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named: 0
int64
0
3.17k
label
int64
0
11
title
stringlengths
6
70
content
stringlengths
2
30k
3,000
3
贵州贵酒再诉上海贵酒等公司商标侵权,索赔金额1个亿
4月13日消息,上海贵酒(证券简称“岩石股份”)4月1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贵酒”)以侵害商标权为由,起诉上海贵酒等五被告,合计索赔1亿元。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 上海贵酒在公告中称,目前诉讼尚未开庭,公司暂无法判断该诉讼对公司本期利润和期后利润的可能影响。 根据公告,贵州贵酒于2024年2月提起诉讼。贵州贵酒认为,贵州高酱酒业有限公司、上海贵酒生产的系列产品,在瓶身、酒盒等显著位置突出使用“上海贵酒”标识,与原告注册商标“贵”构成相同。“上海贵酒”构成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对原告“贵”商标专用权的侵害。上海天青贵酿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贵牌有限公司南京鸣羊街分公司作为侵权产品的销售商,与上述生产商共同实施生产、销售等侵权行为。上海贵牌有限公司作为上海贵牌有限公司南京鸣羊街分公司的总公司,也应承担赔偿责任。 天眼查显示,贵州贵酒系洋河股份全资控股公司;上海贵酒分别持有贵州高酱酒业有限公司、上海天青贵酿贸易有限公司52%、100%股份。 贵州贵酒请求法院判令上述五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原告享有的相关注册商标专用权,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1亿元。 贵州贵酒与上海贵酒之间的“贵”商标纠纷案,可追溯至2020年。彼时,因不满“贵酒”和“贵”等字样被其他公司使用,贵州贵酒将上海贵酒、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等相关公司告上法庭。 2021年7月,法院一审判决,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侵害原告贵州贵酒相关商标专用权商品,并赔偿原告100万元;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对给付义务中的20万元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贵州贵酒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后者2022年5月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根据南京中院2023年6月发布的重审判决书,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被判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侵害原告贵州贵酒相关商标专用权商品,并赔偿原告150万元;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上海贵酒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贵酒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上海贵酒在当时的公告中表示,该判决对原告诉请的有关上海贵酒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变更公司名称等再被法院驳回。同时,判决中涉案商标不涉及上市公司现有商标,因上海贵酒在微信公众号文章宣传展示被诉侵权商品图片和使用被诉侵权标识,法院判决上海贵酒对前述给付义务中的10万元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来源:红星资本局 编辑:Sharon (www.auto-ip.cn) (www.entertainmentip.cn)
3,001
4
1735名村民提起诉讼,把区政府告了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王选辉 4月10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五溪村委会诉龙湾区政府继续履行行政协议案。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王选辉 摄 4月10日下午,3辆大巴车载着160多名村民从五溪村来到温州中院门口,很多村民是第一次来到法院参加庭审。一路上,有村民不断提醒:进入法庭后,大家要保持理性、控制情绪,尊重法庭秩序。 59岁的村民张香妹坐着轮椅,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她表示,自己是去年摔伤了双腿,目前还未恢复,但这次庭审机会很是难得,也是维护村集体利益,一定要亲自旁听。 这是一场特殊的“民告官”案件,案由是滩涂被收回后引发的行政协议及行政赔偿争议。为了保障该案的顺利开庭,温州中院也启动了该院最大的法庭。 案件传票。 被告方为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原告方为五溪村村民委员会和五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而村委会和合作社的负责人不同意起诉,超过半数的1735名村民以村集体名义提起诉讼后获得立案。 “村委会不同意,超半数村民可起诉”的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涉及农村集体土地的行政行为不起诉的,过半数的村民可以以集体经济组织名义提起诉讼。 司法实践中,引用上述条款的情况极少,这类案件在立案层面就阻力重重,最终能走到庭审这一程序的并不多见。当天傍晚,持续了近3个小时的庭审结束。审判长称,合议庭已经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待合议庭认真评议后再作认定,后宣布休庭。 代表龙湾区政府出席庭审的副区长蒙绍欢向澎湃新闻表示,区政府对依法行政的工作非常重视,这个案件涉及群众比较多,区里面很重视,我们支持法院的依法判决,对于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也肯定会从依法行政的角度积极作为。 滩涂收回后,政策扶持承诺未兑现 温州是沿海城市,但腹地却被重重大山阻隔,此前建设土地可利用面积严重不足。这也让不少温州人不得不远离家乡,外出闯荡,这也直接“卡”住了温州的发展。 向东发展,向海要地成了温州作出的选择。《温州日报》曾报道,温州市2003年布局规划新一轮的围垦造地,计划在5年内完成过去50多年的总量,围垦面积超过15万亩。对于温州来说,科学利用滩涂资源,是实现土地增量的唯一选择。 位于温州东部的永兴浅海滩涂就是围垦的区域之一。永兴街道下辖多个村庄村民此前在此打渔、养殖为生,“靠海吃海”。 龙湾区政府在庭审现场出具的证据材料显示,2008年1月30日,龙湾区政府发布《永兴浅海滩涂海域使用权收回政策处理实施细则》。细则称,区政府对被收回浅海滩涂海域使用权的村级集体进行政策扶持,扶持方式为:建设钢混结构的标准厂房予以补偿,标准厂房由区政府建成后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分配到相关村。 2008年3月,龙湾区政府收回滩涂使用权时承诺:将建设标准厂房,“无偿分配给乙方(五溪村委会),并归乙方所有支配”。 2008年3月,根据上述政策文件,永兴街道办事处与含五溪村在内的13个村委会签订扶持协议,约定给付的标准厂房面积。 永兴街道办和五溪村委会签订的《政策扶持协议书》显示,乙方(五溪村委会)拥有位于永兴街道东面的滩涂上的海域使用权,面积为10531亩,自愿将上述滩涂海域使用权交给甲方(龙湾区政府永兴街道办),由龙湾区人民政府收回。根据文件规定,五溪村委会符合政策扶持的实际滩涂面积为2139.9亩。 协议书规定,收回使用后,甲方按符合政策扶持的滩涂亩数每亩30平方米(建筑面积),建设总建筑面积64197平方米的钢混结构标准厂房,标准厂房容积率为1.5的扶持政策,无偿分配给乙方,并归乙方所有支配。 永兴浅海滩涂原来的所在地已变成了围垦区。 滩涂使用权被收回后,村民们也在等待着政府把标准厂房建设完工后移交给村委会。 龙湾区政府提交的证据显示,2015年6月5日,标准厂房经验收合格。但该标准厂房并未“无偿分配”给各村委会,而是由温州市永兴标准厂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兴标准厂房公司”)予以接手并运营。其中,五溪村经济合作社以占股17.26%的方式成为该企业股东。 2016年9月至2024年1月,永兴标准厂房公司按股权比例向村里分配租金利润,但从未给村里办理产权登记。 五溪村村民证实,确实每年都有收到一定的标准厂房租金利润。但也有村民认为标准厂房租金过低,提出异议:“这和之前政府承诺的‘无偿分配’‘归村里支配’的承诺不一致啊。”陆续有村民要求将标准厂房产权登记到村委会名下,这样才能保障村集体资产不被侵害,“心里才踏实”。 村委会不同意起诉,超半数村民联名后获立案 村民们几次向村委会、街道办负责人反映标准厂房产权登记问题,但均无结果。他们开始思考:有无可能通过行政诉讼来保障村集体利益? 按照规定,因为涉及的是村集体财产,如果要发起诉讼,需要村委会的盖章。村民们找到五溪村委会主任施昌棣,被拒绝。让村委会起诉街道办、区政府,也就没能走通。4月12日,澎湃新闻致电施昌棣询问村委会不同意起诉原因,施昌棣表示:“这个我不方便透露。” 村民陆续抵达法院门口,等待进入法庭。受访者供图 2023年5月,村民们找到北京万典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卫洲律师。王卫洲称,如果村委会对行政行为不同意不起诉,为了维护集体土地所有者的权益,过半数的村民可以以集体经济组织名义提起诉讼。 “这个规定理论上有可行,但司法实践中,村民很难组织起来,也很难获得法院立案。”王卫洲也给他们打了“预防针”。 在王卫洲15年行政诉讼代理经历中,还没有一起以这条法规为由来启动获得立案的案件。他总结了几点原因:一,村里人数太多,要组织起一半人愿意起诉非常困难;二,村民们觉得“民告官”没希望,诉讼耗时费力,不愿意参与;三,农村关系比较复杂,村委会不支持诉讼,村民也动力不大。同时,一些地方法院对这类案件还会进行严格审查,对立案条件进行限制“加码”。 村民们和王卫洲沟通后,他们也去网上查了一圈,竟然没找到一个类似案例,唯独找到一个最高法的裁定判例,“结果是以村民人数未过半为由,被最高法予以驳回”。 要起诉,首先要先确定诉讼代表人。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五溪村35个生产队1641名村民签字、按手印后推选出5名案件诉讼代表人。 没想到,一个月后,王卫洲接到五溪村村民反馈,经过全村35个生产队1641名的村民签名、推举,推选出了陈学明、董孔韬、李新水、周加权、吴守武为案件诉讼代表人。经过3天公示后,没有村民提出异议。诉讼代表人的权限除了聘请律师外,还包括协调、听证、调查取证、申请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起诉、上诉等。 五溪村委会在2023年9月7日开具的一份证明显示,五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人数为2976人,列出名单的1641人均属于五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年成员。 参与联络的村民欧鹏(化名)说,在村民群里提到准备就标准厂房问题提起行政诉讼后,村民们都很踊跃。实际上,签订推举代表授权委托书的村民数是超过1800人,但部分村民存在签字不规范等问题,他们进行了筛选,最后确定1641人。 2023年10月7日,村民委托的代理律师王卫洲正式向温州中院提交立案申请。欧鹏说,温州中院立案庭对1641名村民提出身份验证,要求所有想要起诉的村民需要手持身份证和起诉状并拍照,这样才能证明。 “要组织这么多人签字、按手印已经非常不容易,还要增加手持起诉状并拍照,这又是一个‘大工程’。”欧鹏说。没想到,村民们已经非常配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这项要求。一些村民在外地工作,无法参与手持证件拍照,又有200多名新增村民参与诉讼。最终确定1735名村民提起诉讼,并提交签字、按手印、手持身份证和起诉状拍照等相关材料。 12月12日,代理律师再次向温州中院提交立案申请。9天后,温州中院答复:“经初步审查,起诉符合立案条件,本院决定登记立案。” “能走到立案这一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大家也期待通过诉讼,依法维护村集体利益。”欧鹏感慨道。 庭审现场:政府表示产权将会在村委会名下 立案后的4个多月时间,原被告双方都积极准备证据材料和答辩状。 王卫洲说,对于这个案子,很多村民都想参与旁听,律师也积极和温州中院沟通,尽可能用可容纳人数最多的法庭来审理。4月2日,村民收到温州中院传票,开庭时间确定在4月10日,同时确定的法庭也是能容纳上百人的大法庭。 开庭前,3辆大巴车运载着160多名村民到法院门口。很多村民是第一次来到法院参加庭审,在庭审过程中,村民们都较为配合,无人吵闹。 龙湾区永兴街道五溪村。 庭审现场,原告(五溪村委会和五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要求被告(龙湾区政府)为其标准厂房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并交付原告自行支配管理的诉讼请求能否成立,成为最核心的庭审焦点。 龙湾区政府提交的证据显示,案涉标准厂房于2015年8月1日移交至永兴标准厂房公司。永兴标准厂房公司股东之一是五溪村经济合作社,占股17.26%。自2016年9月9日至2024年1月22日,永兴标准厂房公司均按股份比例向原告分配标准厂房对外出租的利润。 五溪村委会。 王卫洲表示,被告应当为原告办理产权登记移交厂房,被告应当保证原告安置厂房的所有权,但是在实际履行中变味了,被告想提供给原告的就是一个股权。 “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果不好,其财产可能会灭失,财产会随着债务风险的发生不复存在。五溪村这么多村民赖以生存的标准厂房如何保障?”王卫洲表示,集体财产不容侵犯。 龙湾区政府诉讼代理人表示,本案发起的主体虽然是原告,但是原告是以村民超过法定人数比例来达成了以原告名义进行诉讼的事实。被告(对原告)以标准厂房公司股东的名义交付和分享租金,这些行为可视为双方事实上对于原扶持协议书的履行行为。 永兴南园小微企业创业园 庭审现场,龙湾区政府出示了一份《专题会议纪要》显示:2023年10月26日,区政府召开永兴街道五溪村南园小微园标准厂房产权证办理相关事宜会议,确定了办理产权证事项。该份纪要中称,将“按照村二产安置产权证办理方式,完成大产权按份额共有登记”。 龙湾区政府在庭上还出示了两份补充举证,证明涉案标准厂房已经在2024年4月7日办理完成了不动产权登记手续,权利人名称是温州东部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龙湾区政府诉讼代理人表示,经过跟相关单位的确认,现在是在大产权已经完成登记的情况下,接下去要进行转移登记,原告会成为共有人之一,也就是(产权)会登在原告的名下,最终不是登记在标准厂房公司。不存在原告担心的资产被侵占的情况。 王卫洲表示,五溪村已经把上万亩的滩涂使用权移交给政府,支持了政府的行为。政府也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给予完整的安置标准,要让村民有获得感、安全感,要让村民的财产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在其他公司上。 龙湾区政府诉讼代理人表示,被告单位是积极的、正确地应对事件,也愿意合法合理地进行处置,也会维护广大村民的合法利益。 除了对产权办理事项外,双方还对延期交房损失、容积率不一致、经济损失等相关事项进行了答辩。庭审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审判长未当庭宣判。 出席庭审的龙湾区副区长蒙绍欢向澎湃新闻表示,一直以来,区政府对依法行政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区领导出席行政诉讼案件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体现,也是尊重司法的具体行动。 针对该案,他表示,这个案件涉及群众比较多,区里面很重视,我们支持法院的依法判决,对于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也肯定会从依法行政的角度积极作为。 针对目前涉案标准厂房的相关问题,永兴标准厂房公司董事长杨胜驹对澎湃新闻称,(案件)相关问题找街道对接了解。永兴街道办事处主任孙剑则表示,“我们不是协议的相关主体,也不是被告。具体在司法程序上,我们会绝对尊重法律的。”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3,002
4
全国首例非法引入外来入侵物种案提起公诉
人类活动对物种迁移的影响使得部分生物突破原有的物理隔绝,一些缺乏天敌、繁殖力强的外来物种会逐渐破坏侵入领地的生态平衡,外来物种一旦形成优势种群将严重影响国家生物安全。为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 2024年4月12日,广东省珠海市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罪对非法引进巴西红耳龟的被告人易某提起公诉。该案系《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后,全国首例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案。 2022年10月21日傍晚,被告人易某驾驶粤澳两地牌照车辆经港珠澳大桥公路口岸入境珠海,海关关员在对其驾驶的车辆进行检查时,从天窗和遮阳板夹缝处及扶手箱改装的暗格内发现大量活体龟类动物,经初步清点共有2017只。易某声称携带这些“龟苗”入境是为了育苗繁殖,但却不能出具有效的检疫审批证明。经拱北海关技术检测,涉案活体龟类动物中有2015只为巴西红耳龟,而巴西红耳龟已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名单内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100种最危险入侵物种之一。 2023年8月7日,拱北海关缉私局以易某涉嫌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罪移送珠海市检察院审查起诉。但是,摆在检察官面前的是无章可循的现实难题。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的予以定罪处刑。但如何把握“情节严重”,既无司法解释,也无判例可循,该案是否达到了入罪条件,需要认真研究论证。珠海市检察院及时向上级检察机关请示报告,并与相关部门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决定综合考虑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的数量、价值等因素,认定该案属于法律规定的“情节严重”情形。 “易某非法引进活体龟2015只,即便在鉴定意见作出前有部分红耳龟已死亡,但可以认定的非法引进数量依然有1760只,数量巨大,一旦引进具有不可控性,扩散风险很高。”“同时,我们还引导侦查机关进行了价值鉴定,经鉴定该批巴西红耳龟价值88000元,远超涉动植物类犯罪中珍贵动植物的2万元追诉标准。综合数量、价值等因素,我们认为,易某的非法引进外来物种行为已经达到了刑事追诉标准。”案件承办检察官万媛媛介绍说。 来源:广东省珠海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 郑凯文
3,003
4
火化后五年没能下葬,死者父母起诉儿媳,骨灰该给谁?
死者火化后五年没能下葬,死者父母起诉儿媳,骨灰该给谁?深圳罗湖区法院兼顾情理法,按公序良俗判决骨灰给死者父母进行安葬—— 保障逝者近亲属祭奠权 2023年9月14日,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第十五法庭,法官王志刚宣读判决“阿英应于判决生效十日内将阿德的骨灰移交给……”的话音刚落,高老太和旁边的老伴颤抖着握紧了双手,终于,多年的心愿得到了实现。 2018年,41岁的阿德因病去世后,妻子阿英将阿德的遗体送往殡仪馆办理遗体火化手续,并将其骨灰寄存在一殡葬服务中心。 “火化到现在都过去5年了,我们二老早就给他买好了墓地,可我儿至今没能下葬啊!”高老太怀里抱着全家福,摸着照片里的阿德痛哭流涕,数不清这是她第几次在殡葬服务中心门口蹲守了。 由于阿德的火化证明及骨灰寄存证原件等资料由阿英保管,拿不到相关凭证的高老太和老伴无法取回儿子的骨灰,亦无法将其入土安葬,更加无法祭奠儿子。 2023年5月,束手无策的二老决定将阿英起诉到罗湖区法院,请求法院判决阿英返还阿德的骨灰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阿英为何不肯交出阿德的骨灰?一家人如何闹得如此局面? 原来,阿德是因急性酒精中毒引发心源性疾病而猝死。对阿德的意外离世,阿英和阿德父母悲痛万分,互相猜忌阿德的死因;同时,双方还因阿德的遗产如何分配争执不下……旧恨新仇的叠加将矛头聚焦到了争夺阿德的骨灰上。 虽然人格权已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但对于死者骨灰的保管及安葬事宜,并无具体法律条文作出明确规定。 那么,骨灰该给谁?王志刚坐在案桌前进行着激烈的思考。双方都是死者的近亲属,骨灰是对死者的精神寄托和悼念,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骨灰的归属?案件陷入了两难僵局。 “可以肯定的是,安葬和祭奠逝者是属于人格权的一部分,是基于社会公序良俗和社会伦理关系产生的,那么,本案的判决是不是可以回到这个初衷。”通过翻阅大量法条和案例,王志刚的思路一下被打开了。 考虑到阿英并未有安葬计划,但两位老人已为死者置办了墓地,做好了安葬阿德的准备,由两位老人进行安葬符合“入土为安”的公序良俗。根据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习惯,安葬便于亲属祭奠逝者,表达追思与怀念,给予亲属精神上的安慰。法院最终判决阿英将阿德的骨灰交给两位老人进行安葬。 然而,判决生效后阿英迟迟不愿意配合骨灰交付。无奈之下,2024年1月5日,高老太和老伴又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不同于普通财产交付的执行案件,骨灰的交付不宜“强制”。执行法官对阿英进行了多番劝解:“一家人撕破脸并不是阿德想要看的场景。况且对二老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经很难接受了……” 执行法官一步步劝动了阿英:“揪着骨灰盒也不是解决办法,现在最重要的是放宽心,照顾好自己和孩子。”阿英此刻也松口了:“给我点时间考虑下吧。” 1月25日这天,在执行法官见证下,高老太和老伴终于拿回了骨灰盒。 “愿逝者安息!”随着最后一抔黄土撒在阿德墓碑前,高老太和老伴心头悬挂了五年多的念想也落地了。 日前,高老太委托女儿送来了锦旗,王志刚双手接过,托起了“公正执法公道人心”这几个沉甸甸的大字。“骨灰是死者生前人格价值在死后的延续,人格权体现的是一种情感价值。我们办案也需要兼顾情理法的统一,才能切实解决当事人的急难愁盼。”王志刚说道。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李 倩|通讯员:郑裕虹 王 鸥 编辑:邢天然 万紫千
3,004
7
电信巨头AT&T承认超5000万用户数据泄露:已在地下论坛售卖多年
关注我们 带你读懂网络安全 在这些数据已在地下论坛转售近三年时间后,AT&T终于向司法机构和用户发出数据泄露通知,承认发生泄露事件,并给出缓解措施。 前情回顾·电信网络安全态势以牙还牙:乌克兰黑客对俄罗斯电信运营商实施数据擦除攻击 俄罗斯黑客潜伏乌克兰电信巨头Kyivstar内网长达数月 电信网络运行重大事故:一个账号被盗,一个国家大面积断网数小时 吉林电信向缅北提供8000万个手机号?回应来了 安全内参4月12日消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正在向5100万名新老客户发出通知,警告他们的个人信息已在一个黑客论坛上被泄露。但是,该公司尚未透露黑客如何获取了这些数据。 该通知与最近大量AT&T客户数据在Breach黑客论坛上被售卖有关。此前在2021年,就有黑客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这些数据。 2021年,威胁行为者ShinyHunters首次公开售卖这些AT&T数据。当时,AT&T告知媒体,这些数据不属于他们,而且他们的系统未受到入侵。 2024年3月,另一名代号“MajorNelson”的威胁行为者在黑客论坛上公开了整个数据集。AT&T再次告知媒体,这些数据并非源自他们,他们的系统没有受到入侵。 直到外媒BleepingComputer、TechCrunch报道确认这些数据属于AT&T和DirectTV帐号,且包含AT&T帐号密码后,AT&T终于承认这些数据属于他们。 受影响用户低于泄露数量, 源于一人多帐号 AT&T目前确认受影响的客户数量只有51226382名,低于泄露数据集包含的超过7000万人信息。 官方通知中提到:“(泄露的)信息因个人和帐号而异,可能包括全名、电子邮件地址、邮寄地址、电话号码、社会安全号码、出生日期、AT&T帐号和密码。” “据我们了解,个人财务信息和通话记录未泄露。到目前为止的调查表明,泄露数据似乎不晚于2019年6月。” BleepingComputer联系AT&T,询问为何受影响客户数量与泄露人数存在如此大的差异,AT&T回应称数据集中部分人拥有多个帐号。 AT&T表示:“我们正在向每位敏感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人发送通知。部分人在数据集中有多个帐号,而其他人则没有敏感个人信息被泄露。” 泄露源头未知, 将提供身份保护服务 AT&T至今未公开黑客如何窃取数据的细节,也未解释为何花费将近五年时间才确认数据来源并通知客户。 此外,AT&T向缅因州检察长办公室表示,他们最早是在2024年3月26日得知此次泄露事件,但媒体早在3月17日就已联系AT&T询问此事,且相关信息早在2021年就已经开始出售。 AT&T在通知中附有说明,表示将通过Experian提供为期一年的身份盗窃保护和信用监控服务。然而,这种保护措施可能来得太迟,因为这些数据已在私下流传了多年。服务申请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30日,受影响的客户应尽快行动以保护自己。 AT&T敦促收件人保持警惕,监控他们的帐号和信用报告以寻找可疑活动,并更加小心地处理未经请求的通信。 由于承认在安全方面有疏忽,且在核实数据泄露消息和通知受影响客户方面存在严重延迟,AT&T在美国正面临多起集体诉讼。 考虑到数据在2021年即被窃取,网络犯罪分子有充足的机会利用这些数据针对性地攻击受影响的AT&T客户。 不幸的是,这些数据已被泄露给更广泛的网络犯罪社区,使得AT&T的新老客户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 参考资料:bleepingcomputer.com 推荐阅读 网安智库平台长期招聘兼职研究员 欢迎加入“安全内参热点讨论群”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 带你一起读懂网络安全 ↓
3,005
7
《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将发布,含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
4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要求,保险机构和行业组织应按照职责分工统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创新发展,依法履行安全保护义务,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护,保障必要的人员和资源投入,采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确保反欺诈信息系统安全可控运行。 《办法》要求,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定期对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情况。 《办法》要求,保险机构应建立反欺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或将现有信息系统嵌入相关功能,做好业务要素数据内部标准与行业标准衔接,确保欺诈风险管理相关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规范。保险机构应依法处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和行业数据信息,保证数据安全性和完备性。 《办法》要求,银保信公司、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保险机构等应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删除等制度机制,明确信息使用用途和信息处理权责,严格管控信息使用的范围和权限。未经信息主体授权或法律法规许可,任何机构不得以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对外公开、提供个人信息。 以下为《办法》全文: 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防范和化解保险欺诈风险,提升保险行业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保险欺诈定义)本办法所称保险欺诈(以下简称欺诈)是指利用保险合同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主要包括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等。 本办法所称保险欺诈风险(以下简称欺诈风险)是指欺诈实施者进行欺诈活动,给保险活动当事人及社会公众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的风险。 第三条(目标任务)反欺诈工作目标是建立“监管引领、机构为主、行业联防、各方协同”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反欺诈体制机制基本健全,欺诈违法犯罪势头有效遏制,行业欺诈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显著提升,消费者反欺诈意识明显增强。 第四条(工作流程)保险机构应建立全流程欺诈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事前多方预警、事中智能管控、事后回溯管理的工作流程。 行业组织应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大数据和行业联防在打击欺诈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健全行业欺诈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流程,为监管部门、公安司法机关和保险机构反欺诈工作提供支持。 第五条(网络数据安全)保险机构和行业组织应按照职责分工统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创新发展,依法履行安全保护义务,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护,保障必要的人员和资源投入,采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确保反欺诈信息系统安全可控运行。 第六条(消费者权益保护)保险机构应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反欺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保险服务质效,引导保险中介机构、第三方外包服务商、消费者等依法合规、诚实守信参与保险活动,营造良好保险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二章 反欺诈监督管理 第七条(监管部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派出机构)依法对欺诈风险管理工作实施监管。 第八条(顶层设计)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建立反欺诈监管框架,健全反欺诈监管制度,加强对保险机构和行业组织反欺诈工作指导,推动与公安司法机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和信息交流,加强反欺诈跨境合作。 第九条(对机构监管职责)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指导保险机构开展以下工作: (一)建立健全欺诈风险管理体系;(二)防范和应对欺诈风险;(三)参与反欺诈行业协作;(四)开展反欺诈宣传教育。 第十条(监管评价)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定期对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主要包括: (一)对反欺诈监管规定的执行情况;(二)内部欺诈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情况;(三)欺诈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建立和人员履职情况;(四)欺诈风险管理流程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运行情况;(五)反欺诈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六)反欺诈协作情况;(七)欺诈风险和案件处置情况;(八)反欺诈培训和宣传教育情况;(九)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情况。 第十一条(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通过监管评价、风险提示、通报、约谈等方式对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进行持续性监管。保险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由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采取监管措施或者予以行政处罚。 第十二条(对行业组织的指导)金融监管总局应指导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保信公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等行业组织深入开展行业合作,构建行业内外数据共享和欺诈风险信息互通机制,强化风险处置协作,联合开展打击欺诈的行业行动,组织反欺诈宣传教育,深化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协同推进反欺诈工作。 派出机构应指导地方保险行业协会、保险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健全反欺诈组织,可设立或与公安机关共同成立反欺诈中心、反欺诈办公室等。 第三章 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 第十三条(主体责任)保险机构应承担欺诈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欺诈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完善信息系统,稳妥处置欺诈风险,加强行业协作,开展反欺诈交流培训、宣传教育,履行报告义务。 第十四条(欺诈风险管理体系)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董事会、监事会(监事)或履行监事会职责的专业委员会、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二)与业务性质、规模和风险特征相适应的制度机制;(三)欺诈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流程设置;(四)职责、权限划分和考核问责机制;(五)欺诈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监测和处置程序;(六)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七)欺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九)反欺诈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十)反欺诈宣传教育;(十一)反欺诈协作机制参与与配合;(十二)诚实守信和合规文化建设。 第十五条(年度报告)保险机构应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定期对欺诈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判断相关策略、制度和程序是否需要更新和修订。 保险机构应当于每年一季度向金融监管总局或其派出机构报送上一年度欺诈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报告。保险机构省级分支机构按照属地派出机构的要求报送欺诈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报告。 第十六条(组织架构)保险机构应制定欺诈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监事)或履行监事会职责的专业委员会、管理层、欺诈风险管理负责人和反欺诈职能部门在欺诈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职责及报告路径,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考核、问责制度执行。 第十七条(内部控制)保险机构应合理确定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欺诈风险控制点,明确欺诈风险管理相关事项的审核部门和审批权限,执行标准统一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将欺诈风险管控覆盖到各关键业务单元,强化承保端和理赔端风险信息核验,提升理赔质效。 保险机构应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健全人员选任和在岗履职检查机制,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开展从业人员异常行为排查,严防内部人员欺诈。 保险机构应审慎选择保险中介业务合作对象或与业务相关的外包服务商,加强反欺诈监督。 第十八条(风险识别、评估、处置)保险机构应建立欺诈风险识别机制,对关键业务单元面临的欺诈风险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风险处置策略和工具,控制事件发展态势、弥补资产损失,妥善化解风险。 第十九条(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保险机构应建立反欺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或将现有信息系统嵌入相关功能,做好业务要素数据内部标准与行业标准衔接,确保欺诈风险管理相关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规范。 保险机构应依法处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和行业数据信息,保证数据安全性和完备性。 第二十条(宣传教育)保险机构应将反欺诈宣传教育纳入消费者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活动,建立多元化反欺诈宣传教育渠道,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营业场所等开展反欺诈宣传,提高消费者对欺诈的认识,增强消费者防范欺诈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十一条(案件线索处置)保险机构发现欺诈线索可能涉及其他机构的,应报请银保信公司或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对欺诈线索进行核查与串并。 保险机构应建立健全欺诈线索协查机制,积极配合行业组织开展线索串并、风险排查、案件处置等工作。 保险机构应建立激励机制,对在举报、调查、打击欺诈违法犯罪中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十二条(政策性保险)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等由财政部门给予保险费补贴的险种,应单独就欺诈风险开展持续性评估,并根据结果合理制定欺诈风险管理措施。 保险机构应加强对协助办理业务机构的监督,不得以虚假理赔、虚列费用、虚假退保或者截留、挪用保险金、挪用经营经费等方式冲销投保人应缴的保险费或者财政给予的保险费补贴。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挪用、截留、侵占保险机构应赔偿被保险人的保险金。 第二十三条(及时理赔)保险机构收到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理赔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依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及时作出处理,没有确凿证据或线索的,不得以涉嫌欺诈为借口拖延理赔、无理拒赔。 第四章 反欺诈行业协作 第二十四条(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职责)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在金融监管总局指导下发挥行业自律和协调推动作用,承担以下职责: (一)建立反欺诈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推动行业反欺诈工作;(二)建立反欺诈专业人才库和案例库,组织开展反欺诈交流培训;(三)组织开展反欺诈专题教育和公益宣传活动;(四)加强与其他行业、自律组织或国际反欺诈组织的交流合作;(五)组织开展反欺诈课题研究;(六)每年一季度向金融监管总局书面报告上一年度反欺诈工作情况;(七)其他应承担的反欺诈工作。 第二十五条(大数据反欺诈)银保信公司等应在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指导下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集中管理优势,探索建立多险种的行业反欺诈信息平台、反欺诈情报中心等基础设施对行业欺诈风险进行监测分析,定期对欺诈可疑数据进行集中筛查,对发现的案件线索交由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保险机构进行核查。涉嫌犯罪的,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派出机构、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可参照上述模式组织开展辖内大数据反欺诈工作。 第二十六条(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职责)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应在派出机构指导下秉承“服务、沟通、协调、自律”的工作方针,承担以下职责: (一)建立辖内反欺诈合作机制;(二)发布辖内欺诈风险提示、警示,探索建立辖内欺诈风险指标体系;(三)组织协调辖内保险机构配合银保信公司开展欺诈案件线索排查、串并工作,完善案件调查、移交立案、证据调取等相关机制;(四)探索建立地方反欺诈信息平台,为辖内欺诈风险分析与预警提供信息数据支持,针对区域性欺诈线索组织开展联合筛查、研判,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工作;(五)加强与其他主管部门或自律组织的反欺诈合作与协调,加强数据和信息共享,为反欺诈工作提供便利;(六)组织开展辖内反欺诈专题教育和公益宣传活动;(七)建立辖内反欺诈专业人才库和案例库,组织开展反欺诈交流培训,推动欺诈风险理论研究;(八)每年一季度向属地派出机构书面报告上一年度反欺诈工作情况;(九)其他应承担的反欺诈工作。 第二十七条(信息保护)银保信公司、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保险机构等应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删除等制度机制,明确信息使用用途和信息处理权责,严格管控信息使用的范围和权限。未经信息主体授权或法律法规许可,任何机构不得以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对外公开、提供个人信息。 第二十八条(经验交流)银保信公司、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反欺诈组织、保险机构等应定期就反欺诈信息系统建设、欺诈指标和监测模型设计、欺诈案件调查、欺诈典型案例分享等方面开展交流和合作。 第五章 反欺诈各方协同 第二十九条(行刑衔接)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建立健全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之间反欺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在统一法律适用、情况通报、信息共享、信息发布、案件移送、调查取证、案件会商、司法建议等方面加强合作。 第三十条(案件移送与打击)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发现违法事实涉嫌犯罪的,应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相关规定,及时将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并将案件移送书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涉嫌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加强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执法联动,针对重点领域、新型、重大欺诈案件,开展联合打击或督办。 第三十一条(行政部门监管协作)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建立健全与市场监管、司法行政、医疗保障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在信息共享、通报会商、线索移送、交流互训、联合执法等方面加强合作。 第三十二条(央地协同)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加强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推动建立反欺诈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通报重要监管信息、重点风险线索和重大专项行动,加强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 第三十三条(跨境合作)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加强反欺诈跨境合作,建立健全跨境交流与合作的框架体系,指导行业组织加强与境外反欺诈组织的沟通联络,在跨境委托调查、信息查询通报、交流互访等方面开展反欺诈合作。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保险机构定义)本办法所称保险机构,是指经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批准设立的保险公司、相互保险组织及其分支机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和其他具有反欺诈职能的机构根据自身经营实际和风险特点参照本办法开展反欺诈相关工作。 第三十五条(评价指标制定)保险机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和指标另行规定。 第三十六条(解释权)本办法由金融监管总局负责解释、修订。 第三十七条(生效)本办法自202x年x月x日起施行,《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反保险欺诈指引>的通知》(保监发﹝2018﹞24号)同时废止。
3,006
11
陕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管
4月10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消息: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资金管理,进一步提升建设质量、发挥工程效益,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确保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稳定发挥效益,为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基础。 通知要求,严把项目设计关。项目勘察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实地测绘勘察,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计工程设施。项目设计应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村级组织、乡镇政府的意见并将其作为重要依据。 严把招投标管理关。招标人应公开发布招标公告,明确招标条件、划分标段和评标办法,并对拟投标单位资质进行严格审查。 严把工程监理关。项目监理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管。项目法人应在建设过程中对监理日志进行随机检查。 严把建设质量关。严格落实监理平行检测和项目法人随机质量抽检制度。检测单位应及时、准确地向委托方提交质量检测报告,并对质量检测结果负责。 严把日常监管关。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施工标准施工,把好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财政部门要全程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建后质量监督工作。 严把竣工验收关。由项目审批单位或受委托单位按要求组织竣工验收工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项目建设过程尤其是隐蔽工程的监管力度。 严把建后管护关。各地应建立高标准农田项目管护经费合理保障机制,足额落实管护资金。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已建成项目的巡查检查,监督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 严把资金管理关。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时限分解下达中央财政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支出方向)预算及省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预算,及时足额落实市、县配套资金。加强资金调度,加强资金支付进度监管,有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预警、监控、专项核查。 严把上图入库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竣工验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上图入库工作。项目空间数据采集要准确翔实。 严把社会监督关。项目法人应按规定设立项目信息公示牌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识,建立并畅通工程质量监督服务电话等信息渠道,分级分类做好群众反映问题的落实办理工作。 往期精选 陕西印发促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工业水效提升实施方案 事关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监督举报方式公布 陕西将投放2000亿元信贷惠及中小微企业 来源 / 陕西日报  编辑 / 崔睿娜
3,007
11
青海:2024年计划实施300个和美乡村建设项目
今年我省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引领,实施300个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乡村承载能力。统筹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治理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2024年,我省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在全省35个有耕地保护任务县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田长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万亩(0.67万公顷)以上。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确保整治面积达总面积的80%以上。开工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0项,完成治理河长80公里以上。实施湟中区群加河(土康段)河道治理工程和互助县大桦林沟山洪治理工程。实施西宁市大通县白崖小流域和湟中区土门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52.2平方公里。 (来源:青海日报)
3,008
11
贵州印发《省级财政支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深入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财政厅近日印发《省级财政支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明确,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的决策部署,围绕我省比较优势,聚焦“一图三清单”和“3533”目标任务,政策精准滴灌,为贵州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统筹省级现有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运用市场化手段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衔接联动,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政府担保体系及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政策措施》围绕推动“六大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利用产业基金、风险代偿补偿机制助力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六大产业基地”优质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技术改造;推动我省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开拓算力市场,做大做强算力产业;多措并举助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明确,给出了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 推动“六大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明确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2024年通过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亿元,以融资贴息方式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项目重点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贷款贴息,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指导各地做好新增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储备,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作为重点支持领域,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或省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发行新增专项债券。 加大产业基金投入力度,明确2024年继续安排267亿元注入“四化”及生态环保、新动能产业基金,强化对“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加强对工业首位产业、主导产业、重大项目支持力度等。 《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省级财政支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级财政通过统筹财政资源,强化资金保障,切实做到财政资源向“六大产业基地”汇集,着力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加快推进我省建设“六大产业基地”,现制定如下财政政策措施。 一、总体要求 (一)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的决策部署,围绕我省比较优势,聚焦“一图三清单”和“3533”目标任务,政策精准滴灌,为贵州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统筹省级现有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运用市场化手段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衔接联动,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政府担保体系及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二、政策措施 (一)推动“六大产业基地”园区建设。 1.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2024年通过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亿元,以融资贴息方式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项目重点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贷款贴息,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 2.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指导各地做好新增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储备,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作为重点支持领域,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或省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发行新增专项债券。 (二)利用产业基金、风险代偿补偿机制助力产业发展。 3.加大产业基金投入力度,2024年继续安排267亿元注入“四化”及生态环保、新动能产业基金,强化对“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加强对工业首位产业、主导产业、重大项目支持力度。 4.完善风险代偿补偿机制,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内容,积极争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我省担保项目分险支持,对融资担保机构收取担保费率1%及以下的项目,免收再担保费,有效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减费让利,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企业、“三农”领域。 (三)大力培育“六大产业基地”优质企业。 5.通过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省能源安全生产和保供专项资金,在“十四五”期间,对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级、500亿级、100亿级、10亿级的企业,分档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单户企业(一级企业)奖励不低于200万元,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6.通过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增上规入统工业企业按每户20万元的标准实施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按照每户1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企业,按照每户6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按照每户4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按照每户2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7.充分利用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直接补助、融资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8.通过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给予一次性补助10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 (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技术改造。 9.通过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我省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单个科研项目(课题)支持额度原则上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10.通过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支持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发展质效;支持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鼓励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单个项目获支持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 (五)推动我省现代能源产业发展。 11.通过省能源安全生产和保供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透明矿山及煤矿智能化建设,对达到透明矿山建设标准且通过验收的煤矿,按总投资额的30%进行奖补且不超过200万元;对新实施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新实施的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实现掘进过程远程集控的、智能煤矿项目分别按照400万元/个、100万元/个、450万元/矿的标准进行奖补。 12.通过省能源安全生产和保供专项资金,着力做好煤电要素保障,完成电煤中长期合同任务的煤矿,对其供应统调电厂、非统调电厂分别按8元/吨、4元/吨进行奖补;迎峰度冬电力保供期,对煤电机组超过装机容量75%及以上的发电能力视为顶峰电力,并对顶峰电量实行分段式奖补;对经批准移峰填谷组织生产的企业按0.1元/千瓦时的标准进行用电奖补;对上一年度完成应急性电煤储备任务的国有煤炭企业,按20元/吨的标准进行奖补。 (六)开拓算力市场,做大做强算力产业。 13.2024—2026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约8000万元,用于发放“贵州算力券”,对购买符合条件的贵州算力服务或贵州数据交易产品,给予综合政策激励。 14.发展云服务产业,对云服务营收首次达到5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2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 15.开展典型案例示范推广,优先突破数字工厂、智慧煤矿、数字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文化旅游、数字乡村等重点方向,其他各行各业比照推进大力开放应用场景,将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的重点项目纳入各单位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七)多措并举助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 16.积极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六大产业基地”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可按规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六大产业基地”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国家出台的各项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17.强化省属企业资本金注入。通过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国有企业发展,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18.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省对县转移支付分配办法,落实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激励奖补机制,激发地方发展产业内生动力,做大财政收入总量,提升财政收入质量。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统筹推进。各地、各部门要按职责认真履行,主动作为,超前谋划,积极指导和组织相关企业按规定程序申报项目,切实用好用活资金,助力我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强化政策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资金项目监督检查,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3,009
9
征文公告 | 第八届中原破产法高峰论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破产法治是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进一步完善破产法律制度,发挥好新质生产力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亟待各方面形成制度合力,打造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产法律制度。   为进一步提升破产法治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深度和实践能力,经河南省法学会破产法学研究会、中原破产法高峰论坛理事会秘书处研究决定,河南省法学会破产法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第八届中原破产法高峰论坛拟定于2024年7月在河南省鹤壁市举办。在此,我们诚挚地欢迎您投稿。   一、论坛主题 本届论坛将围绕“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破产法作为”主题展开研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1.公司法修订对破产法实施的影响   2.重整投资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3.上(退)市公司破产问题   4.小微企业破产问题   二、论文征集及评奖   敬请作者围绕论坛主题撰文,务必遵守学术道德准则(重复率不超过20%),于2024年7月1日前将投稿论文发送至论坛指定邮箱:zypcfgflt@126.com ,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投稿+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联系方式。”   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应紧扣论坛主题,论点明确、论据扎实、论证充分,并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针对性,并不违背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   2.论文应附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3.论文字数(含注释)控制在10000字以内。   4.论文正文首页页脚注明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学位等信息。   5.正文后附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通讯地址、邮编、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   6.题目使用三号宋体,正文使用小四号宋体,注释采用脚注,每页单独编排注释序号。   7.其他格式参照《中国法学》写作体例。   8.论文应坚持原创性,必须符合学术不端检测要求,且没有对外公开发表。   论坛主办方将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所有来稿进行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并编印论文集,对理论性和创新性较强的优秀论文予以公开结集出版。   河南省法学会破产法学研究会   中原破产法高峰论坛秘书处   2024年4月7日 来源:“破产法实务”微信公众号2024年4月8日。 公号责编:丁小雨 本订阅号由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破产法学会秘书处共同维护,本着交流思想、砥砺智慧的宗旨为学界同仁分享资讯。本公众号首发、转发、转载各类资讯,并不代表中心与学会的立场,文责由作者自负。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刊发的首发或原创作品,请务必联系作者本人并同时联系中心与学会秘书处获取授权,并标明转自“中国破产法论坛微信公众号”。联系邮箱:insolvencylaw@vip.126.com
3,010
9
知名影视巨头,宣告破产!账户仅剩371元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昔日A股影视巨头,如今走向破产。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近日发布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告,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宣告印纪娱乐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印纪传媒”)破产。印纪传媒银行账户余额仅有371.07元。 2014年4月,印纪传媒通过借壳高金食品上市,号称“A股唯一全球高概念娱乐品牌IP操盘手”,股价一路飙升,作为实控人的肖文革,一度问鼎四川首富。然而,自2018年起,随着公司业绩暴雷、重组失败、多位董事辞职等,最终印纪传媒因为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而被终止上市。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走向破产 在借壳上市后的第10年,印纪传媒迎来破产。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发布公告显示,在2022年9月16日作出民事裁定书,裁定确认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等16家债权人对印纪传媒享有17.67亿元普通债权。经管理人调查,印纪传媒银行账户余额371.07元,其名下持有的注册商标、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难度较大,且实际变价处置的价值较低。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不存在重整、和解情形,故管理人向法院申请宣告印纪传媒破产。 图片来源: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4月3日裁定宣告印纪传媒破产。 2022年11月28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印纪传媒破产清算案-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公告。为争取盘活印纪传媒资产,实现债权人利益最大化,管理人拟公开预招募意向投资人。意向投资人条件明确提到,意向投资人要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进行投资,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商业信誉,报名截止日为2022年12月31日。然而在此期限内,无意向投资人提交报名材料。 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公告中提到:“因印纪传媒停止经营及退市多年,人员流失,资料保管不善,在进入破产程序后,管理人虽经各种渠道积极开展印纪传媒接管工作,但能够接管到的公司资料有限。” 一段话道出了印纪传媒的现状。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退市 曾经的印纪传媒,是名副其实的明星股。 2014年4月8日,高金食品公告称,上市公司拟向印纪传媒全体股东肖文革、张彬、印纪华城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印纪传媒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肖文革。 在借壳上市之后,印纪传媒迎来快速发展,2014年至2017年连续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公司股价更是一路飙升,从2014年4月8日的盘中低点4.57元/股(前复权股价,下同)到2015年6月8日的盘中高点27.67元/股,14个月时间,公司股价上涨5倍。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 在上市期间,印纪传媒发行了由约翰尼.德普主演的电影《超验骇客》、好莱坞3D极限动作大片《极盗者》《极速之巅》等,还发行了《北平无战事》《小时代》等电视剧。而在上市前,印纪传媒还投资出品《暮光之城》《驱魔者》《生化危机:战神再生》《钢铁侠3》等。 一切的辉煌在2018年戛然而止。 首先是2018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然后一路巨亏,2018年全年亏损近18亿元。公司称,2018年下半年,受整体市场环境影响,公司下半年业务几近停滞,影视业务发生较多未预见、未充分预计而未达预期的情况;公司整体流动资金紧张,对2018年度生产经营情况造成重大影响。同时,公司还发生了大额债务违约、诉讼导致的银行账户被冻结情况。 其次,公司董事相继离职。2018年7月至9月,公司2名董事、3名独立董事、证券事务代表辞职。此外,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失败。 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下,2019年10月10日,印纪传媒股票因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图片来源:印纪传媒公告 审读:程   竹 编辑:焦源源 校对:王   寅 监制:郑雅烁 签发:孙   宏 推荐阅读 ➤深夜惊雷!超25万人爆仓,“钱蒸发得比水快” ➤理想汽车,紧急发声! ➤注意!油价又要调整 ➤下周,A股解禁超380亿元! 戳!
