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_no
stringlengths 6
7
⌀ | title
stringlengths 4
50
⌀ | related_laws
stringlengths 2
149
⌀ | authors
stringclasses 74
values | published_date
stringlengths 10
10
⌀ | content
stringlengths 131
23.5k
⌀ | doc_url
stringlengths 90
91
⌀ |
---|---|---|---|---|---|---|
R02653 | 人事業務主管機關組織職掌之淺析 | null | 賴怡瑩 | 2025-01-02 | Method Not Allowed
The requested method PUT is not allowed for this URL.
Apache/2.4.52 (Ubuntu) Server at tika.openfun.dev Port 80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741/File_19845495.docx |
R02652 | 公部門資安人力問題簡析 | null | 曾耀民 | 2024-12-23 | Method Not Allowed
The requested method PUT is not allowed for this URL.
Apache/2.4.52 (Ubuntu) Server at tika.openfun.dev Port 80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484/File_19845318.docx |
R02651 | 樂齡教育學習資源整合相關問題研析 | 終身學習法;終身學習課程實施及非正規教育課程補助辦法 | 蔡月秋 | 2024-12-19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51
議題研析
1、
題目:樂齡教育學習資源整合相關問題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終身學習法、終身學習課程實施及非正規教育課程補助辦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因應55歲以上人口教育需求增加,教育部規劃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試辦期間將採累計學分,預計114學年開始執行。教育部自民國99年開始推動「樂齡大學」計畫,仿照大學校院學年制,讓55歲以上樂齡者有機會到校園學習。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113學年樂齡大學計畫核定補助84校,約3,405名長者參與學習。部分樂齡大學反映目前樂齡大學採2年制學制,且規定新舊生比例為1比1,導致部分舊生想持續學習就必須轉至其他學校上課。教育部回應,基於政府資源充分運用,為拓展及招募更多55歲以上國民投入樂齡學習,該部歷年補助樂齡大學,均責成學校成立樂齡學習社團,鼓勵學員在學習年滿後,引導到社團持續學習,113學年度教育部補助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大學實施計畫規範,新生比例以不低於50%為原則,以提供更多高齡者學習機會。該試辦計畫長期將規劃銜接授予學位,以滿足55歲以上民眾的學習需求,並協助其強化參與職場的能力
。
四、問題爭點
在樂齡大學之學習環境資源有限情形下,有必要研議資源整合平臺或多元學習模式以提供樂齡學習者之便利管道,亦有必要評估樂齡學習者透過學習資源整合的培力,同時充實其生活技能或再度就業的專業知識。
五、探討研析
(1)
研擬強化高齡教育資源整合,以提升高齡者學習機會
臺灣正面臨2026年「超高齡社會」的挑戰,為讓民眾即早養成終身學習習慣,教育部樂齡學習網建置「退休準備專區」,以「健康促進」、「醫療照護」、「心靈成長」、「經濟安全」、「人際關係」、「服務貢獻」、「居住安全」及「休閒娛樂」八大面向為退休準備之必備知識層面,協助國人在面對退休後的生活適應、人際關係變遷以及家人相處時間變多等議題,進行退休規劃。屆退者或退休者可以從認識退休規劃開始,進而根據自己的需要規劃相關知識的學習,例如:退休金的計算與規劃、正確的理財、志工的參與等,讓高齡者及早意識到退休準備的重要性,瞭解退休準備的方式,透過各種學習資源,蒐集退休準備的資訊,進而產生退休準備的行動,享有健康、快樂、有尊嚴的退休生活
。
現代科技的快速普及已讓生活愈加依賴數位工具,但高齡族群的科技使用率偏低。依調查顯示,我國61至70歲族群中,僅有41.8%使用智慧科技,而70歲以上更僅剩22.7%,65歲以上的上網率也驟降至51.6%,數位能力不足讓高齡者在生活中遭遇困難,影響社會參與及身心健康,也影響其透過數位學習方式吸取知識的能力。相較於40至50歲世代則因對科技接受度高,其退休生活品質將更優越。借鏡外國採用超智慧科技解決高齡之經驗,例如日本早在2016年提出超智慧社會Society 5.0計畫,運用AI及機器人解決高齡問題,提供老年人健康與生活支援,我國則於2023年啟動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以智慧科技整合高齡者需求,提供包括智慧學習環境的多元友善服務
,透過科技方式整合學習資源,讓樂齡者更便利學習。
依終身學習法第16條規定:「各級政府及終身學習機構得視需要結合網際網路、行動通訊載具、電視、廣播、報紙、雜誌、圖書等,規劃終身學習活動,擴展人民參與非正式教育之學習機會。」依該條文雖規定各級政府及終身學習機構得視需要與各種傳播工具結合,惟尚無明確規定積極性的措施或規範,考量年齡越高者,其使用網際網路、行動通訊載具接受度越來越低,但科技時代的學習知識訊息無不由網際網路、行動通訊載具得知,為保障樂齡族群學習權益,並提供其科技型整合型的多元學習管道,爰建議終身學習法第16條增訂第2項:「前項終身學習活動之學習資源整合或多元學習服務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俾利各級主管機關建構終身學習資源整合平臺,結合各種傳播工具提供樂齡者學習之需求,以增進學習資源共享之成效。
(2)
增訂終身學習課程生活技職之輔導學習,加強高齡人力的開發運用
邁入21世紀之後,終身學習的發展愈加受到各國際組織及歐美成人教育專業組織的重視及推廣;歐美成人教育專業組織對於終身學習的發展影響及貢獻較為深遠者,當屬「歐洲成人教育學會」、「英國成人及繼續教育協會」及「美國成人及繼續教育學會」,其中「英國成人及繼續教育協會」的終身學習推動方向,主要包含生活技能、職場學習、家庭與社區學習等;在生活技能方面,促進人人具備識字、數學運算、理財、數位能力等生活技能,幫助民眾養成終身學習能力,以促進每個人未來都能繼續學習,尤其是提供弱勢團體學習機會;在職場學習方面,成人均應持續充實職涯生活與品質,俾利於本身、家人以及社區,並且有助於經濟能力之提升;在家庭與社區學習方面,透過家庭學習,促進代間融合與互動,社區學習則提升學習者的自信,並且協助弱勢團體學習如何管理生活,以發揮自我潛力
。
依終身學習法第20條規定:「各級主管機關應發展、普及終身學習機會,並考量不同族群、文化、經濟條件及身心狀況對象之特殊性,設計符合其需求之課程,提供具可近性之服務;其課程、教材、師資、補助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規定,由各級主管機關定之。(第1項)前項對象參與依第十三條第二項所定辦法規定之認可課程,中央主管機關得酌予補助其所繳納之學費;其補助對象、補助方式、比率、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另依終身學習課程實施及非正規教育課程補助辦法第3條規定:「本辦法所定終身學習課程,其範圍如下:一、社區教育:現代公民素養、公共事務參與、在地認同、地方文化、社區性別平等教育等課程或教育活動。二、語文學習:我國語文課程或教育活動。三、人文鄉土:民俗節慶、傳統手工藝、戲劇樂曲、鄉土建築、地方產業及古蹟等人文鄉土特色課程或教育活動。四、家庭教育:依家庭教育法及家庭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家庭教育範圍之課程或教育活動。五、法令常識:憲政、移民法規、戶籍法規、國籍法規、民事、刑事、社會秩序維護、消費者保護、教育、衛生福利、勞動及其他基本法律常識。六、多元培力:提供各類生活技能之輔導學習。七、其他配合國家政策發展需求開設之課程或教育活動。」惟依終身學習法第20條立法理由雖敘明終身學習不以引導投入社會服務機會為目的,然基於終身學習多元發展愈形重要,且我國高齡化及少子女化情況日趨嚴重,國人退休年齡普遍較早,但中高齡者、高齡者勞動參與相較於日本、韓國、美國等主要國家較低,我國樂齡大學計畫的推動係因應55歲以上人口教育及技能訓練需求增加,並活化過早離開職場或退休但仍有體力、技術者的學習,惟對於退休者開創事業第二春之基本技能或專業能力仍有待檢討加強,爰建議終身學習課程實施及非正規教育課程補助辦法第3條第6款修正為:「六、多元培力:提供各類生活技能
或職場專業
之輔導學習。」俾使樂齡學習既可充實生活技能亦可學習職場上專業需求,以強化終身學習的多元目標。
撰稿人:蔡月秋
�許秩維,<教育部114學年試辦第三人生大學 將採累計學分>,國內文教,中央通訊社,2024年11月24日,網址:
https://nplnews.ly.gov.tw/news/202411243200176?statisticMenu=,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1月27日。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教育部樂齡學習網 讓你樂齡學習情報一把抓>,2022 年10月30日,網址: � HYPERLINK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EB73E61D38E7FDE,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4日"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EB73E61D38E7FDE,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4日�。
�黃英傑,<台壽高齡友善調查:超高齡社會來臨,向日本看齊>,經濟日報,2024年11月19日,網址: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8371088,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4日。
�賴協志,<英國終身學習教育政策之發展趨勢>,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185期,2019年7月,網址: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eg_name=%E5%9C%8B%E9%9A%9B%E6%95%99%E8%82%B2%E8%A8%8A%E6%81%AF%E5%88%86%E6%9E%90&edm_no=185&content_no=3270#:~:text,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5日。
5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468/File_19845272.doc |
R02650 | 車輛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之法制研析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 陳淑敏 | 2024-12-19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50
議題研析
一、題目:車輛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三、背景說明(緣起)
報載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以下簡稱運安會)發現,多起小客車撞國道工程緩撞車事故是部分駕駛人錯誤認知,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 以下簡稱 ADAS)
當作自動化駕駛造成危險叢生,交通部擬將相關正確觀念納入考照及駕訓
。
四、問題爭點
目前許多車輛已配備 ADAS ,然駕駛誤認可以完全放手自駕,導致國道追撞工程緩撞車的事故層出不窮,平均每3天就挨撞1次。運安會近日發布事故調查報告,指各廠牌 ADAS 皆未達駕駛人可完全仰賴的自動化駕駛等級,駕駛過度依賴系統導致分神為事故主因。交通部表示,擬將使用 ADAS 的注意事項列入駕照考試題庫
,
惟當務之急仍應先建立有關 ADAS 之法制規範。
五、探討研析
(一)宜通盤檢討修正須配合 ADAS 及自動駕駛之法規調適
全球車廠積極發展駕駛安全輔助系統,並逐步推出自動駕駛
(Autonomous Driving, AD)功能,近年國際早都將 ADAS 列入標配;2022年起,歐盟所有新款車輛都須搭載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安全性技術(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1590)。市場研究機構預測2030年之前全球自駕車的銷售主要集中在L1和L2自駕等級車款,伴隨各國政府陸續頒布車輛安全相關法規,強制汽車安裝ADAS
。ADAS並非指稱單一科技,而是多種駕駛輔助系統的集合名稱,其最終目的為實現全自動駕駛系統
。
汽車產業正逐步向自動駕駛邁進,以ADAS再逐漸整合成自動駕駛的功能,ADAS 在這一轉變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我國目前有關ADAS及自動駕駛之法規並不完善,僅計有: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第3條第1項
、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管理辦法第15條第1項及第16條
、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資訊公告及安全事故評估辦法第2條第2項第1款第1目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8條之1
(行車視野輔助系統)、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20條第3項
(自動化程度)、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39條第31款及第39條之1第26款及第89條第1項第1款
(行車視野輔助系統)、車輛型式安全審驗管理辦法之附表「車輛安全檢測基準及適用車種範圍表」、「附件四十七、轉向系統」及「附件九十四、盲點警示系統」等,惟尚未有全面性更周延之規範。自動駕駛是持續進展之技術,相關法規應配合自駕車發展建構完整且周全模式,不應推動多年仍停留實驗測試階段。
依審計部審核報告,汽車自動化駕駛為全球路面交通之發展趨勢,惟全自動駕駛車輛正式商業化量產前,道路交通須面臨半自動駕駛車輛上路之過渡時期,歷年政策推行或法規研訂,多聚焦於有條件自動化(L3)、高度自動化(L4)及完全自動化(L5)駕駛車輛。因我國對於 ADAS 系統及分級標準尚無明確法律定義,車輛安全審驗及道路行駛亦缺乏具體規範
。復依運安會調查報告,目前各廠牌 ADAS 皆未達駕駛人可完全仰賴之自動化駕駛等級
。我國並未開放不須駕駛人操控方向盤就可自動變換車道和行駛的全自駕功能,且並未核可駕駛人可放手離開方向盤,自動駕駛只是輔助駕駛人判斷,發生肇事責任仍會歸咎駕駛人;惟使用 ADAS 並無相關罰則
。
鑑於半自動駕駛車輛於消費市場普及且為趨勢
,我國除擬將使用 ADAS 的注意事項列入駕駛執照考試題庫外,實應儘速將自動駕駛技術及相關的ADAS 於法制面予以規範;並參照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之自動化駕駛等級與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 已經制定的相關檢測基準規範,逐步且儘速完善我國的自駕車檢測基準
。
(二)參酌各國對於 ADAS
之立法例
法規之制定是順利推進自駕車的關鍵,各國政府爰積極將ADAS的採用納入交通安全法規當中。如歐、美、日、中政府透過法規推動,於 2021 年至 2022 年依序導入 ADAS ,如中國大陸早在2020 年即將前車碰撞示警入法導入 ADAS ,日本、美國、澳洲則在 2021 年至 2022 年分別以法規逐步要求車廠將自動緊急煞車導入 ADAS 。歐洲在 ADAS 導入程度可說最為完善,2020 年至 2022 年已分別將自動緊急煞車、車道偏移、智慧速度輔助、酒精偵測/車輛上鎖、疲勞注意力偵測、駕駛人分心警示、事故資料紀錄器、緊急煞車燈號、倒車偵測……等ADAS 功能導入智慧車與電動車。綜上所述,可以得知在各國政府積極透過法規導入下,將使車載移動感測市場更具體化並帶動應用成長動能逐步加溫,加上各類車用感知融合技術的快速整合,也可望使各項 ADAS 次系統的發展更加成熟穩定
。依上,我國更應迎頭趕上,以順應國際潮流之趨勢。
撰稿人:陳淑敏
�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重大運輸事故調查報告,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報告編號:TTSB-HOR-24-11-002,113 年 11 月,頁 29。ADAS 係指廣泛用於輔助駕駛之系統,包含提供警告及瞬間干預功能,例如前方碰撞警告系統(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FCW)、車道維持輔助系統(Lane Keeping Assistants, LKA)、緊急煞車輔助系統(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 AEB)、適應性巡航控制系統(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及主動式停車輔助系統(Active Park Assist, APA)等功能。
� 汪淑芬,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誤當自駕太危險 擬納入考照駕訓,中央通訊社,113 年 12 月 1 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24806,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reurl.cc/mRlljW,最後瀏覽日期:113� 年12 月 12 日。
� 陳祐誠,過度依賴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釀事故 運安會:各牌 ADAS 未達自駕等級,中國時報,113 年 12 月 2 日,第 A5 版。
� 李玉忠,智慧車輛自動駕駛系統發展趨勢,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106 年 10 月 26 日,頁7。根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定義,將駕駛自動化程度分類如下:
Level 0:無自動化,由駕駛人全面進行駕駛操作。
Level 1:輔助駕駛,根據駕駛環境的資訊,由系統進行操舵或速度控制中的一項動作。 其他則由駕駛人進行也可以經由警告與介入駕駛系統獲得協助。
Level 2:部分自動化,根據駕駛環境的資訊,由系統進行操舵或速度控制中的多項動作。 其他則由駕駛人進行。
Level 3:有條件的自動化,由自動駕駛系統進行所有的駕駛與操控。系統提出操作判斷要求時,駕駛人必須適當地回應。
Level 4:高度自動化,由自動駕駛系統進行所有的駕駛與操控。系統提出操作判斷要求時,駕駛人不一定需要回應。受限於道路及環境條件。
Level 5:完全自動化,由自動駕駛系統全面進行駕駛操控。在車子可以行駛的道路及環境條件下進行自動駕駛。
� 陳鈺妏、林雅潔,全球自駕車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113 年 7月 12 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artc.org.tw/tw/knowledge/articles/13760,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artc.org.tw/tw/knowledge/articles/13760,最後瀏覽日期:113� 年 12 月12 日。
� 李玉忠,同註4,頁3。
� 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第3條第1項規定:「本條例用詞定義如下:
一、無人載具:指車輛、航空器、船舶或其結合之無人駕駛交通運輸工具,透過遠端控制或自動操作而運行,且具備以下技術:
(一)感測技術:可偵測及辨識行駛過程之周遭環境或事件狀況之訊息。
(二)定位技術:藉由導航模組或資通訊應用,可進行定位輔助、地理位置傳達,並協助路徑及任務等規劃。
(三)監控技術:監控操作人員透過自動系統與無人載具間保有持續與雙向之通訊連結,得以掌控整體運程,並得隨時取得無人載具之完全控制權。
(四)決策及控制技術:綜合前三目技術所提供之資訊,進行路徑及任務規劃之決策判斷,進而控制無人載具之因應方式或運行。」
� 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管理辦法第15條第1項規定:「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三項所稱紀錄資料,指下列資料:
一、日期及時戳。
二、無人載具之位置及速度。
三、無人載具狀態,包括係由人為控制、自動駕駛模式或遠端電傳控制。
四、自動駕駛模式中由監控操作人員介入控制之次數及類型。
五、感測資料。
六、由無人載具內部鏡頭或外部鏡頭所擷取之攝錄畫面。」
第16條規定:「申請人應於無人載具安裝資料紀錄器,並應於創新實驗執行測試全程維持運作,不論自動駕駛系統是否開啟。」
� 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資訊公告及安全事故評估辦法第2條第2項第1款第1目規定:「標示內容:應具備「自動駕駛實驗車」之文字,於不影響行車安全下,每字原則至少十六公分見方,且應以正楷字體標示。車身側並應標示申請人之緊急聯絡電話。」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8條之1規定:「
汽車未依規定裝設行車紀錄器、行車視野輔助系統或防止捲入裝置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上二萬四千元以下罰鍰。
汽車依前項規定裝設之行車紀錄器、行車視野輔助系統或防止捲入裝置無法正常運作,未於行車前改善,仍繼續行車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九千元以上一萬八千元以下罰鍰。
未依規定保存第一項行車紀錄器之紀錄資料或未依規定使用、不當使用行車紀錄器致無法正確記錄資料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九千元以上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
違反前三項除未依規定保存第一項行車紀錄器之紀錄資料之行為外,應責令其參加臨時檢驗。
第一項應裝設行車視野輔助系統、防止捲入裝置之規格及車輛種類,由交通部定之。
第一項汽車裝設防止捲入裝置之實施、宣導、輔導及獎勵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20條第3項規定:「依法領有公司、商業或工廠登記證明文件之業者或汽車研究機構,因研究、測試業務而有試行有條件自動化、高度自動化及完全自動化駕駛車輛需要,得依附件二十一規定申領試車牌照及行駛,且行駛時應有適當管制措施,並遵守相關道路交通安全之規定。」
�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39條第31款規定:「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一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之大客車與大貨車,應裝設合於規定之行車視野輔助系統。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九年九月四日起,新登檢領照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至五千公斤且全長六公尺以下之小貨車,亦同。」、第39條之1第26款規定:「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一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之大客車、大貨車及中華民國一百零九年九月四日起,新登檢領照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至五千公斤且全長六公尺以下之小貨車,應裝設合於車輛安全檢測基準規定之行車視野輔助系統。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登檢領照之大客車、大貨車應裝設以下任一行車視野輔助系統:
