訂有「滅火器認可基準」(下稱認可基準),依認可基準第2點之定義:「滅火器:指使用水或其他滅火藥劑……驅動噴射壓力,進行滅火用之器具,且由人力操作者。但以固定狀態使用及噴霧式簡易滅火器具,不適用之」。換言之,市售之簡易式滅火器具目前並不屬於本法規範之滅火器適用範圍,無須經中央主管機關所登錄機構之認可並附加認可標示,而以一般商品販售。 [3: 消防法第12條第5項規定:「第一項所定消防機具、器材及設備之構造、材質、性能、認可試驗內容、批次之認定、試驗結果之判定、主要試驗設備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標準,分別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二)簡易式滅火器具有關消費者保護法及商品標示法之規定
簡易式滅火器具由於目前不屬於本法規範之滅火器,故得以一般商品販售。依消費者保護法(下稱消保法)第4條規定:「企業經營者對於其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應重視消費者之健康與安全,並向消費者說明商品或服務之使用方法,維護交易之公平,提供消費者充分與正確之資訊,及實施其他必要之消費者保護措施。」同法第7條第2項規定:「商品或服務具有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財產之可能者,應於明顯處為警告標示及緊急處理危險之方法。」
另依消保法第24條第1項規定:「企業經營者應依商品標示法等法令為商品或服務之標示。」商品標示法第6條第1項則規定:「商品應標示下列事項:一、商品名稱。二、依下列情形之一,標示國內廠商之名稱、地址及服務電話:(一)國內製造之商品:製造商、委製商或分裝商。(二)進口之商品:進口商或分裝商。三、原產地。四、主要成分或材料。五、淨重、容量、數量或度量等;其淨重、容量、數量或度量應標示法定度量衡單位。……六、國曆或西曆之製造年月或年週。有時效性者,應加註有效日期或有效期間。七、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應標示事項。」惟簡易式滅火器具既屬救災之一般商品,是否有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財產之虞而須依消保法第7條第2項規定標示,容有討論空間。檢視目前市面上販售之簡易式滅火器具,多僅依商品標示法第6條第1項規定標示商品名稱、原產地、主要成分或材料、淨重、尺寸、製造年月、有效日期或有效期間等商品資訊。
(三)建議將使用相關警語標示列為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應標示事項
簡易式滅火器具因無指示壓力錶,故難以判斷壓力是否充足或需更換,且因容量小,在噴出藥劑後,易因壓力降低而產生滅火距離逐漸縮短進而減損滅火效果之情形,研究也發現,市面販售之簡易式滅火器具,不同廠牌之器具滅火效能差異極大,甚至有標示可撲滅火災類型之簡易式滅火器具,最後試驗結果卻完全無法撲滅或無法噴發藥劑之情形[footnoteRef:4],顯見其滅火效能實有待確認。亦因缺乏定期檢驗等機制易有裝填藥劑老化、不堪使用等情形,而有清楚標示警語之必要。惟因簡易式滅火器具依商品標示法之規定,僅須標示商品名稱、產地、製造時間等基本標示,且因簡易式滅火器具目前並非屬本法規範之適用範圍,亦無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應標示事項,似有不足。 [4: 江怡儒,簡易式滅火器性能及法規比較之評估研究,吳鳳科技大學消防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104年6月,頁76-81。]
火災現場的平均反應時間只有30秒,在火勢剛發生的前期抑制火苗是自救勝於人救的關鍵[footnoteRef:5],火場危急之際若誤信簡易式滅火器具的效能,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生命傷害,基於消防器具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工具,爰建議依商品標示法第6條第1項第7款之規定,將提醒使用者操作時應注意事項、適用之火災類型[footnoteRef:6]、商品滅火效能(如可安全滅火距離、噴射範圍)、擺放場所等重要警語標示列為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應標示事項。 [5: 葉俶題,滅火器與火警探測器的種類、選擇、購買注意事項,消費者報導,第470期,109年6月,頁67。] [6: 依「滅火器認可基準」,火災類型分成A類火災(又稱普通火災,指木材、紙張、纖維、棉毛、塑膠、橡膠等之可燃性固體引起之火災)、B類火災(又稱油類火災,指石油類、有機溶劑、油漆類、油脂類等可燃性液體及可燃性固體引起之火災)、C類火災(又稱電氣火災,指電氣配線、馬達、引擎、變壓器、配電盤等通電中之電氣機械器具及電氣設備引起之火災)及D類火災(又稱金屬火災,指鈉、鉀、鎂、鋰與鋯等金屬物質引起之火災),各有不同適用之滅火器。]
(四)研議明定簡易式滅火器具不得以滅火器稱之,避免消費者誤解
依認可基準規定,滅火器依不同適用之火災類型而有不同之藥劑,均須取得型式認可,不同滅火效能值之滅火器有對應之滅火試驗,操作機構、耐蝕及防鏽、老化及噴射性能、振動(車用)試驗、液位標示、護蓋、墊圈、軟管、噴嘴、過濾網、驅動氣體等,甚至使用溫度及容器材質厚度、耐壓度、耐衝擊強度、充填比等均有明確之標準規範,也應有防止滅火藥劑洩漏之裝置、指示壓力錶、滅火器資訊標示[footnoteRef:7]等規定。 [7: 「滅火器認可基準」之「壹、技術規範及試驗方法」第34點「標示」第1款:「本基準所規定之標示應為不易磨滅之方式予以標示,……(一)……滅火器本體容器(包括進口產品),應用中文以不易磨滅之方法,在滅火器設置狀態下,以軟管或噴嘴左方90度位置為中心,左右不超過150度之範圍內,標示下列事項:1.設備名稱及型號。2.廠牌名稱或商標。3.型式、型式認可號碼。4.製造年月。5.使用溫度範圍。6.不可使用於B類火災、C類火災者,應標明。7.對A類火災及B類火災之滅火效能值。8.噴射時間。9.噴射距離。10.製造號碼或製造批號。11.使用方法及圖示。12.製造廠商(名稱、電話、地址及商品原產地。屬進口產品者,並應標示進口商名稱、電話、地址及產地名稱)。13.施以水壓試驗之壓力值。14.應設安全閥者應標示安全閥之作動壓力。15.充填滅火藥劑之容量或重量。16.總重量(所充填滅火藥劑以容量表示者除外)。17.使用操作上應注意事項(至少應包括汰換判定方法、自行檢查頻率及安全放置位置等)。18.加壓式滅火器或蓄壓式滅火器。」]
換言之,合格之滅火器必須符合認可基準訂定的規範並經主管機關嚴格檢驗及滅火效能測試後,始可取得型式認可及個別認可合格之標示。另滅火器藥劑更換及充填每3年須委請廠商實施定期檢查並確認功能正常,則另有合格標示,若欠缺前揭認可標示,則屬違反本法第12條第1項規定之滅火器,依法不得銷售、陳列或設置使用。簡易式滅火器具因經認可基準排除適用,不在本法規範之適用範圍,而無須依本法之規範加以檢驗、認可及標示,惟在商品性質上,簡易式滅火器具又屬於具撲滅火災功能之消防器材類別,對一般民眾而言,以滅火器稱之恐易生混淆。
參酌消保法第4條規定略以,企業經營者對於其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應提供消費者充分與正確之資訊。按簡易式滅火器具為僅具有限程度滅火效果之商品,非屬依本法認可之滅火器,爰建議研議明定經認可基準排除適用之簡易式滅火器具不得以滅火器稱之,以避免消費者誤解簡易式滅火器具屬於本法規範之滅火器適用範圍。
撰稿人:蔡琮浩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760/File_19818973.docx |
R02601 | 歐盟監理金融併購案件相關法制於我國之借鏡 | 金融控股公司法 | 楊翔宇 | 2024-10-14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01
議題研析
一、題目:歐盟監理金融併購案件相關法制於我國之借鏡
二、議題所涉法規
金融控股公司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報載三方民營金融機構間,合意對上非合意併購,震撼金融市場,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規劃依此案例全盤檢視現行法規,避免衍生股權、經營權紛爭,有助於維持金融市場秩序[footnoteRef:1]。金融機構投資、合併往往涉及股權收購,如以歐盟為例,「合併」(mergers)雖無歐盟法律規範,而係由個別參與國之國家法律所監管[footnoteRef:2],然而,歐洲央行作為歐洲銀行業監管機構,負責批准參與國所有銀行之「合格持股的收購」(acquisitions of qualifying holdings),亦即針對持股占銀行資本或投票權達到10%以上,或超過其他相關門檻(20%、30%或50%),而足以對其管理層產生重大影響之重大持股,必須事先經過歐洲央行評估、核准,俾確保合適的股東進入銀行體系[footnoteRef:3]。因此,鑑於歐盟金融併購案件若涉及股權之收購,須向歐洲央行申請核准,此與我國金控公司併購其他金控公司須向金管會申請核准之情形相似,爰探討歐盟監理機制規範,提出與我國法制上之差異及建議,或可作為我國參考。 [1: 邱金蘭,新光金併購案震撼市場 金管會全盤檢視法規 金金併 公開收購門檻升至50%,經濟日報,2024年9月24日,第A2版。] [2: European Central Bank,What is the ECB’s role in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2019年4月5日,網址:https://www.bankingsupervision.europa.eu/about/ssmexplained/html/bank_mergers_acquisitions.en.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日。] [3: European Central Bank,What is a qualifying holding,2016年3月18日,網址:https://www.bankingsupervision.europa.eu/about/ssmexplained/html/qh.en.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日。]
四、問題爭點
探討歐盟主管機關對於金融機構股權收購或併購案件,如何維護金融秩序,同時妥適評估其合適性,並自比較法觀點提出法制建議。
五、探討研析
1.
為維護金融秩序穩定,宜強化金融機構與主管機關間之先行溝通程序
依歐洲央行公布「銀行業合併之監管指引」(Guide on the supervisory approachto consolidation in the banking sector)指出,歐洲央行對併購交易之監管評估流程最多可包含3個階段:早期溝通(early communication)、申請(application)及執行(implementation)[footnoteRef:4],早期溝通係指在不違反歐盟「市場濫用法規」(Market Abuse Regulation[footnoteRef:5])的前提下,銀行業併購案之參與者應儘早與歐洲央行聯繫,以取得對該案的初步回饋,包括是否需要正式核准該交易之決定等,為最大化早期溝通效益,
建議各方在向市場參與者公開信息之前,盡可能先與歐洲央行聯絡。另在早期溝通階段,參與各方應向歐洲央行介紹擬合併業務的主要特徵、預期整合計畫等,使歐洲央行能準確及全面的初步評估,若在資訊充分情況下,歐洲央行將提供適當回饋,以利各方在後續計畫制定中納入考量[footnoteRef:6]。 [4: European Central Bank,《Guide on the supervisory approachto consolidation in the banking sector》,2020年,頁2,網址:https://www.bankingsupervision.europa.eu/ecb/pub/pdf/ssm.guideconsolidation2101~fb6f871dc2.en.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日。] [5: 市場濫用涵蓋金融市場非法行為概念,包含內線交易、非法揭露內線消息及市場操等影響市場透明度行為。詳參Commission de Surveillance du Secteur Financier, Luxembourg,Market abuse,2023年12月15日,網址:https://www.cssf.lu/en/market-abuse/,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日。] [6: European Central Bank,同註4,頁3。]
觀察我國本次三方金控併購案中,發生業者將金管會對其申請併購案所為「緩議」決定,解讀為得再依金管會要求修訂計畫後重新送件,惟經金管會重申「緩議」就是反對等狀況[footnoteRef:7],足見金融主管機關與金融機構間就該併購案的認知存有顯著歧異。鑑於金融主管機關向來重視金融市場穩定、健全發展,並期盼金融機構應有同樣認知與義務等監理立場[footnoteRef:8],允宜參照歐洲央行監理評估流程,建立金融併購案之先行溝通程序,使金融機構在不違反金融市場禁止內線交易等非法行為的前提下,盡可能先行向金融主管機關諮詢,以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穩定及保障相關利害關係人權益。 [7: 魏喬怡,中信金搶親拚翻盤 金管會怒了:「緩議」就是反對,工商時報,2024年9月19日,網址: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919701553-43030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日。] [8: 劉家瑜,金金併變「價格戰」或「三合一」?金管會:金融機構有義務維持市場穩定,商益,2024年8月27日,網址:https://www.businessyee.com/article/4471-shinkong-merge,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9日。]
1.