3,011
9
上海律协发布《律师办理并购重组法律尽职调查业务操作指引(2024)》
来源:上海律协 · 欢迎大家踊跃留言,分享交流各自观点 · 2024年3月27日,继2021至2023年陆续发布30部业务操作指引后,上海律协全新发布了14部业务操作指引。本次操作指引涵盖了并购重组、国际贸易、国资国企、环境资源与能源、劳动与社会保障、现代物流、医药健康、知识产权、仲裁、调解10大板块,是上海律师行业专业化发展的又一成果。目前已全部更新至东方律师网“业务研究”板块,可登录网站进行查看。 其中,上海律协并购重组专业委员会起草的《(试行)律师办理并购重组法律尽职调查业务操作指引(2024)》已在东方律师网发布,试行一年。 本指引为律师办理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中尽职调查提供基本操作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遵循上海市司法行政机关和上海市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执业规则制定。 本指引并非强制性或规范性规定,仅供律师在实际业务中参考。 (试行)律师办理并购重组法律尽职调查 业务操作指引(202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给上海市律师办理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中尽职调查提供基本操作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遵循上海市司法行政机关和上海市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执业规则,特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尽职调查(以下简称“尽职调查”)是律师事务所及其指派的律师根据委托人委托事项和预期目的,按照行业认可的专业准则和执业规范,对委托项目、目标资产、标的公司或其他组织类型的经济体等调查对象开展审慎、全面、及时的调查与核实工作,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行业规范及惯例,进行法律问题分析并向委托人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 勤勉、尽责、充分的尽职调查不仅是律师进行法律分析、提供法律服务的必要基础,更是确定律师尽职免责的合理抗辩依据。 第三条  根据委托事项和调查内容的不同,律师开展尽职调查,适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境内外上市、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境内外收购与兼并、资产重组、银行贷款、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债券及其他股权和债权类融资工具等各类经济活动。 上述各类经济活动中的尽职调查具体要求和目的虽各有不同,但其实质均为律师通过多种手段、形式,了解调查对象相关信息、事实的过程。以此为基础,律师将进一步依据委托事项目的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提示针对调查对象的相关法律问题或潜在法律风险、提供合规性意见和建议。 为提高操作性和针对性,本指引中尽职调查内容及其主要法律依据、关注要点问题将主要围绕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展开。 第四条  于上海地区登记执业的律师事务所及其指派的律师在开展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尽职调查时,可适用本指引。 基于不同委托目的及不同主管部门具体要求,律师受托开展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尽职调查的范围、内容、手段具有明显复杂性及个案特殊性,法律尽职调查与财务、评估、业务尽职调查方面存在交互关系,律师与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存在独立核查与分工协作情形,仍然建议律师在参考本指引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独立判断。 第二章 尽职调查实施原则 第五条  审慎性原则 在开展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尽职调查时,律师需要基于调查对象与调查范围,充分且合理地采取多种调查手段、运用多种查验方法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予以复核验证,特别注意不同材料信息间相互印证的勾稽关系,对调查结果尽量做到全面详实、客观公正。 第六条  独立性原则 在开展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尽职调查时,律师需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独立开展调查与核验,并作出相关法律分析。 律师需要独立执行尽职调查过程,需要亲自收集和查阅调查材料,进行实地走访,调取主管部门备案文件等事项。 律师通过访谈、咨询等方式开展尽职调查,需要与被访谈人和被咨询人通过音频、视频以及现场方式开展直接接触。 律师通过书面审查方式进行查验的,需要分析相关书面信息的可靠性,尽量取得原件查验核对,并留存复印件。在无法获得原件予以核对查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指定或权威信息披露网站检索、有权主管政府部门询证或访谈核验等方式予以确认。 律师通过函证方式确认相关重大事项时,需要独立、直接向函证对象邮寄或由专人送达,不应全权交由被调查主体递送。 第七条  可循性原则 在开展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尽职调查时,律师需要对各项调查安排、具体调查行为和调查结果进行记录、书面留存,包括制作尽职调查工作时间计划,记录尽职调查参与人员、尽职调查具体方式、内容和结果,并保存在尽职调查工作中获取的文件资料。 在开展尽职调查前期,律师需要编制工作计划,列明调查参与人员、预期时间、需要调查的具体事项、工作程序、查验方法等。在尽职调查工作结束后,律师需要对查验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查验计划未完全落实的,需要留存并向委托人说明相关原因,并可以进一步采取有效补充查验措施。 律师需要将尽职调查工作记录和律师尽调过程所形成文件、会议纪要、谈话记录等资料进行系统编册,作为工作底稿归档保存。根据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相关法律和规则,证券市场有权主管部门和自律性行业监管机构均可依法要求调阅、检查律师的工作底稿,以审查律师提供相关法律服务过程中履行勤勉尽责义务情况。 第八条  重要性原则 在开展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尽职调查时,律师需要厘清针对被调查对象、标的公司的重点关注事项,对于影响重大的法律问题和风险,需要开展主动、细致的调查;对于被调查对象、标的公司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一般性事项、影响较小的程序性瑕疵、非法律专业内容等,律师则可予以合理、适当的调查。 律师在拟定备忘录、尽职调查报告、法律意见书时,需要依据重要性原则,确定阐述内容、重点分析问题、核心风险摘要等,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问题和法律风险的分析。 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律师需要就调查事项是否与法律相关、是否应当履行法律专业人士特别注意义务进行判断。调查事项与法律相关或需要履行法律专业人士特别注意义务的,律师需尽职查证,对其他主要涉及财务、内部控制、业务经营和发展等与法律无关或相关性较弱的事项,律师可以借鉴同一资本市场并购重组项目中其他证券业务专业服务机构的报告和意见,履行一般的注意义务。 第三章 尽职调查主要阶段 第九条  尽职调查准备阶段 在尽职调查准备阶段,律师需要结合委托事项,积极完成被调查对象、标的公司的背景信息搜集、相关法律法规整理、尽职调查清单准备等几项主要工作。 9.1 背景信息搜集 在尽职调查准备阶段,律师需要搜集被调查对象、标的公司的背景信息。例如,律师可以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官方网站获得标的公司的设立日期、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简要历史沿革、股东及主要管理层等基本信息;律师可以通过信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公开网络了解标的公司是否涉及诉讼、已被列入失信人名单及其他诚信、处罚情况等。 9.2 法律法规整理 在尽职调查准备阶段,律师需要整理与被调查对象、标的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①与标的公司所处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②与标的公司商业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③与本次委托事项中交易背景、交易结构相关的法律法规;④与标的公司日常运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注意标的公司所在地的地方性法规。 9.3 尽职调查清单 在完成对标的公司的背景信息搜集、相关法律法规整理后,律师需要制作尽职调查清单,说明尽职调查所关注的主要调查方面或问题,列明被调查对象需要准备的各项文件、材料,以及被调查对象需要专门说明或确认的问题。 9.4 定制尽调清单 在尽职调查准备阶段,律师可能会使用经由律师辨析但内容相对通用的标准化尽职调查清单模板。基于资本市场并购重组项目中律师的委托事项、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及具体关注内容不尽相同,标准化尽职调查清单模板通常无法做到具备充分针对性,因此律师仍然需要结合委托事项、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制作定制化的尽调清单。 9.5 特殊商业需求 制作尽职调查清单过程中,律师应当积极与委托人进行沟通,了解委托人的特殊商业安排或需求。例如在股权收购项目中,律师在多次与委托人进行沟通后,得知委托人不但拟收购标的公司股权,还希望锁定标的公司特定生产项目的稳定持续运营、特定人员的任职期限,促进标的公司的持续、稳定经营。在此种情况下,律师准备的尽调清单应特别要求标的公司提供特定生产项目的基本情况、全部合同,以及特定人员的劳动合同、保密协议等。 第十条  现场尽职调查阶段 现场尽职调查阶段是整个尽职调查工作的核心阶段。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服务过程中,律师通常会在标的公司主要经营场所,开展现场尽职调查,以了解掌握标的公司的核心信息。现场尽职调查阶段中,律师主要可以采取的调查手段包括但不限于: 10.1 查阅书面材料 在开展现场尽职调查阶段工作中,标的公司通常愿意基于律师业已提供的尽职调查清单,准备相应的文件供律师进行现场查阅。在标的公司只提供复印件供律师查阅时,律师需注意比对确认复印件与原件的一致性。对于由标的公司及其相关方直接做出的文件,包括各项说明、承诺函和确认函,以及主要股东、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的访谈记录等相关文件,律师可以在采取尽职调查保密措施后,要求标的公司、相关人员在原件上进行签章,并由律师存档保管原件。 10.2 现场访谈与走访 在开展现场尽职调查阶段工作中,律师可以对标的公司进行实地走访,了解标的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并可以与标的公司股东、高级管理人员、核心员工进行访谈,多角度了解标的公司的相关经营情况。 律师需要结合事前尽职调查阶段搜集的信息、现场查阅书面文件了解的情况,确定需要在现场访谈中与调查对象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的问题。现场访谈的对象通常为标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业务部门经理、行政主管等对标的公司具体业务直接负责的相关人员。 律师需要结合标的公司实际情况,选择现场访谈对象,就程序经过和具体特殊问题最好可以与直接经办人员进行访谈沟通。例如律师在对标的公司诉讼或仲裁情况进行调查时,除了查阅相关法律文件,还须访谈标的公司法务部人员、法律顾问等,以进一步了解相关诉讼或仲裁的背景、案件进度、标的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可能的结果。 在开展现场访谈的同时,律师需要尽可能地开展实地走访。例如律师可以在查阅书面材料的基础上,对标的公司合法拥有以及实际使用的土地、房产、生产场所、重大设备和设施等进行实地走访,以查验是否与书面材料记载的信息一致。如不一致,需要进一步核查不一致的原因。 10.3 第三方调查 在开展现场尽职调查工作中,律师不能完全依赖于标的公司所提供的文件、材料和信息,更需要发挥律师专业能力开展独立调查。在标的公司或委托人不能提供相关文件、材料,不接受现场访谈,或律师无法通过查阅文件、开展访谈充分核实标的公司具体事项时,律师的独立调查显得更为必要。律师独立调查具体手段和方式主要包括: (1)律师可通过调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完整公司档案,调查标的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股权结构变动情况、公司股权质押状态;对于事业单位、民办非法人组织等不在市场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登记的主体,律师可向民政登记部门等调取该等非法人组织的基本情况; (2)律师可通过向土地、房屋、城市规划等主管部门调取标的公司的土地、房产的登记档案信息,核实确认资产权属的真实性,并调查标的公司的该等资产是否存有抵押、司法查封等情况; (3)律师可向有权主管部门调查标的公司的动产质押登记情况; (4)律师可向有关登记部门调查标的公司汽车、船舶、航空器等需登记的动产的权属、抵押、司法查封情况; (5)律师可通过检索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公告、公示系统,查阅标的公司各类证照、资质资格、等级; (6)律师可通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商标局网站、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网站、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网站、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网站等官方网站的调查标的公司所持有的专利权、商标权、域名、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资产情况; (7)律师可通过查阅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公示信息,核实确认标的公司合规情况,例如通过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环境保护部网站、“信用中国”网站或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标的公司是否为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 (8)律师可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权利人是否有涉诉讼情况,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系统查询标的公司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 (9)律师可通过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市场自律机构等官方网站,查询标的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存在被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公开说明、责令参加培训、责令定期报告、认定为不适当人选、暂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的文件等相关监管措施,或被处以行政处罚的情况。 (10)对于标的公司相关具体情况,律师可能需要向监管机关了解所适用的法律规定及实施具体要求,监管机关对具体行为、情况的定性,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与相关相关监管机关进行访谈:①电话咨询,律师可通过政府网站公开的联系方式,以电话咨询方式向相关部门的主管人员或业务人员,就所涉相关问题进行咨询;②行政机关办事窗口咨询,在部分尽职调查项目中,由于需要向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展示相关文件,或仅仅通过电话沟通尚不足以将问题阐释清楚,律师可以直接到当地行政主管机关办事窗口进行现场咨询,在获得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录音。 10.4 与专业人士沟通 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交易进程中,委托人可能会聘请财务顾问、审计团队、资产评估团队等专业人士进行财务、业务、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各专业机构的工作目标、调查内容和方向不同,但各专业团队获取的信息可交叉印证律师所获得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关联性。 10.5 多种调查手段相结合的全面调查 在进行尽职调查的过程中,被调查对象、标的公司提供给律师的文件和信息未必真实、准确、完整,律师在尽职调查过程中,需要通过使用多种尽职调查方法,多方面、多角度获知标的公司相关实际情况。例如在标的公司已经提供了专利证书和专利清单等书面文件的基础上,律师还需要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对标的公司专利权属、效力状态进行交叉复核。同时为进一步确认专利可能存在的质押或异议情况,律师还需要就标的公司所持各项有效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登记薄副本。 第十一条  尽职调查总结阶段 在尽职调查总结阶段,律师需对现场尽职调查中取得的书面文件和材料、已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基于前期阶段搜集确认的事实信息,确定适用的法律、政策或行业惯例,进行相应的法律研究及分析,发现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最终基于委托事项向委托人提出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 律师根据委托事项的指定要求,可能需要编写尽职调查报告、重点法律问题备忘录等尽职调查总结性文件,以向委托人说明尽职调查发现的重要事实和法律问题,并充分揭示法律风险,提供解决方案和后续处理措施。 尽职调查结果旨在为委托人或相关方了解交易标的的基本情况及相关法律风险、降低并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判断证券业务、相关交易或委托事项的可行性。尽职调查结果也是律师参与之后商业谈判、准备交易文件或依法出具法律意见书、发表合规性意见等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因此尽职调查总结阶段的作用与目标主要包括: 11.1 了解基本事实和信息 尽职调查结果应当使委托人或相关方尽可能地发现、了解交易对方及/或交易标的相关法律问题方面的事实、信息。 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中,并购标的通常是标的公司股权或者标的公司资产,律师的尽职调查结果应当说明或体现相关法律事实、目前状态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标的公司设立和存续情况,公司治理和重大事项决策规则,重大债权债务及担保的情况,重大资产的权属情况与限制情况和业务运营合规性。 11.2 发现法律问题和潜在风险 在尽职调查结果中,基于尽职调查取得的信息,依据所适用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律师应当能够发现调查对象、交易结构和方案存在或潜在的法律问题,充分说明交易对方及/或交易标的、交易结构和方案存在或潜在的法律问题、法律风险。尽职调查结果对委托人应当是一种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途径。 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中,律师的尽职调查结果应当准确适用法律规定、作出相应分析,评估法律风险、相关履行和实践风险,一般并购中法律方面相关风险可能涉及:标的公司过去公司治理、财务账册的合规性;并购以后标的公司的主要员工、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法律关系的承继或续约情况;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导致标的公司运营态势或财务状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的法律风险。 只有准确地发现法律问题、正确评估法律风险和相关实践风险,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防范、排除或降低相关法律风险的具体措施;标的公司、交易对象并购前的重大债务及担保风险,对其所持股权、资产的稳定性可能产生风险;标的公司的主要员工、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法律关系的承继或续约情况,对标的公司及资产持续运营可能产生风险;交割前过渡期间,任何可能导致标的公司运营态势或财务状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的诉讼、纠纷等法律风险。 11.3 评估风险并提出建议及解决方案 律师应当在说明相关事实及法律问题、揭示法律风险之后,合理评估其对委托事项的影响并提出合法解决方案、处理措施等建议。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中,律师提出的法律建议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暂停或终止交易 尽职调查结果有助于判断交易或委托事项是否具备继续推进的可能。在通过尽职调查发现标的公司存在的重大法律问题,将可能极大地影响投资成本和风险,或可能导致投资目的不能实现时,律师可以建议投资方或委托人及时暂停或终止交易以避免损失更多费用。 (2)合理调整交易架构 律师应当基于在尽职调查结果中发现的法律风险,对交易对方、交易标的、交易时间安排及相关权利义务安排作出合理建议,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法律风险对委托人或委托事项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3)调整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 尽职调查结果也可以协助委托人谈判、确定交易价格,一方面有利于各方在充分了解交易法律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磋商交易价格、交易条件,推进交易,另一方面也补偿交易完成后仍未彻底解决的法律风险。 (4)提出解决法律问题的建议 在尽职调查结果中,律师也需对法律风险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或解决方案,作为交易前提条件、或分期付款条件、或承诺保证事项,并进一步体现在最终交易文件中。 在关于并购标的公司的尽职调查中,律师可能发现标的公司为第三方提供保证担保,标的公司可能需承担担保责任、存在清偿债务的风险。此时,律师需结合尽职调查了解的相关事实和各方磋商情况,进一步提出、确定解决方案:通过债务人提前清偿、变更保证人、变更以其他无关联资产提供抵押担保等方式解除标的公司承担的担保义务,该等解决方案可以设置为交易、投资的先决条件之一;也可通过标的公司相关方、交易对方等主体提供反担保、承担连带债务清偿义务等方式,或交易对方出具相关担保风险补偿、赔偿承诺等,合理控制标的公司相关担保责任风险。 第四章 尽职调查主要内容 第十二条  关于公司主体资格和历史沿革的尽职调查 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尽职调查中,被调查对象为拟收购标的公司时,律师需要关注标的公司的历史沿革,也需要调查标的公司历次股权变动的合法合规性,并重点关注产重组直接标的、交易对方所持标的公司股权的形成、变动情况。具体调查内容和调查手段主要如下: (1)标的公司设立情况:了解标的公司设立时间、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股权结构和股东实际出资情况;查阅标的公司设立时的股东会决议、投资协议、公司章程等文件,如公司设立时有验资报告,可了解设立时股东实缴出资情况,如有实物出资情况,可核实是否有相应评估报告;查阅标的公司设立时涉及的商委、国资等主管机关出具的批准文件,股东缴纳出资所涉批准、备案文件;调查标的公司设立时的营业执照、设立登记文件,了解标的公司注册登记的真实性、合法性;必要时,可以实地走访相关注册登记、商委、国资等主管机关、政府部门和当时为验资、评估提供专业服务的相关中介机构。 若标的公司系通过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而设立的,律师需对整体改制过程予以重点关注:查阅标的公司整体改制的内部董事会、股东会决议和外部主管机关相关批复、备案文件、营业执照、公司章程、设立登记等文件,判断标的公司整体改制的合规性;查阅相关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等,调查标的公司整体改制时是否以变更基准日经审计的原账面净资产额为依据,折合股本总额是否不高于公司净资产;通过咨询、访谈标的公司整体改制时标的公司工作人员、相关律师或法律顾问,了解标的公司整体改制时董事会、股东会会议情况,调查公司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情况,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是否发生变更。如存在重大变化或变更,则需要进一步判断对标的公司持续经营的影响。 (2)标的公司历史沿革情况:调查标的公司历次股东及其持股变动的情况,查阅相关转让协议、投资协议、增资协议及其补充协议等,以了解相关转让价格、投资价格,调查股东是否享有除公司章程内容之外的特殊权利(如优先清算权、优先购买权、随售权等),股权变动后修订的公司章程,公司董事、监事等主要管理人员的变化情况;调查历次股权变动中所涉股东的主体适格性,支付投资款、股权转让价款等对价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外汇、商务、国资、税务等主管部门的核准及审查情况,必要时可以走访相关主管机关和政府部门;查阅标的公司相关变更登记文件,查阅历年年度检验、年度财务报告等资料,调查股权变动登记情况和程序合规性。 第十三条  关于股东的尽职调查 对于交易对方或并购重组标的公司的其他股东的基本情况和性质、出资义务履行情况、股东权利及其对标的公司的控制、影响等,也是律师尽职调查的重要内容。 (1)对股东性质的尽职调查:通过与公司股东或股东的法定代表人访谈,查阅股东有效身份证明、营业执照、登记备案资料等,确认自然人股东国籍、企业股东所属国;对于自然人股东,确认其持股期间是否担任公务员、党政干部、领导干部或是卸职后法定期间,而不得不得担任公司股东或通过其他形式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查阅企业股东的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了解其上层投资情况、控制情况,并结合企业股东自行认定,调查企业股东的性质是否属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国企业或外国自然人、外商投资企业,并基于其特殊性质及相关特别法的要求,确认其作为标的公司股东的适格性和历次股权变动的合法性;查阅股东的公司章程、合伙协议或相关协议,所办理的私募基金备案证明或资产管理计划证明,结合其自行认定,了解股东是否属于私募投资基金或资产管理计划,并需进一步对其管理人的登记文件、资质文件进行调查,充分确认股东的主体合法性、适格性。 (2)对股东持股真实性的尽职调查:律师需调查、核实标的公司股东真实持股情况、是否存在委托持股、名义持股、信托持股等非真实持股情况。律师可以通过查阅公司股权结构图、股东名册、股东会决议以及公司历次股权变动的相关文件,调查公司的股权结构,股东持股比例(包括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及其持股合法依据;律师并需与标的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及标的公司主要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公司各股东投资能力、投资背景及其对公司投资和持股的实际情况、股东权利行使情况等,充分发现可能存在非真实持股的疑点。 (3)对标的公司控制权的尽职调查:调查了解股东的背景,相互之间关联关系,是否存在控制、重大影响或一致行动情况,是否存在一致行动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或承诺等;通过与标的公司股东进行访谈,查阅标的公司在市场监督管理主管机关的登记备案文件、股权质押相关登记文件等,调查公司股份是否存在质押、转让限制或其他权利限制等情形、是否存在诉讼、仲裁或潜在纠纷等情况;必要时,可以要求公司股东就其所持标的公司股权是否存在质押等权利限制情形、是否存在诉讼、仲裁或潜在纠纷等情况,出具书面声明;查阅公司股东及股权变动历史沿革中各项协议、内部董事会和股东会决议等文件,了解标的公司的主要股东、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变化情况或未来潜在变动可能性。 第十四条  关于公司内部治理的尽职调查 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尽职调查中,律师对标的公司内部治理的调查,是了解公司的经营体制、内部管理是否有序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确认公司良性发展的基石。律师对标的公司内部治理的尽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1)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及其选任等方面:律师还需通过查阅相关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监事会决议或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作出的决议、股东决定等文件,了解公司董事、监事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公司章程的约定进行选举、变动;调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及投资情况,走访其住所地派出所、申请调取其违法犯罪记录等,并取得经被调查人员出具的关于任职适格性、诚信履职状况的书面声明和相关承诺;了解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情况,包括其曾经担任的重要职务及任期,现任职务及任期,查阅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已签署或做出的有关保密、同业禁止等义务的协议、承诺等;调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关系密切近亲属持有标的公司股份的情况及持股变动情况,分析其是否存在违反勤勉、忠实义务的潜在情形,是否存在向关联方输送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 (2)公司组织机构和相关内部制度:查阅公司章程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相关会议规则、关联交易制度、对外担保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内部规则,了解标的公司组织机构的组成以及其各项审议权限、职权和职责;与公司主要股东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访谈,查阅公司提供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会议文件等资料,了解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实际运行情况,确认公司组织机构的职责及制衡机制是否有效运作。 第十五条  关于公司经营合规性的尽职调查 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尽职调查中,律师需要充分考虑委托事项和委托人的需求,分析标的公司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合规业务、合法经营。 关于标的公司经营合规性的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主营业务的合规性和日常运营的合规性,对于日常运营的合规性,一般主要关注标的公司在纳税、劳动用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基础合规性,具体如下: 15.1 公司主营业务的合规性调查 对于标的公司的实际经营业务,律师可以通过查阅标的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年度财务报表,实地参观公司厂区、办公室等工作场所,与标的公司高管、财务部门或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谈话、填写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公司业务内容、细分市场、主要供应商和主要客户等,具体了解公司产品、经营模式和主要工艺流程,以确认公司经营是否涉及排污许可、立项审批、环保审批、特殊行业或特殊建筑、设备许可等,并进一步调查公司是否已取得经营必需的相关资质、许可。 15.2 公司日常经营的合规性调查 (1)纳税情况调查:了解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执行的税种、税率,关注公司纳税情况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公司是否存在拖欠税款的情形,是否受过税务部门的处罚;与公司财务、税务负责人进行访谈,必要时,律师亦可以走访当地税务主管机关,与公司税务专管员进行访谈;查阅公司报告期内纳税申报表、税收缴款书、税务处理决定书或税务稽查报告等资料,并与公司内部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进行核对;查阅公司有关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依据性文件和相关凭证。 (2)劳动用工情况:了解公司基本用工情况及其合规性,包括调查公司劳动用工、劳动合同订立情况,调查公司依照当地社保政策和要求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具体情况;查阅公司员工名册及劳务合同范本、社保费用和住房公积金缴纳凭证,与公司负责人、人事部经办人员及员工进行访谈;关注公司是否存在未依法订立劳动合同、违法使用劳务派遣人力的情形,是否存在少缴、漏缴社保费用的情形,是否受过劳动监察部门、社保管理机构的行政处罚。 (3)环境保护方面情况:访谈公司管理层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业务经办人员,了解公司日常经营中环境保护具体措施;通过访谈主管环保部门,调查公司是否履行环保审批程序以及相关程序的合法合规性;通过实地考察环保设备运行情况、走访当地居民、网络调查当地媒体的负面报道,调查公司是否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生产经营,是否存在重大环境污染情况。 (4)安全生产方面情况:查阅公司的安全生产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安全培训制度及其档案记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通过对标的公司管理层或有关生产部门的负责人访谈以了解标的公司关于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访谈标的公司主要负责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其他从业人员,了解标的公司日常经营中安全生产管理和相关制度落实情况,查阅从业人员参与培训及考核合格的证明文件等。针对属于特殊行业的标的公司,可结合相关适用法律规定,通过对政府部门走访或检索政府部门公示信息,了解公司是否符合职业病防治或特种行业安全生产相关法规。 第十六条  关于关联交易及独立性的尽职调查 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尽职调查中,律师需要对标的公司的关联方以及关联交易加以充分关注。律师需调查并分析标的公司的独立性、标的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否依赖于其关联方、标的公司与关联方是否存在关联交易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尽职调查手段和内容如下: (1)访谈及走访:在调查确定关联方时,首先采用访谈的方式,与标的公司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等沟通,向其详尽解释关联方的定义,强调完整披露关联方的重要性,了解该等人员及其亲属对外投资企业的情况以及与标的公司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在对公司主要客户和供应商进行调查时,需要到客户和供应商的现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其主要负责人,确认其与标的公司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2)调取相关方变更登记档案及检索网络公示信息:对于标的公司的主要股东、主要客户及供应商,应当调取其完整变更登记档案,了解其股权变动情况,确认相关方是否与标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核心员工存在关联关系;除了调取在政府部门存档的变更登记档案外,律师还可以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或第三方公司信息查询网站,进一步搜索相关方与标的公司是否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商号、联系人、经营范围等信息,并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对外投资情况,与该等人员披露的情况进行验证。 (3)相关方出具声明函:尽职调查过程中,标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均需要出具关于其关联方、关联关系的调查问卷与声明函,标的公司的主要客户及供应商也需要出具声明确认其与标的公司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该等调查问卷与声明函均应由相关人员亲自签署,律师取得声明函签署原件后,应当对声明内容进行梳理,并留存做尽职调查底稿。 (4)结合会计师的财务调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尽职调查过程中,若有会计师对标的公司财务信息进行审计或财务方面尽职调查的,律师还可结合会计师的财务调查情况,调查关联方及关联交易,并关注报告期内与标的公司是否存在应收、应付款项的企业或不合理资金往来的企业,进一步调查该等企业是否为标的公司关联方。 第十七条  关于重大合同和债权债务的尽职调查 律师需要调查标的公司与业务、经营直接相关、或有重要影响的重大合同是否存在效力瑕疵或违法违规内容,并调查标的公司重大贷款、融资租赁、授信及对外担保等重大债权债务、或有债务等情况。在对重大合同、重大债权债务的尽职调查过程中,律师需要关注的要点如下: (1)重大合同的尽调范围:根据重要性原则,律师需要根据尽职调查目的、标的公司业务模式及营业收入、净资产、总资产等财务指标和主要类别合同的内容、性质、影响程度,确定重大标准,并主要选取正在履行以及尚待履行的、对标的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合同进行查阅、分析。 (2)重大合同的调查手段:通过与公司财务负责人、财务经办人员和会计师进行访谈,收集并审阅公司将要履行、正在履行以及虽已履行完毕但可能存在潜在纠纷的重大合同,并根据合同条款分析合同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对照公司内部有关订立合同、使用公章的审批程序、审查权限和授权规定等,调查合同的订立是否履行了内部审批程序、是否超越权限决策;通过访谈等形式,了解公司重大合同是否存在或较大可能发生不能履约、违约、延期支付等不能依约履行事项。 (3)重大债权债务的尽职调查:通过访谈公司主要负责人、法务部人员等,调查公司是否有因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劳动安全、人身权等原因产生的债权债务;通过查阅公司往年审计报告等财务文件,访谈标的公司财务总监、财务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调查公司是否存在金额较大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是否因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避免标的公司掩盖资金真实用途、存在虚增利润、藏匿收入、逃避纳税、掩盖关联方资金拆借或不当资金往来等异常情况;查询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等公共诚信系统,调取诚信报告,访谈公司法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核实公司是否存在不良贷款记录、不诚信行为记录。 第十八条  关于主要资产的尽职调查 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法律业务尽职调查中,律师对标的公司主要资产的尽职调查非常重要,律师对标的公司主要资产的尽职调查中关注要点具体如下: (1)对重大资产的基本核查手段:查阅公司房产、土地使用权等相关物权证照,查阅公司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以及主要生产经营设备等主要财产的权属凭证、相关合同等资料,并于必要时进行实地查看;与公司访谈了解重大资产是否存在法律纠纷或潜在纠纷,是否存在担保、司法冻结等权利限制情况;走访资产所在地主管部门或知识产权登记部门,查阅登记备案信息,核实重大资产权属情况及担保情况;与公司注册会计师、财务负责人等进行访谈,了解公司重大资产的对价支付情况、入账情况。 (2)对资产登记效力的核查:在尽职调查过程中,除查阅标的公司持有的专利证书外,律师还需要收集最近年度专利年费缴费凭证、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专利法律状态公开检索、实地前往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查专利登记簿副本,以确定该专利的实时有效性,避免因标的公司工作人员疏忽导致未及时缴纳专利费及滞纳金而使专利失效。 (3)对权利人合理性的核查:律师应当关注标的公司拥有的房产与对应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人,确认相关权利人是否一致,避免标的公司与其他权利人存在利益冲突。若房屋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权人不一致的,律师需要查明原因,并进一步了解相关权利人是否对权利行使、权利归属进行了约定,以及相关协议的具体内容和效力情况。在实行房地产合一登记的地区,如出现房地不能对应的情形,可能会导致房屋所有权无法登记,必要时律师应当走访相关主管部门,确认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的有效登记情况。 第十九条  关于诉讼、仲裁的尽职调查 律师在尽职调查过程中,通过调查标的公司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重大诉讼、仲裁程序,是否存在可能引起上述程序的任何重大违法或违约行为,以及是否存在由于参与诉讼、仲裁程序或被执行而导致标的公司所拥有的资产面临或者已经被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或司法拍卖等执行情况,从而充分揭示标的公司相关法律风险,评价其对标的公司产生的影响。主要关注要点包括: (1)标的公司诉讼、仲裁调查情况的一般调查手段主要包括:与标的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法务部人员,常年法律顾问、相关诉讼律师进行访谈,了解标的公司尚未了结的诉讼、仲裁案件以及虽已了结但影响重大的诉讼、仲裁案件,跟进了解在案件中标的公司与他人自行和解、调解、申请撤诉或上诉等诉讼进展情况,查阅相关诉讼、仲裁的法律文书及其他书面文件,了解诉讼案由、诉讼标的、诉讼请求,以及当事人、争议金额、争议焦点情况;登陆公司注册地人民法院网站,查询标的公司相关诉讼情况,登记人民法院执行情况网站,查询是否存在标的公司涉及的执行信息、被执行失信信息;走访公司注册地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咨询标的公司的诉讼、仲裁情况。 (2)根据并购重组方案及目的,律师可能需对标的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或交易对方以及标的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所涉的重大诉讼、仲裁案件进行尽职调查时,主要核查手段包括;与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或交易对方进行访谈,了解其目前已有或潜在的重大诉讼或仲裁,了解其所持标的公司股权或控制权,是否存在诉讼法律风险;与公司主要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目前是否存在已有或潜在的重大诉讼或仲裁,确认其任职资格和履职能力是否满足;通过网络检索,查询相关主体所涉诉讼、仲裁、执行及相关失信公示信息;走访相关主体注册地或住所地人民法院、仲裁机构进行咨询。 (3)律师对标的公司司法判决执行情况进行尽职调查时,应当查阅标的公司尚未执行完毕的法院、仲裁机构所作的判决、裁定、裁决、调解书等,并关注司法判决的执行诉讼时效。律师需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文书等文件、访谈标的公司经办人员和相关诉讼律师等方式,了解执行受理、进展的情况,合理分析执行结果可能性及对标的公司的影响;若执行过程存在中止或终结的,律师可以在尽职调查的过程中提示标的公司和执行承办法官联系,沟通解除保全措施或强制措施、合理预计未来执行安排。 第二十条  关于上市公司重组并购的尽职调查 若委托人属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时,律师除了需依照常规尽职调查思路,对拟购买、出售的公司股权、资产及对应业务板块等标的进行基础调查之外,还需要结合收购标的、收购作价等内容,判断委托人重组并购交易是否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是否需依法完成必要审核和注册程序、信息披露义务。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23修订)》,上市公司拟收购资产达到一定比例时,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需要完成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和程序;若重大资产重组构成“借壳重组”,或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全部或部分对价时,重大资产重组还需依法完成交易所审核和中国证监会注册程序等必要程序。可见,律师对收购资产计划的定性分析,对之后收购资产计划的制定和并购重组项目实施都会有重大影响。 1、收购资产计划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标准 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23修订)》的明确规定,上市公司收购资产计划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标准可以概括为: (1)实质上构成购买资产 除了收购子公司常用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方式之外,律师需要结合交易结果、法律关系及其特点、具体权利义务内容等方面,分析交易是否实质上构成购买资产,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资产交易,具体交易形式可以包括与他人新设企业、对已设立的企业增资或者减资,受托经营、租赁其他企业资产或者将经营性资产委托他人经营、租赁,接受附义务的资产赠与或者对外捐赠资产等。(2)交易所涉相关财务指标达到一定比例 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23修订)》,重大资产重组的标准主要为达到一定财务标准,即购买、出售的资产总额或资产净额、相关营业收入占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指标50%以上,或/且达到一定交易金额。同时,证券市场监管机关中国证监会可以根据审慎监管原则,依法要求上市公司对未达财务标准的重组并购事宜进行信息披露。 在实践操作中,律师还需要与重大资产重组中财务顾问、会计师保持沟通,并及时掌握证券行业监管机关和自律机构对相关标准的理解、定义,以便能够结合尽职调查结果,分析、判断收购交易的性质。 2、重大资产重组的条件 在律师协助委托人确认上市公司收购计划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后,则需要参照重大资产重组的法定条件,以便通过尽职调查收集、了解相关事实和信息,分析重大资产重组是否满足法定条件。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23修订)》第11条规定了各种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均应当符合的实质性条件,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反垄断等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有利于上市公司增强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可能导致上市公司重组后主要资产为现金或者无具体经营业务的情形,有利于上市公司在业务、资产、财务、人员、机构等方面与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保持独立,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独立性的相关规定,有利于上市公司形成或者保持健全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且不会导致上市公司不符合股票上市条件;同时,重大资产重组所涉及的资产定价公允,不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和股东合法权益的情形,重大资产重组所涉及的资产权属清晰,资产过户或者转移不存在法律障碍,相关债权债务处理合法。 同时,律师也需在制定并购重组方案、或尽职调查过程中,根据重大资产重组相关部门规章、自律规则和监管机关的释明、指引,充分调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参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各方保密义务的履行情况,以及标的公司、交易对方和上市公司自身内部审议、授权的程序,收购交易所涉的国资监管机关、商务主管机关、行业监管机关的核准、备案程序等。 3、构成“借壳上市”的重大资产重组 借壳上市是重大资产重组达到一定规模,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经营发生变化,具体认定构成“借壳上市”的法律依据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23修订)》第13条,其判断要点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情况,相关期限内购买资产交易所涉财务数据及其与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的比较比例是否达到法定要求,购买资产交易是否导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发生根本变化等。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构成借壳上市时,依据上述法律条款,该重大资产重组需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同时该重大资产重组亦需符合其他法定条件,且不违反法定禁止性条款,其中法定条件可以概括如下:符合一般重大资产重组的法定实质性条件;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对应的经营实体应当是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且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发行条件、相关板块定位,以及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具体条件;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符合法定合规性要求,以及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不存在可能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或者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关于本指引的说明 第二十一条  本指引由上海市律师协会并购重组专业委员会起草,并非强制性或规范性规定,仅供律师在实际业务中参考。 策划 温从军 上海律协并购重组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钱大治 上海律协并购重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 董月英 上海律协并购重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储小青 上海律协并购重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执笔 温从军 上海律协并购重组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钱大治 上海律协并购重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 王   珍 原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王振兴 上海律协并购重组专业委员会干事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律师 张云帆 上海律协并购重组专业委员会干事 原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上海律协投稿通道: shlxwx@lawyers.org.cn欢迎来稿~
3,012
6
水利部召开水利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推进会
4月12日,水利部召开水利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推进会,总结交流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解读水利重要规划情况,精准对接水利重点项目融资需求,部署推动金融支持水利工作取得更好成效。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参加会议并解读相关重要规划,水利部总经济师程殿龙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水利部持续深化与各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健全精准对接机制,及时推进重点项目融资落地见效。各金融机构聚焦水利重点领域,着力保障信贷规模和融资需求,不断提升金融高质量服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批新开工建设的重点水利项目获得超长期限、超优惠利率的金融信贷支持,为实现工程全面开工、加快建设进度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格局初步形成。 会议强调,水利高质量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必须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体系。 会议要求,有关司局单位要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结合业务需求,主动加强对金融及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与金融机构相互“取长补短”,努力成为金融支持水利领域的行家里手,积极做好本业务领域金融实践运用。要加强对地方水利部门的具体指导,积极协调推动水利项目融资落地,有力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要加强业务信息共享,做好动态跟踪,加大调研指导力度,注重“节水贷”“水权贷”等绿色金融模式的创新,搭建地方水利部门之间的学习交流促进平台,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机关有关司局和部直属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3,013
7
关于征集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机构的通知
关于征集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机构的通知 各律师事务所: 为整合优质服务机构资源,指导企业有效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提升外向型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能力,昆明市律师协会面向社会征集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机构,为社会公众提供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态势分析;编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引;编制政府咨询报告,建立并完善数据库;为涉案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配合开展专题培训和宣传,发布海外知识产权资讯;整合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专业资源;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指引企业海外布局、完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 二、申报条件 申报主体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报主体为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的优先。 (二)对海外知识产权工作有研究,具有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同类型的项目经验,熟悉企业在海外的知识产权状况。 (三)具有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专家以及海外服务机构资源,具备建设海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库和案例库的能力。 (四)具备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的工作能力和经验。 (五)经营状况良好,有独立、健全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制度,近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 三、征集及入库 昆明市律师协会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整理、收集,组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合作机构库,为拟入库服务机构出具入库文件(其中明确入库期限)。 四、材料提交 申报主体自愿向昆明市律师协会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机构申请表(附件1); (二)单位资质证明材料,如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人证书(复印件)等; (三)单位主要成员名单表、专业人员资格相关证明材料,如海外知识产权代理、律师执业资格证书或执业证明复印件等; (四)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工作相关材料,如典型案例、宣传培训、纠纷信息、纠纷结果、在其中发挥的主要作用等; (五)其他有助于证明申报主体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的材料。 申请人须在2024年5月10日前将电子版材料发送至。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映波 联系电话:0871-64661136 邮箱:kmslsxh@163.com 附  件: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机构申请表 昆明市律师协会 2024年4月15日
3,014
7
河南检察机关依法对肖星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肖星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新乡市人民检察院已向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肖星享有的诉讼权利,并讯问了被告人肖星,听取了辩护人的意见。检察机关起诉指控:被告人肖星利用担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地区工作部科员、统战部副部长,上海市青联副秘书长,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浦东支公司总经理,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党委书记、总经理,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及利用本人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3,015
9
安徽政务服务网升级推出企业破产信息查询“一件事”
安徽政务服务网升级推出企业破产信息查询“一件事” 过去 破产管理人查询破产企业财产信息时 需携带各类证件和文书资料 前往多个部门逐一多次查询 费时费力,影响了破产清算效率 现在无需各个部门多头跑 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 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一次办 仅需“一次提交” 即可完成多项业务查询 真正实现“一站式”集成办理 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 为提升企业破产管理人查询企业破产信息便利度,安徽政务服务网升级推出企业破产信息查询“一件事”,实现企业破产涉及到的车辆、社保、房屋交易、企业登记、医保、公积金等多项查询内容“一站式”集成办理。企业破产管理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有关事项查询工作。 操作指南 打开安徽政务服务网,点击“高效办成一件事”,点击右上角“登录”,使用法人账号登录网站。 进入后,在搜索栏中可以搜索“企业破产”,即可找到“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入口,或者在左侧的高频一件事中找到“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入口,点击“在线办理”。 进入到一件事的智能引导(情形引导)的页面,提供了多个问答,申请人根据业务办理所需,选择对应的问题。选择完毕后,确定后进入下一页的填报表单页面。 申请人根据表单的要求,填写完毕,点击“下一步”,进入材料提交页面。 申请人根据页面要求,上传对应的材料,点击“下一步”,进入信息确认页面。 在信息确认页中,请仔细检查填写的信息及上传的材料信息,是否正确,如有误,可以点击“上一步”进行修改;如无误,可点击 “提交”。 在点击提交后,会提示“您的办件已提交成功”,此时可在“我的办件”中查看到提交的办件信息。 您也可以在"个人空间-我的事务-我的一件事"中,可以查看到提交的办件信息,可以点击“查看”,查看该办件的详情办理情况,包括各个单个事项的进度等。  注:本文示例图文仅供操作参考,请以实际操作页面为准。 //来源:皖事通
3,016
9
郑州中院召开2024年度破产审判工作推进会
4月12日,郑州中院召开2024年度全市法院破产审判工作推进会,郑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季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议通报了2024年第一季度全市法院破产审判工作情况,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2024年全市法院破产审判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强调:一要坚持“如我在诉”意识,践行人民至上原则,在当前经济形势背景下充分发挥破产制度价值,助力企业脱困重生。二要紧抓破产审判质效,切实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维护破产案件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三要扎实开展“执破融合”工作、长期未结破产案件清理、公益强制清算推进、破产前端机制建设等专项工作。四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防范廉政风险,重视破产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严守廉洁纪律底线,引导破产管理人明底线、知敬畏,依法处理破产事务。 编辑:冯婉玉  靳姗姗  张云龙 审核:付加才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3,017
4
“九旬老人控诉保姆卷走200万”开庭,律师:保姆不同意退100万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4月15日上午,“上海老人起诉保姆卷走200万元养老钱”一案在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澎湃新闻记者从原告代理律师周兆成处获悉,庭审从上午9时许持续到11时,未当庭宣判。庭审结束后,法院组织双方调解,原告同意只让被告保姆退还100万元,被告未同意。 据卢德麟的儿媳沈艾伦(化名)介绍,蒋某珍在提交证据时,当庭表示涉案200万都花了,其中100万元买了房,另外100万未说明具体用途。 卢德麟举报保姆虐待自己。网络图 2023年6月30日,一个名为“上海94岁老人卢德麟”的账号发帖称,保姆蒋某珍虐待自己,并偷偷转走自己和老伴的养老钱250多万元。而卢德麟的丈夫沈某礼曾写下证明“赠与”保姆蒋某珍200万元。 此后,卢德麟以“赠与合同纠纷”为案由向黄浦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丈夫和保姆均为被告。记者从沈艾伦处获悉,原告的诉求是,法院判令沈某礼赠予蒋某珍200万元的行为无效,蒋某珍应返还卢德麟夫妻共同财产200万元及赠予财产所产生的利息,并请求法院判令蒋某珍支付因虐待卢德麟产生的精神损失费20万元。 4月15日庭审中,卢德麟、沈某礼两位老人均因身体原因无法出庭,卢德麟委托律师代理出庭,沈某礼委托儿子作为代理人参加庭审,保姆蒋某珍本人亲自出庭。 转账记录 视频截图 丈夫向保姆转账200万元,配偶不知情 根据儿媳沈艾伦提供的起诉书,卢德麟今年94岁,与沈某礼于1953年3月22日登记结婚,至今仍是合法夫妻关系,一直共同居住。二人育有一子沈某,沈某长期定居国外。 卢德麟因患脊髓炎,胸部及以下身体完全瘫痪;沈某礼患有眼疾,一只眼睛已失明,另一只眼睛仅余0.25的视力。两位老人生活均不能自理,在邻居的介绍下,于2019年下半年雇佣蒋某珍为住家保姆,全职照顾夫妻俩的日常生活,开始月薪6000元,没多久工资又涨到12000元。 起诉书称,2020年至2022年三年期间,老人儿子沈某因新冠疫情原因无法回国,卢德麟夫妻的日常生活完全依赖蒋某珍照料。在此期间,蒋某珍以疫情期间照顾沈某礼为由,向沈某礼索要“救命钱”“养老钱”等共计200万元,同时蒋某珍还对卢德麟进行了持续性的虐待。 2023年2月,儿子沈某回国探望父母。2023年2月28日,沈某通过查询银行账户明细发现,沈某礼在2022年8月22日、2023年2月7日分别通过银行转账向保姆蒋某珍转账100万元,共计200万元,而卢德麟对此毫不知情。 于是,卢德麟和儿子沈某要求蒋某珍返还200万元,蒋某珍拒绝返还。之后,沈某礼写下一份《证明》,证明其自愿将200万元赠送给蒋某珍,该《证明》仅有沈某礼一人的签字。 律师:夫妻一方的赠与行为无效 原告代理律师周兆成表示,沈某礼未经卢德麟同意,将巨额夫妻共同财产赠与保姆蒋某珍,侵犯了卢德麟的财产权益,该赠与行为应认定为无效。 他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夫妻对于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对超出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分的,应经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夫妻一方非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将共同财产无偿赠与他人,严重损害了另一方的财产权益,有违民法上的公平原则,这种赠与行为应属无效。“本案中,沈某礼赠与蒋某珍200万元的数额显然已经超出了日常生活需要的范围。” 周兆成还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蒋某珍在从事保姆职业期间存在虐待原告、挑拨原告夫妻关系、教唆沈某礼孤立原告、盗刷原告医保卡等恶劣行为,该赠与行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应认定为无效。 记者尝试联系蒋某珍,其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在澎湃新闻此前的采访中,儿媳沈艾伦称,视频监控显示蒋某珍有虐待卢德麟的行为,蒋某珍盗用老人的医保卡买药,谎报卫生间装修价格骗钱,家中卫生状况极差,没有好好履行保姆的职责。但有邻居表示,蒋某珍曾在居民楼内做钟点工10多年,动作有些粗鲁但人不坏,疫情期间都是蒋某珍在照顾老人。另有自称知情人士的网友称,老人是出于感激而将名下部分资产赠给保姆。 (蒋某珍、沈某礼为化名) 本期编辑 邹姗 推荐阅读
3,018
4
继父起诉继女要求给付赡养费,能支持吗?
继父起诉继女要求给付赡养费,能支持吗?近日,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继父起诉继女要求给付赡养费的案件给出了答案,由于继父与继女之间没有形成事实上的抚养教育关系,继父的诉请未能获得法院的支持。 2000年1月19日,时年12岁的罗某随母亲再婚到继父家,不久继父被查出得了肺结核,罗某母亲害怕罗某被传染,遂将其送回到姥姥家。2004年5月19日,罗某母亲与继父离婚。在罗某母亲与继父婚姻存续期间,罗某大部分时间都在姥姥家学习生活,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去继父家。在罗某母亲与继父离婚时罗某尚未成年,继父与罗某母亲离婚后未对罗某进行抚养教育。继父年迈,起诉继女要求其履行每月给付赡养费的义务。 宁河区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原、被告之间是否形成了事实上的抚养教育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继父或者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因此,只有继父母对继子女进行了事实上的抚养教育义务后,成年后的继子女才对继父母有赡养义务。罗某在母亲与继父再婚后不久即被送回到姥姥家,且继父在与其母亲离婚后,未尽到将其抚养教育至成年的义务,由于继女与继父的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不能认定已形成法律上的“受其抚养教育”,因此双方未产生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最终继父要求罗某给付赡养费的诉讼请求被依法驳回。 法官说法: 现实生活中,因父母再婚而形成的继父母继子女关系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法律规定,继父母继子女的权利义务与父母子女相同,但这种关系的产生基于姻亲而非自然血亲,需要通过不断地培养感情才能形成超越血缘的亲情关系,而这一时间必定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其间只有继父母履行了对继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双方形成拟制血亲后,才具有与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相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继父母继子女之间不仅有抚养教育和赡养扶助的义务,同时也有相互继承的权利。如果继父母和继子女仅是短暂的、断断续续的共同生活和抚养行为,则不宜认定形成了事实上的抚养教育关系,否则就会产生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权利义务上的不对等,对继父母和继子女的责任承担也会有失公允和偏颇。
3,019
1
广州市复议办成功调解首例行政协议复议案件
羊城晚报讯 记者薛江华、通讯员穗司宣报道:将行政协议争议纳入行政复议受案范围,是行政复议法修订的一大亮点。日前,广州市复议办成功调解新行政复议法实施后的首例行政协议复议案件,实现该行政协议纠纷高效实质化解。 今年1月1日,新行政复议法正式施行。为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行政复议吸纳和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新行政复议法创新性地将行政协议争议纳入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并对复议调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记者了解到, 这起案件是医疗保险领域的行政协议纠纷。被申请人与A医院签订的《广州市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书》(以下简称《医保服务协议书》),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协议履行期间,被申请人经调查发现A医院存在“降低入院标准”的违约行为,于是依据协议书的约定,作出《关于对A医院违约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决定中止A医院医保协议(住院)3个月,并从该院申报医保结算的医疗费用中扣减相应的违约费用。A医院对该通知不服,向广州市政府提起行政复议。 本案中,被申请人与A医院签订的《医保服务协议书》,满足行政协议的主体要件、目的要件、内容要件和意思表示要件,属于行政协议。被申请人按照协议约定作出的处理意见所产生的纠纷,属于行政复议范围。复议机关受理后,决定采用普通程序审理。在审理过程中,复议机关多次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并积极推动调解协商工作,最终促成双方案外和解,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相关行政争议得以实质性化解。作为新行政复议法施行后广州市复议办审理的首例行政协议复议案件,这个案件的办理彰显了行政复议在切实维护公共利益、监督行政机关守信践诺中的职能作用。复议机关也充分发挥了高效便民的优势,使行政协议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据悉,今年一季度,广州市区两级行政复议机关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3389件,同比增长89%,行政复议已日益成为群众解决行政争议的首选途径。(羊城晚报) 【编辑:曹子健】
3,020
7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维实施指南》等3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2024年4月15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运维实施指南》等3项国家标准现已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根据《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要求,现将该3项标准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3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清单 序号 标准名称 类型 1 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运维实施指南     制定 2 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修订 3 数据安全技术 政务数据处理安全要求     制定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3,021
11
齐齐哈尔市住建局组织召开2024年度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预拌混凝土工作会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推动“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活动走深走实,不断加大行业监管执法力度,齐齐哈尔市住建局在夯实基层基础、传导责任压力、强化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4月14日下午,组织召开2024年度全市工程质量预拌混凝土工作会议,旨在进一步明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暨预拌混凝土发展态势,清除发展沉疴积弊,聚焦重点工作靶向发力,同时不断提升执法人员队伍整体水平,推动行业监管法治化建设,以高水平监管保障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各县(市)、区质量监督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预拌混凝土企业法人代表、技术负责人、实验室主任等200余人参加了这次培训。 市住建局副局长张洪涛同志在会上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检测机构资质变革,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现状,通报了去年省检、行检发现问题及对今年违法违规企业处罚的情况,并就下一步检测机构和预拌混凝土企业发展及加强监管工作进行部署。一是贯彻规范标准,把好行业监管“方向盘”;二是严格资质监管,管好材料入场“通行证”,三是规范质量行为,下好高质量发展“一盘棋”。市质安中心梁强主任就认真落实会议精神抓好推进工程质量检测闭合管理、强化预拌混凝土管控、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市质安中心检测科负责人郝文渤就质量检测与预拌混凝土行业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质量控制、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他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质量检测、预拌混凝土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典型做法。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知识提升了技能,还增强了依法经营,规范发展的法治意识,回去后一定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以更加专业、规范的态度投入到质量检测与预拌混凝土工作中。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进。我们将以深化能力作风建设为契机,转变观念、守正创新,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及预拌混凝土工作基础打实、工作抓实、步子迈实,为质量检测与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持续推动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
3,022
9
宁波法院:以法治护航“破产”与“保护”间的良性关系
经营危机爆发后是否只能无奈破产?仍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如何枯木逢春?在充分发挥破产审判拯救与出清作用,打造破产司法保护领先地的探索中,宁波法院持续擦亮破产审判名片,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助力宁波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2023年,宁波法院审结破产案件687件,其中破产重整成功9件,共化解金融不良资产178.4亿元,盘活资产51.2亿元、土地4.9万亩、房屋173万平方米,安置职工1216人。 以前瞻对策破繁冗之局 “等了8年,终于拿到产权证了!”数月前,浙江余姚国际模具城在经历长达8年的停工、复工、续建后,正式竣工交付。 该模具城旨在打造国际模具产业智造高地、国际模具商贸与文化博览中心、长三角一流模具产业创客园,于2014年动工、2015年开盘销售,不少模具业主慕名购买厂房。因资金周转困难,模具城于2016年底全面停工。 2021年1月,余姚市人民法院收到破产重整申请后发现,该项目债权申报金额高达9.6亿余元,主要资产只剩未建成的厂房和商铺,若强制破产清算或司法拍卖,资产价值将大打折扣,厂房交付目的也无法实现。 为有效缩短司法处置周期,提高重整效率和成功率,法院探索适用预重整程序,以前瞻思路介入债权审查、资产核查评估等环节,提出“共益债借款+代建管理”模式,协调政府在复工证照办理、施工用电用水等方面及时履职,续建资金及各项回款则由管理人和投资人的共管账户监管。 债权人会议上,这一预重整计划近全票通过。后法院裁定批准了重整计划,目前正在顺利执行中,已有400余户商户拿到了产权证。 预重整程序能够充分听取并征求各类债权人的意见,有效提升重整计划的接受度,保证了后续重整程序的高效推进。预重整这一前瞻对策在重整程序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案例,在宁波法院并不少见。 针对拥有优质资产的涉困企业,宁海县人民法院将预重整作为前置程序,集约化解纠纷,避免程序空转,在某制衣公司申请破产清算案件中,通过预重整程序帮助公司引入1.96亿元投资并促成全额汇入,在受理破产重整申请后一揽子解决77笔债权清偿问题,集中化解债务约6.78亿元,将原本繁冗的重整进程变得灵活高效。 在某酒店破产重整案件中,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法院通过预重整程序,帮助酒店制定契合其经营规划的重整计划,保留品牌价值。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通过预重整程序盘活楼盘,帮助购房者实现交付房屋的根本目的,同时提升了公司资产价值,有效提高了债务清偿率。 为进一步发挥预重整作为庭外程序的优势,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出台《关于审理预重整案件的工作办法(试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启动破产重整程序前先行适用预重整进行挽救。三年来,在宁波法院审结的29件破产重整案件中,共有8起案件适用预重整程序,对最大限度盘活资产、安置职工、释放土地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能动履职探最优之解 在宁波这片民营经济持续拔节而上的沃土里,宁波法院以能动履职为牵引,在帮助企业解决债务危机、公平有序清偿相应债权的同时保留企业优势,给出了法治护企“最优解”。 宁波某塑业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曾是多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配件供应商。2022年3月,宁波中院受理该公司破产清算申请,经债权申报并核实,债务超1.4亿元,但该公司除了评估价仅4600余万元的工业土地和房产外,几乎没有其他偿债资源,远不足以覆盖担保债权。 在评估重整可能性时,宁波中院发现其供货商代码管理系统、供货资源、优质客户信息等具有较高的变现价值。破产管理人在法院指导下多渠道发布预招募重整投资人信息,与意向投资人多轮洽谈,还创新设立特别救助计划,用于补偿支持重整计划草案的普通债权人,改变了普通债权无法获偿的局面。2023年7月,宁波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该公司第一顺位抵押权、职工债权、税收债权均获100%清偿。普通债权在特别救助计划下的平均受偿率提升14%,其中多数供应商债权受偿率为100%,重整期间仅用时7天。 在重整计划推进过程中,还有一个细节打动了不少债权人。该公司出资人为夫妻二人,儿子也共同参与经营管理,宁波中院希望投资人能充分考虑到创业成果凝结了出资人家庭的汗水与智慧,促成投资人提供了与出资人之子合作的方案,使其仍有机会继续工作,见证公司的“涅槃重生”。 在另一起饭店破产重整案中,宁波中院深化“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机制,创新采用“执行和解+债务重组”危机处置模式,在庭外重组基础上,率先实施执行转破产重整,由执行局和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共同组成合议庭,有效衔接程序转换,一揽子解决债务清偿。最终,投资人的5.25亿元重整对价作为偿债资金,全额承接供应商、消费卡持有人债务,税款债权100%清偿,430名员工得以继续就业。 在一起申报债权达6.24亿元的某设备公司破产重整案中,申报债权为3.9亿元的债权人拟出资1.35亿元整体收购,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采用“债权置换出资”模式,以“1.09亿元优先债权抵扣+2600万元现金注资”缓解其现金流压力。该公司仅用时半年就告别困境,重新出发。 慈溪市人民法院在某新能源公司破产重整案中,指导破产管理人以整体“打包转让”模式促使1.8亿元投资款一次性到位,核销债权3.33亿余元,使公司品牌、资质、专利等优质价值得以保留。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采用“现金+以物抵债”方式,在某房产公司破产重整案中实现有财产担保债权和大额普通债权的全额清偿,同时引入信托服务,使债权人通过信托份额间接持有抵债资产,有效保留资产整体价值并促进后续招商运营。 为解决“无产可破”案件管理及处置中的资金问题,早在4年前,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以全市首笔社会捐赠形式,设立了总金额为100万元的企业破产费用援助专项基金,出台《江北区破产费用援助专项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以赋分方式核定管理人工作量,确定援助基金金额。 为减轻当事人讼累,象山县人民法院在宁波中院指导下,于2021年开发上线“电子诉讼破产案件办理”模块,并嵌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于今年3月完成迭代升级,云端实现管理人报告、法官指导答复、债权人“维权”零成本和破产案件管理人资金账户统一监管。 以强大合力筑重生之路 破产案件的妥善处理,解决的既是经济问题、法律问题,同时还有社会问题,持续推动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凝聚各方合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对人民法院而言尤为重要。 我市以引进外企为主,提供设立工厂、贸易公司等“一站式”服务的某工业园区,其管理公司因受关联企业互相担保的影响陷入经营危机。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该破产清算案后,指定由区政府专门为该案成立的工作领导小组担任临时破产管理人。法院与破产管理人充分运用府院联动机制,通过线上线下40余场谈判,市场化选定投资人,成功引入8.3亿元投资,同时协调政府协助公司解决房地分离和土地权属瑕疵等问题。为使“引进来”不停摆,该工业园区在法院与破产管理人的监督下破产不停产,不到两年期间创造利润6000余万元。目前,重整计划全部执行完毕,普通债权首次清偿率达47.18%。该案不仅是府院联动的成功案例,更是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浙江某建设集团是一家民营水利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及关联公司因债务问题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批准了重整计划,但一笔高额债权迟迟无法收回影响了重整进度,相关债权人起诉要求追收该笔债权。 该笔债权涉及作价转让股权的水电站大坝是否有质量问题,专业性强,争议较大。承办法官立即启动破产审判专家协商机制,远赴2000公里外的大坝,会同当地勘研院专家、水电站工程师、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人员等现场勘验、反复论证,认定大坝已竣工验收多年,争议属于设计理念问题,最终促成近4000万元破产衍生债务自动履行,彻底扫除了重整计划执行中的最后一个障碍。 近年来,针对需要府院联动解决的事项,宁波中院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化解堵点难点,推动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开展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工作,联合市税务局出台相关文件推进破产便利化,建立风险处置司法保障领导小组妥善化解重大破产案件风险,制定《破产管理人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和《破产管理人工作质效量表(试行)》促进管理人依法忠实勤勉履职。 为持续营造鼓励诚信、宽容失败的破产理念氛围,宁波中院主办全市首届破产法甬江论坛,发布宁波法院破产重整(含预重整)典型案例、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破产审判精品案例等,使政府、企业、公众能充分了解破产审判在化解两链风险、处置“僵尸企业”、盘活要素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琳熠 张颖璐
3,023
0
《上海市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印发
