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stringlengths
6
23
modern
stringlengths
1
1.6k
classical
stringlengths
1
1.45k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第二天一早就布置帐幕,请士徽兄弟依次进入,宾客满座。
明旦早施帐幔,请徽兄弟以次入,宾客满坐。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吕岱起身,手持符节宣读诏书,历数士徽的罪过,左右侍从就将士徽等捆绑推出帐幕,当即全部处死,并将他们首级传到武昌。
岱起,拥节读诏书,数徽罪过,左右因反缚以出,即皆伏诛,传首诣武昌。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士壹、士黄有、士匡后来出来平叛,孙权宽赦了他们罪行,将他们以及士燮送作人质的儿子士貵,都贬为平民。
壹、〈黄有〉、匡后出,权原其罪,及燮质子廞,皆免为庶人。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几年后,士壹、士黄有因违法而被处死。
数岁,壹、〈黄有〉坐法诛。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士貵病死,没有儿子,他的妻子独自居住,孙权下令当地官府每月供应她俸米,赏赐四十万钱。
廞病卒,无子,妻寡居,诏在所月给俸米,赐钱四十万。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评曰:刘繇修养名声德行,喜好品评人物,至于在动乱时期,占据万里疆土,不是他的所长。
评曰: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至於扰攘之时,据万里之土,非其长也。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太史慈忠诚信义,笃定刚烈,有古人的风范。
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士燮守卫南越土地,终身悠闲游乐,到了子孙后代,不够慎重,自己招致凶祸过错,大概是庸才倚仗险阻玩弄富贵,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吧。
士燮作守南越,优游终世,至子不慎,自贻凶咎,盖庸才玩富贵而恃阻险,使之然也。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登,字子高,孙权的长子。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魏黄初二年,封孙权为吴王,同时授予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为万户侯,孙登称病推辞。
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同年,孙权立孙登为吴王太子,为他挑选安排师傅,精选一些才徳优秀之人作为他的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被选入东宫,陪孙登讲读诗书,随从出外骑马射箭。
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於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权想让孙登研读《汉书》,熟悉知晓近代事情,考虑到张昭研究《汉书》有指导之法,着重劳烦他指教,就令张休随从张昭学习,回来再教授给孙登。
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登接待官僚臣属,只简单地行使百姓间的礼节,和诸葛恪、张休、顾谭等有时同坐一辆车,有时同床共眠。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休、谭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太傅张温对孙权说: 中庶子这个官职与太子最为亲密,太子随时提问他要能随时解答,应当选用才徳卓著之人。
太傅张温言於权曰: 夫中庶子官最亲密,切问近对,宜用隽德。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权就任命陈表等为中庶子。
於是乃用表等为中庶子。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后来又因为中庶子的礼节过于拘束,又令他们戴着头巾侍坐。
后又以庶子礼拘,复令整巾侍坐。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黄龙元年,孙权登基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任命诸葛恪为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这就是常说的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瞆等都是宾客,于是东宫号称俊杰众多。
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衟等皆为宾客,於是东宫号为多士。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权迁都建业,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孙登镇守武昌,兼管宫府中遗留事宜。
权迁都建业,徵上大将军陆逊辅登镇武昌,领宫府留事。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登有时外出射猎,应该走小路近道,但他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庄稼,到休息时间,又选择开阔之处。他不想劳动百姓,就是像这样。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间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他曾骑马外出,有一颗弹丸从身边飞过,他身边侍卫便去寻找射弹丸之人。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正有一人拿着弹弓身带弹丸,大家都以为就是这个人射的弹丸,但其人否认并表示不服,随从们便想殴打他,孙登不允许,派人寻找飞过他身边的那粒弹丸,和这人身上携带的相比,两者并不一样,这人才被放走了。
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又有一次盛水的金马盂丢失,查出偷窃者,原来是自己身边人做的,孙登不忍心加以刑罚,只是叫他来一番责备,让他长久待在家,并下令周围的人不要传扬。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后来他弟弟孙虑去世,孙权为此下旨减少饮食,孙登日夜兼行,赶到赖乡,亲自通报,孙权当即召见他。
后弟虑卒,权为之降损,登昼夜兼行,到赖乡,自闻,即时召见。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登见孙权哀痛流泪,便劝说: 孙虑病重不起,这是天命。
见权悲泣,因谏曰: 虑寝疾不起,此乃命也。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现在北方未统一,天下都在翘首企盼,上天授命陛下,陛下却按照社会下流百姓的想法,减少朝臣的饮食,超出了礼制的规范,我个人忧虑不安。
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而以下流之念,减损大官殽馔,过於礼制,臣窃忧惶。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权采纳了他的劝告,为此增加膳食。
权纳其言,为之加膳。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登住了十多天,孙权打算他遣他西回武昌,孙登深切地陈情请求,认为长久分离使自己不能侍奉父母,在儿子的孝道上有所缺失,又陈述陆逊忠正勤谨,武昌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孙权就留他住下。
住十馀日,欲遣西还,深自陈乞,以久离定省,子道有阙,又陈陆逊忠勤,无所顾忧,权遂留焉。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嘉禾三年,孙权征讨新城,让孙登留守京城,总管留守事宜。
嘉禾三年,权征新城,使登居守,总知留事。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当时庄稼收成不好,盗贼很多,孙登就制定相关法令用以防范,深得制止奸邪的关键。
时年谷不丰,颇有盗贼,乃表定科令,所以防御,甚得止奸之要。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当初,孙登的生母地位卑贱,徐夫人对他从小就有抚养的恩德。后来徐夫人因为妒嫉被废黜,安置在吴郡,而步夫人最为得宠。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步氏有所赏赐,孙登不敢推辞,都是拜受而已。
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徐氏派人前来赐给孙登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
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他推辞说: 根本确立,原则才能产生,要立太子,应先册立皇后。
登将拜太子,辞曰: 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权说: 你的母亲在哪?
