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5.54k
article
stringlengths
1
86.9k
label
stringclasses
6 values
王功漁港(王功漁火碼頭)
王功區是臺灣西部極具特色的漁村,自從「王功甦醒」全國文藝季舉辦後,更全力朝休閒漁村觀光產業發展,鄉內的人文、漁業養殖及濕地生態,都相當豐富。「王功漁火」,是昔日彰化縣八景之一。芳苑鄉面積有96.89平方公里,據史載,三百八十多年前,福建省移民渡海而來,從事農漁業,並與福建省通航貿易,早期名為「番仔挖」。日治時代改番挖區為沙山庄,因本鄉多屬沙丘而得名,設庄役場,民國34年(西元1945年)後轄臺中市,經地方協議定為芳苑鄉,目前有26村。典型沿海漁村的王功地區,王功蚵全臺聞名,配合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如紅樹林、水鳥、潮間帶招潮蟹、彈塗魚等海岸風光,王功漁港、燈塔、望海寮、竹筏等富麗漁村景象,及蘆筍田、乳牛場、養殖池等地方產業,彰化縣政府也正進行王功港區的城鄉新風貌工程,使王功魅力四射,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采風。鄉內的漢寶溼地,是繼大肚溪河口後,中部地區聞名的水鳥勝地,環保團體計畫做生態園區的營造,並曾舉辦「漢寶野鳥節」活動,讓喜愛賞鳥的民眾趨之若鶩。芳苑鄉因農漁業特產豐富,王功美食也頗受老饕的喜愛,走趟芳苑漁鄉之旅,收穫滿行囊。
news
二水
城鄉小鎮二水,以八卦山與濁水溪為主軸的整體景觀,形成自然清新的觀光資源,依山傍水,景致宜人。二水火車站是集集支線與西部縱貫鐵路連接的交通要站;亦是通往集集、日月潭、溪頭等地及南投「內山」的重要門戶。本地有臺灣最古老三大埤圳之一的八堡圳;名聞遐邇的林先生廟;文人雅士夢寐以求的螺溪石硯;獼猴保護區、集集線、自行車園道等不勝枚舉,值得推介給您來一趟知性之旅。碧雲禪寺 供奉慈悲的觀世音神像,是附近地區最久的一座佛寺,碧雲寺背山面池,地勢孤高寧靜,氣氛莊嚴肅穆。林先生廟 為了紀念清代開發八堡圳水利設施的功勞者所建築之廟,這座廟的建築特色,充滿古意,洋溢著山水風情,並揉和著優雅與獨特的建築外觀。臺灣螺溪硯石 螺溪硯石是二水的特產,取自濁水溪的支流螺溪,石質堅硬細緻,可保存水份不易乾掉,因此能研出上好的墨,不會乾硬,而且清洗容易,是絕佳的製硯上品。螺溪硯顏色很多,以深紅的螺溪硯最稀有,價值也最高。
news
田尾公路花園
田尾公路花園乃指沿「一號省道」之公路,跨田尾、永靖二鄉,園內花卉種類繁多。「菊花不夜城」為此公路最大特色,配合菊花的「短日照」特性,花農必須藉夜間照明,控制花期。每當夜幕低垂時,公路兩旁數以百計的燈火,徹夜通明的奇觀,使花園宛如不夜城,每年12月到翌年2月是公路花園的觀光花季。
news
鹿港老街
由於昔日的鹿港是以貿易為主,港口附近由於地利之便,便形成船行與商家的重要據點。瑤林街、埔頭街、大有街因臨近河道,於是成為船行與碼頭的集中區。 鹿港繁盛時碼頭區的主幹─舊街,即今之埔頭、瑤林、大有三條街道,曲折的紅磚巷道兩旁林立著重新整修過的舊式店屋,其奧妙的內部格局和舊式外觀耐人尋味,在此可找到若干老鹿港的風貌。 走進瑤林、埔頭二街的紅磚道,便令人油然而生一股古樸之意,宛如進入時空隧道。閩南風味的古老宅第,門楣上的各式避邪古物,以及兩旁的門聯,都訴說著舊時父老們的生活步調及型態。近年來由於觀光采風盛行,一些屋主便經營起民俗藝品店,使遊客在望風懷遠之餘,亦增添不少駐足之處。 街道特別彎曲,有時甚至成直角連串轉彎,所以會如此是先民智慧的展現與適應生活的艱辛,走在街上請仔細體會每一曲折所蘊含的歷史故事。經過長期歲月的沉澱,這裡氣氛由從前的熱鬧繁華轉為今日的淡泊悠閒。
news
日月潭大竹湖步道