金融主管機關審查金控併購案之法定時程或有檢討空間
依歐盟No.2013/36指令,或稱「資本要求指令」(Capital Requirements Directive, CRD)[footnoteRef:9]第22條規定,歐洲央行自接獲申請人(擬收購人)申請核准合格持股的「擬議收購」(proposed acquisition)時,最多有60個「工作日[footnoteRef:10]」(working days)進行評估,評估期間得請申請人補充進一步資訊,歐洲央行在接獲相關回復前,評估時效應予暫停,但暫停期間不得超過20個工作日;若有申請人受第三國監理等法定情事,可延長暫停期間,但不超過30個工作日,又歐洲央行屆期未以書面反對收購者,視為核准。換言之,歐洲央行審查合格持股收購案件之評估期限,原則上為60個工作日,倘要求當事人補充資料,則視個案情狀,評估期限最多延長至80或90個工作日。 [9: DIRECTIVE 2013/36/EU,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32013L0036,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日。] [10: 我國法制上有條文使用「營業日」用語(如金融控股公司法),亦有使用「工作日」用語(如公平交易法),鑑於該規範係限制主管機關之審查期間,似應以「工作日」用語較為妥適,亦符合原文「working days」意涵。]
相對於此,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法第36條第4項規定:「金融控股公司投資第2項第1款至第9款之事業,或第10款及第11款之事業時,主管機關自申請書件送達之次日起,分別於15個營業日內或30個營業日內,未表示反對者,視為已核准。……(下略)」限制主管機關准駁金控公司併購其他金控公司的審查期限僅有15個營業日。若申請案需要補件,依報載金管會說明[footnoteRef:11],實務上將要求當事人於一定期限內補件,在補件期間審查時效將暫停計算,俟補件完成後再延續計算。然而,金管會所採行「補正期間時效暫停」方式,並無法律明文規範,容有檢討空間。 [11: 朱漢崙,雙龍爭搶新光金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首度親上火線七大面向釋疑,2024年8月27日,聯合報,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124190/8189162,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0月3日。]
考量在數位化發展下,金控公司跨業經營業務廣泛、員工人數眾多,金融併購案預期對經濟社會影響層面較大,以及金融控股公司法第36條規範之審查時效係於民國90年制定迄今未修正等情,建議參採上述歐盟「資本要求指令」、我國公平法第11條第7項及第8項[footnoteRef:12]規範結合申報體例,修正金融控股公司法第36條第4項規定,放寬金融併購案之審查期間,並明定補正期間時效之計算方式[footnoteRef:13],以配合實務需要,較為周妥。 [12: 公平交易法第11條第7項及第8項:「事業自主管機關受理其提出完整申報資料之日起算30工作日內,不得為結合。但主管機關認為必要時,得將該期間縮短或延長,並以書面通知申報事業(第7項)。主管機關依前項但書延長之期間,不得逾60工作日;對於延長期間之申報案件,應依第13條規定作成決定(第8項)。」] [13: 例如歐盟「資本要求指令」規定自遞件時起算時效,補正期間時效暫停(與我國實務作法接近);我國公平法規定遞件至補正期間不計算時效,須確認備齊完整申報資料之日才開始起算。]
撰稿人:楊翔宇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712/File_19818874.docx |
R02600 | 德國飛航安全法背景調查規定簡介 | null | 陳韋佑 | 2024-10-09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00
議題研析
一、題目:德國飛航安全法背景調查規定簡介
二、議題所涉法規
無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近年國內關於危害飛航安全行為之事件,層出不窮。於國際防範恐怖攻擊的氛圍下,飛航安全最受民眾、航空公司及主管機關重視,依民用航空法規定
,散布危害飛航安全之不實訊息者,最重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為防堵恐怖攻擊,歐陸各國陸續強化飛航安全措施,以因應突如其來的襲擊行動,德國於2005年1月11日制定、2020年4月22日修正飛航安全法(Luftsicherheitsgesetz,LuftSiG),明文授權航空安全局得依法定程序對航空從業人員進行背景調查,決定任用與否或採取其他安全措施,爰介紹德國飛航安全法相關規範。
四、問題爭點
目前國內、外航空公司為確保飛航安全,於從業人員招募過程中,皆會進行背景調查,此涉及非公務機關蒐集、處理或利用個人資料,除以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9條第1項第5款
、第20條第1項第6款
規定「經當事人同意」為法律依據外,似無其他法律相關規範,爰簡介德國法制內容,以資參考。
五、探討研析
(1)
德國飛航安全法體例
德國飛航安全法於2005年
1月11日制定公布,同年月15日生效,最近1次修正於2020年4月22日,飛航安全法第1條明定該法立法目的,在防止對於民用航空安全之危害,特別是防止劫持飛機、破壞和恐怖攻擊。該法共分為總則、安全措施、軍隊支援與行政協助、管轄權與程序、罰款與處罰及附則6章,其中第2章「安全措施」,規範條文自第3條至第12條,共計14條條文,規範航空安全主管機關一般職權、飛航禁令、比例原則、主管機關特別職權、個人資料處理、背景調查、飛航安全登記冊、機場(航空站)營運商安全措施、航空公司安全措施、安全供應鏈相關人員安全措施、存取授權、安全設備、違禁物品、機長職務與權責。
(2)
嚴密的背景調查規定
對於飛航從業人員背景調查係規定於飛航安全法第7條,該條分列15項,分別規範應接受背景調查之對象(第1項)、可靠性評估(第1a項)、調查之開始(第2項)、調查範圍及事項(第3項)、向檢警機關取得資料(第4項)、受調查者陳述意見(第5項)、未完成調查之法律效果(第6項)、調查結果之通知(第7項)、主管機關通報義務(第8項、第9項)受調查者及雇主陳報義務(第9a項、第9b項)、資料傳輸(第10項)、資料銷毀(第11項)、異議(第12項),堪稱整部飛航安全法規範最複雜且完整的條文。
(3)
應接受背景調查之對象
第7條第1項
規定,為保護民用航空安全,航空安全局須對下列人員進行背景調查:
一、依第8條或第9條規定,需經常接觸機場安全區域或航空公司指定區域之從業人員。
二、機場、航空公司、航空工廠、維修公司、貨運、郵件、清潔公司,及其供應商或類似供應企業之員工。如上述公司使用其他公司的派遣員工,則視為上述公司的員工。
三、依第16a條第1項
受委任之人員或受委任之團體或法人執行該條任務之員工,及依歐盟實施規定附件第11.5點或第11.6點擔任航空安全培訓師或檢查員之人員。
四、依航空交通法第4條第1項第1句及第1條第2項第1款至第3款及第5款規定的航空駕駛員及相應的實習駕駛員。
五、機場協會成員或依航空交通法第1條第2項規定的航空駕駛員。
上述人員基於工作性質或地點關係,須接受航空安全局背景調查,上述人員通過可靠性評估後,始得進出機場安全區域或航空公司指定區域。
(4)
可靠性評估
第7條第1a項
規定略以,航空安全局根據個案之所有資料來評估相關人員可靠性。通常具有下列情形時,該人員缺乏可靠性: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處60日以上徒刑或科罰金,且自最後判決生效日起算尚未滿5年。
二、因犯罪被判處1年以上徒刑,且自最後判決生效日起算尚未滿10年。
三、如果有實際證據證明該人員從事聯邦憲法保護法第3條第1項
所述之活動,或於過去10年內曾從事此類活動。
(5)
調查的範圍及事項
第7條第3項規定略以,為了進行背景調查,主管機關得為下列之查驗:
1、 查驗相關人員之身分。
2、 向各邦檢察、警察單位、國家安全機構、聯邦警察及海關、刑事調查局查詢,必要時得向聯邦刑事警察局、聯邦國家安全局、聯邦情報局、軍事安全局及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家安全部檔案局請求關於可靠性評估之重要資訊。
3、 請求聯邦中央登記處、教育登記處及檢察機關登記處提供資訊。
4、 對於外國人員,得請求外國中央登記處提供資訊,必要時得向外國使(領)館查詢該人對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之影響。
5、 必要時,得請求機場營運商、航空公司、受調查人過去5年內雇主及當前雇主提供有關可靠性評估之重要資訊。
相關人員有配合調查之義務,必要時,應配合提出鑑定報告。如有證據顯示有濫用毒品、藥物或酒精之情形,應配合進行毒品等相關反應檢驗。即使完成背景調查後,始出現濫用毒品、藥物或酒精之情形,亦同。
(6)
結語
德國飛航安全法背景調查之規定,是基於全球防範恐怖攻擊所採取之立法措施,鑒於恐怖攻擊可能於襲擊前派員滲透組織內部,為防止內外接應之情事發生,對於航空公司從業人員及機場服務供應鏈之員工進行背景調查,確實防堵劫機或恐怖攻擊之可能,但實施背景調查必然會干預受調查者的工作、隱私及資訊自主等基本權利,爰須有法律明文規範,明定實施對象、範圍及相關程序規定,以符憲法對人民基本權利之保障。
撰稿人:陳韋佑
� 民用航空法第105條規定:「未指定犯人向公務員、民用航空事業或活動團體之人員誣告犯危害飛航安全或設施,或散布危害飛航安全之不實訊息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100萬元以下罰金(第1項)。犯前項之罪,因而致生飛航安全危險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航空器毀損或人員傷亡者,處無期徒刑或5年以上有期徒刑(第2項)」。
�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9條第1項第5款(節錄):「非公務機關對個人資料之蒐集或處理,除第6條第1項所規定資料外,應有特定目的,並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五、經當事人同意」。
�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20條第1項第6款(節錄):「非公務機關對個人資料之利用,除第6條第1項所規定資料外,應於蒐集之特定目的必要範圍內為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為特定目的外之利用:……六、經當事人同意。」
� 本文有關年分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述,惟涉及外國法制或立法例部分,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 §7 Abs.1 LuftSiG:" (1)Zum Schutz vor Angriffen auf die Sicherheit des zivilen Luftverkehrs (§ 1) hat die Luftsicherheitsbehörde die Zuverlässigkeit folgender Personen zu überprüfen:
1.Personen, denen zur Ausübung einer beruflichen Tätigkeit nicht nur gelegentlich Zugang zum Sicherheitsbereich des Geländes eines Flugplatzes im Sinne des § 8 oder zu einem überlassenen Bereich eines Luftfahrtunternehmens im Sinne des § 9 gewährt werden soll,
2.Personal der Flugplatz- und Luftfahrtunternehmen, der Flugsicherungsorganisation sowie der Luftwerften und Instandhaltungsbetriebe, Fracht-, Post- und Reinigungsunternehmen sowie der Warenlieferanten und vergleichbarer Versorgungsunternehmen, insbesondere auch der Beteiligten an der sicheren Lieferkette, das auf Grund seiner Tätigkeit unmittelbaren Einfluss auf die Sicherheit des Luftverkehrs hat; sofern sich die vorgenannten Unternehmen des Personals anderer Unternehmen bedienen, steht dieses eigenem Personal gleich,
3.Natürliche Personen, die nach § 16a Absatz 1 als Beliehene eingesetzt werden oder die dort genannten Aufgaben für beliehene teilrechtsfähige Vereinigungen oder beliehene juristische Personen des Privatrechts wahrnehmen sollen, sowie Personen, die als Ausbilder oder EU-Validierungsprüfer für die Luftsicherheit nach den Ziffern 11.5. oder 11.6. des Anhangs der Durchführungsverordnung (EU) 2015/1998 tätig sind,
4.Luftfahrer im Sinne des § 4 Abs. 1 Satz 1 in Verbindung mit § 1 Abs. 2 Nr. 1 bis 3 und 5 des Luftverkehrsgesetzes und entsprechende Flugschüler sowie
5.Mitglieder von flugplatzansässigen Vereinen, Schülerpraktikanten oder Führer von Luftfahrzeugen im Sinne von § 1 Absatz 2 des Luftverkehrsgesetzes oder sonstige Berechtigte, denen nicht nur gelegentlich Zugang zu
a)dem Sicherheitsbereich des Geländes eines Flugplatzes im Sinne des § 8 oder
b)den überlassenen Bereichen nach § 9 Absatz 1 Nummer 2
gewährt werden soll.
Ein unmittelbarer Einfluss auf die Sicherheit des Luftverkehrs im Sinne von Satz 1 Nummer 2 ist insbesondere anzunehmen bei Personen, die in Sicherheitsbereichen oder in anderen Bereichen als Sicherheitsbereichen Kontrollen und Zugangskontrollen oder andere Sicherheitskontrollen durchführen oder die Verantwortung für die Durchführung dieser Kontrollen tragen."
� 德國飛航安全法第16a條第1項規定略以,航空安全局得將下列任務,委託自然人、具有法律行為能力之團體或法人執行:一、依第5條第1項至第3項實施安全檢查任務。二、依第9條第1項第2至第6句、第9條第3款、第9a條第2款和第10a條第2至第4款規定批准、認證及監測任務。
� §7 Abs.1a LuftSiG:"(1)Die Luftsicherheitsbehörde bewertet die Zuverlässigkeit der betroffenen Person auf Grund einer Gesamtwürdigung des Einzelfalles. In der Regel fehlt es an der erforderlichen Zuverlässigkeit,
1.wenn die betroffene Person wegen einer vorsätzlichen Straftat zu einer Freiheitsstrafe, Jugendstrafe oder Geldstrafe von mindestens 60 Tagessätzen oder mindestens zweimal zu einer geringeren Geldstrafe verurteilt worden ist, wenn seit dem Eintritt der Rechtskraft der letzten Verurteilung fünf Jahre noch nicht verstrichen sind,
2.wenn die betroffene Person wegen eines Verbrechens oder wegen sonstiger vorsätzlicher Straftaten zu einer Freiheitsstrafe von mindestens einem Jahr verurteilt worden ist, wenn seit dem Eintritt der Rechtskraft der letzten Verurteilung zehn Jahre noch nicht verstrichen sind,
3.wenn tatsächliche Anhaltspunkte dafür bestehen, dass die betroffene Person Bestrebungen nach §3 Absatz 1 des Bundesverfassungsschutzgesetzes verfolgt oder unterstützt oder in den letzten zehn Jahren verfolgt oder unterstützt hat.
Bei sonstigen Verurteilungen oder beim Vorliegen sonstiger Erkenntnisse ist im Wege der Gesamtwürdigung nach Satz 1 zu prüfen, ob sich daraus im Hinblick auf die Sicherheit des Luftverkehrs Zweifel an der Zuverlässigkeit der betroffenen Person ergeben. Als sonstige Erkenntnisse kommen insbesondere in Betracht:
1.laufende oder eingestellte Ermittlungs- oder Strafverfahren,
2.Sachverhalte, aus denen sich eine Erpressbarkeit durch Dritte ergibt,
3.Sachverhalte, aus denen sich Zweifel am Bekenntnis zur freiheitlichen demokratischen Grundordnung ergeben,
4.Alkohol-, Rauschmittel- oder Medikamentenabhängigkeit oder regelmäßiger Missbrauch dieser Substanzen,
5.Angabe von unterschiedlichen beziehungsweise falschen Identitäten bei behördlichen Vorgängen."