权曰: 卿母安在?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登回答说: 在吴郡。 孙权默然不应。
对曰: 在吴。 权默然。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登被立为太子共二十一年,三十三岁去世。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临终前,他上疏说: 儿臣凭借微弱的德行,身缠重病,自知生命垂危,恐怕很快殒命。
临终,上疏曰: 臣以无状,婴抱笃疾,自省微劣,惧卒陨毙。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儿臣不是惋惜自己,只是想到即将离开父母,身埋黄土,永远不能再入宫探望,不能朝见陛下皇后,活着无益于国,死后还留给陛下沉重的悲痛,因而悲凄郁结以致哽咽。
臣不自惜,念当委离供养,埋胔后土,长不复奉望宫省,朝觐日月,生无益於国,死贻陛下重慼,以此为哽结耳。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儿臣听说生死有命,寿命在天,周晋、颜回有上佳才智,尚且夭折,更何况儿臣愚陋,享年已超过他们,生而为国家继承,死后还享有尊荣,对于我来说已是够多的了,还有什么可悲可怨的呢?
臣闻死生有命,长短自天,周晋、颜回有上智之才,而尚夭折,况臣愚陋,年过其寿,生为国嗣,没享荣祚,於臣已多,亦何悲恨哉!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现在天下大事未定,各地贼寇未被剿灭,天下人民翘首盼望,将性命托付于陛下,身处危乱之人希望安定,身处动乱者盼望安治。
方今大事未定,逋寇未讨,万国喁喁,系命陛下,危者望安,乱者仰治。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希望陛下彻底忘记儿臣,割舍普通百姓的深恩厚德,修炼黄老之术,努力保养精神,增加美食佳馔,扩大神明思想,以此奠基延续无穷的功业,这样则天下百姓有幸有所仰赖,儿臣死而无憾。
愿陛下弃忘臣身,割下流之恩,修黄老之术,笃养神光,加羞珍膳,广开神明之虑,以定无穷之业,则率土幸赖,臣死无恨也。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皇子孙和仁慈孝顺聪慧明智,道德品行清明丰盛,应尽早立为太子,以延续百姓期望。
皇子和仁孝聪哲,德行清茂,宜早建置,以系民望。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诸葛恪才智谋略博大练达,可重用他来辅佐国事。
诸葛恪才略博达,器任佐时。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张休、顾谭、谢景,都通达机敏有识人断事之才,入朝应视为心腹之臣,出外可用作勇猛之将。
张休、顾谭、谢景,皆通敏有识断,入宜委腹心,出可为爪牙。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范慎、华融勇壮有气节,有国士风采。
范慎、华融矫矫壮节,有国士之风。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羊瞆论辩敏捷,有独自应对之材。
羊衟辩捷,有专对之材。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刁玄心地宏达,志在践行道义真谛。
刁玄优弘,志履道真。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裴钦博闻强记,翰墨文采足以取用。
裴钦博记,翰采足用。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蒋修、虞翻,志向节操十分明晰。
蒋脩、虞翻,志节分明。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凡此各位大臣,有的适宜用作朝臣,有的能够担任将帅,都通达时事,明悉法度,坚守信用道义,有不可改变的志向。
凡此诸臣,或宜廊庙,或任将帅,皆练时事,明习法令,守信固义,有不可夺之志。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这都是陛下日月般光辉照耀,给儿臣选置这样的属官,令他们与儿臣共事,因而儿臣能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心中所想,敢于将他们的情况陈述给陛下。
此皆陛下日月所照,选置臣官,得与从事,备知情素,敢以陈闻。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儿臣仔细地思虑着当今边疆外多有预料之外的情况,军事不止,应当激励六军,借此谋求进取。
臣重惟当今方外多虞,师旅未休,当厉六军,以图进取。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军队靠人民为众,百姓以财货为宝,儿臣私下听说各郡县都有破败,百姓物资稀缺,奸邪乱行正在萌芽,故而法令频繁增订,刑罚深重苛刻。
军以人为众,众以财为宝,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儿臣听说治理政事应听从民意,颁订律令要依据实情,陛下实在该与将相大臣认真详细选择合乎时宜的治国政策,广纳谏言,减轻刑法降低赋税,适当地取消一些劳役,以顺应百姓的期望。
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陆逊对朝政忠诚勤勉,为国忧虑献身,忠正为公,具有不谋私利的节操。
陆逊忠勤於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忠心为国,通晓明晰治国的根本。
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忠於为国,通达治体。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可让他们陈述目前应做的事宜,废除苛刻烦琐的政务和政策,爱护士兵养马,抚慰百姓。