 長度只有200公尺的大竹湖自然步道,是日月潭邊最短的步道。從公路下方的停車場旁進入,不遠處便有一座觀景台,觀景台右側往下即是深入潭畔的步道,在步道下方的潭面有一處滾滾作響的出水口,那是日月潭有名的特殊景點 ─ 日月湧泉。其實,那是武界引水道的出水口,日治時期,日人從仁愛鄉武界部落鑿通一條地底隧道直通日月潭,將濁水溪上游的水引進日月潭,以作為日月潭固定的水源。水鳥溼地 ─ 由於長年沈砂堆積,逐漸淤淺而蔓生整片蘆葦,是潭內魚蝦棲息繁殖的重要場所,也是鷺鷥、夜鷺、翠鳥的棲息地。到了候鳥遷移季節,更是雁鴨成群、蔚為奇觀。搭乘日月潭纜車升高卜吉山後,隨即跨過一段山谷,這段如珍珠項鍊般的纜線,在空中畫出一道微笑的弧度線條,其間視野全無遮攔,是鳥瞰潭景最佳航程。
news
日月潭松柏崙步道
松柏崙曾是邵族祖先登陸往返埔里社「收番租」的路線,更是他們袁姓氏頭目祖靈祭的重要場所。在日月潭未蓄水時,是重要的挑鹽古道,步道臨潭處設有挑夫雕塑意象。步道入口位在文武廟與孔雀園之間,從蜿蜒曲折的密林小徑抵達展望台,沿途可盡情欣賞原生草木、蟲鳥生態與潭畔的浮田、漁舟。
news
日月潭玄光碼頭
玄光碼頭為全長850公尺的青龍山步道的起點,沿階梯而上將先抵達玄光寺,再繼續拾級而上可通往玄奘寺。由於許多虔誠的信徒會乘船至玄光寺碼頭,並參拜兩座寺廟,如同宗教朝聖的儀式,故又有「朝聖步道」之稱。
news
日月潭水蛙頭步道
水蛙頭步道位於大竹湖及伊達邵之間,入口處有青蛙雕像及小客車停車場,步道長500公尺,落差約60公尺,為高架棧道鋪設而成,行走於竹林幽徑上,終點為水濱的環狀動線。途經孟宗竹林,景致優美,原生林木、蕨類豐富,步道旁有多株木荷,夏天時盛開白色花朵,極富觀賞價值。沿途觀賞蝶舞、鳥飛、魚躍及蛙跳的活潑生態,潭邊設置「青蛙疊羅漢」銅雕,栩栩如生的述說地名的由來,也成為水位升降的觀測指標。
news
日月潭伊達邵碼頭
伊達邵碼頭是搭乘遊艇的重要據點,更是欣賞湖山景緻不可錯過的地點,隨著觀光旅遊業興盛,帶來了相當多的人潮,歷經地震影響後整體再造,包括伊達邵碼頭廣場、新建的八角涼亭與船型設計的伊達邵遊客中心。近年更是日月潭重要活動的舉辦地點,如日月潭花火嘉年華、日月潭萬人泳渡,都是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到此遊訪。而除了搭乘遊湖巴士飽覽日月潭美景外,遊客也可以選擇自水社碼頭搭船前往伊達邵碼頭,十分便利與快速。
news
水社商圈
水社為日月潭重要的交通轉運樞紐:就陸上交通部分,遊客可在這裡搭乘台灣好行日月潭線、日月潭遊湖巴士及前往溪頭、車埕等景點之公車,另外還能租賃自行車並體驗日月潭自行車道;就水上交通部分,這裡也可以購買遊湖船票。此外,周邊有許多飯店、民宿、商店等,提供遊客住宿、餐飲、選購伴手禮等多項服務,一旁的水社碼頭更能眺望日月潭的湖光山色。
news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車埕遊客中心
 
news
向山自行車道
日月潭自行車道全長約6.4公里,向山段由水社至向山遊客中心,將兩個重要休憩點連成一線,全長約3.4公里。兩端各有單車服務站,其中最貼近水面的區段全長約0.4公里,將自行車道架在水面上,繞過住家與商店,凌水而行,號稱「水上自行車道」。
news
十宜樓
十宜樓為一跑馬樓,是騷人墨客夜宴吟詩論對的聚會所。早年鹿港文風鼎盛,一些風雅之文人墨客往往相邀清夜吟詠,或煮酒闊談,或品茗對月。相傳此十宜樓之主人即一位十分好客之雅士,為使客人可在高處倚欄望月,故於相連的兩樓間建一跑馬廊,以供清客憑欄望月。
news
林班道體驗工廠
林班道體驗工廠為延續振昌木業的精神理念,打造的DIY木作工藝園區,體驗工廠擁有近百種木作品,提供已裁切好的木材及DIY組合教學,讓遊客在自已動手做的過程中,感受DIY的樂趣以及完成的成就感,結合傳統手工技術及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帶有巧思的各種生活用品加上獨特的手工藝,讓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體驗工廠擁有木作技術純熟的設計團隊,充滿對木製品的喜愛及豐富的專業經歷,在生產時兼顧產品結構和使用的耐久度,在設計時從生活的需求出發並保留生活的自然原味,所使用的木材皆為再生林木,不使用任何色漆,保有原木色澤及細膩的木紋路,溫潤的原木質感帶來一場具有溫度的木質生活美學,林班道體驗工廠歡迎小家庭、大團體一起來體驗木工DIY的新鮮與樂趣!