� §3 Abs.1 BVerfSchG:"(1) Aufgabe der Verfassungsschutzbehörden des Bundes und der Länder ist die Sammlung und Auswertung von Informationen, insbesondere von sach- und personenbezogenen Auskünften, Nachrichten und Unterlagen, über
1.Bestrebungen, die gegen die freiheitliche demokratische Grundordnung, den Bestand oder die Sicherheit des Bundes oder eines Landes gerichtet sind oder eine ungesetzliche Beeinträchtigung der Amtsführung der Verfassungsorgane des Bundes oder eines Landes oder ihrer Mitglieder zum Ziele haben,
2.sicherheitsgefährdende oder geheimdienstliche Tätigkeiten im Geltungsbereich dieses Gesetzes für eine fremde Macht,
3.Bestrebungen im Geltungsbereich dieses Gesetzes, die durch Anwendung von Gewalt oder darauf gerichtete Vorbereitungshandlungen auswärtige Belang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gefährden,
4.Bestrebungen im Geltungsbereich dieses Gesetzes, die gegen den Gedanken der Völkerverständigung (Artikel 9 Abs. 2 des Grundgesetzes), insbesondere gegen das friedliche Zusammenleben der Völker (Artikel 26 Abs. 1 des Grundgesetzes) gerichtet sind."德國聯邦憲法保護法第3條第1項規定,聯邦及各州憲法保護局任務是收集及評估資訊,特別是有關下列事項之事實及個人的報告、訊息及文件:1.對於自由民主憲政秩序、聯邦或州安全造成危害之活動,或旨在非法妨礙聯邦或州憲法機關及其成員職務執行之活動。2.於本法適用範圍內,從事外國勢力的安全威脅或情報活動。3.於本法適用範圍內,透過使用暴力或相關預備行為,危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外交事務之活動。4.在本法適用範圍內,牴觸國際諒解(德國基本法第9條第2項)理念,特別是牴觸民族和平共處(德國基本法第26條第1項)之活動。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666/File_19818639.doc |
R02599 | 民防法有關民防工作經費負擔規定之研析 | 民防法 | 林智勝 | 2024-10-09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9
議題研析
一、題目:民防法有關民防工作經費負擔規定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防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內政部2024年8月28日預告「民防團隊編組訓練演習服勤及支援軍事勤務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本辦法於2002年12月訂定發布,迄今修正5次,內政部本次修正係為強化國家全社會韌性,使民防人力動員編組與訓練,能更即時應變突發事故或動態性變化的災害,以發揮民防力量之自衛、自救能力,守護社會安全及秩序
。
(二)草案指出,為使民防團隊訓練計畫內容更具體明確,因此明定民防總隊所屬各任務大隊每年度應實施1次或2次,召集編組成員全員參加,每次施以4小時以上訓練;民防團、民防分團、特種防護團、防護團及聯合防護團每年度應實施1次,召集編組成員1/3參加,每年施以4小時以上訓練
。爰此,其相關母法《民防法》之法制修正,容有討論空間。
四、問題爭點
《民防法》規定民防工作所需經費均由地方政府編列預算支應,
是否合理,尚存討論空間。
五、探討研析
(一)各國民防團隊組訓相關制度概況:
1.美國
美國1950年代通過「聯邦民防法」(Federal Civil Defense Act, FCDA)
及1970年代通過「災害救助法」(Disaster Relief Act)
2項法令,其立法目的在建立民防體系,以保護人民免於攻擊或天然災害以致於生命、財產受到威脅。基此,另建立專職災害處理機構,將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的災害防救體制相結合,成立「聯邦民防局」(Federal Civil Defense Administration)
,允許聯邦政府在災難發生時向各州提供援助,使聯邦政府與地方災害防救體制相結合,經由危機管理過程的聯繋、支援與協調,讓聯邦政府與州政府間形成密切的夥伴關係。
2.日本
日本組織民眾防空襲和防災害的措施與行動,主要展現在防災組織體系、防災規劃體系及地下工程建設體系等方面。1961年制定之《災害對策基本法》
為日本災害防救之主要法源,中央負責訂定「災害預防」、「災害緊急因應對策」及「災後復原」等基本防災計畫。「中央防災會議」為中央防災主體;都道府縣之防災主體為「都道府縣防救災會議」,負責訂定及執行「地域防災計畫」,管轄轄區內市町村之防救災業務推展與協調;市町村防災主體為「市町村防救災會議」,訂定與執行「地域防災計畫」,並整合轄內相關防災單位及公共團體防救災資源。災害發生時,中央政府以災害大小,決定是否成立非常災害對策本部或緊急災害對策本部等。中央防災會議是日本防災方面最高行政權力機構,由內閣總理大臣擔任中央防災會議會長。
(二)《民防法》有關民防工作經費負擔規定,尚存檢討空間
有論者認,依「民防團隊編組訓練演習服勤及支援軍事勤務辦法」第30條
第2款第1目及第3款規定,目前民防人員常年訓練時數每年4到8小時,似有不足
。因此,「民防團隊編組訓練演習服勤及支援軍事勤務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提升訓練時數每年4到12小時,有助於強化訓練能量。
依《民防法》第8條第1項:「參加民防團隊編組人員接受訓練、演習、服勤時,辦理機關(構)得依實際需要供給膳宿,交通工具或改發代金;參加服勤期間得發給津貼,其津貼發給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及第28條規定:「辦理民防工作所需經費,依其性質由各級政府、各機關(構)、學校、團體、公司、廠場分別編列預算支應或負擔」,民防工作所需經費多由辦理之地方政府編列預算支應及負擔。惟所需經費,地方政府編列不一
。
惟審酌民防工作範圍
,除協助搶救重大災害、協助維持地方治安或擔任民間自衛外,尚包括支援軍事勤務,並非均屬地方自治事項,則全由地方政府編列預算支應或負擔相關經費,是否合理,尚存討論空間。
撰稿人:林智勝
� 內政部網站,內政部公告:預告「民防團隊編組訓練演習服勤及支援軍事勤務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2024年8月28日,網址:https://join.gov.tw/policies/detail/b9dca394-c9b2-4fd9-8e21
-c70d27eed4d7,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27日。
� 同註1。
� 美國國土安全數位圖書館網站,Federal Civil Defense Act of 1950,網址:https://www.hsdl.org
/c/timeline/federal-civil-defense-act-195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27日。
� 美國國會網站,Disaster Relief Act 1971,網址:https://www.congress.gov/92/statute/STATUTE-85/
STATUTE-85-Pg29.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27日。
� 田納西州政府服務網站,History 1950s,網址:https://www.tn.gov/tema/the-agency/agency-
history/history-1950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27日。
� 日本內閣府網站,災害対策基本法,網址:https://www.bousai.go.jp/taisaku/kihonhou/index.html
,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27日。
� 「民防團隊編組訓練演習服勤及支援軍事勤務辦法」第30條:「民防團隊訓練由中央主管機關視實際需要策訂計畫實施,區分如下:一、基本訓練:民防團隊整編完成之年度,應一次或分二次實施8小時基本訓練。二、常年訓練,依下列規定辦理:(一)民防總隊所屬各任務大隊(隊)、站:每年度實施一次或二次,召集編組成員全員參加,每次以4小時為原則。(二)民防團、民防分團、特種防護團、防護團及聯合防護團:每年度實施一次,召集編組成員三分之一參加,每次以4小時為原則。三、幹部訓練:對民防、義勇警察、交通義勇警察、村(里)社區守望相助巡守、山地義勇警察等民力任務隊小隊長以上幹部實施之專業訓練,每年度實施一次,每次以4小時至8小時為原則。四、其他訓練:依實際需要實施」。
� 中央廣播電台網站,強化全民國防 內政部:增加民防訓練時數、內容、經費,2022年12月13日,網址: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5329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30日。
� 「民防團隊編組訓練演習服勤及支援軍事勤務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第30條:「民防團隊訓練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計畫實施,其計畫應載明下列事項:一、計畫目的。二、訓練項目及實施方式。三、訓練補貼及核發標準。四、其他相關事宜(第1項)。前項第2款訓練項目及實施方式,應包含下列規定:一、基本訓練:民防團隊整編完成之年度,應一次或分二次實施8小時基本訓練。二、常年訓練,依下列規定辦理:(一)民防總隊所屬各任務大隊(隊):每年度應實施一次或二次,召集編組成員全員參加,每次施以4小時以上訓練。(二)民防團、民防分團、特種防護團、防護團及聯合防護團:每年度應實施一次,召集編組成員三分之一參加,每年施以4小時以上訓練。三、幹部訓練:係指對民防、義勇警察、交通義勇警察、村(里)社區守望相助巡守、山地義勇警察等民力任務隊小隊長以上幹部實施之專業訓練,以每年實施4小時至12小時為原則。四、其他訓練:依實際需要實施。五、具公務人員身分之民防團隊人員,其訓練時數納入公務人員每人每年業務相關之學習時數(第2項)」。
� 據六都警察局統計,2024年6都民防總預算僅雙北市逾3000萬元,台中、桃園、高雄都1000多萬元、台南僅650萬餘元,6都平均每人預算5427元至1萬4,944元不等,其中教育訓練費僅35萬5,000元至94萬3,380元,平均每人僅120元(新北)、167元(高雄),最多也僅781元(桃園)。王揚傑、劉彥宜、張毓翎,民防訓練費 每人最低僅編120元,中國時報,2024年8月4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40804000375-260118?chdtv,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30日。
� 《民防法》第2條:「民防工作範圍如下:一、空襲之情報傳遞、警報發放、防空疏散避難及空襲災害防護。二、協助搶救重大災害。三、協助維持地方治安或擔任民間自衛。四、支援軍事勤務。五、民防人力編組、訓練、演習及服勤。六、車輛、工程機械、船舶、航空器及其他有關民防事務之器材設備之編組、訓練、演習及服勤。七、民防教育及宣導。八、民防設施器材之整備。九、其他有關民防整備事項」。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660/File_19818626.doc |
R02598 | 機車加裝兒童座椅之相關法制研析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 陳淑敏 | 2024-10-09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8
議題研析
一、題目:機車加裝兒童座椅之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三、背景說明(緣起)
審計部報告
指出,對於機車兒童座椅規格及性能等,目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等皆未有明確規範,亦未強制要求市售機車兒童座椅需經檢驗合格且具保護力,無法確保兒童使用的安全性。
四、問題爭點
依交通部道安總動員統計,近5年來,0-12歲的兒童在道交事故中的死傷人數,年年約占總死傷人數將近2成
。我國不少家長接送學童會以機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然學童因身高不夠無法踩到機車踏板,故部分家長在後座加裝兒童座椅;惟目前並無相關法令規範,安全性無法確定
。且市售之機車兒童座椅大多稱為兒童安全座椅,然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表示:「安全兩個字不能亂加,或許可稱機車座椅,但稱為安全座椅其實是會誤導民眾的。有的汽車會有升降座椅,調整安全帶的作法,是經過嚴謹的規範,但機車其實沒有
」。
(一)機車兒童座椅規格及性能無明確規定。
(二)市售機車兒童座椅安全性長期缺乏檢測機制。
五、探討研析
(一)建議應將機車兒童座椅相關規範明確入法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行車時使用安全座椅可降低兒童頸部73%衝擊力,減少71%死亡率
。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1條第3項規定所訂定之小型車附載幼童安全乘坐實施及宣導辦法第2條及第3條規定
,有對小型車附載幼童及使用幼童座椅之規定。另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122 條第1項第1款規定:「自行車不得附載坐人。但腳踏自行車或電動輔助自行車依規定附載一名幼童者,不在此限。」第2項及第4項
規定係規範合格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安裝合格兒童座椅。由上可知,對於汽車、腳踏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使用幼童座椅皆已明文規定。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88 條第1項第2款
規定係針對機車附載人員之規定,同條第2項規定為規範機車駕駛人及附載座人應依規定配戴安全帽,且安全帽應為乘坐機車用之安全帽,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並於帽體貼有商品檢驗標識。惟並未如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22 條第2項對安裝合格兒童座椅區分為前座椅及後座椅,且還依年齡及體重有不同之規定,且亦未針對機車加裝兒童座椅有所規範。綜上所述,依規定除小型輕型機車不得附載人員外,故無須對使用兒童座椅加以規範;而關於重型及普通輕型機車在駕駛人後設有固定座位者,得附載1人,但並未有年齡限制之規定。既現有法規並未對重型及普通輕型機車附載人員在年齡上有所限制,應可推論為重型及普通輕型機車是可附載幼童的,故既可附載幼童便須對其機車兒童座椅有明確之規範為宜。
汽車、腳踏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使用幼童座椅皆已明文規定,爰建議應於法規內明確將重型及普通輕型機車之兒童座椅加以規範,俾使家長與業者有所適從,進而保護兒童搭乘機車之安全。
(二)研議訂定機車兒童座椅合格檢測標準之必要性
因應全球化趨勢且為確保兒童乘車安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於99年6月7日修訂完成CNS 11497(車用兒童保護裝置)國家標準,此標準與聯合國歐洲經濟理事會UN/ECE R44標準調和,提供國內廠商製造兒童安全座椅或民眾採購兒童安全座椅之依循標準。為了符合國際潮流,該標準亦包含ISOFIX(國際通用之兒童保護裝置固定系統)相關規定,意謂使用者之車輛座椅若符合ISOFIX國際標準安裝規定,則可購買符合該標準的兒童保護裝置
。
另,經查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有附載幼童之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及自行車兒童座椅合格資訊計有52種
,依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22條及附件23「附載幼童之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自行車兒童座椅申請合格標章作業」,自109年3月1日起,附載幼童之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應使用符合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 15978自行車兒童座椅安全要求之自行車兒童座椅,並應符合台灣自行車產業標準TBIS 007乘載兒童自行車安全要求-已乘載兒童之自行車或電動輔助自行車要求與測試法
,惟有關重型及普通輕型機車兒童座椅合格檢測標準卻闕如。
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曾於112年10月26日舉辦「研商機車兒童座椅檢測標準草案討論會議」
,機車兒童座椅檢測標準草案內說明使用於L1、L2、L3及L5類車輛之新型式兒童座椅,應符合檢測標準規定,且不適用於小型輕型機車。復於113年1月24日再度舉辦「研商機車及微型電動二輪車兒童座椅檢測標準草案討論會議(二)」
。且交通部於112年6月曾表示,將與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等相關單位及機車兒童座椅製造業者,訂定國內特有必要且妥適之檢測標準及配套規範,預計於112年底前提出
;惟時至今日,仍未見有明確之規範。
據交通部於日前表示,目前國際上只有汽車用兒童安全座椅產品及標準,並無機車用兒童座椅產品及標準,已研議訂定國內獨有的座椅標準及測試驗證程序作業,待標準出爐後,再討論是否採強制性或自願性規範
。依 111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民眾外出旅次使用的各類運輸工具中,仍以「機車」之運具次數市占率(45.8%)最高
,故更須對騎乘機車有明確且周延之規範,研議機車兒童座椅檢測標準應有其必要性,以落實交通安全,減少死傷事故之發生風險。
撰稿人:陳淑敏
� 112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_第2冊-拾肆、交通部主管,審計部,113年7月29日,頁(丙421-422)。
� 交通部道安總動員統計,全國歷年死傷人數:事故死傷人數-108年458,265人,109年485,305人,110年479,266人,111年502,243人,112年542,558人,兒童(0-12歲)108年9,844人,109年9,999人,110年8,705人,111年9,307人,112年11,858人,網址:� HYPERLINK "https://roadsafety.tw/Dashboard/Custom?type=%E7%B5%B1%E8%A8%88%E5%BF%AB%E8%A6%BD%E5%9C%96%E8%A1%A8,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7" �https://roadsafety.tw/Dashboard/Custom?type=%E7%B5%B1%E8%A8%88%E5%BF%AB%E8%A6%BD%E5%9C%96%E8%A1%A8,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7�日。
� 賴昀岫、周湘芸,兒少車禍死亡 機車事故占89% 部分家長後座加裝兒童座椅 沒相關規範 安全性無法確定 交部:標準研議中,聯合報,113年9月8日,第A6版。
� 徐敏娟,兒童機車座椅 安全?不安全?(上),yahoo新聞by華視新聞雜誌,112年8月26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reurl.cc/bYy8gd,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1" �https://reurl.cc/bYy8gd,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1�日。
� 家長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4要訣「後、安、固、指」保平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3年4月9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reurl.cc/my4ey7,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reurl.cc/my4ey7,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4日。
� 小型車附載幼童安全乘坐實施及宣導辦法第2條規定:「本辦法所用名詞定義如下:一、小型車:指自用或租賃小客車、小貨車及小客貨兩用車。(不包括營業小客車及救護車)二、幼童:指年齡在四歲以下,且體重在十八公斤以下之兒童。三、安全椅:指國家標準(CNS)11497汽車用兒童保護裝置中所稱之攜帶式嬰兒床及幼童用座椅。」第3條規定:「幼童專用車座椅另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39條附件12有關幼童座椅配置規定辦理。」
�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122 條第2項規定:「年滿十八歲駕駛人使用合格腳踏自行車或電動輔助自行車,並安裝合格兒童座椅之前座椅者,以附載一歲以上四歲以下且重量十五公斤以下幼童為限;其屬安裝後座椅者,以附載一歲以上六歲以下且重量二十二公斤以下幼童為限。」同條第4項規定:「第二項所稱合格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及自行車兒童座椅係指符合附件二十三規定並標示合格標章者。」
�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8條第1項第2款規定:「小型輕型機車不得附載人員,重型及普通輕型機車在駕駛人後設有固定座位者,得附載一人。」
� 保護兒童乘車安全 標準檢驗局修訂「車用兒童保護裝置」國家標準,經濟部標準檢驗局,99年8月30日,網址:https://reurl.cc/jyOx7n� HYPERLINK "https://www.bsmi.gov.tw/wSite/fp?xItem=25603&ctNode=9898&mp=1,最後瀏覽日期:113" �,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1日。