(一)左右兩側視野鏡頭及可顯示車身兩側影像之車內螢幕。
(二)於車輛右側裝設一個外部近側視鏡並於車輛右前側裝設雷達警示系統。」
(三)可顯示車輛四周影像之環景顯示系統。」
第89條第1項第1款規定:「行車前應注意之事項,依下列規定:一、方向盤、煞車、輪胎、 燈光、雨刮、喇叭、照後鏡及依規定應裝設之行車紀錄器、載重計、轉彎及倒車警報裝置、行車視野輔助系統等須詳細檢查確實有效。」
� 112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_第2冊 >丙、各公務機關重要審核意見-拾肆、交通部主管,審計部,113年7月29日,頁(丙429-430)。
�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同註1,頁 i。
� 徐建峰,特斯拉狂攻超級電腦 Dojo 力拚全自駕車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如何、供應鏈一次看,經濟日報,113年4月30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285140,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285140,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7日。
� 審計部,同註13,頁(丙430-431)。
�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同註1,頁49。
� 謝孟玹,移動感測技術應用發展趨勢,經濟部產業技術司,111 年 8 月 31 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moea.gov.tw/MNS/doit/industrytech/IndustryTech.aspx?menu_id=13545&it_id=438,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moea.gov.tw/MNS/doit/industrytech/IndustryTech.aspx?menu_id=13545&it_id=438,最後瀏覽日期:113� 年 12 月 12 日。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443/File_19845252.doc |
R02649 | 預防家庭照顧者離職之法制研析 | 性別平等工作法 | 李郁強 | 2024-12-19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49
議題研析
一、題目:預防家庭照顧者離職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性別平等工作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我國將於114年進入「超高齡社會」[footnoteRef:1],大缺工時代來臨。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我國15至64歲勞動人口自105年起,年減18萬人;而勞動人口將在117年低於2/3,人口紅利消失,社會經濟負擔加劇[footnoteRef:2]。 [1: 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20%稱為超高齡社會,參見國家發展委員會,高齡化,111年9月14日,網址: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2688C8F5935982DC,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6日。] [2: 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發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4年至2070年)」,113年10月17日,網址:https://www.ndc.gov.tw/nc_27_38548#,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6日。]
(二)行政院主計總處111年調查,勞工「因照顧滿65歲年長家屬」而離職者共計1,460人,已超過「照顧未滿12歲子女」的1,050人,即200名勞工中約有1人因長照離職。其中,男性約為女性的2倍[footnoteRef:3]。中華民國家庭照顧關懷總會(以下簡稱家總)研究顯示,老人家庭照顧者當中,未滿65歲工作者約占2/3,半數是主管階級,在大缺工時代對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員工若於3至6個月內穩定照顧安排,將可大幅減少離職[footnoteRef:4]。如何做到照顧不離職,亟需企業協助。 [3: 勞動部全球資訊網,性別勞動統計分析「表1-13非初次尋職失業者之失業原因」,頁12,網址:https://statdb.mol.gov.tw/html/woman/111/111woanalyze01.pdf,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6日。] [4: 陳婕翎,男性家庭照顧者離職風險高 企業留意5異常助轉介,中央社,113年12月10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12100224.aspx,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6日。]
(三)近日發生身為家庭照顧者的丈夫將病妻從高樓推下之憾事,家總秘書長表示,我國照顧歷程平均長達10年之久,除長照資源布建,亦希望新家人關係倡議深植人心,讓照顧者不受限於家人,因為「能到職場工作就是喘息」,希望能夠做到不離職照顧,以避免長照悲歌重演。
四、問題爭點
為照顧家中長輩而離開職場,無論對國家或企業,都是寶貴的人力損失。且因長年在職場工作,對於照顧技巧、照顧資源均不熟悉。我國無論長照十年或長照2.0均是以計畫的方式進行,規定繁瑣不易查詢。職場如何覺查家庭照顧者的困難並提供協助,讓照顧者能夠兼顧工作與家庭,或在照顧者請假離開職場一段時間後,還能夠重返職場,實為大缺工時代應努力的課題。
五、探討研析
(一)建請主管機關研議增訂雇主提供友善長照職場措施之規定
113年長照2.0經費已達新臺幣876億元[footnoteRef:5],長照資源可協助員工解決長照問題,企業只需轉介員工善用,即可減少因照顧流失之寶貴人力。家總提醒當發現員工出現5大異常:突然頻繁請假、工作表現落差大、無法再如過去配合加班、睡眠不足精神不濟、性格轉變,應及早協助連結、轉介長照資源[footnoteRef:6],即在同仁提出離職申請前,適時提供協助,將有效降低家庭照顧者離職。 [5: 賴昀岫,長照預算衝千億 財源成隱憂,工商時報,112年8月28日,網址: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0828700437-430104,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6日。] [6: 陳婕翎,同註4。]
家總並為友善長照職場提供建議,例如指定負責人員或員工為求助窗口,至少辦理一場長期照顧課程,故勵員工善用1966長照專線,針對企業員工長照處境與需求進行調查等[footnoteRef:7]。爰建議主管機關研議增訂雇主提供友善長照職場措施之規定。 [7: 陳婕翎,同註4。]
(二)建請主管機關參酌日本立法例,研議增訂有薪侍親假之規定
依據家總調查顯示,同時兼顧照顧與工作的在職照顧者有3成有睡眠困擾、7成以上心理壓力大,跟不上其他人或很難完成交辦工作等,也容易遲到早退,甚至提前退休或辭職。
自107年1月1日起,長照2.0提供有長照需求的民眾4大類服務額度,一般家庭(不限弱勢)皆可請領。包括:1.照顧與專業服務。2.交通接送服務。3.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4.喘息服務。除此之外,尚有全日住宿機構之服務[footnoteRef:8]。衛生福利部推動之長照資源,民眾必需花時間詢問資源、申請補助、等候照顧專員評估、與新居服員磨合、拜訪日間照顧中心或養護機構、陪伴長輩適應等,都需要請假陪伴。 [8: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長照平安五守則」 提供家庭照顧者「照顧救生圈」,112年7月21日,網址:https://1966.gov.tw/LTC/cp-6455-75309-207.html,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7日。]
我國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28條之1第2項訂定之《公務人員留職停薪辦法》規定,公務人員有「侍親假」,本人或配偶之直系血親尊親屬老邁(65歲以上)或重大傷病須侍奉者,可以申請留職停薪(第2條[footnoteRef:9]、第5條[footnoteRef:10]),期間以2年為限,必要時得再申請延長1年(第6條[footnoteRef:11])。此外,《性別平等工作法》中有「家庭照顧假」,對象為一般勞工及公務人員。受僱者於其家庭成員預防接種、發生嚴重之疾病或其他重大事故須親自照顧時,得請家庭照顧假。全年以7日為限,須併入事假來計算(第20條第1項),且事假期間不給工資(勞工請假規則第7條)。 [9: 《公務人員留職停薪辦法》第2條第1項規定:「本辦法所稱留職停薪,指公務人員因育嬰、侍親、進修及其他情事,經權責機關核准離開原職務而准予保留職缺及停止支薪,並於規定期間屆滿或留職停薪原因消失後回職復薪。」] [10: 《公務人員留職停薪辦法》第5條第1項規定:「公務人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申請留職停薪,除第一款及第二款各機關不得拒絕外,其餘各款由各機關考量業務運作及個案實際情況依權責辦理:……四、本人或配偶之直系血親尊親屬年滿六十五歲以上或重大傷病,且須侍奉。五、配偶或子女重大傷病須照護。六、配偶經服務之公私部門派赴國外執行政府工作、因政府公務需要指派或獲取政府公費補助出國進修研究,其期間在一年以上須隨同前往。七、受刑事確定判決並獲准許易服社會勞動。八、其他經考試院會同行政院認定之情事。」] [11: 《公務人員留職停薪辦法》第6條規定:「前二條留職停薪期間,除下列各款情形外,均以二年為限,必要時得延長一年:一、依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依法應徵服兵役留職停薪者,其期間依兵役法第十六條、替代役實施條例第七條及預備軍官預備士官選訓服役實施辦法第十六條規定辦理。二、依第四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三款規定國內外進修留職停薪者,其期間依公務人員訓練進修法第十條至第十二條規定辦理。三、依第四條第一項第六款規定借調至受託處理大陸事務機構服務留職停薪者,其期間依有關法規規定辦理。四、依第四條第一項第八款規定延長病假或因公傷病公假期滿留職停薪者,其期間依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五條規定辦理。五、依第五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款規定育嬰留職停薪者,其期間最長至子女、收養兒童滿三足歲止。六、依第四條第一項第七款或第五條第一項第七款規定留職停薪者,其期間依所受之拘役宣告期間、易服勞役或易服社會勞動之執(履)行期間辦理。」]
在1990年代,日本社會勞動政策的重要理念是實現勞動者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為落實該理念,於1991年(平成3年)制定《育兒及家庭照顧假法》(育兒、介護休業法),藉由對勞動者進行育兒或家庭介護的支援措施,促進為育兒或家庭介護的勞動者得以繼續就業或再就業的機會,從而幫助他們兼顧工作和家庭生活,提升經濟和社會發展[footnoteRef:12]。平均10年的照顧歷程,家庭會經歷混亂期、適應期、穩定期、下一次病情變化期等四階段,且不斷循環。日本政府為了協助家庭縮短慌亂期,儘速穩定照顧安排,2016年安倍內閣第三支社福箭「零介護離職」對策,提供每位失能失智老人終身93天「顧老假」[footnoteRef:13]。適用對象為工作滿1年的勞工,而薪水的部分則是由「僱用保險」給付6成薪水。 [12: 蕭正祥、陳彥宏,〈日本公部門友善職場措施下的「家庭介護制度」〉,《國家人力資源論壇》,112年4月,網址:https://www.exam.gov.tw/NHRF/News_EpaperContent.aspx?n=3778&s=46734&type=3F111E57648FF61F,最後瀏 覽日期:113年 12月17日。 ] [13: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友善照顧職場:家總訴求,網址:https://www.familycare.org.tw/policy/11266,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7日。]
2024年3月日本修正《關於育嬰假、照顧假等承擔育嬰或家庭照護的勞工福利法》(育児休業、介護休業等育児又は家族介護を行う労働者の福祉に関する法律)[footnoteRef:14](以下簡稱「育兒和家庭照護假法」)(於2025年4月1日生效),該法第3章「介護休業」(第11條至第16條),為照顧因受傷、疾病、身體或精神殘疾等而需要持續護理兩週或以上的家庭成員,明定每位需要照顧之家庭成員93天之「介護休業」(有計劃地請一段天數的假),例如照顧父母,則子女可以分3次使用;第5章「介護休暇」(第16條之5至第16條之7),則是家庭突然發生事件家庭成員需要照顧時,可請「家庭照顧假」,例如有1位符合資格的家庭成員每年最多 5 天;有兩名或以上符合資格的家庭成員每年最多 10天。 [14: 日本《育児休業、介護休業等育児又は家族介護を行う労働者の福祉に関する法律》,網址:https://laws.e-gov.go.jp/law/403AC0000000076#Mp-Ch_3,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7日。]
我國《性別平等工作法》第20條已明定「家庭照顧假」,爰建議參酌日本立法例,區分突發狀況之7日家庭照顧假,並增訂有計劃地請一段天數之家庭照顧假(類似公務人員「侍親假」),並考量比照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由就業保險提供平均月投保薪資6成之津貼[footnoteRef:15]。 [15: 針對「有薪親職假」之議題,本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曾於113年11月13日舉辦「於性別平等工作法育嬰留職停薪制度中,增訂並併行『有薪彈性親職假』的可行性」公聽會,會中勞動部表示,為協助受僱者兼顧工作與家庭,《性別平等工作法》定有育嬰留職停薪、調整或減少工作時間及家庭照顧假等各項促進工作平等措施,受僱父母如有需要,可提出申請加以運用。就業保險提供平均月投保薪資6成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請領條件為被保險人就業保險年資合計滿1年以上,子女滿3歲前,依《性別平等工作法》之規定,辦理育嬰留職停薪。又為強化對育嬰留職停薪勞工之經濟支持,自110年7月1日起,另以公務預算加給2成薪資補助,使留職停薪期間平均月投保薪資替代率達8成。立法院,〈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舉行「於性別平等工作法育嬰留職停薪制度中,增訂並併行『有薪彈性親職假』的可行性」公聽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113卷,第96期,113年11月29日。]
撰稿人:李郁強
2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441/File_19845250.docx |
R02648 | 路跑活動主辦單位法律責任問題研析 | 國民體育法;消費者保護法 | 方華香 | 2024-12-18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48
議題研析
1、
題目:路跑活動主辦單位法律責任問題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國民體育法、消費者保護法
3、
背景說明(緣起)
據報載,陪同父親參加路跑活動之兒童遭闖入賽道之休旅車撞擊不治,主辦單位之責任尚在調查中
。
4、
問題爭點
為維護路跑活動參與者(下稱參與者)之安全,保障其權益,教育部體育署訂有「路跑活動參與者安全維護及權益保障應注意事項」
(下稱注意事項),於第4點明定主辦單位辦理路跑活動應遵行事項、第6點明定應為參與者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第8點明定主辦單位應於活動規程、報名網站明定退費基準等。因本注意事項並非法律或法律具體明確授權之法規命令位階,似不應發生對人民之法規範拘束力,且其內容涉及主辦單位與路跑參與者間之權利義務,相關法制疑義及主辦單位法律責任為何?檢視探討如下。
5、
探討研析
(1)
注意事項有關主辦單位責任規定之檢視
依注意事項第2點規定,路跑活動指相當距離,具休閒娛樂性質之跑步運動,但不包括正式運動賽會之馬拉松競賽。而辦理路跑活動之各級政府、學校、體育運動團體或其他民間法人、團體即為主辦單位。
主辦單位辦理路跑活動前,應訂定實施計畫,送活動所在地或道路主管機關審核後,於主辦單位網頁公告實施計畫。實施計畫包含交通管制、安全措施、緊急救護計畫及消費者權益(保險、退費辦法等)等內容(注意事項第3點及其附件、第8點規定參照)。主辦單位應為參與者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且其保險範圍及最低保險金額均有規定(注意事項第6點規定參照),尚應遵行下列事項:揭示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範圍、路跑活動經過之路線,應依法令規定完成路權申請,主動將路線或管制措施之資訊,告知居民及大眾;有採取分段交通管制措施之必要者,並應確保參與者之安全等(注意事項第4點規定參照)。
然而,即使主辦單位違反注意事項或其他法規規定,主管機關教育部體育署亦僅是得將違反情節函知路跑活動之場地或道路管理機關,作為主辦單位下次申請路跑活動之准駁依據;其涉及刑事責任者,並得移送司法機關(注意事項第11點規定參照)而已,並無行政罰鍰規定。換言之,以旨揭新聞事件言,似僅能由男童父母循司法訴訟途徑向肇事駕駛及主辦單位主張一般民刑事責任。
(2)
國民體育法規定之檢視
106年修正公布之國民體育法第20條規定:「為加強安全管理及維護參加者之權益,各機關、機構、學校、法人及團體辦理高風險體育活動時,應經活動場地所在主管機關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許可;其運動種類、規模、經營之許可、廢止與撤銷、安全設施或措施、體育專業人員、運動教練或安全人員之設置、醫療衛生、保險、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1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依前項辦法規定,訂定自治法規(第2項)。」本條僅針對「高風險體育活動」,有由地方主管機關加強其安全管理之必要,於第1項定明是類活動事前許可之機制,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就運動種類等事項訂定辦法予以規範,各級地方主管機關得依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之辦法,因地制宜訂定自治法規規範高風險體育活動,並依地方制度法第26條規定訂定罰則。所稱「高風險體育活動」,係指傳統運動項目外,所發展出較高風險(冒險、刺激、極限)並
與消費者人身安全、權益密切相關之新興運動項目,例如無動力飛行運動、高空彈跳等(參照本條修正理由)。
旨揭規定僅針對「高風險體育活動」明定有事前許可機制,需先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辦法後,再由地方政府以自治法規訂定罰則。然而,「高風險體育活動」應係不確定法律概念,以路跑活動而言,參加人數多寡、路程長短、氣溫高低、路線為市區或山區海邊,容或有不同風險高低考量
。前揭條文立法理由將「高風險體育活動」僅限於高空彈跳等冒險、刺激、極限之新興運動,此種解釋是否過於限縮?容值思考。
(3)
修法建議
有關場地及道路之申請,其管理機關為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本於權責自行訂定其審查程序,如臺北市政府定有「臺北市路跑活動執行審核計畫」,以審核臺北市各項路跑活動之辦理。然路跑活動有些基本事項,仍有全國統一之必要,現行之注意事項位階及法律效果似有不足,於立法政策上,中央主管機關教育部體育署(預定升格為運動部)可採行之法制建議如下:
1、消費者保護部分-教育部體育署訂定「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查前揭注意事項包含資訊揭露、公共意外責任險、退費基準(方式、期限……),已涉及眾多消費者權益,但未及於履約保障機制;另臺北市政府113年1月16日府授法保字第1133001879號函提出「企業經營者使用市府轄管場地舉辦藝文活動及路跑活動之消保強化措施」要求主辦單位於官方網站等處揭露履約保障或其他消費者付款保障措施及可行退費方式等相關資訊,惟因現行法規並未強制提供「履約保障機制」,故上開臺北市政府函僅能要求揭示有無履約保障之資訊,並無法要求業者採行履約保障機制。
依路跑活動具有一日性、預付型、大型活動場地、人潮聚集等性質,參考屬於實質法規命令位階之運動賽事票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應記載事項第2點及第7點銷售資訊及入場規範資訊之揭露、第5點退票機制、第8點公共意外責任險);簡易型一日遊國內旅遊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應記載事項第12點至第16點有關不同時間點或不同事由解除或變更契約之退費方式、第18點應投保責任保險及履約保證保險);藝文表演票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應記載事項第2點、第3點、第6點及第8點各種資訊揭露)等,均有類似之消費者保護規範,以法規命令強制要求業者應揭露相關資訊、明定退費機制(方式)、且必須投保強制責任險、履約保證險等。
如前述,旨揭注意事項所規範內容,亦涉及大型活動之資訊揭露、公共意外責任險、退費基準等,對人民權利義務之影響與前述現行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所欲規範之活動事項相當,建議中央主管機關可審酌訂定「路跑活動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並強制納入履約保障(證)機制,以補現行注意事項位階及法律效果之不足。
2、注意事項提升位階,由國民體育法(事前許可制)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辦法以為管理
承前述,國民體育法第20條第1項規定所謂「高風險體育活動」限於高空彈跳等活動,解釋上或有過於限縮之虞。為避免「高風險」此種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認定有所疑義,建議刪除「高風險」等字,修正國民體育法第20條第1項規定為:「為加強安全管理及維護參加者之權益,各機關、機構、學校、法人及團體辦理
體育活動時,應經活動場地所在主管機關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許可……」,再適用同條項後段規定:「其
運動種類、規模、經營之許可、廢止與撤銷、
安全設施或措施、體育專業人員、運動教練或安全人員之設置、醫療衛生、
保險、
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授權中央主管機關擇定若干運動種類、規模(例如路跑參加人數達萬人以上)等事項訂定辦法予以規範,以避免事前許可制範圍太廣泛之疑慮,並保有就特定運動種類訂定授權辦法之彈性。
若有國民體育法之授權,則中央主管機關自可參考高空彈跳活動及其經營管理辦法第5條應檢附計畫書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第6條主動公開資訊、第8條強制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第9條退費機制,及無動力飛行運動及其經營管理辦法第7條第1項第3款及第3項投保責任保險、第8條主動公開資訊、第9條第2項運動者應投保傷害險、第10條退還所繳費用等相關規定,訂定路跑活動相關管理辦法,而地方政府可進一步依其自治法規予以管理或裁罰,亦可解決現行注意事項位階及法律效果不足之難題。
撰稿人:方華香
� 劉明岩,「陪爸爸路跑卻回不了家 被撞死9歲男童父母跪泣求主辦單位道歉還公道」,聯合新聞網,113年12月2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0/8397939,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2日。