《上海市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印发! 双碳战略联盟 2024-03-30 邀请函|2024第二届中国碳金融论坛(4月20-21日.上海)——附会议日程 关于印发《上海市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沪发改环资〔2024〕3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落实。   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代章)   2024年3月26日 上海市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本市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结合本市实际,现将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目标   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全市考核口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各区、各行业、各重点区域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按照确保完成后两年平均“十四五”剩余目标、力争完成“十四五”规划进度目标。重点用能单位严格实施能耗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工程减排量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煤炭消费总量持续控制。   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综合管理   推进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平台功能全面上线。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碳排放双控目标考核制度。制订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办法。推进各区全面完成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完善产品碳足迹相关制度,推进低碳供应链建设。   三、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动蒙电入沪前期工作,加快引入市外绿电资源,年内新购市外非化石能源电力40亿千瓦时。推进市内新能源建设,力争新增光伏装机60万千瓦以上,组织开展新一轮海上风电竞争配置,加快金山一期等近海风电建设。加快建立促进绿电生产消费的市场体系和长效机制。   四、持续推动节能降碳增效   开展年度区级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目标责任评价、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核查。组织各领域、各区抓紧下达重点用能单位年度节能降碳目标,“百”“千”家工业重点用能单位年度能耗总量原则上削减1%以上,“百”“千”家交通重点用能单位年度能耗强度原则上削减1%以上。   五、深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   加快吴泾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推动漕泾综合能源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化工产业向杭州湾地区集聚。加强落后产能调整力度,实施调整项目450项。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氢能、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赋能,推进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落实“百一”行动计划,推进100家重点用能单位完成能源审计。   六、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   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落实超低能耗建筑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强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落实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5%以上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不少于100万平方米。持续推进全市绿色社区、节约型机关、绿色商场、生态文明示范校、“无废细胞”等示范创建,推进酒店资源循环利用。   七、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   完善低碳综合运输结构,推进铁路、航道建设整治工程。构建低碳城市交通体系,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公交线路优化、慢行网络建设。推进交通装备低碳升级,加速推进城市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推进绿色智慧航运中心建设。推动可持续燃料在航空、船舶领域使用。推进低碳设施体系建设,深度挖掘交通领域光伏应用潜力,加快船舶岸电和充电桩建设。   八、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持续完善垃圾源头分类长效机制,推进投放点改造提升行动。推进建筑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利用,积极拓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材产品应用场景。推动有关区(管委会)落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用地规划布局。组织申报并发布一批本市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发展名单。   九、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核心支撑作用   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低碳前沿颠覆性技术探索,加快技术攻关。培育一批节能低碳和新能源研究机构,推进重组建设、优化完善碳中和相关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和绿色技术创新中心。   十、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   实施环城生态公园带及“千座公园”建设工程,新增各类公园120座,新建绿地1000公顷。巩固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新增森林面积3.1万亩,完成公益林抚育面积3万亩。   十一、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全民参与   组织好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等工作。继续举办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和成果博览会。   十二、推进绿色低碳区域行动   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培育碳中和产业发展动能、开展生态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及碳排放精细化管理相关研究及平台建设。支持宝山区打造以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为主的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启动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项目创建。   十三、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   继续实施“批项目、核总量”制度,实行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试点开展市重大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查评估工作。加快构建本市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机制,协同推进长三角跨区域排污权交易。持续开展燃煤发电机组环保排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推动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推动秸秆资源科学规范利用。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强化环境监管、监测与执法联动。   十四、实施污染减排重点工程   在石化行业重点企业开展无/低泄漏设备组件应用试点、VOCs泄露智能化在线监测试点。持续推进国三柴油车淘汰。推动锅炉和炉窑稳定排放达标。推进包装印刷行业VOCs治理。推动一批污水、污泥、生活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和水平。   十五、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   开展《上海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通则》等法规、标准修订,启动一批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领域地方标准新制订项目。修订秸秆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建筑节能支持政策,研究制订碳达峰碳中和、污水主管修复和改造、节水减排、燃煤电厂升级改造等支持政策。修订完善差别电价机制,探索将办公建筑纳入执行和范围。   十六、强化责任落实和监督执法   建立完善月度调度、季度预警、年度考核的监测预警机制。做好“十四五”重点工程减排量指标分解。制定发布上海市“两高”项目管理目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完善能源和碳排放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优化污染源统计调查范围,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附件:   1.2024年全市节能减排降碳工作主要目标   2.2024年各区及部分功能区节能目标   3.2024年重点企业煤炭控制目标   4.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任务和分工表 ----------------------------------------------------------------------- 来源:海洋碳中和
3,024
0
广州市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为强化高污染燃料设施的管理,持续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广州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穗府规〔2024〕2号)(以下简称《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通告》)将于2024年5月15日起施行,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对优化能源结构,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据估算《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通告》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约600吨,加快推进广州绿色低碳发展。 《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通告》明确,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燃烧设施和新增高污染燃料销售点;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高污染燃料机组锅炉,在改用清洁能源前,应当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水平。 《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通告》提出,尚未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的煤电机组,要根据国家关于煤电机组等容量替代改造,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等政策要求,开展改造升级,提升煤电机组的能效水平。市内现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水泥炉窑及其他工业炉窑,应在2025年12月31日前改用清洁能源或停用,经论证因生产工艺等客观条件制约暂无法改用清洁能源的,应当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通告》鼓励,实施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已建成的不能达标排放的供热锅炉应当在集中供热稳定限期停用。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 划定广州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 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关于发布〈高污染燃料目录〉的通知》(国环规大气〔2017〕2号)等有关要求,市人民政府决定划定广州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强化禁燃区环境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禁燃区范围划定 广州市全域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选择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高污染燃料目录》中第Ⅲ类燃料组合作为禁燃区内高污染燃料管理类别。 二、禁燃区管理要求 (一)在禁燃区内,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燃烧设施。     (二)在禁燃区内,已建成的燃用高污染燃料燃烧设施按以下规定强化管理: 1.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高污染燃料锅炉,在改用清洁能源前,应当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水平,按照燃气机组排放标准实施环境管理。 2.现有尚未服役期满的煤电机组,且尚未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的,应当根据国家关于煤电机组等容量替代改造,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等政策要求,开展改造升级,提升煤电机组的能效水平。 3.现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水泥炉窑及其他工业炉窑,应在2025年12月31日前改用清洁能源或停用,经论证因生产工艺等客观条件制约暂无法改用清洁能源的,应当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三)在禁燃区内,禁止新增高污染燃料销售点。现有的高污染燃料销售点,除本通告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的当前可燃用高污染燃料设施的单位外,不得向本市其他单位或个人供应高污染燃料。   (四)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已建成的不能达标排放的供热锅炉应当在集中供热稳定后3个月内停用。   (五)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应为专用锅炉,并配备高效除尘设施。   (六)国家或广东省发布相关行业、燃用设备、燃料等新排放标准的,从其新标准实施。 三、本通告有关专用词汇说明 (一)《高污染燃料目录》第Ⅲ类燃料组合类别,包括煤炭及其制品,石油焦、油页岩、原油、重油、渣油、煤焦油,非专用锅炉或未配置高效除尘设施的专用锅炉燃用的生物质成型燃料。   (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高效除尘设施,是指袋式除尘设施,或旋风加袋式除尘、电袋除尘等两级、多级除尘高效治理设施。   (三)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锅炉,推荐使用广东省地方标准《生物质成型燃料工业锅炉技术条件》(DB 44/T1510—2014)。国家或广东省出台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锅炉产品标准后,从其新标准。   (四)生物质成型燃料,推荐使用广东省地方标准《工业锅炉用生物质成型燃料》(DB 44/T1052—2018)。国家或广东省出台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标准后,从其新标准。   (五)超低排放改造,是指燃煤机组、水泥炉窑等高污染燃料设施升级改造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相应行业超低排放水平。   (六)集中供热覆盖范围,是指满足区域供热规划要求,以热源点为中心覆盖半径15公里区域范围,且具备提供集中供热条件的情况。 四、实施日期   本通告自2024年5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来源: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编辑:广州市环保宣教中心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保森带队到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调研 积极参加生态环境部监督帮扶工作,擦亮广州市生态环境铁军品牌 筑牢北部生态屏障,广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修订征求意见 点点赞点在看
3,025
8
江西高院发布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目录 1 创新运用督促令 赡养纠纷巧化解——宋某与吴乙等赡养纠纷案 2 离婚后也能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吴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 3 “两令”结合 助力查清夫妻共同财产——熊某与刘某离婚纠纷案 4 探索签署承诺书 破解探望权困境——姚某与杨某离婚纠纷案 5 养女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周某与王某遗嘱继承纠纷案 6 依法认定劳动关系 解决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的“烦薪事”——邹某与某传媒公司劳动争议案 7 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农村外嫁女 依法享有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分配权——邹某与某村民小组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案 8 微信朋友圈发表贬损他人言论需担责——邹某甲与邹某乙名誉权纠纷案 9 遭遇职场性骚扰 起诉获得赔偿金——周某某与徐某某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案 10 司法救助纾困境 联动回访送温情——邓某司法救助案 案例一 创新运用督促令 赡养纠纷巧化解 ——宋某与吴乙等赡养纠纷案 基本案情 宋某(女)现年81岁,共生育四名子女,自身患有多种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宋某现随长子吴甲在农村生活,由吴甲承担主要赡养义务。次子吴乙以1988年已签订《分家协议》为由,基本未履行赡养义务,长女吴丙、次女吴丁按传统习俗支付节礼费用,日常未履行赡养义务。宋某诉至法院,要求吴乙、吴丙、吴丁履行赡养义务。 办理情况 人民法院收到宋某起诉材料后,即时启动家事诉前调解程序,先行委托家事调查员对宋某赡养现状、各子女家庭条件、赡养意愿等情况进行诉前调查,依据调查情况制作《家事调查报告》,作为诉前调解的参考。调解过程中,法院向吴乙、吴丙、吴丁发出《履行赡养义务督促令》,从妥善安排老人生活居住、疾病治疗护理、日常生活照料、关心老人精神需求等方面,释明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宣讲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促使吴乙、吴丙、吴丁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赡养母亲宋某事宜达成一致,同意支付赡养费,并承诺会经常看望和关心母亲宋某。法院联动家事调查员每月进行案后回访,监督各子女全面履行赡养义务。 典型意义 近年来,人民法院积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家事审判方式,积极引入基层调解力量参与家事案件审理,着力构建“纠纷化解在萌芽,权利保障在诉前”的家事解纷机制。本案中,人民法院通过构建“法官+调查员”的家事案件审理模式,依托家事调查员开展诉前调查、调解、回访、宣教,并创新运用督促令制度,发出《履行赡养义务督促令》,使得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既避免了家庭成员对簿公堂,又保障了老人多年缺位的赡养权益。此案的圆满解决,为防范和化解赡养纠纷提供了机制化的参考思路,有助于形成“老有所养,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案例二 离婚后也能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吴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 基本案情 申请人吴某(女)与被申请人段某原系夫妻,吴某起诉离婚后,段某曾与吴某发生激烈争吵并持刀砍伤吴某,致吴某轻伤一级。事后,段某被依法判处有其徒刑二年。双方于2023年3月经法院判决离婚。因段某将于2023年9月服刑期满,吴某担忧又将遭受暴力侵害,于2023年8月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办理情况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段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曾有严重的家暴行为,致使吴某身体健康遭受严重损害。虽二人已经法院判决离婚,不会再共同生活,但段某在服刑期间坚称与吴某感情尚好,砍伤系一时冲动,段某对吴某仍可能再次实施纠缠、骚扰等侵害行为。故法院根据吴某的申请,依法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段某对吴某实施骚扰、跟踪、暴力侵害等行为。段某出狱后,法官及时掌握保护令的执行情况和当事人生活现状,定期进行跟踪回访,并对段某开展法治教育,告知其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律后果。段某表示深刻认识到自身错误,愿意悔过自新,不再打扰吴某生活。 典型意义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禁止以恋爱、交友为由或者在终止恋爱关系、离婚之后,纠缠、骚扰妇女,泄露、传播妇女隐私和个人信息。妇女遭受上述侵害或者面临上述侵害现实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该条款明确了离婚后妇女在面临前夫侵害现实危险时,可以依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2023年8月,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决议》,进一步规范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办理、执行,健全我省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人身安全保护令实施效果。本案中,人民法院及时制发并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为申请人吴某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有助于引导婚恋关系结束后可能遭受侵害的妇女积极运用人身安全保护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更好地预防和制止发生在家庭成员以外人员的不法行为。 案例三 “两令”结合 助力查清夫妻共同财产 ——熊某与刘某离婚纠纷案 基本案情 熊某(女)与刘某于2000年1月登记结婚。两人拥有多处房产,并参与创办了三家公司。2023年3月,熊某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向法院起诉离婚,并要求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办理情况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双方当事人均同意离婚,但对夫妻共同财产存在较大分歧。为查清夫妻共同财产状况,法院向双方当事人发出《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责令如实申报夫妻共同财产,告知拒不如实申报的法律后果。同时,引导当事人申请《律师调查令》,对登记在对方名下的财产进行调查。通过“两令”结合,查清了当事人共同所有的房产、车辆、公司股份等财产信息。在此基础上,双方达成调解离婚并分割了共同财产。 典型意义 全面查清夫妻共同财产是离婚纠纷案件处理的关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将离婚诉讼期间申报夫妻共同财产明确为法定义务。法院在本案中发出《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督促当事人主动、如实申报夫妻共同财产,鉴于当事人财产状况复杂、分歧较大,同时发出《律师调查令》,对当事人申报的财产情况进行调查核实。通过发挥“两令”作用,全面高效查清夫妻共同财产,助力法官明断“家务事”,为成功调解奠定基础,实现了公正与效率的统一。 案例四 探索签署承诺书 破解探望权困境 ——姚某与杨某离婚纠纷案 基本案情 姚某(女)与杨某系夫妻,于2020年3月30日生育一子。后姚某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提起离婚诉讼,要求婚生子由杨某抚养,其本人对婚生子享有探望权。 办理情况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杨某长期不在家,姚某与杨某父母矛盾较为激烈,婚生子自出生后便一直随杨某父母生活,姚某多次欲探望均被拒绝,也无法当面与杨某协商离婚事宜。法院与杨某取得联系后,积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姚某担心以后探望孩子受到阻拦,杨某则希望姚某不要过多打扰孩子生活,双方就探望权行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针对该情况,承办法官耐心劝导,阐明亲子关系对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共同为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为进一步打消双方顾虑,在承办法官建议下,双方签署了《探望权履行承诺书》,对探望权行使作出约定。 典型意义 探望权的意义在于保障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能够定期与子女团聚,有利于弥合家庭解体对父母子女之间造成的感情伤害。当前,探望权的行使面临着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拒不配合探望、转移藏匿孩子等困境,导致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不能与孩子维系感情,进而产生探望权纠纷。由于探望权的特殊性,执行存在困难时,强制执行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影响父母子女关系。本案中,人民法院引导当事人签署《探望权履行承诺书》,明确当事人如何行使探望权,以及违反承诺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为当事人依法行使探望权提供指引,破解了探望权困境,有助于防范日后因探望权纠纷产生新的诉讼,助力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 案例五 养女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周某与王某遗嘱继承纠纷案 基本案情 周某某、王某某系夫妻,二人膝下无子女,遂收养周某为养女。2008年,周某某、王某某立下遗嘱,将其名下旧屋一间赠予其侄子王某。2015年,二人又将该旧屋以10万元价款出售给案外人。2016年,周某某、王某某与养女周某及女婿张某签订赡养协议,约定二人名下所有财产由周某及女婿张某继承,周某及张某需履行赡养义务。后周某某、王某某分别于2016年、2020年去世。王某认为案涉旧屋房款被周某非法获取,要求周某返还,双方协商不成,遂诉至法院。 办理情况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遗嘱人在订立遗嘱后,仍可通过法律允许的方式撤销其在原遗嘱中所作出的财产处分行为。周某某、王某某在生前将案涉房屋出售,原遗嘱内容应视为被撤销。同时,法院经向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及有关人员走访调查,证实养女周某对其养父母履行了积极赡养义务,并料理了二人后事,尽到了作为养女的责任。故判决驳回王某要求周某返还案涉旧屋房款的诉讼请求。 典型意义 继承权男女平等。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女性特别是养女的合法继承权极易被忽视,甚至遭到侵害。对于养子女而言,在收养关系成立后即取得与养父母婚生子女相同的身份地位,依法应承担与婚生子女同等的义务,也应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本案中,周某系周某某、王某某合法收养的养女,双方签订了赡养协议,周某对养父母履行了积极赡养义务,依法依约均享有继承其养父母遗产的权利。人民法院通过依法裁判,维护养女周某继承权的同时,也重申了继承权男女平等的法治观念。 案例六 依法认定劳动关系   解决新就业形态 女性劳动者的“烦薪事” ——邹某与某传媒公司劳动争议案 基本案情 邹某(女)系某传媒公司网络主播。2020年1月,邹某以某传媒公司未支付工资为由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解除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并由某传媒公司支付工资、加班费等。劳动仲裁支持了邹某的请求。某传媒公司对仲裁裁决不服,认为其仅为邹某提供直播平台及接洽商业演出活动,双方是合作关系,不存在劳动关系,遂诉至法院请求认定与邹某不存在劳动关系。 办理情况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某传媒公司与邹某签订的合同虽然名为《主播经纪合同》,但从合同具体内容及实际履行来看,公司安排邹某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直播、互动演艺、产品营销等活动,每月根据邹某的业绩发放保底工资和业绩提成,邹某须遵守公司组织管理、休息休假、竞业限制等规章制度,双方存在较强的人身依附性,故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判决驳回了某传媒公司的诉讼请求。 典型意义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经济迅速发展,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如何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司法实践面临的新课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是劳动关系还是其他法律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应结合双方约定及实际履行情况予以认定。本案中,人民法院结合案涉《主播经纪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管理制度、报酬支付等,认为网络主播与用人单位之间具有人格、经济、组织等方面从属性,认定双方形成劳动关系,维护了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七 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 农村外嫁女依法享有 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分配权 ——邹某与某村民小组侵害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案 基本案情 邹某(女)系某村民小组村民。上世纪80年代,邹某结婚后将户籍迁至夫家户籍地落户并居住生活,后经申请迁回原户籍落户并取得该村民小组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且按所承包土地面积履行义务。此后,邹某及其家人作为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受了村集体山价款分配权益,但自2010年起村民小组未再向邹某分配山价款。邹某与村民小组多次协商未果,遂诉至法院要求分配山价款。 办理情况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邹某虽因出嫁曾将户籍迁出原户籍地,但后又迁回原籍,迁回时间在村民小组集体山价款分配方案制定公布之前,且邹某在夫家户籍地未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迁回后又重新取得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该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生产、居住生活并承担相应义务,综合邹某户籍登记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生产生活现状,应认定其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依法享有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故判决该村民小组向邹某分配山价款。 典型意义 农村外嫁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保护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或者征用补偿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该条款明确规定了妇女依法平等享有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的权利。本案中,人民法院通过依法审理,有效维护了邹某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彰显了农村外嫁女权益受保护的价值观念,有助于消除农村妇女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方面所遭受的歧视,引导广大村民转变思想观念,促进男女实质平等。 案例八 在微信朋友圈发表 贬损他人言论需担责 ——邹某甲与邹某乙名誉权纠纷案 基本案情 邹某甲(女)与邹某乙系朋友关系,后产生矛盾。2022年10月,邹某乙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动态,用低级恶俗、侮辱性语言评论邹某甲并用邹某甲的照片为配图。邹某甲发现后报警并起诉至法院,要求邹某乙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办理情况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邹某乙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可以随意发表言论不受法律约束。承办法官多次耐心与其沟通、释法析理,告知其在微信朋友圈用贬损性言辞侮辱、诽谤他人的行为,造成不当言论传播,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邹某乙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仍拒不到庭。法院遂判决邹某乙在其朋友圈中公开向邹某甲赔礼道歉,并赔偿邹某甲精神损害抚慰金500元,如不公开赔礼道歉法院将选择当地主流媒体刊登判决内容。 典型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与通讯工具的日益发展,微信成为广泛使用的社交软件之一,微信朋友圈也成为人们日常分享和互动的网络平台。然而,部分网民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微信朋友圈属于“私人领地”,可以随心所欲发表言论不受限制。事实上,微信朋友圈并非“法外之地”,如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侮辱、诽谤他人言论,侵害他人名誉的,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彰显了司法对名誉权予以保护的鲜明态度和立场,有助于鼓励广大女性面对侮辱、诽谤等违法侵害时,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有助于引导网民树立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正确观念,自觉规范网络行为,共同维护网络秩序。 案例九 遭遇职场性骚扰 起诉获得赔偿金 ——周某某与徐某某性骚扰 损害责任纠纷案 基本案情 周某某(女)与徐某某系销售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9月,徐某某向周某某发送具有明显性暗示的微信信息,周某某制止后,徐某某仍多次向周某某发送骚扰信息。周某某诉至法院,要求徐某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办理情况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徐某某利用工作之便,向周某某发送具有明显性暗示的微信信息,在周某某明确表示不满并制止后,仍连续发送多条骚扰信息,信息频率、内容、称呼均已超出一般工作关系范围,给周某某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应认定徐某某的行为构成性骚扰,遂判决其向周某某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宣判后,双方均未提出上诉,徐某某在指定时间内履行了判决义务。 典型意义 职场性骚扰比一般性骚扰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胁迫性,对妇女在职场中的人格尊严、劳动权、平等地位构成严重威胁和破坏,不少女性面对职场性骚扰常常“敢怒不敢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该条款明确了性骚扰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民事责任。本案中,人民法院通过依法判决,惩治了职场性骚扰行为,维护了职场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有助于鼓励广大女性勇敢对职场性骚扰说“不”,提升广大女性的职场安全感。 案例十 司法救助纾困境 联动回访送温情 ——邓某司法救助案 基本案情 2021年4月,章某甲雇请邓某(女)等人为其农田抛秧,并安排章某乙驾驶章某甲所有的无牌三轮摩托车接送邓某等人,车辆行驶时掉入沟中,造成邓某等人受伤。经鉴定,邓某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的伤残等级为一级,脊柱损伤的伤残等级为八级。后法院判决章某甲赔偿邓某577404元,执行过程中法院扣划了章某甲银行存款56208元,章某甲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导致剩余款项未能执行。邓某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且有一个未成年子女需要抚养,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故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办理情况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邓某因交通事故致严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而被执行人章某已无履行能力,剩余赔偿款无法执行到位,符合司法救助情形,遂决定给予邓某司法救助。司法救助金发放后,法院还联合爱心协会,邀请医护人员前往邓某家中回访、看望,为其检查身体,讲解日常护理和康复知识,送上消毒药品、生活物资及慰问金等,积极帮助解决其家庭生活、就医等方面的困难。 典型意义 邓某因交通事故致残生活陷入困境,而侵权人无能力履行剩余赔偿款的情况下,根据邓某的伤残等级和家庭困难情况,人民法院及时高效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加大救助力度,在救助金额上适度倾斜,还联合爱心协会邀请医院医护人员开展回访,形成救助合力,帮助邓某及其家庭摆脱生活困境。人民法院的相关举措,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扶危济困、救急救难的功能,切实帮助困难受害人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有效维护了残疾妇女的合法权益。
3,026
8
广州法院发布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妇女儿童权益司法保障,推进婚姻家庭纠纷诉源治理工作,今天,广州法院发布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四则。案例涵盖家庭教育指导、抚养、探望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广州法院用情断好百姓家务事,有效回应妇女儿童法治需求,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妇女、关爱儿童、促进男女平等的良好氛围。 案例一多元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孩子心理恢复健康 基本案情 梁女士、陈先生于2006年10月登记结婚。婚后生育女儿依依和儿子彬彬(化名)。2020年,双方因感情不和诉讼离婚,法院判决准予梁女士、陈先生离婚,女儿依依由陈先生携带抚养,儿子彬彬由梁女士携带抚养。 离婚后,梁女士就女儿抚养权问题向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重新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依依变更为其抚养,陈先生每月支付抚养费2000元。 经法院审理查明,梁女士、陈先生离婚后,婚生女儿依依随梁女士共同生活至今。梁女士向法院提交女儿依依亲笔书信,表达因父母离婚问题受到严重困扰的心理感受,并想要跟随母亲继续生活的意愿。同时,依依到庭陈述,一直与母亲和弟弟生活,父母离婚后,其跟随母亲搬到附近租房住,父亲从来没有找过她。 白云法院依法判决依依由梁女士携带抚养;陈先生于每月二十日前支付依依当月抚养费1200元至其十八周岁止。判后,陈先生不服,向广州市法院提起上诉。广州市法院维持原判。 法院做法 (一)委托心理评估与疏导 本案审理中,白云法院委托某心理医院对依依、梁女士和陈先生分别进行了心理评估。某心理医院对依依出具心理评估档案,建议观察并帮助依依表达情绪,同时协助父母在教养上达成一致。某心理医院对梁女士、陈先生进行了心理咨询,建议父母双方放下过往婚姻关系中的恩怨,以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为立场重建新的沟通,实现协同养育。依依第一次心理测评结果为中度抑郁,通过一段时间沟通与疏导,第二次做SCL90测评时,依依已经从中度抑郁恢复到正常状态,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义。 (二)发出告诫书 白云法院作出本案判决同时,向梁女士和陈先生发出《家庭教育告诫书》,对梁女士、陈先生在实施家庭教育问题上未能互相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予以纠正,同时告诫梁女士、陈先生依法积极正确履行监护责任,正确实施家庭教育。 (三)委托专家指导 白云法院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与当事人现场进行沟通,为取得更好效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服务跟进该案。 (四)多元定期回访 依依年仅14岁,为在校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关键的青春期,白云法院委托社工定期上门进行回访,了解依依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并为梁女士、陈先生建立了服务周期为半年的学习交流群,要求他们在群里打卡,学习《父母规》,潜移默化地学会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和培养孩子。 案例二家庭教育缺位,专业指导护苗成长 基本案情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以猥亵儿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林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在该案中,被害人小萌(化名)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害赔偿等费用。案件审理中,法院发现被害人的遭遇与其家庭环境存在密切关系。被害人母亲在其5岁时自行离家,失去联系,被害人自幼跟随其父亲生活,其父因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未能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案件的发生。因此,法院对被害人父亲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并聘请了心理咨询师及社工为被害人及其父亲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法院做法 (一)利用司法能动的力量,尽早引入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帮助 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法院积极与被害人就读的中学班主任老师联系,向其了解被害人在案发前后的在校表现及心理状态;向被害人父亲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后,引导被害人父亲配合接受专业老师的家庭教育指导。经心理咨询师初步评估,被害人除有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其自身可能还存在感统失调、认知偏差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经过8次的专业心理辅导及家庭教育指导,同时接受了多方的社会链接帮扶后,被害人反馈其增加了很多认识,交了新的朋友,感觉很多人会关心她,老师对她的态度也改变了,让她可以用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并已逐渐走出犯罪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2024年3月4日,荔湾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收到被害人父亲赠送的“感恩援助共前行,专业辅导暖人心”锦旗,其父亲反馈被害人的心理素质已有所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也明显增强,现已顺利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 (二)以个案链接多方的社会帮扶资源,合力援助困境儿童及家庭 2023年11月至12月期间,法院通过协调某街道党群活动中心,由心理咨询师及社工在该中心通过面谈、绘画治疗等形式对被害人及其父亲共进行了8次家庭教育指导及心理辅导,每期辅导均形成《心理辅导个案记录表》。经过多次主动的心理干预、引导,帮助被害人降低敏感反应,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帮助被害人从个人体验中形成正确的认知。 在该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法院与心理老师联合,充分调动街道、未成年保护中心、社工机构等部门共同为被害人及家人提供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包括在“微心愿”项目中为被害人达成拥有干净衣服的心愿,街道社工上门探访、赠送生日礼物,邀请被害人加入义工团体,参加由街道主办的社会志愿服务,联系街道的团委向其宣传加入团组织的方法等,引导被害人在公益服务中体会和感受社会的关怀,改善其生活质量及亲子关系。 法院在该案中及时介入多元社会帮扶资源,以不同的方式援助被害人一家,共同助力保护被害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联合学校,净化儿童成长的校园环境 法院积极与被害人就读的中学联系,并引入心理咨询师到校进行摸查。学校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有效的心理干预不能脱离学校的配合。法院将能动司法工作延伸至被害儿童所在的学校,及时提醒教职工关注因刑事案件、家庭背景等可能处于弱势或者特殊地位的学生,发现学生存在被孤立、排挤等情形的,应当及时干预,做到多方联合对被害儿童进行监管。 法院通过联合学校,共同助力净化儿童成长的校园环境。本案例针对“问题家长”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后,在如何联动学校、如何落实、跟进家庭教育指导令方面有具体的创新实践,在保护儿童心理健康与促进家庭亲子关系方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案例三审执联动,一书一令一函解决探望难题 基本案情 肖女士与陈先生未婚生育一子小陈。小陈出生后由双方在陈先生父母家中抚养,小陈半岁时肖女士离开,小陈由陈先生及爷爷奶奶抚养至今。小陈三岁后,肖女士向法院提起抚养权变更诉讼,要求变更小陈由其抚养。一审中,经调查发现小陈在陈先生及爷爷奶奶的抚养下健康成长,并无影响其身心健康的不利因素,而肖女士工作及住所不稳定,自述患有抑郁症,案件审理过程中多次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形,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出发,一审判决小陈继续由陈先生抚养,肖女士有权一周探望一次。肖女士不服上诉,二审判决维持原判。 判决生效后,肖女士申请强制执行探望权,且多次电话向原经办人及执行法官哭诉陈先生及其家人不配合肖女士进行探望,藏匿小孩,对小孩灌输母亲的负面信息,且对肖女士本人进行辱骂。陈先生表示肖女士多次前往陈先生的居住地及工作场所对陈先生本人及其家人进行骚扰、辱骂及殴打,并扬言要威胁小陈的人身安全,其准备起诉肖女士支付抚养费及名誉权损害赔偿。双方之间已多次报警,但未能解决纠纷。 法院做法 鉴于肖女士、陈先生之间矛盾尖锐,为真正解开双方心结,做到案结事了,实现诉源治理、执源治理的良好效果,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经各方研讨,通过审执联动,联合妇联、村委等部门,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双方正确行使探望权。 (一)委托心理咨询及疏导 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分别对肖女士、陈先生及其父母进行心理咨询及疏导,找出双方矛盾的症结所在,告知双方争斗会对小陈的心理造成长期伤害,之后组织双方面对面进行会谈,引导双方从小陈的身心健康出发,放下过往恩怨,互相配合为小陈提供和睦友好的成长环境。经过心理疏导工作,双方均同意友好协商解决探望问题。 (二)一书一令一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向肖女士、陈先生二人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告知陈先生应关注小陈的身心健康及情感需求,配合肖女士探望,避免母爱在其成长过程中的缺位;告知肖女士自觉、合理、恰当行使探望权,正确处理与陈先生的关系,不应让成年人之间的矛盾影响小陈健康成长。 向肖女士、陈先生二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二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并要求双方在2024年3月至2024年8月期间每月30日前向法院报告探望情况。 向小陈居住地村委发出《家庭教育指导委托函》,委托村委协助肖女士对小陈探望,可将具体探望情况向法院报告。 (三)现场指引明确探望方式 一审经办法官及执行法官联合心理咨询师在2024年3月底前往小陈居住地村委,现场指引肖女士完成一次探望,并结合探望情况对双方接下来六个月的探望方式予以明确:肖女士于每周五下午四点前往小陈居住地村委,由小陈的爷爷奶奶将小陈从幼儿园接出送至村委,肖女士在村委对小陈进行半小时的探望,可携带玩具书籍不得携带食品,探望范围不得离开村委,全程由村妇女主任进行陪同引导,陈先生及其家人不得干扰探望,探望结束后将小陈接回,如此履行半年后再对探望情况、亲子关系等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延长探望时间,是否可以将小陈带回肖女士住处探望。 现肖女士已按照上述确定的探望方式完成一次探望,双方同意暂不提起其他诉讼,实现较好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案例四家庭教育“组合拳”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基本案情 张先生于2021年年末对李女士提起离婚诉讼,经法院调解,双方同意离婚,约定一双儿女归张先生抚养,李女士享有每周一次的探望权利。  然而,离婚后,李女士又向法院求助,称张先生将子女交由父母看管,因其与张先生的父母关系紧张,隔阂难消,其多次上门均被躯赶出来,无法正常接触、探视、教育子女。李女士的儿子小志原本成绩优异,父母离异后,性格大变,逃学,成绩一落千丈。李女士十分担心儿子,遂请求法庭协助其探视子女,让其可以对孩子履行监护、教育职责。 法院做法 (一)上门回访 法院联合当地妇联、司法所、社工站、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上门到张先生父母家进行回访,对双方离婚后的探望纠纷进行了调解,对张先生与其父母阻挠李女士探视子女的行为进行了口头训诫。张先生和其父母表示认识到错误,承诺不再阻挠李女士探视子女。 (二)文书督促 法院向张先生、李女士发出《家庭教育建议书》,督促双方妥善处理探望纠纷,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告知双方有义务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依法配合对方履行监护和家庭教育职责。 (三)心理疏导 委托专业家事心理疏导员对小志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孩子接受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其积极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疏导员反馈,孩子迫切需要母爱,希望母亲经常去探视,父母不要再有纷争,孩子表示会远离不良朋友,回去上学。 (四)跟踪帮扶 委托社工站的一名社工对小志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帮扶。由社工定期上门到小志家进行回访、观察、建立跟踪档案。后续社工反馈,李女士已可以正常探视子女,小志已重回校园,成绩回升,生活、学习均步入正轨。 下一步,广州法院将继续牢固树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理念,与妇联等综治单位加强协作配合,把涉妇女儿童案件的审判及司法延伸工作抓实抓细抓好,切实推动广州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   源丨广州市法院新媒体工作室 素   材 | 少年家事庭 责   编 | 张雅慧 编   辑 | 汤楚茵
3,027
3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关于创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2024年—2026年)》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关于创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2024年—2026年)》政策图解 发布日期:2024-04-17 来源:徐汇区人民政府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3,028
7
三人买卖3万余条新生儿个人信息,罚款并公开道歉
4月16日上午,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公益诉讼起诉人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诉李某、某摄影公司、某创意公司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当庭判令三被告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29万余元。上述公益损害赔偿金用于个人信息保护或者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公益事项。 据了解,公益诉讼起诉人在履职中发现,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2月期间,李某通过非法渠道陆续购入多地新生儿个人信息3万余条,包括新生儿出生日期、性别、父母姓名及联系方式等。某摄影公司、某创意公司为拓展婴童摄影业务,先后向李某购买交易并使用上述信息,李某从中非法获利29万余元。 公益诉讼起诉人认为,三名被告未经个人同意,非法买卖、使用公民个人信息,严重扰乱公民生活安宁,侵害公共信息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应当承担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民事侵权责任。另,被告李某的上述行为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庭审过程中,三名被告明确表示已认识到自身错误,向社会公众致歉,并自愿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 涉案的新生儿个人信息包含出生日期、性别、父母姓名及联系方式等,足以识别到特定的新生儿及其父母,属于《民法典》所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三名被告以牟利为目的,在未取得个人同意的情况下,非法买卖、使用特定人群的相关个人信息,不仅有损相关主体的公民个人信息权益,扰乱新生儿及其父母的生活安宁,还侵害了公共信息安全领域的社会公共利益,故三名被告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官说法 大数据时代让信息获取更便捷、生活方式更智能、商业决策更科学,如何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议题之一。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不仅涉及自然人个人权益保障,同时具有高度的社会公共利益属性。《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本案涉及的公民个人信息主要被用于面向新生儿父母的定向商业推销,不仅侵犯了新生儿父母私人生活安宁不被他人非法侵扰以及自由选择商业机构的权利,还会侵扰产后妈妈安静休养的现实需要,极易引发家长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和焦虑,破坏公共信息安全。本案通过公益诉讼方式,要求三被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以公益损害赔偿金的方式修复个人信息领域及妇女儿童保护领域受损的社会公共利益,为助推形成政府、企业、相关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个人信息保护生态提供司法支撑。 个人信息保护需多措并举、久久为功。个人信息源头收集者应依照法律规定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收集个人信息的安全,防范信息泄露风险。相关主体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秉承“合法、正当、必要、诚信”的个人信息处理原则,做好风险防范、审慎合规经营、不越法律红线,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织密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网,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数字生态。
3,029
4
“浦东海滩走失女童父亲系继父”系列谣言团伙已被移送起诉
炒作“海滩走失女童父亲系继父”系列谣言团伙获利4万余元 记者4月16日从上海警方获悉,编造“浦东海滩走失女童父亲系继父”系列谣言造谣团伙已被依法移送起诉。 在2023年上海浦东海滩女童走失事件中,一造谣团伙以“标题党”“震惊体”方式,恶意编造炒作了一系列诸如“女孩父亲系继父”“女孩被带往温州”等谣言,并通过批量注册网络账号,进一步转发炒作,阅读量超百万,而该团伙仅通过炒作这一事件的谣言就非法获利4万余元。 警方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团伙还围绕各类全国性社会热点,在各大平台高频发帖、转载虚假负面信息,牟取不法利益。目前,团伙中12名成员已被依法移送起诉,涉案相关网络账号已被全部封禁。
3,030
1
北外滩多元商事调解中心成功调解首案
4月10日,北外滩多元商事调解中心(以下简称“北外滩商调”)“首单”商事纠纷诉前调解案件画上圆满句号。本案系北外滩商调正式入驻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虹口法院”)后,由法院委派至商调中心予以化解。从案件接收到调解协议达成,前后仅历时4个工作日,充分彰显了商事调解服务高效、专业、便捷的特点。  双方当事人于2021年就楼宇电梯广告位租赁签订合作协议,合作期限届满后,因双方就合同款项支付产生争议,原告诉至虹口法院,要求被告支付服务费及其利息。虹口法院随即将案件委派给北外滩商调进行诉前调解工作。北外滩商调积极联系双方当事人,充分征询当事人调解意愿。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迅速开展线下调解工作。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进行了充分的协商,秉持互谅互让的精神就剩余款项支付达成一致意见。同时,被告承诺分期足额支付相关本金,原告也同意放弃对于利息的诉请。在虹口法院的指导下,北外滩商调协助双方现场签署了调解协议,就各项权利义务进行确认,不仅减少了当事人的经济成本,而且通过快速高效的诉调对接程序,真正实现商事矛盾纠纷化解的提质增效。 本案是虹口区司法局积极推动商事调解组织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一个成功范例。近年来,虹口区司法局依托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的功能集聚优势,加大对商事调解组织的培育力度,面向上海乃至全球的商事主体,打造“一站式、多元化、全周期、综合性”的法律服务平台。下一步,在虹口区司法局的指导下,北外滩商调将继续充分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高效、灵活、低成本、非对抗等优势,真正为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式的纠纷解决服务,同时积极探索诉源治理,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来 源|虹口区司法局 编 辑|冯小瑜 校 核|卜泓予
3,031
10
好消息!买这些车型,减免购置税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将许可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81批)以及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的《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六十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四批)予以公告。 其中,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四批)中,小米SU7、比亚迪海豹、智界S7等在列。 一起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4年  第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节能 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7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享受车船税优惠的节能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2022年第2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2017年第172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2023年第32号)等有关规定,现将许可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81批)以及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的《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六十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四批)予以公告。附件:1.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81批)2.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六十批)3.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四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4年4月15日 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四批)纯电动汽车-乘用车车型如下: 更多减免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猜你喜欢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如何发?最新回应湖南教师负担问题投诉举报电话来了(全)来源:工信微报微信、央视财经微信 编辑:杨帆 校对:范博洋 审核:肖夜明 毛晓红
3,032
1
广州法院发布“破产重整、和解”十大典型案例
4月17日上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广州法院破产重整、和解工作情况,并发布“发挥破产重整、和解功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翔,广州破产法庭庭长陈丹,副庭长年亚参加发布会。发布会由宣教处处长谭鹤欣主持。 吴翔介绍,广州法院近年来聚焦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灵活运用破产前调解、预重整、重整、和解程序,积极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全力化解涉众矛盾、保证民生稳定。自广州破产法庭成立以来,通过破产重整、和解机制化解债务166.53亿元,盘活房屋、土地121.79万平方米,安置职工1300余人,帮助84家困境企业恢复生机活力,相关案例获得30余次荣誉表彰。 一是率先建立破产前综合服务机制,实现及早挽救。联合市管理人协会签署备忘录,及早识别企业陷入困境原因,提早挽救有价值的企业,快速清算无生命力企业。探索建立破产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危机早期预警信号和专业咨询机会,提前参与危机化解。建立公益管理人工作机制,公益管理人累计为市场主体提供居中调解、预重整、申请材料准备等各类服务28次。搭建全国首个困境企业“智援”平台,为企业提供困境诊断、咨询调解等智能化、专业化的线上破产前综合服务。 二是推进重整机制建设,释放制度效能。强化规则指引,率先出台《关于破产重整案件审理指引(试行)》,对企业重整案件审理全流程作出全面、系统规范,提升重整效率和成功率。深化预重整实践,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重整识别,搭建庭外重组与司法重整衔接桥梁,尽早救治困境企业。在某上市公司重整案中,经过预重整,仅用时43天即批准重整计划,帮助公司恢复持续经营。创新管理人选任机制,允许主要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选定管理人,重大案件采取竞争方式选任管理人,提高管理人与重整、和解案件匹配度,提升案件办理效率。某运动时尚产业公司重整案协商选任管理人,入选最高法院“人民法院实施破产法律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健全简易重整工作机制,通过精简审理流程、缩短简易重整审理周期等,解决普通重整程序中费用高、耗时长以及融资难等难题。在某旅行社、某医药公司重整案中积极适用简易重整程序,于裁定重整当日即批准重整计划,迅速化解债务风险。 三是加强中小微企业救治,助力涅槃重生。通过加强中小微企业破产前调解与和解、构建简易破产程序等举措,进一步压降办理时间和成本,维护职工、债权人、经营者等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建立全流程破产调解机制,灵活适用破产和解制度,积极开展中小微企业破产前调解,在破产程序中积极引导利害关系人与债权人达成和解,有效实现保市场主体存续、保企业职工就业。2023年以来,通过破产前调解机制帮助304家中小微企业实现及早挽救。优化中小微企业重整实践,简化中小微企业重整识别标准,鼓励债务人自行经营和管理事务,有效提高重整成功率。在某保险代理公司重整案中支持债务人自行经营管理,确保企业重整期间生产经营正常开展。 四是深化府院协调联动,凝聚纾困合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实质性运作,先后与十五部门会签十份破产事务便利化改革文件,助力企业重整、和解。通过简化管理人办事流程,加强涉破产事务信息共享,解决全市不动产统一查询、银行账户线上查询、户籍人口信息共享等问题,保障重整、和解程序高效进行。积极支持企业重整复权,鼓励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高效参与重整程序,营造便利于企业重整救治的法治氛围。与相关单位明确重整后企业的工商、税务、金融信用修复路径,简化信用修复手续,保障企业持续经营,一批重整企业顺利实现工商、税务、金融信用修复。在全国率先实现破产信息公示共享,目前已向“信用广州”网共享破产信息3512条,助力重整企业后续开展融资、招投标等经营活动。 五是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提升案件质效。建立智慧破产一体化信息平台,提供破产信息线上查询、涉税事务线上办理等便利服务,以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破产审判质效。上线全国首个破产重整“智融”平台。联合有关企业及金融机构、产权交易机构搭建破产重整平台,在破产企业与投资方之间建立起高效精准的线上对接渠道,破解破产财产处置、重整投资人招募、重整企业融资等难题。自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发布资产处置及重整投资人招募信息10799条,引发投资人关注1842.69万次,27家重整企业通过“智融”平台匹配到投资人。某重型装备公司通过平台招募到投资人,引入3.51亿元投资款,化解5.1亿元债务。智慧破产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经验获《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22)》刊载并向全国推广。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聚焦破产重整、和解案件,围绕广州法院充分发挥破产重整和解制度功能,加大困境企业救治力度,有效实现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案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集中体现破产法的拯救功能,通过市场化法治化途径挽救困境企业。案例全面展示了广州法院运用重整、和解“组合拳”,助力困境企业挽救的阶段性工作成效,也为司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可供参考的示范样本。二是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广州法院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有重整案件原则上都采取公开形式招募投资人,持续优化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三是建立简易重整和解规则,引导企业获得“早救”“真救”。以建立简单、快捷、灵活和低成本的简易重整和解制度为小微企业救治目标。明确小微企业重整识别标准,整合办理环节,发挥简易重整与和解制度对困境小微企业的强大救治功能,对各类小微企业实现尽早救治。四是深度应用智慧破产一体化平台,全方位提升办理破产质效。广州法院在全国首创以破产案件资金管理系统、智慧破产审理系统“智破”系统与破产重整“智融”平台、破产前调解“智援”平台为核心的智慧破产一体化平台,对于简易清算和简易重整案件,原则上均利用一体化智慧破产平台办理,对于招募重整投资人,原则上均利用破产重整“智融”平台公开招募,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为破产审判赋能。 下一步,广州法院将更好发挥破产审判职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丰富重整、和解实践,以更大力度帮助困境企业化解债务危机、恢复正常经营,实现各方利益共赢、社会整体价值最大化,助力广州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提供更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广州市人大代表黄艳芸,广州市政协委员崔志坚,市工商联和企业家代表,以及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经济导报、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新闻网、南方都市报、广州电视台、信息时报、新快报、广东电台、广州电台、大粤网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参加了此次新闻发布会。 来   源丨广州市法院新媒体工作室 素   材 | 广州破产法庭 通讯员 | 谢君源 年亚 张静怡 崔馨月 摄   影 | 郑朝晖 责   编 | 谢君源 编   辑 | 汤楚茵
3,033
1
上海宝山泛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揭牌成立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此背景下,商事调解作为一项新兴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其开放性、包容性、互惠性、共赢性特征,在化解商事纠纷、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治理中的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的角色。 2021年出台的《上海市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从地方性法规层面鼓励设立专业化从事商事纠纷调解的组织,开展国际商事纠纷调解,培育商事调解服务品牌。2023年,上海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指标,修改《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保障商事调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当前,宝山区正全力推进“北转型”,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全市低碳转型样板区”。为推动宝山法律服务业规模、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整体提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宝山区制定发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宝山“一地两区”建设实施方案》,包含5大板块22项内容,明确将上海市宝山泛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建设运行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近期,上海市宝山泛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揭牌成立,坚持制度创新、理念创新、资源整合,辐射带动法律服务集成创新,为打造面向上海、全国乃至全球的商事争议解决高地“添砖加瓦”。 01 凸显“法律+科技+调解”的独特优势 “一个运作良好的商事纠纷解决系统对于维持健康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将商事调解纳入指标之中,更将商事调解的重要性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上海市司法局促进法治处处长俞静贤 新成立的宝山泛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首创“法律+科技+调解”,是上海首家由大型法律科技企业发起、司法行政机关指导、法律专家团队支撑、专司商事调解事务的社会服务机构。通过搭建以智能应用为基础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化、模块化、一体化的纠纷解决平台,实现调解资源跨区域、跨领域共建共享、促进各类解纷机制跨界融合,为涉外法治工作创新发展打造全新平台。调解中心横向链接法院、高校、仲裁机构等法律服务机构,通过公开选聘通晓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专业法律人才、行业专家、调解热心人士等懂法律、懂行业、懂调解的调解员,把争议解决过程当中的各个主体和角色串起来,为当事人提供综合性、定制化、多元化服务。 “充分发挥法律科技的重要作用,搭建具有国际商事调解特点的纠纷解决在线平台,实现调解资源跨区域、跨领域共建共享,有力促进各类解纷机制在线融合。” ——宝山区副区长陈汇青 新成立的调解中心创设“智慧调解”创新路径,搭建“云调智能”平台,衔接收案、调解、履约等各个阶段,为调解全过程提供合规保障,实现“网络分流+特邀调解+文书签订+跟进履约”全流程网上办理,案件信息查阅、数据信息反馈、流程办理节点等各环节留痕可视,实现线上解纷一网通办。 “云调智能”平台可根据历史调解案例,对当前案件的调解策略进行分析和调整,从而提高调解的成功率。“我们一次性对40件相似的知识产权侵权涉外案件进行了线上异步调解,借助平台的电子证据比对、电子笔录实时生成和在线话务等功能,促使40件知识产权案件全部在诉前达成调解,取得了良好效果。”调解中心负责人介绍。此外,平台还嵌入“数字调解员”,通过学习海量调解对话数据,赋予数字调解员专业的调解知识基础及完善的法律合规性指导能力,当专家调解员无法即时回应当事人时,数字调解员能即刻介入,确保沟通无缝衔接,大大提升了调解进程的连续性和工作效率。 02 建立“一站式”商事纠纷诉源治理体系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多要素、多主体积极参与信息交流和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商事纠纷数量的增加。 2023年,宝山法院商事案件受案16019件,同比增长50.07%,“案多人少”矛盾愈加凸显。诉源治理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一环,具有快速解决纠纷、节约司法资源的作用。宝山法院在宝山泛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设立全区首个“商事诉源治理工作站”,在法院的主导下,将商事一审案件的诉前调解职能进一步向前延伸,在当事人向法院提起商事诉讼时,法官通过甄选,将具有调解意愿及调解可能的案件引导分流至商事调解组织,倒逼和激活社会各类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的资源、力量,重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形成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调解仲裁诉讼衔接、法院裁判保障的多元化、立体式诉源治理体系。 “以往宝山法院商事案件大约有30%能够通过调解途径解决,但因为没有专门调解机构,调解过程占用了法官及驻院人民调解员大量的时间及精力,我们期待泛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的成立,会给商事案件分流化解带来量的全面提升和质的有效突破。” ——宝山法院副院长陈丽 03 积极探索“调解+保险”的惠企模式 “作为争议解决机制的商事调解,重点要解决商事调解机制的吸引力,怎样更好的吸引当事人选择商事调解,而作为法律服务行业的商事调解,重点要解决商事调解组织的公信力和服务力,全面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宝山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一欣 当前,宝山正处于产业转型、空间转型、治理转型的关键时期,区内中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虽能覆盖,但较难全面满足企业的个体需求。这些企业处于初创阶段,对企业合规重视程度不一,内部法务人员不足,法律风险预警及处置明显滞后于法务资源配备完备的成熟企业,此类企业在产生纠纷时只能被动选择诉讼、仲裁等单一渠道。为让企业全面认知和接受公正、独立、快速、便捷的商事调解服务,调解中心通过探索建立“调解+保险”机制,聚焦区内小微科创企业,会同保险机构,设立“调解法律费用保险”,运用保险的社会服务和经济补偿功能,以宝山区小微科创企业为试点投保,将上海市宝山泛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为指定调解机构之一,为参保企业提供商事调解法律服务。据了解,目前,首批2000家企业将办理“调解法律费用保险”投保手续。每家企业年投保费用100元,即可获得累计1万元以下调解费用保障,在案件调解成功后即可申请理赔。 “宝山推出这项惠企增值法律服务让我们找到了一种新的纠纷化解方式。”上海骁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洁说,“我们公司主营计算机网络产品,目前法务力量不足,因此我们公司遇到纠纷一般通过外聘律师诉讼解决,往往费时费力又伤了和气,现在‘调解+保险’给了我们一种新的途径化解公司的纠纷,而且通过保险的形式又能降低公司在法律方面的运营成本。” 04 打造以商事争议解决为核心的产学研结合服务平台 “商事调解中心不仅是商事争端解决平台,更是业态孵化平台,法学教育与实务可以在这个场景有机衔接,催生新的教育方式和法律服务新业态”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张祎 目前,调解中心与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高校加强合作交流,为高校师生提供国际商事调解的教学实践、学术研究平台,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商事调解人才培育环境。比如,上海大学法学院依托ADR与仲裁研究院,与调解中心共建师资队伍,设计实务课程方案,开设国际商事调解课程,从各方面创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将泛亚调解中心打造成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为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培养更多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实务能力的新时代高素质国际商事调解人才。 “高能级、有活力的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在存在形态上与产业集聚存在显著的伴生关系。宝山区大力发展邮轮旅游、绿色低碳、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产业”,积极推动法律服务融入现代产业体系,泛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的成立是一个契机,通过诉讼、仲裁、调解一体化解纷机制,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从争端预防到解决的全方位服务。”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云彬
3,034
7
沃尔玛证实部分敏感员工数据遭到泄露
2024年4月9日,沃尔玛表示,一名员工在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期间访问了同事的就业管理账户。通过访问这些账户,该员工可能已经查看了某些工资单记录,并更改了一些员工的工资单信息,以进行工资欺诈活动。 沃尔玛声称:一些敏感的员工数据可能遭到泄露,如名字、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邮寄地址、社会安全号码、出生日期、银行帐号和路由号码。 沃尔玛表示:我们一获悉这一问题,就立即展开调查,并采取措施,确保受影响的关联账户的安全,防止进一步未经授权的访问。我们终止了他的行动、并向执法部门报告。 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之一,2023年的收入超过6110亿美元。该公司在全球雇用了230多万人。
3,035
9
百万元“抗癌神药”冰火两重天:出海产品收入超10亿,有国产公司破产清算
百万元“抗癌神药”冰火两重天:出海产品收入超10亿,有国产公司破产清算 2024-04-18 07:36:01 澎湃新闻 百万元“抗癌神药”冰火两重天:出海产品收入超10亿,有国产公司破产清算 澎湃新闻记者 李潇潇 当地时间4月16日,美国强生公司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其中CAR-T疗法Carvykti第一季度销售额1.57亿美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增118%。 强生一季报部分产品销售数据 Carvykti是一种靶向BCMA的CAR-T细胞疗法,中文名称是西达基奥仑赛,由强生和国内创新药企传奇生物合作开发和商业化,该药也是首款出海的本土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先后在美国、欧盟、日本获批,2023年单品销售额破5亿美元。 从最新披露的一季报可以看出,西达基奥仑赛仍在迅速放量。此前的4月15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该药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二线治疗。随着适应证推向前线,西达基奥仑赛的全球销售额有望进一步增长。强生预测,这款药2024年的销售额或突破10亿美元。 相比出海CAR-T产品的积极表现,国内CAR-T领域在商业化层面的表现难说乐观。 去年国产CAR-T产品商业化表现不一,有国产公司破产清算 CAR-T细胞疗法属于定制化、个性化的疗法,被部分患者奉为“抗癌神药”,价格也大都在百万级别。目前国内有5款产品获批,包括复星医药(600196.SH;2196.HK)旗下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药明巨诺(2126.HK)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驯鹿生物/信达生物(1801.HK)的伊基奥仑赛注射液、合源生物的纳基奥仑赛注射液,以及科济药业(2171.HK)的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 各家上市药企在财报中并未对CAR-T这种明星产品的销售表现做过多表述。复星医药在2023年财报中并没有直接披露CAR-T产品的销售额,仅提到,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惠及超过600位淋巴瘤患者。公开资料显示,复星医药的CAR-T最早于2021年6月在国内首次获批,价格约120万元。 药明巨诺目前仅有一款CAR-T产品获批,最早于2021年9月在国内获批上市,价格约129万元。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9.3%,但年内亏损7.68亿元,全年开具了184张CAR-T处方,完成了168例回输。 驯鹿生物与信达生物的CAR-T产品于2023年6月30日获批,虽然已经获批半年,但双方并未在公开场合披露过产品商业化的情况。信达生物在财报中仅提及相关产品的临床数据进展。至于科济药业的CAR-T产品,于今年3月1日才正式获批,首发价格115万元,目前也无公开披露的销售情况。 虽然自带明星品种光环,但这并不意味着CAR-T是一个轻松的赛道,已经有手握在研CAR-T产品的公司走向破产的结局。 蓝盾生物破产清算案职工债权公示信息 4月9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的一则公示显示,南京蓝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蓝盾生物”)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于2024年1月15日做出(2024)苏0113破14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受理债务人蓝盾公司破产清算一案。2024年1月15日,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作出(2024)苏0113破14号决定书,指定江苏友诚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截至2024年4月9日,蓝盾公司职工债权的总额为人民币2110612.47元。 事实上,成立于2018年的蓝盾生物曾在2022年11月拿到“LD013自体T细胞注射液”的临床批件,这是国内首家获批开展临床治疗复发难治型卵巢癌的CAR-T品种。 国外有CAR-T价格降至最低20万,国内有可能吗? 支付问题是CAR-T产品无法在国内迅速实现商业化成功的关键因素。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在2023年业绩发布媒体沟通会上提到,对于CAR-T来讲,由于其高成本短期很难降下来,终端价格现在下来是不太现实的。价格下不来,可及性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支付能力将是最主要的影响点。 事实上,解决CAR-T疗法的支付问题上,各个厂家在支付端做了诸多努力,如近两年CAR-T产品多次进入国家医保谈判初审名单,但可惜一直未能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各家药企积极推进自家产品进入地方惠民保或商业保险;复星医药在今年年初推出按疗效付费的方案,未达到一定的费用可以返还部分费用。 当国内企业还在讨论CAR-T疗法的支付方案时,国外已经将产品价格做到更低。3月21日,《自然》期刊的文章提到,印度生物技术公司ImmunoACT研发出一款CAR-T细胞疗法NexCAR19,单次治疗费用在3万至4万美元,约合20万至30万人民币。此后,巴西卫生部下属基金会Fiocruz也宣布,与当地组织合作开发一种本土生产的CAR-T产品,单次治疗费用35000美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 相比目前国内的百万元价格,上述CAR-T产品的价格下降了70%至80%。尽管目前还无法了解上述低价CAR-T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无疑让人们看到了这类定制化产品在价格上的另一种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药企也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药明巨诺在2023年年报提到,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开始自国内供货商采购关键材料,日后计划自国内供货商采购额外原材料。由于原材料本地化及更多患者接受治疗,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每批次的销售成本较2022年平均销售成本下降17.3%。 此前有国内CAR-T疗法企业高管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CAR-T产品获批,价格有望在竞争中下降,但作为一种定制化的产品,其成本就是会比其他药物高,想要降低成本进而降价,需要整个行业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例如,如果一款CAR-T产品可以进入医保,将有更多患者使用,企业的产能充分利用起来后,成本也会下降,价格也就有了降低的空间;现在国产CAR-T企业使用的是进口设备,如果未来能够有国产替代产品,成本也有望降低。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董文博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3,036
2
两个仿冒政府网站收录5051本“山寨证书” 涉案人员均获刑
2024年4月17日,用于查验建筑类“专业资格证书”的网站竟是仿冒的,查询到的证书也是假的——在网络上,一团伙搭建仿冒政府网站,专门提供“山寨证书”查验服务,累计导入假证信息5051条,非法获利20多万元。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检察院介绍,该院承办的一起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目前判决已生效。涉案的吴某、潘某、宋某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均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 一个咨询电话牵出仿冒政府网站 “在‘武汉市人事人才服务网’上,能够查询到的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是否就是真的?” 2022年1月13日,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接到一个咨询电话。工作人员注意到,该网站并不是武汉市人社局下属网站,也不是官方指定的专业技术职称证书信息查询网站。工作人员一边记下咨询者提供的网址,一边告知对方正规的查询渠道。 随后,这名工作人员登录“武汉市人事人才服务网”发现,该网站在主页显著位置设置有“职称查询”“职业资格查询”等窗口;网页底部信息显示,主办单位是“武汉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武汉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 这一情况经上报后引起武汉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高度重视。当天,该处联系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电子政务推进处,请对方予以核实,后获答复:该网站所显示的主办单位不属实,网站与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无关联。这意味着,有人疑似非法冒用武汉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的名义,提供虚假的职称网上查询验证服务。工作人员当即向警方报案。 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塔子湖街派出所对该案予以立案侦查。经研判发现,福建省南平籍男子吴某有重大作案嫌疑。2023年7月,警方在南平市将吴某抓获。经审讯及后续侦查,另两名犯罪嫌疑人潘某、宋某相继落网。 出生于1988年的吴某,长期从事建筑行业相关工作。接受警方审讯时,吴某称,2019年,有网友告诉他,有一些建筑工程师、市政工程师等初、中、高级资格证书“在网上查不到”,问他有没有办法能在网上查到。吴某从朋友处得知,可以“做一个网站来查询这些证书”。吴某找到了初中同学宋某商议合作。宋某与其同龄,大专毕业后一直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 据宋某交代,吴某向其展示了武汉市人社局网站,提出做一个类似的网站,要有信息展示、数据查询等功能。“信息展示”就是要让网站主页能展示一些武汉市人社局官网新闻,让页面布局看起来像政府网站;“数据查询”则是添加“职称查询”和“职业资格查询”的输入框,方便有查验需求的人输入身份证和名字就能查到“职称”信息和“职业资格证书”信息。宋某明白,仿冒政务网站是违法的,但出于多种因素考虑,他答应了吴某。宋某只会做网页前端开发、页面设计,他随后向吴某推荐了前同事、擅长网站后端开发的潘某。 出生于1986年的潘某,大专文化,福建南安籍,当时无业。据潘某交代,从吴某处得知要开发的网站相关情况后,他意识到这是用不正规的网站去验证相关证件,但吴某告诉他自己具备相关“资质”。一番合计后,潘某、宋某便着手对网站进行开发设计。很快,潘某、宋某搭建起了“武汉市人事人才服务网”。为让网站显得与武汉市人社局官网更接近,他们还在网站主页设置了“局长信箱”“网上咨询”“网上审批事项”入口。不过,这些板块只是设置了图标,“点进去根本点不动”。 两家仿冒网站累计录入5051条“山寨证书”信息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发现,这一团伙利用同样手段,还搭建了“山西人事人才服务网”。两家仿冒网站的服务器均位于境外。网站搭建完毕后,潘某将网站后台管理员权限交给吴某。吴某负责将假冒的资格证书相关信息一条条录入网站后台形成数据库,以供人通过网站主页入口查询。 这些假证涵盖机械工程师证书、机电工程师证书等。证书的数据信息包括:证书编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证书专业名称和专业等级、评审日期、发证单位。截至案发,“武汉市人事人才服务网”累计录入2956条证书信息;“山西人事人才服务网”累计录入信息2095条。 吴某交代,证书信息是“上线”通过网络发来的。起初,吴某不愿承认自己知道这些证书是伪造的,谎称“不知道这些证书为什么在政府网站上查询不到”。随着警方调查深入,吴某改口承认知道这些证书是假冒的。他称,自己每录入一条信息,获得四五十元报酬,5000余条信息共获利202040元。根据涉案网站后台数据库信息,警方与多名假证持有者取得了联系。然而,有的电话接通后短暂了解警方来意后,便匆匆挂断,有的却“不知道自己办有假证”。 这些伪造的证书来自何方? 案件承办人、武汉市江岸区检察院检察官甘雪懿介绍,经查,吴某与假证制作方联系使用的是具备“阅后即焚”功能的聊天软件。目前,针对该案“上线”的线索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检察官提醒:年轻人面对诱惑,不要心存侥幸 据潘某、宋某交代,帮助吴某搭建网站后,二人分别从吴某处获得1.5万元、1.2万元酬劳。起初,他们也知道仿冒政府网站是违法的,但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并没有参与制作、售卖假证,会逃过一劫。没想到搭建非法网站3年后,落入法网。案发后,吴某的家人代为退还了202040元违法所得。潘某、宋某的违法所得也被追缴。法庭上,三人均当庭认罪认罚。 甘雪懿分析,在该案中,吴某、潘某、宋某均抱着“走捷径”“挣快钱”的心理,最终误入歧途,落入法网。“拥有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等技术的年轻人,在面对一些诱惑时要保持清醒。否则,一念之间就极有可能涉及刑事犯罪,人生也会因此蒙羞。”甘雪懿建议,对于有职业资格证书需求者,一方面应杜绝“投机取巧”心理,以为不通过考试、只用交钱就能“轻松拿证”,另一方面要踏踏实实,通过人社部门公布的正规渠道参加学习,在考试合格后获取正规证书。
3,037
2
大学生做“兼职”专爬楼?最终获刑5年!