� 附載幼童之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及自行車兒童座椅合格資訊,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113年8月6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vscc.org.tw/Home/List/471,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vscc.org.tw/Home/List/471,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1日。
� 附載幼童之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自行車兒童座椅申請合格標章作業程序一,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113年8月6日,網址:https://www.vscc.org.tw/Home/Content/3691,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1日。
� 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112年10月20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vscc.org.tw/Home/Content/4175,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vscc.org.tw/Home/Content/4175,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1日。
� 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113年1月16日,網址:https://www.vscc.org.tw/Home/Content/4264,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1日。
� 交長王國材指示研議兒童安全帽頭圍級距下修可行性及檢討制訂機車兒童座椅檢測標準,交通部交通新聞稿,112年6月14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motc.gov.tw/ch/app/news_list/view?module=news&id=14&serno=86184b4b-0cc7-43b7-b4f9-bbf44f53addc,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motc.gov.tw/ch/app/news_list/view?module=news&id=14&serno=86184b4b-0cc7-43b7-b4f9-bbf44f53addc,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0月7日。
� 賴昀岫、周湘芸,同註3。
� 交通部統計處,111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摘要分析,112年4月,頁5。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658/File_19818624.doc |
R02597 | 推動校園健康數位文化之問題淺析 | 教育基本法;教師法;教師進修研究等專業發展辦法 | 郭憲鐘 | 2024-10-09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7
議題研析
1、
題目:
推動校園健康數位文化之問題淺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教育基本法、教師法、教師進修研究等專業發展辦法
3、
背景說明
因應AI數位浪潮,國家教育研究院受教育部委託完成「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教育部中小學家長數位學習知能指引」及「教育部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版」等規範[footnoteRef:1]。對於外界憂心AI教育缺乏倫理規範,上揭指引明確列出數位學習倫理規範的評估重點,包括版權遵守、資料保護、透明存取、培訓與指導、回饋機制、技術安全、學習準則更新等;同時為保障網路公民權益與數位安全,也提醒要關注網路霸凌、網路成癮、個資外洩、網路詐騙、電腦病毒迫害、生成式AI學習年齡限制等內容,期許校長、家長及教師共同推動學校在網路公民教育和數位安全的學習環境,以建立積極健康的校園數位文化[footnoteRef:2]。 [1: 教育部,教育革新AI助力數位學習新時代, 113年9月5日,網址:www.edu.tw,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7日。] [2: 許秩維,教育部推中小學數位學習指引倫理規範涵蓋7要點,中央社,113年9月9日。 ]
4、
問題爭點
(1) 數位學習的有效推動,首在強化教師數位學習的教學能力,因此除了提供校長、教師及家長各別數位學習倫理規範之外,主管機關允宜檢討將數位學習納入教師專業發展範圍並予法制化之必要性,以強化教師在數位學習課程的教學能力。
(2) 對於教育部所完成「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等3項指引及數位學習倫理規範等評估重點,允宜由教育基本法定之。
5、
探討研析
(一)因應數位發展趨勢,建議主管機關將數位學習納入教師專業發展範圍,以強化教師數位學習教學能力
依據教師法第33條第3項授權訂定之教師進修研究等專業發展辦法第14條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主管機關、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師資培育之大學,應積極推動多元之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提供教師專業發展之必要支持及協助,並採取下列措施:一、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主管機關:(一)整合所屬機關(構)、單位之教師專業發展資源及組織,指定專責機關(單位)依教育政策及地方特色發展需求,規劃及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二)……。」其立法意旨在推動多元之教師專業發展活動過程中,因應社會環境與科技發展的變化,由主管機關、學校及師資培育大學共同提供教師專業之必要協助及協助。
教育部為因應現代科技與數位網路的發展,透過建構中小學資訊素養與認知網[footnoteRef:3],提供學校教師有關數位網路相關教材,包括「數位康健、網路沉迷、網路識讀、網路霸凌、禮儀規範、網路遊戲、網路安全、網路隱私、網路交友、法律與著作權、社交工程」等主題,藉由教學課程幫助學生養成「安全、合理、合宜、合法」使用網路的態度與行為,以適應數位社會生活。教育部並在現有數位建設基礎下,提出「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規劃「數位內容充實」、「行動載具與網路提升」及「教育大數據分析」等3項計畫[footnoteRef:4],期能在方案推動後能達成數位教學課程「教材更生動」、「教學更多元」、「學習更有效」、「城鄉更均衡」等目標[footnoteRef:5],教育部近期更完成《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與《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家長數位學習知能指引》等規範,俾利學校教師與家長共同建立健康的數位教學文化。 [3: 中小學資訊素養與認知網,網址:https://eteacher.edu.tw/About.aspx,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28日。] [4: 「數位內容充實」計畫執行方式,係以「公私協力開發數位內容」及「補助各縣市及學校採購教學所需數位內容與教學軟體」,輔助教師實施數位教學及學生運用數位學習平臺、工具與資源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行動載具與網路提升」計畫執行方式,採用掌握學習載具數量、蒐集使用數據等,鼓勵教師善用載具於教學上,同時亦成立數位學習輔導團隊,給予適當的輔導;「教育大數據分析」計畫執行方式,透過建置教育大數據資料庫及補助微學程課程,開放資料供公私立單位加值運用及推廣使用。] [5: 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入口網,網址:https://pads.moe.edu.tw/pads _front/ index.php?action=program_index,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28日。]
數位學習已被視為提升國家競爭力與培育國家未來人才的重要學習方式。世界各國也都加強基礎教育階段的數位學習,培養學生具備科技與數位素養以迎接挑戰。尤其各國為推動國民教育階段數位學習的教育政策,在實施方式上特別注重培育、提升教師數位學習的教學能力[footnoteRef:6],透過提供在職教師培養數位能力與進修課程、將數位化媒體與數位化教學納入師培課程、由專責單位提供數位科技支援與服務等實施方式,提供教師在職訓練課程,以積極培訓及提升教師數位學習的教學能力[footnoteRef:7]。參考前述各國為因應數位學習發展需求,致力強化培訓及提升教師數位學習的教學能力,建議主管機關除了將已完成的《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提供學校教師教學的參考運用外,並研議修正教師進修研究等專業發展辦法第14條第1款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主管機關:(一)整合所屬機關(構)、單位之教師專業發展資源及組織,指定專責機關(單位)依教育政策
、地方特色發展
及數位學習需求,規劃及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俾利將數位學習納入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範圍,以有效提升數位學習教學的成效。 [6: 羅育齡,各國推動數位學習的政策,國家教育學院電子報,第165期,2017年11月。網址: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grp_no=3&edm_no=165&content_no=2926,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28日。] [7: 例如法國「數位教育計畫」納入對教師的數位教學能力培訓,德國巴登符騰堡邦計畫在師範科系內增加使用數位媒體能力與數位化教學的課程,美國在幾個重要的大學師資培訓學院中(例如密西根大學教育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融入推動數位科技運用的課程。南加州聖地牙哥聯合學區的整合科技支援服務處,整合學區教學資源、提供與修護硬體設備外,更不定時尋找與提供教師與學生最新科技、支援數位學習課程,並提供教師訓練。]
(二)為建立校園健康數位文化,允宜將數位網路權益納入教育基本法
依教育基本法第2條第2項規定:「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愛國教育、鄉土關懷、資訊知能、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第3項規定:「為實現前項教育目的,國家、教育機構、教師、父母應負協助之責任。」據教育部表示,在2022年底ChatGPT發布後,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風潮迅速席捲全球教育界,翻轉了數位化的教學模式與課程設計並重新定義了學與教的未來[footnoteRef:8]。為借鑑國外經驗,重視校長、教師及家長的角色,依教育部所訂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等3項指引規範,期能藉由數位學習倫理規範營造「學生安心、教師專心、家長放心」的數位學習環境。 [8: 同註1。 ]
數位學習倫理規範的建立與實施,其主要目的係為保障網路公民權益與數位網路環境安全,並建立健康校園數位文化,在學校培養學生現代科技資訊知能基本素養之外,因應數位網路的發展需求,對於使用者隱私權益與網路安全之保障等規範更應明確規範,爰建議教育基本法第2條第2項規定修正為:「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愛國教育、鄉土關懷、資訊知能
、數位網路權益、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以資明確培養國民具有資訊知能及建立數位網路權益的觀念。
撰稿人:郭憲鐘
3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656/File_19818622.docx |
R02596 | 美國社會企業立法簡析 | 公司法 | 曾耀民 | 2024-09-26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6
議題研析
1、
題目:美國社會企業立法簡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公司法
3、 背景說明
某地方法院近來就一起民事事件作出判決[footnoteRef:1],係身障消費者前往著名的社會企業公司選購輪椅座墊時,認為該公司沒有提供充分且必要的解說,希望解除契約退貨退款但遭到拒絕,最後法官判決身障消費者勝訴,可以解除契約;判決理由特別提出,社會企業不應只以營利為唯一目的,應追求解決社會問題的價值。雖然目前在臺灣尚未有專法規範,但是「社會企業」名稱的使用,會得到更多認同此價值者的支持,標榜服務身心障礙者的社會企業,要承擔相對應的義務與責任[footnoteRef:2]。 [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112年度湖簡字第1425號。] [2: 方元沂,建立專法 讓社會企業身強體健,聯合報,2024年9月2日,第A12版。]
4、
問題爭點
依前開民事爭訟案之判決顯示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雖日益普遍,但在社會企業欠缺明確定義下,只能透過司法個案做單一詮釋或說明法律義務,凸顯建立「社會企業」之法律地位與專屬法律框架的重要性[footnoteRef:3]。本報告爰就國際社會目前推動「社會企業」相關議題及透過法律框架為基礎的現況進行說明,並以美國社會企業立法為例,探討我國制定社會企業專法的必要性。 [3: 黃昭勇,「什麼是社會企業?一次搞懂社會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CSR@天下,2019年11月1日,網址:https://csr.cw.com.tw/article/4122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1日。]
5、 探討研析
(1) 美國公益公司立法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 SE)字面的意思即是「為解決特定社會問題的企業」,或是「以企業手段、商業創新模式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因此,社會企業就是設計出一套可財務自主的營運手段並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footnoteRef:4]。 [4: 同前註。]
美國的商業組織法令為州法層級,而非聯邦法,各州針對重要商業組織法令應否另立新法或如何立法等事項,各有其考量及規範。美國各州因應社會企業之新類型商業組織,較重要者包括:低利潤有限責任公司(Low-Profit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多元目的公司(Flexible Purpose Corporation)、社會目的公司(Social Purpose Corporation)、公益公司(Benefit Corporation)等。其中,以公益公司最受重視,有進行相關立法的州數也最多[footnoteRef:5]。 [5: 周振鋒,談美國社會企業立法-以公益公司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46 期,2015年1月15日,55-108 頁。]
美國從2010年馬里蘭州成為第一個通過在公司法明定公益公司(benefit corporation)的州[footnoteRef:6],至少已有36個州及華盛頓特區通過公益公司法案,允許成立公益公司[footnoteRef:7]。所謂公益公司係指依公司法所設立之特別型態之公司,目的除營利之外,更將所追求公共利益的目的列入章程。此類型公司有別於傳統公司以股東權益最大化為目標,更可於章程中將一般公益或特定公共利益列入公司共同目的,從而此種公司將有兩種不同任務,而公司經營者為經營決定時,不僅應考慮股東利益,更應將相關利害關係人權益納入考量[footnoteRef:8]。 [6: 美國馬里蘭州公益公司立法請詳見馬里蘭州議會(Maryland General Assembly)公司法相關網站:§5–6C–01, Article - Corporations and Associations, Statutes Text, Maryland General Assembly, 網址:https://mgaleg.maryland.gov/mgawebsite/laws/StatuteText?article=gca§ion=5-6C-01&enactments=false,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1日。] [7: Benefit corporation, Wikipedia, 網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nefit_corporation,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1日。] [8: 周振鋒,同註5,頁75。]
(2) 美國公益公司法主要內容
美國通過公益公司型態的各州並沒有給予公益公司(即社會企業)財務相關補助或擬定任何退稅機制,也沒有財務上的獎勵誘因,但是美國的企業登記成為公益公司能夠在同業中展現差異化,並且當決策與股東權益衝突時,公益公司比一般企業更有機會在法律上保障決策者與其他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的利益,而非純粹讓追求利益極大化的股東定奪[footnoteRef:9]。 [9: 梁涓寧,美國「公益公司法」概覽,社企流,2014年5月8日,網址: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2112,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1日。]
各州之公益公司立法內容多有不同,但是其法律規範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般公司相較,可將公益公司之主要特徵歸納如下[footnoteRef:10]: [10: 周振鋒,同註5,頁80-93。]
1.公益目的:公益公司除營利之外,應以追求公益為目的,而此目的必須明確載明於章程。美國的社會企業需設有明確公益目的,此公益目的須對社會或環境有正面影響。例如:50%的利潤捐贈慈善機構。
2.責任機制:公益公司董事為經營決定時,須考量所列公益目的,並採取兼顧利害關係人權益之作為,非全然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社會企業的經營者在進行決策時應將考量公益目的、股東利益、其他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的權益(包含消費者、員工、上下游廠商、甚至社區或環境等等)。而非只以追求股東利潤極大化為目的。
3.資訊揭露:公益公司須對外揭露資訊而使股東與外界能檢視其公益績效,判斷是否合於公司設立目的,法規對應揭露時間、項目、標準有所規範。每年應遞交公益報告給所有股東,該公益報告需由公正的第三方單位進行審核與製定。最終,公益報告需公開透明化,使消費者及主管機關判斷是否同意該公益公司達到公益目的之方法。
4.公益履行:若董事未照章程履行公益任務時,法律特許股東或相關人等得提起公益訴訟,促使董事確實執行公益任務。
(3) 美國公益公司立法方式對我國之啟示
賦予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合適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框架,是國際間推動社會經濟與永續發展的關鍵議題。社會暨團結經濟(social and solidarity economy, SSE)是創造就業機會和深具社會影響力的推動力。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23年發布的SSE法律框架政策指南,法律框架對SSE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有助提高SSE的知名度和規模化,能支持相關社會企業和創新組織進入新市場,獲得投融資機會及消費者的認可。法律框架也更有助於克服不同社會經濟實體之間的不一致,為政策建立法律基礎,形成公共政策[footnoteRef:11]。 [11: 方元沂,同註2。]
近年來,歐美各國陸續以立法方式回應「社會企業」之社會脈動,提供創業者以公司型態創造公益價值的明確法律架構,使社會企業的生態圈益臻完善[footnoteRef:12]。美國的公益公司在相關立法通過後,社會創新發展突飛猛進,形成良好的發展生態系[footnoteRef:13]。 [12: 梁涓寧,同註9。] [13: 方元沂,同註2。]
為因應國際間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發展潮流,我國在2018年7月6日修正通過公司法修正案,其中第1條立法目的增訂「公司經營業務,應遵守法令及商業倫理規範,得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等文字,直接將增進公共利益、善盡社會責任之社會企業的公司經營理念納入公司法立法目的。
公司法修正後的規定與社會企業的創立宗旨已相當接近。不過,對社會企業來說,解決社會問題、增進公共利益是目的,藉由商業模式獲利只是手段;而企業社會責任對多數企業來說,仍是先追求獲利,再回饋社會,獲利還是最重要的目的,兩者著重的企業存在價值仍有差異[footnoteRef:14]。因此,為促進社會企業發展,形成社會創新發展之良好生態系,建議我國主管機關可參考先進國家相關社會企業立法趨勢,如美國公益公司立法例,研議評估制定社會企業專法之可行性。 [14: 黃昭勇,同註3。]
撰稿人:曾耀民
3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486/File_19818078.docx |
R02595 | 韓國「具荷拉法」簡介—棄養子女者喪失子女財產繼承權 | 民法 | 吳淑青 | 2024-09-26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5
議題研析
一、題目:韓國「具荷拉法」簡介—棄養子女者喪失子女財產繼承權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法
三、背景說明
韓國國會於2024年8月28日通過了被稱為「具荷拉法」的《韓國民法》修正案,該法案旨在限制未履行撫養義務的父母繼承子女遺產的權利。據報載,韓國女團KARA的成員具荷拉於2019年不幸自殺身亡,年僅28歲。具荷拉親生母親在其9歲時就離家出走,在一對兒女的成長過程中完全沒有盡到作為人母的責任,然而,在具荷拉2019年離世後,她卻出面要求要繼承具荷拉一半的財產,這讓具荷拉的哥哥具浩仁難以接受。具浩仁因此提案希望能修法,讓沒有盡到養育責任的父母都無法分得子女的財產
。
四、問題爭點
對於未成年子女未盡養育責任的父母,可否使其喪失繼承權,韓國之立法為類似處境的人提供了法律保障,可供我國參考借鏡。
五、探討研析
(1)
韓國民法增訂第1004條之2,違反贍養義務者喪失繼承權
1.