� 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網址: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2058&KeyWord=%E8%B7%AF%E8%B7%91%E6%B4%BB%E5%8B%95%E5%8F%83%E8%88%87%E8%80%85%E5%AE%89%E5%85%A8%E7%B6%AD%E8%AD%B7%E5%8F%8A%E6%AC%8A%E7%9B%8A%E4%BF%9D%E9%9A%9C%E6%87%89%E6%B3%A8%E6%84%8F%E4%BA%8B%E9%A0%85,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6日。
� 有心臟科醫師認為馬拉松係屬較激烈運動,詳見吳紹尹,「台北馬拉松連年有人猝死!中年男在『最後1/4階段』最危險」,中天新聞網,113年12月13日,網址:https://ctinews.com/news/items/ogxwvBdoaG?utm_source=linetoday&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tw,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6日。
�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路跑活動藏陷阱 逾半數報名後不退費」, 106年2月24日,網址:https://www.consumers.org.tw/product-detail-2697375.html,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6日。
3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375/File_19845237.doc |
R02647 |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處理藝文表演票券黃牛新制相關問題研析 |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 | 傅朝文 | 2024-12-18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47
議題研析
1、
題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處理藝文表演票券黃牛新制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
3、
背景說明(緣起)
演藝圈知名歌手陸續於113年12月開演唱會,卻遇黃牛橫行。據市政府統計,自112年5月31日施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以下簡稱文創法)處理藝文表演票券黃牛新制(以下簡稱黃牛條款)以來,對於藝文表演票券加價轉售行為(以下簡稱黃牛行為),僅裁罰25件,其餘2,062件仍在處理中。市議員認為效果不彰,要求落實實名制。該市政府表示初步規畫先從小巨蛋試辦,以提供場地優惠等方式,鼓勵業者採實名制
。
4、
問題爭點
藝文表演票券黃牛行為之防制困境及針對黃牛行為之有效防制等問題,有待檢討改善。
五、探討研析
(1)
黃牛條款之內涵及沿革
1、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4條
文創法之黃牛條款實施以前,實務上對黃牛行為,係依社會秩序維護法(以下簡稱社維法)第64條第2款處理。該款規定非供自用,購買運輸、遊樂票券而轉售圖利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8,000元以下罰鍰。其立法理由略以遊樂場所每因「黃牛」之霸持售票窗口購買轉售圖利,嚴重影響他人購買之機會,且易發生糾紛,亟應取締,乃訂定本款規定,以維秩序。由於該款有「非自用」與「圖利」的要件規定,過往實務上往往要求必須買方已購買,才能舉證賣方的轉售圖利行為,要完全符合該款構成要件並不容易
。
2、文創法第10條之1
政府考量社維法第64條雖有非供自用購買遊樂票券而轉售圖利行為之行政罰,惟罰則過輕,難以遏止黃牛行為,爰於112年5月間於文創法第10條之1增訂黃牛條款,針對藝文表演票券加價轉售之行為明定處以行政罰罰鍰(票面金額或定價之十倍至五十倍罰鍰),並對以機器人程式掃票等不正方式,取得票券或取票憑證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為配合黃牛條款之施行,文化部開設黃牛檢舉專區,並於112年8月8日發布同年10月20日修正「文化部鼓勵流行音樂現場演出實施票券實名制補助作業要點」,輔導業者採用實名制並申請文化部補助,期以檢舉及補助雙軌齊下之方式遏止黃牛
。
(2)
黃牛行為的防制困境
1、黃牛行為查察困難
文創法增訂之黃牛條款自112年5月31日總統公布施行以來,檢舉案件雖多,卻難以成案開罰。以某地方政府為例,據媒體報導,至113年5月初,共接獲109件檢舉案,只有1件涉及「以不正方式取得票券」移送地檢署偵辦,其他多因資料不完備無法成案或仍在行政調查中,以致新制實施近一年仍無開罰案例。該市政府指出,取締黃牛票的困境,在於被檢舉人個資查證困難,尤其現今網路搶票、身分認證與以往紙本票券運作方式不同,難以查察
。
2、實名制成本過高
一般認為藝文表演票券採行實名制購票,可以有效減少黃牛行為。惟據資深流行音樂產業工作者表示,對於藝文表演事業者而言,採取實名制須解決程式編寫、進場管制驗票等問題,尤其實名制進場可能造成排隊、交通壅塞等,成本會增加,且對熱門度沒那麼高的表演團體,售票上比較不利
。因此,許多業者不願採行實名制。文化部也表示目前不宜對業者強制推動實名制
。
(3)
黃牛行為之事前防制機制與外國作法
1、事前防制機制
文創法增訂「黃牛條款」以前,即有學者指出當時雖有前揭社維法第64條第2款做為販售黃牛票行為之處罰,但對如何防制之規範仍有所不足。文化部雖於107年間曾修訂《藝文表演票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不同時間之退換票機制,用以保障消費者權益,但僅處理原訂票人與活動單位間關係,仍未能解決一人購買多張票券並哄抬售價之問題。又由於實務上難以認定符合該款構成要件,以致黃牛行為無法根本解決
。現今文創法雖增訂黃牛條款加重處罰黃牛行為,仍屬事後裁罰,且由於黃牛行為多在網路上進行,主管機關疲於奔命卻依然面對查緝困難之問題。事實上,目前國外面對黃牛行為,多著重於事前防制機制,茲介紹如下
︰
(1) 購票實名制
該制要求購票者須以個人真實身分登錄系統,確保票券無法輕易轉讓,以有效追蹤票券的合法性和持有人真實性。
(2) 購票抽選制
該制係由系統隨機選出中籤者購票,減少黃牛搶票之技術性操作,避免票券集中於少數人。
(3) 優先購票權
該制允許付費會員優先購票,讓真正的粉絲有機會優先選位和購票,保障忠實粉絲的購票權益。
2、外國作法
外國對黃牛行為所採事前防制機制各有不同。日本主要採行
購票抽選制,依照會員不同等級(例如是否加入粉絲俱樂部FANCLUB)區分不同抽選時間,等級越高的會員,會有較多抽選的機會,但抽選張數仍有限制。且門票中選後,即不開放退票。若有退票需求者,僅能透過官方讓票平臺將門票轉讓他人,使票券轉讓的價格受到限制。韓國則兼採
購票實名制及
優先購票權,以韓團TWICE於2023年「READY TO BE」演唱會為例,購票前須加入售票平臺會員,並經過實名制驗證。開放購票時,加入付費粉絲俱樂部者,才能優先購票,一般會員其次,同時限制購買的票券張數。取票及入場時必須出示身分證件,以確認是否為本人購票後始可入場。而美國最大的售票平臺Ticketmaster則是設定動態定價的規則,透過市場需求了解真實價值,直接調整票券售價,不讓黃牛賺取價差
。
(四)改革建議
1、評估、試辦各事前防制機制並研定票務程序規範
近日有論者指出,從檢舉案件數來看,相較於單純採取實名制,結合
購票抽選制與實名制兩者之演唱會最能降低黃牛行為
。惟無論如何,對於黃牛行為應採取何種事前防制機制最為有效,並不致產生過高成本,宜經評估與試辦程序,確認後再考慮入法問題。建議主管機關就各事前防制機制加以評估並進行試辦,確認試辦成效後再研議就藝文表演票券之購票、驗票或退票等票務程序於《藝文表演票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加以規範。
2、研擬明定相關機關及業者之協助調查義務
據地方主管機關表示,於接獲黃牛票案件檢舉後,須向售票平臺、警察局、電信業者、銀行等申請被檢舉人、買受人或關係人等資料
。惟據立法委員質詢指出,文化部曾請求金融主管機關提供黃牛案件之金融帳戶資料,但因不符銀行法規定
致無法提供,金融主管機關可以另訂暫行辦法來提供相關資料
。
按文創法第10條之1第4項規定︰「主管機關為調查或取締前二項違規事實,得洽請警察機關派員協助。」該項立法理由係為彰顯政府取締黃牛之決心,爰明定主管機關得視需要洽請警察機關派員協助調查或取締。惟主管機關為調查或取締前揭加價轉售及不正方式取得票券等違規事實,除須洽請警察機關協助外,還須向金融主管機關及售票平臺、電信業者等請求提供相關資料。因此,為使金融主管機關等提供帳戶資料有所依據,並明確相關機關及業者協助主管機關之調查取締義務,爰建議將文創法第10條之1第4項規定修正為︰「主管機關為調查或取締前二項違規事實,得洽請警察
、金融、電信、網際網路售票平臺與其他相關機關
及業者提供協助。」以明確其法律依據。
撰稿人:傅朝文
� 洪子凱,實名制給場地優惠 小巨蛋擬試辦 議員要求從源頭遏止黃牛 業者憂成本增加 文化局:鼓勵售票實名制,聯合報,113年11月25日,第B201版。
� 顏筠展, 比較兩岸防制黃牛票之法律規範研究,展望與探索,第21卷,第10期,112年10月,頁48。
�文化部「表演及運動賽事黃牛票氾濫,相關單位取締、防範及執法成效」專題報告,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113年4月29日,頁5。
� 陳秋雲,取締黃牛票 多因資料不全難成案,聯合新聞網,113年5月6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5/7944265� HYPERLINK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8312969,最後瀏覽日期:113" �,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1日。
� 洪子凱,同註1。
� 林敬殷,黃牛票亂象 李遠勸業者採實名制若不行再考慮修法,中央社,113年10月30日。
� 顏筠展, 比較兩岸防制黃牛票之法律規範研究,展望與探索,第21卷,第10期,112年10月,頁46。
� 陳佑哲,一味加重與擴大處罰,真能解決「黃牛票」問題嗎?,113年11月24日,法律白話文運動網站,網址︰https://plainlaw.me/posts/can-expanding-penalties-solve-scalper-ticket-problem� HYPERLINK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8312969,最後瀏覽日期:113" �,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8日。
� 謝函穎、黃苡昕,黃牛翻倍賣票 台灣遏止不住 日、韓推行實名制,113年4月25日,銘報網站,網址︰https://mol.mcu.edu.tw/%E9%BB%83%E7%89%9B%E7%BF%BB%E5%80%8D%E8%B3%A3%E7%A5%A8-%E5%8F%B0%E7%81%A3%E9%81%8F%E6%AD%A2%E4%B8%8D%E4%BD%8F-%E6%97%A5%E3%80%81%E9%9F%93%E6%8E%A8%E8%A1%8C%E5%AF%A6%E5%90%8D%E5%88%B6/� HYPERLINK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8312969,最後瀏覽日期:113" �,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8日。
� 陳怡璇、劉建邦,黃牛與詐騙橫行演唱會 北市議員要求試辦抽票制,中央社,113年12月5日。
� 洪子凱,同註1。
� 銀行法第48條第2項︰「銀行對於客戶之存款、放款或匯款等有關資料,除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外,應保守秘密:一、法律另有規定。二、對同一客戶逾期債權已轉銷呆帳者,累計轉銷呆帳金額超過新臺幣五千萬元,或貸放後半年內發生逾期累計轉銷呆帳金額達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上,其轉銷呆帳資料。三、依第一百二十五條之二、第一百二十五條之三或第一百二十七條之一規定,經檢察官提起公訴之案件,與其有關之逾期放款或催收款資料。四、其他經主管機關規定之情形。」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文化部、教育部、內政部、法務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數位發展部及行政院主計總處列席就「表演及運動賽事黃牛票氾濫,相關單位取締、防範及執法成效」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113年4月29日,立法院公報,第113卷,第39期,委員會紀錄,頁257-258。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351/File_19845195.doc |
R02646 | 美國學校資源官(SRO)簡介 | null | 林智勝 | 2024-12-18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46
議題研析
一、題目:美國學校資源官(SRO)簡介
二、議題所涉法規
無
三、背景說明(緣起)
據報導
,某國小發生師生衝突,警察帶走學生,引發爭議。教育部回應目前已透過「維護校園安全實施要點」、「校園安全防護注意事項」規定,要求各級學校與轄區警察分局簽訂「維護校園安全支援約定書」,共同維護安心就學的環境。
校園安全在美國向來遭受關切,據此,1960年代發展出負責校園安全與預防犯罪,學校資源官制度(School Resource Officer,SRO)。學校資源官其職責與警察相似,除執法職責外,亦充當教育者、緊急管理者及導師等功能
。
四、問題爭點
內政部警政署2017年7月曾函教育部「警察人員進入校園執法相關機制」(含發動時機、執法方式、授權層級、警力派遣、通報機制及新聞處理等)
。警察究竟該不該進入校園,值此面對外界質疑警方在上課時間進入校園帶走未成年學童,程序有瑕疵之際,美國學校資源官相關規定,或可供我國借鏡參酌。
五、探討研析
(一)
美國警察參與學校事務時機
美國警察在特定事件或情況參與學校相關事務,例如
:
(1)因應犯罪事件或緊急情況:若發生嚴重犯罪事件或緊急情況,例如槍擊事件,可能會要求警察做出反應並向學校資源官或學校工作人員要求提供協助。
(2)進行調查:警察可能會參與調查發生在校園內的犯罪事件,例如攻擊、竊盜或與毒品有關的犯罪,特別是當事件超出學校資源官的管轄範圍或專業知識時。
(3)提供額外的安全保障:在高風險事件或需要額外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可能會臨時指派警察來補充學校資源官的不足或提供額外的支援。
(4)協助交通管制或人群管理:在涉及大量人群或出現交通問題的情況下,例如在學校活動期間或放學時間,可能會要求警察協助交通管制。
(二)
聯邦法規學校資源官任務
依聯邦法規34 USC § 10389
規定,學校資源官為經宣示就職之職業執法官員,並由僱用之警察部門或機構指派與學校和社區組織合作,其主要任務為:
(A) 處理中小學校園或其周圍發生的犯罪、幫派與毒品問題;
(B)進行或加強學生犯罪預防工作;
(C)對可能的學齡受害者進行預防犯罪和安全方面的教育;
(D)制定或加強擴大學生的司法保護措施;
(E)對學生進行衝突解決、恢復式司法及犯罪意識的訓練;
(F)協助識別可能減少校園或其周圍犯罪的環境物理變化;
(G)協助制定或建議修正解決犯罪問題的學校政策與程序;
據美國司法統計局2023年11月公布學校之統計資料, 2019-2020學年,約有23,500名經宣誓就職的學校資源官。其中約11,500名(49%)受僱於當地警察部門,7,600名(32%)受僱於警長辦公室,4,400名(19%)受僱於學區警察部門
。總體而言,約有60%的學校資源官被指派負責單一學校;約有23%指派負責2至4所學校;約有17%被指派負責5所以上學校。
(三)校園安全統計與學校資源官使用教育紀錄規定
美國教育部和國家教育統計中心2024年1月發布「美國公立學校的犯罪、暴力、紀律和安全」報告,顯示2021-2022學年,美國公立學校發生約857,500起暴力事件和479,500起非暴力事件;67%的學校發生過至少1件暴力事件;61%的學校發生過至少1件人身攻擊或未使用武器的打架行為;4%的學校發生過使用武器之人身攻擊事件
。
《家庭教育權利與隱私法案》(The 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FERPA)
為了讓學校向學校資源官揭露學生教育紀錄中的個人識別資訊,學校主要根據FERPA第99.31(a)(1)(i)(B)條,將學校資源官視為「學校官員」。惟學校資源官只能將教育紀錄中的個人識別資訊用於揭露的目的,例如,促進學校安全和學生的人身安全
。
(四)
學校資源官定期訓練法案
因學校資源官所需的培訓超出了警察學院傳統提供的培訓範圍。基此,2023年4月17日眾議員
Rep.Higgins,Clay提出「學校資源官訓練法案」
,提案要旨為要求司法部門每年為學校資源官舉辦包括對槍擊事件和其他安全問題的戰術反應等訓練。另一些州已制定專門針對學校資源官的法律,要求進行專門培訓,制定認證要求,或界定其在學校內的權力範圍。例如:阿拉巴馬
、阿肯色
、加州
、科羅拉多
、佛羅裡達
、喬治亞
、關島
、印第安納
、肯塔基
等9個州制定有關學校資源官員的相關訓練之州法律
。
撰稿人:林智勝
� 中央社,國小師生衝突 教部:警察入校調查須有校方人員陪同,2024年12月3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12030341.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 美國司法部社區警政服務辦公室,What is a School Resource Officer?,網址:� HYPERLINK "https://cops" �https://cops�
.usdoj.gov/supportingsafeschools,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 內政部警政署2017年7月12日警署刑防字第 1060111086 號函「警察人員進入校園執法相關機制」:「……(二)執法方式:1、基於尊重校園自主及自治之精神,警察人員未經校方同意,不得任意進入校園,故因偵辦校園內之刑事案件,而須主動進入校園前,應先行知會校方聯繫窗口(主任秘書或學務主任以上層級),取得校方同意,並於校方代表人員陪同下進行……3、警察人員進入校園辦理與學生或校園安全相關之案件時,應恪遵偵查不公開原則,審慎新聞處理,遇案情敏感時,應迅速並低調處理(如著便服、使用偵防車等),避免引發負面效應。……」
� By Jenna Coleman,School Resource Officers vs Regular Police Officers: What’s the Difference?2024年7月14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policepathfinder.com/school-resource-" �https://policepathfinder.com/school-resource-�o
fficer-vs-police-officer/,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美國政府出版局,34 U.S.C.10389 「school resource officer means a career law enforcement officer, with sworn authority, deployed in community-oriented policing, and assigned by the employing police department or agency to work in collaboration with schools and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to address crime and disorder problems,gangs,and drug activities affecting or
occurring in or around an elementary or secondary school;
(B)to develop or expand crime prevention efforts for students;
(C)to educate likely school-age victims in crime prevention and safety;
(D)to develop or expand community justice initiatives for students;
(E)to train students in conflict resolution, restorative justice, and crime awareness;
(F)to assist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hysical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that may reduce
crime in or around the school; and
(G)to assist in developing school policy that addresses crime and to recommend procedural changes」,2019年1月14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govinfo.gov/app/details/USCODE-2018-" �https://www.govinfo.gov/app/details/USCODE-2018-�
title34/USCODE-2018-title34-subtitleI-chap101-subchapXVI-sec10389,最後瀏覽日期:2024
年12月10日。
� 美國司法統計局,School Resource Officers, 2019–2020,2023年11月14日,網址:https://bjs.ojp.gov/library/publications/school-resource-officers-2019-202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 美國教育部,Crime, Violence, Discipline,and Safety in U.S. Public Schools
Findings From the School Survey on Crime and Safety: 2021–22,2024年1月,頁3。網址:https://nces.ed.gov/pubs2024/2024043.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 美國教育部,What is The 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網址:� HYPERLINK "https://studentprivacy.ed.gov/resources/parent-guide-family-educational-rights" �https://studentprivacy.ed.gov/resources/parent-guide-family-educational-rights�-and
-privacy-act-ferpa,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 美國教育部,Does FERPA distinguish between School Resource Officers (SROs) and other local police officers who work in a school?2024年5月,網址:� HYPERLINK "https://studentprivacy.ed" �https://studentprivacy.ed�
.gov/faq/does-ferpa-distinguish-between-school-resource-officers-sros-and-other-local-police-officers,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 美國國會,H.R.2650 - School Resource Officer Training Act of 2023,2023年4月17日,網址: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8th-congress/house-bill/265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 Alabama Code § 16-1-44.1.School security personnel and school resource officers.