刚刚过去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不少案例让人触目惊心。近日,上海检察机关也办理了一起该市在校大学生受网上“拍拍照片就能拿钱”的“兼职”诱惑,犯下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的案件。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介绍,小刘是上海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启独立生活的他迫切想要证明自己的个人能力,于是想到通过做兼职挣外快,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小刘通过某微信公众号得知一公司正招聘兼职数据调研员,便添加了联系方式,了解该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但不料,这项兼职竟是利用他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小刘的任务就是每周一、三、五,到某大楼高层拍摄包含有军事设施内容的图片,并将照片发送至对方指定邮箱。 在侦查机关侦查到案件线索后,宝山区人民检察院立即介入。 到案后,后知后觉的小刘懊悔万分,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据悉,他觉得“拍拍照片就能拿钱”来钱很容易,能够减轻家里负担,即使自己认识到涉敏感信息不能拍摄,但还是没能禁得住利益的诱惑。 小刘曾将自己拍的照片发给父亲,父亲提醒他注意对方身份,注意不要拍到涉密内容,但也没能引起警觉。 百余张照片,千余元报酬,换来的却是他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罪名和5年有期徒刑。 宝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赵健介绍:“我们前往案发现场并调查周边环境后发现,该高楼地理位置特殊,存在监控盲区,且之前也发生过类似失窃密案件。”为此,检察官对大楼管理方制发了检察建议,要求严格住户登记,张贴警示标语,并更新监控摄像头,以监控频繁出入的可疑人员。 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我们向校方建议,希望弥补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缺失,让学生知晓国家安全相关知识、政策,必要时我们可协助校方进行课件开发,并安排师资力量。”赵健表示。 往期推荐 国安,家安!责编 |翟巧红      编辑 |姜越 来源 |上海法治报 ID:shfzb34160932 记者:夏天、王葳然,封面图:视觉中国
3,038
2
三部门联合举办2024年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培训班
三部门联合举办2024年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培训班 坚持“六个联合”,凝聚环保工作合力 本报海口4月17日电(记者史兆琨 见习记者潘若曦)4月16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下称“三部门”)举办的2024年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培训班在海南海口开班。来自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公安机关三系统的近200名业务骨干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结合地方执法司法办案中的实际需求,围绕适用“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难点问题、“两打”犯罪常见办案难点及解决路径、危险废物环境犯罪案件调查取证及移送工作要点、非法处置废机油污染环境案件侦办要点等,邀请来自执法司法一线的业务专家授课,并组织学员进行分组讨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等专项行动,在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方面衔接配合更加顺畅,逐步形成了“六个联合”(即联合部署启动专项行动,联合会商工作形势、进展和成效,联合挂牌督办案件,联合表扬先进,联合发布典型案例,联合举办同堂培训)一体化联动执法司法模式。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两打”工作重点进行了调整,将把非法排放、倾倒、利用、处置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包装容器、废酸、表面处理废物,以及重点排污单位伪造自动监测数据或者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排放污染物等11类行为作为打击重点,紧盯社会影响大、涉案人员多、跨区域流窜作案、环境危害严重案件查办。坚持“打源头、端窝点、追流向、摧网络、断链条”,通过部门联动、交叉检查、专案查办等方式加大案件办理力度,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重拳出击、露头就打,不断净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和污染源监测行业市场环境。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抓实监督办案,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深化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四大检察”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深化多方协同,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持续凝聚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合力。持续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进一步规范适用范围、标准和程序,综合考虑合规必要性、合规成本、效率效果等,实实在在帮助涉案企业完善管理机制。积极转变监督理念,改善监督方式,树立监督制约更是配合支持的理念,推动法律监督与执法办案良性互动,共同提升环境保护法律的刚性约束力,决不允许触碰生态环境犯罪这根法律高压线,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3,039
6
助力“一带一路”油气合作!马钢H型钢供货沙特阿美项目
近日,由马钢供应相关H型钢原材料、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揽的沙特阿美CRPO122项目首批导管架在青岛建造完工,标志着我国首个沙特阿美海洋油气独立总承包项目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对进一步拓展中东市场,推动“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以来,马钢H型钢在港口、海洋石头平台等海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其高强度、高韧性和耐腐蚀的特性获得了国内外承建方、客户的高度认可和信赖。2023年10月,马钢(芜湖)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积极抢抓市场机遇,首次与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公司直接合作,独家供应马钢H型钢产品近千吨。 马钢此次所供应的CRPO122项目是海油工程公司首次以独立EPCI总包承身份承揽的沙特阿美项目。项目位于世界第一大海上油田沙特Safaniya油田,距离阿拉伯湾达兰以北约165英里,最大水深约43米。海油工程公司负责13座平台导管架(含钢桩和隔水套管)的设计、采办、建造、安装工作,总重量约为2.5万吨。CRPO122项目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技术难度大,质量标准高。马钢按照承建方对于H型钢的尺寸、性能要求,及时安排生产组织,全程确保产品质量,圆满完成产品交付,为导管架如期完工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张宇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3,040
6
福建住建厅:关于固化2023年棚改和公租房项目清单的通知
各设区市住建局,福州市房管局,平潭综合实验区交建局: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固化2022年、公布2023年棚改和公租房项目清单的通知》(闽建住〔2023〕2号)要求,各地积极推进2023年棚改和公租房项目建设,并结合实施进展情况,对部分项目进行了调整。截至2023年底,全省开工棚改和公租房项目106个6.1万套,现予以固化公布。各地要对在建棚改和公租房项目,逐个明确竣工交付时间,强化过程监管,尽快竣工交付。 附件:2023年棚改和公租房固化项目清单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4年4月10日
3,041
6
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油气勘查钻机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项目概况 油气勘查钻机采购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中诚铂悦府1栋510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4年04月29日14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MB1F9732X1711677293711-2024032909 项目名称:油气勘查钻机采购项目 预算金额:346.000000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346.000000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详见招标文件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30日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4年04月07日至2024年04月11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中诚铂悦府1栋510 方式:申请人在报名时间内将相应且有效的报名资料以彩色扫描件形式发送到指定邮箱:331276659@qq.com。报名资料为:营业执照、单位介绍信(需注明项目名称、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报名登记表(以上资料均须加盖鲜章)(注:针对网络报名作如下说明:①邮件发送需注明邮件主题并打包发送,主题为:XX项目报名资料”,邮件内容注明公司全称;②报名时间以我方指定邮箱收到邮件时间为准;③申请人报名时须如实填写供应商信息;若因申请人提供的错误信息或未按照文件要求准备报名资料的,对其报名或投标阶段造成影响的,由申请人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若申请人需变更报名信息,请于获取磋商文件截止之日前到采购代理机构重新登记))④报名材料原件、报名费应于项目开标前交至本项目负责人处。 售价:¥300.0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4年04月29日14点0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4年04月29日14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中诚铂悦府1栋3楼会议室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无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路 联系方式:施老师;13688013204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四川中恒海天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中诚铂悦府1栋510 联系方式:姚毅;028-87457769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姚毅 电话:028-87457769
3,042
0
七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 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生态环境厅(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监管局,中国证监会各证监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大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在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企业转型过程中防范化解风险,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群众正常生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兼顾长期与当前。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乘势而上、先立后破,合理规划和实施金融支持碳减排的短、中、长期任务,推动各项任务尽早起步、持续发力,稳妥有序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更好服务绿色低碳发展。 激励与约束并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支持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和升级,支持绿色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发展。严控金融资源投向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 坚持高标准推动和高水平合作。按照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科学制定、规范实施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标准,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主动引领全球绿色金融议题,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加强国际成熟经验的国内运用和国内有益经验的国际推广。 (三)主要目标。 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金融基础设施、环境信息披露、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和市场、政策支持体系及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健全,绿色金融区域改革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更加密切,各类要素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有序聚集。 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二、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四)推动金融系统逐步开展碳核算。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碳核算方法和数据库,着力推动成熟的碳核算方法和成果在金融系统应用,制定出台统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碳核算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加强自身及其投融资相关业务碳排放数据的管理和统计。提升金融机构碳核算的规范性、权威性和透明度。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运用大数据、金融科技等技术手段为碳核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五)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持续优化我国绿色债券标准,统一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信息披露和监管要求,完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标准。进一步优化绿色公司债券申报受理及审核注册“绿色通道”制度安排,提升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便利度。研究制定《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低碳项目推荐性指引、绿色债券碳核算方法和披露标准,要求债券发行人核算并披露募集资金所支持项目的碳减排量和碳排放量。完善绿色债券统计,逐步构建可衡量碳减排效果的绿色金融统计体系,全面反映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保险标准。研究制定绿色股票标准,统一绿色股票业务规则。适时推动温室气体分项核算、披露和统计。加快研究制定工业绿色发展指导目录和项目库,大力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支持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工业绿色发展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明确转型活动目录、披露要求、产品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核心要素。 三、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 (六)推动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分步分类探索建立覆盖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动相关上市公司、发债主体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制定完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引导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健全碳排放信息披露框架,鼓励金融机构披露高碳资产敞口和建立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突发事件应急披露机制。定期披露绿色金融统计数据。 (七)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和评估质量。研究完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健全针对绿色金融产品的评级体系,支持信用评级机构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推动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相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依法披露的环境信息、碳排放信息等实现数据共享。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建立工业绿色发展信息共享机制,推动跨部门、多维度、高价值绿色数据对接。 四、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 (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依据碳市场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开展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加强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研究丰富与碳排放权挂钩的金融产品及交易方式,逐步扩大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合理控制碳排放权配额发放总量,科学分配初始碳排放权配额。增强碳市场流动性,优化碳市场定价机制。 (九)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绿色金融标准或转型金融标准,加大对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化绿色信贷流程、产品和服务。探索采取市场化方式为境内主体境外融资提供增信服务,降低海外金融活动风险。加强供应链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十)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或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运营。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积极发展碳中和债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支持清洁能源等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产品。支持地方政府将符合条件的生态环保等领域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加强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的金融支持,完善相关投融资模式。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研究推进绿色资产管理产品发展。规范开展绿色债券、绿色股权投融资业务。鼓励境外机构发行绿色熊猫债,投资境内绿色债券。支持证券基金及相关投资行业开发绿色投资产品,更好履行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加大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等。 (十一)大力发展绿色保险和服务。完善气候变化相关重大风险的保险保障体系。为高风险客户提供防灾防损预警服务,及时排查风险隐患,降低理赔风险。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特点,鼓励保险资金按照商业化原则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优化长期投资能力考评机制。鼓励保险机构研究建立企业碳排放水平与保险定价关联机制。推动发展新能源汽车保险。 (十二)壮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推广可持续投资理念,吸引养老保险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设绿色金融特色分支机构,将绿色金融发展纳入金融机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金融机构采纳或签署以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等为主题的国际原则或倡议。在交易账户设立、交易、登记、清算、结算、资金汇兑和跨境汇入汇出等环节,为境外投资者配置境内绿色金融资产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涉及碳资产业务的,按照《巴黎协定》国内履约要求管理。 五、加强政策协调和制度保障 (十三)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立法,促进金融支持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法率先出台地方性绿色金融法规。研究明确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社会责任及授信审查尽职免责要求。 (十四)完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机制。不定期开展政策跟踪评估,持续优化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完善和加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信息通报机制。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及能力的考核评价力度,逐步将金融机构持有的绿色基金和境外绿色金融资产纳入绿色金融评价,丰富评价结果运用场景。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调整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经济资本占用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不断优化金融机构资产结构。将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纳入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考核。 (十五)丰富相关货币政策工具。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向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推动中央银行资产配置绿色化,逐步将可持续性纳入外汇储备长期经营管理目标,继续投资绿色债券。 (十六)支持高排放行业和高排放项目绿色低碳转型。充分发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成立碳达峰碳中和转型基金。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清洁运输、清洁取暖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研发、投资、推广运用,继续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鼓励金融资源向环保绩效等级高的企业倾斜。支持发行转型债券,满足规模以上能源生产消费企业改造升级等低碳转型需求。将高排放行业和高排放项目碳减排信息与项目信贷评价、信用体系建设挂钩。推进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十七)深化绿色金融区域改革。稳步有序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和改革路径,做好试验区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工作。有序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升级扩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建立气候友好型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先行先试,支持建立高标准绿色项目库并实现互联互通。 (十八)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进一步支持绿色发展。推动在岸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的良性互动,提升人民币绿色产品定价的国际影响力。建立健全长三角环境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在长三角地区率先推广。支持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区域发展绿色金融产业,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 六、强化气候变化相关审慎管理和风险防范 (十九)健全审慎管理。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定期向金融管理部门报送高碳资产规模、占比和风险敞口等信息。适时披露中国金融体系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压力测试结果。根据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研究完善风险监管指标和评估方法。 (二十)增强金融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推动金融机构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风险控制体系及公司治理框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工具和方法,开展气候风险评估,配套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政策工具和管理流程,有效应对转型风险。推动保险机构建立气候变化相关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气候灾害风险分析。 七、加强国际合作 (二十一)深化绿色金融合作。积极参加二十国集团(G20)、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国际清算银行(BIS)、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可持续银行和金融网络(SBFN)、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等多边及双边绿色金融合作机制。主动参加绿色金融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推动国内国际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互联互通,便利中外投资者跨境开展绿色投资。 (二十二)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鼓励银行、股权类投资机构、基金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低碳投资。 八、强化组织保障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部门协调合作,形成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合力。加强对绿色金融的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提高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能力,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加强各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加强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企业有效开展绿色转型和技术改造,推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政策平稳落地。推动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明确责任分工,建章立制,保障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各项政策有效落地。加强对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宣传,营造绿色金融发展良好氛围。 (二十四)强化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绿色金融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开展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相关重大课题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大力开展绿色金融培训,促进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机构提升绿色金融能力。支持金融机构与国内外同业机构就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开展技术交流,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 2024年3月27日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原标题: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 转载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4/content_6944452.htm 绿色金融与ESG国际研究 ESG投资中心致力于研究和推广ESG理念、方法和工具,持续开展绿色ESG政策研究及标准建设,支持绿色金融地方试点及改革创新工作,协助基金、银行和保险机构提升绿色ESG专业能力、开发ESG产品和分析工具,搭建ESG投资者网络,提供ESG方法和工具的交流与推广平台,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主体等绿色、可持续发展需求提供专业化的研究与智力支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ESG-Research
3,043
3
《中国白酒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2024》成功发布
2024年4月16日,由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知产力、高文律师事务所联合发布的《中国白酒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高文文贤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报告》的发布由律新社、IP胡同提供媒体支持。 ▲合影留念 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原司长雷筱云,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维权事务部主任隋欣,知产力新媒体平台负责人兼知产宝副总裁衣朋华,知产宝咨询事业部总监谢环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春雷,故宫酒业集团董事长熊小峰,深刻数字博物馆副馆长陆守东等出席了本次发布会。此外,来自行业内的多名专家、学者、律师及媒体代表30余人参加了本次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由高文顾问张莹律师主持。  ▲姜金姬律师 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金姬律师致开场辞。姜金姬律师对参与本次发布会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对《报告》的成功发布表示热烈祝贺,并简要介绍了本次发布会的背景和目的。姜金姬律师指出,在多年的发展中,高文坚持向专业化方向不断迈进,先后出版了多部专业著作与报告。本次《报告》聚焦白酒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立足专业、深入分析,并试图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和方案,以期促进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 ▲雷筱云副会长 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原司长雷筱云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全国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全面加强,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重视和布局知识产权。针对白酒行业商标侵权、产品仿冒、技术侵权等知识产权挑战,雷筱云副会长强调了白酒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明了研究和编制报告的目的。同时,雷筱云副会长对协会未来在白酒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上将要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并欢迎广大白酒企业加入协会。 ▲衣朋华副总裁 知产力新媒体平台负责人兼知产宝副总裁衣朋华谈到,本次《报告》借助知产宝强大的数据查询能力和智能化的分析能力,从白酒行业的商标、专利、著作权、不正当竞争四大维度,深入分析了白酒行业的保护现状、保护机制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建议。希望《报告》能够帮助白酒行业,更好的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并感谢整个编写团队对《报告》的诞生所贡献的智慧与力量。 正式发布环节,雷筱云副会长、衣朋华副总裁、李春雷教授、姜金姬律师、张莹律师一同上台,为《中国白酒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2024》发布揭幕! ▲张莹律师 张莹律师代表编写团队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对《报告》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行业趋势分析以及建议措施等进行详细阐述。《报告》具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体系完整、针对性鲜明。报告科学、全面地对中国白酒行业进行了细分研究,兼具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是数据充实、可读性强。报告收集的数据覆盖面广,涉及商标注册、专利申请、行政与司法案件等多个维度,辅以可视化手段表达,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三是案例多样、实用性强。报告阐述了一些国内知名白酒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对广大中小规模白酒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较高的参考、借鉴价值。 四是研究深入、参考价值高。报告案例丰富精彩,不仅覆盖了从侵权识别、法律应对到最终解决方案的全过程,更是从知识产权保护专业角度和司法实践角度,精辟剖析出经验和教训,启发性强。 ▲李春雷教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春雷在点评中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两点建议:建议从白酒行业向其他酒类、其他行业依次延伸,多行业、多领域开展专业研究;其次,李春雷教授提出,希望知识产权不仅聚焦于民事诉讼、行政执法,也能关注刑事保护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进行深入合作。 最后,全体参会人员进行自由讨论并在活动结束后合影留念。 为应对白酒行业消费转型和产业升级两大挑战,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将继续发挥行业组织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面向白酒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政策宣讲、标准认证等培训,并组织建立和维护包括律师、学者及企业法务在内的法律专家网络,促进白酒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知产力以及高文也将进一步加强白酒行业法律咨询与培训服务,为白酒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控、合规操作等提供培训和媒体支持。与此同时,高文也将继续积极为白酒行业的知识产权案件提供专业的诉讼支持和代理服务,帮助企业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未来,行业组织、媒体、法律服务机构三方将持续形成合力,保护创新成果,维护品牌形象,增强文化价值,进一步提升白酒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与本报告编写的作者 (作者姓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李 爽 顾问/律师 业务领域:争议解决、公司综合类业务、金融市场、知识产权、房地产与建设工程 办公地点:北京 电话:(8610)8451-2800 邮箱:lishuang @globe-law.com 吴红利 顾问/律师/专利代理师 业务领域: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 办公地点:北京 电话:(8610)8451-2800 邮箱:wuhongli@globe -law.com 张莹 顾问/律师 业务领域:知识产权 办公地点:北京 电话:(8610)8451-2800 邮箱:zhangying@globe -law.com 张大雷 顾问/律师 业务领域: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投融资,TMT与互联网 办公地点:北京 电话:(8610) 8451-2800 邮箱:zhangdalei@globe -law.com 杨怡晨 实习律师 业务领域:专利申请、无效及诉讼 办公地点:北京 电话:(8610)8451-2800 邮箱:yangyichen@globe -law.com 潘聪 合伙人/律师 业务领域:知识产权、互联网、TMT 办公地点:北京、天津 电话:(8610)8451-2800 邮箱:pancong@globe -law.com 编辑 | 高文微信运营团队 审定 | 冯俊玲、段亚琼
3,044
3
南京中院发布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典型案例
4月17日,南京中院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南京中院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典型案例,并介绍《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 发布会上,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庭长徐新发布了典型案例;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柯胥宁对典型案例进行了解读;南京知识产权法庭法官程财对《工作指引》进行了介绍。发布会由南京中院宣传处副处长徐聪萍主持。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工作指引》要点解读 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采取措施对证据进行保护,以保证其证明力的一项措施。南京知识产权法庭是全国首批跨区域集中管辖发明专利、技术秘密等技术类案件的专门审判法庭,知识产权民事证据保全工作始终是南京知识产权法庭的强项,通过在案件中依法进行证据保全,全面、充分、及时保护了科技企业的创新创造成果。本次出台的《工作指引》是在总结南京中院证据保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 《工作指引》共四个部分30条,包括:一般规定、证据保全申请的审查、证据保全的执行、证据保全相关法律责任。 第一部分“一般规定”。明确了证据保全的两个目的:一是尽力解决权利人取证难题,依法及时有效固定证据,查明侵权事实;二是防止权利滥用,维护被申请人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第二部分“证据保全申请的审查”。对申请审查因素,证据保全的必要性、可行性、正当性,保全担保以及可能涉及的听证程序进行细化规定。明确了证据保全应满足四个法定必备要件:主体适格、权利稳定、基础事实证据具备、符合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 第三部分“证据保全的执行”。规定了保全参与人员由“法官+法官助理+技术调查官或第三方技术专家或技术辅助专家”组成;采取证据保全,应当预先制定具体的保全方案或具体步骤,应当以有效固定证据为限,尽量减少对保全标的物价值的损害和对证据持有人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并对样品、产品技术特征、商业标识、化学物质、生物材料、计算机软硬件、商业秘密等对象的具体保全方法作出指引性规定。 第四部分“证据保全相关法律责任及救济”。对保全异议、诉前保全后不起诉、保而不用、妨碍保全、破坏证据、保全错误的各类型法律后果进行了详细规定。 △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庭长徐新发布典型案例 南京中院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典型案例 案例一:证据保全定分,判决促成合作——南通某机械制造公司与如皋某书刊机械公司、南京某印刷厂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 基本案情 南通某机械制造公司系涉案专利权利人,其认为如皋某书刊机械公司生产的书刊装订设备中书芯翻转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落入涉案专利权保护范围,南京某印刷厂使用了如皋某书刊机械公司生产的该书刊装订设备,该两公司的行为构成专利侵权,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案件审理中,法院根据南通某机械制造公司申请,前往南京某印刷厂的经营场所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在不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采取不停机的方式,对该设备的相关技术特征进行拍照取证。双方当事人均认可法院证据保全所拍照片反映了被诉侵权装置的全部技术特征,并基于法院证据保全所拍照片发表了比对意见。法院经审理判决两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为维权支出的合理费用30万元。 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签订了《执行和解协议书》,并进一步达成了专利许可使用协议。协议约定如皋某书刊机械公司以5万元/台的价格向南通某机械制造公司支付专利许可使用费。 典型意义 本案中,法院根据权利人申请及时采取了证据保全措施。证据保全过程中,法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停机保全的方式,一方面有效解决了权利人举证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尽可能降低了保全措施对南京某印刷厂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为后续的案件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判决后,双方当事人不仅就一审判决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而且进一步达成了专利许可使用协议,由专利侵权案件中的对立双方变为生产经营中的专利合作双方,如皋某书刊机械公司由违法侵权人变为涉案专利权的合法使用人,权利人也充分实现了专利的技术价值到市场价值的转换。本案实现了从侵权诉讼到专利许可的“无缝对接”,对鼓励发明创造,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做实“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双赢多赢共赢”现代化审判理念的生动实践。 案例二:及时保全快速止争,扫除企业上市阻碍——某(瑞士)公司与无锡某股份公司、扬州某科技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 基本案情 某(瑞士)公司系涉案专利权利人,其认为,由无锡某股份公司制造、销售、许诺销售,扬州某科技公司采购的被诉侵权数控金刚线切片机产品采用的技术方案落入其享有的涉案专利权保护范围。2018年1月24日,某(瑞士)公司将上述两公司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无锡某股份公司辩称,其正处于上市审核阶段,本案诉讼对其正常的生产经营及商业信誉造成重大影响,可能影响上市进程,存在恶意诉讼之嫌。 案件审理中,法院依据原告申请前往扬州某科技公司经营场所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对被诉侵权设备加贴封条,拍照录像,并作了相关笔录。法院充分考虑到无锡某股份公司处于上市审核阶段的实际情况,在较短的时间内即组织双方人员进行现场勘验比对。法庭辩论终结后,某(瑞士)公司在审理中提出了撤诉申请,法院未予准许。2018年4月16日,法院作出判决:驳回某(瑞士)公司的诉讼请求。 典型意义 近年来,相关行为人针对公司上市审核阶段而发起的知识产权诉讼越来越多,而其诉讼的真实目的往往并不是保护创新。本案中,法院考虑到被告正处于上市进程中,在证据保全固定技术事实的基础上,加快审理速度,对原告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提出的撤诉申请,作出不予准许的裁定。并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作出判决,有效防止了知识产权诉讼成为相关行为人打击竞争对手的工具,保护了即将上市公司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司法保障。 案例三:多地同步证据保全,完整固定侵权行为——南京某科技公司、南京某信息公司与江苏某咨询公司、张某某等侵害经营秘密纠纷案 基本案情 张某某等五人曾是南京某科技公司和南京某信息公司员工,并签订了保密协议。在职期间,张某等五人利用职务之便,掌握了老东家的大量经营信息。五人之后陆续离职,并在离职一个月后共同以亲属名义成立江苏某咨询公司,经营与老东家具有竞争关系的税务服务业务。南京某科技公司认为,张某某等人违反约定,披露、使用并且允许江苏某咨询公司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共同侵害了其合法权益,故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案件审理中,法院根据南京某科技公司的申请采取了证据保全。因江苏某咨询公司在江苏省三个城市均有经营场所,为确保保全效果,避免“打草惊蛇”,法院派出了3个保全小组前往江苏某咨询公司在南京、扬州、泰州三地经营场所同时进行证据保全。对保存在江苏某咨询公司及各分支机构办公室及办公电脑、张某某等人的办公或个人电脑中涉案商业秘密的客户名单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共固定了53.17G的电子数据信息。经过16次庭前会议逐条核对相关信息,最终查明张某某等人披露了原告大量的客户信息,并在离职后成立江苏某咨询公司使用上述交易信息。据此,法院判决:停止侵权,并赔偿南京某科技公司、南京某信息公司经济损失及其维权合理费用450余万元。 典型意义 本案是严格落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采取充分、有效证据保全措施,固定侵权证据,破解权利人举证难题,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本案立案之后仅15天,法院就采取了证据保全措施,且考虑到案件的实际情况,法院迅速组织3支保全小队,奔赴三地,同一时间进行证据保全,及时、完整、全面、有效地固定了侵权证据,为后续案件实体审理提供充分证据支持,也为权利人制止侵权行为,获得足额赔偿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柯胥宁对典型案例进行解读 案例四:跨越3600公里,保全补齐证据拼图——某环保公司与江苏某公司等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 基本案情 某环保公司长期致力于氨法脱硫技术的研发和实践,并将“脱硫除尘一体化超低排放技术”作为公司技术秘密进行保护。江苏某公司以不正当手段有步骤成体系地引诱、招揽某环保公司的业务骨干,非法获取上述技术秘密并使用。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获得新疆等20多个烟气脱硫工程项目,给某环保公司造成了巨额损失。某环保公司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停止侵权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9600万元。 案件审理中,法院根据某环保公司的申请,于2019年10月18日赴南京市公安局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支队,调取了江苏某公司实施榆林凯越项目的全套技术图纸;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市案外人神华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经营场所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经过与技术使用方近一周的沟通、协调、查找,终于调取到神华新疆项目9箱技术图纸。证据保全后,法院结合相关项目的技术资料,与某环保公司主张的技术秘密进行了完整比对,并判决支持了某环保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典型意义 本案系对科技型民营企业核心技术秘密进行重点保护的典型案例。实践中,因侵害技术秘密的相关行为具有一定隐秘性,权利人取证难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本案中,法院根据原告提交的初步证据认定其商业秘密可能被侵犯,但相关证据不足以将举证证明责任直接分配给被告。在此情况下,法院并没有简单地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而是通过对第三方项目的证据保全,调取到了完整的侵权技术信息,并据此认定被告行为构成侵权,降低了权利人对技术秘密侵权行为的举证证明难度,贯彻了严格保护的司法理念,给同类型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案例五:合理确定措施,避免超出限度——江苏某科技公司与南京某技术公司、张某等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 基本案情 江苏某科技公司系涉案软件的著作权人。张某、杨某某等曾在江苏某科技公司处任职。任职期间,张某、杨某某利用职务之便,未经许可,复制了涉案软件的源代码和开发文档,进行非实质性修改,形成被诉侵权软件并对外销售。江苏某科技公司为维护其合法权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400万元。 案件审理中,法院根据江苏某科技公司的申请,前往南京某技术公司经营场所采取证据保全措施。证据保全过程中,因无法确认相关信息存储的设备,法院办案人员在被告相关人员见证下,对18台电脑进行了标号记录,拍照录像后带回法院。为了减少对南京某技术公司正常业务的影响,法院要求双方第二天即派人员至法院对保全电脑进行初步筛查,由法院组织,并且在被告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原告搜索并指出可能与被诉侵权行为有关的内容进行拷贝、固定。通过三天连续不断的工作,完成初步筛查,并将所有电脑及时退还给被告。经比对,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法院判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费用400万元。 典型意义 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应当以有效固定证据为限,尽量减少对保全标的物价值的损害和对证据持有人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本案中,法院对被告18台电脑进行保全后,并没有按部就班地等待开庭后再进行侵权比对,而是第一时间要求双方当事人在法院的监督下对相关信息进行筛查,将保全的电脑中涉嫌侵权的信息拷贝固定,而后及时将电脑退还给被告。既全面、有效地固定了被诉侵权证据,为查清案件事实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关注到了被告经营的实际需要,体现了公正司法、能动司法的理念。 案例六:非法抗拒保全,依法从严处罚——常州某股份公司与浙江某光学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系列案 基本案情 常州某股份公司系涉案专利权利人,其认为浙江某光学公司制造、销售的手机镜头侵害其享有的涉案专利权,故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停止侵权并赔偿其经济损失1000万元。浙江某光学公司则认为,常州某股份公司未证明被诉侵权手机中的镜头由其提供;且在涉案专利申请日之前,其已经生产、销售该型号镜头,享有先用权,不构成侵权。 案件审理中,法院根据常州某股份公司的申请,裁定对浙江某光学公司生产的特定镜头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法院进行保全时,浙江某光学公司保安经数次电话联系公司相关人员后,始终拒绝法院办案人员进入该公司依法履行公务。办案人员反复释明妨害民事诉讼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当地公安机关在接到办案人员报警后派员到达现场亦进行了法律释明,浙江某光学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叶某无正当理由仍阻碍办案人员进行证据保全,该公司相关人员亦不出面接洽,持续时间长达1小时23分。法院依法作出决定:一、对浙江某光学公司罚款100万元;二、对叶某罚款10万元。 典型意义 本案是人民法院倡导诚信诉讼、维护司法公信力的典型案例。浙江某光学公司系一家规模较大的专业光学镜头制造企业,其在本案之前已经起诉常州某股份公司,法院亦依据其申请采取了证据保全措施。浙江某光学公司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后果及责任完全明知,其妨害法院证据保全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故意。本案中,法院通过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当事人进行处罚,明确了参加诉讼当事人诚信诉讼的法定义务,维护了司法权威,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依法适当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引导当事人积极、主动、全面、诚实提供证据,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南京知识产权法庭法官程财对《工作指引》进行介绍 供稿:知产庭 排版、摄影:陈薛佳娃 编辑:隋文婷 审核:程文军、徐聪萍
3,045
0
又一500强公司因“漂绿”被调查!
↓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ESG最前沿 ↓ 日前,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简称CMA)发出声明称,将对联合利华集团进行调查,原因是该机构“担心消费者被联合利华对一些基本家用产品的‘绿色’标志所误导”。 外媒对此事报道时,提到联合利华是因涉嫌“漂绿”而被调查。在ESG发展如火如荼的阶段,各行各业都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为了“变绿”不遗余力,那么什么是漂绿,为什么要避免漂绿行为的出现呢? 今日重磅福利 联合国:诚信至上—企业、金融机构、城市和地区的净零排放承诺报告 企业实现可信负责的净零排放承诺的操作指南 上市公司ESG环保合规披露透明度分析报告 A股/H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合规情况分析 2023可持续金融体系中的市场诚信和漂绿风险报告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权威发布! 扫码回复【漂绿资料】即可获得 (内部学员联系专属辅导员即可)  什么是漂绿 “漂绿”(Greenwashing)一词最早出现于1986年,由美国环境保护者杰·韦斯特韦德(Jay Westerveld)提出,本义是用以形容一些旅店经营者宣称为减少对生态造成影响而鼓励游客重复使用毛巾,实际目的却是为了节约运营成本的行为。 当前,各个组织对“漂绿”有不同的定义,但普遍共识是指公司把绿色作为一种公关策略,通过宣传使消费者或投资人认为这个公司在做绿色环保的行为,即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虚假环保行为。 最耳熟能详的案例是大众汽车的“漂绿”行为。 2015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现大众汽车在全球1100万辆柴油车上安装了“失效装置”,这使得氮氧化物排放量看起来达标。实际上,其排放量超过了美国标准限值的40倍。 结果,大众汽车被联邦法院勒令支付28亿美元的刑事罚款,其股价在几周内暴跌了30%以上。 除了车企之外,各大石油巨头和跨国能源公司,也是“漂绿”的重点犯罪分子之一。 一份报告显示,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和沙特阿美等在内的若干能源巨头过去两年来花费2370万美元在谷歌投放广告,其中,1090万美元的广告是“洗绿”广告。 此外,谷歌还从有关机构收了42万多美元的广告费,用于推广否认气候变化的内容。 为什么企业争先恐后地漂绿? 企业“漂绿”的背后是现实商业利益的考量。 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环保运动兴起,公众越来越抗议企业过度追求利润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活动,社会各界及投资机构也纷纷开始关注企业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采取的环保行动,并逐渐对绿色产品愿意支付一定的溢价、对采取环保行动和承诺的公司有更高的社会满意度和投资意愿。 在此背景下,企业发现环保的形象能为企业带来好的口碑和诸多客户。于是,许多企业愿意采取更多环保行动,推动企业和产品更符合政策和市场环保的要求。 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企业为迎合政策、市场和投资的要求,通过宣传为自身企业和产品进行环保包装,给产品贴上绿色环保标签,传播虚假或者欺骗性的信息,对投资人和消费者进行误导以满足自身的商业利益。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漂绿”行为不断发生,其中,监管惩罚不严是关键。受多种因素制约,多数国家相关机构对企业尤其本地企业环保监管和“漂绿”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这是企业“漂绿”行为增多的主要原因。 例如,由于绝大多数国家尚未就ESG投资中的“漂绿”行为处罚予以明确,ESG投资漂绿不受惩处或违规成本极低,ESG基金经理人实际投资行为与策略不符现象普遍。 据经济学人2021年统计,全球最大的20只ESG基金,每家ESG基金平均持有大概17家化石燃料公司的股票,并且投资赌博、酒类、烟草行业,但这些基金还是给产品贴上绿色标签、或对投资者夸大产品的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及抗风险能力的行为,这明显就违反了ESG投资的定义和理念。 最后,缺乏完善第三方认证也间接导致环保标签普遍,“漂绿”行为增多。当前,在衣食住行领域,企业多表示自己产品采用了低碳环保技术、使用环保材料及可降解材料等,但这些领域很大部分没有经过严格的第三方认证。 比如,H&M声称它的服装是由有机棉和再生聚酯等可持续材料生产的,实际出来并不符合,这导致它被挪威的监管机构处罚。  火眼金睛,如何鉴别漂绿 为了不被虚假宣传的企业欺骗,投资者们需要练就一身本领,以下有几招可以教大家火眼金睛地鉴别漂绿行为。 企业可能使用的第一招是,设立远大目标而毫无行动。眼下,设立可持续目标,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企业语境下的“政治正确”。 但制定一份可持续发展计划,或是设定一个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的目标,仅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还远非值得欢呼。企业应将重点放在相关目标的落地和执行追踪。 第二种也屡见不鲜,就是打着绿色的幌子招摇过市,但和环保并无关系。有不少企业刻意采用“绿色”元素作为企业宣传、产品包装的视觉画面(如树叶、植被等)或文案(如可降解、纯天然等),给消费者创造一种“足够绿”的认知假象。但有时候,这些产品本身却并不环保。 第三种就是夸大其词,有一说十。还有一些企业会将影响力很小的可持续行动过度夸大,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绿色形象”。但实际上,它们的核心业务,可能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可持续转型。 最后一种是脱离业务,重在噱头。不可否认,有部分企业正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在对传统产品进行局部改良后,即溢价两倍甚至多倍销售。这非但无助于达成可持续目标,还会像“狼来了”一样,消耗公众对于可持续产品的信心。 如何避免漂绿 “漂绿”严重影响群众对企业环保行为的信任以及对绿色低碳产品的购买意愿,让大家对企业所提出的社会责任主张产生怀疑,不利于全社会和全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世界各国监管机构对漂绿行为开始进行严打,不断加强企业绿色环保行为规范。如何避免漂绿行为的发生需要各方努力,联合发展。 首先,加强政府监管与法规约束,完善标准建设及认证体系。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强对“漂绿”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明确的惩罚措施。 加强对“漂绿”行为严重的领域进行重点监管,完善第三方认证体系,严谨各企业和机构发布误导性绿色环保广告和笼统模糊的低碳、零碳声明。 同时,加强信披监管约束,完善企业环保信息披露标准和体制机制,比如,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ESG报告领域,逐步强化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实行强制制度;并在顶层设计层面统一ESG标准和框架,对于披露的形式、内容、数据、信息加强规范,从而减少企业的虚假和误导空间,减少“漂绿”行为。 为了应对漂绿,一些国家立法机构已经开始讨论通过制定法规对企业的“漂绿”行为进行监管。2022年4月13日,法国通过了具体的法令对产品“碳中和”相关的广告和宣传提出了强制的信息公开的要求。 法令规定,企业若想使用这样的宣传语,需要在其公开网站或移动应用上发布一份总结报告,描述被宣传产品或服务的碳足迹,优先避免、减少和补偿这些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其次,引导市场对真正的绿色低碳企业和行为进行更多奖励。当前,ESG的强制披露等系列强监管措施阻力较大的背后,是市场关于做ESG究竟能不能给股东带来真实的回报、还是一个纯成本的支出存在较大的争议。 因此,在政策层面就首先需要对环保企业给予激励措施,如对环保企业和低碳环保技术研发费用进行政府专项资金补贴或税收抵免,减轻企业环保行为成本、减少“漂绿”动机。 同时,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加强群众绿色消费教育和宣传,加强ESG基金规范等,引导更多市场机遇和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给予绿色企业更多发展机会和市场机遇。 最后,对于投资行为,也应当要求公开投资标的和指数计算方法;对于基金公司等投资机构,要求披露所管理基金的碳排放和技术信息,且要求符合一定的标准;对于公开发行的绿色产品如风电或再生能源,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包括产品是否遵循ESG指数。 结语 随着“绿色环保”“可持续”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的全新需求,企业又急迫地想采用“绿色”元素作为企业宣传给消费者创造一种“足够绿”的认知时,就意味着消费者会对企业做环保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 然而,期待越高,失望越大。企业的“漂绿”行为一旦曝光,将会大大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打击消费者对企业所谓环保实践的信任。 如若“漂绿”行为蔓延,还会导致公众对所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宣言持怀疑态度,使真正以可持续方式行事的企业也陷入风险。 希望在ESG和环保理念大力发展的同时,漂绿行为能够越来越少,企业把环保真正的落实到生产管理中。 一 END 一 ↓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ESG最前沿 ↓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ESG优选课
3,046
4
中国慰安妇受害者子女首次在国内起诉日本政府
中新网太原4月18日电 (记者 胡健)中国18位慰安妇受害者子女近日再次起诉日本政府,这是民间对日申诉32年来,首次在中国法院向日本政府提起诉讼。 今年78岁的李拉弟是慰安妇受害者万爱花的女儿,她在民事诉状中请求判决被告日本政府就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对受害妇女万爱花实施的绑架、拘禁、强奸、殴打、虐待、摧残、伤害、疾病传播等严重违法犯罪的侵权行为,请求日本政府公开道歉、忏悔;赔偿万爱花身体、生命受侵害的人身损害赔偿金和精神、尊严受侵害的精神抚慰金合计200万元人民币。 近日,这18位慰安妇受害者子女已将诉状交至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这是中国慰安妇受害者群体首次在中国地方法院向日本政府提起诉讼。 早在1992年,中国慰安妇受害者向日本政府正式提出申诉,要求日本政府向慰安妇受害者公开道歉并要求赔偿一定的经济补偿,此案于1995年8月7日在日本地方法院正式开庭。在日本律师的帮助下,1995年到2007年的12年间,日本法院经过几十次开庭,最终日本法院判决:承认历史事实,不对受害者公开道歉,不予经济赔偿。 此前张双兵参与在日本法院的诉讼。受访者 提供 2021年的一则新闻,让众多为中国慰安妇受害者申诉的群体看到一丝曙光,其中就包括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张双兵。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于2021年1月8日就韩籍慰安妇受害者对日本政府提起的索赔诉讼进行一审宣判,判处日本政府向慰安妇受害者每人赔偿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万元)。首尔中央法院在判决中表示,日方对待慰安妇的方式是“反人道的犯罪行为”,不适用“国家主权豁免”原则,即国家的行为和财产不受(或免受)他国立法、司法及行政的管辖。 “经过十多年在日本法院起诉无果后,韩国法院的判决,让我们逐渐意识到,这件事可以通过在国内法院起诉,来为中国慰安妇受害者群体讨回公道。”从1982年开始调查慰安妇受害者的张双兵是此次案件的牵头人,他和众多专家、律师组成十多人的团队,再次向日本政府提起诉讼。 由贾方义和郭乘希领衔的律师团队目前已代理此案,贾方义认为,从法律层面讲,有侵害就必有赔偿。但日本政府多年来从未向慰安妇受害者群体进行真诚道歉和赔偿,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痛。“法律是人类最基本的理性,所以希望也像韩国一样,通过我们的国内法,为慰安妇受害者群体讨回公道。”贾方义说。 此次提起诉讼的18位慰安妇受害者均已去世,她们分别是赵润梅、刘面换、张先兔、王改何、杨喜荷、侯巧良、万爱花、陈林桃、侯冬桃、高银娥、杨时珍、周喜香、尹玉林、南二朴、赵存妮、张改香、郭喜翠、李秀梅。(完) 【编辑:叶攀】
3,047
4
“芒果TV”起诉“拦精灵”不正当竞争案,二审胜诉
4月17日下午,“芒果TV”诉“拦精灵”自动跳过APP开屏广告不正当竞争二审案件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法院当庭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30余家媒体、平台全程直播,直播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庭审现场》栏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联合制作。 据了解,北京焱高玖泰广告有限公司(简称焱高玖泰公司)开发经营了名为“拦精灵”的软件,使用户能够直接跳过开屏广告、进入“芒果TV”。“芒果TV”的经营者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简称湖南快乐阳光公司)认为,该行为妨碍、破坏了“芒果TV”的正常运行,损害了其合法权益,故一纸诉状将焱高玖泰公司告上法庭。一审法院经审理后判令焱高玖泰公司立即停止被诉不正当竞争行为,赔偿经济损失8万元及合理支出1万元。焱高玖泰公司不服,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中,上诉人焱高玖泰公司认为,用户关闭开屏广告以及选择以何种方式更好地实现一键关闭,是用户的法定权利,“拦精灵”只是回应了用户的正常需求。开屏广告的商业模式不应被保护,且“拦精灵”软件的跳过功能不属于“妨碍、破坏”性质的技术手段,也未影响“芒果TV”软件的正常运行,故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被上诉人湖南快乐阳光公司辩称,“芒果TV”已经为用户提供了可以跳过广告的选择,其正当合法的网络服务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如果任由“拦精灵”这样的产品干扰广告投放,势必会使得“芒果TV”等视频网站缺乏广告收入,进而影响到版权的采购,最终损害的还是用户利益和社会利益,故请求法院依法驳回焱高玖泰公司的上诉请求。 庭审中,双方围绕被上诉人在本案中是否存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竞争利益、“拦精灵”软件所实施的被诉行为是否妨碍了被上诉人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的正常运行、被诉侵权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一审法院确定的赔偿数额是否恰当等4个焦点问题,展开充分阐述和辩论。 最终,该案当庭作出判决,二审法院认为,涉案“拦精灵”软件实际上对被上诉人合法提供的开屏广告页面实施了屏蔽,而非仅仅用技术手段实现了“跳过”操作。这种屏蔽破坏了被上诉人在依法提供网络服务时开屏广告的投放及跳过设置方式,同时影响到广告投放效果,进而使被上诉人通过开屏广告为广告投放者推广广告内容,并据此获得广告收益的商业目的无法实现,实质上损害了被上诉人的经营利益,减损其市场竞争优势,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第四项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北京焱高玖泰公司的上诉请求均不能成立,应予驳回,维持一审判决。 直播中,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王筱磊一起回答了网友的提问。朱巍表示,此次法院的判决并非“一刀切”,而是综合考量的结果,用户可以直接点击跳转开屏广告,并不代表屏蔽软件可以直接代替用户跳转,双方应各自遵守行为边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此外,针对部分平台的广告存在频繁推送、跳转,且难以关闭的现象,朱巍提醒,开屏广告的行为本身应该合法,要保证用户能一键关闭,从而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平台长远发展。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作者:余亚如 照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编辑:杨书培、高静 REVIEW 知粉都在看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新增、修改重点条文有哪些?(上)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24年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招聘公告 【直播预告】因广告被屏蔽,芒果TV起诉“拦精灵”,二审即将开庭
3,048
1
重磅发布!贸仲正式发布《中国国际知识产权仲裁年度报告(2023)》
2024年4月18日,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和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前夕,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党委书记兼副秘书长徐延波在2024年知识产权争议解决论坛上正式发布了《中国国际知识产权仲裁年度报告(2023)》(年度报告)。年度报告是目前国内唯一聚焦知识产权仲裁、具有开创性的系列研究报告,对加强知识产权仲裁研究和实践总结、不断提升中国知识产权仲裁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将由中国法制出版社正式出版。       年度报告由“境内外知识产权仲裁新发展”“知识产权纠纷可仲裁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知识产权仲裁案件概览”“重点行业的知识产权仲裁案例分析”和“数字产业的知识产权仲裁案例分析”五章构成,内容全面详实,极具参考价值。主要有以下四大亮点:       第一,年度报告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了境内外知识产权仲裁理论研究最新成果,汇集了境内外知识产权纠纷典型仲裁案件。在2022年度报告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境内外知识产权仲裁理论研究、法规政策、案件数据等方面的动态,凸显了年度报告的及时性、全面性,为进一步开展知识产权仲裁研究提供全景式参考和多维度路径指引。       第二,年度报告设置专章研讨知识产权纠纷可仲裁性问题,梳理了知识产权纠纷可仲裁性在世界各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各国立法经验和成果,结合我国实践发展现状,对我国破解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难题、促进通过仲裁方式解决更多知识产权争议提供参考借鉴。       第三,年度报告精选贸仲典型知识产权仲裁案例,采用一行业/产业一分析的编排体例,聚焦重点行业和数字产业两个方面,着重研究了信息传输与通信业、制造业、服务业以及科教文卫四个重点行业以及直播业、网游业、短视频三大新兴数字产业,通过归纳行业/产业知识产权纠纷整体情况,增强了报告的可读性与实用性,为相关行业/产业的从业者、投资者提示常见风险,提供实务指南。       第四,年度报告立足全球视野,充分梳理国际经验,对于廓清和坚持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仲裁发展道路、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贸仲将持续跟进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为及时应对知识产权新挑战、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深入贯彻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贡献。
3,049
3
华为和AVM就Wifi 6专利争端达成和解
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从juve-patent获悉,本周,华为对FritzBox的制造商AVM提起了五起诉讼,德国慕尼黑地区法院本应审理其中的第三起。然而,在昨天的听证会前不久,两家公司已经解决了关于Wifi 6技术的争端。 无线路由器FritzBox的制造商AVM与华为达成和解。根据后者的说法,华为已经撤回了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向慕尼黑地区法院提起的针对AVM的所有五项专利侵权诉讼。 据悉,双方已确认签署了和解协议。然而,华为和AVM都没有提供任何确切的细节。。 针对AVM的诉讼是华为的大规模诉讼的一部分,自2022年以来,华为一直试图强制一些用户使用其Wifi 6专利。除了FrtizBox制造商AVM,亚马逊、Netgear和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也成为了被告。 华为施压 2022年底,华为基于EP3337077和EP324300在慕尼黑地区法院向AVM提起了两起诉讼。随后,在2023年3月,慕尼黑地区法院第七民事分庭在首席法官Oliver Schön的主持下,驳回了华为关于EP300侵权的索赔。华为向慕尼黑高级地区法院提起上诉。 去年11月,在主审法官乔治·维尔纳(Georg Werner)的领导下,同一法院的第21民事分庭支持华为对EP077的索赔,并发布了禁令。AVM对此向慕尼黑高等地区法院提出上诉。 尽管AVM已经面临很大压力,但华为根据另外两项专利提出了更多侵权指控。2024年3月,华为加大了力度,在指控AVM侵犯EP 3334 112后,发起了包括初步禁令在内的第五起诉讼。 2023年12月,慕尼黑地区法院对亚马逊和Eero生产的基于EP112的Wifi路由器下达了禁令。华为直接执行了这一裁决。 与此同时,AVM向德国联邦专利法院提起了四项专利无效诉讼。在针对EP112号的第五次无效诉讼达成和解之前,没有足够的时间。 最后一个 AVM和华为未予置评。然而,慕尼黑地区法院将于本周三审理华为侵犯EP 3 657 749的诉讼。 Stellantis和亚马逊此前已就Wifi 6的争议与华为达成和解,这意味着在最初被起诉的四家公司中,Netgear仍然是唯一一家(尚未和解的公司)。 两起诉讼分别在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和高级地区法院悬而未决。 此外,华为还针对EP 3 678 321和EP 3 611 989在UPC发起了两起诉讼,加大了对Netgear的施压。慕尼黑地方法院将于6月18日和19日审理后一项专利的案件。这可能是UPC就主要诉讼举行的首次听证会之一,也是就SEP举行的首次听证会之一。 相关案件的后续进展,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将持续关注。
3,050
4
小米欧洲连遭两起诉讼,专利禁售风险增大
作者:黄莺 四天之内,小米在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成为两起专利侵权案件的被告,这是 松下率先在UPC起诉小米侵犯专利 之后,小米在欧洲遭遇的最新专利侵权指控。 由于去年成立的UPC,其法律效力可以覆盖欧盟17国,因此一旦被UPC法庭认定侵权并发布禁令,相关产品将会被禁止在这17国销售。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2024年Q1全球智能手机排名,小米以4080万的销量位列全球第三,较去年同期增长33.8%。 正是因为不错的市场表现和盈利能力,小米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专利权人的执法对象。 在这两起最新的诉讼中,小米在第一场中,并非是诉讼当事双方的主角,而是以芯片终端厂商的身份出现。 2024年4月9日,来自于美国的NPE公司Daedalus Prime LLC向UPC的汉堡分部起诉联发科(Media Tek)和小米的多家公司侵犯其欧洲专利EP2792100,这是一件名为“使用硬件安全引擎在网络上进行安全通信的方法和设备”的专利,最早是由英特尔公司申请的。 因此,这起诉讼案件的背后真正角力的其实是两家芯片公司,英特尔的NPE公司和联发科之间的直接较量。 实际上就在前一天,2024年4月8日,Daedalus Prime LLC已经向美国德州东区地方法院 起诉了联发科侵犯其八件美国专利 。但是在美国的诉讼中,只有这两家当事人,并无小米。 据此可以推测,Daedalus Prime LLC在欧洲将小米列为被告,其真实意图是希望给联发科造成压力。相关案件的主要解决方还是联发科,本案对小米的影响相对有限。 然而三天之后,2024年4月12日,另一家NPE公司Nera Innovations Ltd.同样在UPC汉堡分部起诉了小米的多家主体,指控小米侵犯名为“无线电力接收器及其制造方法”的欧洲专利EP2642632。 根据该专利记载,这是一件涉及无线充电技术的专利,这件专利的中国同族显示,相关专利最开始是由韩国LG innotek,不过在2021年时,由LG innotek转让给了另一家NPE公司Scramoge technology ltd.,到了今年3月才转让给Nera innovation。 因此,这是一起简单的NPE诉讼,还是背后会涉及到韩国厂商LG的专利许可计划,可能是影响结果的一个主要方面。 韩国LG在退出手机业务后,就开始将其多年来储备的专利开始了货币化之路,但是总体进展较慢,而中国的手机厂商毫无疑问就是LG的最主要目标。 扫码加入知识产权精英社区
3,051
4
突发!一公司实际控制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移送审查起诉
警方发布最新通报。‍ ‍ 辽宁瓦房店市公安局20日发布案情通报,2023年8月,瓦房店市公安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对大连山海慧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周某峰等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23年10月,检察机关依法对周某峰等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公安机关经过缜密侦查,发现以周某峰等人为首的违法犯罪团伙,以免费或者低价旅游为利诱,通过销售“旅游卡”、“股权众筹”等手段,向社会不特定人群非法集资,肆意挥霍、滥用、占有集资款,并利用集资款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近期,公安机关将依法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 2023年10月11日,辽宁大连瓦房店市公安局通报了大连山海慧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海慧集团)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最新侦办进展。 通报称,瓦房店市公安局立案侦查后,积极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已对涉案资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经查,山海慧集团实际控制人周某峰等人从事非法集资活动,非法占有、挥霍、滥用集资款,扰乱金融秩序,数额巨大,性质恶劣。近日,检察机关以涉嫌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对周某峰等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另据陕西省宝鸡市政府官网发布的风险提示,山海慧集团在全国多地设立关联公司、分支机构及门店,以提供免费或低价旅游为诱饵,通过线下销售年化收益率8%—14%的“康养类理财产品”,依托线上福慧小程序销售旅游及养老年卡,承诺到期返本付息,向重点群体特别是中老年群众非法吸收资金。宝鸡市已有较多群众上当受骗。 责编:叶舒筠 校对:祝甜婷 2024证券时报“寻找创投‘金鹰’、发现企业‘新苗’”计划隆重启幕,点亮时代梦想、绽放时代光芒。 点击海报即可报名,速戳↓↓↓ 版权声明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点击关键字可查看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e公司调查丨时报会客厅丨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伊拉克一军事基地遇袭!丨见证历史!刚刚,比特币减半!丨退钱!免职!重庆通报燃气费多计多收问题丨高瓴宣布:购回隆基绿能,收益上交!新募60亿资金将加仓A股丨证监会重磅!优化上市融资环境,建立科创板、创业板储架发行制度……16项举措全力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丨降费大利好来了,证监会最新发布!