繼承順序:依《韓國民法》
第1000條及第1003條的規定,法定繼承人的順序除配偶外為:直系卑親屬(胎兒被視為已出生)、直系尊親屬、兄弟姊妹、四親等以內的旁系。有第一、第二順序的繼承人時,配偶與第一或第二順序的繼承人成為同順位的共同繼承人,沒有第一、第二順序的繼承人時,單獨為繼承人繼承財產。
2.
繼承人資格喪失之情形:依《韓國民法》第1004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成為繼承人。一、故意殺害或企圖殺害直系尊親屬、被繼承人、其配偶或先順位或同順位的繼承人。二、故意傷害直系尊親屬、被繼承人或其配偶而導致死亡者。三、以欺詐或脅迫等方法,妨礙被繼承人關於繼承之遺囑或撤回者。四、以欺詐或脅迫手段使被繼承人訂立遺囑者。五、偽造、變造、毀壞或隱匿死者遺產遺囑者。」
3.
增訂第1004條之2內容
:喪失繼承權的聲請
(1) 被繼承人的直系尊親屬,於被繼承人未成年時違反贍養義務者,或對被繼承人、其配偶或直系卑親屬有嚴重的犯罪或不當行為時(除第1004條之情形外),被繼承人可以透過公證遺囑,表達使其喪失繼承權的意願。遺囑執行人應立即向家事法院聲請喪失其繼承權。(第1項)
(2) 依第1項
規定的公證遺囑而喪失繼承權者,不得成為遺囑執行人。(第2項)
(3) 未訂立公證遺囑時,當被繼承人的直系尊親屬,於被繼承人未成年時違反贍養義務者,或對被繼承人有嚴重的犯罪或不當行為時(除第1004條之情形外),共同繼承人於發生繼承的6個月內,可以向家事法院提出喪失繼承權的聲請。(第3項)
(4) 如果沒有共同繼承人,則在確認該法定繼承人喪失繼承權後將成為繼承人的人可以主張繼承權並提起訴訟。(第4項)
(5) 對於喪失繼承權的聲請,家事法院應綜合考量造成繼承權喪失的情況和原因、情節輕重、繼承人與被繼承人的關係、遺產的規模和形成過程等因素,受理或駁回第1項、第3項或第4項之聲請。(第5項)
(6) 經家事法院判決確定而喪失繼承權者,自始即無繼承權。但於判決確定前第三人已取得之權利不受影響。(第6項)
(7) 家事法院受理第1項、第3項或第4項規定之繼承權喪失請求權時,得依據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的請求,選定遺產管理人或採取其他必要措施,以確保遺產的保存及管理。(第7項)
(8) 家事法院依第7項規定指定遺產管理人時,遺產管理人的職責、權限、擔保物的提供及報酬等,準用第24條至26條之規定。(第8項)
本修正案將於2026年1月1日施行,並適用於2023年4月25日以後開始的繼承案件
。韓國社會對此法案的通過表示關注,認為這將對繼承權的合法性及家庭倫理產生深遠影響
。
(2)
韓國「具荷拉法」對我國繼承制度之省思
我國的繼承順序依《民法》第1138條規定除配偶外為: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傳統觀念的繼承多為後人承繼先人的財產,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婚不生的家庭增加,在被繼承人無子女的情形下,除配偶外,父母自然成為繼承的第一順位。然而對於子女年幼時未盡養育責任的父母,於年邁時要求子女扶養之個案時有所聞,此時子女得依《民法》第1118條之1
規定,請求法院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前述情形除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外,如子女較父母早往生,可否依《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
所謂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虐待之情事,使其父母喪失繼承權,尚有待討論。
司法實務認,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所謂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情事,係指以身體上或精神上之痛苦加諸於被繼承人而言,凡對於被繼承人施加毆打,或對之負有扶養義務而惡意不予扶養者,均屬之
。惟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規定之要件,除繼承人對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之情事外,尚須經被繼承人表示該繼承人不得繼承,始喪失繼承權
。
韓國與我國皆為重視孝道固有倫理之國家,惟當今家庭的意義與形式發生了許多變化,韓國「具荷拉法」明定禁止不履行未成年子女扶養義務的父母繼承子女的財產,雖然違反贍養義務的行為最終仍需由法院來判斷,但在被繼承人無遺囑之情形時,仍可由其他繼承人提出喪失繼承權之聲請。而我國《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規定,尚須經被繼承人表示其不得繼承時,始喪失繼承權。惟「經被繼承人表示」之要件,恐因被繼承人未及表示,而無法達成。相較之下,韓國之修法方向似值得我國未來修法之參考。
撰稿人:吳淑青
� 張筱涵,「具荷拉法」確定通過了!棄養子女者喪失繼承財產權,ETtoday新聞雲,ETtoday星光雲,2024年8月28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star.ettoday.net/news/2806141,最後瀏覽日期:2024" �https://star.ettoday.net/news/280614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6日。
� 韓國民法,韓國法制處國家法令訊息中心,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B%AF%BC%EB%B2%95" �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B%AF%BC%EB%B2%9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6日。
� 韓國國會,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提案編號:2203266),第417次國會全體會議(臨時會議)第2次會議, 2024年8月28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likms.assembly.go.kr/bill/billDetail.do?billId=PRC_D2R4G0H8P2B7P1V2D5H7Y0P3S7B2C4&ageFrom=22&ageTo=22" �https://likms.assembly.go.kr/bill/billDetail.do?billId=PRC_D2R4G0H8P2B7P1V2D5H7Y0P3S7B2C4&ageFrom=22&ageTo=22�,,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8日。
� 韓國憲法法庭於2024年4月25日裁定「民法規定的特留分條款違反憲法」。認為現行制度中,對於長期遺棄或虐待被繼承人的法定繼承,即使被繼承人透過遺囑排除其繼承權,仍可無條件取得一定比例的法定繼承權,是不合理的,因此裁定違憲。
� 同註1。
� 民法第1118條之1:「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一、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第1項)。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第2項)。前2項規定,受扶養權利者為負扶養義務者之未成年直系血親卑親屬者,不適用之(第3項)。」
� 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情事,經被繼承人表示其不得繼承者。」
� 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字第1870號民事判決:「……按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所謂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情事,係指以身體上或精神上之痛苦加諸於被繼承人而言,凡對於被繼承人施加毆打,或對之負有扶養義務而惡意不予扶養者,固均屬之,即被繼承人終年臥病在床,繼承人無不能探視之正當理由,而至被繼承人死亡為止,始終不予探視者,衡諸我國重視孝道固有倫理,足致被繼承人感受精神上莫大痛苦之情節,亦應認有重大虐待之行為。……」;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817號民事判決:「……按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情事,經被繼承人表示其不得繼承者,喪失其繼承權,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定有明文。該條所謂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情事,係指以身體上或精神上之痛苦加諸於被繼承人而言,凡對於被繼承人施加毆打,或對之負有扶養義務而惡意不予扶養者,固屬之,即被繼承人終年臥病在床,繼承人無不能探視之正當理由,而至被繼承人死亡為止,始終不予探視者,衡諸我國重視孝道固有倫理,足致被繼承人感受精神上莫大痛苦之情節,亦應認為有重大虐待情事。……」。
�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030號民事判決:「……惟按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情事,經被繼承人表示其不得繼承者,喪失其繼承權。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定有明文。是繼承人除對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之情事外,尚須經被繼承人表示該繼承人不得繼承,始喪失繼承權。……」。
2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484/File_19818076.doc |
R02594 | 公司併購爭議問題之法制研析 | 企業併購法;公司法 | 彭文暉 | 2024-09-25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4
議題研析
一、題目:公司併購爭議問題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企業併購法、公司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報載有2家金融控股公司(下稱金控公司)皆宣布擬以同一金控公司為併購之目標,其中某金控公司擬經雙方董事會決議通過,依金融控股公司法第18條及金融機構合併法有關規定,以換股方式進行合併;另一金控公司則採企業併購法第4條第4款之「收購」模式,擬依金融控股公司法第36條轉投資規定申請准予辦理併購。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表示,不論採合意或非合意併購,均得依相關法規辦理,該會將考量金融市場穩定與健全發展、維護利害關係人(社會大眾、金融機構客戶、員工及股東)權益及整併後對市場發展之影響等因素進行審核[footnoteRef:1]。 [1: 廖珮君、楊筱筠,新光金案 金管會提三關鍵 將確保金融穩健發展、維護社會大眾等利害關係人權益、注意整併後對市場影響,經濟日報,113年8月28日,第A2版。]
(二)另據報載,上開被併購金控公司股東主張合意併購案所提換股比例不合理,認為市場上既有其他金控公司公開表示有意投資該金控公司,董事會竟仍決議以低廉代價通過合意併購案,違背董事忠實義務,並損害被併購金控公司股東之權益,乃據以告發相關董事涉犯證券交易法之特別背信罪[footnoteRef:2]。 [2: 房荷庭,質疑換股比例不合理 新光金股東提告董事背信,經濟日報,113年8月28日,第A2版。]
四、問題爭點
(一)公司併購所涉相關法律及其適用關係宜予釐清。
(二)企業併購法所稱「收購」之定義及規範未臻明確,易致實務適用發生爭議。
(三)非合意併購之目標公司董事行為義務未經具體規範,不利公司之治理及組織重組之經營效率。
五、探討研析
(一)公司併購所涉相關法律及其適用關係
公司併購在實務上係指公司組織重組運作,不同公司間經由各種方式移轉資產或經營權之法律行為。依企業併購法第2條第1項規定:「公司之併購,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依公司法、證券交易法、公平交易法、勞動基準法、外國人投資條例及其他法律之規定。」準此,公司併購應優先適用企業併購法之規定;該法未規定之事項,始適用其他相關法律所定規範。
惟關於金融機構之併購,依該法第2條第2項規定,則應優先適用金融機構合併法及金融控股公司法之規定;上開二法未規定之事項,始有企業併購法所定規範之適用。
(二)「股份收購」之涵義與規範宜予明定釐清
公司組織重組之概念及態樣多元[footnoteRef:3],實務上可包括公司合併、分割、股份交換、營業讓與[footnoteRef:4]及公開收購[footnoteRef:5]等。依企業併購法第4條第2款規定,「併購」係指公司之合併、收購及分割。所稱「合併」[footnoteRef:6],係指參與合併之公司全部消滅,另成立1家新公司概括承受全部權利義務(新設合併);或僅由存續之1家公司概括承受全部權利義務,其他公司歸於消滅(吸收合併)之情形。所稱「收購」[footnoteRef:7],則指公司依相關法律規定取得他公司之股份、營業或財產,並以股份、現金或其他財產作為對價之行為。 [3: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增訂第15版,109年9月,頁165。] [4: 公司法第185條第1項規定:「公司為下列行為,應有代表已發行股份總數三分之二以上股東出席之股東會,以出席股東表決權過半數之同意行之:一、締結、變更或終止關於出租全部營業,委託經營或與他人經常共同經營之契約。二、讓與全部或主要部分之營業或財產。三、受讓他人全部營業或財產,對公司營運有重大影響。」] [5: 證券交易法第43條之1第1項規定:「任何人單獨或與他人共同取得任一公開發行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超過百分之五之股份者,應向主管機關申報及公告;申報事項如有變動時,亦同。有關申報取得股份之股數、目的、資金來源、變動事項、公告、期限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6: 企業併購法第4條第3款規定:「合併:指依本法或其他法律規定參與之公司全部消滅,由新成立之公司概括承受消滅公司之全部權利義務;或參與之其中一公司存續,由存續公司概括承受消滅公司之全部權利義務,並以存續或新設公司之股份、或其他公司之股份、現金或其他財產作為對價之行為。」] [7: 企業併購法第4條第4款規定:「收購:指公司依本法、公司法、證券交易法、金融機構合併法或金融控股公司法規定取得他公司之股份、營業或財產,並以股份、現金或其他財產作為對價之行為。」]
按企業併購法定義之「收購」範圍甚廣,幾乎涵蓋所有以財產作為對價以取得公司股份、營業或財產之行為,且未限制收購之股份數目。惟該法第二章第二節關於「收購」(第27條以下)之規範,似僅限「資產收購」與「股份轉換」,至於「股份收購」則付之闕如,學者認為將導致「股份收購」如何適用該法有關規定發生爭議[footnoteRef:8],例如主管機關於實務上認為「收購」須符合該法第二章第二節或公司法第185條第2款或第3款所定之類型[footnoteRef:9],始足當之;司法機關則以上開見解係將股份收購排除在外,除與該法第4條第4款所定文義不符,亦與企業併購之現況有悖,而不予採認[footnoteRef:10]。爰建議主管機關或可研議修正企業併購法,針對「股份收購」之適用條件加以明文規範,以釐清所涉疑義,避免實務適用爭議。 [8: 劉連煜,同註3,頁196。] [9: 經濟部94年7月26日經商字第09402095620號函。] [10: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09 年度訴字第 4498 號民事判決。]
(三)非合意併購下目標公司之董事義務權責宜予明確規範
按公司併購依其是否經雙方公司之合意而形成,可分為「合意併購」與「非合意併購」(亦稱「敵意併購」或「惡意併購」)。前者係指併購公司與目標公司有併購意願,於雙方就併購模式及條件達成協議時,由雙方公司經營者透過談判協議確定併購之具體條件,且在雙方均可接受之範圍內訂定協議,再經雙方董事會將合併案提交股東會並決議通過;後者則指併購公司未經目標公司之同意,逕自發動併購行動,通常係透過向市場上不特定人購入目標公司之股份,以取得其經營權[footnoteRef:11]。 [11: 林艾儒,《合意併購中公司董事之受託人義務―以利益衝突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107年7月,頁32。]
依企業併購法第5條規定[footnoteRef:12],公司進行併購時,董事會應為公司之最大利益行之,並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處理併購事宜。另依公司法第23條第1項規定[footnoteRef:13],公司負責人應忠實執行業務並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而所謂「忠實執行業務」,係指公司負責人於執行公司業務時,應謀求公司之利益,不得犧牲公司之利益,而圖謀個人或第三人之利益;「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則指公司負責人執行業務時,應盡社會一般誠實、勤勉而有相當經驗之人所應具備之注意義務[footnoteRef:14]。公司法第192條第5項亦規定,公司與董事間之關係,除該法另有規定外,依民法關於委任之規定[footnoteRef:15]。由是,併購公司與目標公司之董事會處理併購事務,除以「公司之最大利益」為考量,並應盡忠實義務及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 [12: 企業併購法第5條規定:「公司進行併購時,董事會應為公司之最大利益行之,並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處理併購事宜。(第1項)公司董事會違反法令、章程或股東會決議處理併購事宜,致公司受有損害時,參與決議之董事,對公司應負賠償之責。但經表示異議之董事,有紀錄或書面聲明可證者,免其責任。(第2項)……」] [13: 公司法第23條第1項規定:「公司負責人應忠實執行業務並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如有違反致公司受有損害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14: 吳盈德,〈由企業併購法第27條看董事義務〉,《台灣法學》,第404期,109年11月,頁20。] [15: 民法第535條規定:「受任人處理委任事務,應依委任人之指示,並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之注意,其受有報酬者,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為之。」]