� Arkansas Code § 6-11-209.Additional truancy officers.
� California Penal Code § 832.2. Every school police reserve officer.
� Colorado Revised Statutes § 22-32-109.1. Board of education-specific powers and duties-safe school plan-conduct and discipline code-safe school reporting requirements- school response framework- school resource officers-definitions.
� Florida Statutes § 1006.12.Safe-school officers at each public school.
� Georgia Code § 20-2-695.Employing attendance officers in addition to visiting teachers; authority and duties.
� Guam Statutes § 8107.Marshal; appointment of special deputies.
� Indiana Code § 20-26-16-4.Minimum training requirements.
� Kentucky Revised Statutes § 158.441. Definitions for chapter.
� 美國國家安全支援性學習環境中心,School Discipline Laws & Regulations by Category & State,2024年6月27日,網址: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117012239/https://safesupportivelearning.ed.gov/discipline-compendium/choose-state/results?field_sub_category_value=Certification+or+training,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4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349/File_19845192.doc |
R02645 | 騎乘自行車相關規定之探討–以市區道路為例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 楊盛旺 | 2024-12-18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45
議題研析
一、題目:騎乘自行車相關規定之探討–以市區道路為例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三、背景說明(緣起)
據報載[footnoteRef:1],自行車騎士從人車共道之人行道穿越斑馬線至下一段人行道時,若兩段人行道間之路口沒有劃設自行車穿越道線[footnoteRef:2],無人會依照規定下車、牽行自行車穿越路口,記者並隨機詢問5位自行車騎士,均不知該項規定[footnoteRef:3];此外,有民眾指出[footnoteRef:4],不同段之人車共道人行道,其寬度相差無幾,常見人車共道標誌牌並未連續設置,民眾擔心騎乘於不同段之人車共道人行道上是否有違規情形。 [1: 甘孟霖、楊心慧,蔣萬安違規路段 先劃自行車穿越道線,自由時報,第A10版,113年11月24日。] [2: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86條之1第1項「自行車穿越道線,用以指示自行車於交岔路口或路段中穿越道路的行駛範圍;……。」] [3: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4條第1項第1款「慢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300元以上1,200元以下罰鍰:一、……或不依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 [4: 甘孟霖、楊心慧,同註1。]
四、問題爭點
有民眾抱怨[footnoteRef:5],有些路口並無劃設自行車穿越道線,很多人並不清楚不能騎乘自行車於斑馬線上穿越路口會被開單之情形;另人車共道標誌牌有標示不連續之情況,自行車騎士誤以為騎乘於人行道上有違規情事。為確保民眾騎乘自行車之安全性,有關市區道路騎乘自行車相關規定值得進一步探討。 [5: 甘孟霖、楊心慧,同註1。]
五、探討研析
(一)建議主管機關審慎評估於現行道路交通相關法規中明定自行車穿越道線設置條件等規定,以符明確性原則
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本條例)第69條規定,慢車分為「自行車」及「其他慢車」,其中「自行車」又分為「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微型電動二輪車」;另按騎乘自行車違反本條例之相關規定,重點摘陳如次:
1、 不在劃設之慢車道通行,或無正當理由在未劃設慢車道之道路不靠右側路邊行駛(第73條第1項第1款)。
2、 不依規定轉彎、超車、停車或通過交岔路口(第73條第1項第3款)。
3、 在道路上爭先、爭道或其他危險方式駕車(第73條第1項第4款)。
4、 在夜間行車未開啟燈光(第73條第1項第5款)。
5、 不服從執行交通勤務警察之指揮或不依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第74條第1項第1款)。
6、 在人行道或快車道行駛(第74條第1項第5款)。
7、 行經行人穿越道有行人穿越或行駛至交岔路口轉彎時,未讓行人優先通行(第74條第1項第7款)。
8、 於設置有必要之標誌或標線供慢車行駛之人行道上,未讓行人優先通行(第74條第1項第8款)。
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下稱設置規則)第186條之1第1項「自行車穿越道線,用以指示自行車於交岔路口或路段中穿越道路的行駛範圍;……。」自行車行經路口行人穿越道(斑馬線)時,除有劃設自行車穿越道線可騎乘通過外,其餘請以牽行通過行人穿越道;若騎乘於斑馬線上通過路口,將依本條例第74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不依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處新臺幣300元以上1,200元以下罰鍰。
然就實務觀察市區道路[footnoteRef:6]交岔路口有劃設自行車穿越道線者並不多見,自行車騎士大多直接騎乘通過路口,雖現行規定並未強制路口須劃設自行車穿越道線,但自行車騎士也不瞭解不能於斑馬線上騎乘之規定。甚至有地方政府高階官員騎乘自行車拍攝無車日宣傳影片時,也發生騎乘於斑馬線之違規行為[footnoteRef:7]。 [6: 依內政部頒布之「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113 年 9 月12 日修正) ,20.1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一節所載,市區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應依交通部暨內政部會銜頒布「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及交通部頒布「交通工程規範」辦理。] [7: 甘孟霖、楊心慧,同註1。]
按設置規則第2條規定略以,標誌、標線、號誌之設置目的,在於提供有關道路路況之警告、禁制、指示等資訊,以便利行旅及促進交通安全。另查現行道路交通相關法規也僅於設置規則第180條[footnoteRef:8]、第186之1[footnoteRef:9]有自行車穿越道線標線性質及其劃設目的之規定,本條例及「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均似無強制劃設之規定。為減少路口自行車與行人衝突,建議主管機關就通過交岔路口之自行車及行人流量達一定規模者,審慎評估於現行道路交通相關法規中明定自行車穿越道線設置條件等規定,以符明確性原則。 [8: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80條第1項第2款第4目規定略以,自行車穿越道線屬指示標線之橫向標線。] [9: 同註2。]
(二)建議各級主管機關應完善設置人車共道標誌並定期宣導騎乘自行車於人車共道之應注意遵守事項,以兼顧自行車騎士與行人之安全
騎乘自行車於市區道路上相對於其他機動車輛而言,為一弱勢族群,近年來自行車族群增加,考量自行車行駛環境及安全並兼顧行人安全之前提下,本條例第90條之3第2項規定,公路主管機關、市區道路主管機關或警察機關得在不妨害行人通行或行車安全無虞之原則,於人行道設置必要之標誌或標線供慢車行駛。依前開規定,在人行道適度寬度[footnoteRef:10]等條件允許下,設置人車共道標誌,開放自行車與行人共用人行道,但自行車騎乘時仍應禮讓行人優先通行[footnoteRef:11]。 [10: 若人行道寬度達2至3米,經評估可開放人車共道;若達3米以上,可規劃為人車分道。引述自楊心慧報導,優先劃設「御用路段」 北市議員批有失公正,自由時報,第A10版,113年11月24日。] [11: 自行車騎乘於人行道之「人車共道」規定為何,常見問答,臺北市政府網頁,網址: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EEC70A4186D4C828&sms=87415A8B9CE81B16&s=1A81772F082E96D7,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1日。]
自行車騎士於人車共道人行道騎乘自行車應注意行人通行動線,禮讓行人優先通行。騎乘速度應考量人行道上之行人量及交通狀況酌予增減,隨時作好煞車及停車之準備,並安全通行。從行人後方接近或旁邊超越通過時,得事先輕按鈴聲提醒或警示行人注意,並不得干擾或妨礙行人通行;另據前開報導所提,有關人車共道標誌牌有標示不連續之情況,自行車騎士擔心騎乘於人行道上有違規情事,引發民眾疑慮及擔心被開單受罰,建議各級主管機關應完善設置人車共道標誌並定期宣導騎乘自行車於人車共道之應注意遵守事項,以兼顧自行車騎士與行人之安全。
撰稿人:楊盛旺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292/File_19843843.docx |
R02644 | 金融科技創新實驗之法規調適相關問題研析 | 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 | 安怡芸 | 2024-12-18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44
議題研析
1、
題目:金融科技創新實驗之法規調適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
3、
背景說明(緣起)
(1) 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即「金融監理沙盒(Financial Regulatory Sandbox)」,係由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於2015年
率先提出,並於2016年4月間開始推動,其後新加坡、香港、澳洲等亦陸續跟進。我國為鼓勵金融科技創新,同時兼顧消費者權益及金融市場秩序,落實負責任之創新,立法院於106年12月間三讀通過「
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下稱創新實驗條例),提供金融科技研發試作之安全環境,使業者得以在低密度之監理下,測試其創新商品、服務或商業模式,不受現行法規的制約,並能在風險可控的情形下,驗證該科技在金融服務上的可行性及成效,藉此免除業者違反金融法規之疑慮,進而加速我國金融科技產業之發展
。
(2) 創新實驗條例自107年4月30日施行以來,截至113年5月底,計受理16件申請案,已核准9件、否准2件、業者自請撤回5件
,實際落地
之創新實驗案僅4件
。有業者認為,在現行金融科技發展的法制環境下,落地機制不完善,以至於結束創新實驗後存在高度不明確性,不利新創業者申請參與創新實驗
,亦有民間組織提出修正創新實驗條例,增訂實驗申請人「監理改善(法規調適)請求權」做為實驗結束後之配套措施之建議
。爰此,為協助創新金融科技之發展,創新實驗後法規調適規定之完善確有其重要性,應予重視。
4、
問題爭點
(1) 現行創新實驗條例中關於金融創新實驗成功後之法規調適有何規範?是否存在不足之處?業者對此有何建議?
(2) 金融創新實驗成功後之法規調適期間應如何維護業者權益?相關規定應如何修正?