3,052
7
山西公安成功破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近日,山西长治屯留分局成功破获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铲除一个在境外平台买卖公民信息的特大新型网络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冻结涉案资金3000余万元,扣押涉案手机、电脑30余台。 这是一条犯罪手法新颖、犯罪手法隐蔽,利用公民信息犯罪危害社会的黑灰产业链,每个环节分工明确、环环相扣。   案件详情 2023年4月,山西长治屯留分局网安大队在工作中接到线索称,有人利用境外平台非法贩卖包含姓名、家庭住址、手机号等公民个人信息,涉及全市多个县区。 经调查,民警发现多名犯罪嫌疑人在境外平台建立频道,以虚拟货币的形式非法贩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涉及人员多、地域广、涉案资金大、犯罪链条长,且犯罪手法新颖、犯罪手段隐蔽,社会危害极其严重。 屯留警方立即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展开侦查,并逐步还原出该链条的运营模式,摸清了这一犯罪团伙的组织脉络。 经查,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姓名、QQ号、手机号、抖音号、淘宝号等个人信息数据后,进行“清洗”加工,利用境外平台作为日常联系、传输数据的媒介,通过虚拟货币的形式进行交易,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经过半年多的持续奋战,警方最终查清这个特大犯罪团伙成员的真实身份和活动范围,专案组辗转福建、河南、山东、四川等5省9市,先后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同时冻结涉案资金3000余万元,扣押涉案手机、电脑30余台。 ■ ■ ■ 网警提示 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关单位应加强内部人员管理,防止公民信息从内部泄露,同时,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维护,防止黑客入侵造成信息泄露! 广大群众应注重保护好个人信息,喜欢“晒”生活的朋友们不要在社交媒体透漏个人详细信息,以免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利用。 ■ ■ ■ 图片 | 网络截图 素材 | 山西网警 — 欢迎关注 —
3,053
11
住房城乡建设部修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细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通知,决定修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细则》(以下简称《工作细则》)并印发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凭证、告知承诺文书式样。 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 一 将《工作细则》第八条修改为:“具有《暂行规定》第十七条情形之一的特殊建设工程,提交的特殊消防设计技术资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特殊消防设计文件,包括: “1.特殊消防设计必要性论证报告。属于《暂行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情形的,应当说明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没有规定的设计内容和理由;属于《暂行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应当说明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内容和理由;属于《暂行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情形的,应当说明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规定的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要求等,确实无法满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内容和理由。 “2.特殊消防设计方案。应当提交两种以上方案的综合分析比选报告,特殊消防设计方案说明,以及涉及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没有规定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或者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不满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等内容的消防设计图纸。 “提交的两种以上方案综合分析比选报告,应当包含两种以上能够满足施工需要、设计深度一致的设计方案,并从安全性、经济性、可实施性等方面进行逐项比对,比对结果清晰明确,综合分析后形成特殊消防设计方案。 “3.火灾数值模拟分析验证报告。火灾数值模拟分析应当如实反映工程场地、环境条件、建筑空间特性和使用人员特性,科学设定火灾场景和模拟参数,真实模拟火灾发生发展、烟气运动、建筑结构受火、消防系统运行和人员疏散情况,评估不同使用场景下消防设计实效和人员疏散保障能力,论证特殊消防设计方案的合理可行性。 “4.实体试验验证报告。属于《暂行规定》第十七条且是重大工程、火灾危险等级高的特殊建设工程,特殊消防设计文件应当包括实体试验验证内容。实体试验应当与实际场景相符,验证特殊消防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评估火灾对建筑物、使用人员、外部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应当客观真实。 “(二)两个以上有关的应用实例。属于《暂行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情形的,应提交涉及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没有规定的内容,在国内或国外类似工程应用情况的报告。属于《暂行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应提交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国内或国外类似工程应用情况的报告或中试(生产)试验研究情况报告等;属于《暂行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情形的,应提交国内或者国外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类似工程情况报告。 “(三)属于《暂行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提交新技术、新工艺的说明;采用新材料的,应提交产品说明,包括新材料的产品标准文本(包括性能参数等)。 “(四)特殊消防设计涉及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境外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应提交设计采用的国际标准、境外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相应的中文文本。 “(五)属于《暂行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情形的,建筑高度大于250米的建筑,除上述四项以外,还应当说明在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切实增强建筑火灾时自防自救能力的加强性消防设计措施。包括:建筑构件耐火性能、外部平面布局、内部平面布置、安全疏散和避难、防火构造、建筑保温和外墙装饰防火性能、自动消防设施及灭火救援设施的配置及其可靠性、消防给水、消防电源及配电、建筑电气防火等内容。” 二 将《工作细则》第九条第二款修改为“专家评审应当针对特殊消防设计技术资料进行讨论,评审专家应当独立出具同意或者不同意的评审意见。讨论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设计超出或者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理由是否充分; “(二)设计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理由是否充分,运用是否准确,是否具备应用可行性等; “(三)因保护利用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需要,确实无法满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理由是否充分; “(四)特殊消防设计方案是否包含对两种以上方案的比选过程,是否是从安全性、经济性、可实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形成,是否不低于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同等消防安全水平,方案是否可行; “(五)重大工程、火灾危险等级高的特殊消防设计技术文件中是否包括实体试验验证内容; “(六)火灾数值模拟的火灾场景和模拟参数设定是否科学。应当进行实体试验的,实体试验内容是否与实际场景相符。火灾数值模拟分析结论和实体试验结论是否一致; “(七)属于《暂行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情形的,建筑高度大于250米的建筑,讨论内容除上述六项以外,还应当讨论采取的加强性消防设计措施是否可行、可靠和合理。” 三 将《工作细则》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修改为“专家评审意见的结论,结论应明确为同意或不同意,特殊消防设计技术资料经3/4以上评审专家同意即为评审通过,评审结论为同意;”。 四 删去《工作细则》第十一条。 五 将《工作细则》第十三条改为第十二条,第二项修改为:“除具有《暂行规定》第十七条情形之一的特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文件内容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规定;”。 第三项修改为“除具有《暂行规定》第十七条情形之一的特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文件内容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中带有‘严禁’‘必须’‘应’‘不应’‘不得’要求的非强制性条文规定;”。 六 将《工作细则》第十八条改为第十七条,第一款中的“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修改为“经审查合格的消防设计文件”。 将第二款第十八项修改为“经审查合格的消防设计文件中包含的其他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规定的项目,以及带有‘严禁’‘必须’‘应’‘不应’‘不得’要求的非强制性条文规定的项目。” 七 将《工作细则》第二十条改为第十九条,删去第二项。 八 增加一条,作为《工作细则》第二十条:“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公布的其他建设工程分类管理目录清单中一般项目的,可以采用告知承诺制的方式申请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公布告知承诺的内容要求,包括建设工程设计和施工时间、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竣工验收消防查验情况以及需要履行的法律责任等。” 九 在《工作细则》第二十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建设单位采用告知承诺制的方式申请备案的,消防设计审查验收主管部门收到建设单位提交的消防验收备案表信息完整、告知承诺书符合要求,应当依据承诺书出具备案凭证。” 十 将《工作细则》第二十二条修改为:“消防设计审查验收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备案的重点项目适当提高抽取比例,具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 十一 将《工作细则》第二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备案抽查的现场检查应当依据涉及消防的建设工程竣工图纸、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现场评定有关规定进行”。 十二 将《工作细则》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的档案内容较多时可立分册并集中存放,其中图纸可用电子档案的形式保存,并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的原始技术资料应长期保存。” 十三 将《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不予备案凭证》文书式样修改为《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告知)凭证》文书式样。 十四 新增《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告知承诺书》文书式样,并附后行政机关告知内容。 此外,对相关条文序号作相应调整。 本通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工作细则》根据本通知作相应修改,重新发布。 扫描下方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附件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细则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告知)凭证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告知承诺书 ↓↓↓ 四川住建资讯早读 | 2024.4.19 王晓晖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坚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切实筑牢四川现代化建设安全之基 小住科普 | 降雨来袭,地灾预警!汛期这些常识要知晓→  编辑:刘皇秀 | 责编:钭海军  来源:中国建设报 轻触下方公众号名片可跳转至公众号主页 关注、查看更方便
3,054
9
芬兰邮政公司宣布重组计划,或裁员近300人
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 赫尔辛基消息:据芬兰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18日,芬兰最大的邮件服务商芬兰邮政公司(Posti)宣布重组计划,或裁员近300人。 报道称,芬兰邮政公司将这种情况归咎于经济前景和运输量的下降趋势。 该公司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重组计划是由于客户需求减少,而不是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外部因素。 芬兰邮政公司表示,该公司已于18日开始与员工代表就运输和码头业务的人员配备问题进行谈判。此次谈判共涉及该公司1319名员工。 该公司表示,如果重组计划得以实施,可能会导致295人被裁员。 据报道,芬兰邮政公司在该国拥有约1.5万名员工。 芬兰邮政公司成立于1638年,是一家完全由芬兰政府所有的企业,业务遍及芬兰、瑞典和波罗的海地区。(完) 【编辑:陈彩霞】
3,055
9
跨界重组失败,高新发展连续两天一字跌停
中新网4月20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经历连续两天跌停后,高新发展股价相比最高点已经“腰斩”。 股价连续两天一字跌停 4月18日、19日,高新发展股价遭重挫,连续两天一字跌停。截至19日收盘,股价报44.91元,封单超过35万手,市值大幅缩水。 wind截图 高新发展公告显示,公司与部分交易对方未能就交易作价达成一致意见,经公司与相关各方友好协商、认真研究和充分论证,基于审慎性考虑,决定终止本次重组事项。 此前公告显示,高新发展原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成都高投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高投电子集团)等三家企业合计持有的华鲲振宇70.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据多家媒体报道,去年9月,主营建筑施工的高新发展就宣布停牌筹划对算力公司华鲲振宇股权的收购。此后,高新发展披露了相关预案,对华鲲振宇100%股权的估值定为不超过30亿元。复牌后高新发展收获连续10个涨停板。 高新发展公告截图(部分) 这也让高新发展股票搭上“算力”概念,股价一度大涨。今年3月,股价更是一度达到每股95.7元,创历史高点。 不过如今高新发展的股价相比最高时已经“腰斩”。 高新发展1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将于4月20日召开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投资者说明会,就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相关情况与投资者进行互动交流和沟通。 重组失败,原因在哪? 对于此次重组失败的原因,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对此次重组发布的独立财务顾问核查意见显示,考虑到本次重组历时较长,标的公司所处行业受内外部环境影响,市场预期较高,且涉及的审计、评估结果尚未确定,上市公司与部分交易对方未能就交易作价达成一致意见。 上述意见指出,根据规定,股票交易自查期间为重组报告书披露之日至重组终止披露之日,本次自查范围包括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其他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及其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内幕信息知情人员,交易对方及其内幕信息知情人员,标的公司及其内幕信息知情人员,本次重组相关中介机构及其他知悉本次重组内幕信息的人员,以及上述相关人员的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年满18周岁的成年子女)买卖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况。 华泰联合证券称,拟就自查事项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提起查询申请,目前暂未取得交易数据,待取得交易数据并完成相关自查后,将及时披露相关内幕信息知情人买卖股票交易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高新发展4月19日公告称,截至本公告出具日,高投电子集团已完成收购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标的公司22%股权及四川申万宏源长虹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标的公司3%股权事项的全部对价支付。该次收购完成后,高投电子集团持有标的公司55%股权,成为标的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将推动相关股权的收购,取得标的公司控制权。 天眼查显示,高投电子集团为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高投集团)100%控股企业,同时,高投集团持有高新发展48.88%的股权,是高新发展最大股东。 华鲲振宇股权架构。天眼查截图 华鲲振宇有何来头 此番引发高新发展股价大起大落的华鲲振宇,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华鲲振宇成立于2020年,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华鲲振宇网站介绍,“华鲲振宇,国产算力规模第一企业,基于‘鲲鹏+昇腾’的基础软硬件根技术能力提供全栈自主计算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算力支撑。” 媒体报道显示,华鲲振宇是成都智算中心的承建方,也是智算中心AI智算集群的供应商。华鲲振宇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品牌官刘东称,“作为西南地区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成都智算中心已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这一平台也是华鲲振宇系列计算产品的重点实践。”(完) 【编辑:付子豪】
3,056
8
陕西法院相继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强化父母离婚后抚养责任
民主与法制网讯(□彭孝月)“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这是《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提醒你们在离婚后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和权利。”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陕西多家法院积极响应,首次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旨在提醒离婚父母继续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义务。 4月15日,西安市雁塔区法院西影路法庭在审理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后,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了《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法官宋一林强调:“金钱有价,亲情无价,双方不能因离婚而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该提示卡要求父母即便在离婚后,也应继续关心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同样,在铜川市耀州区法院泥阳法庭,一起抚养费纠纷案的当事人也收到了《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法官通过调解,确定了抚养费的数额,并强调父母应关注未成年子女的精神和物质需求,避免离婚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咸阳市旬邑县法院在处理一起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离婚案件时,也发出了《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书》,并播放了《多一份关爱陪伴》微电影,以真实案例进行教育引导。法庭告知当事人,离婚不应改变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抚养和监护责任,应以保障子女健康成长为目的。 这一举措,既能有效引导当事人正确处理婚姻自由与家庭稳定的关系,也能提升父母的责任意识,最大限度防止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漠视或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3,057
9
《广东省破产管理白皮书(2023年度)》全文发布
《广东省破产管理白皮书(2023年度)》全文发布 2024年3月29日,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在广州召开第一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3年度表彰大会,会议同时发布了《广东省破产管理白皮书(2023年度)》。 附件下载 向下滑动查看附录 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会长朱征夫指出,过去一年,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领导下,积极发挥行业引导和服务功能,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协会建设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今年的《广东省破产管理白皮书》对去年工作作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过去一年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不断提高办案质效 2023年,新接受指定的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共计2294件,办结共计2248件,相比2022年分别增加 32.27%、14.26%。 2023年办理案件质效不断提高,加强落实破产保护理念,在办理重整案件方面,结案数量明显增加,管理能力和经验提升较快,实现了较为良好的管理绩效。同时,适用和解制度优势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得到明显提高,新接受指定和办结的和解案件增长率大幅提高,分别增长2100%、130%。 持续完善组织建设 2023年,省协会成立了不良资产专业委员会和小微企业重整专业委员会等两个专业委员会。截止目前,省协会已有8个工作委员会和17个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进一步得到完善。 此外,省协会会长办公会增补了5名副会长、2名副秘书长,理事会推荐将7家律所、1家会计师所和1家市管理人协会增补为省协会理事单位,促进了省协会组织架构和领导机构的健全,推动了省协会进一步发展。在市一级协会建设方面,肇庆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在2023年2月成立后,全省共有15个市成立了破产管理人协会。 为促进我省管理人业务发展,省协会正筹划加入“国际破产协会(INSOL INTERNATIONAL)”相关事宜。省协会不断进行协会自我治理探索,为保障会员合法权益、权利,省协会专注提升专业能力正在起草《协会入会与退会管理办法》;为保障会员的合法权益、化解会员的权利争议,省协会正在起草《协会会员权益维护管理办法》《会员权利冲突调解规则》。 专注提升专业能力 省协会和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协力完成了《破产案件审计业务操作指引》;举办“破产管理人执业规范与风险防范专题会”,督促管理人按照专业标准自觉规范工作,及时预防和处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继续对《广东省管理人业务操作指引(试行)》进行宣传和推广,省协会、省律协与12个市管理人协会共同进行了12场《广东省管理人业务操作指引》巡回讲座;加强对粤北地区的破产业务培训,省协会联合省律协业务研究与培训工作委员会、韶关市律协举办了县域律师培训(韶关站);加强粤西地区管理人对中小企业的拯救能力,省协会与省律协并购重组法律专业委员会在粤西地区联合举办了中小企业重组纾困专题培训。 继续加强业务研讨交流 为加强会员业务研讨交流,省协会及各市协会举办多场研讨会及论坛活动。省协会举办“破产重整法治论坛”,就“破产重整实践困境及制度优化”的主题进行了讨论交流;举办“破产债权确认”主题沙龙,就破产程序中破产债权确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联合省律协、汕头市破产管理人协会、汕头市律协举办“破产案件疑难问题研讨会”,针对当前破产管理工作疑难法律问题进行了研讨;联合中山市律协举办“助企纾困蜕变重生—困境地产企业破产重整”主题研讨会,围绕商业地产重整盘活的主题,探讨了当前地产市场中不良商业资产处置的问题。 广州、深圳两地管理人协会联合举办“广深双城联动破产与重整沙龙”主题交流研讨会。两地管理人共同探讨了破产管理的相关问题,相互交流了工作经验;广州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主办“大湾区管理人高质量发展论坛”;佛山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联合市法学会、市律协、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法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了第一届“破产法治·佛山论坛”,就多方协力优化破产重整、助力企业纾困的主题进行了探讨。 提高国际交流影响力 省协会朱征夫会长率团于2023年4月28日出访香港,与香港律政司、会计师公会及破产管理署就两地破产管理的相关事务进行了交流。省协会于2023年11月与武汉大学姚梅镇法学基金会、香港会计师公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粤港澳跨境破产法论坛”,邀请了来自广东、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200多名现场嘉宾及众多线上与会嘉宾参会。协会跨境破产专业委员会派员参加了于2023 年 7 月在美国纽约召开的第二十八届世界法律大会和2023年11月SCIA与SIAC联合举办的“国际仲裁规创新与跨境破产争议解决研讨会”。 持续开展服务工作建设 省协会推动和协助省管理人名册入册、调级和考试补录工作,主动向省法院反映进行省管理人名册入册、调级和考试补录工作的迫切性,并及时收集全省管理人关注的与入册、调级和考试相关的具体问题,帮助管理人向省法院汇报、反馈情况。省协会和广发银行于2023年11月19日举行了“元生系统” 接入破产政务信息的启动仪式,实现“元生系统”接入破产政务信息的功能,为全省破产管理的信息化和便捷化开启了新纪元。省协会组织《破产管理人执业状况调研问卷》调查,了解当前管理人工作痛点。多方筹措资金成立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管理人扶助基金,申请2024年度财政资金,为管理人办理“三无”案件给予报酬扶助。 新的一年,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 计划开展以下工作: 一、推动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企业重整中心”的工作,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人才、资金和技术的战略高地。 二、尽快制订“元生系统”使用细则,确保元生系统有序运作,推动破产政务信息平台全省法院使用。 三、落实加入国际破产协会工作,筹备2024年10月召开的经国际破产协会同意的国际破产协会会议。 四、竭尽全力为全省管理人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采取有力措施协助全省管理人“清旧案,多结案”,助力全省破产管理工作。 五、配合全省法院做好《广东省破产管理人惩戒办法》的实施工作,协助查实问题情况,依法依规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六、在《广东省破产管理人执业状况调查报告》的分析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扶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机制,争取更多扶助资金,逐步扩大补助范围与金额,更好服务管理人。 媒体报道 //来源: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
3,058
9
首届湾区破产法论坛成功举办
近日,第一届湾区破产法论坛暨广州破产法大讲堂第九期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广州市破产管理人协会承办,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协办。市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翔参加论坛并致辞,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会长钱少武参加并发言,广州破产法庭庭长陈丹主持。 吴翔指出,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与高地,各类域外资源正加速聚集广州。跨境贸易的繁荣,给司法审判特别是破产审判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现实发展要求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城市,加强对跨境破产制度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内地与港澳破产制度衔接、机制对接,对于促进湾区规则联通、机制贯通、人心融通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最高法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订了《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协助破产程序的会谈纪要》,创建了两地司法协助新模式,畅通了内地与香港开展跨境破产合作与协助的路径。广州市法院虽非试点法院,但主动作为、能动司法,在跨境破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一是推动建立穗港澳破产业务协作机制。指导市管理人协会与香港、澳门清盘人签订穗港澳三地跨境破产业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开展管理人自治组织交流培训,在破产财产追收处置、文书送达等方面进行协作,提升管理人跨地区履职能力。二是探索跨境破产个案协作。积极支持管理人跨境履职,指导管理人直接代表破产企业委托香港律师处置涉港破产财产,提升案件办理效率。在某玩具公司破产案中,管理人作为委托主体身份获香港法院认可,成功通过诉讼追回破产财产900余万元。三是开展跨境破产申请认可和协助。指导鼓励管理人积极适用《会谈纪要》,开展跨境司法认可和协助,实现对涉港澳破产财产的追收和处置,在实践层面推动完善两地跨境破产协作。海外建设公司破产清算案获香港高等法院认可和协助,该案是《会谈纪要》签署以来,全省首例、国内第三例获得香港法院认可和协助的破产案件。 点击图片查看案例详情 本次论坛以“跨境破产前沿发展”为主题,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石静霞进行主旨演讲。    石静霞教授先是以联合国贸法会跨境破产示范法以及该法辖区立法样本“美国破产法第15章”为重点,介绍了跨境破产的基本理论与框架。接着,石教授聚焦我国跨境破产立法与实践,介绍了企业破产法第五条的制定背景、实践困难及突破,并深入分析了我国在跨境破产案件数量方面的表现和深层次原因。 对近年来大量出现的涉内地企业跨境破产实践,石教授分析指出,在此类案件中,因企业发行的美元债受美国纽约州法约束,为确保其借助离岸(或香港)SOA程序实现的延期、减免等债务调整对全体债权人有效,企业往往会依据美国破产法第15章的规定申请美国法院对SOA债务调整计划予以承认和协助,阻却债权人在美国提起有关诉讼,这一行为并不属于网络流行所称的“申请破产保护”。围绕这一核心问题,石教授详细介绍了跨境破产管辖中的COMI标准、SOA程序、吉布斯规则等内容,并以实践案例为样本进行了细致分析。石静霞教授的讲授内容翔实、观点独到,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现场反响热烈。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圆桌论坛环节,由广州破产法庭副庭长年亚主持,特别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会长朱征夫,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广东省破产法研究会会长杨春华,香港柯伍陈律师事务所律师田文锋,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副会长卢林参与对话,石静霞教授作点评发言。各位嘉宾围绕建设大湾区世界级企业重整中心、跨境破产中的承认与协调、香港与内地跨境执行和清盘、完善跨境破产法律制度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分享与交流,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广州市人大代表李兆祥、林珊伊、王文英、徐升英、林峥、谭遇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黔东南、安顺、毕节和广东广州、清远、湛江、梅州法院的破产审判人员,以及广东省、广州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广州市律师协会会员共计3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本次论坛。 来   源丨广州市法院新媒体工作室 素   材 | 广州破产法庭 通讯员 | 范晓玲 崔馨月 责   编 | 张雅慧 编   辑 | 汤楚茵
3,059
9
金科地产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重要内容及风险提示:   1、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科股份”或“公司”)于2023年7月31日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及第十一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的议案》,且上述议案已经公司2023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重庆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金科”)于2024年2月21日正式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五中院”或“法院”)递交了重整申请相关资料,五中院审查后接收公司及重庆金科的重整申请材料(案号:(2024)渝05破申129号、(2024)渝05破申130号)。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在信息披露媒体《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和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刊载的相关公告。   2、2024年4月22日,公司及重庆金科收到五中院送达的(2024)渝05破申129号及(2024)渝05破申130号《民事裁定书》,五中院裁定受理公司及重庆金科的重整申请。   3、因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上市规则》”)的规定,公司股票将于2024年4月23日停牌一天,并自2024年4月24日复牌交易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金科”,证券代码仍为“000656”,股票价格日涨跌幅限制为5%。除被受理重整外,公司不存在其他退市风险警示事项,重整完成后,公司将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经核准后公司股票将恢复正常交易。   2024年4月22日,公司及重庆金科收到五中院送达的(2024)渝05破申129号及(2024)渝05破申130号《民事裁定书》,五中院裁定受理公司及重庆金科的重整申请。   一、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请概述   (一)法院裁定受理公司重整基本情况   1、申请人基本情况 申请人名称: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正街(政府大楼) 法定代表人:周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00000202893468X 申请事由: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   2、法院信息 受理法院名称: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裁定受理时间:2024年4月22日 裁定书案号:(2024)渝05破申129号   3、《民事裁定书》主要内容   2024年2月21日,申请人金科股份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本院申请破产重整。本院于2024年4月10日组织召开听证会。参加听证的大部分债权人表示支持金科股份重整。   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金科股份是企业法人,具备破产主体资格。金科股份已经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虽然账面资产大于负债,但现有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主要资产变现困难,可以认定其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金科股份作为全国知名度较高的上市房地产公司,具有房地产开发建设经验、优质运营管理团队、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其主营的房地产开发建设业务具有持续性经营价值。因此,金科股份具备重整价值。金科股份通过破产重整可以获得新生的机会,有利于债务人、债权人、出资人、职工等各方主体实现共赢,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金科股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结合金科股份提交的重整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报告,金科股份提出对其子公司分类处理,整体性化解债务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金科股份具有重整价值和挽救的可能性。   综上,金科股份的重整申请主体适格、具备破产原因、具有重整价值和挽救的可能性。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第七条第一款、第七十条第一款、第七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一条第一款、第二条、第四条第一项规定,裁定如下:   受理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   (二)法院裁定受理重庆金科重整基本情况   1、申请人基本情况 申请人名称:重庆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重庆市渝北区人和镇双宁路161-197-2号 法定代表人:肖飞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00000203026104B 申请事由:重庆金科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   2、法院信息 受理法院名称: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裁定受理时间:2024年4月22日 裁定书案号:(2024)渝05破申130号   3、《民事裁定书》主要内容   2024年2月21日,申请人重庆金科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本院申请破产重整。本院于2024年4月10日组织召开听证会。参加听证的大部分债权人表示支持重庆金科重整。   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重庆金科系企业法人,具备破产主体资格。重庆金科已经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虽然重庆金科账面资产大于负债,但该公司现有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主要资产变现困难,可以认定其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因此,重庆金科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破产原因,可以申请破产重整。   重庆金科作为全国知名度较高的房地产公司,是金科股份的核心子公司,具有房地产开发建设经验、优质运营管理团队、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其主营的房地产开发建设业务具有持续经营价值,具有重整价值。重庆金科通过破产重整可以获得新生的机会,有利于债务人、债权人、出资人、职工等各方主体实现共赢,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重庆金科具有重整的必要性。结合重庆金科提交的重整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报告,重庆金科提出对其子公司分类处理,整体性化解债务的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因此,重庆金科具有重整价值和挽救的可能性。   综上,重庆金科的重整申请主体适格、具备破产原因、具有重整价值和挽救的可能性。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第七条第一款、第七十条第一款、第七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一条第一款、第二条、第四条第一项规定,裁定如下:   受理重庆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   三、重整申请对公司的影响   1、股票交易   因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根据《上市规则》的规定,公司股票将于2024年4月23日开市起停牌一天,并自2024年4月24日复牌交易之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金科”,股票价格日涨跌幅限制为5%。除被受理重整外,公司不存在其他退市风险警示事项。重整完成后,公司将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经核准后公司股票将恢复正常交易。   2、停复牌事项   根据《上市规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破产重整等事项》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重整期间原则上股票不停牌。公司将分阶段披露重整事项的进展,确需申请停牌的,公司将按规定办理,并及时履行相应披露义务。   3、信息披露责任人   基于公司实际情况,在法院指定管理人后,公司将向五中院提交关于重整期间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申请。如该等申请获得法院批准,公司重整期间将采取在管理人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模式,信息披露责任人仍为公司董事会。如该等申请未能获得法院批准,公司重整期间将采取管理人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模式,信息披露责任人为管理人。   4、继续营业的申请   为最大限度维护公司运营价值,保障债权人、股东等各方利益,在法院指定管理人后,公司将申请管理人支持公司在重整期间继续营业。如公司重整期间继续营业申请获得许可,公司将继续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做好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并全力配合法院、管理人推进重整相关工作,力争尽快完成重整,恢复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四、风险提示   1、根据《上市规则》第9.4.1条的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交易所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七)法院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因法院已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公司的股票将依《上市规则》的规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金科”,股票价格日涨跌幅限制为5%,除被受理重整外,公司不存在其他退市风险警示事项。   2、如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顺利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重整计划,将有利于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扭转公司经营颓势,恢复持续盈利能力;如重整失败,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存在被宣告破产清算的风险。如公司被破产清算,根据《上市规则》第9.4.17条的规定,公司股票将面临终止上市的风险。   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为《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和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公司所有信息均以在上述指定媒体刊登的信息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五、备查文件   1、《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24)渝05破申129号〕   2、《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24)渝05破申130号〕   特此公告   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二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
3,060
11
常设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论坛2024香港论坛即将举行
由常设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论坛(PFCCL)主办,上海国际仲裁中心(SHIAC)和上海国际仲裁(香港)中心(SHIAC Hong Kong)承办的常设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论坛2024香港论坛 “工程争议解决:国际视野与中国发展” 将于2024年5月4日(周六)下午14时在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号25层上海国际仲裁(香港)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也是第26届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ICCA)边会之一。 注册链接详见活动海报二维码。
3,061
11
国家铁路局: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招标投标活动
为进一步规范铁路建设市场秩序,针对近年铁路工程招标投标监管实践发现的有关问题,依据有关法规政策文件,国家铁路局组织研究起草形成了《国家铁路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见 附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提出反馈意见。 1.将意见发送至: wanghoutao@nra.gov.cn。 2.函寄至: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号院国家铁路局工程监督管理司(邮编:100891)。 征求意见时间为2024年4月22日至5月22日。 附件:《国家铁路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国家铁路局 2024年4月22日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下载附件: 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国家铁路局政府网站查看
3,062
8
超万名妇女被杀害!联合国发声
当地时间21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表声明称,过去24小时,以军在加沙地带开展了5项军事行动,共导致48人死亡,79人受伤。   声明称,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致34097名巴勒斯坦人死亡,76980人受伤。 加沙地带超过1万名妇女被杀害   联合国妇女署日前表示,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已经有超过1万名妇女被杀害。   联合国妇女署表示,本轮巴以冲突爆发6个月以来,加沙地带死亡的超过1万名妇女中,估计有6000名母亲,她们的死亡导致约1.9万名儿童成为孤儿。在以军空袭和地面行动中幸存下来的妇女还面临着流离失所、丧偶、饥饿等困境。 加沙地带女性面临饥饿、用水及卫生问题   联合国妇女署称,超过100万名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妇女和女童正面临着“灾难性的饥饿”,她们几乎无法获得食物、安全的饮用水以及能正常使用的厕所和自来水。加沙地带目前的供水量仅为去年10月以前的7%,而清洁的水和足够的热量摄入对哺乳期的母亲和孕妇来说至关重要。 联合国妇女署呼吁在加沙地带立即停火   联合国妇女署指出,“只有和平才能结束这种痛苦”,呼吁执行联合国安理会3月25日通过的第2728号决议,在加沙地带立即停火,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并确保人道主义援助的安全和畅通无阻。联合国妇女署还正在与巴勒斯坦妇女组织以及其他人道主义系统内的伙伴合作,支持妇女和女童的权利与需求,并提供急需的援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期编辑:石磊、赵雅娇 持续关注!↓↓↓
3,063
8
安徽:进一步凝聚妇女儿童保护合力
近日,安徽省三级检察院联合妇联以“法治守护半边天,携手建功新时代”为主题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益心为公”志愿者等走进检察机关,听取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凝聚妇女儿童保护合力。图为蚌埠市检察院、蚌埠市妇联组织受邀人员参观蚌埠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记者王福兵 通讯员宋刚摄
3,064
7
2024国际工程数字赋能案例征集正式启动
为进一步加强行业数字化水平,推进“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宏伟蓝图,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简称“对外承包商会”)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联合发起的2024国际工程数字赋能案例征集在日前举办的“2024国际工程数字赋能案例征集启动会&研讨分享会”上正式启动。 本届数字赋能案例征集项目将基于数据算力、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数字化成果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的融合创新应用,征集和遴选一批体现数字技术赋能对外承包工程与投资行业发展的典型项目案例,助力中国企业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 具体事项如下: 申报要求 1. 申报主体须为对外承包商会会员企业。 2. 申报主体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技术研发和融合创新能力,在质量、安全、信誉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无不良记录。 3. 申报案例应在一个场景中完全应用实施,在提升管理效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保障安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具有技术先进性和可复制、易推广的特点。 4. 申报案例在建设期间无不良记录,项目投入运营后运行状况良好,外界无不良反应。 5. 允许联合申报,牵头单位为1家,联合单位不超过3家。 6. 企业自愿申报,所有环节免费。 申报流程 1. 案例申报:企业将“案例材料”“案例申报信息表”和“承诺函”电子版提交至邮箱liuzhou@caict.ac.cn。案例材料需要提供word版本,案例申报信息表和承诺函提供盖章后的pdf格式文件或图片格式文件。 2. 案例审核:由对外承包商会与中国信通院联合组建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将对申报的案例进行评选; 3. 成果发布:专家推选的案例名单将在对外承包商会官网和微信公众号进行公示。10月,入围案例将在对外承包商会官网、微信公众号以及今年举办的第五届国际工程信息化管理论坛上进行发布并颁发证书。 申报时效 即日起-2024年7月31日 联系人 刘洲 18811038009 liuzhou@caict.ac.cn 商昱 15110291348 shangyu@caict.ac.cn 校  审 | 谨  言、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 “移动物联网发展方阵”征集会员专家谈
3,065
7
杭州数管局就《杭州市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
为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建立数据流通交易制度体系,优化数据流通交易市场环境,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杭州市将《杭州市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列入2024年立法计划。为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现将草案予以公布。本草案从2024年4月22日至4月30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可直接通过本网站反馈。 联系人:方建军;电话:85250431;通讯地址: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A座4楼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附件:杭州市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草案) 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2024年4月22日 附件 杭州市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 (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数据权益与主体 第三章 数据流通交易服务 第四章 数据授权运营 第五章 数据定价及分配 第六章 数据生态培育 第七章 数据产业引导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九章 附  则(术语解释)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建立数据流通交易制度体系,优化数据流通交易市场环境,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数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数据流通交易及其促进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数据流通交易,是指数据供方和数据需方之间以数据产品、数据服务等为标的,依法依规在场内和场外采取开放、共享、交换、授权等方式流通和交易的活动。 第三条 [发展原则]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应当坚持市场主导、高效供给、包容审慎、安全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 [部门职责]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数据流通交易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政策制定,督促检查政策落实,协调数据流通交易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措施促进数据流通交易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 市和区、县(市)数据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数据流通交易促进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推进、协调、督促各地区数据流通交易促进工作,统筹构建区域内数据流通交易制度体系,培育数据流通交易市场,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数据流通交易促进管理机制。 发展和改革、经信、市场监管、网信、科技、财政、人力社保、统、商务、投促、金融、司法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数据流通交易相关促进工作。 第二章 数据权益和主体 第五条 [三权分置]推动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根据数据来源和数据生成特征,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数据产权运行机制,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交易。 充分保护数据来源者合法权益,保护数据资源持有权。 合理保护数据处理者对依法依规持有的数据进行自主管控的权益,保护数据加工使用权。 合理保护经加工、分析等形成数据或数据衍生产品的数据产品经营权。 第六条 [衍生数据]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创造衍生数据,数据处理者对其享有使用权的数据,通过加工、聚合、分析等方式实现数据内容、结构显著改变或商业价值显著提升,形成衍生数据的,享有该衍生数据的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 第七条 [公开数据]市场主体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不侵犯其他主体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收集的公开数据,享有该数据的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 第八条 [受托数据]保护数据委托方权益,数据处理者委托他人处理数据的,对委托处理的原始数据、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处理结果数据等,受托方均不享有使用权、经营权,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服务期满的,应当按委托人要求处理数据;受托人解散、破产的,应当向委托人返还数据,不得将委托人的数据用于破产清算。 第三章 数据流通交易服务 第九条 [数据交易场所]数据交易场所是指为数据流通交易提供资源整合、信息发布、交易撮合、交付结算等服务的场所。数据交易场所须依法向市数据主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并接受相关部门监督管理。 数据交易场所应当建立数据交易规则体系,制定合规监管、信息披露、风险控制、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制度,构建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交易环境。 市场主体可以通过数据交易场所进行数据交易,也可以依法自行交易。 第十条 [杭州数据交易所]本市依法组织设立杭州数据交易所,面向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与其他数据交易场所互联互通,突出其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基础服务和合规监管功能。 鼓励市场主体通过杭州数据交易所进行交易。 第十一条 [第三方服务机构]有序培育数据集成、设施建设、合规、认证、资产管理、数据经纪、数据公证、数据托管、数据银行、风险评估、人才培训、争议仲裁、数据保险、审计、安全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鼓励市场主体拓展数据要素领域经营范围,提升数据流通交易全流程服务能力。 第十二条 [数据登记服务]由市数据主管部门指定的数据登记机构负责提供数据权益登记服务。 鼓励市场主体基于自愿原则,对其合法获取的数据资源向数据登记机构申请数据资源登记,作为主张其持有数据资源权益的凭证。 鼓励市场主体对其经过合法加工后形成的数据产品向数据登记机构申请数据产品登记,作为主张其经营相关数据产品权益的凭证。 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市场主体可探索数据权益确认的多种形式。 第十三条 [数据登记平台]市数据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司法行政部门建立公共存证登记平台,支持利用区块链基础设施为符合第十二条规定的数据权益提供登记存证服务。 第十四条 [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对市场主体依法获取、经过一定算法加工、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进行保护,建立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第四章 数据授权运营 第十五条 [数据分类分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所属行业的数据分类分级授权指引,引导行业市场主体做好数据分类分级授权使用和市场化流通交易,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推动数据处理者依法依规行使数据相关权益,促进数据加工使用权交换和市场化流通交易。 第十六条 [公共数据开放]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对公共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并依规向社会公平开放。鼓励国有企业、研究机构、平台企业等将具有公共属性的数据依法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十七条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 按程序依法获得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市场主体,加工处理形成的数据产品应当在数据登记平台进行登记,按照国家、省、市数据要素市场规则流通交易。 在不改变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限定的授权应用场景、不损害该数据产品的权利人利益的前提下,支持市场主体基于上述数据产品的再次加工,释放公共数据使用价值。 在公共数据不承载个人信息、不影响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市场主体按用途加大数据产品的供给使用范围。 第十八条 [企业数据授权运营]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数据授权使用新模式。 鼓励市场主体共同探索企业数据应用具体场景的链式授权机制。经数据来源者同意,在新开发、再开发数据产品、技术和服务时,可按开发加工链路在市场主体间传递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实现数据要素流通复用和价值再创造。 发挥国有企业带头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促进与中小微企业双向公平授权,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第十九条 [个人信息数据授权]依法依规开展个人信息数据授权。鼓励受托者代表个人利益,监督市场主体对个人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加工、使用、销毁的机制。 支持创新技术手段,推动个人信息数据匿名化处理。 第五章 数据定价及收益分配 第二十条 [数据价值体系]市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共数据价值评估相关制度。 鼓励市场主体采用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等价值评价方法,探索构建直接价值、衍生价值、战略价值和风险价值等多维度数据价值评估体系。鼓励市场主体、行业组织等提供数据价值评估服务。 支持探索符合数据要素特性的多样化定价模式和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用于数字化发展的公共数据按政府指导定价有偿使用,企业与个人信息数据市场自主定价。 第二十一条 [收益分配]鼓励按照“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原则,保护市场主体的投入产出收益,鼓励通过分红、提成等多种方式共享收益,平衡兼顾数据内容采集、加工、流通、应用等不同环节市场主体之间的收益分配。 第二十二条 [共同富裕反哺机制]贯彻“共同富裕”理念,完善数据要素收益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以市场主体、公益机构和政府三方为主导,鼓励市场主体自愿开展数据价值第三次分配。 第六章 数据生态培育 第二十三条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运营、安全保障等数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以“数据交易场所、数联网、数据发票(数据合规流通数字证书)和区块链”等为核心,建立跨区域数据流通交易基础设施。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构建数据流通交易技术信任体系。 第二十四条 [市场主体引育]重点引育贴近业务需求的行业性、产业化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数据流通交易重点领域发展以及市场主体引育。 第二十五条 [区域一体化]贯彻“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开展数据流通交易国际合作。 支持市场主体跨区域合作,共同构建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支持长三角、长江经济带、运河保护带等区域城市实现基础设施互通、数据汇聚融通、场景应用协同。 第二十六条 [行业管理]鼓励支持市场主体依法成立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建设,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探索建立行业创新机制。 第七章 数据产业引导 第二十七条 [技术创新]支持数据流通交易技术创新,鼓励市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建立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培育安全可信的技术生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第二十八条 [协同创新]构建“一核引领、全域联动、跨域共建”数据产业空间布局。鼓励各区、县(市)围绕本区域主导行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数据中心。 第二十九条 [场景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加大本行业领域公共数据开放和授权运营力度,支持和鼓励市场主体融合多源数据,依法开发利用数据资源,打造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 通过举办数据要素×大赛、征集案例、补助奖励、合作开发等方式,鼓励利用数据开展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数据应用等活动。 第三十条 [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促进数据流通交易中的积极作用,通过举办数据论坛、搭建数据要素展厅等方式,实现共商合作、共促发展、共享成果。支持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平台企业举办各类活动,促进数据要素产业交流合作。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 [沟通机制]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听取和回应市场主体的意见、诉求,依法帮助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对市场主体反映的在数据流通交易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研究,并推动解决。 第三十二条 [专家智库]市人民政府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智库作用,对数据流通交易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 第三十三条 [政策支持]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完善政策措施,支持进场交易、应用示范和科技创新。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加大对数据要素型企业的投入力度,鼓励征信机构提供基于企业运营数据等多种数据要素的多样化征信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开展信用融资。 第三十四条 [人才保障]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以数据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数据流通交易人才培养体系,纳入相应职业资格管理,将数据流通交易领域引进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以及紧缺人才纳入政府人才支持政策体系,加大数据流通交易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倡导市场主体设立首席数据官。 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开源社区汇聚数据领域技术人才。 第三十五条 [创新容错纠错]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支持在数据流通交易领域就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事项先行先试的机制,鼓励探索和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出现失误、错误,但是符合国家确定的改革方向,决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且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不予、免予或从轻、减轻追究责任。 第三十六条 [包容审慎]本市实施数据流通沙盒管理机制。对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的数据流通行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和细化数据流通规则、创新数据流通方式,建成风险可控的数据流通沙盒,促进盒内数据自由交易和应用。 有关部门对盒内市场主体应当加强指导和服务,按照沙盒规则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适用有关数据流通的新规定时,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溯及既往。 第三十七条 [数据资产]财政主管部门逐步探索建立数据资产管理制度。 支持市场主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根据数据资源的持有目的、形成方式、业务模式,以及与数据资源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等,对数据资源相关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三十八条 [统计与监测]市统计部门应当建立数据产业统计监测机制,加强对数据产业的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探索建立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制度。 第三十九条 [标准建设]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制定国家、行业、地方、团体等通用性数据流通交易标准,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安全有序进行。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主导或参与国际数据要素标准制定或国际标准互认。 第四十条 [纠纷解决机制]根据数据流通交易的新业态新模式,杭州互联网法院应当建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定期发布引导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的典型案例、行为指引等,为数据流通交易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术语解释] 1.数据资源,是指能够参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可以为使用者或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以电子方式记录的数据。 2.数据产品,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利用依法获取的数据加工形成的数据集、数据接口、数据指标、数据报告、数据模型算法、数据应用、数据服务等可流通的标的物。 3.数据发票,是指数据合规流通数字证书,是基于数据要素特征设计的,为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开展数据交易合规、安全相关监管的制度性工具和软件基础设施。 4.数据银行,是指根据与个人签订的合同管理其个人信息数据,并根据个人指示或预先规定的条件向第三方提供数据的业务。 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数据流通交易发展需要和本条例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十三条 [生效日期]本条例自  年 月 日生效实施。 点击左下方的阅读原文即可提交建议 来源: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3,066
7
美国知名电信运营商遭网络攻击,部分系统关停致使运营中断
关注我们 带你读懂网络安全 边疆通信在SEC报告中披露,由于网络攻击被迫部分关闭一些系统,导致“相当严重的”运营中断; 不过公司认为,该事件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前情回顾·电信网络安全态势电信巨头AT&T承认超5000万用户数据泄露:已在地下论坛售卖多年 以牙还牙:乌克兰黑客对俄罗斯电信运营商实施数据擦除攻击 俄罗斯黑客潜伏乌克兰电信巨头Kyivstar内网长达数月 电信网络运行重大事故:一个账号被盗,一个国家大面积断网数小时 安全内参4月22日消息,美国电信提供商边疆通信公司(Frontier Communications)遭受网络攻击,部分IT系统被不明网络犯罪团伙入侵,目前正在努力恢复系统。边疆通信是美国的领先通信服务提供商,为25个州的数百万消费者和企业提供高速光纤网络,速度可达千兆每秒。在发现攻击事件后,边疆通信被迫部分关闭一些系统,以防威胁行为者通过网络横向移动。该公司表示,系统关闭导致“相当严重的”运营中断。尽管采取了上述措施,边疆通信表示攻击者可能访问了一些个人可识别信息(PII),但并未透露这些数据是属于客户、员工还是两者都有。上周四,边疆通信公司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透露:“4月14日,公司检测到第三方未经授权地访问了我们的信息技术环境。”“根据公司的调查,认为这个第三方很可能是一个网络犯罪团伙。他们访问了个人可识别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目前,边疆通信认为数据泄露事件已得到控制。他们已经恢复了在事件期间受影响的核心IT系统,并正努力恢复业务正常运营。然而,外媒BleepingComputer发现,边疆通信网站上仍然显示警告,提醒用户公司正在经历内部支持技术问题,而“居民和商业网络没有受到影响”。 图:边疆通信的事件警告 边疆通信的移动App也已经停止运行,启动应用程序后会显示相同的警告消息。根据内部备忘录,美国东部时间上周二早晨约7:30,一次网络中断导致边疆通信的批发站点以及以下应用程序和平台宕机:虚拟前台办公室(VFO)本地(LSR/ISP)模块虚拟前台办公室(VFO)访问(ASR)模块虚拟前台办公室(VFO)故障管理(TA)模块电子担保应用程序 - EDI、UOM、TML客户批发门户(CWP)批发运营网站(https://wholesale.frontier.com)批发计费在线工具(CTS、CABS门户、COBRA)尽管边疆通信表示事件已得到控制,但很多客户报告他们的互联网连接从那时起就已中断,并且支持电话只播放预先录制的消息,而不是转接到人工客服。 边疆通信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说:“公司正在继续调查此事件。我们已经聘请了网络安全专家,并已通知执法机构。公司认为,该事件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bleepingcomputer.com 推荐阅读 网安智库平台长期招聘兼职研究员 欢迎加入“安全内参热点讨论群”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 带你一起读懂网络安全 ↓
3,067
1
大通法院:“法庭+村委”合力调解 共化纠纷促和谐
“法庭+村委”合力调解 共化纠纷促和谐 为深化基层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实质性化解村民内部矛盾,助推基层诉源治理纵深发展,近日,大通县法院塔尔湾人民法庭联合村委会,成功调解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诉源治理 原告安某与被告马某于2023年经人介绍认识后按照农村习俗举办结婚仪式,后开始同居生活,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在共同生活期间,双方因性格差异、成长环境等因素导致感情不和,被告马某在与原告生活仅数月后便离开,返回娘家居住。后经原告前往被告家中叫被告回家未果后,原告诉至本院,要求被告及其父母共同返还彩礼款,考虑到原、被告双方均为同村村民,如生硬进行判决,影响村邻和谐,故法官及特邀调解员先进行了诉前调解,但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对返还数额争议较大。 为妥善化解矛盾,促进村邻和谐,案件承办法官及时与该村支部书记进行沟通,以便诉前调解顺利进行。调解之初,双方矛盾尖锐,调解几度陷入僵局。待双方情绪稳定后,村书记以乡里亲情为抓手开导双方,消除返还数额分歧;承办法官从法律规定、释法答疑上解决双方的法律认知歧义。在法官及村委会书记的多方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被告共返还彩礼现金11万元及三样黄金首饰,当庭返还彩礼现金6万元及三样黄金首饰,余款5万元于2024年12月底前付清。至此,一件矛盾激烈的案件,在法官与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化解在诉前,真正达到“案结事了”。 此案只是大通县法院诉源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通县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借助基层调解组织、当地村委会及社会第三方力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引导群众“以和为贵”,实现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完- 来源 | 大通法院
3,068
7
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社会2024年工作要点》
近日,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社会2024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对2024年数字社会重点工作做出部署。 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关于推进数字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安排,《工作要点》围绕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构筑美好数字生活等5个方面部署重点任务。 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会同有关单位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构建智能便捷友好的数字社会空间、 提供丰富优质普惠的数字公共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国家数据局 “网信上海”是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信公号,权威发布上海市互联网治理信息,及时回应上海市热点网络舆情事件。
3,069
7
山西印发《山西省促进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市大数据局,厅机关各有关处室,有关企事业单位: 现将《山西省促进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谁管业务,谁管数据,谁管数据安全”的原则,根据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工作机制有关部署,切实抓好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3月25日 山西省促进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工信部网安〔2024〕34号)安排部署,为促进我省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保护能力水平跃升,进一步夯实我省新型工业化安全基石,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加快构建适应我省工业发展水平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主线,按照“省统筹-市主抓-县(区)具体落实”的属地管理和“谁管业务,谁管数据,谁管数据安全”的责任分工原则,指导和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重点企业、重要数据、重点场景的数据安全保护,加强政策标准、技术手段、风险防控、监管执法等监管能力,加强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人才培养等产业支撑能力,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和数字山西提供坚实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6年,适应我省工业领域发展实际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工业企业数据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全省各级各有关方面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监管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数据安全产业能够有效支撑服务工业企业数据安全防护工作开展。 规上工业企业数据安全和宣贯培训实现全覆盖。开展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的工业企业超600家,年营收行业排名前10%的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全覆盖。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省内支柱工业行业选树一批典型案例,实现企业数据安全培训全覆盖。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工业企业数据保护能力 1.组织开展宣贯培训活动。以《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规定为主要内容,以集中讲解培训、主题论坛等为主要形式,以普适性政策宣贯和分行业专题培训相结合,分年度分批次对工业企业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的宣贯培训,培养树立并逐步提升企业数据安全意识。 2.压实企业数据安全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依法依规落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压实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数据安全第一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健全适应行业和企业实际数据安全责任制,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数据安全责任。遴选和推广一批各行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完备的企业案例,组织行业企业学习借鉴。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等工作机制,配齐、配足、配强数据安全岗位和人员队伍。推动数据安全专家团队与重点企业开展结对联学,协助企业做好数据安全教育培训。引导企业统筹做好发展与安全工作,将数据安全管理要求融入本单位发展战略和考核机制,将数据安全管理与业务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将数据安全管理与业绩评估同落实、同考核。 3.深入开展数据安全分类分级保护。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以重要数据、重点企业和重点场景为着眼点,深入开展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工作。按照工信部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识别细则,定期组织企业梳理识别形成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目录并及时报备。督促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处理者每年度至少开展一次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指导企业加强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妥善应对并处置安全事件,按要求报告风险评估和重大风险应急处置等工作开展情况。立足我省工业领域实际,以产业链“链主”“链核”企业为重点,动态调整我省工信领域数据安全风险防控重点企业名录,督促其在提升风险监测、态势感知、威胁研判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先走一步,走深一步”。推广解读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保护实践系列指南,指导企业围绕重点数据处理场景、典型业务场景、易发频发风险场景,厘清数据安全主体责任,采取针对性强的防护措施,强化风险自查自纠,加强重点场景数据安全保护。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技术支持,推动商用密码应用,协同做好企业数据安全保护。 (二)提升数据安全监管能力 4.完善数据安全政策标准。结合方案推进情况,制定工业数据安全年度行动计划,指导全省工业领域数据安全工作。落实落细工业领域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应急预案、行政处罚裁量指引等政策文件。持续完善重要数据工业领域数据安全全流程监管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监督检查。制定《落实〈工业领域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工作举措》,推动工业领域数据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发挥标准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的技术引领和规范指导作用。 5.加强数据安全风险防控。建立完善我省工业领域数据安全风险信息报送与共享工作机制,做好与国家工作机制的衔接配合。强化“以技管数”,遴选工业领域网络和数据安全服务支撑机构,组建安全风险分析专家组,授权开展工业领域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协同地市工信部门,常态化开展风险监测、报送、预警、处置等工作。根据工作部署,分行业、分批次组织开展“数安护航”专项行动,积极参与“数安铸盾”应急演练,提升事件应急反应、规范处置、协同联动水平。 6.推进数据安全技术手段建设。按照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建设我省工业数据安全管理平台(省级节点),支持原有安全类平台升级改造,实现与国家平台的对接连通,建立完善数据安全监测、信息报送与共享、应急管理、安全评估等系统功能,有力支撑事件应急处置、辅助决策、跟踪追溯等工作。推动重点企业建设企业侧数据安全风险监测与感知等技术手段,实现与部(省)级平台的对接联动,不断提升技术保障水平。 7.推动数据安全行政执法。依据《数据安全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工信部工统一安排部署,推动将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纳入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队伍,依法依规处置违法行为。指导地市依法严格处置违法行为,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监管执法队伍。 (三)提升数据安全产业支撑能力 8.加大研发创新和应用推广。鼓励安全机构、服务厂商、密码企业等加强协作,立足我省产业数据安全实际和企业个性化防护需求开展产品研发,推动数据安全共性技术优化创新。支持使用商用密码技术保障工业领域数据安全。利用好省级数字经济资金奖励引导机制,树选参评国家级数据安全典型案例和试点示范,提炼试点示范经验,以点带面,增强示范引领作用。 9.加强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企业与开设数据安全课程的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联合培养符合工业数据防护实际的实战型技能人才。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把数据安全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网络学习平台等优质资源,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学习进修、岗位练兵等活动持续提升员工数据安全能力。积极组织参与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赛事、赛项,以赛促训,提升工业数据安全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鼓励企业落实竞赛获奖选手表彰奖励、职级晋升等激励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协同。按照工信部统一安排部署,在省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的统一领导下,注重与省委国安办、省委网信办等有关部门的工作协同。各市工信主管部门及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要结合地区实际细化本地工作方案,将工业领域数据安全工作纳入地方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相关规划,在支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项目时,同步明确数据安全要求。引导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为数据安全防护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省工信领域数据安全工作机制组成单位要强化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切实按照“谁管业务,谁管数据,谁管数据安全”履行相关职责。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业领域数据安全政策措施的宣传,将工业领域数据安全宣贯融入产业活动等业务工作中,宣传普及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理念和举措,提升工业企业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的认识。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学会、产业联盟等力量,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凝聚共识,营造行业数据安全保护良好氛围。 (三)加强成效评估。各市工信主管部门及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各行业处室要及时跟踪本地区、本行业方案落实情况,不断探索新的做法,优化工作成效,每年度汇总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告重大进展情况或问题。省工信厅将对工作推动有力、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企业予以通报表扬,对优秀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应用,并向工信部推荐参评国家级优秀做法案例。
3,070
1
广东印发意见部署要求加强司法建议工作
近日,广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重点任务、工作要求四个方面,率先在省级层面对构建司法建议工作新格局,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作出新规定。 《意见》强调,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机关职能作用,把司法建议作为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有力抓手,为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实可靠的法治保障。 《意见》要求,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和坚持协同联动,把司法建议纳入全省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中统筹推进,作为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重要内容,纳入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内容,做到方向正确、扎实有效、共同推进。要不断加强建议的运用、质效以及办理反馈、落实整改和考核机制建设,实现司法建议“审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被建议单位要认真研究建议内容,主动做好配合调查核实等工作,并及时书面回复办理情况。 《意见》要求,全省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有关制度,推动司法建议落实整改。司法建议年度工作情况要及时报告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报告同级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抄报同级党委政法委。各级党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加大协调配合、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席会议等工作力度,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综合效能。
3,071
3
浙江检察发布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4月23日,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举办主题为“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6件全省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浙江检察机关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1.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易某科技有限公司、刘某等4人侵犯商业秘密案 2.慈溪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孙某某、陈某某等人假冒注册商标、妨害作证、包庇案 3.瑞安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周某某、戴某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4.德清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刘某某等五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5.海宁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吴某某等人著作权侵权纠纷系列虚假诉讼监督案 6.新昌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王某某等人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案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会同省总工会、省妇联举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专场检察开放日活动 ●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在浙江调研:坚持“三个导向” 把“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落到实处 ●沪浙粤鄂基层检察院跨区域结对共建共谋推进基层检察工作现代化 ●浙江省检察院制定“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落实方案:明确13项重点任务守护民生 ●浙检3个集体、1名个人!浙江省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名单出炉 ●奇怪的游客、热情的甲方、高薪的兼职......他们的真实目的是—— ●揪出“内鬼”发出建议后,检察官的一次回答又为企业免去一场官司
3,072
11
山西出台住建领域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
近日,山西省住建厅发布了《山西省住建领域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最高奖励30万元。 据了解,办法适用于住建部门施工许可管理的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市政基础设施运营等住建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和瞒报、谎报亡人事故以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奖励。社会公众及住建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以下统称“举报人”)应按属地原则逐级进行举报。属地住建主管部门不予受理的,举报人可向上一级住建主管部门举报。举报人可以通过电话、书信、走访、网络平台等途径进行举报。举报人可以实名举报,也可以匿名举报。匿名举报的受理、核查和奖励实行密码约定、“三专联锁”管理。 办法明确,对举报重大事故隐患、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奖励金额按照行政处罚金额的15%计算,最低奖励3000元,最高不超过30万元。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执行。 对举报瞒报、谎报事故的,按照最终确认的事故等级和查实举报的瞒报、谎报死亡人数给予奖励。其中:一般事故按每查实瞒报、谎报1人奖励3万元计算;较大事故按每查实瞒报、谎报1人奖励4万元计算;重大事故按每查实瞒报、谎报1人奖励5万元计算;特别重大事故按每查实瞒报、谎报1人奖励6万元计算。最高奖励不超过30万元。
3,073
5
湖北鄂州推进就地城镇化
各区人民政府,葛店开发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就地城镇化和城市与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有关要求,推进我市就地城镇化和全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优化房屋征收安置政策。全市原则上不再新建集体土地上的安置房,已批未建的不再建设,采取货币化、房票、团购商品住房等方式安置。各区可根据团购商品住房情况,对房票奖励额度进行适当上浮。 二、优化房地产项目布局。全市新增房地产项目土地供应、项目选址优先向“双集中”区域(武汉新城葛华片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区,中心城区洋澜湖组团、燕矶组团,下同)布局。已出让的商业或住宅用地,与武汉新城规划不一致的,可申请变更用途,积极推动土地高效利用。 三、积极推行团购商品房安置。整合全市安置房需求,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定向回购新建商品房等方式,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滚动发展。对新开发房地产项目中配建安置房的,土地出让金市级收益部分可返还各地,用于支持回购安置房。鼓励产业园区、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通过团购商品房解决员工宿舍、倒班房等职工住房问题。 四、试点不完全产权安置房办证。推动已建成和在建的政府集中建设的不完全产权安置房办证,在群众自愿补缴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后,办理不动产权证。 五、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购房。本市农村居民自愿退出合法宅基地且拆除宅基地及相关建(构)筑物后,在“双集中”区域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按退出的宅基地面积给予购房补贴,退出的宅基地归还村集体用于复耕复垦。支持返乡就业创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市民、新青年,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存住房公积金,一次性缴交6个月的金额后,在我市购买商品住房的,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六、探索建设人才小区。在“双集中”区域,鼓励各地通过补贴降低商品房成本,建设人才小区。面向新就业大学生、中高级职称人员等在武汉新城鄂州片区和临空经济区就业的外地人群,吸引高素质人才在鄂州就业创业。 七、推行商品房“以旧换新”。鼓励房地产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国有平台公司开展“以旧换新”业务,通过集中帮卖和定向收购等方式,帮助市民卖出二手房,市民在卖出二手房后半年内购买商品房的,新旧房交易同时成交,二手房卖房款全额用于新房首付,帮助市民释放改善性需求。 八、推动地下停车场办证。出台我市房地产项目地下停车场办证政策。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已建成未出售的地下车位在补交土地出让金后,办理不动产权证。 九、支持“新鄂州人”购房。对非鄂州户籍且在鄂州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2024年12月31日前,家庭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每套给予3万元购房补贴。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各区、葛店经开区、临空经济区和相关市直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鄂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鄂州市财政局 鄂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鄂州市农业农村局 鄂州市政府国资委 鄂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2024年4月15日 关于《关于推进就地城镇化和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3,074
5
兰州市市长上门解决恒大在建项目和住宅小区遗留问题
4月21日,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勋前往恒大在建项目和住宅小区,与市县镇有关负责人、设计研究院专家、开发商进行多方会商,现场分析研判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处置方案,确保以最快速度还楼于民还路于民,努力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 榆中县和平镇恒大未来城“保交楼”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建设中。刘建勋了解“保交楼”项目工作推进情况后,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场“把脉开方”,因地制宜拿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刘建勋指出,以更大的责任担当和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快建设,确保6月底按时完成“保交楼”任务。要进一步优化设计,对建设方案进行瘦身,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协调推动相关问题化解,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在恒大山水城小区实地查看周边道路塌陷破损情况后,刘建勋与市县镇相关部门、设计研究院专家、开发商召开现场会,对存在的问题一项一项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