然而,面對非合意併購所涉複雜、特殊及利益衝突之公司治理難題,目標公司董事如何履行忠實義務,兼顧股東與利害關係人權益,以符合公司最大利益,乃屬重要法制議題。惟現行法就非合意併購下目標公司之董事行為義務,似無明確規範,對於採行防禦措施是否違反相關義務之判斷,亦乏具體審查標準[footnoteRef:16]。爰建議主管機關或可研議修正公司法或企業併購法,針對非合意併購之董事行為義務及所採防禦措施之適法性等重要公司治理事項予以明確規範,以利公司重組發揮經營效率,並保障公司股東及利害關係人權益。 [16: 郭大維,〈論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之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 ─我國法與美國法之比較研究〉,《輔仁法學》,第39 期, 99年6月,頁49 。]
撰稿人:彭文暉
4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421/File_19817975.docx |
R02593 | 氣候變遷因應法對於減量目標規範之法制問題研析 | 氣候變遷因應法 | 葉育彰 | 2024-09-23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3
議題研析
一、題目:氣候變遷因應法對於減量目標規範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氣候變遷因應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為實踐民國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內政部規劃「增匯」及「減碳」兩大面向,前者以國家公園、濕地與海岸等自然碳匯吸存區域為主,初估國家公園碳移除量達20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國林業移除量約9.39%,至於後者則以社會住宅為主,每一處社宅需取得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建築能效標示等,初估今年底12萬戶社宅每年可減碳約4.74萬噸[footnoteRef:1]。 [1: 自由財經,實踐淨零碳排 內政部:初估國家公園碳移除量達205萬噸,自由時報,2024年9月2日,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787529,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5日]
四、問題爭點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4條第1項[footnoteRef:2]規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民國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惟氣候變遷因應法未規定短中期目標,僅於同法第10條第1項[footnoteRef:3]授權中央主管機關每5年決定階段性管制目標,此種規範方式,是否妥適,尚存檢討空間。 [2: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4條第1項:「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中華民國139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3: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10條第1項:「為達成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中央主管機關得設學者專家技術諮詢小組,並應邀集中央及地方有關機關、學者、專家、民間團體,經召開公聽會程序後,訂定5年為一期之階段管制目標,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實施,並對外公開」。]
四、探討研析
(一)氣候變遷因應法為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最重要法源依據
為降低氣候變遷及地球暖化造成之衝擊,全球目前已有超過140個國家宣示或規劃在2050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第4條明確規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而成為臺灣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最重要氣候治理法源依據[footnoteRef:4]。 [4: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淨零建築路徑規劃及推動策略,2023年3月,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3JlbGZpbGUvMC8xNTI0NC9jZjE4Yjg3Ny03YzMyLTRjMmItYTQxOC04Zjc5OTY4ZmViN2YucGRm&n=MjAyM%2Be2k%2Ba%2Fn%2BirluihoV%2FmmKXlraPomZ9fMy0yLuWwiOmhjOWgseWwjl%2Fmt6jpm7blu7rnr4not6%2FlvpHopo%2FlioPlj4rmjqjli5XnrZbnlaUucGRm&icon=.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5日。]
(二)
氣候變遷因應法欠缺短中期減量目標,是否妥適,尚存檢討空間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4條第1項雖已規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惟氣候變遷因應法未規定短中期目標,僅於同法第10條第1項授權中央主管機關每5年決定階段性管制目標。此種欠缺短中期減量目標的立法模式,雖可讓行政機關有更多彈性,然而,卻可能同時創造行政消極不作為惡化氣候人權傷害的風險[footnoteRef:5]。 [5: 林春元,氣候緊急的制度量能—簡評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廣泛授權與組織規劃,月旦法學,第340期,2023年9月,頁55-56。]
且比較法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即於2021年判決聯邦氣候保護法[footnoteRef:6]欠缺積極短中期減量目標而違反憲法對自由權與生存基本權的保護。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提出自由權跨時際的概念,認為自由權的保護包括跨時間的實踐以及在世代間合理分配自由權利。據此,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認為,聯邦氣候保護法未規定短中期減量目標而授權行政機關決定,可能推遲減量行動,而讓人民與後代未來暴露在更嚴重的氣候傷害中,等同於將減量義務移轉於未來世代,限制人民未來能享有的自由[footnoteRef:7]。在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判決後,德國已於2021年5月通過新法,將2030年減量65%與2040年再減少88%的短中期目標寫入法律中[footnoteRef:8]。 [6: 德國2019年12月12日公布施行之聯邦氣候保護法第1條第3句規定,在2050年之前達成溫室氣體中和的長程目標,並於同法第3條第1項規定,在2030年之前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199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55%。惟2030年之後的年減量規定,則是依該法第4條第6項第1句規定,授權聯邦政府於2025年以法規命令訂定之。李建良,氣候變遷、基本人權與憲法訴訟—2021年德國氣候訴訟裁判釋論,臺灣法律人,第2期,2021年8月,頁2。] [7: 亦即,德國2019年12月12日公布施行之聯邦氣候保護法就2030年之後的減量目標,雖已規定由聯邦政府於2025年以法規命令確定,惟德國憲法法院認為此項授權規定尚有不足,無以因應2030年以後碳排放減量所生之基本權受限問題,並認立法者應自行規定2030年之後法定的年排放量,若授權以法規命令訂之,則應於授權時設定具體明確的準據。李建良,同註3,頁20。] [8: 林春元,同註5,頁56。]
因此,立法政策上,氣候變遷因應法欠缺短中期減量目標,恐將減量義務移轉於未來世代,並可能創造行政怠惰不確定空間,因而尚存檢討空間。
撰稿人:葉育彰
3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337/File_19817795.docx |
R02592 | 碳費減量額度抵換之法制問題研析 | 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 | 林淑靜 | 2024-09-23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2
議題研析
一、題目:碳費減量額度抵換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
3、
背景說明(緣起)
為達到2050年國家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之目標,環境部依照我國2030年減碳路徑,規劃減量指定目標,其目標要求為絕對減量[footnoteRef:1],並扣合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INDC),應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24± 1%[footnoteRef:2],並以徵收碳費作為減碳之經濟手段,將徵收之費用專款專用於辦理溫室氣體減量相關工作[footnoteRef:3]。然而,對事業徵收碳費,外界擔憂事業將相關費用轉嫁給一般消費者,而引發綠色通膨[footnoteRef:4]。 [1: 張雄風,環境部擬訂減量指定目標 2030年須降25%至28%,中央通訊社,2024年1月4日,網址:https://netzero.cna.com.tw/news/20240104013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2: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國家自定貢獻,網址:https://www.cca.gov.tw/affairs/response-policies/ndc/202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3: 學者指出,碳排放具有外部性,須以經濟手段去除,才能提升市場效率,同時降低環境衝擊。葉欣誠,〈碳定價-賦予排碳與減碳經濟意義〉,《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69期,2023年9月,頁65。] [4: 蔡宗穎,碳費明年上路 藍委憂轉嫁消費者導致綠色通膨,中時新聞網,2024年9月7日,網址:https://reurl.cc/VMYEv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4、
問題爭點
是否引起綠色通膨應視事業應負擔之碳費多寡而定,即涉及碳費收費之規定及碳費費率[footnoteRef:5],而碳費之徵收既為實現減少碳排放,且我國環境基本法第28條已納入污染者付費原則[footnoteRef:6],即應開徵碳費並制定合理之收費標準。然而外界對此仍多有意見,本文爰就污染者付費及監督制度,提出研析意見。 [5: 環境部業於2024年8月29日發布「碳費收費辦法」及「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規範碳費徵收之對象、徵收公式及配套之自主減量計畫相關措施,惟碳費費率目前尚未定案。邱琮皓,碳費起徵費率今2案攻防,聯合報,2024年9月9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11662/8215147,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6: 環境基本法第28條:「環境資源為全體國民世代所有,中央政府應建立環境污染及破壞者付費制度,對污染及破壞者徵收污染防治及環境復育費用,以維護環境之永續利用。」]
5、
探討研析
(1)
建議維持自願減量專案或抵換專案減量額度得扣除之比率為1:1
環境部為鼓勵國內產業早期投入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於2010年9月10日下達「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溫室氣體先期專案暨抵換專案推動原則」,然因其未使用減量方法學計算,引發外界對其減碳品質之疑慮[footnoteRef:7];嗣因2015年6月15日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footnoteRef:8],先期專案已終止受理申請,另於2015年12月31日發布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2018年12月27日修正之,2023年10月12日發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並強調減量專案應符合「可量測、可報告、可查驗」,並具備「外加性、保守性、永久性、避免重複計算與發生環境危害」之原則[footnoteRef:9],以鼓勵排放源繼續推動溫室氣體抵換專案,促使溫室氣體減量。而此三專案減少之碳排放量可做為扣抵碳費之減量額度[footnoteRef:10],合先敘明。 [7: 立法院預算中心,202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2023年9月,編號112131,頁267-272。] [8: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業於2023年1月10日經本院三讀修正通過,並將法律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 [9: 國際倡議組織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委員會(Voluntary Carbon Markets Integrity Initiative,ICVCM)2023年發布10項「核心碳原則」(The Core Carbon Principles, CCPs),包括:有效治理、可追蹤性、透明度、獨立第三方查驗證、外加性、永久性、可量化減量成效、不重複計算等評估原則,以為部分碳抵換審查標準,環境部亦將之納入相關子法中。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環境部發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環境部新聞專區,2023年10月12日,網址: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82daef64-3816-42ef-af0f-eb58fd46a927,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10: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條第13款規定:「減量額度:指事業及各級政府執行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本法修正施行前執行溫室氣體排放額度抵換專案(以下簡稱抵換專案)、溫室氣體減量先期專案(以下簡稱先期專案)取得之額度。」]