五、探討研析
(1)
現行規定或有不利於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之虞
依創新實驗條例第16條
及第17條
規定,申請人於辦理創新實驗之期間屆滿之日起1個月內,應將創新實驗結果函報主管機關,並由主管機關邀集專家、學者及相關機關(構)召開評估會議進行結果評估,經評估實驗具有創新性、有效提升金融服務之效率、降低經營及使用成本或提升金融消費者及企業之權益者,主管機關應參酌創新實驗之辦理情形,檢討研修相關金融法規,進行法規調適。主管機關認為有需要修正相關金融法律時,應於創新實驗屆滿後3個月內完成修正草案,並報請行政院審查。另考量修法期程不易預測,創新實驗條例第9條第1項但書爰規定,創新實驗內容涉及應修正法律時,申請延長實驗之次數可不受限制,但全部創新實驗期間仍不得逾3年。
有民間團體表示,申請人若為金融科技新創業者,囿於資源有限,致使實驗結束後,於主管機關進行法規調適開放相關業務期間,可能無法營運獲利,且需再行募資以符合申請金融執照所需資本額之要求,惟投資人是否投資,又常繫於創新實驗結果及法規調適之進度,使業者承受相當大的資金及業務壓力,因此建議發放過渡性質之金融科技執照或賦予實驗申請者「法規調適請求權」
。另有論者認為,倘若創新實驗成功,表示實驗期間業者已達成主管機關之要求,並配合主管機關進行業務內容之調適,故而最終始能經主管機關認定實驗成功,亦即代表主管機關肯認實驗所涉業務模式無危害金融消費者及金融市場之虞,若創新實驗結束後至修法完成前,只能繼續申請延長實驗,則「實驗成功」之意義與法效究竟為何?爰建議應給予「附條件之臨時營業許可」,甚至允許業者直接取得營業執照,日後再補辦相關作業程序
。
(2)
允宜檢討改進金融創新實驗成功後之法規調適相關規定
金融監理沙盒制度不僅是針對業者之創新商品、服務或商業模式之可行性進行測試,更是針對主管機關監理能力的考驗
。金融法規調適作為的積極性,即是最好的驗證。韓國亦於2021年修正「金融創新支援特別法(금융혁신지원특별법)」,增訂第10條之2,給予業者得於創新實驗結束前3個月,請求主管機關審查法規修正之監理改善請求權
。
依創新實驗條例第7條
規定,創新實驗申請時,主管機關即已就其是否具有創新性、可否有效提升金融服務之效率、降低經營及使用成本或提升金融消費者及企業之權益等項目進行審酌,並以此作為核准或駁回之依憑,換言之,能順利完成創新實驗者,應均能符合創新實驗條例第17條所定進行法規調適之要件,爰創新實驗條例第17條針對主管機關啟動,及檢視是否進行法規調適之規定,是否欠缺積極性,不無可資檢討之處,亦或可參酌韓國法例,增訂業者監理改善請求權,以強化主管機關法規調適之效率。此外,為免業者於法規調適期間無以為繼,亦允宜研議核發附條件之臨時營業許可之可行性,以利金融科技創新產業之發展。
撰稿人:安怡芸
� 本文有關年份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述,惟涉及全球性及國際性事件部分,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 行政院,《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鼓勵創新,提升金融競爭力,107年1月31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aa4a0c9d-14be-4664-ac59-fc74a056d1fd" �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aa4a0c9d-14be-4664-ac59-fc74a056d1fd�,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9日。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創造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空間與扶植金融科技業」專題報告,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財政委員會第21次全體委員會議,113年7月8日,頁3。
� 創新實驗案落地係指同時符合以下2條件(不論是否經法規調適):1.實驗順利結束,於實驗期間未有發生重大不利金融市場或參與者權益之情事。2.實驗申請人於實驗結束後,有繼續合法辦理類似之業務(未必與實驗期間之辦理方式完全相同)。詳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創新實驗案落地情形,111年11月23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1059&parentpath=0,7,478,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1059&parentpath=0,7,478,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9日。
� 同前註。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2.0),112年8月15日,頁12,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fsc.gov.tw/websitedowndoc?file=chfsc/202308161025340.pdf&filedisplay=%E9%87%91%E8%9E%8D%E7%A7%91%E6%8A%80%E7%99%BC%E5%B1%95%E8%B7%AF%E5%BE%91%E5%9C%96%282.0%29.pdf,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fsc.gov.tw/websitedowndoc?file=chfsc/202308161025340.pdf&filedisplay=%E9%87%91%E8%9E%8D%E7%A7%91%E6%8A%80%E7%99%BC%E5%B1%95%E8%B7%AF%E5%BE%91%E5%9C%96%282.0%29.pdf,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9日。
� 呂欣芷,2024金融白皮書 打詐護資安 聚焦強化金融韌性、永續發展等主題;券商公會要求比照銀行鬆綁財管限制,工商時報,113年11月26日,第A5版。
� 創新實驗條例第16條規定:「申請人於主管機關依第九條第一項規定核准辦理創新實驗之期間屆滿之日起一個月內,應將創新實驗結果函報主管機關,並就參與者權益保障、第十四條規定之遵循情形及資訊安全控管作業等事項,說明及確認其妥適性,由主管機關邀集專家、學者及相關機關(構)召開評估會議進行結果評估。(第1項)主管機關應於前項創新實驗結果文件備齊後六十日內完成評估及建議意見,並以書面通知申請人及副知相關機關(構)。(第2項)第一項評估會議及第六條審查會議,應邀請申請人,並於必要時得邀請相關人員列席會議。(第3項)第一項評估會議及第六條審查會議之運作方式、成員、應迴避事項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4項)第一項評估會議及第六條審查會議之成員對於創新實驗之相關文件,除供公務上使用或法規另有規定外,應保守秘密。(第5項)」
� 創新實驗條例第17條規定:「創新實驗具有創新性、有效提升金融服務之效率、降低經營及使用成本或提升金融消費者及企業之權益者,主管機關應參酌創新實驗之辦理情形,辦理下列事項:一、檢討研修相關金融法規。二、提供創業或策略合作之協助。三、轉介予相關機關(構)、團體或輔導創業服務之基金。(第1項)主管機關認需修正相關金融法律時,至遲應於創新實驗屆滿後三個月內,完成相關金融法律之修正條文草案,並報請行政院審查。(第2項)」
� 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113年金融建言白皮書,113年10月,頁73,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tfsr.org.tw/storage/file/download/113%E5%B9%B4%E9%87%91%E8%9E%8D%E5%BB%BA%E8%A8%80%E7%99%BD%E7%9A%AE%E6%9B%B8-2024.11.25.pdf" �https://www.tfsr.org.tw/storage/file/download/113%E5%B9%B4%E9%87%91%E8%9E%8D%E5%BB%BA%E8%A8%80%E7%99%BD%E7%9A%AE%E6%9B%B8-2024.11.25.pdf�,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2日。
� 郭源安,我國金融監理沙盒制度之再建構, 國會季刊 ,第50卷,第1期,總期第545期, 111年3月,頁134、137。
� 余宛如,【余宛如專欄】從英國看台灣,沙盒法案考驗的其實是政府監理能力,關鍵評論,105年12月18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6918,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6918,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2日。
� 業者得於實驗結束前3個月,請求金融主管機關審查法規修正之必要性,金融主管機關收到請求後,應於實驗屆滿前召開審議會議,評估所涉金融法規是否對金融市場、金融秩序穩定或金融消費者保護有明顯影響,如認有進行法規調適以強化監理之必要,即應著手研修相關金融法規。詳見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同註10,頁74;韓國金融創新支援特別法(금융혁신지원특별법),網址:� HYPERLINK "https://law.go.kr/%eb%b2%95%eb%a0%b9/%ea%b8%88%ec%9c%b5%ed%98%81%ec%8b%a0%ec%a7%80%ec%9b%90%ed%8a%b9%eb%b3%84%eb%b2%95,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law.go.kr/%eb%b2%95%eb%a0%b9/%ea%b8%88%ec%9c%b5%ed%98%81%ec%8b%a0%ec%a7%80%ec%9b%90%ed%8a%b9%eb%b3%84%eb%b2%95,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2日。
� 創新實驗條例第7條規定:「為促進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並維護公共利益,主管機關對於創新實驗之申請應根據創新實驗之範圍、期間及規模,審酌下列要件:一、屬於需主管機關許可、核准或特許之金融業務範疇。二、具有創新性。三、可有效提升金融服務之效率、降低經營及使用成本或提升金融消費者及企業之權益。四、已評估可能風險,並訂有相關因應措施。五、建置參與者之保護措施,並預為準備適當補償。六、其他需評估事項。」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286/File_19843841.doc |
R02643 | 企業「漂綠」所涉資訊不實之法制問題研析 | 證券交易法;公司法 | 彭文暉 | 2024-12-17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43
議題研析
一、題目:企業「漂綠」所涉資訊不實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證券交易法、公司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報載113年已有1,031家上市(櫃)公司公布永續報告書,揭露其環境、社會及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等非財務資訊,顯示公司之經營目的,除為謀取股東最大利益,並已朝考量環境保護、員工福祉、債權人及消費者等其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之增進社會整體利益方向發展[footnoteRef:1]。 [1: 賴英照,為什麼ESG?,經濟日報,113年11月27日,第A4版。]
(二)論者指出現行證券交易法(下稱證交法)規範之民事、刑事責任,係以財務資訊為適用客體;實務上永續報告書所涉非財務資訊若有虛偽不實情事,能否適用現有規範追訴相關人員責任,似有疑問。又司法實務認為公司資訊揭露不實,尚須具有重大性,足以影響投資人買賣股票之決定,相關人員始負民事、刑事責任。由是,公司誇大宣稱使用綠電,雖經證明造假,但倘公司盈餘不減反增,該「漂綠」(Greenwashing)所涉非財務資訊之揭露不實行為,因不影響大眾投資意願而未具重大性,即難追究相關人員責任[footnoteRef:2]。 [2: 同前註。]
四、問題爭點
(一)公司之經營目的與資訊揭露,應符企業社會責任之要求。
(二)上市(櫃)公司之永續報告書規範,恐有未符法律保留原則之疑慮。
(三)「漂綠」所涉資訊揭露不實行為,現行公司法制相關規範似有未足。
五、探討研析
(一)公司之經營目的與資訊揭露要求
公司之經營目的,向有股東利益優先論與企業社會責任論之爭辯[footnoteRef:3]。按證交法第1條明定:「為發展國民經濟,並保障投資,特制定本法。」惟證交法雖有「發展國民經濟」之立法目的,但規範內容仍以「保障投資」為核心,即較傾向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經營目標之股東利益優先論。由是,企業並不重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例如員工低薪問題。 [3: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增訂第15版,109年9月,頁38。]
公司法於107年修正增訂第1條第2項規定:「公司經營業務,應遵守法令及商業倫理規範,得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使企業社會責任論正式入法。準此,公司除「遵守法令」外,亦應「遵守商業倫理規範」。論者[footnoteRef:4]指出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證交所)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下稱櫃買中心)共同訂定之「上市上櫃公司永續發展實務守則」(下稱永續守則)有關規定[footnoteRef:5],如公司應注意利害關係人之權益,在追求永續經營與獲利之同時,重視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即ESG)之因素,並納入公司管理方針與營運活動;董事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督促企業實踐永續發展,並隨時檢討其實施成效及持續改進,確保永續發展政策之落實等要求,即屬公司應遵守之商業倫理規範。 [4: 賴英照,〈永續報告書的法律定位〉,《台灣法律人》,第36期,113年6月,頁20。] [5: 永續守則第3條:「上市上櫃公司推動永續發展,應注意利害關係人之權益,在追求永續經營與獲利之同時,重視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之因素,並將其納入公司管理方針與營運活動。(第1項)上市上櫃公司應依重大性原則,進行與公司營運相關之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議題之風險評估,並訂定相關風險管理政策或策略。(第2項)」;第7條:「上市上櫃公司之董事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督促企業實踐永續發展,並隨時檢討其實施成效及持續改進,以確保永續發展政策之落實。(第1項)上市上櫃公司之董事會於公司推動永續發展目標時,宜充分考量利害關係人之利益並包括下列事項:一、提出永續發展使命或願景,制定永續發展政策、制度或相關管理方針 。二、將永續發展納入公司之營運活動與發展方向,並核定永續發展之具體 推動計畫。三、確保永續發展相關資訊揭露之即時性與正確性。(第2項)……」]
綜上,上市(櫃)公司之資訊揭露義務,除提供攸關股東利益之財務資訊,並應包括有關ESG之非財務資訊,以督促其具體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二)永續報告書之規範依據
依證交法有關規定,公司募集發行有價證券,或申請證券上市、上櫃時,應編製公開說明書[footnoteRef:6];公開發行公司應定期公布財務報告及每年編製年報[footnoteRef:7];辦理公開收購證券,應交付公開收購說明書[footnoteRef:8],惟似未針對永續報告書之編製或公布定有明文規範。 [6: 證交法第30條:「公司募集、發行有價證券,於申請審核時,除依公司法所規定記載事項外,應另行加具公開說明書。(第1項)……公司申請其有價證券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於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者,準用第一項之規定;其公開說明書應記載事項之準則,分別由證券交易所與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擬訂,報請主管機關核定。(第3項)」 ] [7: 證交法第36條:「已依本法發行有價證券之公司,除情形特殊,經主管機關另予規定者外,應依下列規定公告並向主管機關申報:一、於每會計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公告並申報由董事長、經理人及會計主管簽名或蓋章,並經會計師查核簽證、董事會通過及監察人承認之年度財務報告。二、於每會計年度第一季、第二季及第三季終了後四十五日內,公告並申報由董事長、經理人及會計主管簽名或蓋章,並經會計師核閱及提報董事會之財務報告。三、於每月十日以前,公告並申報上月份營運情形。(第1項)……第一項之公司,應編製年報,於股東常會分送股東;其應記載事項、編製原則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準則,由主管機關定之。(第4項)……。」] [8: 證交法第43條之4第1項:「公開收購人除依第二十八條之二規定買回本公司股份者外,應於應賣人請求時或應賣人向受委任機構交存有價證券時,交付公開收購說明書。」]
目前上市(櫃)公司編製及申報永續報告書之規範依據,分別係證交所及櫃買中心訂定之「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下稱證交所作業辦法」)及「上櫃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下稱櫃買中心作業辦法」)。查證交所作業辦法係依「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營業細則」(下稱營業細則)第47條[footnoteRef:9]訂定,該營業細則乃依證交法第138條[footnoteRef:10]及證交所章程第36條[footnoteRef:11]訂定。另櫃買中心作業辦法係依「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有價證券業務規則」(下稱業務規則)第11條第1項[footnoteRef:12]訂定,該業務規則係依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有價證券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第7條[footnoteRef:13]訂定,而該管理辦法則係依證交法第62條第2項[footnoteRef:14]授權主管機關訂定。 [9: 營業細則第47條第 3 項:「本公司得依上市公司、創新板上市公司、第一上市公司或創新板第一上市公司規模、業務性質及其他必要情況,要求其編製永續報告書,並申報至本公司指定之網際網路資訊申報系統,其作業辦法另訂之。」] [10: 證交法第138條第1項:「證券交易所除分別訂定各項準則外,應於其業務規則或營業細則中,將有關左列各款事項詳細訂定之︰一、有價證券之上市。二、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之使用。三、證券經紀商或證券自營商之買賣受託。四、市場集會之開閉與停止。五、買賣種類。六、證券自營商或證券經紀商間進行買賣有價證券之程序,及買賣契約成立之方法。七、買賣單位。八、價格升降單位及幅度。九、結算及交割日期與方法。十、買賣有價證券之委託數量、價格、撮合成交情形等交易資訊之即時揭露。十一、其他有關買賣之事項。」] [11: 證交所章程第36條:「關於本公司交易所營業事項,另以營業細則定之。」] [12: 業務規則第11條第1項:「股票之發行人應依規定時間檢送下列資料:……八、本中心得依上櫃公司規模、業務性質及其他必要情況,要求其編製永續報告書,並申報於本中心指定之網際網路資訊申報系統,其相關作業辦法另訂之。……。」] [13: 管理辦法第7條:「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應就下列事項訂定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有價證券業務規則,報請本會核定之:一、有價證券櫃檯買賣之申請及終止。二、自行買賣或代客買賣及其區分方式。三、委託買賣契約成立之方式。四、營業時間及買賣單位。五、買賣價格之公開標示方法。六、價格升降單位、幅度及初次為櫃檯買賣價格訂定之標準。七、結算及給付之時間與方法。八、買賣證券之過戶手續。九、買賣證券爭議及違規事項之仲裁與處理。十、其他有關櫃檯買賣之事項。」] [14: 證交法第62條:「證券經紀商或證券自營商,在其營業處所受託或自行買賣有價證券者,非經主管機關核准不得為之。(第1項)前項買賣之管理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
析言之,證交法第138條第1項似僅授權證交所訂定有價證券之上市及買賣相關規範,但未包括永續報告書之編製與申報事項;證交法第62條第2項亦僅授權主管機關針對證券商買賣有價證券訂定管理辦法,尚無主管機關得再授權櫃買中心訂定相關業務規則之明文,亦未賦予櫃買中心訂定永續報告書有關規範之權限。按證交法既未授權證交所訂定永續報告書之編製與申報規範,亦無主管機關得轉委任櫃買中心訂定永續報告書有關規範之明文,則前開有關上市(櫃)公司編製及申報永續報告書之作業辦法,恐有違反授權明確性及「再授權禁止」[footnoteRef:15]之未符法律保留原則疑慮[footnoteRef:16]。 [15: 司法院釋字第524號解釋指出:「法律授權主管機關依一定程序訂定法規命令以補充法律規定不足者,該機關即應予以遵守,不得捨法規命令不用,而發布規範行政體系內部事項之行政規則為之替代。倘法律並無轉委任之授權,該機關即不得委由其所屬機關逕行發布相關規章。」] [16: 林依仁,公權力委託制度的新發展-以臺灣證券交易所為例,國家發展研究,第15卷,第1期,104年12月,頁60、63-66、79、86。]
(三)
「漂綠」所涉資訊不實之公司法制檢討
按「漂綠」係指公司或組織,以永續報告書或其他行為宣稱對環境保護之付出並提供不實數據,實際上卻反其道而行之資訊不實行為[footnoteRef:17]。惟漂綠行為是否具有違法性,仍應視其是否違反相關法規而定。若所揭露之資訊係虛偽或隱匿且具有重大性,即可能涉及相關法律責任[footnoteRef:18]。 [17: 黃正欣,〈初探永續報告書不實在證交法上之民事責任〉,《當代法律》,第17期,112年5月,頁48。] [18: 林仁光,〈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制度對 ESG 推動之影響〉,《月旦法學雜誌》,第347期,113年4月,頁19。]
就現行公司法制相關規範分析,論者[footnoteRef:19]認為公司之永續報告書所揭露ESG資訊涉有不實,若並非以募集、發行或買賣有價證券為目的,尚難適用證交法第20條第1項、第3項[footnoteRef:20]所定民事責任,亦不成立第171條[footnoteRef:21]之證券詐欺罪;永續報告書所依前開證交所或櫃買中心訂定之作業辦法,似有未經法律明確授權之疑慮,恐亦難適用證交法第20條第2項、第20條之1[footnoteRef:22]所定民事責任,亦不成立第171條之申報不實罪;永續報告書殆屬非財務資訊,若「漂綠」所涉資訊不實行為並未影響公司盈餘及股價,因未具「重大性」,亦無須負擔相關民、刑事責任。 [19: 賴英照,同註4,頁22。] [20: 證交法第20條第1項、第3項:「有價證券之募集、發行、私募或買賣,不得有虛偽、詐欺或其他足致他人誤信之行為。」、「違反第一項規定者,對於該有價證券之善意取得人或出賣人因而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 [21: 證交法第171條第1項第1款:「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二億元以下罰金:一、違反第二十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 [22: 證交法第20條第2項:「發行人依本法規定申報或公告之財務報告及財務業務文件,其內容不得有虛偽或隱匿之情事。」;第20條之1第1項:「前條第二項之財務報告及財務業務文件或依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公告申報之財務報告,其主要內容有虛偽或隱匿之情事,下列各款之人,對於發行人所發行有價證券之善意取得人、出賣人或持有人因而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一、發行人及其負責人。二、發行人之職員,曾在財務報告或財務業務文件上簽名或蓋章者。」]
綜上,為防範企業「漂綠」之不當行為,主管機關或可研議修正證交法,明定永續報告書有關規範之授權依據,以及所涉虛偽或隱匿行為之法律責任及其認定標準,以發揮永續報告書之規範功能,並符法律明確性之要求。
撰稿人:彭文暉
4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263/File_19843839.docx |
R02642 | 加速都市更新程序之法制研析 | 都市更新條例 | 吳淑青 | 2024-12-17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42
議題研析
一、題目:加速都市更新程序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都市更新條例
三、背景說明(緣起)
報載,臺北市每10間房子就有7間是屋齡超過30年的老屋,地方首長年年高喊「加速都更」,不過多位都市更新建商表示,一個都市更新案平均得走上10年,根本仍停留在牛步化。依目前流程,等拆照、建照下來,所有同意戶都搬走,政府才願意介入協調釘子戶,然後再花上1、2年時間跟釘子戶溝通協調,才會走上強拆。由於政府受限於過去諸多都更訴訟案例的包袱,無法大破大立提升都更效率
。
四、問題爭點
我國都市更新進行之時程緩慢且冗長,不僅前期整合期時間長,權利變換計畫核定發布實施後,範圍內應行拆除或遷移之土地改良物,如須申請政府代為拆除,實施者與直轄市、縣(市)政府須分別再進行2次協調,才會進行後續代拆作業。擬檢視相關作業程序,提出加速作業程序之建議供參。