news
二林鎮
二林鎮為彰化縣農業重鎮,近年部分稻田轉作,多改種水果,例如葡萄、火龍果等,其中金香葡萄多用來釀酒,造就二林鎮是全臺灣酒莊密度最高的地區,例如台灣酒窖佔地廣闊,室內展示區陳列各酒莊的酒款,並設有品酒專區,戶外則是大片休憩綠地,為假日最佳展演場所,區內栽種葡萄教學示範區,提供戶外教學及生態導覽體驗。全台知名的蕎麥,每年12月份形成一遍白色花海,收成後製作蕎麥麵,以及紅薏仁等,因而打響「二林三寶」名號。除了知名農特產品外,二林鎮依照季節的轉變而有不同的花海點綴,例如每年3-4月東螺溪沿岸盛開木棉花、每年9月底至11月則由儒林路美人樹接棒、12份則是蕎麥花雪白花海撲滿大地,都吸引民眾前來捕捉不同花海景色。二林鎮不僅可品嘗葡萄酒、賞花,鎮上還有一縣定古蹟之仁和宮,其為二林地區最早的廟宇、以及二林公學校禮堂、武德殿等歷史建築供遊客參觀,充分滿足遊客感官及精神層次。
news
日月潭水社碼頭
水社碼頭是日月潭搭船遊湖的重要據點,岸邊有多家餐廳、店舖、旅館形成的觀光商圈,是旅客到日月潭的必遊景點之一,碼頭除了有多間遊艇業者供民眾選擇,也設有親水步道及自行車道,適合全家大小漫步欣賞碧綠的湖景。
news
貯木池
貯木池過去是用來貯存原木的池子,在民國50-60年代車埕木業發達時,會使用搬運木材的天車(起重機),將原木浸泡於池子內,讓樹脂釋放,延長木頭使用期限。如今貯木池旁已規劃有環湖步道,步道旁栽種楓樹、樟樹、落羽松、艷紫荊等植物,池邊豐富生態也吸引水鳥棲息,背後還有群山環繞,景緻優美,彷彿置身日本!
news
茶二指故事館
為奔忙的生活,找到停歇的角落。茶二指故事館,是您心靈的驛站、夢想的溫床。「把臺灣茶帶向全世界」,是長順百年來的經營理念,透過「茶二指故事館」的成立,希望體現臺灣獨特的溫厚人情,展現蘊含豐厚親情的父道傳承、以及臺灣傳統的茶道文化和開創精神。
news
王英信美術館
王英信美術館經過長達十五年的籌備、設計、植栽園區,規劃出屬於自己雕塑公園,並在文建會(現為文化部)的幫助下,於民國96年(西元2007年)成為「地方文化館」,開館當日許多政要、藝文界人士、民眾到場祝賀,參觀人潮絡繹不絕、盛況空前,為南投地方藝術界一大盛事。讓雕塑在大自然成長是王英信多年來追求的願望,把雕塑品佇立戶外,擺脫美術館貴族式的陳列,讓它們與陽光、風雨對話。為此王英信用盡多年的心思尋找這片與大自然更接近和創作心靈契合的一處天地,邁入更高的藝術境界。為尋找一處清幽的創作環境,並讓雕塑品美化自家庭園,十七年前開始在藝術大道尋找一塊屬於自己的清幽、有山有水創作無干擾的園地,尋尋覓覓半年間看了一百多處山坡地,最後終於在南投縣草屯鎮雙冬九九峰對面找到了1.2公頃多的山坡地,兩旁是由樟樹及雕塑交織而成;閒暇時王英信還會充當導覽解說員,為藝術同好解說作品內涵,讓民眾在大自然中享受芬多精與雕塑品做最直接的對話。王英信從事雕塑已經三十餘年,作品已經相當可觀,美術館就位在臺灣藝術大道的中潭公路旁的山坡上,隱藏在一片翠綠林木中,走進園區內,石板步道旁,盡是樟樹、果樹和各種大小雕塑品,目前園區內佇立了大型、中型雕塑像作品約一百二十餘件,像是英國雕像大師亨利摩爾人像(高5公尺)、夏日(高4.2公尺)、吶喊(高4.2公尺)、慈(高3.3公尺)、永恆一對八十多歲的裸體老人(高2公尺)、前總統李登輝打高爾夫球人像(高2.2公尺)、楊三郎人像(高2.2公尺)等,另三十餘件等身大的作品,散發出濃濃的藝術氣息。
news
芳苑鄉
芳苑鄉位在彰化縣西邊靠海,「芳苑」古地名「番仔挖」,特產「蚵」,而這裡的蚵田是靠著黃牛到海裡耕作,因而形成「海牛文化」。海牛文化是彰化縣的重要無形文化資產,也是代表性的產物,這裡的黃牛部耕田而是下海,拉著牛車到海裡載運牡蠣,協助蚵農養家活口。不過近年因被機動性高的「鐵牛車」取代,目前黃牛隻數所剩不多,但也隨主人轉型從事休閒事業,加入潮間帶生態旅遊行列。芳苑鄉潮間帶因為海水和溪水泥沙匯聚交會混合,形成黑色髒污感的泥沙混合海灘,因而有黑色大地之稱,但也因為有機質豐富適合魚蝦蟹貝螺類生長覓食,所以生態精采多元。海牛採蚵之旅並非時時可體驗,必須配合海水潮汐,只能利用退潮時間進行,也是芳苑生態旅遊的獨特之處。「王功漁火」曾是彰化八景之一,王功海岸更擁有豐富的生態人文景觀,例如水鳥、紅樹林、燈塔等,縣府目前正辦理「芳苑濕地紅樹林暨其週邊整體環境改善」,打造最適合觀察紅樹林生態步道的體驗區。另外王功蚵藝文化館致力於改造廢棄蚵殼,譜出再生蚵藝創意美學,是王功漁港轉型為觀光休閒、推廣蚵藝工藝的重要推手之一。芳苑鄉海岸雖然滿布黑色泥沙礫石,不若其他細白沙灘的戲水玩法,但這片黑色大地反而打造出令全臺引以為傲的生態旅遊,吸引遊客造訪體驗。