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五年以后,十年之内,则远方百姓前来归附,近处人民为国效忠,兵不血刃,就能平定大事。
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儿臣听说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因而子囊临终,留下遗言对时政提出告诫,君子认为这是忠诚,何况儿臣孙登,岂能闭口不言?
臣闻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故子囊临终,遗言戒时,君子以为忠,岂况臣登,其能已乎?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希望陛下留心听取采纳儿臣之言,这样儿臣即使某天死去,也如同出生之年。
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奏疏在他去世之后才被呈报上去,孙权更为悲痛感动,一言语就流泪,这年为赤乌四年。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是岁,赤乌四年也。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谢景当时担任豫章太守,他无法抑制悲痛心情,竟弃职前来奔丧,又上表自我弹劾。
谢景时为豫章太守,不胜哀情,弃官奔赴,拜表自劾。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权说: 您随太子共事,与其他官员不同。 便派宫中使者前往慰问他,允许他恢复原来职务,让他返回豫章郡。
权曰: 君与太子从事,异於他吏。 使中使慰劳,听复本职,发遣还郡。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追谥孙登为 宣太子 。
谥登曰宣太子。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登的儿子孙璠、孙希,都早年去世,次子孙英被封为吴侯。
子璠、希,皆早卒,次子英,封吴侯。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五凤元年,孙英因大将军孙峻专权揽政,密谋诛杀孙峻,事情败露后自杀,他的封地被取消。
五凤元年,英以大将军孙峻擅权,谋诛峻,事觉自杀,国除。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谢景,字叔发,南阳郡宛县人。
谢景者字叔发,南阳宛人。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在郡守任上有政绩,官吏百姓都称颂他,认为前有顾劭,其后就是谢景。
在郡有治迹,吏民称之,以为前有顾劭,其次即景。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几年后,在任职上去世。
数年卒官。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虑,字子智,孙登的弟弟。
孙虑字子智,登弟也。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他年少时就机敏聪慧很有才艺,孙权器重喜爱他。
少敏惠有才艺,权器爱之。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黄武七年,他被封爵建昌侯。
黄武七年,封建昌侯。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两年后,丞相顾雍等上奏说孙虑性情聪慧练达识大体,才识不断增新,相比近代汉朝之例,应晋爵称王,孙权没答应。
后二年,丞相雍等奏虑性聪体达,所尚日新,比方近汉,宜进爵称王,权未许。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尚书仆射□存上疏说: 帝王兴盛,无不褒扬推崇骨肉至亲,以此光华后妃,所以鲁国、卫国在周朝所受恩宠超过所有诸侯,汉高祖以五子为王,封地在汉朝本土,就是以此作为中央朝廷的屏障,作为国家的镇守护卫。
久之,尚书仆射存上疏曰: 帝王之兴,莫不褒崇至亲,以光群后,故鲁卫於周,宠冠诸侯,高帝五王,封列于汉,所以藩屏本朝,为国镇卫。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建昌侯孙虑秉性聪慧机敏,文武双全,根据古代典章制度,应当推正他名号。
建昌侯虑禀性聪敏,才兼文武,於古典制,宜正名号。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陛下谦让,不肯依照旧制办事,群臣上下,都取用于各自的封邑。
陛下谦光,未肯如旧,群寮大小,咸用於邑。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现在奸寇猖獗肆虐,军事未息,文臣武将,只有亲属及贤士。
方今奸寇恣睢,金鼓未弭,腹心爪牙,惟亲与贤。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我私下与丞相顾雍等商议,都认为孙虑应当担任镇军大将军,并担负守卫一方的职责,以光耀国家事业。
辄与丞相雍等议,咸以虑宜为镇军大将军,授任偏方,以光大业。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权就同意这些请求,授予孙虑假节,单独开置府署,治所设在半州。
权乃许之,於是假节开府,治半州。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虑以皇子的尊贵身份,加上年纪又轻,远近的人都担心他不能留心州中事务。