五、探討研析
(1)
鼓勵社區意見領袖積極推動都市更新,以提升整合效能節省成本
近年來都市更新會有延宕甚久,其主要原因,從經濟的角度來講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都市更新的實施過程中,建商與地主都必須支付過重的交易成本,而這些交易成本無法轉嫁由未來的買家來負擔,於是造成都更之實施難以順利執行
。
依內政部統計
,截至113年11月30日止,都市更新案件數累計雖已核定1,188案,但實際完成都市更新程序之重建案只有618案。都市更新案常因面臨私有土地產權複雜,區內違建或占用等問題,使得建商與地主間難以達成協議,而需花費較多人力、物力及時間進行整合作業,致先期作業風險高、處理時程不確定,不少都市更新案光是在整合階段就需耗費10年以上
。拖延整合,忽略時間是最大成本。
都市更新成功率不會很高的原因,在於地主難以了解都市更新法制,且欠缺有經驗及有專業的人士予以協助
。而都市更新之推動,從來都不是社區中多數地主或居民共同努力之結果,而是積極推動都市更新的社區意見領袖、整合工作者,以及建商、開發商在自身利益的趨使下合作或競爭的結果
。由社區中的意見領袖進行溝通協調,較易取得居民之認同,減少與建商協商之不信任感。
以臺北市信義區「虎林街60巷公辦都更案」為例,於112年7月申請公辦都市更新,能夠在一年半內成功啟動招商程序,除了市府與住都中心的努力,居民團結共好的鄰里關係功不可沒,尤以地方頭人
最為關鍵
。由本案可知都市更新案如有內部之積極推動者,整合之效能及成功率可大為提高。
(2)
事業計畫同意書之同意比例愈高者,建議簡化協調程序,以利代拆作業
民間辦理都市更新的流程分為「都市更新地區劃定」、「都市更新事業概要」、「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權利變換」
等階段。於每一階段透過審核劃定更新單元之標準、一定比例之同意、公聽會之參與等,予以規範都市更新之實施符合正當程序
。
有學者
認為多數人已同意進行更新,並投入巨額的交易成本時,法律保護上就應偏向此交易成本負擔較大之一方,而由少數反對者負擔改變義務;都市更新採取多數決方式,但該多數決同意比率若極高,且有借助民間力量進行都市更新者,此運作下將使不同意之所有權人輕易成為關鍵少數,進而箝制都市更新進行,此高額之協商交易成本,將使民間恐因無誘因可圖,致都市更新無法順利推動。
依都市更新條例第37條第1項
規定,自行劃定之「事業計畫同意書」在超過80% 之「私有土地」與「私有合法建築物所有權人」同意並核定後,依同法第57條
規定,權利變換範圍內應行拆除或遷移之土地改良物得請求當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代為之。惟依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訂定之代拆辦法
,實施者與直轄市、縣(市)政府須分別再進行2次協調,直轄市、縣(市)政府才會進行後續代拆作業。
學者指出,為求居住環境、公共安全的提升,同時為顧及都市更新推行之公共利益、都市發展之整體性,保障多數同意者與少數不同意之財產權之要求下,人民就原有之土地及建築物之所有權負有社會義務。此際,少數不同意權利人之財產權即須受到一定之限制及拘束
。都市更新案件審核通過業已踐行相關正當程序,有多層次的把關與救濟管道,對於少數不同意權利人之財產權,同時透過權利變換之方式予以保障。為利都市更新案順利推動,建議「
事業計畫同意書」之同意比例愈高者,得以適當簡化協調程序,政府公權力可以適時介入,早日完成代拆作業進入施工階段。
撰稿人:吳淑青
� 林榮芳,台北都更如牛步原因曝光 業者怨「大都更時代」淪口號,周刊王,113年11月20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377339/"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377339/�,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1月22日。
� 廖宏偉、廖義銘,都市更新市場與現實:多數決迷思之檢討,當代法律, 第26期,113年2月,頁29。
� 內政部都市更新入口網,辦理都市更新案件數統計表,113年11月30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twur.nlma.gov.tw/zh/urban/statistics/view/7" �https://twur.nlma.gov.tw/zh/urban/statistics/view/7�,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6日。
� 陳姵妏,淺談都市更新與危險老舊建築實務, 今日合庫,第50卷,,第2期,113年6月,頁126-127。
� 現代地政雜誌社, 都市更新地主之迷思,現代地政,第 389期,113年1月,頁5。
� 廖宏偉、廖義銘,同註2,頁30。
� 頭人:地保,為舊時鄰里長一類的地方基層幹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址:� HYPERLINK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50856&la=0&powerMode=0"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50856&la=0&powerMode=0�,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6日。。
�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公辦都更7599專案MVP!信義區虎林街案60天選配率破9成 明年度將啟動招商程序,113年12月2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uro.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DB0CAB1DD42E805&sms=72544237BBE4C5F6&s=6BBA019D8A2B31E7" �https://uro.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DB0CAB1DD42E805&sms=72544237BBE4C5F6&s=6BBA019D8A2B31E7�,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11日。
� 劉映彤,都更條件有哪些?都市更新流程?都更改建參與角色?房感知識庫,113年7月1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housefeel.com.tw/article/%E9%83%BD%E5%B8%82%E6%9B%B4%E6%96%B0%E6%B5%81%E7%A8%8B-%E9%83%BD%E6%9B%B4%E6%A2%9D%E4%BB%B6-%E9%83%BD%E6%9B%B4%E6%94%B9%E5%BB%BA-%E9%83%BD%E5%B8%82%E6%9B%B4%E6%96%B0/" �https://www.housefeel.com.tw/article/%E9%83%BD%E5%B8%82%E6%9B%B4%E6%96%B0%E6%B5%81%E7%A8%8B-%E9%83%BD%E6%9B%B4%E6%A2%9D%E4%BB%B6-%E9%83%BD%E6%9B%B4%E6%94%B9%E5%BB%BA-%E9%83%BD%E5%B8%82%E6%9B%B4%E6%96%B0/�,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9日。
� 陳旺聖,都市更新法秩序之建構:兼論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220號判決,財產法暨經濟法,第 76期,113年6月,頁148。
� 同前註,頁174。
� 都市更新條例第37條第1項:「實施者擬訂或變更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時,應經一定比率之私有土地與私有合法建築物所有權人數及所有權面積之同意;其同意比率依下列規定計算。但私有土地及私有合法建築物所有權面積均超過十分之九同意者,其所有權人數不予計算:……三、依第23條規定辦理者:應經更新單元內私有土地及私有合法建築物所有權人均超過五分之四,且其所有土地總面積及合法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均超過五分之四之同意。」
� 都市更新條例第57條第1項:「權利變換範圍內應行拆除或遷移之土地改良物,由實施者依主管機關公告之權利變換計畫通知其所有權人、管理人或使用人,限期30日內自行拆除或遷移;屆期不拆除或遷移者,依下列順序辦理:一、由實施者予以代為之。二、由實施者請求當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代為之。」;第57條第2項:「實施者依前項第1款規定代為拆除或遷移前,應就拆除或遷移之期日、方式、安置或其他拆遷相關事項,本於真誠磋商精神予以協調,並訂定期限辦理拆除或遷移;協調不成者,由實施者依前項第2款規定請求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代為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受理前項第2款之請求後應再行協調,再行協調不成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訂定期限辦理拆除或遷移。但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自行實施者,得於協調不成時逕為訂定期限辦理拆除或遷移,不適用再行協調之規定。」
� 以臺北市為例,臺北市政府辦理都市更新實施者申請代為拆除或遷移土地改良物實施辦法第3條第1款:「實施者依本條例第57條第1項第2款規定申請本府代為拆除或遷移時,應符合下列條件:一、已依本條例第57條第2項規定,就拆除或遷移之期日、方式、安置或其他拆遷相關事項,本於真誠磋商精神與不願自行拆除或遷移土地改良物之所有權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以下簡稱代拆戶)辦理2次以上協調會,仍協調不成者。」、第7條:「本府受理實施者申請代為拆除或遷移土地改良物經書面審查符合規定後,應召開2次以上協調會,其程序準用第4條第1款及第2款規定辦理。」其他直轄市、縣(市)政府訂定之代拆辦法,其協調程序皆與臺北市相同,如新北市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實施者申請拆除或遷移土地改良物辦法、澎湖縣政府受理都市更新實施者請求代為拆除或遷移土地改良物實施辦法等。
� 陳旺聖,同註10,頁151。
2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261/File_19843837.doc |
R02641 | 公立學校運動教練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 國民體育法;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辦法;專任運動教練輔導及管理辦法;特定體育團體建立運動教練資格檢定及管理辦法 | 趙俊祥 | 2024-12-17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41
議題研析
一、題目:公立學校運動教練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國民體育法、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辦法、專任運動教練輔導及管理辦法、特定體育團體建立運動教練資格檢定及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報載某國小擊劍隊教練因案遭地檢署起訴。教育部體育署(以下簡稱體育署)雖公告廢止其專任運動教練證,但未要求其他運動協會廢止所發的兒童體適能、青少年抗阻力訓練等證照,[footnoteRef:1]。 [1: 林曉雲、林岳甫,防狼師接觸兒童 人本籲建不適任運動教練資料庫,自由時報,113年11月20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677989,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1月29日。]
(二)體育署回應,接獲正式通報後已廢除該名教練證照,擊劍協會也註銷該員未來再取得教練證的資格,但其他證照由於並非特定體育團體所發,需由地方政府通報查處。體育署114年規劃輔導各特定體育團體及縣(市)政府(包含技擊運動訓練場館)相關指導兒童及少年之運動教練,並公告通過研習課程人員,讓民眾能優先選擇[footnoteRef:2]。 [2: 同前註。]
四、問題爭點
現行運動教練證照及管理主要適用教育人員相關法規規範,似不足以因應兒童校外運動之管理等實務需求,未來配合運動部之成立,公立學校運動教練之定位,甚而體育專業相關人員之管理規範,實有重新檢討之必要。
五、探討研析
(一)配合運動部之成立,公立學校運動教練之定位宜重新檢討
公立各級學校運動教練屬於《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3條[footnoteRef:3]所定義之教育人員。依《國民體育法》第16條第1項[footnoteRef:4]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22條之1[footnoteRef:5]、第40條第1項[footnoteRef:6]授權訂定之《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13條[footnoteRef:7],定有學校應予解聘且終身不得聘任為專任運動教練之規定。 [3: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3條規定:「本條例所稱教育人員為各公立各級學校校長、教師、職員、運動教練,社會教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所屬學術研究機構(以下簡稱學術研究機構)研究人員。」] [4: 《國民體育法》第16條第1項規定:「專任運動教練之任用,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之規定;其資格、待遇、服勤、職責、解聘、停聘、不續聘、申訴、福利、進修、成績考核、獎懲、年資晉薪及其他權益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專任運動教練之退休、撫卹、離職、資遣等事項,依教育人員相關規定辦理。」。] [5: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22條之1規定:「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之資格,由中央體育主管機關定之;聘任程序及聘期,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6: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40條第1項規定:「學校校長、教師及運動教練之職務等級表,由教育部定之;學校職員之官等、職等及職務列等,適用公務人員任用法之規定。」] [7: 《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13條規定:「專任運動教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學校應予解聘,且終身不得聘任為專任運動教練:一、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犯內亂、外患罪,經有罪判決確定。二、服公務,因貪污行為經有罪判決確定。三、犯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罪,經有罪判決確定。四、經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或依法組成之相關委員會調查確認有性侵害行為屬實。五、經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或依法組成之相關委員會調查確認有性騷擾或性霸凌行為,有解聘及終身不得聘任為專任運動教練之必要。六、受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規定處罰,或受性騷擾防治法第二十條或第二十五條規定處罰,經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確認,有解聘及終身不得聘任為專任運動教練之必要。七、經各級社政主管機關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九十七條規定處罰,並經審委會確認,有解聘及終身不得聘任為專任運動教練之必要。八、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事件,未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通報,致再度發生校園性侵害事件;或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他人所犯校園性侵害事件之證據,經學校查證屬實。九、偽造、變造或湮滅他人所犯校園毒品危害事件之證據,經學校查證屬實。十、體罰或霸凌學生,造成其身心嚴重侵害。十一、授意或唆使選手使用運動禁藥,經權責機構團體查證屬實,並經審委會確認,有解聘及終身不得聘任為專任運動教練之必要,或其他行為違反相關法規,經學校查證屬實,有解聘及終身不得聘任為專任運動教練之必要。(第1項)專任運動教練有前項第一款至第六款規定情形之一者,免經審委會審議,由學校逕報各該主管機關核准後,予以解聘。(第2項)專任運動教練有第一項第七款或第十款規定情形之一者,應經審委會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及出席委員二分之一以上之審議通過,並報各該主管機關核准後,予以解聘;有第一項第八款、第九款或第十一款規定情形之一者,應經審委會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及出席委員三分之二以上之審議通過,並報各該主管機關核准後,予以解聘。(第3項)」。]
113年10月17日行政院提出「運動部組織法草案」[footnoteRef:8]送請本院審議,並於113年11月28日經司法及法制、教育及文化兩委員會第2次聯席會議審查完竣。學校體育的部分仍歸教育部,其他運動相關業務則屬運動部。學校體育由體育教師負責,是以公立學校運動教練是否仍屬教育人員之範圍,其定位宜配合未來運動部成立後重新檢討,俾利運動教練制度更臻完善。 [8: 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第7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20號 政府提案第11007296號),113年10月30日印發。]
(二)運動部成立後《國民體育法》配合評估修法對體育專業相關人員另以專章規範
我國現行法制對於「運動教練」,除公立各級學校運動教練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規範外,尚有《國民體育法》對其規範。《國民體育法》與運動教練相關條文包括第2章「學校體育」的第15條第3項至第5項[footnoteRef:9]及第16條關於「專任運動教練」之規範[footnoteRef:10];另第3條第4款、第3章「全民運動」的第20條[footnoteRef:11]及第20條之1第1項[footnoteRef:12]、以及第6章「特定體育團體」的第30條第1項[footnoteRef:13]、第31條[footnoteRef:14]關於「運動教練」之規範,與運動教練相關之法規規範可謂相當繁複,且相關授權辦法眾多,易造成適用上的困擾,有待主管機關全面檢討整併為系統性之法制體系。 [9: 《國民體育法》第15條第3項至第5項規定:「第一項學校設體育班者,每校至少置專任運動教練一人;其每年級均設體育班二班以上者,至少置專任運動教練二人。(第3項)各級學校未設體育班者,得遴選專任運動教練,從事運動訓練或比賽指導工作。(第4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所主管學校設體育班者,每滿六班,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就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運動重點種類或項目,指定所屬學校增聘專任運動教練一人,巡迴各校從事運動訓練或比賽指導工作;其計畫報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且員額總數在五人以下者,由中央主管機關全額補助其經費。(第5項)」。] [10: 《國民體育法》第16條規定:「專任運動教練之任用,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之規定;其資格、待遇、服勤、職責、解聘、停聘、不續聘、申訴、福利、進修、成績考核、獎懲、年資晉薪及其他權益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專任運動教練之退休、撫卹、離職、資遣等事項,依教育人員相關規定辦理。(第1項)專任運動教練任用滿三年,經專任運動教練績效評量委員會評量其服務成績不通過者,不予續聘。績效評量委員會之組成及審核相關規定,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本法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七月十一日修正施行前經中央主管機關、省市教育主管機關甄選、儲訓合格已受聘之現職專任運動教練任職年資及退休年資,於本法修正施行後應合併計算。(第3項)本法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六日修正施行前取得中央主管機關或各級政府招考、儲訓合格聘用之專任運動教練,於本法修正施行後仍未取得前項聘任者,其輔導及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4項)」。另外依第16條第4項授權訂定《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辦法》、《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及《專任運動教練輔導及管理辦法》。] [11: 《國民體育法》第20條規定:「為加強安全管理及維護參加者之權益,各機關、機構、學校、法人及團體辦理高風險體育活動時,應經活動場地所在主管機關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許可;其運動種類、規模、經營之許可、廢止與撤銷、安全設施或措施、體育專業人員、運動教練或安全人員之設置、醫療衛生、保險、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1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依前項辦法規定,訂定自治法規。(第2項)」。] [12: 《國民體育法》第20條之1第1項規定:「為維護代表學校參加學生綜合運動賽會及聯賽之學生與運動教練之安全及健康,並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學校應另為學生及運動教練投保團體傷害保險。」] [13: 《國民體育法》第30條第1項規定:「特定體育團體應加強推動下列全部或部分業務,並訂定計畫及建立標準作業流程:一、建立運動選手分級登錄及成績登錄管理制度。二、建立運動教練及運動裁判之資格檢定、授證及管理制度。三、辦理運動教練、運動裁判及工作人員之研習或在職進修。四、建立運動教練、選手遴選制度、培訓計畫,並積極培訓優秀運動選手。五、建立運動人才資料庫,並積極維護資訊安全。六、建立運動紀錄及運動規則,蒐集國內外運動資訊,發行刊物或以其他方式提供會員及大眾正確運動資訊。七、協助辦理運動科學研究及發展。八、建立年度運動競賽季節制度,並舉辦競賽及推廣活動。九、推動國際體育交流活動。十、推廣全民休閒運動。十一、建立財務稽核及管理機制,並積極尋求社會資源挹注。十二、宣導運動禁藥管制政策。」] [14: 《國民體育法》第31條規定:「運動教練與運動裁判之資格檢定、授證、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規定,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另外依第31條授權訂定《特定體育團體建立運動教練資格檢定及管理辦法》。]
現行《國民體育法》除規範運動教練外,尚有運動裁判、體育專業人員等容易造成與運動教練混淆之諸多規範。爰建議未來運動部成立後,對於運動相關人員(包括體育專業人員、運動教練、運動裁判)等,由主管機關評估修正《國民體育法》另以專章規範,俾利調和各法規規範之內容與關係,避免相互矛盾或抵觸之情形。
撰稿人:趙俊祥
2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254/File_19843830.docx |
R02640 | 日本《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保護及活用法》簡介 | null | 楊蕙如 | 2024-12-16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40
一、題目:日本《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保護及活用法》簡介
二、議題所涉法規
無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日本國會2024年5月10日通過、同月17日公布《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保護及活用法》(重要経済安保情報の保護及び活用に関する法律,下稱:經濟安全資訊保護法),建立「安全查核(セキュリティ・クリアランス;security clearance
)」制度,由政府認定誰具資格接觸重要經濟安全領域重要資訊。若獲經手資格卻洩露相關資訊,新法明定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0萬日圓以下罰金,或兩者併罰
。新法預定將在2025年5月前施行,希望藉新法讓保密體制跟上國際水準,並擴大日本企業國際商機,強化產業競爭力
。
(二)針對一旦洩漏將危及安全保護的資訊(例如與關鍵基礎設施、網路安全有關資訊,外流可能影響國家及國民安全),經濟安全資訊保護法可指定為「重要經濟安全資訊」加以保護。該法進一步規定近用、處理重要經濟安全資訊者,須通過適格性評估(適性評価