3,075
0
国务院发布关于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2024年4月23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赵英民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按照环境保护法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国务院委托,就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作出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2023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对未来5年和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进行全面部署。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大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2023年度生态环境状况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但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 (一)环境空气状况。空气质量保持长期向好态势。在面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活动明显回升、部分领域污染物和煤炭消费较快增长、气象条件极为不利等多重压力情况下,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仅上升1微克/立方米,但与全社会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的疫情期间3年平均值相比降低了1微克/立方米,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降幅达到16.7%。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共203个,占比59.9%,较2019年增加46个。主要污染物浓度保持稳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6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连续4年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浓度限值要求。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3%、下降6.5%。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实现连续3年稳定达标。空气质量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极端气象条件增多。与近20年相比,2023年春季沙尘天气呈现次数多、强度高的特征,沙尘异常天气导致全国优良天数比率损失1.3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率增加0.5个百分点。 (二)水环境状况。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重点流域水质改善明显。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7%,同比持平。黄河流域水质首次由良好改善为优,海河流域水质由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松花江流域水质持续改善。长江干流连续4年、黄河干流连续2年全线水质保持Ⅱ类。全国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提高到70.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0%以上。重点湖库和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改善态势。重点湖(库)中,Ⅰ—Ⅲ类水质湖库数量占比为74.6%,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数量占比为4.8%,同比持平。全国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96.5%,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全国地下水Ⅰ—Ⅳ类水质点位比例为77.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水生态环境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区汛期水质出现恶化,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有待提高,滇池等重点湖泊蓝藻水华仍处于高发态势。 (三)海洋环境状况。我国管辖海域海水水质总体稳中趋好。夏季符合一类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比97.9%,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为85.0%,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比例为7.9%,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主要分布在辽东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近岸海域,环渤海地区部分入海河流总氮浓度仍然偏高。 (四)土壤环境状况。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加快实施124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完成6400余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累计将2058个地块纳入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管理。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有的地区土壤污染还在持续累积,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环境风险仍然存在。 (五)生态系统状况。全国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9.64,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二类”。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3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32%。全年完成造林400万公顷、种草改良438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90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3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2.56%。局部地区生态破坏问题依然突出,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六)声环境状况。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6.1%、87.0%,同比分别上升0.1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其中,1类区和4a类区夜间达标率相对较低,分别为82.2%和70.1%。 (七)核与辐射安全状况。全国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未发生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表2级及以上的核事件或事故,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稳定在每万枚1起以下。全国辐射环境质量、重点核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水平以及海洋辐射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八)环境风险状况。全年共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130起,同比上升15%,所有事件均得到妥善处置,近5年来首次未发生重特大事件。但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尚未根本改变,因生产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等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占比高。 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其中,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年度目标低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5.5%,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后为86.8%,好于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好于年度目标5.2个百分点;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2.2%、2.1%、2.0%、7.1%,分别好于年度目标0.2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5.5个百分点。过去一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生态环境立法和督察执法不断强化。一是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动出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积极做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制定修订工作。积极配合开展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并认真研究落实举措。持续落实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要求,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推动各项法律制度有效落实。发布生态环境标准100项,夯实环境基准研究。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4部司法解释,发布9批共93个指导案例和典型案例。司法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二是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织对5个省份开展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受理转办群众信访举报1.3万件,公开曝光五批25个典型案例。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全部公开,推动优化督察体制。拍摄制作2023年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配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对2022年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的234条问题线索集中交办,推动地方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生态环境部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会同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连续4年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持续推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累计将375.7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范围。公安部部署开展“昆仑2023”专项行动,集中侦破江苏南京“3.20”篡改自动监测数据污染环境案件等一批大案要案。农业农村部组织“中国渔政亮剑2023”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查处违法违规案件6.6万件。2023年,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下达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7.96万份,罚没款金额62.7亿元。各级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破坏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6.6万起,破案5.6万起。各级检察机关共对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提起公诉2.1万件,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4万件。 (二)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一是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印发实施。全国新增完成2.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散煤治理约200万户,累计完成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突出问题整改。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发现并推动解决各类环境问题8.7万余个。顺利完成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上海进博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任务。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噪声污染防治试点。发布实施《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推荐名录》。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公路煤炭运输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推动煤炭运输“公转铁”。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1.6%。 二是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评估。持续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共排查入河排污口25万余个,其中约三分之一已完成整治。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沿黄河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完成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全国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率达到96.7%。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深入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财政部积极推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水利部加大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力度,持续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强化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长江禁渔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生态环境部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全国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70%。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重点海域入海河流水质改善行动,强化入海河流总氮等污染治理与管控,全面开展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联合开展“碧海202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发布第二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三是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生态环境部深入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指导22个省份划定重点区域,执行涉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印发《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将9000余个关闭搬迁企业腾退地块纳入优先监管清单。推动在产企业和化工园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试点。全国新增完成1.6万余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和800余个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部新增实施66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农膜全链条监管,会同有关部门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和盐碱耕地治理,推动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措施,在长江和黄河流域建设一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重点县。 四是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不断加强。生态环境部推动1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加快“无废城市”建设,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危险废物重大工程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全面完成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动长江经济带1136座尾矿库、黄河流域235座尾矿库完成问题整改。启动新污染物治理试点示范,完成首轮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和管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持续抓好塑料污染治理,实施“以竹代塑”三年行动。海关总署联合有关部门连续7年开展“蓝天”专项打击行动,“洋垃圾”走私得到有效遏制。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推进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绿色商品和服务消费。 (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支撑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强区域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促进稳增长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服务保障。组织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深化生态环境科技帮扶。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推动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建设。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标准、产品体系。金融监管总局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落实绿色金融指引等政策。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用水量同比下降6.4%。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二是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稳妥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清洁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交通运输部深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双碳”工作,组织开展绿色低碳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公路水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年度评估。国家统计局制定印发《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工业生产过程部分)(试行)》。科技部编制《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实施《工业节能监察办法》,推动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退出,会同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 三是深入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部署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工作。生态环境部牵头制定《应对气候变化重点任务(2023—2025)》、《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稳步推进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深化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印发实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履约完成率超过99%。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四)生态保护修复和监管持续加强。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绿盾2023”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对65个自然保护地进行实地巡查。发布全国生态状况变化(2015—2020年)调查评估成果。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命名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自然资源部持续推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规范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水利部持续深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择优遴选支持7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完成“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和六期规划编制工作。国家林草局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开展违规侵占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问题排查整治。 (五)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部组织排查发现各类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10.65万余项,约95%完成整改。督促落实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三年行动问题整治。持续监测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扎实做好核电厂和研究堆日常监管,全国55台运行核电机组、18座在役民用研究堆、21座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运行,在建核电机组和研究堆建造质量整体受控。应急管理部推动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治理。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累计1151家企业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六)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成功举办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3年年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召开第四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深度参与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进程,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平衡务实成果。继续发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作用,提出“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倡议,推动COP15成果落实落地。公安部持续深化国际生态安全执法合作。科技部会同国家林草局等部门举办第9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传播我国防沙治沙科技创新经验成果。 (七)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生态环境部举办2023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凝练一批重点领域重大科技需求。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水平,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联合有关部门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全国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47万件,涉及赔偿金额64.8亿元。财政部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保障,会同有关部门将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27年底。科技部在大气、土壤、长江黄河及海洋环境安全保障等7个领域部署236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气象局开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气象保障服务行动。自然资源部发布第四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审计署持续推动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成功举办全国生态日、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一是生态环保结构性压力依然较大。我国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突出,能源结构偏煤,货运仍以公路燃油货车为主。“十四五”以来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明显快于“十三五”时期,2023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与上年持平,滞后于规划时序进度,需优化调整政策,加大攻坚力度,尽最大努力推动完成规划目标。二是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还不牢固。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随着我国气象条件进入新一轮厄尔尼诺周期,可能给大气环境质量带来较大冲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方和区域土壤环境存在风险隐患。三是生态环境安全压力持续加大。部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性不强,重要生态空间被挤占的现象仍然存在。全国尾矿库近万座,固体废物历史堆存总量高达数百亿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与核事业发展不适应。四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还需健全。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存在短板,环境管理市场化手段运用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运行总体水平不高。有的地方存在生态环境监管流于表面、不到位的情况,有的企业法律意识淡薄,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监测数据造假等问题突出。 三、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 2024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核安全,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4年生态环境主要目标按照稳中求进原则设置,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I—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等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确保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9%左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立法和督察执法。积极配合立法机关,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和耕地保护法、检察公益诉讼法、国家公园法、渔业法、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全力配合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执法检查工作,持续抓好环境保护法等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落实。推动出台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深入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持续紧盯督察整改。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制度,强化非现场执法手段,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严肃查处环评、监测等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组织开展“昆仑2024”、“碧海2024”等专项行动,持续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活动。加大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力度。做实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三合一”,完善案件集中管辖制度。 (二)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建立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研究制定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高水平推进美丽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继续抓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鼓励各类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示范引领行动。 (三)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PM2.5控制为主线,强化源头管控、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扎实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持续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规范化动态管理,组织实施重点排污口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提高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强化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加快推进“一湾一策”海湾综合治理,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严格“一住两公”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大宗固体废物循环再生利用,深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分步分类开展历史遗留工业固体废物排查和整治,持续降低历史堆存总量及环境污染风险。健全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和分类分级监管制度,持续加强尾矿库污染治理。深入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开展新污染物环境信息统计调查、风险评估和管控。 (四)积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进一步完善能耗及碳排放强度管控政策,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严把“两高一低”项目准入关口。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碳排放双控各项配套制度,为建立和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推动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研究制定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出台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意见,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船应用。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评服务保障。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稳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持续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五)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精心组织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役。稳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强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遥感监测和荒漠化综合防治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监督评估。 (六)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持续推进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强化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及时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持续完善核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加强形势前瞻分析、风险预警预置和安全隐患整改。扎实推进全面加强核电安全管理专项行动,强化运行和在建核电厂、研究堆日常监管,组织开展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演习,确保核与辐射安全。 (七)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入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环境法律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PM2.5和臭氧协同监测能力,完善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大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部署实施生态环境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深入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联合研究,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谋划和推动实施一批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治理。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引导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 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加奋发有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3,076
9
湾区破产法论坛第一届成功举办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战略,持续提升广州“办理破产”效能,搭建地区破产法交流平台,建立健全破产审判实务培训长效机制,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广州市破产管理人协会承办、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协办的湾区破产法论坛第一届暨广州破产法大讲堂第九期于4月19日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法庭成功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石静霞老师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翔同志,广州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会长钱少武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和发言,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州破产法庭庭长陈丹主持本次论坛。论坛由领导致辞、石静霞教授主旨演讲、圆桌论坛三大环节构成。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广州两级法院破产审判人员、广东省其他地市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线上)、广东省及广州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会员、香港、深圳、东莞、江门等地破产领域专业人士共计约300人齐聚一堂,共探行业前沿,共谋高质量发展。 石静霞老师以“跨境破产法:基础与前沿”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她从“中国跨境破产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出发,系统梳理了跨境破产的基础问题和国际实践,涵盖了联合国贸法会跨境破产示范法及相关文件、欧盟破产条例、涉外破产中SOA程序、COMI标准、吉布斯规则以及美国破产法第15章等内容。石老师详细解读了北大方正与清华紫光破产重整案中涉及的“程序审”与“实体审”两大核心问题,尤其针对跨境破产中维好协议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维好协议作为中资企业在海外融资时常使用的增信措施,其性质不同于传统担保;她指出,北大方正与清华紫光两案是全球首例对维好协议进行实体性判决的案例,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两起判决对维好协议是否产生实体权利义务争议给出了明确立场,对众多海外发展的中国企业具有深远影响。最后,石老师就我国跨境破产立法与司法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独到见解。 图|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石静霞 圆桌论坛环节,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州破产法庭副庭长年亚主持,与会嘉宾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石静霞、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会长朱征夫、副会长卢林、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春华、香港柯伍陳律師事務所顾问律师田文锋,他们围绕跨境破产热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图丨会议现场 朱征夫会长高瞻远瞩,提出了“将粤港澳大湾区(GBA)打造成‘世界级企业重整中心’”的愿景。他详细阐述了大湾区独特的区位优势、经济活力与法律多元性如何转化为重整业务的吸引力,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以提升大湾区在国际破产与重组市场中的竞争力。 图丨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会长 朱征夫 卢林副会长聚焦“充分发挥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优势,促进跨境破产法律制度的尽快完善”。他分享了大湾区在跨境破产合作中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教训,强调通过深化区域司法合作、创新制度设计,有效利用三地法律体系的互补性,加速推动跨境破产法律体系的融合与创新。 图丨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副会长 卢林 年亚副庭长对圆桌论坛进行了总结,感谢与谈嘉宾的精彩发言,指出论坛内容丰富且深刻,值得深入思考和学习。他强调,在跨境破产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对相关制度的研究与理解,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实际需求。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业界对跨境破产法的认知与共识,也为大湾区破产法实践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与建议。 最后,年亚副庭长宣布:湾区破产法论坛第一届暨广州破产法大讲堂第九期取得圆满成功,期待下次再相聚。 图丨现场合照 关于我们 About Us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于2020年9月成立,是社会团体法人,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为业务主管单位,由省法院破产案件在册管理人机构及个人、各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其他与破产业务有关的专业服务机构、研究机构、投资机构等单位与个人自愿组成的,属于为全省破产管理人提供服务并进行行业自律管理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广东省管理人操作指引购买链接 注:协会会员请联系秘书处领取8折购书优惠券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89号中国市长大厦17楼1706 联系人:秘书处 联系电话:020-83622537、13926177652(工作日 9:00-12:00 14:30-17:30) 协会网址:www.gdaba.org.cn 协会邮箱:gdaba@gdaba.org.cn
3,077
9
合肥律协举办“新公司法下破产业务办理与企业重整”主题研讨会
全市律师: 经研究,定于 2024年4月27日上午举办“新公司法下破产业务办理与企业重整”主题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2024年4月27日(周六)8:30(提前20分钟报到) 二、地点合肥市律师协会第一会议室(合肥市梅山路18号安徽国际金融中心B座44层) 三、活动安排1. 市律协破产清算与并购重组法律专业委员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代表,合肥市民营经济法律服务团成员代表分别做研讨分享。 2. 企业代表及参会律师互动交流。 参加人员:市律协破产清算与并购重组法律专业委员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合肥市民营经济法律服务团成员及全市自愿参加的律师。 四、报名方式市律协破产清算与并购重组法律专业委员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合肥市民营经济法律服务团成员无需报名,其他自愿参加律师限额80人,请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额满为止。 五、其他事项1.本次活动计入律师继续教育学时,参加培训的律师请携带律师继续教育登录册,现场发学时条。 2.本次培训不收取任何费用,交通及食宿自理。 3.联系人: 徐晓三,联系电话:18019989912; 王杰,联系电话:18909690995。 合肥市律师协会 2024年4月23日 来源:市律协业务部、破产清算与并购重组法律专业委员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 编辑:陶烁 审核:杨悦 END ●关于举办新执业律师授袍仪式暨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专题讲座的通知 ●合肥市法律服务市场规范管理座谈会召开 ●“合肥律师52公益行”毅行活动,等你来报名!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3,078
11
陕西印发《陕西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绵阳市千佛山杜鹃花开映山红 ▫️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李强、蔡奇、丁薛祥出席。 ▫️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考察调研。他先后来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了解当地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实施城市更新和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情况。 ▫️ 陕西印发《陕西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优化产能布局,推进产业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防范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陶瓷砖、卫生陶瓷行业产能无序扩张等多项重点任务。 ▫️ 四川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立项及成果评审意见正在公示。 ▫️ 泸州市住建局组织开展党规党纪专题辅导,邀请党校专家以《守纪律 讲规矩 做合格党员》为题,结合典型案例剖析,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教育党员干部严守纪律红线,牢记党纪党规。 ▫️ 眉山市住建局制发《2024—2028年城市防洪排涝应急预案》,明确防汛“一岗双责”和87项具体职责。
3,079
11
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告撤销违规注册证书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1则“建督撤字”文件。 具体内容如下: 撤销对象: 宋 某某 撤销原因: 经调查核实,宋某某在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期间,违规将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先后注册在北京佳润智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城建恒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来沃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丰科瑞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慧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存在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证书的行为。 撤销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依法作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撤销行政许可意见告知书》(建督撤告字〔2023〕82号),宋某某于2024年3月15日签收,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书面陈述、申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第七十九条和《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撤销宋某某的一级建造师注册,且自撤销注册之日起3年内宋某某不得再次申请一级建造师注册。如对本决定不服,宋某某可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住房城乡建设部申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来源: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 编辑:姜雪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提高贷款上限、降低首付比例、对特殊人群给予优惠……多地调整公积金政策带来哪些利好? 深圳13个房地产项目开展商品住房“以旧换新” 政研观察 | 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绘就新时代文化长卷
3,080
4
周杰伦起诉一佛山家具公司
周杰伦起诉佛山市全屋严选家具有限公司侵权 2024-04-24 15:49:16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4月24日电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官网发布消息,2024年4月22日-2024年4月26日开庭排期公告显示,周杰伦与佛山市全屋严选家具有限公司肖像权纠纷案件将于4月26日开庭,原告为周杰伦,案号为(2024)粤0604民初2204号。 来源: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佛山市全屋严选家具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2月19日,注册资本3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家具销售、销售代理、家具零配件销售等,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秦志伟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3,081
7
日本大型发动机公司涉嫌篡改数据 国土交通省介入调查
中新网4月25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国土交通省25日对IHI原动机公司位于新潟县和群马县的工厂进行驻场调查,原因是该公司涉嫌篡改引擎燃料数据。 图片来源:日本共同社报道截图 根据IHI发布的消息,篡改数据的问题可能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涉及的发动机数量多达4361台。 IHI是日本大型重工业公司,主营喷气发动机、核能发电设备等产品。该公司曾在2019年因在飞机发动机维护过程中,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参与部分检验工序而被国土交通省调查。 【编辑:孔庆玲】
3,082
7
最高资助5000万!杭州滨江区支持设立或迁入数据公司
4月22日,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布了《关于促进数据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中央企业、省市属国有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及其他有条件的单位,设立或迁入数据集团、数据公司或数据研究院,给予最高 5000 万元资助。 · 政策概览 ·《实施意见》旨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推动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协同推进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创新,打造“一地三区”,建设成为制度先行、产业高端、服务优质的“中国数谷”核心区,为浙江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全球数字贸易中心贡献“滨江力量”。 ● 支持中央企业、省市属国有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及其他有条件的单位,设立或迁入数据集团、数据公司或数据研究院,且具备认定为“基石数商”的,项目特别重大的,可进行“一事一议”,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助。用于支持企业办公生产、研发投入、市场开拓、扩大投资、强化自身数据集建设等。 ● 鼓励进场交易。对数商企业在区内登记注册的数据公开交易平台实现首次登记挂牌数据产品,经核定,根据新登记挂牌并实现交易的企业数量,按照每家最高10万元的额度,给予平台资金补贴,其中每个平台每年最高补贴500 万元。 ● 促进数据公开交易平台发展。鼓励数据公开交易平台服务区内企业,经认定,给予平台年场内交易额(非关联企业)1%的补贴,单家平台企业年度补贴最高100万元。鼓励龙头企业在杭州数据交易所、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设立行业数据交易平台、交易专区。鼓励安全规范的数据跨境流动,设立跨境数据交易专区。 ● 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机构为数商提供数据集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数据经纪、合规认证、安全审计、数据公证、数据保险、数据托管、资产评估、争议仲裁、风险评估、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对上一年度场内专业服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服务型数商,按照不高于其数据交易服务收入的1%,给予每家单位最高20万元的奖励,每年奖励最多10家企业。 政策原文《关于促进数据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进一步促进杭州高新区(滨江)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激活数据要素新动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改革创新、系统谋划,锚定“数字经济第一区”总目标,按照“四维一体”部署要求,抓住数据这一关键要素,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引擎,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突破,以数据与实体经济双向赋能为主攻方向,推动构建集数据确权、加工、流通、交易等为一体的数据产业链。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推动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协同推进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创新,打造“一地三区”,建设成为制度先行、产业高端、服务优质的“中国数谷”核心区,为浙江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全球数字贸易中心贡献“滨江力量”。 二、发展目标 以争当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城市范例——“中国数谷”引领区、核心区为目标,高质量落实国家、省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创新示范,“规则+市场+生态+场景”四维一体协同推进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创新,将高新区(滨江)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据要素交易流通集聚地,数据要素服务生态样板区、数据要素应用场景示范区、数据要素治理创新引领区。 三、扶持政策 (一)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主体 1.招大引强支持示范带动。支持中央企业、省市属国有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及其他有条件的单位,设立或迁入数据集团、数据公司或数据研究院,且具备认定为“基石数商”的,项目特别重大的,可进行“一事一议”,给予最高 5000 万元资助。用于支持企业办公生产、研发投入、市场开拓、扩大投资、强化自身数据集建设等。(责任单位:发改局、商务局) 2.培育数商企业梯队。经认定为“基石数商”“星火数商”并通过“三数一链”进行数据流通交易的数商企业,分别最高给予一次性奖励 100 万元、20 万元。(责任单位:发改局) 3.鼓励数商企业集聚。①经认定,新落户的数商企业租用区内物业可给予为期 3 年的房租补贴政策;②经评估,优质数商企业可优先落地中国数谷大厦;③在我区无自有办公用房且营业收入不低于 10 亿元的数商企业,在我区首次购置除工业综合体物业外的自用办公用房,按不超过购房价 10%予以补助,最高 3000 万元。(责任单位:发改局、商务局) 4.壮大数据流通服务型数商队伍。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机构为数商提供数据集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数据经纪、合规认证、安全审计、数据公证、数据保险、数据托管、资产评估、争议仲裁、风险评估、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对上一年度场内专业服务收入达到 500 万元以上的服务型数商,按照不高于其数据交易服务收入的 1%,给予每家单位最高 20 万元的奖励,每年奖励最多 10 家企业。(责任单位:发改局) (二)鼓励企业通过“三数一链”体系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5.支持通过“三数一链”进行数据登记流通。区内企事业单位新获得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的,每件奖励 1000 元,每个单位每年最多奖励 3 万元。使用数联网接入设备,并通过“三数一链”进行数据流通交易的企业,可连续 3 年,给予年度使用费用的50%、30%、20%的补贴。对获得数据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的企事业单位,给予被许可方(受让方)实际支付费用的 10%资助,同一主体每年资助不超过 20 万元“用数券”。(责任单位:发改局、市场监管局) 6.鼓励进场交易。对数商企业在区内登记注册的数据公开交易平台实现首次登记挂牌数据产品,经核定,根据新登记挂牌并实现交易的企业数量,按照每家最高 10 万元的额度,给予平台资金补贴,其中每个平台每年最高补贴 500 万元。(责任单位:发改局) 7.推动企业数据集建设。鼓励有一定数据规模的数据资源单位、协会、科研机构等组织,积极建设应用场景所需的通用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标准测试数据集、行业专业数据集以及大模型预训练语料库等。鼓励企业或机构将用于人工智能相关研发的高质量数据集接入数据公开交易平台,数据集被超过 3 家区内非关联企业调用的,经认定,按该数据集单次流通收益的10%给予奖励,单家企业年度补贴最高 100 万元。(责任单位:发改局) 8.推进建设试点应用场景。基于“三数一链”框架和治理体系,聚焦工业制造、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赋能打造“数据要素×”重点领域特色应用场景。对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实现创新突破,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取得良好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分级分档,按照项目投资额的 30%,给予最高 100 万元的奖励。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牵引作用,聚焦“人工智能+数据赋能”,推动国家级行业大模型与数据要素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孕育新质生产力。鼓励基石数商向中小微企业开放用户、流量、接口、技术等创新和应用资源,组建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形成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责任单位:发改局、社会治理中心) (三)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创新 9.加强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数联网等数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不超过实际完成区内固定投资资产投资(不含土建)的 10%、给予最高 2000 万元的补贴。支持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信创算力中心建设,为本地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公共算力服务。(责任单位:发改局) 10.支持使用自主可控算力。鼓励使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信创算力资源。按照服务合同金额的 50%给予“算力券”补贴,单个主体年度补贴金额最高 100 万元。(责任单位:科技局、资产经营公司) 11.促进数据公开交易平台发展。鼓励数据公开交易平台服务区内企业,经认定,给予平台年场内交易额(非关联企业)1%的补贴,单家平台企业年度补贴最高 100 万元。鼓励龙头企业在杭州数据交易所、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设立行业数据交易平台、交易专区。鼓励安全规范的数据跨境流动,设立跨境数据交易专区。(责任单位:发改局) 12.鼓励数商企业研发创新。经认定,新落户的“星火数商”“星海数商”分别给予为期 3 年、按研发实际支出额的 15%给予最高 500 万元、200 万元的研发投入资助。(责任单位:商务局) 13.支持数据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打造数据要素领域的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联合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给予 1000 万元、300 万元奖励; 对新认定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究院分别给予 100 万元、50 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 100 万元、50 万元奖励; 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实验室 (技术创新中心) 给予重点支持。(责任单位: 科技局、发改局、经信局) (四)推动数据要素流通标准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 14.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路径。在数据资产登记、数据资产评估和入表、数据资产金融创新等方面,支持主动探索、先行先试,给予配套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活动,对于数据资源首次实现入表且入表金额大于 100 万元的,可以对企业为实现数据资产入表所发生的数据质量评价、数据资产评估和第三方审计等服务费用予以 30%的补贴,同一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补贴最高 50 万元。探索数据要素产权化有效路径,推广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方式,对利用数据知识产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按照年度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月均利率的 50%予以贴息资助,每家企业年贴息额度最高 200 万元。(责任单位:发改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 15.支持数据要素标准体系建设。对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并发布的,分别给予企业 100 万元、50 万元奖励。企业主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并发布的,分别给予企业 20 万元、10 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 16.推动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对首次通过 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五级、四级、三级评估以及相关国家标准认证的数商企业,分别给予最高 50 万元、40 万元、30 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发改局) (五)强化数据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支撑 17.培育数据要素人才。对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高层次人才计划的人才给予相应奖励。对企业所聘专家入选浙江省“海外工程师”、杭州市“115”引智计划等专项的,给予用人单位相应奖励;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人才推荐进行人才认定,并按规定享受落户、子女入学、购买首套住房、车牌竞价补贴等相应人才政策,将数据要素人才纳入区级人才分类认定目录。(责任单位:人才办、发改局、人力社保局) 18.加大金融服务保障。设立数据要素产业基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数商企业的投融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发改局、高新金投集团) 19.鼓励开展高水平交流活动。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协会举办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数据领域论坛、展会等活动,经事前认定备案,给予承办方 50%的场租费补贴,单次补贴额度最高 100 万元。(责任单位:发改局) 20.优化数据产业营商环境。建设数据要素流通合规中心,为数据交易市场主体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引导市场规范运行,支持通过“三数一链”进行数据流通交易的企业加入数据要素“改革沙盒”,降低试错成本和运行风险,为数据要素流通和价值创造提供制度空间,推动形成有利于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市场和生态,构建国际国内领先的数据产业营商环境。(责任单位:司法局)  来源 |  数据要素社综合整理自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好文推荐Valuable Articles 全国各省市数据要素企业补贴和扶持政策盘点 数据资产的三大要素:价值、确权、定价 上海数据交易所发布《数据资产入表及估值实践与操作指南》 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专题培训要点回顾 全国首发《数据资产评估场景化案例手册》 为企业数据资产评估工作提供实操指引
3,083
7
福建省发改委印发福建省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若干措施
来源: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若干措施的通知 闽发改规〔2024〕9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大数据集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据要素工作的决策部署,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加快培育我省数据要素市场,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我委研究制定了《福建省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的若干措施》,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4月20日 福建省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据要素工作的决策部署,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加快培育我省数据要素市场,助力数字福建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一、强化数据高质量供给  1.汇聚治理卫生医疗、教育科研等公益事业单位数据和交通运输、用水用气等公用企业数据,建立健全数据质量反馈纠治机制,拓展公共数据社会化应用,持续向市场主体供给高质量、高价值数据。〔责任单位:省卫健委、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数据管理局等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含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下同)〕  2.鼓励政务部门积极参与公共数据治理和开放开发,优先支持数据治理、主题数据库、决策支持等数据类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局、财政厅等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3.支持省内行业数据服务平台汇集行业内上下游企业数据,围绕重点行业评选一批数据汇集和供给成效显著的行业数据服务平台,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助。(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局、财政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二、促进数据要素流通  4.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快审机制,制定数据和应用场景快审清单,对市场主体申请清单内数据和应用场景的,简化专家技术评估和审批流程。(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局,省大数据集团)  5.推动公共数据按政府指导定价有偿使用,加快建设“公共数据有偿使用计费系统”,探索征收用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公共数据使用费,按程序形成定价方案。(责任单位:省发改委、财政厅、数据管理局,省大数据集团,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6.加强公共数据一级开发主体项目经费保障,提升其市场化运营和服务能力。(责任单位:省大数据集团,省数据管理局、财政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7.支持建设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数据资产登记等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对建成使用已产生实际效益的,按照不超过建设投入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局、财政厅,省大数据集团)  8.支持经审核通过的公共数据开发产品可在依法设立的数据交易场所上架流通交易。鼓励各地各部门及各相关企业,通过依法设立的数据交易场所采购数据产品或服务。(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局、财政厅等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大数据集团)  9.支持市场主体通过依法设立的数据交易场所登记数据资产,由交易场所依规发放登记凭证。探索开展数据资产入表,鼓励银行、保险、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等开展数据资产金融服务。(责任单位:省委金融办,省财政厅、数据管理局,省大数据集团) 三、创新数据应用赋能  10.鼓励各地各部门聚焦金融服务、医疗健康、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开展场景应用创新,省级每年遴选发布不少于50个标杆数据产品和应用服务并宣传推广。(责任单位:省委金融办,省卫健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数据管理局等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大数据集团)  11.培育和引进一批优质数据商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推动开展数据应用开发、合规认证、资产评估、安全审计、贯标服务、法律咨询等全链条业务,打造数据要素产业生态体系。(责任单位:省工信厅、财政厅、商务厅、数据管理局等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大数据集团)  本政策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厦门市可参照执行,所需资金由厦门市政府统筹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如遇国家、省有关政策调整,以新出台政策为准。 免责声明:本号所载内容均为原创、投稿、授权转载或网络公开资料搜集整理,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若所引用的图片、数据、文字等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侵权,烦请及时联系删除。 欢迎扫码关注
3,084
9
首例!法院对担任破产管理的律所罚款20万
5.6-5.20不良资产重整重组15天实操训练营【文末扫码报名】 来源丨 广州日报 近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东莞第一法院”)对东莞某科技公司破产案件管理人作出了罚款决定书,对担任管理人的某律师事务所在履职过程中出现的不当履职行为,处罚30万元。 2022年1月13日,东莞第一法院民五庭受理东莞某科技公司的破产清算案件,并通过摇珠依法指定某律师事务所作为管理人。在履职过程中,该管理人未依法及时确认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所确定的债权,无视担保债权人要求,未及时处置担保财产,涉嫌违反职业道德风险。同时,其作为一级管理人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交的财产分配方案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导致方案经债权人会议表决后被法院依法撤销。 该案承办法官安燕玲表示,该管理人上述不当履职行为导致担保债权人多次向法院投诉。法院依法对其作出警示后,其态度仍极不端正,拒不接受法院批评、监督和指导,拒不改正错误行为。 故法院依法出具罚款决定书,对该管理人罚款30万元。其后该管理人提起复议,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复议决定,驳回管理人的复议申请,维持原决定。 据悉,此次处罚是东莞第一法院首次对破产管理人进行司法处罚,对破产管理人起到了警示和震慑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管理人未依照本法规定勤勉尽责,忠实执行职务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处以罚款;给债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若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官安燕玲提醒道,破产管理人应始终树立管理人责任意识,在法院的监督下严格依法执行职务,忠实履行管理义务。 下一步,东莞第一法院将进一步加大对破产管理人的履职监督,建立与管理人规范履职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破产审判规范化建设,确保破产审判案件公正高效,助力东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管理人执业警示通报本市各机构管理人、个人管理人: 近期,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对在本市承办破产案件的外市某一级管理人在履职过程中出现的不当履职行为进行了司法处罚。为规范管理人执业行为,树立管理人责任意识,防范执业风险,协会特发布此警示通报,提醒各管理人引以为戒,严格依法履职。 基本事实 2022年1月13日,东莞第一人民法院民五庭受理东莞某科技公司的破产清算案件,并通过摇珠依法指定某律师事务所作为管理人。在履职过程中,该管理人未依法及时确认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所确定的债权,无视担保债权人要求,未及时处置担保财产,涉嫌违反职业道德风险。同时,其作为一级管理人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交的财产分配方案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导致方案经债权人会议表决后被法院依法撤销。该管理人上述不当履职行为导致担保债权人多次向法院投诉。法院依法对其作出警示后,其态度仍极不端正,拒不接受法院批评、监督和指导,拒不改正错误行为。 处理结果 东莞第一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三十条“管理人未依照本法规定勤勉尽责,忠实执行职务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处以罚款;给债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之规定,对该管理人处以罚款30万元的司法处罚。在该管理人提起复议后,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该管理人的复议申请,维持原决定。 管理人执业警示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首次对破产管理人作出司法处罚,对本市各管理人有所警示,应当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在办理破产案件中,各管理人应当严格依法规范尽责履行管理人工作职责,树立自觉接受人民法院监督的工作原则,认真落实协会传达的人民法院司法建议及规范管理人履职具体要求。对于人民法院提出管理人履职存在的相关问题,各管理人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查自纠,确保履职行为的合法性、专业性以及符合管理人职业道德规范,如发现问题务必及时向受案法院报告。同时,各管理人应当加强自身队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建设,避免在履职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 特此警示通报。 东莞市破产管理人协会 二〇二四年四月十七日 END 以下为自营广告 →训练营详细课程:点击查看← * 凡注明“来源: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或标注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 任何单位及个人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内容,请注明来源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 文中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编辑。 相关阅读 最高院:禁止在拍卖公告中载明“当次交易税费由买受人概括承担”抵押、首封、轮候查封的先后受偿顺序最高院明确:执行法院未穷尽一切执行措施前,严禁终本! 商务合作、资产推介、加入不良资产资源对接群、投稿、爆料、转载文章等 欢迎扫码添加微信:小研 添加时请注明公司及姓名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不良资产重整重组15天实操训练营》
3,085
0
《江苏省海洋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印发
4月23日上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日前印发的《江苏省海洋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进行解读。该《办法》填补了我省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空白,是建立符合江苏特色海洋生态补偿专项制度的具体实践,对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海洋大省,近年来江苏紧盯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不动摇,始终坚持源头治污、工程治污,“十四五”以来实施近岸海域污染物削减重点工程项目410项,累计投入资金137亿元,在全国率先建立入海污染物量化削减机制,率先完成入海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数据显示,2023年我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92.7%,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强化我省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推动构建从山顶到海洋保护治理大格局,强化资金激励引导,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近日联合印发《江苏省海洋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办法(试行)》。 “我省海洋环境质量生态补偿遵循环境公平、生态公平、社会公平,保护者受益、损害者赔偿原则,为双向补偿,根据沿海各设区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和变化情况,由省对设区市正向补偿或者由设区市对省反向补偿,具体包括近岸海域水质补偿和入海河流总氮控制补偿等。”省生态环境厅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常新风介绍。 常新风表示,该《办法》在我省现有水环境区域补偿基础上,进一步将补偿范围由地表水拓展至海域,更侧重于海洋环境质量,在入海河流控制断面基础上增加近岸海域水质等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重要考察因素。同时,更加注重分类施策,根据江苏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除近岸海域水质补偿,还提出入海河流总氮控制补偿,引导沿海三市加强入海污染源治理和管控。 《办法》共五章21条内容,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 来源:新浪财经 新媒体编辑:李祖宜
3,086
0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第六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例
自2020年开始,生态环境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连续4年联合开展深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两打”专项)。 “两打”专项开展以来,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健全监管机制、强化靶向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推动刑事司法衔接,查处了一批违法犯罪行为。现对新查处的一批“两打”专项和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予以发布。 陈绪宏 摄 目录 案例一、周某荣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案 案例二、枣阳市双禾物流有限公司涉嫌违反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案 案例三、重庆中涵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环境服务活动弄虚作假案 案例四、重庆市和京碳素材料有限公司涉嫌不正常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案 唐鸿姿 摄 案例一 周某荣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案 【案情简介】 重庆市沙坪坝区周某荣在无营业执照及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情况下,将非法收购的47桶,合计约8.4吨废有机溶剂作为原材料,提取并生产劣质香蕉水42桶,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周某某还将装过废有机溶剂的铁桶非法贩卖至外地进行非法处置,涉嫌污染环境罪。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于2024年1月将此案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调查处理】 2023年9月,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在现场检查时,发现周某某在无营业执照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的情况下,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一厂房外的露天空地,将非法收购的47桶,合计约8.4吨汽摩加工企业喷涂车间清洗油漆大缸产生的废有机溶剂作为原材料,通过蒸馏加工等方式提取并生产劣质香蕉水42桶,同时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此外,执法人员发现周某某还将装过废有机溶剂的铁桶非法贩卖至外地进行非法处置。经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认定,周某某非法加工、处置的废有机溶剂及装过废有机溶剂的铁桶均属于危险废物。周某某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已涉嫌刑事犯罪。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3〕7号)第一条第(二)项之规定,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于2024年1月将此案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案件启示】 案件隐蔽性强、违法主体锁定难。环境执法部门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需要多方走访调查取证,充分掌握涉案物品来源、企业产废情况、涉案物品处置过程、处置参与人员等关键信息,分析研判案件关键突破点,锁定违法嫌疑人。此案的查处、侦办,积累了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和打击犯罪行为的宝贵经验。 秦蒸 摄 案例二 枣阳市双禾物流有限公司涉嫌违反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案 【案情简介】 枣阳市双禾物流有限公司租赁并负责管理运输车辆维护场所内的危废暂存间未采用坚固材料建造和缺少防渗措施,不符合国家环境标准,构成未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贮存危险废物的环境违法行为。江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枣阳市双禾物流有限公司作出1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调查处理】 2023年4月6日,江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位于江北区港城工业园D区的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江北混凝土工程分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北侧的运输车辆维护场所内的危废暂存间未采用坚固材料建造和缺少防渗措施,不符合国家环境标准。经调查,该场所由枣阳市双禾物流有限公司租赁并负责管理,枣阳市双禾物流有限公司构成未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贮存危险废物的环境违法行为。 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贮存危险废物应当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第六项和《重庆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规定,江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该公司依法作出了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案件启示】 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处置各环节的全方位、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能有效减少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降低企业违法行为发生的概率。案件的查处,能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陈飞胜 摄 案例三 重庆中涵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环境服务活动弄虚作假案 【案情简介】 重庆市江津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江津某酒厂2023年自行监测报告进行调查,江津某酒厂委托重庆中涵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采样监测、出具监测报告。经调查,重庆中涵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江津某酒厂2023年7月4日未生产、天然气锅炉未启用的情况下出具监测报告,伪造监测采样时间和业主签字,构成在环境服务活动弄虚作假的环境违法行为。重庆市江津区生态环境局对重庆中涵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作出13.1666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并对公司主要负责人罚款2.9125万元。 【调查处理】 经调查,重庆中涵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2023年7月4日江津某酒厂放高温假未生产、天然气锅炉未启用的情况下出具监测报告,监测采样原始记录中企业基本情况表未交业主签字,该公司采样人员伪造业主签字,出具的涉案监测报告与另一份不同采样时间的监测报告中的采样现场照片雷同。该公司未到现场开展监测采样,依据《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第五条第六项“伪造监测数据,系指没有实施实质性的环境监测活动,凭空编造虚假监测数据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六)未开展采样、分析,直接出具监测数据或者到现场采样、但未开设烟道采样口,出具监测报告的”的规定,该公司构成在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的环境违法行为。 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一款“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单位、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不得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和第二款“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和结论负责,接受委托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对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承担相应责任。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应当对出具的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的规定。依据《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和《重庆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规定,重庆市江津区生态环境局对重庆中涵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作出13.1666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并对公司主要负责人罚款2.9125万元。 【案件启示】 本案是一例典型的环境监测机构在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的案例。凭空编造虚假监测数据,伪造现场监测采样资料,掩盖未开展现场采样的事实是一种常见的弄虚作假手段,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对打击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行为,能形成震慑。 刘勇 摄 案例四 重庆市和京碳素材料有限公司涉嫌不正常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案  【案情简介】 重庆市和京碳素材料有限公司自2023年5月8日起粉尘仪器出现连续量程漂移,且在线运维单位当日告知该公司粉尘仪校准未通过,直至7月20日最近一次粉尘仪校准仍未通过,期间该公司仍正常生产,构成未保证废气污染物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的环境违法行为,重庆市铜梁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该公司作出5.6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查处情况】 2023年7月19日,生态环境部大气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专业28组,对重庆市和京碳素材料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自2023年5月8日以来,该公司煅烧废气排口自动监测站点粉尘仪连续量程漂移,且在线运维单位当日告知该公司粉尘仪校准未通过,直至7月20日最近一次粉尘仪校准仍未通过,期间该公司仍正常生产。 2023年7月21日,重庆市铜梁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经核实,该公司自动监控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属实,构成未保证废气污染物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的环境违法行为。 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条第三项之规定,重庆市铜梁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该公司作出5.6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案件启示】 实施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是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备的运维工作不能仅仅依靠运维公司,排污单位应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其安装的自动监测设施处于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并确保其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文字: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  编辑:刘   霞  审核:周安全
3,087
8
三中院发出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
能动司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近日,三中院在审理一起探望权纠纷案件中,向当事人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 基本案情 该案中,夫妻二人离婚时对于子女探望问题约定每月2次,具体方式自行协商,后双方对探望的具体方式、时间争议较大。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注意到,从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中可以看出双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并未做到充分尊重、听取孩子意见,未能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父母离婚已经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在后续的抚养、探望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不应将双方之间原有的矛盾转嫁到孩子身上。 因此,承办法官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了“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提醒双方当事人,探望权的本质是保障孩子的利益,希望双方本着尊重孩子意愿的原则尽力而为,互谅互让,心平气和沟通,给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在今后工作中,三中院民一庭将坚持做到“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能动履职、主动作为,对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行为进行早期预防,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心理、情感、安全等利益,推动形成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稿件来源:民一庭 内容管理:李   超 责任编辑:郭   伟 图文设计:郑思琦
3,088
3