news
車埕木業展示館
車埕早在日治時期因蔗糖、樟腦、木材等之輸運交易以及日人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計畫所導入的人力和物力而盛極一時。民國47年(西元1958年)間林業鉅子振昌興業董事長孫海先生標到南投丹大林區林班之採伐權,取其交通疏運便利之優勢,就近來到車埕購地設廠,經營木料生產和內外銷,極盛時期引進2千多名的就業人口,造就了車埕的二度風華,使得車埕與水里一帶有「小臺北」之稱。70年代後,林業政策轉向著重造林和國土保育,內外銷的鋸木產業在政府禁伐令下無以為繼,大多面臨關廠或轉型的困境,振昌興業向以出口大宗原木料為主,鋸材廠已無用武之地,停工後只好任其荒廢。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提升車埕地區觀光遊憩資源,並增進遊客瞭解往昔木業發展,將原被視為珍貴產業遺址保存文物的舊廠房重建成車埕木業展示館。於民國97年(西元2008年)6月開放的木業展示館,提供遊客瞭解臺灣木業往昔盛況。值得一提的是,舊廠房的木構架是20世紀初的產物,在1950年代是屬於相當先進的設計,所以在重建木業展示館時,採用「新與舊的交疊」覆屋保存舊屋架的設計理念,將舊屋架修復為木業創意館中的展示品,並於舊廠的木構架上另加新木構架,營造新舊木構造交疊於同一空間的趣味,錯綜的支架讓空間充滿變化與獨特的意象美感。也讓遊客看見了歷史演進與時代的進步。到展示館,除了參觀再生的廠房,重回50年代鋸木的場景,還有各種木料展示,一進展場即可聞到不同木頭獨特的香氣,彷彿進入森林裡享受芬多精的洗禮;走一趟木業展示館,對於臺灣的林業發展,又有更多的了解。
news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生為一個21世紀的現代人,對於「自然生態保育」這個名詞應該不陌生。然而,您對臺灣這個美麗的寶島所孕育的自然資源又瞭解多少呢?來一趟位於南投縣集集小鎮的保育教育館,將會讓您對於臺灣的「自然生態保育」有更深入的瞭解。當您走入保育教育館,一棵熟悉的老榕樹映入眼簾,彷彿回到懷舊時光,榕樹下不僅是以往人們聚集活動的場所,其巨大的樹冠層以及甜美果實,更吸引眾多鳥類、蟬、蜥蝪、松鼠、昆蟲等動物,這就是兼具「生物島」及「空氣清淨機」功能的生命樹。此外,館內還以臺灣本土生態及生物為主軸,規劃高、中、低海拔生態系、特有動物、特有植物、環境-生物-人、自然保育、植物的奧秘及動物的奇觀等主題,而各個主題都搭配生動活潑的電腦多媒體遊戲,彷彿把臺灣各式各樣的生態環境都搬到館裏面,讓您可以在短短的幾小時一窺臺灣生物及生態環境之瑰麗與奧秘。參觀完保育館,戶外還有一個占地3.5公頃的生態教育園區及蝴蝶生態園,散步其中花鳥蟲獸不時出現給您意外的驚喜,將是多美妙的經驗。我們誠摯的邀請您,與我們共同分享臺灣自然生態的繽紛與美麗。
news
牛耳藝術渡假村
埔里牛耳藝術渡假村是為了收藏素人藝術家林淵先生的作品而成立的石雕公園,創辦人黃炳松說:臺灣三位名雕刻家,楊英風、朱銘、林淵生肖都屬牛,他們共同為臺灣藝術創作努力,希望執雕刻藝術之牛耳,所以石雕公園以此為名。民國76年(西元1987年)成立的埔里牛耳石雕公園,園區佔地兩萬坪,經過多年的孕育成長,已經從單純的石雕展示,發展成多元化的休閒渡假中心,在此享受鄉野的藝術傳奇,舒適溫馨的渡假小木屋,悠閒新活力的渡假會議,花漾年華SPA館,健康蔬食桐詩桐畫餐廳,繁花似夢賞桐花,生命的無限禮讚,盡在埔里牛耳藝術渡假村!