),由於內容涉及當事人隱私,故行政機關進行適格性評估前,須取得當事人同意
,例如政府對電力、電信等核心基礎設施企業員工的犯罪紀錄、違紀紀錄、債務狀況等進行調查,以查核其是否有資格處理重要經濟安全資訊的制度。
四、問題爭點
軍事與非軍事技術之間的界線日益模糊,安全領域已從傳統的軍事領域擴展到包括經濟和技術領域。鑑於國家機密之保護,可能涵及經濟、資訊、先進技術及關鍵基礎設施等。我國對於得存取及經手該等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之人員其資格查核方面是否有不足之處,爰簡介日本之法制。
五、探討研析
(一)
《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保護及活用法》立法理由及預期效果
日本於2014年施行特定秘密保護法,以國家安全(防衛)、外交、維持公共安全秩序 (特定有害活動防止)及反恐(恐攻防止)等領域
之事項作為機密保護對象。惟許多當代技術可以軍民兩用,且該等技術創新正在取得進展,日本卻是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中唯一沒有保護經濟安全資訊,也沒有查核可經手人員的制度
,爰日本政府希望藉由經濟安全資訊保護法跟上歐美各國機密保護腳步,有助彼此共享資訊及日本企業參與國際共同研發計畫。
獲得重要經濟安全資訊的好處是增加獲致(包含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之)政府標案或專案訂單的可能性,並擴大與外國政府和公司合作的可能性。由於日本過去缺乏安全查核制度,日本企業無法獲取外國政府掌握之重要經濟安全資訊,故無法為採購和外包項目提出有效的建議。安全查核制度的引入將允許日本企業獲取該等訊息,期擴大經濟安全領域的國外商機,提高國際競爭力
。
(二)安全查核制度之架構
「安全查核」是一種授予政府官員和民間人員存取、經手處理重要經濟安全資訊資格的制度。政府將查核個人身分背景以及民間企業的資訊管理體制,評估是否可信任。安全查核之架構簡述如下:一、指定重要經濟安全資訊:政府將持有之經濟安全上重要資訊(例如物資供應鏈弱點資訊、因應資安攻擊之對策及關鍵基礎設施資訊等)指定為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二、制定嚴格的資訊管理、提供規則:確保處理重要經濟安全資訊者無洩漏資訊疑慮,為確保前述人員值得信賴,政府可以對該等個人或民間業者進行查核(適格性評估項目如後述);三:制定嚴格之罰則:對洩漏和以不正當手段取得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之行為,制定罰則
(日本對洩漏重要經濟安全資訊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0萬日圓以下罰金,或兩者併罰)。
(三)適格性評估之項目和流程
安全查核之適格性評估項目和流程包含:一、(被評估者)同意接受適格性評估之查核;二、行政機關負責人根據以下適格性評估項目對被評估者進行評估:1.與毀損重要經濟基礎之間諜活動或恐怖活動之關聯性、2.犯罪前科及受懲戒之紀錄、3.過往處理資訊的違規紀錄、4.藥物濫用及其影響相關事項、5.精神疾病及其影響相關事項、6.飲酒是否適度(是否酗酒)、7.信用狀況及其他經濟狀況;三、評估查核結果通知;四、(被評估者)針對前述結果提出申訴
。
(四)推動安全查核制度之後續配套及法規調適
1.安全查核制度存在競爭風險、隱私疑慮等值得關注之問題
:
(1)企業成本增加之競爭風險:若符合規定成為內部和外部合作或參與政府採購的前提條件,則企業本身成本會增加;如果未採用該等制度或未達標準,則該企業競爭力會下降,亦不利於企業之經營。
(2)侵犯隱私疑慮:由於查核內容包含與間諜活動的關聯、犯罪紀錄、精神疾病、濫用藥物以及配偶的國籍等,引起媒體和公民批評為政府限制私權(保密)、侵犯隱私的社會風險。
2. 後續配套及法規調適:
(1)勞動法令及勞資契約:由於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保護法對細節並未具體規定,因此需要檢視政府各級法令和指導方針之內容。如何確保兼顧「安全」及「平等」? 例如是否禁止對拒絕調查或未取得資格的員工採取不利措施?再者,為落實員工「自願同意」接受查核,現行勞動法令及勞資契約勢必需要予以調適修訂,否則企業若需進行查核及更換(不適格)人員恐生法律風險,此等亦將使經營和勞動管理模式發生變化
。
(2)日本律師團體建議設立第三方機構 依法檢視適格性評估
「日本弁護士連合會
」(日本律師聯合會) 2024年9月19日編製並於20日向日本國會遞交之《關於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保護及利用法和特定秘密保護法實施標準的意見》,表達經濟安全資訊保護法等規定之適格性評估,應設立第三方機構依法檢視適格性評估的運作情況,並賦予其進入、聽取報告、調查等權限;此外,該會亦提出適格性評估的實施應以簽訂勞資協議為前提
。
撰稿人:楊蕙如
� 「セキュリティ・クリアランス;security clearance」本文譯為「安全查核」,安全查核亦用於列管軍品廠商及情報人員管理方面;另有部分文獻將其譯為「安全許可」,惟安全許可目前亦廣泛用於工業製程管理、網路安全管理、食品安全及生物科技(例如轉基因安全許可證書)等領域。
� 《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保護及活用法》第23條。
� 日本通過經濟安保新法 強化保密提升產業競爭力,中央社,2024年5月11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05110056.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4日。
� 日文原文為「適性評価」,本文譯為「適格性評估」。
� 周晨蕙,日本立法保護及促進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之利用,stli科技法律研究所(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24年8月,網址:� HYPERLINK "https://stli.iii.org.tw/article-detail.aspx?no=64&tp=1&d=9233" �https://stli.iii.org.tw/article-detail.aspx?no=64&tp=1&d=9233�。
� 特定秘密保護法(特定秘密の保護に関する法律),針對「特定秘密」之保密範圍「須為附表(別表)揭示事項」,將其侷限於附表所列之:1.國家安全(防衛)(防衛に関する事項)、2.外交事項(外交に関する事項)、3.維持公共治安與秩序(特定有害活動)(特定有害活動の防止に関する事項)、4.反恐事項(テロリズムの防止に関する事項),e-GOV法令検索:
ヘルプ特定秘密の保護に関する法律-別表(第三条、第五条―第九条関係),網址:� HYPERLINK "https://laws.e-gov.go.jp/law/425AC0000000108#Mpat_1" �https://laws.e-gov.go.jp/law/425AC0000000108#Mpat_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4日。
� 日本通過經濟安保新法 強化保密提升產業競爭力,中央社,2024年5月11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05110056.aspx"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05110056.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4日。
� 坂田一仁,關於安全審查(資格審查)制度對經濟安全領域企業的影響,pwc(日本普華永道有限公司),2024年4月18日,網址:https://www.pwc.com/jp/ja/knowledge/column/awareness-cyber-security/economic-security06.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4日。
� 台灣電子電機工業同業公會/產業資訊,國際資安趨勢:日本通過《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保護暨活用法》,轉引自日本內閣府資料,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teema.org.tw/industry-information-detail.aspx?infoid=47340" �https://www.teema.org.tw/industry-information-detail.aspx?infoid=4734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1日。
� 《重要經濟安全資訊保護及活用法》第12條至第14條;另參台灣電子電機工業同業公會,同註9。
� 坂田一仁,同註8。
� 同前註。
�日本弁護士連合会簡稱「日弁連」,是日本各律師公會的聯合組織。
� 日本弁護士連合会,「重要経済安保情報の保護及び活用に関する法律及び特定秘密の保護に関する法律の運用基準等についての意見書」,2024年9月19日,網址:https://www.nichibenren.or.jp/library/pdf/document/opinion/2024/240919.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5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243/File_19843812.doc |
R02639 | 美國發展權移轉制度簡介 | null | 陳宏明 | 2024-12-12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39
議題研析
一、題目:美國發展權移轉制度簡介
二、議題所涉法規
無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國土計畫法預定於2025年4月30日前全面實施管制,如何透過制度設計保障農民權益成為近期的議題焦點。有地方政府主張國土計畫法應納入「農業權」、「發展權移轉」(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以下簡稱TDR),並參考「碳權交易制度」,研議農民每年所額外承擔的其他縣市糧食安全總量,如何透過交易、移轉或調配制度等方式,合理地轉由非農業縣市人口分擔,而非僅由農業縣、農民承擔[footnoteRef:1]。 [1: 雲林縣政府,張麗善:農業權入法可增農地面積、生產效率 無農業權才是國土計畫災難,2024年11月22日,網址:https://www.yunlin.gov.tw/News_Content.aspx?n=1244&sms=9662&s=510368,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2日。]
(二)內政部指出,「農地發展權移轉」涉及農地發展權價值計算、移轉範圍(同一縣市或跨縣市),以及運作機制建立等議題。要求無農地之縣市應向農業縣市購買發展權,除涉及地方自治權限外,恐將獨厚特定仲介或開發業者,且農地將永遠只能作為農業使用,反而限制農民權益,相關制度設計應審慎評估[footnoteRef:2]。 [2: 內政部,「農地發展權移轉」貿然入法將損害農民權益衝擊地方自治 國土計畫增加農地容許使用發展 沒有所謂增加限制造成財產損失,2024年11月29日,網址: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8&s=32352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2日。]
四、問題爭點
美國紐約市於1965年制定公布「地標法」(Landmarks Law),首度將TDR納入法制規範,旨在保存歷史性地標及街區[footnoteRef:3]。隨著時代演進及城鄉發展,TDR已被美國許多州與地方政府作為避免農地或環境敏感地流失及過度開發之重要工具[footnoteRef:4]。爰簡介美國相關法制,以資參考。 [3: The New York Preservation Archive Project, New York City Landmarks Law,網址:https://www.nypap.org/preservation-history/new-york-city-landmarks-law/,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5日。] [4: 華盛頓州金恩郡(King County)統計,1998年至2024年間,該郡已透過TDR將3千多個潛在住宅單元的分區從鄉村移轉至城市地區,保護超過147,500英畝的農村和資源用地(換算約597平方公里,約為臺北市面積272平方公里2.2倍)免於開發。King County, Program Overview ,TDR,網址:https://kingcounty.gov/en/dept/dnrp/buildings-property/green-sustainable-building/transfer-of-development-rights/overview,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5日。]
五、探討研析
(1)
TDR之基本概念
學者研究指出,美國之TDR係爲維護特定低度或未開發地區,而將其開發權利移轉至其他有開發需求地區之制度,實務上運用於保存文化資產、維護未開發的農地、林地、濕地、沼澤地等開闊土地、保育生態敏感區域,或是作爲未開發地區的開發管制手段[footnoteRef:5]。 [5: 傅玲靜,我國法制中容積獎勵制度運用之檢討-以都市更新容積獎勵為中心, 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 1卷第5期,2013年3月,頁184。]
TDR基於土地所有權賦予其所有權人「一束權利(a bundle of rights)」之概念,認為個別權利均可與其他權利分開,其中之一即為開發土地的權利,從而一宗土地潛在的發展權得移轉至另一宗土地集中開發使用[footnoteRef:6]。移出發展權的土地稱為「送出基地(Sending Site)」,發展權移出後,地主仍保有土地所有權,但須維持原來農業、林業或其他非密集型用途使用[footnoteRef:7];接受發展權移入的土地稱為「接收基地(Receiving Site)」,移入發展權後,該地將被許可作額外的增量開發,不受當地土地分區法規(Local Zoning Regulations)所定最大高度或密度之限制[footnoteRef:8]。不過,這也意味著TDR將使接受基地所在區域之建築密度及使用強度隨之增加,地方政府必須在該地區提供更多的基礎建設及公共設施等市政服務[footnoteRef:9],以維持當地良好的生活環境品質。 [6: New York State,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James A. Coon Local Government Technical Series, 2024, p.1,網址:https://dos.ny.gov/system/files/documents/2024/09/transfer-of-development-rights.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5日。] [7: 同前註,p.3。] [8: 同註6。] [9: 同註6,p.8。]
(2)
美國相關法制簡介
雖然美國TDR方案主要係透過州立法授權其所轄部分或全部地區實施。不過,並非所有實施TDR的州都有明確的立法授權,有些州會將管理土地使用及開發的權力下放給下級政府,授權當地政府透過土地使用法規(Land Use Regulations)加以規範[footnoteRef:10]。美國紐約州TDR法制完備,茲簡介如下: [10: Rick Pruetz, FAICP, and Erica Pruetz ,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Turns 40 , Planning & Environmental Law, Vol. 59, No. 6,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June 2007, p.9,網址:https://smartpreservation.net/wp-content/uploads/2011/07/TDR_Commentary.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5日。]
1.法制架構
紐約州《一般城市法》(General City Law)第20-f條[footnoteRef:11]、《城鎮法》(Town Law)第261-a條[footnoteRef:12]及《村莊法》(Village Law)第7-701條[footnoteRef:13]明定各級地方政府開啟、實施TDR計畫時應遵循之詳細程序。各級政府採行或修訂TDR之程序,應確依土地分區使用管制條例或地方法律(視情況而定)相關規定辦理[footnoteRef:14]。 [11: New York State,General City Law § 20-f,網址:https://codes.findlaw.com/ny/general-city-law/gct-sect-20-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6日。] [12: New York State,Town Law § 261-a,網址:https://codes.findlaw.com/ny/town-law/twn-sect-261-a/,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6日。] [13: New York State, Village Law § 7-701,網址:https://codes.findlaw.com/ny/village-law/vil-sect-7-70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6日。] [14: 同註6,p.8。]
2.用詞定義[footnoteRef:15] [15: General City Law § 20-f(1);Town Law § 261-a(1);Village Law § 7-701(1)。]
(1)發展權(Development Rights):指依土地分區使用管制條例或地方法律規定,允許一個地段、區塊或土地範圍依其許可用途、面積、密度、體積或高度執行其地上開發的權利。發展權根據面積、樓地板面積、容積率、密度、高度限制或其他有效量化發展權價值之標準,以合理、一致的方式進行計算及分配。
(2)接收區(Receiving District):指可接收一個或數個送出區的發展權移轉至其範圍內,並因該移轉而被允許增加開發之一個或數個指定區域或土地範圍。
(3)送出區(Sending District):指發展權可被指定在一個或數個接收區使用之一個或數個指定區域或土地範圍。
(4)TDR:指發展權從送出區之任一個地段、區塊或土地範圍,移轉至一個或數個接收區之另一個地段、區塊或土地範圍的過程。
3.接收區及送出區之指定
得指定為送出區之地區,包括自然、風景、遊憩、農業或開闊土地,具有特殊歷史、文化、美學或經濟價值而須保護地區,或面臨海平面上升、風暴潮或洪水風險之土地。接收區則應由當地政府根據TDR相關規定評估增量開發可能的影響後,認為其具有足夠的資源、環境品質及公共設施,包括足夠的交通、供水、垃圾處理及消防保護,且不會對環境造成顯著的破壞,而其增量開發亦須與當地政府所允許的開發相容[footnoteRef:16]。 [16: General City Law § 20-f(2)a;Town Law § 261-a(2)a;Village Law § 7-701(2)a。]
接收區與送出區無須相鄰,當地政府在指定送出區前,依環境保護法(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Law)第8條規定,須就接收區提出一般環境影響報告(Gen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後續情況如有重大變化,應隨時修訂[footnoteRef:17]。送出區與接收區之指定應以地圖明確標示,並明定TDR之程序。針對在接收區內利用發展權的行為進行環境品質審查(Environmental Quality Review)時,僅要求提供即將進行的計畫項目及地點之具體資訊,並以審查該行為對環境的影響為限[footnoteRef:18]。 [17: 同前註。] [18: General City Law § 20-f(2)b;Town Law § 261-a(2)b;Village Law § 7-701(2)b。]
另外,在指定送出區或接收區之前,當地政府亦須評估TDR對中低收入戶住房需求之影響,亦即在送出區喪失與接收區獲得的中低收入戶住房單位數量,是否大致相當,抑或當地政府將採取合理行動來彌補TDR對中低收入戶住房取得或未來開發造成的負面影響[footnoteRef:19]。 [19: General City Law § 20-f(2)f;Town Law § 261-a(2)f;Village Law § 7-701(2)f。]
4.TDR後之土地管理
發展權之送出基地,應由讓與人簽署正式文書,以保護役權(Conservation Easement)設定負擔,並由當地政府執行管制。凡透過設定保護役權而轉讓的發展權均有發展權證書作為證明,該證書係由當地政府於接收區所在郡(County)的契約登記處登記並核發予受讓人[footnoteRef:20]。主管機關於發展權移轉後1年內,應重新調整受影響不動產之課稅評估價值,以反映移轉後的財產狀況。移轉後的發展權視為不動產利益,其權利歸受讓人及其繼承人或指定人享有[footnoteRef:21]。 [20: General City Law § 20-f(2)c;Town Law § 261-a(2)c;Village Law § 7-701(2)c。] [21: General City Law § 20-f(2)d;Town Law § 261-a(2)d;Village Law § 7-701(2)d。]
5.發展權銀行(Development Rights Bank)
TDR應反映於正常的土地市場,包括送出區與接收區財產所有者之間的銷售。各級政府得設立發展權銀行或其他帳戶,用以保留及出售發展權,以實現所轄區域的最佳利益。各級政府得接受捐贈、遺贈存入銀行的發展權,其出售發展權的全部收入及收益應存入專用帳戶,用於支應經營發展權計畫所需支出[footnoteRef:22]。 [22: General City Law § 20-f(2)e;Town Law § 261-a(2)e;Village Law § 7-701(2)e。]
撰稿人:陳宏明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100/File_19843676.docx |
R02638 | 離岸風電跨機關協調機制之問題研析 | 環境影響評估法;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海洋基本法;海洋保育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海岸管理法;國土計畫法 | 李淑瓊 | 2024-12-12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38
議題研析
一、題目:離岸風電跨機關協調機制之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環境影響評估法、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海洋基本法、海洋保育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海岸管理法、國土計畫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為因應國際減碳趨勢、提升我國能源自主、改善環境品質及促進國家永續發展,發展再生能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政策。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及供應鏈淨零排碳的要求,有龐大的綠電需求,又我國擁有優質的離岸風場,發展離岸風電,具有先天優勢。惟離岸風電開發屬高度專業範疇,涉及之法律體系龐雜,相關主管機關事權分散,且因開發案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而損及相關利害關係人之權益,亟需有一完善之溝通協調機制。經濟部能源署雖設有「風力發電單一服務窗口」協助部會協調、排除申設障礙,卻仍有不盡完善之處,爰擬借鏡國外之作法,期能找出我國離岸風電跨機關協調機制之精進建議。
四、問題爭點
(一)所涉法律體系龐雜,各項許可分屬多個不同機關主管職掌,相關規範及許可程序複雜冗長。
(二)開發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之影響及對相關利害關係人權益之損害,欠缺溝通協調機制。
五、探討研析
(一)我國現行離岸風電開發案之申設許可程序所涉法規與主管機關
經濟部就離岸風電之推動,係分為示範獎勵、潛力場址、區塊開發3階段推動[footnoteRef:1],目前已推動至第3階段區塊開發之第2期[footnoteRef:2]。離岸風電開發涉及之法規主要有:環境影響評估法、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海洋基本法、海洋保育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海岸管理法、國土計畫法、電業登記規則、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電力開發協助金運用與監督管理辦法、離岸風力風電區塊開發場址規劃申請作業要點、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離岸式風力發電廠漁業補償基準、風力發電離岸系統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初審作業要點等法規。 [1: 行政院,風力發電4年推動計畫, 106年6月1日,網址:https://www.ey.gov.tw/Page/448DE008087A1971/9268eb7d-58e2-4e5f-a023-1b1cf4be0b37,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2日。] [2: 經濟部能源署,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第2期選商排序結果正式出爐,113年7月9日,網址:https://www.moeaea.gov.tw/ECW/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1&news_id=33811,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2日。]