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关于印发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 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有力支持全面创新,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最高人民检察院选编“浙江兆某股份有限公司、方某君等六人侵犯商业秘密案”等9件案例作为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现印发你们,供各地办案时参考借鉴。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4年4月19日 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目 录 1. 浙江兆某股份有限公司、方某君等六人侵犯商业秘密案 2. 刘某生等三人侵犯著作权案 3. 重庆乾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官某、李某侵犯著作权案 4. 关某等三人侵犯商业秘密案 5. 许某俊等二十六人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6. 叶某敏假冒注册商标案 7. 天长市新某有限公司与湛江市苏某有限公司、海口市椰某有限公司等不正当竞争民事纠纷抗诉案 8. 上海今某有限公司与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政处罚非诉执行监督案 9. “镇湖刺绣”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 案例一 浙江兆某股份有限公司、方某君等六人侵犯商业秘密案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全链条打击  损失数额认定  证据保密措施 【要 旨】 检察机关在办理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中,立足检察职能,采用多种方式推动深挖彻查,夯实证据体系,依法追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主犯。准确认定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损失数额,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完善涉商业秘密证据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保密措施,防止“二次泄密”,护航新技术新产业创新发展。 【基本案情】 青岛云某先进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某公司)是一家上市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克服用于非晶带材生产设备在性能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云某公司历时8年技术研发,成功改良喷包车、结晶器、结晶器修磨机构等核心设备。 2016年5月至7月,浙江兆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某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方某君,安排兆某公司高管郁某坤、张某伟以兆某公司名义与云某公司员工于某、孟某和姜某鹏相继建立联系,以现金和高福利待遇利诱于某、孟某和姜某鹏,非法获取云某公司非晶带材生产线核心设备喷包车、结晶器、结晶器修磨机构相关技术秘密。兆某公司设立浙江中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某公司),拟以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搭建“兆某二期”新生产线。后方某君安排郁某坤、姜某鹏以中某公司名义订购相关涉密设备,安排于某等人从云某公司挖走10余名操作工人,搭建与云某公司相同的新型非晶带材生产线。该生产线试运转2个月后案发,产出的产品尚未流入市场。 经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云某公司涉案的喷包车、结晶器、结晶器修磨机构中包含的技术信息具有非公知性。经对姜某鹏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手机中提取的电子证据图纸和现场扣押图纸内的技术信息与云某公司主张的33个密点信息相比对,有23个相同,9个实质相同。经北京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价值评估,涉案技术秘密研发费用评估价值人民币4007万元,对云某公司造成许可使用费损失人民币1953万元。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2017年6月2日,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即墨分局(以下简称即墨公安分局)接权利人报案后,对云某公司被侵犯商业秘密案立案侦查,姜某鹏、张某伟分别于2017年8月28日、11月28日被抓获归案,于某于2017年9月11日主动投案;经检察机关追诉,孟某、郁某坤分别于2018年4月23日、2020年4月29日主动投案,方某君于2020年4月22日被抓获归案。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即墨区检察院)应邀就商业秘密认定及损失数额等问题与公安机关进行会商。本案中,犯罪嫌疑人窃取商业秘密后搭建了同类生产线,但产出的产品尚未流入市场,检察机关建议以商业秘密许可使用费认定本案的损失数额。同时针对侵权公司法定代表人方某君拒不认罪的情况,引导公安机关补充证据材料,全面固定证据。 2017年9月30日、12月14日、2021年5月28日,即墨区检察院依法先后对姜某鹏、张某伟、方某君批准逮捕。 2017年11月至2021年8月,即墨公安分局先后以姜某鹏、于某、张某伟、孟某、郁某坤、方某君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向即墨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检察机关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开展补充侦查,夯实证据体系。首先,全面审查案件,深挖背后主谋。公安机关最初仅对云某公司员工姜某鹏、于某、兆某公司员工张某伟进行侦查。经审查,云某公司技术人员孟某、兆某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方某君、高管郁某坤均涉嫌犯罪,遂向公安机关提出书面侦查取证意见,后公安机关相继对三人依法立案侦查。其次,开展自行补充侦查,追诉单位犯罪。公安机关将本案作为自然人犯罪移送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开展自行补充侦查,查明本案系兆某公司为获取公司利益组织实施,应追究兆某公司刑事责任,遂依法追加单位犯罪。二是准确认定权利人损失,确定犯罪数额。本案中,兆某公司非法获取云某公司的商业秘密,成功搭建与云某公司相同的生产线,但该生产线仅试运转2个月即案发,产品尚未流入市场,无销售数额,故无法以违法所得额认定本案的犯罪数额。鉴于该商业秘密尚未因犯罪行为而被公众所知悉,未导致该商业秘密的价值彻底灭失,因此也不宜以商业秘密的研发成本认定损失数额。经过综合研判,最终以商业秘密许可使用费认定本案的损失数额。经评估,该商业秘密的许可使用费用为人民币1953万元。三是完善保密措施,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对云某公司提出的涉案技术资料在刑事诉讼中存在泄露风险的顾虑,检察机关全面梳理可能的风险点,充分听取权利人的意见,在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的情况下,确定与商业秘密有关的证据范围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将涉案技术资料单独放置、单独管理,要求诉讼参与人签署保密协议;检察机关根据专家证人的需要,研究制定准确的证据目录,原则上只调取专业认定所需部分,最大限度防止权利人自主研发技术的“二次泄密”。四是制发检察建议,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综合性司法保护。检察机关先后两次实地走访调研,向权利企业送达检察建议,推动从制度上堵塞知识产权保护漏洞,云某公司针对性建立了长期有效的涉密管理制度和保密教育机制。同时检察机关定期至企业进行普法宣讲,促进企业合规管理,取得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检察官与权利企业员工交流,普及商业秘密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即墨区检察院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先后对被告人姜某鹏、于某、孟某、张某伟、方某君、郁某坤和被告单位兆某公司提起公诉。2018年11月至2022年12月,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采纳检察机关起诉意见和量刑建议,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被告单位兆某公司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分别判处被告人方某君、郁某坤、姜某鹏、张某伟有期徒刑三年至五年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至二百万元不等;判处被告人于某、孟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部分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2019年4月18日、2023年5月4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典型意义】 (一)依法追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幕后主犯和单位犯罪。检察机关综合运用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意见、自行补充侦查等方式,落实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夯实证据体系。检察机关在对权利人的“内鬼”提起公诉的同时,继续深挖彻查,成功追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主谋,并依法追加认定单位犯罪。检察机关坚持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全链条打击,从幕后主使人到利诱联络人、再到窃取泄露技术秘密的相关技术人员均受到法律制裁。 (二)准确适用权利人损失计算方法认定具体数额。司法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的情形较为复杂,对犯罪数额的认定,应当区分不同情形采取相应的计算方法。检察机关深入研判,全面审查涉案商业秘密是否因犯罪行为而为公众所知悉、侵权人窃取的商业秘密是否投入生产、产品是否流入市场、有无销售数额等关键事实,以商业秘密的许可使用费准确认定犯罪数额。 (三)全面研判商业秘密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二次泄密”风险点,加强对涉密证据的全过程保护。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中,权利人往往担心商业秘密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发生“二次泄密”。检察机关在办理该类案件时,针对具体情况,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全面梳理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泄密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在有效保证案件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涉案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法律服务。 案例二 刘某生等三人侵犯著作权案 【关键词】 侵犯著作权罪  医疗设备软件  避开技术措施  全生命周期保护 【要 旨】 侵犯著作权罪中“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的认定,应在查明技术手段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围绕技术措施的保护对象、保护目的、保护效果予以综合判断。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故意避开技术措施型侵犯著作权犯罪行为,全链条打击制造源头与销售传播各环节。健全数字版权保护体系,凝聚支持全面创新的社会合力,落实对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保护,服务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基本案情】 权利人皇家飞某浦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以下简称飞某浦公司)、通某电气精准医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通某公司)均系CT机、血管机等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创作发表了医疗设备软件、配套维修手册等作品。权利人为保护自身医疗设备软件的著作权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分别开发了安全认证系统、认证工具(俗称加密狗)、算码器软件等技术措施。加密狗内存储了权利人颁发的数字证书,使用人需要在计算机终端使用加密狗通过安全认证系统的身份核验,才能浏览使用被隐藏、限制的医疗设备软件功能。 2019年3月至2022年7月,刘某生以营利为目的,未经上述权利人许可,自行制作用于避开技术措施的盗版加密狗工具,提供医疗设备维修手册等作品的下载链接,擅自复制星云工作站、AW工作站、飞云工作站等医疗设备软件,提供医疗设备维修手册等作品的下载链接,利用网络平台销售传播,销售金额人民币91万余元。期间,刘某生又指使刘某开设闲鱼账户,销售前述盗版加密狗和盗版医疗设备软件,共同销售金额人民币14万余元。 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刘某旺以营利为目的,未经权利人许可,从网上购得盗版加密狗工具,擅自复制算码器等医疗设备软件,提供医疗设备维修手册、算码器软件等作品的网盘下载链接,并利用网络平台销售传播,销售金额人民币15万余元。 经鉴定,上述三人销售的盗版加密狗均具有通过安全认证系统身份核验的功能,可以避开权利人为其医疗设备软件采取的技术措施;销售传播的盗版软件均与权利人的作品实质相同。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2022年1月5日,上海市公安机关对本案立案侦查,并分别由上海市公安局对刘某生、刘某立案侦查,由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对刘某旺立案侦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以下简称上海三分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普陀区检察院)启动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意见机制,建议公安机关重点开展以下侦查取证工作:一是查证涉案作品的权属情况。调取30余款医疗设备软件、安全认证系统创作发表、权属登记、软件版权声明及署名界面等证据。鉴于部分作品归属于跨国集团企业中多家关联公司,引导公安机关就境外权利人对境内关联公司授权、域外证据采信等进行专项取证。二是委托司法鉴定,引导权利人就涉案作品与加密狗工具开展鉴别说明工作。综合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意见与权利人鉴别意见,犯罪嫌疑人制造、销售的盗版加密狗均能够通过安全认证系统的身份核验,并包含多于正版加密狗的软件使用权限,涉案医疗设备软件均与权利人的作品构成实质相同。三是查明侵权软件使用风险。使用盗版加密狗和盗版软件维修精密医疗设备,将对医疗设备正常稳定运行带来明显的不确定性,增加误诊、漏诊发生的概率,可能造成患者就诊信息数据泄露。 2022年9月2日,上海三分院对刘某生批准逮捕。2022年12月2日,公安机关以涉嫌侵犯著作权罪分别将刘某生、刘某和刘某旺移送上海三分院和普陀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充分考察研判,明确技术措施的用途及有效性。检察机关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权利人应用的安全认证系统和加密狗工具,了解技术措施的运行原理、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管理模式,查明维修权限认证的获取路径,明确权利人相关技术措施系为保护著作权而采取并具备有效性。二是深挖犯罪链条,依法追诉漏罪。检察机关审查发现公安机关遗漏了刘某旺通过分享网盘链接、在二手电脑复制安装软件的方式销售传播权利人作品的事实,遂依法适用侵犯著作权罪中关于未经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作品的条款予以追加认定。三是制发检察建议,助推诉源治理。检察机关向权利人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针对案件反映出的知识产权保护风险点,提出填补技术措施漏洞、提高维修保障响应时效等优化建议,维护公众医疗活动安全。 2023年1月31日、2月20日,普陀区检察院、上海三分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分别对被告人刘某旺和刘某生、刘某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同步保障权利人参与庭审,发表技术意见与权利主张,辅助法庭查明事实。2023年4月12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分别作出一审判决,均采纳检察机关起诉意见和量刑建议,以侵犯著作权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刘某生、刘某、刘某旺三人有期徒刑一年至三年二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八万元至七十万元不等,对刘某和刘某旺适用缓刑。各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生效。 检察官走访权利企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案件办结后,为满足著作权技术措施等新技术、新业态的保护需要,检察机关走访调研区域软件产业园区,会同上海市版权协会等单位发布《企业数字版权技术措施保护与合规指引》,支持、鼓励权利人健全数字版权保护体系,促进技术措施发展应用,协调保护数字版权与网络安全,提示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与合规风险,维护良好市场经济秩序。 【典型意义】 (一)明确间接规避技术措施行为的刑事规制路径。《刑法修正案(十一)》在侵犯著作权罪中新增了“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条款。提供规避手段和工具的间接规避行为属于侵犯著作权链条中的一环,严重损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应纳入刑事规制范畴。未经权利人许可,故意制造、出售主要用于避开、破坏刑法第217条规定的技术措施的装置或者部件,或者故意为他人避开、破坏技术措施提供技术服务,违法所得数额、非法经营数额达到相应标准的,应当以侵犯著作权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准确把握著作权法意义上技术措施认定条件。本案中,明确涉案技术措施系权利人为保护软件作品而采取的有效技术措施,是认定被告人实施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犯罪行为的前提。检察机关围绕保护对象、保护目的与保护效果予以综合判断,结合涉案计算机软件等作品原件、鉴定意见、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权利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审查技术措施保护目的,从技术措施的原理、功能出发查明技术措施是否以保护作品为目标功能。同时,注意审查技术措施保护效果,确保技术措施在通常情况下能够稳定、有效地实现限制他人接触或传播作品的功能。 (三)依托一体履职全产业链打击犯罪,结合行业特点积极开展合规治理。对于持续时间长、销售范围广、犯罪数额大的链条式犯罪,检察机关应坚持一体履职、凝聚工作合力,对各环节犯罪进行高效打击,有力震慑不法行为,扩大案件的警示教育效果。依法能动履职,通过制发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检察建议,长效保护相关经营者、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合法利益。联合行政监管机关、行业协会等健全行业合规规范,构建数字版权保护体系,共同促进行业治理,做实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保护,依法保护和规范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和数字市场健康发展。 案例三 重庆乾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官某、李某侵犯著作权案 【关键词】 侵犯著作权罪  计算机软件  非法经营数额  企业合规 【要 旨】 通过反向工程获取芯片中的计算机软件代码后,未经许可复制该软件代码用于制售同款芯片的,属于非法复制发行计算机软件行为。检察机关审查认定侵权芯片只是非法制售的数控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综合考虑芯片在数控系统中的作用、价值占比等因素,准确认定非法经营数额。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整改,加强释法说理,帮助被害企业挽回经济损失。 【基本案情】 2012年起,重庆乾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某公司)与成都鑫某瑞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某瑞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从鑫某瑞公司采购机床数控系统。2017年底,乾某公司负责人官某为谋取非法利益,委托公司临聘人员李某从鑫某瑞公司机床数控系统主板芯片中逆向破解软件代码,用于生产988T系列数控系统产品。截至2021年9月,乾某公司共计生产、销售988T系列数控系统产品305台。2021年11月9日,公安机关从乾某公司查获988T系列数控系统产品89台,已烧录的主板380块。经查明,乾某公司与鑫某瑞公司前期合作时购买芯片的价格为300元/块。乾某公司非法经营数额为人民币23.2万元。 经鉴定,上述988T系列数控系统产品主板芯片中十六进制代码程序与鑫某瑞公司享有著作权的芯片中源代码程序经编译转换生成的十六进制代码相似度为99.99%。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本案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版权局等六部门联合挂牌督办案件。2021年12月21日,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以下简称北碚公安分局)根据版权执法部门移送线索立案侦查。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北碚区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取证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查明是否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针对犯罪嫌疑人辩称通过反向工程获取芯片中的十六进制代码的情况,重点查明相关技术手段是否可行,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反向工程能力。二是查明销售侵权商品数量。调取相关销售票据,结合数控系统产品购买方的证言、官某的供述等综合认定。三是查清数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各部分功能以及在数控系统中的价值比例。 知识产权检察办案团队与相关领域技术专家研商案件。 2022年5月30日,北碚公安分局将该案移送北碚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依法认定案件性质。乾某公司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反向工程获取芯片中的十六进制代码后用于制售同款芯片,属于非法复制发行计算机软件行为。二是准确认定非法经营数额。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时,以侵权数控系统的整体价值人民币75万元作为非法经营数额,检察机关经审查并咨询相关领域技术专家,明确涉案芯片只是数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应当综合考虑芯片在数控系统中的价值比例认定非法经营数额。同时,被侵权软件代码封存于芯片内,系芯片的主要价值所在,可以按芯片整体价值认定侵权产品价值。三是积极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整改。检察机关收到乾某公司提出的合规整改申请后,全面审查该公司工商、就业、纳税等材料,会同相关部门实地走访考察,依法启动涉案企业合规整改和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整改期间,乾某公司建立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审批制度,健全了知识产权管理和合规风险管控机制。经第三方监管评估组织考察验收,认定涉案企业整改合格。四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追赃挽损。检察机关加强释法说理,促使官某、李某、乾某公司自愿认罪认罚,共计退赔鑫某瑞公司人民币29.8万元。 2023年11月30日,北碚区检察院对乾某公司、李某作出不起诉决定,以侵犯著作权罪对被告人官某提起公诉。同年12月21日,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采纳检察机关起诉意见和量刑建议,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被告人官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被告人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生效。 【典型意义】 (一)准确认定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犯罪行为性质。检察机关办理涉计算机软件类案件,要全面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精准认定行为性质,依法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本案中,对于以营利为目的,未经权利人许可,通过反向工程从采购的芯片中获取计算机软件的十六进制代码后,用于制售芯片获利的,属于非法复制发行计算机软件行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检察机关依法以侵犯著作权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综合考虑侵权软件在整体产品中的价值比例,合理认定非法经营数额。本案中的芯片作为机床数控系统中可分割的独立单元,应合理认定该芯片在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和价值比例,不宜以机床数控系统整体价值来认定非法经营数额。同时,侵权软件代码封存于芯片内,系芯片的主要价值所在,与芯片密不可分,应以芯片价值认定侵犯著作权犯罪的非法经营数额。 (三)依法开展涉案企业合规,践行治罪与治理并重理念。检察机关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相关企业符合启动合规程序条件的,依法及时启动涉案企业合规整改程序。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经合规整改合格的涉案企业和认罪认罚人员依法从宽处理。注重将追赃挽损、矛盾纠纷化解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帮助受害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案例四 关某等三人侵犯商业秘密案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经营信息  追加起诉  协同保护 【要 旨】 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能为权利人带来市场竞争优势,应予依法严格保护。检察机关在办案中依法能动履职,厘清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积极开展自行补充侦查,依法追诉漏罪漏犯。针对外贸类民营企业商业秘密被侵犯后维权难的现实困境,推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的一体化保护格局。 【基本案情】 宁波凯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某公司)于2003年注册成立,主营各类货物的进出口业务。德国进口商S公司系凯某公司的客户,该公司特定联系人自2009年起向凯某公司询价,自2012年起代表S公司向凯某公司采购手推车及配件、捆绑带等各类产品。凯某公司与S公司在交易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人及电子邮箱、交易历史、交易金额、客户需求、客户的形成与维护等信息,经鉴定属于不为公众所知悉的经营信息。 关某于2007年入职凯某公司,2018年7月离职,先后担任业务部门的业务助理、经理等职务,负责对S公司的外销业务和客户维护工作。在职期间,关某与凯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及《商业秘密保密协议》,约定员工对公司的商业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2014年4月,关某注册成立了宁波贯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贯某公司),自2016年起使用凯某公司的上述经营信息,以贯某公司名义与S公司及该公司特定联系人开展与凯某公司同类产品的外销业务。关某2018年7月从凯某公司离职时,擅自将凯某公司与S公司交易的电子邮件、凯某公司的采购合同带至贯某公司,并伙同张某、朱某利用上述经营信息,继续向S公司销售产品。经审计,2016年至2021年底,关某等人向S公司出口与凯某公司同类产品,销售金额累计人民币6280余万元,给凯某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77万余元。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2019年7月30日,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接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移送线索,以贯某公司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案侦查,并于2020年10月14日以关某、贯某公司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移送审查起诉。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将本案移交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鄞州区检察院)办理。鄞州区检察院审查后认为,贯某公司自成立起经营活动就是与S公司开展外贸交易,属于关某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不构成单位犯罪,应直接追究关某个人的刑事责任。检察机关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准确认定深度客户信息构成商业秘密。经审查,案涉经营信息载有凯某公司与S公司交易的特定联系人及邮箱、采购产品需求、质量要求、交易产品类型、交易量、交易价格、付款条件、供货工厂信息等多个核心交易要素,系凯某公司针对特定客户在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渐积累、完善、归纳形成,是一组完整且相互关联的深度综合信息,并非所属领域人员普遍知悉或容易获取的浅度信息,应当认定为商业秘密。二是审查证实关某实际使用了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检察机关开展自行补充侦查,调取凯某公司与S公司往来邮件、购销合同等原件资料,与关某离职时带至贯某公司的经营资料进行逐一比对,证实两者完全一致,再对贯某公司与S公司的往来邮件、交易合同等书证仔细核查,采用列表方式与凯某公司经营信息逐一比对,证实实质相同,且关某在与S公司磋商价格时多次引用凯某公司的报价作为参考。三是排除个人信赖抗辩。关某及其辩护人提出,S公司系基于对关某个人的信赖而与凯某公司进行交易,关某离职后,S公司自愿选择与关某的公司交易。对此,检察机关夯实证据予以澄清。首先,S公司与凯某公司的首次交易系由S公司发起询价,其后开始长期交易,先后由蒋某、关某进行对接经办;根据电子邮件内容,促成双方交易的是凯某公司提供的商品质量、价格及服务,而非对某个经办人的信赖。其次,个人信赖抗辩的适用条件是员工离职后,而关某早在凯某公司任职时期就利用凯某公司的经营信息,以贯某公司的名义与S公司进行交易,不适用个人信赖免责原则。四是合理计算损失金额。根据外贸企业利润率计算多以产品销售金额为基数的行业特点,检察机关提出采用侵权商品销售金额乘以权利人同类产品利润率的方法,为同类案件的犯罪金额计算方式提供了参考路径。五是追加起诉犯罪事实。检察机关经审查发现,关某在刑事立案后取保候审期间,仍以他人名义成立外贸公司与S公司继续交易。遂联合公安机关,运用海关外贸出口数据平台筛查出涉案外贸公司,查实关某在行政调查甚至在刑事立案后,仍在同案犯的配合下继续实施侵权行为且交易金额高达人民币5000多万元。检察机关当即变更强制措施,决定逮捕关某,追加认定犯罪造成损失数额人民币490余万元,并建议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同案犯张某和朱某。 2022年1月、8月,鄞州区检察院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分别对被告人关某和张某、朱某提起公诉。2023年1月、9月,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鄞州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采纳检察机关起诉意见和量刑建议,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被告人关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百万元;分别判处被告人张某、朱某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和五万元。关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2023年4月13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鄞州区检察院牵头多部门签订《加强外贸行业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协同保护战略合作协议》。 针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当地外贸行业商业秘密保护管理漏洞和风险点,鄞州区检察院联合鄞州区法院向宁波市外贸协会共同制发建议,引导外贸企业健全和落实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宁波市外贸协会予以采纳,联合多家单位出台跨部门外贸协作机制,在100余家外贸企业开展商业秘密风险自评,对1万余名外贸从业人员开展培训。2023年5月,鄞州区检察院联合鄞州区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工商联、海关等部门会签《加强外贸行业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协同保护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动外贸行业公平竞争、健康有序发展。同年11月,鄞州区检察院出台《涉企知识产权维权举证指引》,为市场主体被侵犯知识产权后如何维权指明路径。 【典型意义】 (一)加强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司法保护,护航外贸市场健康发展。经营信息是商业秘密的重要形式,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外贸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检察机关在本案办理中,积极开展自行补充侦查,解决了侵犯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入刑难”等问题。综合分析经营信息的形成过程、具体内容,重点研判是否属于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深度综合性经营信息以及犯罪嫌疑人是否实际使用了该信息,详细审查客户开发和维护过程、相关交易时间等客观事实,综合全案证据,甄别犯罪嫌疑人关于客户与企业交易系基于对特定员工个人信赖的辩解。同时,检察机关坚持数字赋能,充分运用海关外贸出口数据平台查实全部犯罪事实,追诉漏罪漏犯,确保事实清楚、追诉到位。 (二)推动多部门协同保护,积极融入综合治理大格局。检察机关立足个案办理经验,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行业特点,通过会同人民法院联合制发社会治理建议、牵头多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出台知识产权维权举证指引等方式,建立跨部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与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多维度提升外贸行业经营类商业秘密保护水平,有效解决阻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顽疾”,合力推动外贸行业公平竞争,促进健康有序发展。 案例五 许某俊等二十六人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关键词】 假冒注册商标罪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宽严相济 全链条打击  平等保护 【要 旨】 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案人数多、范围广、案情复杂的制假售假案件时,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作用,及时提出侦查取证建议,完善证据链条,实现对产、供、销全链条的精准打击。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综合考虑涉案人员的地位、作用、非法获利及主观恶性等因素,分层分类处理。坚持平等保护理念,依法维护中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基本案情】 2015年7月至2021年4月,许某俊、庄某宽等人未经“ROLEX”(劳力士)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合伙在广州市番禺区等地租赁仓库,采购未打标识的手表机芯,委托侯某雁等人拆解机芯并刻印“ROLEX”标识,向蔡某兴等人采购刻有“ROLEX”标识的手表表带、表壳等零配件,雇佣曾某丰等人组装,并进行质检和封包后,销售给汪某等一级代理,之后再销售给余某然等二级、三级销售代理。代理商通过网络平台广告引流进行宣传,组建销售微信群、实体店铺销售等方式对外销售。上述人员的非法经营数额为人民币23万余元至3.32亿余元不等,违法所得为人民币5万元至2075万余元不等。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2021年2月19日,江苏省镇江市公安局润州分局(以下简称润州公安分局)接到多起市民购买到假冒劳力士手表的报案后,以余某然等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立案侦查。镇江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镇江经开区检察院)应邀派员介入侦查,鉴于手表机芯系从厂家购买的正规产品,组装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建议公安机关重点围绕侵犯商标权犯罪开展侦查:一是深挖制假源头,实现全链条打击。从链条最末端销售者的交易明细、采购订单、物流信息、微信用户层层分析,全面追查上游犯罪,依法查明侵权商品销售来源、运营模式和组织架构。二是厘清共犯认定思路,精准定罪。重点核实零配件供应商、仅参与售假的一级销售总代理是否与制假者构成共同犯罪。针对蔡某兴等9人与组装、生产假表者缺乏共同犯意联络,难以认定共同犯罪的情况,根据假冒“ROLEX”注册商标表带、表壳等的名称、用途,认定与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为“同一种商品”,其生产、销售零配件的行为单独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并根据上述零配件的售价和数量单独计算非法经营数额。对于仅销售假冒手表不参与制假的汪某等销售代理,认定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三是准确认定犯罪金额。通过对制假售假团伙的记账本、涉案的230余张银行卡进行资金梳理及审计,并结合涉案人员言词证据,计算出每个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数额。四是区分情况分类处理。在提前介入阶段,检察机关综合全案情况和各人涉案情节,建议对制假源头人员采取羁押性强制措施;对制售假团伙中认罪悔罪态度好、作用相对小、获利相对少、社会危险性不大的涉案人员,建议采取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对仅收取少量固定工资、情节显著轻微的人员可不作为犯罪处理。 知识产权检察办案团队分析研讨案情。 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润州公安分局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许某俊、庄某宽、侯某雁、蔡某兴等8人,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对汪某、余某然等7人先后向镇江经开区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镇江经开区检察院依法对上述15人批准逮捕。此外,润州公安分局对曾某丰等其余11人取保候审。 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润州公安分局先后以许某俊等26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向镇江经开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检察机关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依法追加漏罪漏犯。公安机关仅认定许某俊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非法经营数额人民币1.3亿余元的事实,但经核实银行交易明细、讯问涉案人员,发现2015年7月至2019年9月许某俊还与庄某宽共同制售假表,且此时间段内许某俊与庄某宽有上亿元的交易流水,遂追诉庄某宽,进一步核实交易明细,强化对其他同案犯的讯问,最终许某俊非法经营数额由1.3亿余元增加至3.32亿余元,公安机关补充移送审查起诉非法经营数额人民币1.96亿余元的制假者庄某宽。二是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督促认罪认罚。加强释法说理,促使22名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认罪认罚,3名被告人在审判阶段认罪认罚。在提出量刑建议时,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具体行为、作用大小、获利金额、社会危害性、认罪认罚等情节,建议对制假源头主要人员适用实刑,对认罪悔罪态度好、涉案金额较小的制假从犯和销售商依法宽缓处理。三是依法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检察机关走访权利人在国内的代理公司,送达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告知权利救济途径和诉讼进展情况,并就涉案商品真伪、商标注册证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围等听取意见,切实保障权利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镇江经开区检察院分别以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先后对许某俊等26人提起公诉。2023年6月至7月,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采纳检察机关起诉意见和量刑建议,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许某俊、庄某宽、侯某雁、蔡某兴、曾某丰等14人有期徒刑一年至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至五千万元不等;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被告人汪某、余某然等12人有期徒刑二年至五年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三万元至三百万元不等,部分适用缓刑。各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生效。 【典型意义】 (一)深挖上游犯罪源头,实现全链条打击。本案被告人通过微信朋友圈售假,买卖“圈子”相对封闭,侵权商品的售价远低于市场价格,部分消费者知假买假,制售假线索发现难,查处难。本案由于买家不满售后服务而报警,前期侦查方向主要针对制假售假链条最末端的销假者,检察机关落实全链条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工作要求,注重深挖上游犯罪线索,成功追诉侵权商品的制假者和零配件供应商,追加认定犯罪金额上亿元,形成全链条打击工作合力,实现“打源头、端窝点、断链条”的目标。 (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现分层分类处理。本案制假售假层级分明、分工明确,涉案人数多,检察机关充分考虑团伙成员的参与程度、犯罪行为、违法所得、认罪悔罪态度等因素,准确评价各行为人的罪行大小和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将制假团伙负责人以及从事组织、管理等重要岗位工作的人员认定为主犯,依法从严惩处,建议适用实刑,并处以高额的罚金刑;将参与程度较低、作用较小、获利较少的人员认定为从犯,建议依法从宽处罚,部分适用缓刑;对仅收取少量固定工资、犯罪情节显著轻微的人员不作犯罪处理。 (三)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本案侵权对象为国际知名商标,假冒手表销售至全国20多个省份,犯罪数额高达3.32亿余元,严重侵犯了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和消费者利益。检察机关坚持对中外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平等保护的司法理念,严格落实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充分保障权利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为各类市场主体经营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案例六 叶某敏假冒注册商标案 【关键词】 假冒注册商标罪  非法经营数额  刑事抗诉  社会治理 【要 旨】 检察机关办理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案件,应根据商标指示商品来源的作用,正确认定商标所标示的商品,区分独立商品和商品的组成部分,准确认定非法经营数额。对于法院判决确有错误的,检察机关加强上下级院一体履职,依法履行刑事抗诉法律监督职能,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基本案情】 德某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某西公司)系“DELIXI”注册商标所有人。2015年至2020年,叶某敏在未取得配电箱生产资质且未经德某西公司许可的情况下,伪造“DELIXI”标识铭牌安装在自己组装、配备的配电箱和配电柜上,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进行销售,共售出配电箱447台、配电柜21台,非法经营数额共计人民币65.8万元。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2020年6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公安局以叶某敏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立案侦查,并于同年10月21日向乌审旗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乌审旗人民检察院于2020年11月4日将案件报送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鄂尔多斯市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正确区分独立商品和商品的组成部分。经审查,确认叶某敏自行配置配电箱(柜),并将采购的正品元器件组装入箱(柜)内,然后将组装好的配电箱(柜)对外销售,应当将箱(柜)体与元器件视为一个整体商品;二是准确认定本案并非单位犯罪。单位犯罪应当同时具备“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和“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使用”等构成要件。经审查,叶某敏虽以公司名义签订销售合同,但是其均以个人名义组织实施伪造商标标识、安装标识铭牌、组装配电箱(柜)、安装维修商品等犯罪行为,上述犯罪活动未经公司同意亦不能体现单位意志,且叶某敏指定其个人账户收取货款,违法所得并未归单位所有使用,因此检察机关认定本案不构成单位犯罪。 2021年2月4日,鄂尔多斯市检察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叶某敏提起公诉,同年6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鄂尔多斯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叶某敏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但认为叶某敏组装的配电箱(柜)与元器件并非捆绑关系,箱(柜)内元器件为正品,应当将元器件的价值在非法经营数额中核减,故仅以配电箱(柜)的箱体和柜体的价值计算非法经营数额为13.47万元,判处被告人叶某敏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七万元。 鄂尔多斯市检察院审查后认为,一审判决将商品组成部分错误认定为独立商品,导致认定非法经营数额有误。本案中,叶某敏在配电箱(柜)内组装的正品元器件是作为配电箱(柜)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元器件并非独立商品,这有别于真假两种独立商品混合后对外销售。被告人叶某敏销售给客户的是配电箱(柜)成套商品,并非销售单独的元器件和外壳,或者两者的简单相加。商标的核心功能在于指示商品的来源,根据商业惯例和相关公众认知,本案商标标示的是配电箱(柜)的来源,而非元器件或者箱(柜)体外壳的来源。故应当以配电箱(柜)成套设备的整体价格65.8万元认定非法经营数额,不应当核减元器件的价值。2021年6月17日,鄂尔多斯市检察院认为一审判决存在错误、对被告人叶某敏的量刑畸轻,提起抗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认为抗诉理由充分,一审判决确有错误,支持抗诉意见。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后,裁定本案发回重审。 发回重审后,鄂尔多斯市检察院检察长列席了鄂尔多斯市中级法院的审判委员会。2022年12月30日,鄂尔多斯市中级法院重新作出一审判决,采纳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认定被告人叶某敏犯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经营数额为65.8万元,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三万元。一审判决后,被告人叶某敏提出上诉。2023年6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判决已生效。 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 由于叶某敏销售的假冒注册商标的配电箱(柜)主要用于机场、体育馆、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案发后叶某敏一直未予更换侵权商品,存在一定的消防隐患。为保障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鄂尔多斯市检察院向该市市场监管和应急管理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履行行政监管职责,及时消除消防隐患。此外,鄂尔多斯市检察院还分别与假冒商品销售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检察机关联系,告知本案假冒商品仍在使用的情况,由当地检察机关向辖区应急管理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典型意义】 (一)准确认定组装商品类假冒注册商标案件的犯罪数额。本案被告人非法制造和销售给客户的是配电箱(柜)成套商品,并非元器件和箱(柜)体外壳的简单相加,元器件是商品的组成部分而非独立商品,其商标的使用方式标示的亦是配电箱(柜)的来源,而非单独的元器件或者箱(柜)体外壳的来源。因此,应当以配电箱(柜)成套商品的价值认定非法经营数额,不予核减元器件价值。 (二)依法充分履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检察机关应当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发现人民法院判决确有错误的,依法提出抗诉,认真分析法院不采信起诉意见的理由,提高抗诉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案一审法院的判决对犯罪数额认定错误,检察机关在准确适用法律的基础上,加强上下级院一体履职,依法精准提出抗诉,监督纠正错误判决。 案例七 天长市新某有限公司与湛江市苏某有限公司、海口市椰某有限公司等不正当竞争民事纠纷抗诉案 【关键词】 不正当竞争  有一定影响的包装、装潢  商标无效  抗诉 【要 旨】 以商标及相关元素为核心进行设计的商品包装、装潢,如果商标因有不良影响而被宣告无效,则相关的商品包装、装潢也不具有获得法律保护的正当性基础,不应作为有一定影响的包装、装潢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检察机关在监督中应当注重对类案的检索,精准抗诉,确保裁判标准统一。 【基本案情】 2018年4月12日,湛江市苏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某公司)以海口市椰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椰某公司)、天长市新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某公司)等擅自使用其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潢,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诉至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余杭区法院)。 2018年10月28日,余杭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苏某公司为“特种兵生榨椰子汁”产品的授权生产商,享有知名商品的特有包装、装潢权。椰某公司、新某公司擅自使用与苏某公司知名商品近似的包装、装潢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椰某公司、新某公司停止对苏某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赔偿苏某公司经济损失(含合理费用)15万元,驳回其他诉讼请求。新某公司不服,上诉至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年8月14日,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新某公司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2019年12月5日,法院再审裁定驳回新某公司的再审申请。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新某公司向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杭州市检察院)申请监督。检察机关受理该案后,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查明涉案包装、装潢构成要素中第11118542号“特种兵THE SPECIAL ARMS及图”商标的情况。经查明,该商标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无效,认为“特种兵”是众所周知的兵种名称,将其作为商标用在核定商品上,容易使相关公众将商品与军用物资联系起来,易对我国政治、军事等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不良影响,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所指情形。后经行政诉讼,法院维持上述裁定。二是查明类似案件的裁判情况。与涉案包装、装潢构成要素中商标标志相同的第16972248号“特种兵THE SPECIAL ARMS及图”商标,已被法院认定属于有不良影响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最高人民法院在(2019)最高法民申4847号民事裁定和(2020)最高法民再133号民事判决中均认为,由于苏某公司主张的涉案包装、装潢的构成要素均指向特种兵,在已有生效判决认定“特种兵”文字及图形作为商标注册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将“特种兵”文字作为显著识别部分的涉案包装、装潢同样不应当作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意义上的有一定影响的包装、装潢进行保护。 知识产权检察办案团队分析研讨案情。 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苏某公司的涉案商品包装、装潢是以“特种兵”商标及相关元素为核心进行设计构思,现有生效判决认定相关商标标志会产生不良影响,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法院已在类似案件中认定不应受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椰子汁商品的包装、装潢均与本案所涉情况基本相同。涉案商品包装、装潢将“特种兵”商标及相关元素作为显著识别部分,且包装、装潢中的迷彩图案等其他构成要素均与该商标文字及图形具有较高关联程度,故涉案包装、装潢不具有获得法律保护的正当性基础,不应作为有一定影响的包装、装潢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杭州市检察院提请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抗诉。 2023年1月17日,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2023年6月13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认为:涉案包装、装潢是以“特种兵”商标及相关元素为核心进行设计构思,其中第11118542号商标在商品包装、装潢上得到完整呈现,“特种兵”商标及相关元素为涉案包装、装潢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可以随意替换的要素。现已有生效判决认定与本案所涉商标标识完全相同的“特种兵”文字及图形作为商标注册会产生不良影响,在此情况下将“特种兵”商标及相关元素作为显著识别部分的涉案包装、装潢,因与该商标密不可分,易引发消费者将该包装、装潢的整体与“特种兵”产生联想,难以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涉案迷彩图案等装潢中的其他构成要素与“特种兵”商标文字及图形具有较高关联程度,难以成为独立的权利基础,无法作为有一定影响的包装、装潢而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撤销一、二审判决,驳回苏某公司全部诉讼请求。 【典型意义】 (一)分析商标与包装、装潢的关系,确定法律保护基础。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的规定,经营者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包装、装潢相同或近似的标识而引起混淆,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某一商品包装、装潢围绕注册商标设计,注册商标及与注册商标有关的元素在包装、装潢上起到显著识别作用,当商标因有不良影响而被宣告无效,如果仍认可该包装、装潢受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则意味着不良影响因素将通过包装、装潢继续存在。在包装、装潢与此种被无效的商标密切相关、难以剥离的情况下,以商标及相关元素为核心进行设计的商品包装、装潢将不具有获得法律保护的正当性基础,不应作为有一定影响的包装、装潢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二)注重类案检索,确保监督质效。独特的包装、装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识别商品来源的作用,能促进商品市场流通。经营者在设计包装、装潢时,应当注意避免使用容易产生不良影响的要素,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公共秩序。最高人民法院在先已对与本案所涉商品包装、装潢基本相同的设计所引发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作出认定,类案的处理结论对本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存在类案的情形,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案件监督中应查明类案的裁判情况,确保裁判标准一致。 案例八 上海今某有限公司与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政处罚非诉执行监督案 【关键词】 行政非诉执行  申请执行  准予执行   检察建议  【要 旨】 检察机关在监督法院行政案件执行活动时,对于不符合法定申请强制执行条件但被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且该结果归因于行政机关的申请行为和法院的审查行为,可以同时向法院和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强化同步监督。 【基本案情】 2022年2月28日,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对上海今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今某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商品及罚款人民币131275.55元,并将上述行政处罚决定书依法送达今某公司。 2022年7月28日,嘉定区市场监管局以今某公司未履行缴纳罚款义务为由向其电子送达《行政处罚决定履行催告书》。同年9月1日,今某公司向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嘉定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于10月10日立案受理。同年11月24日,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向嘉定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上述行政处罚决定。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于12月16日裁定准予强制执行。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嘉定区检察院)依法履行检察监督职责时发现,在嘉定区市场监管局申请强制执行对今某公司所作行政处罚决定前,该公司已在法定期间内向嘉定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法院仍受理强制执行申请并作出准予执行裁定。嘉定区检察院遂就该线索依法启动监督程序。 嘉定区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召开案件研讨会。 检察机关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调取相关案卷材料。经向嘉定区法院查明,今某公司于2022年9月1日就行政处罚决定向嘉定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于10月10日立案受理,嘉定区市场监管局于同月30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应诉答辩。二是调取相关民事判决。经调查,2020年6月12日今某公司因生产、销售的建材扣板侵犯上海某建材科技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被法院判决构成商标侵权。今某公司将商标标识稍作修改后继续生产销售,被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查获并作出上述行政处罚决定。三是召开案例研讨会。检察机关联合嘉定区法院、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召开案例研讨会,了解到因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内部由不同部门分别承担行政诉讼应诉和申请非诉执行的职能,部门间缺乏信息互通机制,故导致发生本案的情况。 检察机关经审查后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今某公司在法定期限内已就具体行政行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市场监管部门明知相关情况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违反上述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行政行为的案件后,应当在七日内由行政审判庭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予执行的裁定”。法院已受理今某公司提起的行政诉讼,同时又裁定准予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提出的强制执行申请,违反上述规定。 2023年2月21日,嘉定区检察院就该案向嘉定区法院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撤销准予执行的裁定,并加强非诉执行申请的审查工作,强化案件信息关联检索,防止出现“边审边执”的情况。同时,嘉定区检察院就行政机关违法申请强制执行的行为,向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制发检察建议书。 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收到检察建议后,推动整改落实。一是全面摸排2021年以来申请强制执行案件,梳理对比行政诉讼与非诉执行案件重合的情况。二是健全内部信息互通机制,加强执法监督管理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间的横向沟通,完善申请强制执行案件报批、审批工作。三是充分发挥法制部门协调指导作用,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好行政诉讼应诉等工作。四是制定《关于落实行政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程序规定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前提条件及内部审批流程等。 2023年2月23日,嘉定区法院回函采纳检察机关的建议,撤销原裁定,并同意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撤回非诉强制执行申请。嘉定区检察院与嘉定区法院联合开展行政非诉执行专项活动,对近5年来嘉定区法院办理的行政非诉执行案件进行梳理排查,嘉定区法院专门制定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受理审查流程。同时,检法两家对全区行政执法机关进行走访调研,全面摸排辖区内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启动、受理等情况,及时督促存在类似问题的两家行政机关纠正违法行为,并建议部分行政机关完善内部办案机制,避免出现类似情形。 【典型意义】 (一)依法履职,加强对行政非诉执行的监督。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第一百零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行政案件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行政非诉执行是指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后,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经催告后仍不履行确定的义务,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经受理、审查作出裁定准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或直接采取强制措施予以执行,从而使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内容得以实现的制度。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的开展,有利于促进相关机关依法执行和依法行政。 (二)能动履职,强化对司法和行政的同步监督。检察机关在监督法院行政案件执行活动时,应同步审查行政机关是否存在违法申请的情形。对于不符合法定强制执行申请条件但被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且该结果归因于行政机关的申请行为和法院的审查行为,为保证法律适用的准确性,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检察机关应强化同步监督作用。一方面通过检察建议督促法院撤销不合法的行政非诉执行裁定,维护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以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纠正违法申请行为,查找分析产生违法申请行为的根源和制度漏洞,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行政检察由个案监督到类案治理。 案例九 “镇湖刺绣”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理标志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社会治理 【要 旨】 检察机关加强传统文化领域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以行政公益诉讼为切入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不断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堵漏建制、源头保护,助力传统文化发展。 【基本案情】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8。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镇湖街道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2010年“镇湖刺绣”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3年初,多名绣娘通过“苏绣检察服务中心”“苏绣E检通”微信小程序向检察机关反映苏绣知识产权纠纷频发,主要表现为机绣冒充手工绣充斥市场,苏绣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和苏绣底稿著作权纠纷频发。上述情况不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绣娘创作、企业经营和苏绣产业发展,不利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的保护和传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虎丘区检察院)经线索研判后认为,苏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湖刺绣”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2023年4月18日,虎丘区检察院对苏绣保护问题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检察机关经调查查明,苏绣在著作权、商标、外观设计专利、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方面存在保护难的问题。虎丘区检察院向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虎丘区市场监管局)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建议其对销售伪劣苏绣产品行为进行查处,加强“镇湖刺绣”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加大对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虎丘区市场监管局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对辖区内机绣冒充手工绣、生产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镇湖刺绣》标准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完善苏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投诉举报机制,警告、约谈相关商户9次,调解绣娘间知识产权交易纠纷5起,维护辖区苏绣市场交易秩序。 为加强源头治理,提升行业自律水平和依法维权意识,虎丘区检察院通过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镇湖刺绣协会加强刺绣市场管理及知识产权保护,着力打造镇湖刺绣知名品牌。镇湖刺绣协会高度重视,全面排查苏绣知识产权权属情况,利用苏绣版权交易平台,鼓励苏绣创作者开展版权登记,总结苏绣的惯常设计,做好专利申请和维权。镇湖刺绣协会先后帮助协会成员申请注册商标27件、发明专利20件、外观设计专利近百件,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积极采用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提高权利人依法维权意识,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升行业自律水平。 检察官向绣娘等苏绣产业从业人员开展知识产权普法讲座。 在办案中,虎丘区检察院通过调研发现苏绣保护中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牵头协调行政机关及行业协会共同制定《关于促进镇湖苏绣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建立全区“苏绣品牌法治保障中心”,强化各方在司法联动、行刑衔接、协同保护等方面的协作力度。同时,虎丘区检察院制定出台《加强苏工苏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引》,助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典型意义】 (一)以公益诉讼案件为切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者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蕴含着区域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是对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保障。检察机关在履职中要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在保护和传承中的问题,梳理传统文化可能涉及的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地理标志等不同知识产权类型受到侵害的具体表现,统筹运用多种检察职能,通过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普法宣传等多种方式,积极构建符合传统文化领域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综合履职模式,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产品。 (二)加强协同保护,促进社会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需要司法机关、市场监管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等共同开展工作,需要协同多部门共商良策。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协同优势,通过圆桌磋商、检察建议、会签协作机制等方式,推动各部门共同履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叠加,使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成为传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络企业的优势作用,深入走访调查、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以检察建议促进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合力,营造传统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编辑: 刘畅
3,089
1
青岛法院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典型案例
一、“李村河底”商标侵权纠纷原告:修某 被告:市北区某烧烤店、张某 被告:市北区某烧烤二店、张某某 基本案情及调解过程:原告修某是“李村河底”商标的权利人,在青岛市李沧区经营李村河底烧烤戳子肉店铺多年,经长期经营宣传,该店铺成为附近热门店铺。为更好保护自身权益,修某于2019年底申请注册“李村河底”商标。后修某发现张某、张某某在市北区经营的两家烧烤店也名为“李村河底戳子肉”,修某认为张某二人的行为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诉至法院,要求张某二人停止使用商标,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3万元。 张某二人抗辩称,其经营的店铺并未侵权,其已于2020年申请“某某某李村河底”商标,且该商标早于“李村河底”商标被核准注册,其有权使用相关字样和标识开展经营活动。 本案经市南法院法官多次与双方沟通,从店铺利益、长远经营等方面切实为双方共同考虑,最终促成调解。当事人就解纷数额达成一致后,张某二人继续使用自身商标“某某某李村河底”进行经营。 典型意义“戳子肉”是青岛代表性美食之一,无论是“李村河底”还是“某某某李村河底”,都有各自的文化历史和经营特色,案件标的额虽仅3万元,但原、被告均已长期经营且开设分店,各店铺经营状况良好,广受好评,若不能切实化解双方矛盾,即影响经营,也不利于打造地区特色品牌。该案在充分考虑双方利益的同时,助力青岛本地特色美食品牌打造,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 二、侵害摄影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原告:侯某 被告:青岛某学校 基本案情及调解过程:侯某诉称其系摄影作品《生炒排骨》的著作权人,主张被告未经许可,在其管理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每周食谱】中擅自使用案涉作品,构成侵权。 崂山法院委派青岛市版权保护协会调解,调解员在了解双方著作权侵权纠纷原委的基础上,及时与当事人沟通,耐心细致释法说理,将心比心开展调解。调解员多次赴学校向被告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类似案例及纠纷可能引发的后果。最终促成双方友好和解,原告撤诉。 典型意义近年来,进入司法领域的图片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不断增多,有相当数量的当事人著作权意识相对薄弱,忽视图片的著作权侵权问题。调解员通过一件件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调解,帮助当事人探索合法使用授权作品的路径,避免再次产生侵权纠纷损失。把实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作为诉前调解的目标。本案的典型意义在于充分发挥调解组织、调解员的专业优势,通过调解,提高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效率,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节省司法资源。 (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法院) 三、“蘑菇头”系列美术作品著作权纠纷原告:青岛某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被告:青岛某汽车销售集团有限公司 基本案情:被告在其公众号中发表的文章中未经授权使用了案涉美术作品,原告向黄岛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5000余元。调解员历经几个月时间,反复沟通,最终成功调解了该案件,双方签订和解协议,原告撤诉。原告以相同案由起诉了青岛某汽车销售公司,调解员以此为契机,同时成功调解了该案件。 典型意义该案案情并不复杂,其意义在于开拓了调解新思路,成功运用于调解并获得成功。调解员在与原告沟通中,了解得知其手中还握有几十张销售集团涉嫌侵权该系列图片的证据,会陆续提起诉讼,只调解这一起案件并不能完全化解双方间矛盾,且单个案件调解因原告索赔金额较高双方也难以达成妥协。受此启发,调解员有了新的调解思路,尝试与原被告沟通一并调解该批案件,这样每个案件金额可以降低,总计来算金额较高,同时节约了双方诉讼成本,双方都易接受。某销售公司存在与被告相同的情形,原告后续会发起多起诉讼,调解员同时联系了销售公司。经多次沟通,艰难进展,历经几个月之久,最终成功化解该两批案件,多方取得共赢。虽费时较长,但成功地将确定会发生的几十起案件消弭于诉前,极大节约了司法资源。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 四、书画作品著作权侵权纠纷原告:项某某 被告:邵某某 基本案情及调解过程:原告项某某发现被告邵某某擅自在其掐丝珐琅工艺品(景泰蓝)中裁切修改使用原告的九幅画作,并且将原作中题跋、印章、署名删除。上述涉案掐丝珐琅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原告2024年1月31日向青岛市区人民李沧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犯原告九幅画作著作权的行为,并就侵权事宜公开赔礼道歉,支付赔偿金45万元。   李沧法院特邀调解员接到案件后,多次与原告及被告沟通,并向被告释法,被告认识到使用别人作品需要取得授权,其行为已经侵犯原告对其作品享有的著作权。但被告因病生活因难,难以支付原告主张的赔偿金数额。调解员又多次与原告沟通,客观陈述被告目前的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最终在调解员的调解下,被告向原告书面道歉,取得原告项某某谅解,原告同意免除被告经济赔偿,并撤回对被告的起诉,纠纷在诉前化解。 典型意义本案系著作权侵权引发的纠纷,原、被告均系各自行业内知名人物,在各自的领域均取得一定成就,有一定影响力,如果不能妥善化解纠纷,可能引发负面舆论,尤其是会对被告的荣誉和形象产生不良影响。通过诉前调解化解矛盾,能够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更能平衡双方的利益,并且通过这个案件,给被告上了一次生动的知识产权保护课,提升了被告的法律意识,让被告充分认识到在进行创作时,需要时刻树立法律意识,避免出现侵权行为。该案例具有很好的社会普法意义。 (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 五、“桥头”商标侵权纠纷原告:秦皇岛某餐饮管理公司 被告:某排骨店、宫某 基本案情及调解过程:原告享有“桥头”注册商标专用权,“桥头排骨”品牌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原告发现被告某排骨店在门店招牌、价格菜单以及零售配送网络平台上均使用了原告商标标识,构成商标侵权,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并诉至即墨法院。法院将该案件委派给驻院调解组织青岛市市中公证处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通过多次与原、被告双方沟通得知,被告曾与原告签订加盟协议,加盟到期后被告未更换门店招牌及相关宣传标识。起初被告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构成侵权,通过调解员耐心释法明理、分析案情,被告意识到错误,及时撤下店铺及网络平台的侵权标识和图片,并积极配合法院调解。最终双方本着相互理解、各退一步的理念,达成调解协议并即时履行完毕。 典型意义通过商业特许经营方式加盟知名品牌成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商业模式,不少加盟商在协议到期后继续使用商标,对侵权行为不以为意。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不仅快速化解纠纷,减轻双方当事人诉累,还起到知识产权的普法作用,对构建健康和谐的法治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 六、“胶州大白菜”商标侵权纠纷原告:胶州市大白菜协会 被告:胶州某种子店 基本案情及调解过程:2023年11月,胶州市大白菜协会发现胶州市某种子店未经授权,擅自在其店内销售的白菜种子外包装上使用“胶州大白菜”字样,涉嫌侵犯其享有的“胶州大白菜”商标权,遂向胶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处理请求。经胶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胶州市某种子店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违法,愿意将剩余种子下架,并赔偿胶州市大白菜协会的经济损失。在胶州市市场监管局和胶州法院的引导下,通过“行政调解+司法确认”,胶州市大白菜协会与胶州市某种子店签订行政调解协议书,并向胶州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胶州法院在收到双方当事人的申请后,依法进行审查,在立案当天出具了民事裁定书,确认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有效,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典型意义该案是胶州法院首次为保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出的司法确认民事裁定,也是建立知识产权诉调机制以来,对胶州市辖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调解作出的首件司法确认案。胶州法院与胶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胶州市工商业联合会2023年3月共同在部分行业协会、商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站”。该案的妥善处理是胶州市各方共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后的有效尝试,进一步完善了胶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商联及行业协会、商会等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积极作用,拓展沟通渠道,推动胶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走深、走实,培育知识产品保护的良好生态,进一步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助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行稳致远。 (胶州市人民法院) 七、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典型案例原告:浙江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被告:58家企业 基本案情及调解过程:原告于2017年11月30日获得“某商城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发现58家企业未购买商城正版软件,擅自在域名、服务器站点中安装使用经修改、破解后的开源版正版软件,遂向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青岛中院受理后将上述58件案件指派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诉前调解。经调解员核实证据,本案存在二个争议焦点,一是是否构成侵权,二是赔偿金额。调解员根据其专业知识,依据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接触+相同或实质相同”判断是否构成侵权,依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确定侵权的具体类别及责任承担。 因被告涵盖青岛、威海、潍坊、东营、烟台5个地市,涉及教育、旅游、食品、电子产品、建材五金、医学检验、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等19个领域,每家企业都有不同的需求,调解员采用多元化调解方式,分类施策。一是与第三方销售平台直接对接,一次性解决15家企业所涉服务器的17家站点,其中12家企业的12家站点为此次涉诉站点,其余3家未涉案企业也借助本次调解达成和解,调解成功率100%。二是以买代调,实现知识产权许可运用,被告在不了解著作权侵权的情况下购买了计算机盗版软件,调解员进行著作权普法后,被告支付11000元购买了原告的著作权,实现双赢。三是采用传统调解方式,与双方代理人就合法来源抗辩、赔礼道歉的平台、消除影响的诉求进行沟通,力求达成和解。除11家无法取得联系外,其余47家成功调解31件,成功率66%,调解金额共计16.1万元,最高调解金额1.1万元,平均调解金额为5194元,最短调解时间5天。 典型意义该案属于典型群体性著作权侵权案,著作权人在全国范围发起大量侵权诉讼,案件社会影响范围广,同时也是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下高效化解纠纷的典型案例,是根据青岛中院与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的诉前调解案例,发挥山东保护中心调委会知识产权资源优势,“多元化”推进案件调解;从案件委派、集中受理、集中调解到调解文书制作签字全程在线开展,“加速度”助力矛盾化解;切实考虑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促成双方达成商业合作,营造“有温度”调解氛围,为后续诉前调解工作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典型案例) 八、东营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典型案例请求人:赵某 被请求人:东营广饶县某幼儿园 基本案情及调解过程:2023年11月6日,著作权人赵某以某幼儿园未经许可,擅自在微信公众号宣传信息中使用其摄影作品为由,请求东营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经东营市调委会审查,本案案情清晰明了、侵权行为成立、赔偿金额小、证据材料完备。为充分发挥县区地缘优势,东营市调委会与广饶县市场监管局前往被请求人处进行沟通。经市、县两级工作人员耐心向被请求人普法,释明其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被请求人经权衡,同意和解并希望对和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经协调,双方签订和解协议并于当天完成司法确认。最终,该案历时9天快速结案。 典型意义本案是东营市调委会首件由多单位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化解的著作权纠纷典型案例。办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广饶县属地职责作用,运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纠纷化解模式,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节约了司法资源,提升了纠纷化解效率。 (东营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 九、青岛市法润商事调解中心典型案例原告: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被告:青岛某食品有限公司 基本案情及调解过程:原告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系“布丁体”著作权人,被告销售的一款食品外包装使用了原告设计的“布丁体”字体。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其享有著作权的“布丁体”的复制权、发行权,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青岛市法润商事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了解到,被告系委托案外的设计公司设计包装,该设计公司与原告系合作关系,已取得原告公司对字体的概括授权。随后,调解员与设计公司联系并核实相关情况,积极促进原告、被告、设计公司三方共同协商,最原、被告双方终达成一致,调解成功。 典型意义本案中被告公司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特意选择具有字体授权的设计公司进行委托设计,但因设计公司失误,字体著作权人不知道被告公司是委托给该设计公司设计从而导致纠纷。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让第三方设计公司参与到调解中,不仅有利于查明案情,更有利于从源头化解纠纷矛盾。最终,三家公司消除误会达成调解。诉前调解优势是灵活便捷,充分发挥该优势,突破侵权法律关系的限制,让与案件有关的第三人一起加入调解化解纠纷。即避免了双方矛盾误会加深,同时还一次性解决问题,充分体现诉前调解在诉源治理中的重要意义。 (青岛市法润商事调解中心) 十、青岛市网络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典型案例原告: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被告:湖北某食品有限公司 被告:安陆市某蛋业有限公司 基本案情及调解过程:原告通过普通许可方式获得案外人设计开发的多款汉字美术作品的许可授权,其在青岛某大型商超内发现由被告湖北食品公司委托被告安陆市蛋业公司生产的“松花鸭皮蛋”系列产品的包装中,“蛋”字与原告取得许可授权的美术作品一致。原告认为被告行为侵犯了原告案涉美术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起诉至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要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原告侵,权赔偿金及维权合理开支5万元,并在媒体上公开消除影响。法院委派青岛市网络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与双方多次沟通后,发现被告全部在售商品下架会造成巨额损失,考虑到被告产品的销售数量、范围及经销模式,最终原告降低赔偿金额与被告达成和解,并对达成和解之日以前生产的带有侵权字体包装的产品不再追究被告的民事法律责任。 典型意义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既要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又要兼顾当事人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保护企业正常经营秩序。此案中,被告作为农副产品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如因一时疏忽包装中使用了未经授权的字体,即面临之前的所有产品下架销毁的打击,很有可能一蹶不振面临破产倒闭。达成调解协议,意味着被告之前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售卖再无侵权之虞,这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通过运用“法院调解平台+微信”的远程调解方式,为当事双方减少了时间、经济成本,大大提高了调解效率,充分保护了当事双方企业的权益。 (青岛市网络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十一、烟台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典型案例原告:长沙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被告:烟台34家网站使用企业 基本案情及调解过程:原告自主开发“某网站建站系统”并取得软件著作权,烟台34家被告所属域名对应的网站在未获得授权许可情形下擅自复制、修改、使用了原告的建站系统且删除、隐藏《用户授权许可协议》要求保留的原告版权标识和链接,其行为均构成侵权。烟台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检索分析有关诉讼案例同时积极与委派法院沟通案情,最终根据法院出具的案件指导意见,统一制定调解方案。 调解员在充分了解案情后,与原告说明34件案件的被告均有合法来源且对侵权不知情,原告同意若被告支付商定和解费用即可撤案;在与被告沟通过程中,被告表明其网站是由第三方公司建站并付费推广且现已停止使用,希望由第三方承担责任。同时,调解员根据被告提供的信息联系第三方说明情况,并进行释法明理,在确定侵权的情况下,从处理本地客户关系的角度和侵权责任承担的角度,其作为建站方应该为客户负担赔偿。在多次沟通后,最终第三方同意调解方案,愿意为被告承担赔偿费用。 典型意义烟台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办理诉调对接案件时,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具备的司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加强同法院立案庭法官协作,强化有关裁判与调解信息沟通,统一调解标准。同时,注重发挥类案检索的重要作用,通过在先的判例或调解方案,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减少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提高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的成功率。 (烟台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十二、潍坊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典型案例原告:青岛某公司 被告:潍坊某贸易公司 基本案情及调解过程:原告系嫁接睫毛展示台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人,发现被告未经许可在线上平台擅自销售、许诺销售的一款化妆工具与其专利产品高度近似,侵害其专利权,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该案委派至潍坊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在沟通案情后,了解到原告主要目的在于制止侵权,而被告销售的产品是由生产厂家直接供货,且生产厂家表示他们有自己的外观设计专利,涉嫌侵权商品是根据该专利生产的,并不侵害原告的专利权。调解员认为原告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立体组合状态的形状,经对比发现,原告专利设计俯、仰视图皆近似矩形,而被告销售产品与生产商专利证书载明的设计特征一致,其俯、仰视图皆近似弧形,两者立体组合状态的形状也有较大区别。因此,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针对矛盾焦点,与原告将沟通重心放在设计特征比对、诉讼风险及后果上,而与被告沟通时则重点阐明应诉成本等,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典型意义该案的主要争议在于被告是否侵害原告的外观设计专利权,调解员发挥专业优势,在对矛盾焦点进行专业分析的基础上,从双方诉求入手,有理有据地进行引导,从而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该案从立案委派、分派受理、调解说理到达成协议仅用19天,既是潍坊市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三级多向”快速处理工作机制后纠纷高效化解的缩影,也体现了诉前调解机制在案件分流、矛盾化解方面的积极作用。 (潍坊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 青岛中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张某斌等三人故意伤害案 ?? 齐鲁天平先锋岗:青岛知识产权法庭 ?? 伤残赔偿款当庭付清
3,090
1
市四中法院诉前成功调解四起民事公益诉讼
“我为谋取非法利益,在明知是假药的情况下,先后向他人购买假药并销售,该行为破坏了药品管理制度,侵害了众多不特定消费者身体健康,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我对自身的过错和危害后果已有深刻认识和悔悟,现向社会公众道歉,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行为!”被告龚某在调解过程中当场写下致歉信。 4月22日,市四中法院依托“老马工作室”平台,在诉前成功调解四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市四中法院副院长贺付琴担任指导法官、市检察院四分院副检察长谭可代表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到场参与调解。 四起案件分别涉及药品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四名被告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其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市检察院四分院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向市四中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四被告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调解初期,四被告均认为其已经承担退赔、退赃、交纳罚金的刑事责任,不应当再次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指导法官、调解员从法理、情理角度出发,依托“案、事、例”,进行明法释理,四被告当场表示已深刻认识到自己谋取私利的行为破坏了药品管理秩序、侵犯了他人隐私,自愿承担赔偿责任。最后,结合被告悔错态度、获利情况以及对公众造成损害程度等因素,四被告分别与市检察院四分院达成调解协议,当场支付了损害赔偿金并登报赔礼道歉。 下一步,市四中法院将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司法监督与协作的二十条措施》的创新性运用,把非诉讼解纷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探索将食品药品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的侵害程度轻、标的额较小、且侵害人认错态度较好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纳入诉前调解前置程序,通过多元解纷方式,力争实现“调解一件,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 供稿:立案庭  张凤
3,091
4
丹麦鸡蛋包装纸盒制造商就涉及鸡蛋包装的专利提起诉讼
就在复活节前夕,丹麦鸡蛋包装纸盒制造商Brødrene Hartmann在统一专利法院(UPC)向Omnipac提起了诉讼。这家丹麦公司指控其来自德国的竞争对手侵犯了一项用于鸡蛋包装纸盒的新型密封技术专利。不过,这并不是双方首次在法庭上进行对峙。如上所述,Brødrene Hartmann指控其竞争对手Omnipac侵犯了第EP2755901号欧洲专利,该专利可用来保护鸡蛋的展示和分销包装。据悉,原告于3月18日在UPC的杜塞尔多夫地方分院提起了诉讼。多年以来,鸡蛋包装已经从一种单纯的货物运输工具发展成了具有贴合鸡蛋形状的包装盒。在为商品标签留出足够空间的同时,这种纸盒也可以保护鸡蛋免于遭到损害。第EP2755901号专利涉及一种可用来隐藏包装封口的技术,从而允许在正面贴上更大的标签。2019年,该专利已经在欧洲专利局(EPO)的异议程序中幸存了下来。Brødrene Hartmann的竞争对手们尚未在UPC对该专利提起撤销诉讼。Brødrene Hartmann正在德国、法国以及荷兰寻求向Omnipac发出禁令,第EP2755901号欧洲专利在上述三个国家中都是有效的。竞争激烈的市场包装市场中的竞争是激烈的。Brødrene Hartmann和Omnipac以及总部位于芬兰的Huhtamaki公司在欧洲的鸡蛋包装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欧洲每年会售出大量的鸡蛋。仅在德国,去年就售出了200亿个鸡蛋。因此,鸡蛋包装纸盒的数量也可能达到数十亿。有关鸡蛋包装的第二场大战2014年,Brødrene Hartmann起诉Omnipac侵犯了其一项专利(编号为EP1373100B1)。与此同时,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暂停了上述侵权诉讼,直到就相应的无效案件作出了最终裁决。在德国联邦法院宣布维持EP1373100B1号专利后,两家公司利用一份协议解决了纠纷。后来,Brødrene Hartmann还在德国起诉Huhtamaki侵犯了其专利权。然而,两家竞争对手也相对较快地解决了争端。(编译自www.juve-patent.com)翻译:刘鹏 校对:吴娴
3,092
1
福田法院与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
2024年4月23日,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签署《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的合作备忘录》。 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副院长董连和,深圳市福田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曾乐非,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院长王德军共同为“河套知识产权司法与仲裁协同保护中心”揭牌。 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与福田区法院将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基地,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和仲裁协同配合,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助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双方联合设立“河套知识产权司法与仲裁协同保护中心”,将在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机制对接、研讨交流、法治宣传、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深圳国际仲裁院及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深圳市福田区委政法委、福田区法院、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的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签约仪式 揭牌仪式 深圳国际仲裁院示范仲裁条款
3,093
7
美国医疗巨头支付赎金后再发生数据泄露
图片来源:Midjourney 发生勒索攻击事件两个月后,联合健康集团终于承认,已发生数据泄露; 该公司原本希望通过支付巨额赎金(超1.5亿元)来“掩盖”数据泄露,但攻击团伙内讧导致部分数据后续被公开,该公司不得不声明承认。 4月24日消息,美国健康保险巨头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正式确认,今年2月子公司Change Healthcare遭遇的勒索软件攻击,已导致大量美国人的私人医疗健康数据被窃取。联合健康在周一发表声明称,一个勒索软件团伙窃取了包含个人数据和受保护的健康信息的文件,这些信息可能“涵盖了相当大比例的美国人”。这家健康保险巨头没有透露有多少美国人受到了影响,但表示 “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数据审查。届时,公司将开始通知个人其在网络攻击中的信息被窃取。 Change Healthcare为美国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十万家医院、药店和医疗机构处理保险和计费业务,这意味着它可以访问与约一半的美国人相关的大量健康信息。 联合健康集团表示,尚未发现医生的病历或完整病史从其系统中被外泄。 官方承认支付赎金, 但攻击者内讧并泄露数据 联合健康集团发言人Tyler Mason向美媒TechCrunch确认,公司向攻击者支付了赎金。“公司为了信守尽一切可能保护患者数据免受泄露的承诺,选择支付赎金。”但没有说明支付了多少金额。 此前据媒体报道,这家健康科技巨头在3月支付了2200万美元给一家名为ALPHV的俄罗斯犯罪团伙。然而,该团伙随后消失,没有按照约定将部分赎金分给负责窃取数据的附属机构。 该附属机构自称RansomHub,他们再次向Change Healthcare发起了数据勒索赎金要求。 RansomHub公开发布了部分窃取数据,并同时声称“我们持有数据,但我们不是ALPHV”。RansomHub在其暗网泄露网站上发布了几份文档,其中包含了患者的个人信息,其中一些还含有与Change Healthcare相关的内部文件。RansomHub表示,如果Change Healthcare拒绝支付赎金,将出售窃取的数据。 联合健康集团在周一的声明中承认,部分文档被黑客公之于众,但并未承认对这些文档的所有权。联合健康集团表示,“这不是官方的数据泄露通知。” 攻击者内网潜伏超一周 已窃取大量数据 据《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ALPHV附属的黑客团伙使用窃取的系统凭证侵入了Change Healthcare的网络。在部署勒索软件之前,黑客在Change Healthcare的网络中潜伏了一个多星期,从公司系统中窃取了大量数据。 Change Healthcare遭受的网络攻击始于2月21日,导致美国各地药店和医院出现大规模、持续性停电。数周以来,医生、药店和医院无法验证患者的医疗福利,因而无法发放药物、组织住院治疗或获取手术所需的事先授权。 美国的大部分医疗系统被迫停摆。由于需求积压和持续停电,医疗服务提供者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上周,联合健康集团报告称,这次勒索软件攻击已经给公司造成了超过8.7亿美元的损失。公司报告还称,今年前三个月的收入为998亿美元,好于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 联合健康集团首席执行官Andrew Witty在2022年全年领取了将近2100万美元的总薪酬。他将于5月1日向众议院议员作证。 来源:安全内参 编辑:于简依 审核:秦川原
3,094
9
四川高院与四川省税务局:进一步规范企业破产程序涉税事项处理