news
日月潭玄光寺
玄光寺建於民國44年(西元1955年),原是玄奘大師舍利子由日本取回後,暫時安奉的地方,民國54年(西元1965年),玄奘寺興建完成後,玄奘大師舍利子才改移奉至玄奘寺。該寺地處日潭與月潭的陸地交界處,外觀為仿日式寺廟建築,內供奉玄奘大師的金身,上懸「民族家師」匾額,臨潭背山,離潭僅十餘公尺,寺下設有碼頭,遊客可搭船至碼頭,再拾級而上參觀。
news
日月潭慈恩塔
離開玄奘寺後,往月潭方向走約600公尺,可見一條斜坡岔路通往慈恩塔,自該塔停車場開始步行500公尺的森林小徑,即到慈恩塔。此塔乃蔣中正總統為感念母恩偉大而建於民國60年(西元1971年)元月,期以昭示國人,克盡孝道,永懷慈恩。慈恩塔位於海拔954公尺的沙巴蘭山上,當初建塔時,所有建料均利用船運過月潭水面,再用流籠送上山,工程相當艱巨,塔高僅46公尺,塔頂正好為海拔1,000公尺。建成後,塔高聳入天,儼然成為日月潭著名的地標建築。從慈恩塔最高層往拉魯島瞭望,拉魯島、玄奘寺與慈恩塔,約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地形宛若是龍頭伸入潭中取水,拉魯島位於入水處,玄奘寺位於龍頭,慈恩塔則是龍之心臟部位。 慈恩塔入口大門處之「慈恩塔」匾額為蔣中正總統親題,塔內有一口巨大的鎮塔銅鐘,該塔建成後即懸掛至今。至於蔣母王太夫人靈位則奉於塔前之宮殿式別墅,而塔所在的山頂,空地與草坪廣大,並種了梅、柏等花木,還有石桌、石椅供遊人小憩。
news
參山國家風景區-松柏嶺遊客中心
臺灣中部氣候宜人、景色秀麗,擁有豐富的自然、人文及產業資源,極具發展觀光潛能,因此交通部觀光署將獅頭山、梨山、八卦山3個風景區合併為「參山國家風景區」,其行政區含括新竹、苗栗、臺中、彰化、南投等5縣市18鄉鎮市區,總計面積約77,521公頃,並於民國90年(西元2001年)3月成立「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專責轄區觀光旅遊業務。本區饒富多變的地形地貌,高山、湖泊、峽谷、丘陵、瀑布等,造就出令人驚艷的特殊景觀,搭配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如鳥類、魚類、昆蟲類等,及隨季節更替的花卉與山林景觀,讓本區生意盎然。人文方面,融合客家、閩南、賽夏及泰雅等不同族群,展現多元包容的文化面貌,其所遺留下來的生活文物與傳統習俗,都是極待保存的珍貴資產。此外,歷史悠久的名剎古寺、特色古厝等古蹟建築群,也是本區重要觀光特色,值得細細觀賞、深入瞭解。轄區內除有靜態的景觀、人文之旅外,還有動態的樂活之旅。區內多條步道、自行車道相互串連,不僅是踏青賞景的最佳選擇,也是登山客與車友們的熱門首選,尤其炎炎夏日走在綠蔭相伴的步道內,令人暑氣全消。到了冬天,則是泡湯的好時機,優質的溫泉與設施完善的湯泉會館,是寒冬裡的溫暖享受。本風景區因地理位置佳,氣候條件適宜,擁有優良的土壤、水質,所培育出的農特產,如溫帶水果、高冷蔬菜、茶葉、鱒魚等,鮮甜味美,尤其本區所產的茶更是遠近馳名,從獅頭山的東方美人茶、梨山的高山茶到八卦山的松柏長青茶,一路由北往南茶韻飄香;還有原住民風味餐與客家美食,都是來此必嚐的在地好味道。
news
日月潭玄奘寺
 
news
九九峰自然保留區
九九峰為南投縣境內著名的觀光景點,位於烏溪北岸,從臺14甲線公路雙冬路段上可清楚看見許多並列的山峰,此是臺灣除三義火炎山、六龜十八羅漢山之外,著名的三大火炎山地形之一。山腳下設有露營區及生態藝術園區。
news
八通關古道