環團質疑碳費收費辦法第9條第1項第1款規定[footnoteRef:11],將國內自願減量專案或抵換專案減量額度的減碳效益擴大至1.2倍,惟未說明該倍數如何得之,讓企業得以較少的減量額度來抵換更多的碳排放量,等同將減量義務轉嫁他人[footnoteRef:12];環境部雖回應,係為鼓勵碳費收費對象(大排放源)帶動非碳費收費對象(小排放源)進行減量,優先讓資金留在國內投資各項減碳工作[footnoteRef:13]。然既已於取得減量額度之相關子法納入不重複計算之原則,何以於碳費收費辦法再讓事業以較少之減量額度抵減更多排放量?又學者認為減量額度具有一定之財產價值[footnoteRef:14],因此僅以鼓勵一詞即以法規擴大該減碳效益,無疑係擴大其可支配之財產權範圍,造成其他人之相對剝奪,也與環境部宣稱徵收碳費應達到絕對減量之效果背道而馳。爰建議研議修正碳費收費辦法,將國內自願減量專案或抵換專案減量額度得以扣除碳費收費排放量之比率明定為1:1。 [11: 碳費收費辦法第9條第1項第1款規定:「事業依本法第30條規定,得以國內減量額度申請第5條第2項收費排放量之扣除,其扣除上限不得超過事業收費排放量之10%,減量額度之種類及其額度扣除排放量比率規定如下:一、依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或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取得之自願減量專案或抵換專案減量額度,得扣除之比率為1.2。」] [12: 地球公民基金會,廉價碳費優惠企業,氣候成本全民倒貼-勿讓碳費淪為「折扣大拍賣」,2024年5月30日,網址:https://www.cet-taiwan.org/node/4504,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13: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碳費以減量為出發點,參考國際作法促進產業加速轉型,環境部新聞專區,2024年5月30日,網址: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5b6bd2a3-c296-4dde-a418-0904244cd4a4,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14: 陳衍任,〈碳排放權交易的稅捐課徵〉,《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12期,2019年12月,頁142-143;廖欽福,〈碳排放權交易制度之實像與虛像-兼論「碳排配額」與「減量額度」之法律性質〉,《全國律師》,第28卷,第3期,2024年3月15日,頁55-56。]
(2)
建議已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應定期公開於指定之網站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0條第1項規定:「碳費徵收對象得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核准以減量額度扣除第28條第1項各款之排放量。」故碳費收費辦法中就事業取得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並經審查認定屬高碳洩漏風險行業,即享有特定優惠之排放量調整係數[footnoteRef:15],或事業得以國內減量額度申請碳費收費排放量之扣除[footnoteRef:16]等。由上可知,若取得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或核准之減量額度將影響事業碳排放量之計算,進而影響碳費之繳納。 [15: 碳費收費辦法第6條第1項規定:「事業取得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並經審查認定屬高碳洩漏風險行業,其適用之排放量調整係數值規定如下:一、第1期排放量調整係數值為0.2。二、第2期排放量調整係數值為0.4。三、第3期排放量調整係數值為0.6。」] [16: 碳費收費辦法第9條第1項規定:「事業依本法第30條規定,得以國內減量額度申請第5條第2項收費排放量之扣除,其扣除上限不得超過事業收費排放量之10%,減量額度之種類及其額度扣除排放量比率規定如下:一、依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或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取得之自願減量專案或抵換專案減量額度,得扣除之比率為1.2。二、於本法修正施行前,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溫室氣體先期專案暨抵換專案推動原則取得之先期專案減量額度,得供非屬經審查認定之高碳洩漏風險事業使用,其扣除比率為0.3。」]
然而環團認為事業之自主減量計畫一經核准即享有優惠之調整係數,欠缺監督機制;又享有之優惠費率,於辦法中並無明文適用期程[footnoteRef:17]。環境部雖回應碳費機制將視國際免費配額退場腳步逐步加嚴對高碳洩漏風險對象排放量之分期優惠[footnoteRef:18],惟環境知情權已為環境民主機制之一環,且我國環境法規亦積極實踐資訊公開之精神[footnoteRef:19]。經檢視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5條第3項規定,事業及各級政府執行相關專案時,應將減量額度之資訊公開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平台[footnoteRef:20],而反觀高碳洩漏風險事業經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及其適用之優惠費率,並未採強制公開之規定[footnoteRef:21],爰建議研議修正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明定中央主管機關就已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應定期公開於指定之網站,以利全民監督。 [17: 地球公民基金會,同註12。] [18: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同註13。] [19: 現行環境部職掌之空氣污染防制法第35條第3項、水污染防治法第69條第1項、第2項、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第69條第1項等,皆有資訊公開之規定。] [20: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5條第3項規定:「執行抵換專案、先期專案及第1項自願減量專案取得減量額度之事業及各級政府,應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開立帳戶,將減量額度之資訊公開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平台,並得移轉、交易或拍賣之。」] [21: 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第7條第2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定期將前項核定事項公開於指定網站。」]
撰稿人:林淑靜
4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312/File_19817756.docx |
R02591 | 韓國低碳建築相關法制之研析 | 能源管理法 | 楊翔宇 | 2024-09-20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1
議題研析
一、題目:韓國低碳建築相關法制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能源管理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報載內政部表示,為實踐2050淨零碳排目標,將以「增匯」及「減碳」兩大面向努力,有關減碳部分,由於建築部門占全球碳排37%,社會住宅將採用減碳工法施作,並取得綠建築及建築能效標示等,以落實建築淨零,預估至2032年底累計社會住宅可達25萬戶,估每年減碳約11.23萬公噸,另預計公有新建物將在2026年全面達成建築能效1級目標,引領民間建物跟進[footnoteRef:1]。由於韓國2021年9月公布「應對氣候危機的碳中和綠色成長基本法」(기후위기 대응을 위한 탄소중립ㆍ녹색성장 기본법)已明定該國到2030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18年減少35%以上之中長期目標[footnoteRef:2],並建置建築能效等級認證及零耗能建築認證等標準,以提高其整體建築能效,爰探討韓國低碳建築相關法制,作為我國參考。 [1: 林于蘅、劉朱松,淨零兩路並進,內政部展望2032年底…25萬戶社宅 每年估減碳11萬噸,工商時報,2024年9月3日,第A5版。] [2: 因應氣候危機之碳中和與綠色成長基本法第8條第1項規定:「정부는 국가 온실가스 배출량을 2030년까지 2018년의 국가 온실가스 배출량 대비 35퍼센트 이상의 범위에서 대통령령으로 정하는 비율만큼 감축하는 것을 중장기 국가 온실가스 감축 목표(이하 “중장기감축목표”라 한다)로 한다.」,網址: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A%B8%B0%ED%9B%84%EC%9C%84%EA%B8%B0%EB%8C%80%EC%9D%91%EC%9D%84%EC%9C%84%ED%95%9C%ED%83%84%EC%86%8C%EC%A4%91%EB%A6%BD%E3%86%8D%EB%85%B9%EC%83%89%EC%84%B1%EC%9E%A5%EA%B8%B0%EB%B3%B8%EB%B2%9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四、問題爭點
自比較法觀點探討我國制定建築能效及其配套法制之必要性。
五、探討研析
1.
韓國零耗能建築路徑圖及法制規範
現階段韓國實施「建築能源效率等級認證制度」(건축물 에너지효율등급 인증제도)[footnoteRef:3]及「零耗能建築認證制度」(제로에너지 건축물 인증제도)[footnoteRef:4]之雙軌認證制度,其中建築能源效率等級係依據節能標準分為「第1+++級」至「第7級」共10個等級,至於零耗能建築(zero-energy buildings, ZEB)係要求建築物在取得能效等級「第1++級」或「第1+++級」的前提下,因額外建置再生能源設施而可達成能源自給率為20%以上,且有安裝建築能源管理系統或遠端電子儀表者[footnoteRef:5]。因此,取得零耗能建築認證之節能條件更為嚴格,並視個別建築物之能源自給率不同,可劃分為5個等級(第1級能源自給率須超過100%、第2級為80%以上未達100%、第3級為60%以上未達80%、第4級為40%以上未達60%、第5級為20%以上未達40%)。 [3: 한국에너지공단(韓國能源機構)網站,건축물 에너지효율등급 인증제도,網址:https://www.energy.or.kr/front/conts/105002002003000.do,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4: 한국에너지공단網站,제로에너지 건축물 인증제도,網址:https://www.energy.or.kr/front/conts/105002002003000.do,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5: 제로에너지건축물(零耗能建築物)網站,제로에너지건축물 인증기준은 무엇인지,網址:https://zeb.energy.or.kr/BC/BC07/BC07_01_001.do,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為促進建築領域溫室氣體減排,韓國政府已公布強制零耗能建築路徑圖,實施分階段達成低碳建築之強制性目標,包含2020年新建、改建、增建總建築面積1,000m2以上之公有建築物須達到零耗能建築第5級、2023年總建築面積500m2以上之公有建築物及30戶以上之社會住宅須達到零耗能建築第5級 、2030年建築面積500m2以上公共建築須達到零耗能建築第3級等[footnoteRef:6],至於私有住宅部分,規劃2025年總建築面積1,000m2以上或超過30戶之私有住宅須達到零耗能建築第5級、2030年總建築面積500m2以上之私有住宅須達到零耗能建築第5級等[footnoteRef:7]。同時,韓國亦透過修正「綠建築建設支援法」(녹색건축물 조성 지원법)及該法授權總統令規範之「綠建築建設支援法施行令」(녹색건축물 조성 지원법 시행령),將上開零耗能建築之政策目標予以法制化規範,作為推動公(私)有建築物強制性達到能源效率義務之法律基礎[footnoteRef:8]。 [6: 同註4。] [7: 제로에너지건축물網站,ZEB소개 정책동향-인증제도 안내,網址:https://zeb.energy.or.kr/BC/BC02/BC02_02_001.do,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8: 例如綠建築建設支援法第2條規定零耗能建築定義、第17條規定零耗能建築認證制度、第41條規定相關罰責;綠建築建設支援法施行令第12條規定符合該條規範之特定建築物,須強制取得零耗能建築認證,同前註。]
1.
韓國推動低碳建築相關獎勵及配套支持措施
為達到建築淨零目標,韓國規劃多種面向之獎勵法制或措施,謹以標準最嚴格之「零耗能建築認證」為例,擇要說明相關推動制度如下[footnoteRef:9]: [9: 제로에너지건축물網站,ZEB소개 정책동향-인센티브,網址:https://zeb.energy.or.kr/BC/BC03/BC03_05_003.do,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1. 容積率及建築高度獎勵:依「綠建築建設支援法」第15條規定[footnoteRef:10],取得零耗能建築認證者,建築之「容積率」及「建築高度」最多可放寬至115%(即額外放寬15%)。 [10: 韓國綠建築建設支援法第15條第2項規定:「『건축법』 제5조제1항에 따른 허가권자(이하 “허가권자”라 한다)는 녹색건축물의 조성을 활성화하기 위하대통령령으로 정하는 기준에 적합한 건축물에 대하여 제14조제1항 또는 제14조의2를 적용하지 아니하거나 다음 각 호의 구분에 따른 범위에서 그 요건을 완화하여 적용할 수 있다. 1. 『건축법』 제56조에 따른 건축물의 용적률: 100분의 115 이하2. 『건축법』 제60조 및 제61조에 따른 건축물의 높이: 100분의 115 이하」,網址:https://www.law.go.kr/lsInfoP.do?lsiSeq=217375&efYd=20201008&ancYnChk=0#000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2. 租稅優惠:依「綠建築建設支援法」第25條規定[footnoteRef:11],中央及地方政府得依「地方稅特別稅收限制法」(지방세특례제한법)等相關稅法規定,減免所得稅、法人稅、購置稅、財產稅、登記稅等,以支持與綠色建築物建設項目相關事業。因此,取得零耗能建築認證之建築物,其不動產購置稅(취득세)[footnoteRef:12]可減免15%-20%,期限至2026年12月31日止[footnoteRef:13]。 [11: 綠建築建設支援法第25條規定第3項規定:「국가 및 지방자치단체는 녹색건축물 조성사업과 관련된 기업을 지원하기 위하여 『조세특례제한법』과 『지방세특례제한법』에서 정하는 바에 따라 소득세ㆍ법인세ㆍ취득세ㆍ재산세ㆍ등록세 등을 감면할 수 있다.」] [12: 韓國購置稅以實際交易價格為課稅基礎,與我國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得稅係以「交易所得」為課徵基礎有所不同,詳參정부24(政府24)網站,취득세 안내,網址:https://www.gov.kr/portal/service/serviceInfo/53600000001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13: 地方稅特別稅收限制法第47條之2第2項規定:「신축하는 건축물로서 『녹색건축물 조성 지원법』 제17조에 따라 제로에너지건축물 인증(이하 이 조에서 “제로에너지건축물 인증”이라 한다)을 받은 건축물(취득일부터 100일 이내에 제로에너지건축물 인증을 받는 건축물을 포함한다)에 대해서는 취득세를 100분의 15부터 100분의 20까지의 범위에서 대통령령으로 정하는 바에 따라 2026년 12월 31일까지 경감한다.」,網址:https://law.go.kr/%EB%B2%95%EB%A0%B9/%EC%A7%80%EB%B0%A9%EC%84%B8%ED%8A%B9%EB%A1%80%EC%A0%9C%ED%95%9C%EB%B2%9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3. 購屋房貸限額調高:住房及城市建設基金(주택도시기금)[footnoteRef:14]對於取得零耗能建築認證之房屋貸款上限額度提高20%[footnoteRef:15]。 [14: 該基金係透過發行住宅債券、住房儲蓄、貸款回收等方式籌集資金,並為購屋或租貸住宅之個別民眾或社會住宅建商提供相關貸款資金,詳參住房及城市建設基金網站,기금의 역할,網址:https://nhuf.molit.go.kr/FP/FP04/FP0401/FP040102.jsp,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15: 국토교통부(國土交通部),《2022년도주택도시기금 운용계획》,2022年7月,頁10-11,網址:https://zeb.energy.or.kr/BC/down/2022%EB%85%84%EB%8F%84_%EC%A3%BC%ED%83%9D%EB%8F%84%EC%8B%9C%EA%B8%B0%EA%B8%88_%EC%9A%B4%EC%9A%A9%EA%B3%84%ED%9A%8D(5%EC%B0%A8).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4. 對節能設施提供投資貸款支援:依「能源使用合理化法」(에너지이용 합리화법)[footnoteRef:16]及該法施行令等相關法令規定,就零耗能建築相關設備所需之部分資金提供長期、低利率貸款。 [16: 能源使用合理化法第14條第1項規定:「정부는 에너지이용을 합리화하고 이를 통하여 온실가스의 배출을 줄이기 위하여 대통령령으로 정하는 에너지절약형 시설투자, 에너지절약형 기자재의 제조ㆍ설치ㆍ시공, 그 밖에 에너지이용 합리화와 이를 통한 온실가스배출의 감축에 관한 사업과 우수한 에너지절약 활동 및 성과에 대하여 금융상ㆍ세제상의 지원, 경제적 인센티브 제공 또는 보조금의 지급, 그 밖에 필요한 지원을 할 수 있다.」,網址: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C%97%90%EB%84%88%EC%A7%80%EC%9D%B4%EC%9A%A9%ED%95%A9%EB%A6%AC%ED%99%94%EB%B2%9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1.