虑以皇子之尊,富於春秋,远近嫌其不能留意。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等到他任职掌政,遵奉法度,恭侍师友,超过了众人对他的期望。
及至临事,遵奉法度,敬纳师友,过於众望。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嘉禾元年,孙虑二十岁时去世。
年二十,嘉禾元年卒。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没有儿子,封邑被取消。
无子,国除。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孙和,字子孝,孙虑的弟弟。
孙和字子孝,虑弟也。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他年少时因为母亲王夫人受孙权的宠爱而受到孙权喜爱,十四岁时,就将他安排在宫廷侍卫中,让中书令阚泽教他学习经传典籍六艺。
少以母王有宠见爱,年十四,为置宫卫,使中书令阚泽教以书艺。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他爱好学习,礼贤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称颂。
好学下士,甚见称述。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赤乌五年,被册立为太子,当时十九岁。
赤乌五年,立为太子,时年十九。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阚泽为太傅,薛综任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亻甫、严维等都是他的陪侍随从。
阚泽为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皆从容侍从。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当时司法官员多以律例条文来判刑,孙和认为奸邪狂妄之徒,会利用讼事掺杂私人感情,从而产生作乱的想法,此风不可助长,上表表示应当杜绝。
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以为奸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绝之。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又有都督刘宝状告中庶子丁晏,丁晏也状告刘宝,孙和对丁晏说: 文武官员任职处事合格,能有几人?因有嫌隙就相互翻脸诋毁,都想着坑害对方,这怎么会有福运呢?
又都督刘宝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宝,和谓晏曰: 文武在事,当能几人,因隙构薄,图相危害,岂有福哉?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于是他对双方进行劝释调解,使他们相互交往亲厚。
遂两释之,使之从厚。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他常说当世的才学之士应钻研讲习学问,操练熟习武功,以周全当世事务,而只知交游下棋以妨碍事业,不是进取的做法。
常言当世士人宜讲脩术学,校习射御,以周世务,而但交游博弈以妨事业,非进取之谓。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后来群臣出席他的宴会,言语中说到下棋,孙和认为此事只能妨碍事务浪费时光而没有用处,耗费精神竭尽思虑却一无所获,不是可用来增进德行增长功业,积累功绩的做法。
后群寮侍宴,言及博弈,以为妨事费日而无益於用,劳精损思而终无所成,非所以进德脩业,积累功绪者也。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而且有志之士爱惜光阴珍惜精力,君子最仰慕的大德行,是功德崇高如山,行为光明耀世,以不能列入其中为耻。
且志士爱日惜力,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天地之长久,而人处天地之间,就像白驹过隙,年龄很快衰老,青春不再回返。
夫以天地长久,而人居其间,有白驹过隙之喻,年齿一暮,荣华不再。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列举人生所忧虑的,就在于人的欲望所不能杜绝的那些东西,如果真能杜绝无用的欲念而奉行德义之路,抛弃不必要的事情以奠定功业的根基,对于人的名声品行,难道不是良好之事吗?
凡所患者,在於人情所不能绝,诚能绝无益之欲以奉德义之涂,弃不急之务以脩功业之基,其於名行,岂不善哉?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当然,人的欲望不能没有游乐嬉笑,而戏嬉娱乐的爱好,也在于饮宴书画琴音骑射等方面,何必要下棋,然后才感到快乐呢?
夫人情犹不能无嬉娱,嬉娱之好,亦在於饮宴琴书射御之间,何必博弈,然后为欢。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就令陪坐者中的八个人,各自写出评判下棋行为的文章以矫正时弊,于是中庶子韦曜回去后写了一篇论文奏上,孙和将文章出示给宾客传阅。
乃命侍坐者八人,各著论以矫之。於是中庶子韦曜退而论奏,和以示宾客。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当时蔡颖爱好下棋,在他官署中任职者不少人都跟着他学,因而孙和用这个方法规劝他。
时蔡颖好弈,直事在署者颇斅焉,故以此讽之。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在这之后王夫人与全公主生了嫌隙。
是后王夫人与全公主有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