西元1874年,日本藉口牡丹社原住民殺害琉球海難漁民,大舉進犯,清政府只得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來臺交涉。事後,沈葆楨力主開山撫番,於是兵分三路,自北、中、南三線開闢道路通達東部。中路由林圯埔(南投竹山)經東埔、八通關,到璞石閣(花蓮玉里),西元1875年,由總兵吳光亮率領飛虎軍,歷時十個多月完成,全長265華里(約152公里),即今所稱「八通關古道」。開闢此路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廣招中國內地漢人至後山(東部)開墾,以充實全島,防範外國人侵擾,但招墾工作成效不彰,對古道少加利用,軍工維護不繼,於西元1891年緊縮臺政後,撫番政策名存實亡,八通關古道便逐漸荒沒。之後歷經日人治臺理蕃事業、布農族抗日行動等事件,八通關古道訴說著清政府對臺灣經營,見證漢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也象徵長達十八年連綿不斷的布農族抗日行動的英勇事蹟,歷史也在八通關古道的一草一木中一一浮現。
news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位於溪頭附近凰鳳谷風景區內的鳳凰谷鳥園,是第一座由政府投資經營的飛禽公園,園區遼闊,園內風光明媚,飼養上百種世界各地的珍禽異鳥,並有天然賞鳥區,是可寓教於樂的極佳景點。 佔地30公頃的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原國立鳳凰谷鳥園)為一天然森林,配合自然地形,迂迴而設十餘座鳥園,飼養展示臺灣本土與世界各地五千餘隻各種生態習性不同的山鳥、河鳥、海鳥與候鳥,闢有步道與石階銜接,全程約2公里,為東南亞最具規模的鳥園。其中,依傍山勢用鐵絲網籠罩的天羅地網區,約有八層樓高,其內保持原始自然生態風貌,遊客可入內實地觀賞鳥類自然生態行為。 園區飼養展示臺灣本土及世界各地數千隻的珍禽異鳥,主要為創造具有自然欣賞之教育環境,以鳥禽之觀念,擴大民眾對自然野生鳥禽的認識及自然生態保育環境的觀念。
news
松柏嶺森林公園
松柏嶺昔稱松柏坑,位於八卦山南端海拔500公尺最高峰,以出產「松柏長青茶」及道教勝地「受天宮」聞名,「松嶺遠眺」為南投八景之冠。受天宮緣起於西元1657年,位於彰化縣二水鄉與八卦山脈南端海拔500公尺交界處,宮廟居高臨下眺望西部平原、嘉南平原遠至西海岸線。宮中主祀玄天上帝,為全臺道教信仰中心,每年農曆12月至次年3月是廟會重點期間,亦是觀賞各地陣頭、藝閣匯集表演的好地方。受天宮由於天然地理條件優越,經常雲霧瀰漫,自清領時期即引進茶樹栽植,民國64年(西元1975年)蔣故總統經國視察松柏嶺,品茗之餘,有感茶葉香郁芬芳,特將本地所產之茶命名為「松柏長青茶」,迄今茶園面積及產量均為全臺之冠。受天宮附近闢有松柏嶺旅遊服務中心,內部規劃有旅遊服務台、人文資料館、多媒體視廳室及茶葉展示館等,提供遊客旅遊資訊查詢、遊憩教育及相關解說服務。受天宮採用南北綜合式四層鐵筋混水泥構造建築,廟前廣場是遠眺清水溪、濁水溪的最佳位置,朝拜者也可就近走一趟鄰近的登廟步道或茶香步道。茶香步道是松柏嶺地區往田中之古道,步道旁設置兩座大涼亭,天氣晴朗時可遠眺臺灣海峽。沿途有依名間鄉的地理景觀及特色設計的拼花走廊,每幅圖案都有詩意,呈現的是茶鄉由早到晚的景致及松柏嶺的觀光景點。
news
鹿谷鄉農會茶葉文化館
鹿谷小半天地區農家早年多栽培孟宗竹,爾後引入茶樹,隨處可見茶園、竹林深淺綠意交錯,竹鄉風情動人。當地跨業交流協會與鹿谷小半天形象商圈合作,把茶園、製茶廠、餐廳、民宿整合起來,規劃成完整又特色十足的觀光行程,讓遊客重新認識這個山明水秀的好地方。曾有扶輪社、高科技公司、外國僑民、駐華使節、政府機構、媒體記者等三十餘國近百團團體實際參與生活體驗之旅,給予最高評價,希望能將此優質社區推薦給您!來到鹿谷,不妨到鹿谷鄉農會茶業文化館,其於民國85年(西元1996年)10月落成,佔地約200坪。境內雲霧飄緲、翠峰環繞,一座三層樓的傳統中國宮廷式建築,朱楹飛檐的外觀,搭配滿溢茶香的內涵,是您長途旅遊的貼心小站。一樓為鹿谷鄉農特產品展示中心及門市部,二樓有靜態、動態的茶藝活動,三樓有田園藝廊,來到這裡啜口茶、小歇片刻,安心品茗、試茶的好地方!