研議制定建築能效相關法制之可行性
若細究韓國推動低碳建築的法制脈絡,主要以「綠建築建設支援法」(建築減碳)及「能源使用合理化法」(能源有效利用、節約能源)為2大核心,我國現階段雖有類似於後者規範意旨之能源管理法,惟 其架構主要為需求面之節約能源管理,或可參酌韓國模式,研議納入支持業者節能轉型機制,例如鼓勵投資、購置節能設施相關優惠貸款之法制規範等。另在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中,就低碳建築部分規劃「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2040年50%既有建築」更新為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之目標[footnoteRef:17],但由於我國仍欠缺法律位階之建築減碳規範及獎勵措施,能否有效推動建築能效達成我國氣候目標,似不無疑問,應有完善配套法制之必要。或可參酌韓國推動低碳建築之法制及經驗,研議制定建築減碳專法之可行性,法制化我國建築能效之氣候目標、分階段逐步推動公(私)有建築提升建築能效,並提供相關配套鼓勵措施(如租稅優惠)等,俾利積極引領民間參與、落實我國低碳建築之目標。 [17: 國家發展委員會,《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行動》,2022年12月28日,網址:https://ncsd.ndc.gov.tw/_ofu/FileDatabase/853f9736-51dc-41ff-a361-b749fcd08409/00_%E6%B7%A8%E9%9B%B6%E8%BD%89%E5%9E%8B%E4%B9%8B%E9%9A%8E%E6%AE%B5%E7%9B%AE%E6%A8%99%E5%8F%8A%E8%A1%8C%E5%8B%95.pdf,頁1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撰稿人:楊翔宇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178/File_19817592.docx |
R02590 | 推動外展看護服務相關法制問題之探討 | 就業服務法;長期照顧服務法 | 陳建欉 | 2024-09-20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0
議題研析
一、題目:推動外展看護服務相關法制問題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就業服務法、長期照顧服務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依衛生福利部公布之數據,2022年全國長期照顧(下稱長照)服務涵蓋率為69.51%,長照需求人數推估約83萬人[footnoteRef:1]。為彌補長照不足,並解決家庭看護移工1對1照顧模式之結構性問題[footnoteRef:2],勞動部曾於2013年推動「外展看護服務試辦計畫」[footnoteRef:3](俗稱鐘點移工),派遣移工到有臨時、緊急、短期照顧需求的家庭提供服務。惟前揭計畫因缺乏彈性、成本過高[footnoteRef:4]及配套措施不足[footnoteRef:5]等因素,致辦理成效不佳,而於2019年中止該試辦計畫。 [1: 陳虹彣、沈祐伃、宋賢儀,〈出院轉銜社區長照─談醫療與社福的跨域合作經驗〉,《社區發展季刊》,第185期,2024年3月,頁116。] [2: 吳靜如,呼籲政府及候選人重視勞權、承擔長照公共責任,婦女新知基金會,2023年9月18日,網址:https://www.awakening.org.tw/news/5926,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6日。家庭聘僱的看護移工,除須24小時隨侍在側、沒有個人時間和空間、無法充分休息、沒有轉換雇主的自由、缺乏基本工資保障,幾無勞動權益可言。另雇主聘僱移工除引進程序繁瑣,且需負擔管理責任及移工失聯風險等結構性問題。] [3: 「推動外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試辦計畫」(2016年9月修正名稱為「外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試辦要點」),該計畫由提供居家照顧服務的非營利組織擔任雇主,派遣外籍看護工到有需求的家庭,民眾可免去提供住宿、勞、健保責任及逃逸風險,移工也受《勞動基準法》保障,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加班費及例休假等保障。] [4: 馬豐裕,《台灣外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研究之探討》,中正大學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8年6月,頁6。因適用外展看護服務之資格嚴苛、民眾使用習慣無法改變,導致案量嚴重不足,服務費用居高不下。] [5: 葉冠妤,勞動部擬重啟「鐘點看護移工」長照家庭免當雇主、改居服單位聘雇,聯合新聞網,2023年9月12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435003,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5日。由於外展看護服務對象須符合可聘僱移工、未進用移工的重度失能家庭,及移工返鄉休假空窗期及喘息服務等條件,在案源嚴重不足情況下,試辦機構紛紛退出。]
(二)事隔多年,為兼顧長、短期看護需求,勞動部重新檢討後,將鬆綁外展看護服務申請資格[footnoteRef:6],規劃於今(2024)年底前啟動「移工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計畫」(下稱「外展看護服務2.0」)[footnoteRef:7],「外展看護服務2.0」將採NGO、仲介合作試辦,因仲介有移工管理能力,NGO團體則有照顧技巧訓練能力,屆時由仲介統一聘僱移工,替移工加保勞保、安排休假,派至案家服務。由民眾自費,依照護需求申請時段,而非24小時全天候服務,雇主則無須負管理責任[footnoteRef:8]。惟民團憂心將嚴重排擠本國家事勞工就業機會,甚至破壞長照制度「預防及延緩失能」之美意[footnoteRef:9]。 [6: 葉冠妤,「鐘點移工」年底前上路 5類人可申請,聯合新聞網,2024年9月14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227294,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5日。勞動部已通過之「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適用對象包括具身障手冊、重大傷病資格、就醫術後診斷紀錄、符合申請家庭看護工資格、經長照評估失能等級2級以上者等5大類。] [7: 葉冠妤,外展看護工重啟引進 納入責任制,聯合新聞網,2024年9月6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20990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5日。勞動部規劃「移工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計畫」,並申請適用《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規定(俗稱責任制),讓外展看護工工時更加彈性,預計年底前實施。] [8: 葉冠妤、李柏澔 ,「鐘點移工」下半年重啟試辦 勞長何佩珊:無巴氏量表限制資格,聯合新聞網,2024年5月30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998975,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5日。] [9: 吳欣紜,勞動部:看護移工外展計畫不會排擠本國人就業,中央社,2024年8月7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8070107.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5日。鬆綁外展看護服務適用資格,讓亞健康長輩亦得申請該服務,長輩如事事皆仰賴他人,久而久之,自主生活能力會逐漸退化,失能速度亦會加快。]
(三)各國長期照護相關制度概況,簡要說明如下:
1.美國
美國聯邦政府2023財政年度,衛生公共服務支出高達1.7兆美元,約占聯邦政府總預算之27.8%[footnoteRef:10]。儘管老年及醫療政策花費龐大,美國並未發展出一套適用全民的長照體系。因此,生活無法完全自理民眾,需要先透過私人保險或本身資產來取得正式長照服務,但因私人長照納保率偏低及長照服務價格昂貴,失能民眾往往先依賴家庭成員的照顧。待資產水準降低至符合低收入戶資格後,再經由州政府支付機構式或社區式照護費用。早期美國長照服務體系傾向機構式服務,在考量高齡者福利及長照預算限制下,轉而鼓勵與推廣與世界潮流相符的在地老化政策,如居家護理及社區式照護服務[footnoteRef:11]。 [10: 余曉惠,美國2023財政年度預算赤字1.695兆美元,疫情以外最大赤字紀錄,鉅亨網,2023年10月21日,網址:https://news.cnyes.com/news/id/5352766?exp=a,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6日。] [11: 傅健豪、林翠芳,〈從美國經驗探討台灣長期照護制度改革〉,《台灣衛誌》,第36卷,第6期,2017年12月,頁535-540。]
1.德國
德國自1995年開始施行法定照護保險,經費主要來自保險費支付。自1996年7月開始機構式照護給付,照護給付型態可區分為:(1)居家照護給付;(2)部分機構照護給付;(3)全機構式照護給付。另一種新型態的照護模式為「共同照護」,在社區內共同找1名居家照護服務員為其公寓及社區提供服務。在地照顧的趨勢也表現在「社區照護」,透過當地自治團體努力,爭取經費保持社區活力,並且透過鄰里發展照顧網絡,就近提供照護服務[footnoteRef:12]。 [12: 施世駿,臺灣長期照護政策發展與國外經驗探討,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2016年11月9日,網址: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research-archive/new-social-risks/85-declining-birthrate-aging/472-long-term-care-services-105-110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5日。]
2.日本
日本2000年正式開辦全民長照保險,受少子高齡化影響,照顧人力非常有限,惟仍堅持以本國照護人力為主。2008年後透過東南亞各國簽訂經濟夥伴協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EPA),正式引進照護移工[footnoteRef:13]。日本對於外籍照護人力招募、媒合及語言訓練,均由政府、雇主機構共同分擔,整個招募程序是由半官方的日本國際厚生事業團(JICWELS)進行。由於日本採取此種國家對國家的招募政策,因此來自仲介的剝削,損害移工權益和非法招募移工的情形相對較少。日本為向需要照護的人,提供適當的保健醫療和福祉服務,自2000年實施《介護保險法》,2012年修正該法,創設「定期巡迴隨時回應居家護理與複合型服務」(定期巡回隨時対応型訪問介護看護と複合型サービス),具有定期訪問護理和複合服務,並將人力運用最大化。厚生勞動省原規劃於今(2024)年建立新型複合式服務類型[footnoteRef:14],提供多種居家照護服務,惟因存在區域差異,服務質量不同,而暫時擱置[footnoteRef:15]。 [13: 李佳萱,《論日本外籍照護移工之政策—與我國外籍家庭看護工政策之比較》,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12月,頁35-36。] [14: 黃毓瑩,日照關鍵報告-他山之石:日本社區型長照服務之經營模式解析與啟發,Anke Care,2023年5月8日,網址:https://www.ankecare.com/article/2513-2023-05-04-03-22-09,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5日。] [15: Toki Kawase,《日本介護保險法》的改正內容是什麼?解說背景及介護事業者應採取的對策,MONOLITH 律師事務所,2024年7月26日,網址:https://monolith.law/zh-tw/general-corporate/long-term-care-insurance-law,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5日。]
四、問題爭點
(一)主管機關推動「外展看護服務2.0」,尚無明確法源依據。
(二)重啟「外展看護服務2.0」是否會衝擊本國家事勞動市場。
(三)國際競才日趨激烈,如何確保移工來源及專業照護能力,以提升外展看護服務品質。
五、探討研析
(一)宜將「外展看護服務2.0」提升至法律位階或授權法規命令訂定
依現行《就業服務法》(下稱《就服法》)第46條第1項第9款及「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下稱「審查標準」)第4條規定,家庭幫傭及看護工作包含家庭幫傭工作、機構看護工作、家庭看護工作[footnoteRef:16],並未涵蓋外展看護工作。「外展看護服務試辦計畫」於2019年中止後,「審查標準」2022年4月修正時,刪除原第3條有關「外展看護工作」之規定。勞動部今欲重啟「外展看護服務2.0」,已無相關法源依據而失所附麗。為強化外展看護移工受制度性之保障,爰建議研修《就服法》或「審查標準」將「外展看護工作」納入規定,賦予推動該計畫之法源依據。 [16: 依「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第4條規定略以,一、家庭幫傭工作:在家庭,從事房舍清理、食物烹調、家庭成員起居照料或其他與家事服務有關工作。二、機構看護工作:在第15條所定之機構或醫院,從事被收容之身心障礙者或病患之日常生活照顧等相關事務工作。三、家庭看護工作:在家庭,從事身心障礙者或病患之日常生活照顧相關事務工作。]
(二)為避免外展看護移工從事許可外工作,宜組成聯合稽查小組加強勞動檢查
勞動部規劃推動「外展看護服務2.0」,民間團體憂心衝擊本國基層勞工(包括居服員、居家清潔及托育工作等)之就業機會[footnoteRef:17]。建議受委託辦理之單位,比照製造業申請移工前,以本國籍家事勞工優先僱用,人力不足部分,再依一定比例,將移工納入「補充性人力」。外展看護移工其主要工作是提供居家看護及相關服務,應避免指派從事許可外之工作[footnoteRef:18]。未來「外展看護服務2.0」運作後,主管機關應組成聯合稽查小組,不定期辦理勞動檢查,以維護本國家事勞工就業機會,並確保被照顧者及外展看護移工之權益。 [17: 謝孟穎,外籍「鐘點移工」將取代台灣長照?勞動部新政引基層恐慌:沒想到年過半百被取代,新新聞,2024年8月8日,網址:https://new7.storm.mg/article/5218808,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5日。] [18: 李少瑜,《外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全面開放之可行性評估》,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年1月,頁62。]
(三)宜加強外展看護移工專業及語言能力,並提高勞動條件
外展看護移工從事身心障礙者或病患之日常生活照顧相關事務工作,其工作型態具個案化及多元化,雇主與移工間因語言與文化隔閡,產生的衝突與磨合層出不窮。建議主管機關參照日本及韓國作法,強化移工之「語言」、「看護專業」能力之訓練及認證,使看護成為高度專業的工作[footnoteRef:19]。此外,近年來各國均面臨國際搶工問題,日本率先以優惠條件吸引移工,已對周邊國家產生攬才壓力[footnoteRef:20]。為避免我國在國際競才時處於劣勢,主管機關宜改善移工勞動條件,並鼓勵外展看護移工提升自身的長照技能與累積經驗,取得轉任中階技術人力資格,以創造勞雇雙贏[footnoteRef:21]。 [19: 簡慧茹、許雲翔,《家事勞工勞動權益保護之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9年6月,頁1、124。] [20: 簡永達,日本移工薪資逾40k、去韓國不用仲介費⋯越南街頭實況:年輕人不想到台灣了,商周,2023年11月29日,網址: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13824,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5日。在日本移工可取得國民相同的最低工資,通常介於16到20萬日幣(約新臺幣4到5萬元);工作滿5年後,只要通過語言檢定與技能測驗,移工即可申請永久居留資格,不但能攜家人同住,還可以自由轉換雇主。] [21: 因應我國中階技術人力缺工逐年擴大,加上輸入國爭相延攬並留用優秀外國技術人力,行政院於2022年2月17日通過勞動部研擬「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在確保國人就業前提下,開放符合資格移工、僑外生在臺從事中階技術工作 ,放寬工作年限規定,希望藉此留用在臺優秀且成熟的外國技術人才,在最短時間內補充所需人力。資深移工或僑外生從事中階技術工作滿5年,符合《入出國及移民法》相關規定,每月總薪資逾2倍基本工資或取得乙級專業技能證明,得申請永久居留。]
撰稿人:陳建欉
4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176/File_19817590.docx |
End of preview. Expand
in Dataset Viewer.
Taiwan Legislator Yuan Law Research Data
Overview
The law research documents are issued irregularly from Taiwan Legislator Yuan. The purpose of those research are providing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social issues in aspect of laws. One may find documents rich with technical terms which could provided as training data.
For comprehensive document list check out this link provided by Taiwan Legislator Yuan.
There are currently missing document download links in 10th and 9th terms due to minor issue on crawler. We will fill in those missing data ASAP.
Data Fields
Field name | Description |
---|---|
research_no | ID of the research document |
title | title of the document |
related_laws | Related names of laws in the document. Separated by ; |
authors | Authors of document. Separated by ; |
published_date | Published date of the document in form YYYY-mm-dd |
content | Full text content of the document. One may also find the original content in .html format at html/{research_no}.html |
doc_url | The download link hosted on ly.gov.tw |
Sponsorship
The work is sponsored by "【g0v 零時小學校】繁體中文AI 開源實踐計畫"
Contact
If you have any issue on the dataset. Please leave a discussion on it or contact us via:
報導者(The Reporter) data@twreporter.org
歐噴有限公司(OpenFun Ltd.) contact@openfun.tw
- Downloads last month
-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