又風電申設流程可分為兩階段,第1階段風電申設流程係風力發電設備向經濟部能源署申請「籌設許可」,應備相關文件包括:籌設計畫書、風力發電離岸系統設置同意文件、礦業權意見函、環境影響評估核准文件、海底電纜路線劃定勘測許可、海域用地區位許可、一級海岸保護區以外特定區位許可、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意見函或同意函、漁業權意見函或同意函、水下文化資產調查同意文件、岸際雷達原則同意函、海域土地提供申請籌設許可同意書、軍事管制、禁限建同意函、飛航同意函、船舶安全意見函、金融機構融資意向書、地方政府機關同意函、電源線引接同意書等[footnoteRef:3]。第2階段風電申設流程係風力發電設備向經濟部能源署申請「施工許可」,應備相關文件包括:工程計劃書、海底電纜路線劃定鋪設許可、海域用地區位許可、岸際雷達影響範圍評估及海域土地提供離岸式風力發電系統使用同意書等;俟取得核發工作許可證,待風電設備完工後申請竣工查驗與發照作業[footnoteRef:4]。 [3: 經濟部能源署風力發電單一服務窗口網站,風電申設流程,網址:https://www.twtpo.org.tw/intro.aspx?id=3222,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3日。經濟部,離岸風電跨部會協調及合作建議,107年3月27日,網址:https://www.ey.gov.tw/File/9B7D3B2B3988130C?A=C,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3日。] [4: 同前註。]
前揭程序涉及之主要主管機關及單位有經濟部能源署、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環境部、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內政部地政司、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農業部漁業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國防部、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及交通部航港局等,涉及法規繁雜眾多。離岸風電之開發業者,需瞭解相關法規後,再就涉及不同機關主管事項,分別向各該主管機關申請並取得同意或許可,程序複雜冗長。
(二)我國現行離岸風電開發案跨機關協調機制簡介
由於我國風力發電開發案涉及之法律體系龐雜且事權分散,經濟部能源署為協助業者追蹤審查進度、排除申設障礙,設有「風力發電單一服務窗口」[footnoteRef:5],並由能源國家型第 2 期計畫協助法規之諮詢及整合,由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協助跨部會協調,以帶動相關部會共同推展各項風電相關政策[footnoteRef:6]。 [5: 同註3。] [6: 經濟部,離岸風電跨部會協調及合作建議;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107年第1次委員會議,107年3月27日。網址:https://www.ey.gov.tw/oecr/D5847A4CC2676B73/7a9ef6d3-4063-40ae-a174-68473956c9e3,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3日。]
其次,由於我國離岸風電之推動已進行至第3階段區塊開發,經濟部能源署就區塊開發階段之場址規劃,訂有「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場址規劃申請作業要點」。惟有別於第2階段的潛力場址係由經濟部能源署先公告36個潛力場址,給業者選擇做開發區位;第3階段區塊開發則採開放式,讓業者自行評估哪個場域符合法規,依法來申請開發[footnoteRef:7]。然不論是第2或第3階段,開發業者仍須自行進行各項調查、申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並取得各個主管機關之同意或許可。 [7: 孫文臨,草案正式公布 2025後離岸風電選址 開放業者自己找,環境資訊中心,109年11月20日,網址:https://e-info.org.tw/node/228116,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3日。]
(三)荷蘭海上風能法簡介
有別於我國就離岸風電開發案許可程序之事權分散且涉及法律體系龐雜,荷蘭係以制定專法作為規範方式。荷蘭海上風能法(Wet windenergie op zee)[footnoteRef:8]規範荷蘭離岸風電選址、許可證申請、監督等相關事項。其中有關離岸風場的選址,係由該國之經濟事務和氣候政策部決定,決定前需要和內政及王國關係部部長、基礎設施和水管理部部長以及農業、農業自然及食品品質部部長協商。場址需在特定區域選址,只能在水法規範之國家水計畫範圍內選址。需考慮海洋空間、環保、對廠商之影響、成本、保護自然環境與生態與電網連接性。進行選址時產生之相關費用如海域調查、自然評估等項目費用,將由未來取得許可證之人負擔。開發商依該法第3章規定申請許可證,申請過程中不涉及其他部會,經濟事務和氣候政策部下轄之企業署扮演單一窗口受理申請。申請書由專家學者進行評選,其名單公布於官方資料中,最後由經濟事務和氣候政策部部長公布結果並授與許可證[footnoteRef:9]。 [8: https://wetten.overheid.nl/BWBR0036752/2024-01-01] [9: 廖偉宏(指導教授:施義哲博士),借鏡國外制度探討我國離岸風電相關法規,海洋委員會補助研究,112年8月,頁29-31。網址:https://www.oac.gov.tw/filedownload?file=subsidy/202401301111340.pdf&filedisplay=22OAC-112-022+%E5%80%9F%E9%8F%A1%E5%9C%8B%E5%A4%96%E5%88%B6%E5%BA%A6%E6%8E%A2%E8%A8%8E%E6%88%91%E5%9C%8B%E9%9B%A2%E5%B2%B8%E9%A2%A8%E9%9B%BB%E7%9B%B8%E9%97%9C%E6%B3%95%E8%A6%8F%EF%BC%88%E6%88%90%E6%9E%9C%E5%A0%B1%E5%91%8A%EF%BC%89.pdf&flag=doc,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4日。]
(四)就我國現行離岸風電申請及跨機關協調機制之建議
1.借鏡荷蘭海上風能法,檢討我國現行選址機制
荷蘭之離岸風電開發案在風場選址時即為申請者排除各項障礙,選址決定與其他部會協商係在政府內部做成,申請者不需於選址決定階段提交文件,該階段甚至與申請者無關。申請者僅需就政府所選場址提交許可證申請,並由企業署擔任單一窗口面對申請者。有論者即建議我國的申請程序可借鏡荷蘭之制度,簡化直接由政府做出選址決定,由政府完成各項評估文件,再開放申請者申請或競標[footnoteRef:10]。依此建議,應可解決開發業者需分別向十餘個主管機關申請並取得同意或許可之難題。其次,由於我國第3階段區塊開發場址的選擇係採開放式,可能產生多家開發商規劃之廠址發生重疊之情形,而對同一海域重複進行調查評估,徒增整體開發成本及程序之浪費。爰建議主管機關或可借鏡荷蘭之選址機制,對我國現行機制進行檢討修正。 [10: 同前註,頁35及38。]
2.擴大 「風力發電單一服務窗口」之功能
離岸風電之開發除了開發商外,涉及之利害關係人眾多,惟前述「風力發電單一服務窗口」之服務對象僅限於風力發電之開發商,面對事權分散、法律體系龐雜及涉及高度技術專業的離岸風電開發案,相關利害關係人(如:漁民及相關環保團體)卻非前揭單一服務窗口之服務對象。由於離岸風電開發案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並損及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在開發過程中經常遭遇利害關係人之反對甚至抗爭[footnoteRef:11]。爰建議主管機關擴大前揭單一服務窗口之服務範圍,將服務對象擴及至漁民、環保團體及其他因開發案受影響之各利害關係人,作為離岸風電開發及運營階段各利害關係人諮詢聯繫及與各主管機關溝通之平台。 [11: 林吉洋,雲林離岸風電開發,漁民受司法纏訟三年,抗爭領袖:為了漁民尊嚴,絕不低頭認罪,上下游,113年7月12日,網址: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07289/,最後瀏覽日期:113年12月3日。]
撰稿人:李淑瓊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087/File_19843663.docx |
R02637 | 歐盟《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簡析 | null | 楊翔宇 | 2024-12-12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637
議題研析
一、題目:歐盟《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簡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無
三、背景說明(緣起)
報載有研究團隊發布「外國籍工作者人權政策應用關鍵報告」指出,近半數在臺外籍工作者不清楚我國勞動法規,約有3成受訪者認為自己被強迫加班,亦有3成認為因國籍及語言受到歧視,恐致其勞動權益受損[footnoteRef:1]。另有報導指出,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2024年9月5日公布最新「2024年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2024 List of Goods Produced by Child Labor or Forced Labor)[footnoteRef:2],已第3度將我國遠洋漁業列入強迫勞動名單。然而,我國遠洋漁業之漁獲實力全球前三,係相當重要產業[footnoteRef:3],民間團體認為,歐美市場有決心消除強迫勞動商品,若我國遠洋漁業再不改革,恐遭市場淘汰[footnoteRef:4]。 [1: 董俞佳,民團外籍工作者調查報告:3成被強迫加班、1成上市櫃員工無申訴管道,聯合報,2024年11月21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38/8374774,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2: U.S. DEPARTMENT OF LABOR,《2024 LIST OF GOODS PRODUCED BY CHILD LABOR OR FORCED LABOR》,2024年9月,頁7、25,網址:https://www.dol.gov/sites/dolgov/files/ilab/child_labor_reports/tda2023/2024-tvpra-list-of-goods.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3: 農傳媒網站,臺灣遠洋漁業「質」感提升:突破產業三大挑戰 航向穩健永續,2024年1月15日,網址: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112123,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4: 葉冠妤,我遠洋漁獲3度入美強迫勞動清單 民團批政府不改革,聯合報,2024年9月7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38/8212146,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為禁止以強迫勞動產製之產品在歐盟上市、流通或出口,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前於2022年9月14日提出《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Regulation prohibiting products made with forced labour on the Union market)提案,經歐盟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及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於2024年3月5日就該規章內容達成暫時性政治協議,復經歐洲議會及歐盟部長理事會分別於4月23日及11月19日採認該規章文本[footnoteRef:5],其最終文本經歐盟部長理事會及歐洲議會於11月27日共同完成簽署後[footnoteRef:6],將公布在歐盟公報,於公布之次日起生效,並於生效36個月後施行,以建立相關調查及打擊強迫勞動商品之規範[footnoteRef:7]。 [5: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網站,歐盟部長理事會採認「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文本,2024年11月21日,網址: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93583,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6: 關於《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立法延革,詳參歐盟法規官方網站(EUR-Lex),網址:https://eur-lex.europa.eu/procedure/EN/2022_269,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7: The Council of the EU and The European Council,Products made with forced labour: Council adopts ban,2024年11月19日,網址: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en/press/press-releases/2024/11/19/products-made-with-forced-labour-council-adopts-ban/,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四、問題爭點
我國雖有研議跟進歐、美等外國作法限制強迫勞動商品進出口,惟尚欠缺法源依據[footnoteRef:8],現階段仍未提出相關法律制定或修正案。爰探討歐盟規範[footnoteRef:9],或可作為我國借鏡。 [8: 鄭琪芳,「強迫勞動」產品 我擬限制輸入,自由時報,2024年4月15日,網址: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640949,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9: 因本報告撰擬時《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尚未刊登歐盟公報,謹簡介經歐洲議會及歐盟部長理事會於2024年11月27日共同完成簽署之文本。]
五、探討研析
1.
歐盟法規所建立禁止強迫勞動商品之行政管理體系
歐盟《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所稱「強迫勞動」係指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強迫勞動公約(第29號)》定義之強迫或強制性勞動(以懲罰為脅迫手段,且非自願情況下的工作或服務[footnoteRef:10]),以及被強迫從事勞動之童工[footnoteRef:11]。該規章明文禁止事業(Economic operators,包含製造商、進口商及分銷商等)將以強迫勞動產製之產品在歐盟市場上市(place)、流通(make available)或出口(export)[footnoteRef:12],並規範歐盟會員國(Member State)均應指定一個或多個主管機關負責執法,與歐盟執委會共同建立「反強迫勞動商品網路(Union Network Against Forced Labour Products)」密切合作,以確保該規章在歐盟內有效且一致的執行[footnoteRef:13]。 [10: 勞動部,《禁止強迫勞動參考手冊》,2023年11月,頁2,網址:https://www.immigration.gov.tw/media/100202/112%E5%B9%B4%E7%A6%81%E6%AD%A2%E5%BC%B7%E8%BF%AB%E5%8B%9E%E5%8B%95%E5%8F%83%E8%80%83%E6%89%8B%E5%86%8A-2023.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12月10日。] [11: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第2條規定。] [12: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第3條規定;同註5。] [13: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第5條及第6條規定。]
另歐盟應依法建立強迫勞動風險區域或商品之資料庫(Database of forced labour risk areas or products),對公眾公布具強迫勞動風險之特定地區、特定商品或商品類別,並定期更新,以協助評估可能違反該規章規定情事,且該資料庫應基於來自國際組織、研究機構或學術機構之獨立、可驗證的資訊[footnoteRef:14]。 [14: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第8條規定。]
此外,歐盟應依法設立「強迫勞動單一入口網站(Forced Labour Single Portal)」[footnoteRef:15],以統一整合並公開各會員國主管機關名單、歐盟執委會發布之相關規範指引(Guidelines[footnoteRef:16])、強迫勞動風險區域或商品之資料庫、單一檢舉窗口(Single information submission point[footnoteRef:17])、對強迫勞動商品之禁止決定、解除或審查結果等資訊。歐盟亦應進行國際合作、交流資訊,以共同努力解決強迫勞動問題[footnoteRef:18]。 [15: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第12條規定。] [16: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第11條規定。] [17: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第9條規定。] [18: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第13條規定。]
1.
歐盟對於涉及強迫勞動商品之行政調查及決定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規定,強迫勞動行為發生在歐盟境外者,以歐盟執委會為主要調查機關;發生在歐盟會員國境內者,以該會員國為主要調查機關[footnoteRef:19]。歐盟執委會及會員國主管機關應依強迫勞動之規模及嚴重程度、案關商品於歐盟市場上之供應或銷售量、以強迫勞動所生產之部分占最終產品之比例等標準,優先評估與調查涉及違法案件[footnoteRef:20]。 [19: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第15條規定。] [20: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第14條規定。]
若經歐盟調查認定相關產品已違反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定,除為避免對關鍵或戰略重要性供應鏈造成中斷外,應立即禁止相關產品在歐盟市場上市、流通或出口,並要求案關事業將該商品自歐盟市場下架及回收處理。若產品中有部分可替換產品(組件)被認定違法,應要求處置該部分產品,並於完成替換為未涉及強迫勞動產品後,才能繼續於歐盟市場上銷售[footnoteRef:21]。另若事業證明已除消除與產品有關之強迫勞動行為,歐盟應廢止案關商品禁止上市之行政處分,並將其自強迫勞動單一入口網站中移除[footnoteRef:22]。 [21: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第20條規定。] [22: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第21條規定。]
1.
歐盟新法規於我國之影響及借鏡
我國遠洋漁業現經美國第3度列入強迫勞動名單,顯示遠洋漁船漁工仍有經常發生長時間工作、工資未支付或低付、身體虐待、食物或醫療照護不足、惡劣生活條件[footnoteRef:23]、向漁工收取仲介費、超時工作及船員缺乏使用Wi-Fi等通訊科技管道[footnoteRef:24]等問題,惟歐盟《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將於刊登歐盟公報之次日起生效,並於生效36個月後全面施行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之禁令(其中部分規定如要求建置資料庫、受理單一檢舉窗口之檢舉、訂定相關規範指引等,自生效日起施行)[footnoteRef:25],我國允宜儘早因應歐盟法規重視勞動權益之要求,積極改善遠洋漁工勞動條件及漁業整體形象,避免我國漁獲日後遭到歐盟拒絕進口、上市,以維護我國遠洋漁業相關產業利益。 [23: 李怡坤,〈美國國務院「2023年人口販運報告」有關台灣漁工之內容概述(下)〉,《國際漁業資訊月刊》,第371期,2023年10月,頁54。] [24: 許方嘉,〈勞團組織指責美國對臺灣與泰國海上強迫勞動問題網開一面〉,《國際漁業資訊月刊》,第382期,2024年9月,頁50。] [25: 依禁止強迫勞動產品上市規章第39條規定。]
另就法規調適而言,現階段我國尚未制定類似歐、美禁止「強迫勞動商品」上市相關規範,僅於《人口販運防制法》規定,使人為「強迫勞動行為」係構成人口販運不法行為之要件之一[footnoteRef:26],負有人口販運罪之刑事責任。因此,為與國際重視勞動權益、禁止強迫勞動商品上市之趨勢相接軌,或可參採遠洋漁業條例第14條之1禁止非法、未報告或不受規範漁撈作業之漁獲物進口之規定體例[footnoteRef:27],研議於《人口販運防制法》中明確定義「強迫勞動」要件、增訂禁止強迫勞動產品在我國上市、流通或出口等相關規定之可行性,藉由完善法律規範,展現我國改善遠洋漁業涉及強迫勞動情事之決心,與國際合作共同打擊強迫勞動行為。 [26: 人口販運防制法第2條規定:「本法用詞,定義如下:一、人口販運:指基於剝削意圖或故意,符合下列要件者:……(二)不法作為:……3.使人為奴隸或類似奴隸、強迫勞動、從事勞動與報酬顯不相當之工作或實行依我國法律有刑罰規定之行為。」] [27: 遠洋漁業條例第14條之1規定:「涉及非法、未報告或不受規範漁撈作業之漁獲物或漁產品,不得進口。(第1項)前項漁獲物或漁產品之品項、載運或捕撈資訊,由主管機關公告之。(第2項)因國際條約、協定、聯合國決議或國際合作需要,或為打擊非法、未報告或不受規範漁撈作業之目的,主管機關得公告特定國家、地區之全部或部分漁獲物或漁產品不得進口;不得進口之原因消失時,主管機關應即公告解除其限制。(第3項)」]
撰稿人:楊翔宇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7070/File_19843563.docx |
End of preview. Expand
in Dataset Viewer.
Taiwan Legislator Yuan Law Research Data
Overview
The law research documents are issued irregularly from Taiwan Legislator Yuan. The purpose of those research are providing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social issues in aspect of laws. One may find documents rich with technical terms which could provided as training data.
For comprehensive document list check out this link provided by Taiwan Legislator Yuan.
There are currently missing document download links in 10th and 9th terms due to minor issue on crawler. We will fill in those missing data ASAP.
Data Fields
Field name | Description |
---|---|
research_no | ID of the research document |
title | title of the document |
related_laws | Related names of laws in the document. Separated by ; |
authors | Authors of document. Separated by ; |
published_date | Published date of the document in form YYYY-mm-dd |
content | Full text content of the document. One may also find the original content in .html format at html/{research_no}.html |
doc_url | The download link hosted on ly.gov.tw |
Sponsorship
The work is sponsored by "【g0v 零時小學校】繁體中文AI 開源實踐計畫"
Contact
If you have any issue on the dataset. Please leave a discussion on it or contact us via:
報導者(The Reporter) data@twreporter.org
歐噴有限公司(OpenFun Ltd.) contact@openfun.tw
- Downloads last month
-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