news
谷關溫泉
谷關溫泉位於臺中市和平區博愛村,計有兩處泉源,一在溫泉旅社區的河谷中,另一處位於河谷上游,泉水自山麓冒出,水量豐裕。該泉水溫度約為攝氏48度,氫離子濃度為9。
news
車埕車站
車埕火車站建於日治時代,是集集支線鐵路的終點站,集集線全長29.7公里,是台鐵支線中最長的一條鐵路,從二水站上車,飽覽沿線風光,在穿越第五座隧道後,視野從隧道裡的一片漆黑,到眼前藍天綠林的豁然開朗,有如進入桃花源般的意境,因而又有「秘密花園」之稱。現在的車埕站風貌,經歷921地震的嚴重毀損後,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使用原木重建而成的,連站前的空地也使用原木鋪設,極富特色。現正積極發展觀光,計劃以鐵道、電力、木材和酒莊產業為推動主軸,希望再造往日榮景。
news
日月潭涵碧步道
舊名「手網地」,因地形如先民捕魚所用的手網撒開之狀而得名,山形似碧,故名涵碧山,又稱碧山,三面環湖,從涵碧樓俯瞰,日月潭青翠的山巒、蜿蜒的湖岸以及湛藍的湖水,交織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涵碧步道乃指蜿蜒於整個涵碧樓的森林小道,步道穿梭於海拔750公尺至780公尺間,全長1.5至2公里,環抱涵碧山,蜿蜒緩行。海拔793.3公尺的涵碧樓(原蔣公行館)就在步道上,全程步行時間約一個小時。過去曾為管制區,蔣中正總統小住時,常散步其間,或由步道下方的碼頭搭船至月潭,前往慈恩塔,至今步道下方仍可見碼頭與一崗哨站。涵碧步道坡度平緩,階梯處均以紅磚砌築,於綠林中更顯古樸典雅。步道兩側林木蒼蒼,樹流蓊鬱,常見五色鳥、山頭紅、繡眼畫眉等低海拔鳥類。由步道遠眺日月潭,水面如鏡,倒映朦朧山色,風光旖旎,堪稱一絕。
news
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山管理站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75年(西元1986年),橫跨花蓮、南投及臺中。太魯閣國家公園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岩峽谷景觀聞名。沿著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層和溪流等風光。四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而成臺灣,慢慢隆起的中央山脈表層岩層受到風化侵蝕作用而剝離,大理岩因而露出地表。這些大理岩受到立霧溪長期侵蝕下切作用與地殼不斷隆起上升,形成幾乎垂直的峽谷。公園內巨峰林立,從清水到南湖大山頂,落差達3,742公尺,造就了層次複雜的植物林相,並提供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空間。瀑布是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的景觀,從太魯閣口到文山間,瀑布相當多,最著名的要屬白楊瀑布、銀帶瀑布、長春瀑布、綠水瀑布等,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流瀑。燕子口和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最讓人心動的自然奇觀,也是峽谷最窄的兩段,臨溪側闢有人行步道供遊客漫步欣賞。燕子口對岸大理石峭壁上可見到許多小洞穴,每當春夏之際,常有小雨燕和洋燕在峭壁間穿梭鳴唱,或在洞穴內築巢,故而得名燕子口。而九曲洞「如腸之迴、如河之曲」的隧洞景觀,遊客可沿迴轉曲折的半明半暗路線欣賞峽谷風光。此外,太魯閣牌樓是一中國味十足的小型牌樓,為留影紀念的熱門景點;長春祠則為紀念開築中橫時所殉職人員,靜立蒼翠山谷中,飛瀑流泉穿瀉而下,構成色調諧和的風景畫。開路英雄永伴青山綠水,英靈堪慰。
news
日月潭拉魯島
拉魯島位在日月潭水庫中央,日月潭是臺灣最受矚目的水庫湖泊型風景區,以拉魯島為界,北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形如月鉤,故而得名。「潭中浮嶼」為日月潭勝景之一,浮嶼指的就是拉魯島。古時這地區為邵族人居住的地方,當時邵族稱之為拉魯島,到了民國35年(西元1946年)改名為光華島。在921地震中,日月潭水壩受損,使日月潭的水位下降了不少,光華島露出水面甚多,在島上發現一處邵族遺址,在邵族人的爭取下,終於在民國89年(西元2000年)將光華島正名為LALU(拉魯島),為邵族語「心中聖島」之意,拉魯島的地位也轉為邵族的祖靈地,不再讓旅客登臨踐踏,遊客只能由在島四周水域的浮橋棧道上,欣賞有關邵族文化展示和歷史發展的裝置。相傳拉魯島原是邵族人心中的一座聖山,邵族人的「先生媽」,也就是女巫,擇定人選時,必須在黃道吉日到拉魯島請示祖靈,得到祖靈的同意,女巫才得到資格,日後才能負起念咒語、主持祭典的重任。近來在島旁水域,也發現一塊日人留下的紀念石碑,簡介日月潭開發的歷史,頗具紀念價值。拉魯島在不同的年代和背景中,還有其他幾種不同的稱呼;清領時期文獻稱「珠嶼」、「珠山」、「珠仔山」;日本人稱為「玉島」等,二戰後被國民黨政府稱為「光華島」。而後正名為拉魯島(LALU)。