为有效疏通破产程序中涉税事项办理渠道,降低市场主体退出成本,提高破产案件办理效率,2024年4月23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在省高院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破产程序涉税事项处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省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尹宁宁,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党委委员、总审计师李岚讲话,省破产管理人协会会长王春生发言。 李岚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规范破产程序涉税事项处理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背景下,税务部门和法院加强协作,共同推进破产程序中涉税事项依法规范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税务部门、法院立足破解破产程序中实践难题的现实需要,针对破产案件涉税事项办理,持续开展合作。《意见》是在双方2021年出台的《关于企业破产程序涉税问题处理的意见》基础上税法合作的最新成果,对于进一步规范企业破产程序涉税事项处理,增强破产涉税事项便利度,提升破产案件办理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下一步,税务部门将与法院在部门协调联动、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深入协作,不断拓展税法破产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破产制度在规范市场主体退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 尹宁宁指出,近年来,全省法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以纵深推进“六个实质化”为抓手,深入开展“破产审判攻坚年”等专项活动,完善执破融合、府院联动等破产审判机制,助力企业脱困再生,加速“僵尸企业”出清,助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意见》的发布是四川法院和税务部门贯彻落实《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服务保障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提升破产企业涉税事务处置规范化和管理人履职便利化水平,提高破产审判效率,推动困境企业破产重整,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确保税款债权依法清收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全省法院将坚持以法治化处置为原则,保障税款债权依法清收;以便利化服务为抓手,提高破产案件办理效率;以一体化协作为依托,打造特色法税联动品牌,与税务系统共同谱写法税联动新篇章。 王春生代表省破产管理人协会对省法院与省税务局积极主动作为,破解企业破产难题的做法表示感谢,指出《意见》不仅为破产管理人提供了更加明确、具体的操作指引,也为破产企业及其债权人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权益保障,切实为破产企业解难纾困,为持续优化全省营商环境注入了强大力量。未来,协会也将继续秉承“团结、公心、务实、创新”的宗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破产税务工作进一步优化。 在与会同志共同见证下,尹宁宁、李岚代表双方共同发布《意见》。《意见》的正式施行,将进一步确保税收债权依法清收,促进破产案件办理更加便利化、规范化、一体化。税务、法院两家将共同推动协作机制落实落地,切实发挥在税收共治格局中协同发力、同题共答的积极作用,以更加务实的成效促进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政策法规处、省破产管理人协会有关负责同志,以及省法院民二庭同志参加发布仪式。 意见全文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破产程序涉税事项 处理的意见 为优化企业破产程序涉税问题处理,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保障管理人依法履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及其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三部门《关于推动和保障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依法履职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财金规〔2021〕274号)、《四川省税费征管保障办法》等相关文件,结合企业破产处置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债权的申报与确认 1.【债权申报通知】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自裁定受理破产申请之日起二十五日内,或者由管理人在指定管理人决定书送达之日起二十五日内向债务人所属主管税务机关发出债权申报书面通知。无法确定主管税务机关的,人民法院或管理人应当书面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应当在收到通知后5日内协助确定并通知主管税务机关。 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将受理裁定书抄送同级税务机关。 2.【申报主体及范围】主管税务机关收到债权申报通知后,将债权申报通知抄送至债务人所属稽查局、跨区税源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验地主管税务机关,并依法清查债务人欠缴的税款、滞纳金、罚款,会同同级人力社保、医保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确定债务人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由税务机关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及其滞纳金(违约金)、罚款。 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税费债权,应按人民法院和管理人的要求填写债权申报表,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附上相关的债权依据,如欠缴税款、社会保险费、非税收入、滞纳金、罚款的简要说明、法律条款、计算方式等。 3.【尽职履责】税务机关收到债权申报通知后,应及时查询破产企业的未办结涉税费事项,包括且不限于风险任务、纳税评估、税收核定、发票协查、稽查案件、反避税案件、举报投诉信访处理等可能产生查补税费款或处以罚款的未结事项。主管税务机关在税收债权申报时,如发现企业的税务登记状态为非正常户的,一并通知管理人在债权申报截止日前办理相关涉税处理事项。对于依职权办理事项,税务机关应在债权申报中披露可能的欠缴税费情况,并加速处理。对于依申请办理事项,税务机关应提醒企业及管理人尽快办理完结。 4.【申报期限与补充申报】税务机关应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申报债权。税务机关申报税费债权时,应将债务人风险管理、纳税评估、稽查案件、非正常户等情况一次性告知管理人。 税务机关因案件复杂、查清税费债权耗时较长等原因确实无法在债权申报期限届满前申报的,应在破产财产分配方案、重整计划草案或和解协议草案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前15日补充申报税费债权。 5.【债权登记与确认】企业或者其他债权人对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的税费债权有异议的,管理人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反馈。主管税务机关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重新申报税费债权;认为异议不成立的,应当向管理人提供异议部分税费债权的计算方式和征收依据,以便管理人核对。管理人对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的材料核对后不予认可的,应进行书面回复,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债权人会议核查债权结束后15日内向审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税务机关发现破产企业既有欠税(费)又有应退税(费)、出口退税或增值税留抵退税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可以向管理人书面申请行使抵销权。 管理人对税务机关的抵销主张有异议的,应当在约定的异议期限内或者自收到主张债务抵销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破产程序中税费事项的处理 6.【管理人资格】管理人可持人民法院出具的受理破产申请裁定书、指定管理人决定书、管理人介绍信,以破产企业名义至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涉税事宜,进行纳税咨询。 因破产企业公章遗失、未能接管等原因,管理人在办理涉税事项时无法加盖企业公章的,可使用管理人印章代替。 管理人可以办税员身份办理实名认证,在电子税务局办理破产企业涉税费查询、申报、发票等业务。 7.【非正常户解除】企业在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前被主管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的,管理人应代企业补办纳税申报,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向管理人申报税款、滞纳金、罚款债权,并按规定解除企业的非正常户认定。 税务机关不得以存在未缴清的欠税(费)、非税收入、滞纳金、罚款为由拒绝办理非正常户解除。 8.【纳税申报】管理人应当据实补办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前企业未办理的纳税申报,未发现企业有应税行为的,可暂按零申报补办纳税申报。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前,企业发生税收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理、处罚的,主管税务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并将企业应补缴税(费)、滞纳金、罚款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债权申报,依法受偿。 破产企业存在可申请退还的多缴税(费)款的,税务机关应及时告知管理人向税务机关提出退税(费)申请。 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后,经人民法院许可或债权人会议决议,企业因继续营业或者因破产财产的使用、拍卖、变现所产生的应当由企业缴纳的税(费),管理人以企业名义按规定申报缴纳。相关税(费)依法按照共益债务或者破产费用,由破产财产随时清偿,主管税务机关无需另行申报债权,由管理人直接确认。管理人通过公开拍卖或者公开变卖等方式处置破产财产的,原则上以拍卖成交价或变卖成交价等公开处置价格为基础计算相关税(费)。 9.【发票使用】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后,企业在破产程序中因继续履行合同、继续经营或者处置财产确需使用发票的,管理人可以以企业名义到主管税务机关申领、开具发票,按规定缴纳税款。主管税务机关在督促企业就新产生的纳税义务足额纳税的同时,按照有关规定满足其合理发票领用需要,不得以破产企业存在欠税情形为由拒绝。 因资产处置等特殊情况确需增加发票授信额度或办理发票增版增量的,管理人可以以企业名义提出申请,主管税务机关按照规定为其办理。在特殊情况消失后,管理人应及时报告税务机关,由主管税务机关调整恢复其授信额度或原开票限额和限量。 管理人发现企业的税控设备、纸质发票等在接管前有丢失情形的,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并以企业名义按照规定办理挂失手续。 管理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规定领用、开具和保管发票,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检查,违反相关规定的,税务机关将依法进行处理。 10.【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依法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纳税确有因难的,管理人可以在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后,按现行规定申请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 企业在破产过程中,实施资产重组,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其中涉及的货物、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符合规定条件的,不征收增值税。企业在破产过程中,发生重组业务,符合规定条件的,可适用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企业在破产过程中,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改制重组有关契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优惠政策。管理人认为企业符合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咨询或者申请,由主管税务机关按规定做好政策辅导及服务。 11.【破产财产分配】破产财产分配时,管理人持人民法院认可分配方案的裁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款入库手续。 破产财产分配方案、重整计划、和解协议对于税费债权,原则上以货币形式清偿。 12.【税务注销与核销死欠】税务机关在破产清算程序中依法受偿税收债权后,应当按照人民法院裁定认可的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办理税收债权清偿款的入库,未受偿部分可依法核销。 企业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的,管理人可持人民法院终结破产清算程序裁定书向税务机关申请企业税务注销,主管税务机关应即时出具清税文书,不得以税款未获全部清偿为由拒绝办理。 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设置“清税注销业务专窗”,集中受理与纳税人注销清税有关的依申请事项,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套餐式”服务。 13.【归类管理】管理人可持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裁定书,到主管税务机关清税注销业务专窗进行破产企业类别登记,进行破产企业类别登记后,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可简化企业申报方式,按次进行纳税申报。 三、支持破产重整与和解 14.【税务登记变更】企业在重整过程中因引进战略投资人等原因确需办理税务登记信息变更的,向设立登记管理部门申报办理变更登记。对于无需设立登记管理部门采集的变更信息,企业可直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登记。企业因原法定代表人犯罪等列入重大风险防控企业名单,导致企业重整时无法办理税务信息变更的,可由管理人以企业名义办理税务信息变更。 15.【纳税信用修复】破产重整(和解)企业或其管理人在依法清偿税收债权并纠正相关纳税信用失信行为后,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纳税信用修复。申请破产重整企业纳税信用修复的,应同步提供人民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或认可的和解协议,其破产重整前发生的相关失信行为,可按照《纳税信用修复范围及标准》中破产重整企业适用的修复标准开展修复。 已被公布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的上述破产企业,税务机关依法受偿的,失信主体或者其管理人可以向作出确定失信主体决定的税务机关提交停止公布失信信息申请表、人民法院出具的批准重整计划或认可和解协议的裁定书,申请提前停止公布失信信息。符合规定条件的,税务机关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提前停止公布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将相关情况及时通知实施联合惩戒和管理的部门。 16.【表决权行使】依法申报债权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参加债权人会议,依法行使表决权。重整案件中,欠缴税款编入税款债权组,由主管税务机关行使表决权,欠缴社会保险费编入社会保险费债权组,欠缴的非税收入、滞纳金编入普通债权组,社会保险费、非税收入及其产生的滞纳金、罚款税务机关应会同同级人力社保、医保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行使表决权。 重整计划草案、和解协议草案不得对税款债权作出调整。在重整计划草案、和解协议草案确定税款债权全额清偿的,税务机关应在税款债权组表决同意。 重整计划草案、和解协议草案对列为普通债权的其他税费债权按照和同类普通债权同等待遇对待的,税务机关应当在普通债权组表决同意。 四、其他企业破产涉税事项 17.【管理人责任】因管理人代表企业办理涉税事项时未遵守税收法律、法规,造成企业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对拒不改正或未勤勉尽责履行代企业进行纳税申报义务的管理人,主管税务机关可将有关情况通报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应当责令管理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管理人在履职过程中获知破产企业存在税务机关未掌握的欠缴税费、社会保险费、非税收入的情况,或发现企业有涉嫌漏报少缴税(费)款的情况,应及时、如实告知税务机关,由税务机关进行补充申报。 18.【税费政策咨询及辅导】税务机关为管理人提供办理破产相关税收政策的咨询及辅导服务,管理人可通过12366纳税服务热线、办税服务厅现场咨询室、征纳互动平台等渠道对有关税收政策进行咨询。对于重大、疑难问题,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向上级税务机关请示后,及时予以答复。 管理人或企业制定重整计划草案、和解协议草案,管理人制定破产财产分配方案、进行资产处置等涉及税法适用的,可以书面申请主管税务机关对相关内容予以答复,主管税务机关应依法予以支持。 19.【破产信息共享】各级人民法院应与同级税务机关建立联络机制,定期通报本年度破产企业处置情况,交换破产企业资产处置信息,广泛开展信息共享和协作。 来源:“民事司法评论”微信公众号 编辑丨张宛昕 一审丨高   雯 二审丨赵云平 三审丨牛玉洲
3,095
9
浙江高院发布2023年浙江法院企业破产审判工作报告暨典型案例
4月25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2023年度浙江法院破产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度浙江法院企业破产审判工作报告》和《2023年度浙江法院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类个人破产)工作报告》及典型案例。 《2023年度浙江法院企业破产审判工作报告》 全文如下 ↓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提出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2023年,浙江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精神,在省委正确领导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力指导下,紧密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专业化、简易化、信息化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推动企业破产审判工作走在前列、再谋新篇。 一、2023年浙江法院企业破产审判工作基本情况 (一)受理、审结破产案件数量和案件类型分析 2023年,全省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4543件,其中破产清算4487件、破产重整52件、破产和解4件;共审结破产案件5237件,其中破产清算5151件、破产重整79件、破产和解7件。 全省法院破产案件收结案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收案数量高位运行。近年来,全省法院破产案件收案数量持续上升,在2020年至2023年的四年中连续突破2000件、3000件和4000件大关。2023年,收案数量同比上升14.17%,增幅较之前一年度有所增加。充分发挥破产案件化解大量诉讼、执行案件的功能,为近年来全省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结案数量趋势向好。继2022年实现近十年来首次破产案件结案数量超过收案数量后,2023年这一趋势得到延续,结案数量首次突破5000件,同期结案率达115.29%。在破产长期未结案件清理转入常态化后,随着积案数量下降,破产法院和破产法官可以更专注于新收案件。三是各类程序的案件比重保持稳定。2023年,破产清算案件分别占全部收结案的98.74%和98.32%,与“执转破”案件是全省法院破产案件的主要来源相呼应。破产重整案件整体数量较少,但在修复社会关系、挽救有价值的市场主体方面效果更为集中。破产和解案件虽然绝对数量较少,但有所增加。 (二)受理、审结破产案件的区域分布情况分析 全省法院破产案件的区域分布基本保持稳定。从案件数量上看,杭州、温州、台州等地区形成稳定的第一梯队,宁波、金华、绍兴等地区紧随其后,其余地区案件数量相对较少。体现出破产案件数量与区域经济体量和市场主体数量的强相关性。 2023年,全省除舟山地区外,其余十个地区法院破产案件收案数量、结案数量均出现增加。 (三)破产衍生诉讼的基本情况 破产衍生诉讼狭义上是指确定破产企业与债权人、股东等各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诉讼程序,即案由为二级案由“与破产有关的纠纷”及其下属三、四级案由的案件。广义上也包括破产管理人代表债务人企业进行诉讼,根据基础法律关系确定为其他案由的案件。为便于统计,本节仅涉及狭义上的破产衍生诉讼。 △表一:近五年全省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和破产衍生诉讼情况 近年来,全省法院受理和审结的破产衍生诉讼数量稳中有升,与破产案件数量持续上升的趋势呈正相关。但破产衍生诉讼与破产案件的比例较之高峰时期已经有所下降。此外,通过破产衍生诉讼的案件类型分布可以看出,全省管理人履职情况总体较好。一是积极维护债权人利益。追收未缴出资纠纷、对外追收债权纠纷、追收抽逃出资纠纷、请求确认债务人行为无效纠纷、请求撤销个别清偿行为纠纷相加分别占收结案数量的50%以上。此类诉讼一般是管理人接管破产企业后以破产企业的名义提起。通过诉讼手段追收未缴出资归入破产财产,有效维护债权人和破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债权审查质量较高。破产债权确认纠纷直接反映管理人审查债权工作的质量。以2023年为例,全省法院受理破产债权确认纠纷618件,同期受理破产案件数量为4544件。虽然提起破产衍生诉讼有一定滞后性,但考虑到近年案件量基本稳定,能够反映债权审查的基本面。三是管理人履行忠实勤勉义务总体到位。管理人责任纠纷持续处于低位,2023年全省法院仅受理20件。 (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情况 2023年,浙江法院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能动履职,围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破产制度作为市场主体退出重要通道的作用。根据市场主体的经营情况,分别采取清算、重整或和解程序,有效出清市场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保障工程债权、职工债权、税收债权等优先债权,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全年通过破产案件裁定认可债权4321.15亿元,其中金融债权1395.21亿元,核销金融债权306.34亿元,处置房屋898.4万平方米、处置土地6.22万亩、安置职工1.96万人。 △表二:2023年全省各地区法院通过破产审判优化资源配置总体情况 浙江法院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建立管理人通过网络拍卖方式变价破产财产的专门通道。时至今日,网络拍卖已经为破产财产变价的重要和首选渠道。全年通过阿里拍卖平台处置破产财产5468宗,总成交价190.69亿元。 △表三:2023年全省法院通过阿里拍卖系统处置破产财产情况 二、2023年浙江法院企业破产审判重点工作 (一)完善内部工作机制,提升破产案件审理质效 一是打造破产审判评估指标体系。2023年2月,浙江高院印发《关于为我省实施三个“一号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浙高法发〔2023〕1号),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出打造“破产司法保护领先地”,开展破产案件提质增效行动。为落实这一任务,经过深入调研,总结近年来破产审判工作的经验,于2023年9月印发《“破产司法保护领先地”指标体系(试行)》(浙高法办〔2023〕27号) ,作为引领破产案件审理质效提升的重要抓手。现行的案件质量指标体系中,民商事部分的指标诸如上诉率、发回改判率等均基于诉讼案件进行设置。破产案件属于非诉案件,“既是开庭又是开会、既是办案又是办事、既是裁判又是谈判”,指标体系共设置质量、数量、效率、效果、协联、创新等6项一级指标和包括破产案件受理、审理、结案全流程的各项数据和执转破、惩戒逃废债、府院联动、预重整、数字化等重点工作在内的31项二级指标。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可以对各地区破产案件审理质效以及破产审判工作的整体情况形成较为科学、准确的评估。 二是深入推进执破融合,构建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格局。2023年5月,浙江高院印发《关于持续深化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衔接继续推动人民法院“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格局的通知》,连续第七年对“执转破”工作进行专题部署。 △表四:2021年—2023年浙江法院“执转破”总体情况 2023年,全省法院共受理“执转破”案件3513件,占破产案件受理数量的77.33%。“执转破”仍是破产案件的主要来源,且绝对数量仍处于上升趋势,但较之近年数据,“执转破”案件占破产案件的比例有所下降,说明破产案件的来源进一步多元化。2023年,全省法院通过破产程序化解执行案件25699件,充分发挥“执转破”有效出清终本案件的作用。此外,全省法院还受理“立转破”案件102件,“审转破”案件42件,数量较之近年有显著增加。全省法院更加善用破产作为推动诉源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格局不断稳固。浙江高院于2020年1月印发《关于深化执行与破产程序衔接推进破产清算案件简易审理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二)》,为全省法院深入探索执破融合提供了制度基础。一是改革审判组织设置。由执行部门和破产审判部门组成联合合议庭审理“执转破”案件。例如,温州中院对适用情形进一步细化,明确规定对于长期执而未结的、经过执行审计的、主要财产为抵押财产的、已初步达成执行和解方案有望破产和解等破产案件,一般由执行部门员额法官承办或参与办理。二是运用执行强制措施。在破产程序中利用执行查控系统调查破产企业的财产。债务人及其有关人员拒不向管理人移交有关材料的,依法采取执行强制措施。三是优化执破程序衔接。执行程序中的财产查询、审计等延续至破产程序中直接使用,在执行程序中优先进行财产处置以待破产程序进行分配。 三是繁简分流,注重适用简易审理提升审理效率,重视发挥重整程序的挽救功能。现行《企业破产法》没有规定简易程序,全省法院依照2013年和2020年浙江高院出台的两项规范性文件,稳妥有序推进破产案件的简易审理。如富阳法院2023年已结案件的简易审适用率为77.41%,简易审平均审限59.95天。海宁法院探索在充分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以裁定批准预分配方案的形式结案,全年已适用简易程序审结破产案件34件,平均审理用时116.79天。通过破产重整程序使本地龙头企业焕发新生,有力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如台州中院审结的上市公司中捷资源破产重整案,从案件受理到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仅用了36天,避免了该企业因无法重整、资产为负而被退市。突出破产重整、和解程序对中小微企业的挽救作用,如杭州中院、金华中院均出台了中小微企业快速重整(和解)工作指引,为探索困境中小微企业快速救治提供了有益经验。温州法院深化预重整机制运用,推动政府提前介入,发挥属地政府的功能作用,并做好与司法重整、执行程序的有效衔接。 四是持续开展长期未结破产案件专项清理。各地法院通过领导包案、案件推进会、疑难案件会商等形式,持续加强清理力度。既通过多措并举“去存量”,又密切关注“控增量”,坚决避免边清边积。截至2023年底,全省法院超三年未结破产案件已由2021年12月开始专项清理前的652件下降为14件,动态清理率达到97.85%,圆满完成专项清理任务。 (二)推动府院联动机制建设,完善落实破产配套制度 浙江法院坚持“破产配套制度的完善与破产法的完善同样重要”这一基本判断,通过积极、高效的府院联动实现破产配套制度的落地和运行。一是以地方性法规推动联动机制深化升级。2024年1月,浙江省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通过《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浙江高院的积极推动下,《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应当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协调解决企业破产过程中涉及的资产处置、风险防范、职工和债权人权益保护等问题。”同时,《条例》将与破产审判密切相关的信用修复、市场主体注销等配套制度纳入其中,提升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建设、运行的法律层级。二是推动府院联动机制常态化运行。与“破产审判便利化”府院联动省级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保持密切沟通。贯彻落实保障管理人依法履职、破产配套金融服务、破产涉税事务办理等规范性文件,与各部门常态化交换问题联系单并协同处理审判实践中债务人信用修复等具体问题。 各地法院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对于破产审判工作的重要作用。台州中院与市税务局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就民事执行与税费征缴、职业放贷人税费征收、破产涉税事项优化办理等多项工作协商制定工作机制;丽水中院与市税务局出台涉税事务便利化的纪要,建立常态化的税院合作联络机制;舟山中院与市税务局共同出台文件,明确除财政部等规定不予减免的外,一般应批准予以免征,解决部分地区对两税等一概不予减免的难题,部分破产案件争取到较大税收支持。杭州、宁波、嘉兴、台州等地基层法院与属地政府建立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或推动属地政府印发文件明确相关部门在破产案件中的工作职责。衢州法院开展失信主体信用修复专项治理行动,对30家破产重整计划或破产和解协议被裁定批准的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做好中小微企业挽救的“后半篇文章”。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破产审判专业化水平 设置专业审判机构是提升破产审判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内容。2023年,浙江高院坚持上下两端发力,持续推动专业审判机构建设。一方面,持续夯实设立破产法院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023年2月,浙江高院会同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深入杭州、温州等地调研当前破产审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案件管辖、机构设置、队伍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形成推进破产审判专业化的专门调研报告,争取省人大等相关部门的支持,系统阐述了推进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当前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性潜力。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95家基层法院,多数基层法院的破产案件由内设的民事审判庭或商事审判庭审理。有20家基层法院除此之外又设置了其他内设业务庭审理破产案件(也包括破产衍生诉讼案件、金融案件等其他案件),共有员额法官55人。有7家基层法院将破产案件集中到人民法庭办理,共有员额法官28人。在全省法院鼓励由相对固定的机构、人员审理破产案件,为浙江法院破产审判专业化水平的稳步提升提供坚实基础。 (四)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保障管理人依法依规履职 2023年,全省法院共指定破产案件管理人4289件次。其中,在重大案件中以竞争方式指定管理人44件次。全省管理人队伍专业、高效履职,推动破产案件顺利进行。2022年下半年,浙江高院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破产管理人履职专项检查。结合专项检查中总结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浙江高院指导全省各级法院进一步加强对管理人履职的监督管理。一是完善管理人分级管理。2023年10月,浙江高院印发《浙江法院破产案件管理人管理工作指引》(浙高法〔2023〕99号),将原《浙江法院破产案件管理人指定工作规程》和《浙江省破产管理人动态管理办法(试行)》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新规范对管理人名册管理、管理人指定、监督管理、履职评价等内容作出详细规定,总体上将管理人由原来的省、市两级细化为三级管理,并根据年度履职情况等进行动态调整。二是常态化开展履职监督。全省法院在案件办理中积极履行职责,按照法律规定对核查债权、处置财产、制定和实施分配方案等进行监督。如温州中院在全市推行破产案件办理时间预警机制,对无正当理由长期未结或者推进不力的,视情况采取约谈、发送督办函、降低管理人报酬、暂停分案、在管理人群通报等督办措施。高院会同省破产管理人协会并指导辖区内各中级法院以个案考评和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管理人的履职评价。三是指导行业组织建设。省破产管理人协会自2018年12月成立以来,在完善履职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12月,第一届理事会任期届满。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浙江高院派员参与筹备组,全程监督指导换届工作。2023年3月,省破产管理人协会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依照协会章程圆满完成换届工作。 (五)大力推进破产数字化建设,促进破产审判工作提能升级 近年来,浙江法院持续推动破产数字化改革,推动实现破产案件审理的制度重塑和流程再造。目前,已经基本形成覆盖全流程、全主体的破产数字化体系。一是高标准建设“破产智审”平台。以“破产智审”平台作为全省法院破产数字化的基础性、全局性平台。2023年,全省法院新收破产案件实现应用率100%。基本实现高频协执事项“三日办结”,部分事项办理平均耗时缩短至一半以上。二是打造“法护破产”破产数据专窗。基于浙江法院办案办公平台打造场景化的破产数字驾驶舱,一级界面划分为本年收结案、办案质效、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数据总览、营商环境重要指标监测、资源配置优化、破产管理人队伍建设、管理人履职数据、府院联动、案件查询等10个模块,相关数据从“破产智审”平台实时抓取。三是积极推动试点项目开发。在平台化的基础上,支持各地法院在“破产智审”应用中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功能应用。如杭州、绍兴等地法院试点开发的“破产一件事”应用,聚焦破产案件多跨协同需求,深化数字赋能,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破产智审”平台,推动形成法官、管理人、金融机构、行政机关等多主体横向参与、三级法院案件办理纵向贯穿的数字化办案体系。2024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将“破产企业信息核查”纳入其中。我省由省发展改革委和浙江高院共同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就省级层面深化数据共享开展工作。此外,富阳、余杭、临安、南湖、苍南等地法院关于破产企业生态环境治理、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智审、企业挽救价值估值、管理人非必要用时监管等试点项目也在试点推进。 三、浙江法院企业破产审判工作中的主要困难和障碍 从外部来看,一是法律规范供给不足。《企业破产法》的修订已经纳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但尚未完成。针对一些破产实务亟需的制度,如预重整、简易程序、个人破产等,法院、管理人以及相关主体虽然已经积累了部分实践经验,但受制于法律规范的滞后性,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实践。二是配套制度堵点突出,逐步进入深水区。近年来,浙江法院依托府院联动机制,逐步构建起保障管理人依法履职和破产程序依法推进的配套制度体系。但随着改革走向深水区,部分深层次的、难以解决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渐凸显。如涉税事务中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主要税种的征收和减免问题;不动产登记中破产程序与其他机关的保全,特别是刑事保全的衔接问题;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如何实操落地;土地使用权处置与政府土地规划的衔接等等。这些问题有赖于政府、法院、管理人、金融机构等各方主体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此外,将已建立的配套制度更加有效、便捷地转化为法院、管理人办理事务中的操作指引仍需进一步加强。 从内部来看,一是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当前,破产审判工作中案多人少的核心矛盾没有改变。近年来,全省法院受理、审结破产案件数量均持续上升,预计未来这一趋势仍将持续。而破产审判队伍的规模总体上保持稳定,截至2023年底,全省法院从事破产审判工作的员额法官300余人,其中部分员额法官同时也办理其他民商事案件。二是部门协同需要优化。部分法院虽能完成“执转破”工作任务,但破产审判部门与执行部门在“执行程序侧重处置、破产程序侧重分配”这一问题上协同不足,甚至仍有在执行程序中分配完毕再将空壳企业移送破产审查的现象。刑事诉讼程序与破产程序交叉时,特别是涉及涉众型犯罪时,破产财产的认定和处置、分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则。三是数字化程度需要提升。当前,“破产智审”平台基本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办案,但仍需要及时总结法官、管理人办案需求,适时推动迭代升级。包括“破产一件事”在内的各项创新功能仍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和推广。 四、下一步浙江法院企业破产审判工作要点 2024年,浙江法院将以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引领,围绕打造“破产司法保护领先地”的目标,突出工作重点、聚焦补足短板、着力破解难题,推动企业破产审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案件审理质效实现新提升。发挥指标体系的指挥棒作用。落实《“破产司法保护领先地”指标体系(试行)》,研究制定全省法院破产评估指标体系,并适时开展评估工作。加强对破产案件办理的监督。依法办理破产上诉案件、申请复议案件、申诉案件,落实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破产案件的监督。继续将破产案件作为全省法院司法质量监督大检查的重点。常态化清理长期未结破产案件。巩固两年专项清理的成果,在转入常态化阶段后,继续坚持专项清理阶段总结的优秀经验,加强破产案件内部审限管理和相关通报考核,防止长期未结案件反弹回潮。发挥营商环境评价的导向作用。做好回收率、破产成本、债权清偿时间等指标的测算工作,并按月向省发展改革委反馈。 二是府院联动机制再上新台阶。2024年,浙江法院将推动省市县三级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常态化运行,坚持各级职能适度区分。省级层面重在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推动召开“破产审判便利化”府院联动省级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对于省级层面尚未解决的、制约破产程序依法有序推进的普遍性问题,充分依托省级府院联动机制,重视发挥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在破产领域的作用,逐个部门对接,逐项问题解决。以“破产企业信息查询”一件事为契机,推进管理人履职保障。市、县两级兼顾建立制度和协调个案。鼓励在涉税事务办理、财产解封、信用修复、市场主体注销等领域针对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切实管用的解决办法。 三是执破深度融合形成新成果。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大力推进执破融合的工作部署,坚持和发展好浙江法院在执破融合领域已有的优秀经验。常态化做好执行移送破产审查工作。布置年度“执转破”数量任务,总体数量不低于前一年度。探索破产案件的繁简分流办理。对于简单的无产可破案件,探索由执行部门办理,充分发挥破产对于终本出清的重要作用。完善“执转破”案件审判组织设置。鼓励参照温州法院经验,明确执破联合合议庭的具体适用情形、组建规则和运行规则。加强执破数字化系统的对接。推动实现“破产智审”平台和“智慧执行2.0”平台的数据共享,将受理破产的信息和破产企业的执行案件信息进行双向推送。继续探索在破产案件中运用执行查控系统的具体操作形式。大力推进执行、企业破产与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的联动、协调和整合。 四是破产专业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专业化建设是浙江法院破产审判工作行稳致远的基础。提升破产审判队伍专业化水平。专业化的基础在人,尤其是在一线从事破产审判工作的人员。鼓励各级法院综合考虑专业背景和年龄分布,建设相对固定、传承有序的破产审判梯队。充分采用业务培训、典型案例评选、异地交流等形式,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提升管理人履职水平。坚持保障和监督并重,加强管理人名册管理。完成各级管理人名册的编制和公布,落实管理人名册动态调整制度。在案件办理中强化履职监督。综合开展个案履职评价和年度履职评价。在个案中以书面督促函、警示函等形式,加强对管理人履职行为的监督。在破产案件检查中对管理人履职行为进行一并检查。完善履职保障协调机制。对于管理人履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各级法院应当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加大协调力度,推广应用问题联系单制度。 五是数字化探索力争新突破。坚持平台化原则推动“破产智审”迭代升级。在浙江法院办案办公平台6.0中调整“破产智审”架构。收集一线破产法官对于办案系统的实际需求,迭代升级“破产智审”的功能。完善“破产一件事”应用。以国务院将“企业破产信息核查”列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高效办成一件事”和省级层面建立工作专班为契机,力争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与企业破产相关的工商登记、不动产、车辆、社会保险、税务等信息的共享,切实提升“破产一件事”应用的实际效能。 案例一 中捷资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 【关键词】上市公司重整;预备性程序与前置性程序衔接;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 【受理法院】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合议庭成员】钱为民、陈茜、童明强 【管理人】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 【基本案情】 中捷资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捷资源)是一家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为002021,主营业务为中、高档工业缝制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7年6月,因时任中捷资源法定代表人擅自违规签署《差额补足协议》,导致公司对外承担95140万元的赔偿责任,中捷资源因此陷入债务危机。2023年5月4日起,中捷资源股票交易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中捷资源必须在2023年年底前实现债务化解才能避免退市。如中捷资源退市,可能导致上千名职工失业风险和安置问题,造成1.8万余名中小股东投资损失,也会对玉环当地缝纫机产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2023年7月,中捷资源向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台州中院)提交重整申请,台州中院于2023年7月7日启动预重整程序,并于2023年7月24日指定临时管理人,牵头协调并协助主要债权人和临时管理人开展预重整期间各项工作。2023年11月24日,台州中院依法裁定受理中捷资源重整,并于同日指定管理人,具体开展重整期间各项工作。 【审理情况】 一、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启动预重整程序,开展重整前预备性工作,并加强与行政审批前置程序衔接,协同推进司法预审查与行政审批预报告。由于中捷资源必须在2023年年底前通过重整程序进行债务化解,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实现净利润为正,从而解除退市风险,因此从中捷资源2023年7月向法院申请重整开始至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整个风险化解时间仅剩下6个月不到,而上市公司重整还需要完成相应的法院层面和行政监管层面的前置审批程序,中捷资源的重整面临着很大的时间压力。为此,本案及时启动预重整程序并指定临时管理人从事资产评估、债务预申报审核、意向投资者招募等预备性工作,与上市公司重整前置审批程序有效衔接。 司法程序与行政程序协同推进,一方面指导债务人、属地政府向省级政府及证监部门预报批,指导债务人、管理人加强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联系,熟悉业务操作流程;另一方面通过对债务人是否具备重整条件、债务人提交的重整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进行预分析审核,并根据证券监管要求对中捷资源重整计划草案方案制订进行指导。在各方共同协作下,于2023年11月月底前取得相关部门审查意见,及时受理中捷资源的重整申请。 在正式重整期间,管理人在预重整工作基础上快速完成债权审核和财产调查,综合制定符合证券监管要求和各方利益的重整方案。由于会前做到充分沟通,重整计划草案普通债权组以99.97%、出资人组99.93%的高比例表决通过重整计划。本案从案件受理到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再到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仅用时36天。 二、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关注证券监管要求,将破产重整规范程序、证券监管行政许可程序等审核审批程序有效衔接。对于重整中涉及到的前置审批、报备等事项,与属地政府协同,根据证券监管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重整思路和方案,做好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的有效衔接。不管是在前置审批程序中的方案制定,还是在重整受理后的快速推进,均高度重视证券监管要求,反复确认重整工作时间节点安排,确立重整程序与证券监管程序相协同的推进思路。在中捷资源进入重整程序后,对于债务人提交的重整方案内容进行分析研判,对其中关键问题和关键工作节点,与相关部门进行无缝衔接。对于重整过程中,涉及到需要法院支持的问题,提前与上市公司、属地政府、管理人等多次确认,提前准备相应的手续材料。在重整计划经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后,根据债务人申请,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前后两次前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提交重整计划中资本公积金转增及转增股票划转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在短短5天的时间内全部完成上市公司重整计划执行。 三、充分平衡债权人与中小股东利益,建立以实控股东为核心的“和解式”重整模式,化解上市公司债务,优化公司资债结构。不同于其他上市公司重整案件,中捷资源债务主要为对银行金融机构的违规担保债务以及证券虚假陈述索赔债权,债权类型单一且集中,在重整方案的设计中不能为了单纯化解债务而影响其他利害相关群体的利益,应回归到上市公司重整的实质,不能“保壳式重整”,中捷资源重整方案要充分平衡债权人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为此,府院相关部门与主要债权人进行充分沟通协调,向主要债权人说明重整流程节点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最终上市公司形成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形式,一方面以公积金转增化解债务和控股股东额外提供现金等方式清偿债务,解决上市公司近10亿元的违规担保债务。另一方面,归属于中小投资者的转增部分全部足额分配,是新证券法实施后上市公司重整案件中首个转增股本足额向中小股东分配的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典型意义】 本案是预重整与重整机制有效衔接、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有效衔接的上市公司重整典型案例。(1)在启动预重整时,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关注证券监管要求,将破产重整规范程序、证券监管行政许可程序等审核审批程序有效衔接,仅用36天完成重整程序。(2)在进入正式重整程序后“破产不停产”,采取管理人监督下债务人继续营业、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企业生产经营保持正常,稳定了职工情绪,更为当地缝纫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中捷资源的重整成功,实现了保上市、保产业、保经营、保企业和保就业的社会效果。(3)充分平衡债权人与中小股东利益,探索以实控股东为核心的“和解式”重整模式,实现在化解债务风险的同时兼顾保产业、保民生、保就业的重整目的。从证券监管角度,中捷资源的重整也与当下证券监管对上市公司重整的内核要求高度匹配,体现了司法重整与证券监管的协调统一。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案例二 乐清市宝乐能源实业有限公司等三公司合并破产清算转重整案 【关键词】 实质合并重整;继续经营;分离式处置资产 【受理法院】 乐清市人民法院 【合议庭成员】 王磊、汤铭、范亚东 【管理人】 浙江韦宁会计师事所有限公司 【基本案情】 乐清市宝乐能源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乐能源公司)成立于1996年,下属关联公司为乐清市机关燃气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机关燃气公司)、乐清市宝晟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晟气公司)。三家公司主营业务均为瓶装液化气充装销售,共登记有液化气钢瓶约21万只,是乐清市城区及中北部近10万居民生活必需液化气的主要供应商。从2020年开始,受企业扩张过快、融资方式单一、担保代偿款未能追回等问题影响,三家公司陆续陷入财务困境,对外债务总额达2.3亿元无法清偿。乐清法院分别于2020年12月29日、2021年6月7日裁定受理宝乐能源公司、机关燃气公司和宝晟气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 【审理情况】 高效益,实现债权100%清偿。在“继续经营+分离式处置资产”的合并重整思路下,不断提升破产效益:(1)破产不停产,维护企业经营价值。通过企业继续经营,既实现破产期间的现金流入,又保留企业的经营资质和客户资源,成为重整中的重要无形资产。(2)合并破产,提高重整效率。该案从股权结构、资产、财务、人事、经营和担保等因素进行分析,及时裁定三家公司合并破产,涤除财产区分,简化债权债务清理,极大提升重整效率。(3)分离式处置资产,实现破产财产价值最大化。该案根据资产是否和燃气业务密切关联划分为重整和非重整资产,采取公开网拍方式,用市场决定价值,最终在主要资产上均实现了高溢价拍卖,平均溢价达142.8%。       保民生,10万用户燃气正常使用。基于破产企业从事燃气业务的特殊性,该案采取继续经营与保障押金的思路:(1)继续经营。三家公司在破产期间继续为广大居民提供燃气供应服务,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维护企业的营运价值,为后续重整奠定基础。(2)资产打包重整。对押金债权暂不清偿使得广大用户继续使用燃气钢瓶,节省大量现金流和繁杂的钢瓶回收及押金支付事务,并将押金债权和钢瓶资产打包重整实现押金债权的平稳过渡。(3)设立重整保证金。该案在重整投资协议中加入重整保证金条款,以保障意外情况下燃气用户钢瓶押金的退还,避免衍生风险。 强协作,府院联动解决多重难题。通过常态化的府院联动,顺利解决几项难题:(1)针对经营资质即将到期的问题,积极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沟通,释明经营资质对企业重整的重要性,并在临近到期日取得续期后的燃气经营许可证,使后续在公开拍卖中得以高溢价成功招募到重整投资人。(2)针对非重整资产的处置矛盾,如轮船资产存在数百万检修费与对外股权投资存在近两千万元职工提留款问题,通过将相关信息在评估报告和拍卖公告中充分披露,推动资产顺利拍卖。(3)针对个人股权难以解冻的问题,积极与海事法院及申请执行人进行沟通,并寄发其他法院对该案个人股权的解封操作流程,最终完成股权的解冻。 考虑到三家公司人格高度混同,法院先后指定同一管理人,三家公司陆续经历了实质合并破产清算、合并清算转合并重整、重整计划裁定批准等事项。2023年4月14日,法院裁定确认合并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并终结破产程序。 【典型意义】 在关联企业符合实质合并破产条件的情况下,对于从事燃气经营的债务人企业,基于燃气特许经营权的重整价值,以及对涉民生行业的拯救目的,采取“继续经营+分离式处置资产”的市场化重整思路。即准许企业在破产重整期间继续经营燃气业务,优先处置与经营燃气业务密切相关的重整资产,保障居民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同时,在完整披露企业资产瑕疵的基础上采取公开网拍方式,采用市场化机制实现破产财产价值。 三公司作为老牌燃气企业,涉危、涉众问题突出,保安全、保民生责任重大。该案合并破产重整成功,在促成2.3亿元债权100%清偿的同时,保留创造就业岗位超300个,有力保障超10万居民用气需求,起到了“保企业+保债权+保民生”的三重保护效果,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2023年7月31日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典型案例”。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案例三 新兴铸管(浙江)铜业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 【关键词】跨境破产;框架式重整;预重整;境外资产维护 【受理法院】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 【合议庭成员】黄赛琼、方新平、金叶群 【管理人】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 【基本案情】 新兴铸管(浙江)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兴浙江铜业)成立于2001年,系一家央企和民企合资的混合制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为无氧铜杆、铜材加工等。因经营管理出现问题,导致产生大量贸易类、保理类诉讼,新兴浙江铜业的资产被多家法院查封,账户流动资金被冻结执行,资金链断裂致使公司在2019年8月停止生产,陷入经营困境。 2021年9月28日,富阳法院决定对新兴浙江铜业启动预重整程序,并指定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担任临时管理人。2022年3月25日,富阳法院裁定受理新兴浙江铜业破产重整。 【审理情况】 一是高效衔接预重整与重整,提高重整效率。预重整期间,富阳法院指导管理人完成了全面资产核查、确定债权规模、招募重整投资人等工作。新兴浙江铜业的资产不仅有境内大宗土地厂房和完整的生产线,还涉及到境外子公司的股权和资产,为顺利盘活境内外资产,富阳法院指导管理人多次与债务人、主要债权人、出资人等利害关系人进行协商,制定多种重整方案。本案进入重整程序后,预重整期间形成的成果在重整阶段继续沿用,基于预重整期间制定的多种重整方案,管理人在与不同意向投资人谈判时能够积极调整思路,提出灵活的、匹配度高的方案,提高重整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是采用框架式重整模式,创新招募思路。新兴浙江铜业资产涉及赞比亚子公司的矿产资源和采矿权,但是矿产资源和采矿权在当地受到严格限制,不能随意交易。经充分论证,本案确定采用框架式重整模式,制定框架性的重整计划(草案)和重整投资人遴选方案。重整计划(草案)中除重整投资人、重整资金、经营方案、清偿比例以外,其他内容条款均已明确,重整投资人遴选方案中则明确后续投资人招募的条件、方式、重整底价、降价标准等要素。在重整计划通过后,案件的重点即为招募重整投资人,招募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债权人会议的意见对重整投资人遴选方案及时进行修正,直至招募到合适的重整投资人。在富阳法院的指导下,管理人不再沿用传统的招募方式,通过阿里拍卖破产强清资产交易平台对新兴浙江铜业重整投资人资格展开网络竞价。最终,浙江江丰集团以1.72亿元成功竞得重整投资人资格,实现企业的挽救再生。 三是注重维护境外资产,保障对外投资安全。对赞比亚当地的投资保护和资产维护是本案的难点。在富阳法院的指导下,一方面,管理人全面了解赞比亚投资的政策及其限制,论证不同模式重整与赞比亚投资政策匹配度,降低境外资产单独处置风险,提高重整案件办案效率和重整效果。另一方面,管理人制定矿证维护方案,明确维护事项和维护费用等,该方案获得债权人会议一致表决通过。管理人在富阳法院的指导下采取“当地先行”思路,委托赞比亚外派工作人员和当地职工处理矿证维护工作,通过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境外资产审计评估协同推进、加强与赞比亚矿业部门对接,顺利解决土地税缴纳、采矿权证延期等工作,赞比亚资产以重整方式得以维护,有效保障中国企业“一带一路”对外投资权益。 2023年7月4日,富阳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 【典型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合作共赢的现代化,完善的跨境资产处置方式对有效处理国际投资、营造安全稳定可预期的经济交往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案是通过框架式重整顺利整合境内外资产助力企业重生的典型案例。在管理、处置涉赞比亚资产过程中,实现了维护境外投资安全、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及破产财产处置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并成功助力困境企业重生再造。本案的成功办理,对跨境资产处置、创新重整模式、拯救民营企业具有示范意义。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案例四 宁波汉普塑业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清算转重整案 【关键词】 小微企业重整;重整价值识别;特别救助基金 【受理法院】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合议庭成员】 莫爱萍、张颖璐、陈佳强 【管理人】 浙江导司律师事务所 【基本案情】 宁波汉普塑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普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注册资本3333.4万元,住所地为浙江省象山县西周镇工业开发区,主要从事汽车内饰配件的加工、生产。汉普公司虽然在汽车配件行业深耕多年,拥有较为优质的客户资源,但仍属于较为典型的小微企业,由公司股东及其家庭成员共同治理,因管理能力有限、经营策略失误等问题造成资金链断裂,深陷债务困境,并于2020年10月停工停产。2022年3月25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宁波中院)裁定受理对汉普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并指定浙江导司律师事务所为管理人。 【审理情况】 破产清算阶段,管理人制定了《汉普公司预备重整方案》,提交债权人及出资人表决并获通过。2023年7月19日,宁波中院裁定对汉普公司进行重整。2023年7月25日,宁波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汉普公司重整程序。 一是准确识别重整价值,帮助困境企业脱困再生。审理中发现,汉普公司除了拥有房地产之外,还在多年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供应商资质和客户资源等无形资产。在宁波中院指导下,管理人在清算阶段通过预招募程序,充分探索汉普公司重整可能性,招募到3家意向投资人,并以符合政策导向的产业投资人、价格等多种因素为遴选条件最终选定重整投资人。汉普公司重整成功,使优质产业得以在当地存续,继续贡献税收、创造就业,充分体现了破产制度对困境企业的拯救功能。 二是程序衔接得当,提升破产审判质效。在破产清算阶段顺利表决通过预备重整方案,在重整计划草案未对预备重整方案作实质性修改的情况下,投票同意的债权人和出资人对预备重整方案的表决效力延续至重整程序,极大降低了重整程序的成本。 三是引入“特别救助基金”,助推重整成功。本案中普通债权人以小额供应商居多,因重整投资款不能覆盖到普通债权,若不做特别安排,不仅对普通债权人利益没有改善,也不利于重整成功。最终重整投资人同意在重整投资款外提供800万元“特别救助基金”,专门用于补偿支持预备重整方案的普通债权人。此举改变了普通债权在本案破产程序中难以获得清偿的局面,普通债权清偿率提升了14%,其中获得特别救助计划补偿的供应商债权共51家,31家获得100%清偿,实现了重整模式下的利益平衡,是推动重整成功的重要助力。 四是加强对创业价值的保护。汉普公司的出资人为夫妻二人,其子亦共同参与汉普公司经营管理。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后,二人之子长期失业,生活每况愈下。为进一步取得出资人对企业重整的支持,重整投资人同意妥善安排汉普公司出资人之子在重整后的汉普公司继续工作,激发出资人的重整积极性,也是以另一种形式肯定创业价值。 【典型意义】 浙江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大省,现阶段的司法实践中,小微企业多以破产清算方式退出市场,通过重整方式再生的案例较为有限。相较于大型集团企业,小微企业因资产数量匮乏,其重整价值不易引起关注,也更难于识别,重整成功的可能性较低。如何借助重整程序,帮助小微企业纾困、再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课题。本案为一则小微企业破产清算转重整且重整成功的案例,宁波中院在帮助汉普公司脱困的过程中,秉持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救治困境企业,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审理思路,基于个案的特点,准确识别企业的重整价值,充分探索重整可能性,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债权清偿率,最终达成了符合各方利益的重整计划,为小微企业重整提供了一个模范案例。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案例五 浙江遨优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 【关键词】刑破(民)交叉;府院联动;处置先行、分配协同;资产形成贡献值比 【受理法院】湖州市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 【合议庭成员】张毅、马俊骏、柯晓蕾 【管理人】国浩律师(杭州)事务所、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浙江兴长律师事务所 【基本案情】 浙江遨优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遨优公司)作为“之信系”关联企业,系一家以锂离子动力电池、新型电池(含燃料电池)及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为主营业务的新能源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后受控股股东之信集团“P2P爆雷”及控股股东与实控人刑事犯罪的影响,遨优公司生产所需的基础项目建设严重延期、生产订单违约,于2021年1月全面停工停产,陷入严重债务危机。如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处置,遨优公司的核心资产中用于电池研发与生产的核心设备等资产将快速贬值甚至彻底报废,不利于破产案件债权人及刑事案件受害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2020年4月,南太湖法院裁定受理遨优公司破产清算的申请并指定管理人。 【审理情况】 南太湖法院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一方面积极与遨优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刑事案件的办案机关沟通协调,推动各方形成“处置先行、分配协同”的整体处置共识;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遨优公司资产调查、债权申报审核、环境风险调查,及时高效完成遨优公司名下动力电池生产与研发设备及配套核心资产的处置,通过发挥司法能动性,实质提升企业价值,有效盘活资产,在实现资产处置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平等保护破产债权人和刑事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2020年8月21日,遨优公司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由于与刑事案件相关的“之信系”企业申报的债权金额巨大,且占全部债权额的56%。因该等债权人在表决《财产管理方案》《财产变价方案》时弃权或反对,导致虽然有人数超过84%以上的债权人同意,但相关方案未获得表决通过。最终南太湖法院在主动审查相关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债权人投票表决情况后,结合遨优公司的实际情况,依法裁定通过《财产管理方案》《财产变价方案》等方案。 2021年5月,经过充分的沟通协调后,南太湖法院与刑事案件的办案机关最终确定“资产高效处置优先、权益公平分配协同”的整体处置方案。2021年8月,遨优公司核心资产以2.83亿元的价格拍卖成交。2023年11月,在相关刑事程序完结后,通过对资产投入的全面分析与审计,运用“资产形成贡献值比”方法计算刑事追缴权益的具体金额,并将权益区分的内容统一纳入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向全体债权人予以披露,该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最终获得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2023年12月,本案在破产财产分配工作完成后终结破产程序。 【典型意义】 本案针对实践中较为常见的企业破产程序和控股股东或实控人刑事程序交叉处理与协调难题,从资产处置与权益分配的角度,探索相关程序衔接与协同内容,成功化解了不同程序间利益主体的权益冲突问题,实现了刑破程序下各相关方权益的公平保护与利益平衡、债务人经营资产价值维持的有效统一。(1)本案是刑破(民)交叉下探索“资产高效处置优先、权益公平分配协同”机制的典型破产案例。以实质保障各方权利人的权益为目的,以提升企业价值为导向,在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基础上快速启动并完成核心资产的处置变现,避免因技术更迭、处置周期较长所带来的资产价值严重贬损。(2)本案是刑破(民)交叉下,成功实践按“资产形成贡献值比”方法分配刑事追赃债权与破产债权的典型破产案例。以实现利益平衡为宗旨,梳理破产财产形成的资金来源,依据“资产形成贡献值比”方法区分不同程序中债权人享有的权益内容,最终合理确定刑破程序中债权人享有的权益份额,实现破产程序和刑事程序内相关方的利益平衡。该做法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平等保护刑民程序中相关债权人合法利益的规定,对同类案件具有参考意义。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案例六 永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清算转重整案 【关键词】壳资源;预表决;债权人权益保障 【受理法院】诸暨市人民法院 【合议庭成员】斯丽英、荣文华、周培洪 【管理人】浙江浣纱律师事务所 【基本案情】 2004年6月23日,永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业建工)成立,其经营事项主要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以及许可第三人项目挂靠。受盲目股权投资及互保企业出险等因素影响,经营逐渐陷入困境,期间其多次试图自救均无果。2022年10月24日,诸暨法院裁定受理永业建工破产清算,并指定管理人。 【审理情况】 永业建工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后,共计54家债权人向管理人申报债权,申报总金额约9.1亿元,管理人接管时,永业建工尚有在建未竣工项目。永业建工具有建筑工程总包一级及市政施工总包一级资质,在诸暨当地建筑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具备一定的重整价值。管理人进行初步识别并与多名意向投资人沟通后,确定以资债剥离式重整方式处置债务人资质,并将处置路径优劣分析、管理人建议方案及利弊权衡等提请债权人会议核查。同时,考虑到建筑资质有效期的政策窗口期,管理人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时间、投资人招募及资质处置等全部压缩至不到2个月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所有破产重整准备工作。管理人通过报纸、网络媒体、公众号等多渠道推介债务人财产,拟订了特定的投资人竞价规则,即“密封报价、现场开验标+托底人、普通投资人并行+前二竞价”的规则。预招募进展向债权人实时通报,模拟破产清算率,就重整计划进行预表决,充分保障债权人的知情权、异议权、选择权。 2023年3月9日,诸暨法院裁定永业建工重整,2023年4月17日,经永业建工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分组表决,出资人组、普通债权组、有财产担保债权组、税收债权组、职工债权组均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2023年4月23日,诸暨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永业建工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 本案在受理后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顺利办结。职工债权、税收债权合计1600余万元已实现了债权全额清偿,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及社会效果。 【典型意义】 本案是创新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重整程序在建筑行业领域的适用,妥善保障建筑企业“壳资源”存续的典型案例。一是多举措保障快速重整成功。确定处置路径及重整范围,综合征询各方意见后,采取资债剥离式重整;设定合理竞价规则、招募规则。二是依法切实保障包括出资人、债权人、实际施工人以及投资人等各方破产程序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本案中出资人权益全部清零,但充分保障其异议权,其对于协助转入重整程序不持异议。对于债权人而言,充分保障其异议权、表决权。管理人提议表决通过了继续经营方案、投资人招募方案等,将重大事项的审议权利归于债权人。对于个别债权人提出的重整范围等异议事项,一对一详尽解释。对于实际施工人的权益,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负责”基本原则进行处置,保障其实质公平清偿的要求。对于投资人,全程公开、透明,管理人组织由投资人当场验标、开标,根据提前公示的招募竞价规则充分竞价。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案例七 三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公司合并破产重整案 【关键词】府院联动;精准甄别合并范围;联动上市公司重组与母公司重整;中小企业重整 【受理法院】义乌市人民法院 【合议庭成员】龚益卿、余芹、贾晨斌 【管理人】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浙江科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基本案情】 三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鼎控股)是义乌知名的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上市公司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鼎股份)、浙江三鼎织造有限公司、义乌市环鼎织带有限公司、义乌环球制带有限公司、金华金鼎织带有限公司(分别简称为三鼎织造、环鼎织带、环球制带、金鼎织带,以下合称为三鼎织造等四家公司)等企业。华鼎股份以民用锦纶长丝的研发、织造和销售为主营业务;三鼎织造等四家公司则具备生产涤纶带、罗纹带等织带的制造与销售完整产业链。近年来,由于短贷长投、供需错配、投资失利等因素叠加影响,公司债务负担沉重,甚至发生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导致华鼎股份股票交易被证券监管部门实施ST风险特别警示。若无法尽快扭转不利局面,上千名职工及债权人的利益将遭受严重损失,并对区域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2021年1月26日,义乌法院对三鼎控股以及三鼎织造等四家公司分别予以预重整登记。在预重整阶段完成了债权债务梳理、资产核查、重整投资人的预招募等工作。2021年4月26日、5月19日,义乌法院分别裁定受理三鼎控股、三鼎织造、环鼎织带、环球制带、金鼎织带破产重整案。2021年7月2日,裁定三鼎织造等四家公司合并重整。2022年4月27日,义乌法院裁定批准三鼎控股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2023年4月17日,义乌法院裁定批准三鼎织造等四家公司重整计划,并终结重整程序。 【审理情况】 义乌法院在党委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在上级法院的精心指导下,通过有序衔接预重整和重整程序,围绕“上市公司+母公司双重组”目标制定重整方案,不仅妥善处理了90余亿元负债,解决了上市公司违规占款近6亿元,消除了上市公司潜在退市风险,较好保障了1000余名职工和债权人的利益,通过“财务投资人赋能+经营者继续经营+债权人共享经营收益”的模式,帮助企业走出转型发展道路,2023年实现产值2.69亿元。 一是精准甄别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范围。充分考虑关联企业间核心财产的区分和重整价值的独立,不盲目追求合并效果和程序简化,精准甄别实质合并企业对象与范围,最终确定三鼎控股单独重整与三鼎织造等四家公司合并重整的总体框架,兼顾关联企业破产程序协同推进,同时有效保护企业间各自重整价值的最大化。 二是努力探索中小传统制造型企业重整新模式。设计“财务投资人赋能+经营者继续经营+债权人共享经营收益”的重整方案,在肯定和鼓励经营团队持续企业运营为债权人创造价值的同时,引入财务投资人注入现金流并提供一定的运营和偿债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困难,提质增效,扩大产能,将企业重整后未来一定期限的经营收益作为主要偿债资金来源。 三是运筹设计上市公司控制权移转的新路径。本案跳出一揽子出售控股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给投资者的固有思路,全局性研判上市公司股权重组的多重可能,借力其他股东盘活股权的需求,推动庭内重整和庭外股权重组相结合模式的全面实施,活用三鼎控股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资源,分类处置,双轨并行,保证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平稳更替。 四是优化重整方案实现多方共赢。对于三鼎控股,针对其所持上市公司控股权存在重大瑕疵且无力化解的现实,引进投资人注资上市公司消除股权瑕疵。通过设计“现金+股票”的综合清偿方案,在提升股票质押权人权益的同时,促成其让渡部分质押股权供普通债权人清偿,较好实现了利益平衡。对于三鼎织造等四家公司,设计留债清偿、小额分段清偿、一次性清偿、分期清偿、债转股清偿等供其选择,满足不同类型的偿债诉求,提高整体偿债率。 【典型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要坚持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对陷入财务困境但仍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义乌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孕育着210万家中小微企业。本案中,义乌法院在识别企业重整价值、审查企业经营方案、招募投资人的过程中,将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审查标准。通过破产重整,不仅实现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架构的目标,还契合国务院、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案例八 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破产清算转重整案 【关键词】 府院联动解决历史遗留产权瑕疵;全额清偿比例高;国有改制企业档案处置 【受理法院】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 【合议庭成员】 徐荣华、徐露露、王俪婧 【管理人】 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浙江中兴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浙江五正律师事务所 【基本案情】 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开关厂)始建于1965年,是由原浙江电工器材厂在2000年改制组建的一家民营企业,一度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业研制和生产高压电器、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电磁线的重点骨干企业。近年来,因受关联企业经营不善等诸多因素影响,浙江开关厂陷入财务困境。经债权人申请,2022年7月5日,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浙江开关厂破产清算申请。经报请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于7月13日裁定将该案移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审理。 【审理情况】 柯城法院收案后,遵循“社会稳定最优化、整体利益最大化、各方损失最小化”原则,仅用时18天就平稳解决了235名原在岗职工欠薪问题,零投诉信访;用时92天,核心资产以4.35亿元的价格成交;用时八个月,浙江开关厂重整成功;81.4%的债权人100%获得清偿,87.6%的债权人清偿率在50%以上。 一是妥善解决职工欠薪问题,保障民生与稳定。浙江开关厂已拖欠7个月工资并且长期欠缴社保。经两级法院协调,在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支持下,通过借支应急保障金垫付职工欠薪550余万元。同时,柯城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同步举办职工专场招聘会,将技术型人才、熟练工人等稀缺资源输出给同行业其他企业,有效解决职工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25家衢州本地企业、190位原职工来到现场,最终达成意向110余人次,职工安置工作得到高度好评。 二是高效解决资源错配和历史遗留产权瑕疵。浙江开关厂核心资产位于衢州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于债权人而言该资产是最佳偿债资源,于城市规划而言在“寸土寸金”位置上工业用地的性质和工业厂房的使用用途是资源的浪费。据此,管理人一方面积极争取国资公司参与竞买,另一方面为体现市场公允价值,充分保障全体债权人利益,采用租金收益法进行评估,取得相对较高的评估值。核心不动产第一次公开拍卖即顺利以4.35亿元的价格成交。但该核心资产上存在“房地分离”、“宗地边界不清”、“房屋跨宗地”、“入账凭证不全”等诸多历史遗留瑕疵。资产成交后,依托府院联动机制,通过积极协调资规、税务、不动产、管委会等各相关部门,仅一周,产权瑕疵逐一解决,并与资产买受人完成了权属交接。 三是坚持履行售后义务,有效维护债务人重整价值。为尽可能保留客户资源等重整价值,管理人积极履行质保义务,尤其是在在新冠疫情形势仍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应客户要求选派三名技术人员远赴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妥善完成设备维护服务,保障了库尔干县全县人民正常供暖。预重整方案表决通过后,柯城法院及时裁定对浙江开关厂进行重整,并通过公开竞价方式经过二十二次出价成功招募到重整投资人。重整成功后,投资人通过参股等多种形式陆续吸收了原浙江开关厂技术、销售、管理和生产骨干25人,并全面恢复生产经营,交接后不到3个月,已接新订单216万,在投标项目600多万。 四是积极探索破产企业档案的分类、规范管理。衢州市系浙江省“退出市场非国有企业档案处置”试点地区,该项工作成功入选“全国2023年度十佳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案例”。浙江开关厂存有党建、人事、财务、技术资料、历史影像等重要档案2万余卷,对于衢州配电行业与衢州工业发展历程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查考价值。柯城法院多次与衢州市档案局等开展现场勘查、座谈交流,对浙江开关厂的各类档案进行分类评估处置,将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档案由档案馆进行接管。对于人事、财务、技术资料等档案,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数字化后妥善保管,无效资料则在审慎评估分拣后进行销毁。为确保档案处置工作的顺利和高效,管理人通过公开竞标方式从9家投标机构中选定了具有国资背景的专业档案服务机构。 【典型意义】 本案是从破产清算到破产重整,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实现债权清偿比例大幅提高,各方主体利益全面保障的典型案例。一是妥善解决了职工欠薪,同时积极推动职工再就业,既保障民生与稳定,又输出人才服务社会。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发布的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二是各类资产在破产程序内得到优化配置,核心资产的效用在清算程序下得到最大程度地挖掘和释放,无形资产在重整程序下最大化地保留,也重塑了品牌信誉,实现了资产增值和企业重生。三是为解决因企业改制等原因遗留诸如权属争议等历史性难题的案件提供了借鉴。四是借助数字赋能,确保有价值的历史档案进入档案馆永久保管,高效分类处置的方式也为类似破产企业的档案归集工作做出了示范。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案例九 舟山市半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 【关键词】 烂尾楼处置;利益平衡;府院联动;能动履职;保障民生 【受理法院】 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合议庭成员】 刘建伟 熊俊杰 罗邦良 【管理人】 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 【基本案情】 舟山市半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半岛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20022万元,为三盛宏业集团下属的房地产项目公司,在舟山朱家尖地区开发建设“南沙里”项目。项目于2018年5月开工,总建筑面积12.37万平方米,可售房源948套,其中已网签预售512套。因受集团资金链断裂影响,项目于2019年底停工。2020年4月21日,经半岛公司申请,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舟山中院)对半岛公司进行预重整,并指定管理人。管理人接受指定后,依法高效完成了清产核资和债权预审等基础性工作,并同步启动投资人招募工作。预重整期限届满后,舟山中院于2020年7月21日正式受理半岛公司重整。 【审理情况】 本案案情复杂,牵涉利益主体众多,包括近500户购房户群体,130多名自然人投资人组成的担保债权人群体,还有职工、建设工程承包人、实际施工人、材料供应商等主体,各方利益冲突尖锐、矛盾突出。受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新冠疫情持续爆发、项目盈利空间较小等因素叠加影响,经过较长时间的招募,始终未有投资人愿意整体接盘。在此情形下,舟山中院因案施策,指导管理人根据前期投资人的接洽情况,设计了“共益债+续建+销售”的续建式重整方案,通过与政府的紧密联动,共同协商选定了地方知名龙头民企作为续建方,并向本地农商银行争取到了超低利率的1亿元额度共益借款,形成了最大化实现各方利益的续建方案。 2021年2月8日,舟山中院组织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对续建式重整计划草案进行审议,购房户组、职工债权组、税款债权组、普通债权组、出资人组均通过重整计划草案,唯有130多名自然人投资人组成的担保债权群体联合投票反对,其寄希望于在破产清算程序下快速拍卖土地受偿。舟山中院组织管理人多次与其代表沟通,但始终未能表决同意,重整计划迟迟未能过会,续建方案一再拖延,最终错失重整良机。 重整未果后,舟山中院及时转换工作重心,通过灵活制度创新,指导管理人制定了“适格主体兜底+续建交付义务+假马竞价模式”的资产处置方式,引入兜底方就项目土地、在建工程等资产达成兜底收购协议,并由兜底方承诺完成项目续建并依约向购房户交付房屋。在有兜底价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假马竞价模式,以同等条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公开拍卖。2023年3月29日,财产变价方案获第三次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2023年5月2日,资产流拍后依照财产变价方案和兜底协议约定成交。2023年7月27日,在建工程整体移交至投资人。2023年10月,新施工方正式入场接管工地,项目于停工4年后最终实现复工复建。2023年12月20日,舟山中院裁定终结半岛公司破产程序。 【典型意义】 本案是充分发挥破产制度价值,有效运用府院联动机制,妥善平衡破产各方权益,成功化解烂尾楼处置难题的典型案例。面对房地产市场行情下行、项目资产质量不佳、重整一度陷入僵局的困境,法院协同政府积极依法作为,通过府院联动机制,开创破产房企处置的新道路,破产重心由“拯救企业”转为“拯救楼盘”,即使清算模式下也可高效稳妥实现保交付且财产价值最大化。通过充分利用联席会议联动优势,不仅引入了地方国企与品牌民企联合组建的兜底方,还相继妥善解决在建工程主体变更、烂尾楼复工续建等资产处置重大障碍。同时,积极向税务部门争取到土增税的减免政策,实现节税近五千万元,坚定了民营资本参与接盘的信心。本案的成功办理,破解了烂尾楼处置难题,显著提升了区域城市形象和破产企业的财产价值,而且最大程度保障和平衡了大部分购房户和其他债权人的权益,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案例十 浙江中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破产和解案 【关键词】保交楼;中小企业破产;优化营商环境 【受理法院】 松阳县人民法院 【合议庭成员】 李金泉、陈志伟、刘芷安 【管理人】 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 【基本案情】 浙江中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邦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2年从事工程建设的公司,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等建筑业企业资质。 近年来,受客观市场环境下行影响,中邦公司多笔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清偿到期债务。2023年6月21日,松阳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松阳法院)受理对中邦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并指定管理人。2023年9月19日,松阳法院裁定中邦公司进入和解程序,后于2023年10月17日裁定认可中邦公司和解协议并终止和解程序。 【审理情况】 案件进入破产程序后,管理人通过调查发现中邦公司尚在经营、即将停工、已停工的工程项目共20个,涉及金额20.11亿元,建筑面积近60万㎡,涉及保交楼项目11个,涉及购房业主近3100户。债权申报的债权人479户,申报债权金额近4.5亿元,其中涉及农民工相关债权为400余户,相关债权金额8300万元。此外,中邦公司在破产前涉诉涉执的案件共计290件,遍及多个省市县区,债务问题非常复杂。中邦公司作为丽水地区老牌建筑公司若因破产清算而导致停工,会牵扯到近千名农民工及购房业主的重大利益。松阳法院高度重视,一方面多次召开府院联席会议,会同县各职能部门进行细致讨论,系统谋划案件处置思路。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与管理人之间的沟通联系,力求实现最优化解。 2023年9月20日,中邦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高票通过《和解协议(草案)》,松阳法院在审理本案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定制化和解方案,延伸司法保障民生。中邦公司多个工程项目均以农民工班组的形式负责向各工程项目提供人力或原料,但农民工并未直接与中邦公司形成劳动雇佣关系,对于农民工班组形成的农民工工资和小额供货商,若不能妥善处理,极易引发社会矛盾。为解决上述矛盾以及优先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合议庭就该问题与管理人进行充分法律论证,为中邦案件“定制”和解方案,即在各工程项目结算及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和解协议中各工程项目应收款应付款之间明确区分并进行独立结算,同时明确优先保障农民工工资在各工程项目中获得清偿的权利以及每户债权金额低于5万元部分的债权可以获得全额清偿。此外,在债权清偿方式方面,除了传统的现金清偿外,还允许各项目内的债权人通过转让债权、接受工抵房等方式进行清偿,从而保证清偿方式的多元化与灵活性。在破产办理期间,管理人陆续发放农民工工资740余万元。本案和解模式下,涉农民工工资债权清偿比例比原有模式提高近50%。 二是设定兜底清偿率,创新司法助企纾困。中邦公司其偿债资金来源主要是与各工程项目业主方的工程结算款,若采取传统的“一次性现金”方式的偿债方案,从当下市场客观实际角度考虑企业危机的实质性化解难以完成。在本案中,管理人借鉴了美国小微企业重整制度中的“破产财产膨胀主义”原则,即通过债务人重整后未来一段时间的收入来偿还债权人,并在目标清偿率达成后,依法减免未能清偿的债务。该原则在和解协议的制定沟通过程中得到了债权人的广泛认同。同时考虑到部分自行经营项目存在亏损的情形会使债权人之间产生不公平清偿,中邦公司除通过未来继续经营收入增加偿债资金来源外,还结合可盈利工程项目的利润来弥补亏损项目以确保和解协议具备统一的兜底清偿率,即对每个工程项目的债权人承诺不低于60%的清偿率,从而推动了和解协议最终通过。 2023年10月17日,松阳法院裁定认可中邦公司和解协议并终结和解程序。 【典型意义】 中邦公司进入破产程序至破产和解成功仅历时3个月。通过破产和解程序,最大限度地减轻中邦公司破产对债权人、房企、地方政府等各方的影响。同时,中邦公司通过破产和解获得喘息时间,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管理效率,以确保能够按时完成项目建设并交付给建设单位和购房人,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本案通过破产和解程序化解企业债务危机、引领企业走出困境。在该案审理中,松阳法院通过指定经验丰富的优秀管理人、积极采用破产和解制度等途径使中邦公司重获新生,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 来源:省高院民五庭 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吧~
3,096
9
王健林卖了万达,花162亿成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
战略调整:剥离不良资产并成立资管公司 近期,北京万达广场实业有限公司经历了显著的工商变更。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作为其全资股东,现已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新增股东坤华(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公司99.99%的股份,以及坤元辰兴(厦门)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0.01%。同时,该公司的核心管理层也相应进行了更换。 花162亿成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 进一步分析股权结构,可以发现,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分别间接持股比例达到99.99%与0.01%,表明了此次股权变动背后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资本运作。 北京万达广场实业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北京万达广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1999年在北京市成立。该公司以商务服务为主导产业,并承担了包括北京首个中央商务区(CBD)项目—北京万达广场的开发任务。该广场于2006年12月开幕,迅速成为北京商业地标之一。 2008年,随着万达总部由大连迁至北京万达广场,公司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发展平台、人才资源以及国际视野均有了显著提升。 从这一系列动作可见,王健林正在对万达进行战略性调整,通过剥离部分不良资产,并设立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以优化企业结构和提升资产质量。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企业治理中的灵活机动性,也可能为万达未来的战略转型铺平道路。 王健林与万达集团的资产管理和全球扩张 在经历了多个领域的深入发展后,王健林领导的万达集团步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标志着万达集团大规模进入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时刻,此后的数年中,该集团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持续拓展其商业版图。 2011年6月,为进一步巩固在娱乐领域的地位,万达集团成立万达影视制作公司,正式进入电影行业的竞争。紧随其后,2012年2月,集团再次创新,成立了旗下首家奢华品牌酒店管理公司,标志着其在高端服务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2013年,万达继续强化其文化旅游产业链,推出了集购物、休闲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万达文化旅游城。2014年10月,随着昆明西山万达广场的开业,万达集团的商业综合体数量达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百座。 在资本市场,2014年12月23日,万达商业地产成功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达到48港元每股。此次上市前,万达所持有的商业地产部分的估值已高达1787亿人民币,彰显了集团的雄厚实力。 至2015年,王健林通过数百亿元的资金投入,积极进行海外并购行为,成功收购了包括美国第二大院线AMC、世界铁人公司及盈方体育传媒集团等知名企业,这一系列的并购行为,显著提升了万达集团的全球影响力。 借助多元化的资产组合和全球化的战略眼光,到了2016年,王健林的个人财富达到了约1700亿人民币,这一数字使他超越了长期以来的首富李嘉诚,荣登全球华人首富之位。这标志着王健林不仅在国内经济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其卓越的商业才华。 财务策略转型与债务重组 在商业领域享有盛名的王健林先生,曾经以其庞大的财富和企业帝国受到广泛关注。他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受到瞩目,还以一系列富有洞见的言论影响了公众,例如“设定一个可实现的小目标”和“胆识胜于学历”。然而,随着企业扩张的步伐,王健林及其旗下公司面临了一系列财务上的挑战。 2017年,万达集团试图收购马来西亚的大马城项目,出价是竞争对手中铁集团的两倍。不幸的是,这一计划并没有如预期般顺利进行。同年6月,中国银监会对国内银行进行了一项调查,目的是审视包括万达集团在内的几家企业的贷款状况,特别是那些在海外投资领域表现活跃的公司。这项调查着重评估了这些公司的财务杠杆及其潜在风险。 随后,万达集团遭遇了严重的股市和债券市场双重打击,王健林的个人财富因此大幅缩水,从一位备受尊敬的首富转变为负债累累的企业家。在这一时期,王健林的负债额度一度超过了6000亿人民币。 面对严峻的财务困境,王健林采取了果断措施,实施了“断臂”策略,将万达集团转型为轻资产模式。经过三年的沉寂与努力,王健林成功逆转了局面,不仅清偿了高达6000亿的债务,还在经济上实现了强势回归,重新跻身于亿万富翁之列。 应对地产行业低迷的资产重组策略 随着2022年地产行业的持续萎靡,企业巨头万达集团的掌舵人王健林面临新的经营挑战。为了有效对冲风险,王健林采纳了资产轻资本化的策略,通过出售旗下的多项重要资产进行结构调整。 在具体的资产调整行动中,王健林果断将包括上海松江万达广场、西宁海湖万达广场和江门台山万达广场等在内的多个购物中心的控股权转让给了“珠海稳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股权结构,也为集团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将持有的上海万达广场置业有限公司全数股份转予上海家昇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和芜湖浦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标志着其对资产结构的深度优化。 在年末,太仓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亦经历了股权变更,大连万达商管集团退出股东行列,由苏州联商叁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全额持股,从而集中资源,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最引人瞩目的是,王健林还完成了对万达电影的股权转让,上海儒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21.55亿元人民币收购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51%的股权。这一系列操作彰显了王健林在资本市场上敏锐的洞察力与决策能力。 总体而言,王健林通过这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资产处置,不仅稳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更为万达集团在未来市场中的战略转型奠定了基础。 调整万达资产结构以应对不良资产 随着2024年的到来,王健林继续对旗下万达集团的资产组合进行战略性调整。近期的财务举措包括了对商业地产项目的股权转让以及剥离与核心业务不相关的附属实体。 今年1月,标志着资产轻化战略的一步,佛山顺德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经历了一次股权转变,其中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退出,不再担任股东。取而代之的是,佛山市悦商茂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承接了其股份,实现100%持股。这一变化凸显出王健林对于优化资产配置的决心。 在4月11日透露的消息中显示,作为集团重组计划的一部分,大连万达集团的关联公司已达成一项协议,将旗下的高端游艇制造商圣汐国际出售于Lionheart Capital。此举可视为王健林进一步削减非核心业务,集中资源以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自王健林投资162亿成立全新商业资产管理团队后,他对2024年不良资产市场的新变革趋势提前进行了预测。这一决定在商界引起广泛关注,彰显了王健林对资产管理领域的雄心壮志,并传达出一个重要的信号:不良资产市场即将迎来一场全新的变革。 AMC不良资产圈 10万人不良资产交流群 商非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各类信息服务基于网络新闻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往期精彩 回顾新手入门:不良资产历史 不良资产实操案例解析 万亿央企严正声明,2.5折要小心,结清实为“反催收”套路! 6家银行解散,负债130亿,首个地方政府破产重整 不良资产债权执行37个节点 不良资产实操债权挑选与处置 不良资产入门 新手做不良资产从哪开始? 不良资产做居间怎么获客? 不良资产执行中,强制公证有什么好处? 不良资产实操,股东执行异
3,097
11
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启动24项标准设计编制工作
·供稿:设计处、标准造价中心 END 监制:高健    运维:大众网 更多动态,请留意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方网站 http://zjt.shandong.gov.cn/ 往期回顾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2024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工作的通知  · 习近平在重庆考察时强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 政研观察丨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绘就新时代文化长卷
3,098
8
检察机关办案数据披露:今年前三月起诉未成年犯罪1.2万人
2024年1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持续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关于刑事检察工作情况 (一)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情况。 共批准和决定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6.8万人;不捕8.4万人,不捕率33.2%。共决定起诉34.7万人,不起诉8.4万人,不诉率19.4%。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情况。 已办理的审查起诉案件中,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人数占同期审结人数的87%;检察机关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占量刑建议提出数的95%以上;对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法院采纳人数占同期提出量刑建议数的90%以上。 (三)刑事诉讼监督办案情况 1. 立案监督。对公安机关开展立案(撤案)监督3.2万件;监督后公安机关已立案(撤案)2.7万件。 2. 纠正侦查活动违法。针对侦查活动违法行为,提出纠正8万件次,监督采纳率92.8%。 3. 刑事抗诉。提出抗诉1400余件,法院采纳抗诉意见改判和发回重审700余件,占法院审结总数的75.7%。 4. 纠正刑事审判活动违法。针对刑事审判活动中违法行为,提出纠正2700余件次,同期审判机关采纳率94.1%。 (四)刑事执行检察情况。 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提出纠正4100余人;对刑事执行活动违法行为提出纠正4.5万件;对监外执行活动违法行为提出纠正1.5万人;对财产性判项执行履职不当提出纠正1.4万件。 (五)检察侦查案件情况。 立案侦查580余人,其中直接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案件500余人,机动侦查(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80余人。 二、关于民事检察工作情况 (一)对民事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监督情况。 办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2万件,提出监督意见2700余件,其中提出抗诉800余件,法院改变600余件,占法院审结数的91%;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900余件,法院裁定再审后改变2000余件,占法院审结数的96.6%。 (二)对民事审判活动监督情况。 对民事审判活动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6600余件,法院同期采纳率79%。 (三)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情况。 对民事执行活动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8200余件,法院同期采纳率71.9%。 (四)对民事虚假诉讼监督情况。 提出的民事诉讼监督意见中涉及虚假诉讼1400余件。 (五)民事支持起诉情况。 办理支持起诉案件2.6万件,其中支持农民工起诉1.2万件。 三、关于行政检察工作情况 (一)对行政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监督情况。 办结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4500余件,其中向法院提出抗诉30余件,法院再审改变20件,占法院审结数的74.1%;提出再审检察建议50余件,法院裁定再审后改变30余件,占法院审结数的92.1%。 (二)对行政审判活动监督情况。 对行政审判活动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2000余件,法院同期采纳率81.6%。 (三)对行政执行活动监督情况。 对行政执行活动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3700余件,法院同期采纳率75%。 (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情况。 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1300余件。 四、关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 (一)立案情况。 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1万件。其中民事公益诉讼类立案3600余件,行政公益诉讼类立案2.7万件。 (二)检察建议整改情况。 提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6万件,检察建议整改率95.3%。 (三)提起诉讼和判决情况。 提起公益诉讼1600余件。同期,法院一审裁判支持率99.6%。 五、关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 (一)审查逮捕情况。 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7800余人。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7100余人。 (二)审查起诉情况。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决定起诉1.6万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决定起诉1.2万人。 (三)有关特殊制度适用情况。 通过帮教回访、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形式对不批捕、不起诉、被判处刑罚、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受刑事处罚等人员开展特殊预防工作280余次;开展法治巡讲3000余次。 六、关于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情况 (一)刑事检察情况。 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3700余人。起诉案件所涉罪名,主要是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分别为1300余人和1500余人。 (二)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情况。 受理涉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监督案件300余件,行政诉讼监督案件90余件,立案办理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00余件。 七、关于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情况 (一)信访工作情况。 接收群众信访20万件,其中重复信访6.2万件。受理刑事赔偿申请100余件,决定给予刑事赔偿案件90余件。 (二)司法救助工作情况。 办理司法救助案件9800余件,对9500余人发放司法救助金。 八、其他工作情况 (一)入额院领导办案情况。 全国检察机关入额院领导办理案件13.5万件。其中各级院检察长办理1万件,占7.4%;副检察长、检委会专职委员及其他入额院领导办理12.5万件,占92.6%。 入额院领导办理案件中,刑事检察类案件(含刑事执行检察、未成年人检察、控告申诉检察)10.3万件;民事、行政检察类1.5万件;公益诉讼检察类9500余件;案件管理类6000余件。 (二)检察长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情况。 各级检察院检察长、受检察长委托的副检察长,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2100余人次。 来源:检察日报社 记者:常璐倩 编辑:王岚芳 欢迎大家『三连』↓
3,099
8
全人常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决定 (2024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 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作出修改 (一)将第九条中的“国务院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修改为“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水利等部门”,删去其中的“同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指导”。 (二)将第十九条中的“会同科学技术等相关部门”修改为“会同相关部门”。 (三)将第二十三条第二款中的“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林业、水利、科学技术等部门”修改为“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水利、科学技术等部门”。 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作出修改 将第九条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作出修改 (一)将第五十四条第二款、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第七十九条、第八十条中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修改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二)将第五十四条第三款修改为:“国务院卫生健康、科学技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中医药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组织开展生物资源调查,制定重要生物资源申报登记办法。”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