news
日月潭文武廟
文武廟位於日月潭北邊山腰處,其由來與日月潭興建史有關。西元1932年,日月潭建壩儲水後,當時潭畔有龍鳳宮,北吉巷有益化堂兩廟,有鑑於潭水過高將漫淹二廟,於是決議遷廟,在地方人士的奔走下,於西元1934年將兩廟合一,即為文武廟的前身。民國58年(西元1969年)文武廟重建,以「北朝式」格式建築,這也就是今天文武廟所見之輝宏建築格局。文武廟形勢陡峻,依山勢而築,愈後愈高,莊嚴雄偉。正門面臨環湖公路,為墨綠色大理石牌坊,正面書曰「文武廟」,左右分題「崇文」「重武」,兩邊樑柱有黃杰先生題書對聯一幅「道貫古今德參造化」「惠昭日月義薄雲天」。拾階而上,為廟的廣場,一對棗紅色巨型獅子抱球呼應,格外醒目。廟的方位採「坐東向西」背山面湖,大有盡攬江山的磅礡氣勢。主要建築為「一埕二庭三殿」;臺灣著名寺廟大多採此佈局,是等級很高的廟宇佈局。進入廟埕視覺隨即被壯觀的前殿所吸引。前殿為樓閣式建築,主要作祭祀之用,故稱「拜殿」;樓閣稱「水雲宮」,祀奉文武廟開基諸神。正殿主祀武聖關羽故名曰「武聖殿」,正殿位居全廟正中,是文武廟群築中最大的建築,高度達21公尺,為正方型的殿堂,此佈局乃是為彰顯帝君之神威。後殿主祀孔子,名為「大成殿」,故依儒教古制構築,與前兩殿有諸多的不同,其特色是屋頂採用非常罕見的重檐廡殿式,是宮殿式建築的最高等級,以表徵孔子的至聖高貴。
news
臺灣地理中心碑
位於埔里鎮虎頭山麓,緊鄰埔霧公路及埔里高工旁。故蔣經國總統曾提「山清水秀」四字於其上,碑體造型美觀而雄壯 ,由兩面白色弧牆環抱,中間碑座為三米高之赭色屏牌,上豎一柱不銹鋼桿,最上端頂著兩偭相交的圓環,整個造型如一朵半開的百合花,是具有地理性意義的遊覽勝地。整座中心碑,從台階下望,翠綠的山影襯出別緻的設計線條,十分壯觀。沿著碑後的石階而上,約四百餘階,便可登上臺灣地理中心天文原點虎子山頂,為臺灣幾何中心點,亦是全臺最大的三角點。虎子山頂有長年古松,鬱鬱蔥蔥,奇麗壯觀。登臨遠眺,可觀日出日落的奇景,亦能鳥瞰埔里盆地的風光。
news
日月潭伊達邵
伊達邵舊名「德化社」、「化蕃社」,邵族主要居住於此,是日月潭邊人口聚集最多的村落。當年蔣中正總統最喜愛泛舟到這兒觀賞邵族山地歌舞,遂使伊達邵成為日月潭重要的原住民文化園區。現是邵族、泰雅族與漢族共居,村內有藝品店、餐廳與旅館等。每年8月15日前後,這裡的邵族會舉行盛大的祭典,屆時整族全員出動,遊客若選擇此時光臨,當可一飽邵族迷人的風情。此外,伊達邵也是水社大山的登山口。毛王爺本名毛信孝,是少數受過日本教育的邵族人。民國38年(西元1949年)蔣中正總統來此時,毛信孝表現得很靈活,率族人在碼頭迎接蔣總統,表演歌舞娛樂,蔣總統對邵族部落組織並不清楚,遂以「酋長」稱呼毛信孝。但邵族本無酋長制度,真正頭目也非毛信孝。積極的毛信孝後來又組織邵族歌舞團,前往前線勞軍,聲名大噪,社會上乃出現「毛王爺」之稱呼,據毛信孝後人表示,「毛王爺」其實是蔣總統稱呼毛信孝的。如今,毛信孝的孫子仍居住在伊達邵,經營「毛王爺之家」藝品土產店,觀光客可去參訪。
news
集集鎮 - 火車印象‧踩風集集
當金色陽光點點、灑照綠色隧道,路上遊人悠閒自在地漫、慢騎著「卡打車」,追著火車、迎著風,美好的田園景色一路相隨,何等逍遙。集集鎮迷人的萬種風情就此展開它全國無可抵擋的特色觀光魅力! 嘈雜、喧囂的轟轟車聲,你厭倦了嗎?煩燥、鬰卒的心靈,你想拋離嗎?集集小鎮的悠閒自在、寧靜舒適的綠色氛圍,絕對能貼近你、擁抱你的心海。悠久的古蹟車站、自然景觀、美食特產,無不融合深度內涵的人文氣息,形塑集集鎮為全國獨一無二的觀光文化小鎮旗艦地位!這個人人心中的觀光休閒天堂夢,只有集集,才能圓夢。來集集搭火車、踩單車,享受綠色的自然魅力風情,是你無法拒絕的誘惑!
news
惠蓀林場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惠蓀林場,為中興大學所屬四大林場之一,面積廣達七千公頃,海拔從450公尺至2,420公尺,綿延不斷的森林兼具溫、暖溫、亞熱三帶的不同特色,其間蘊藏豐富多元的動植物生態,北港溪及其支流縱橫交錯,造就了峽谷、瀑布、激流等天然景觀,景色渾然天成。惠蓀擁有大面積的咖啡園,夏秋時結滿纍纍咖啡果實嬌紅欲滴,形成另一種景觀,在群山環抱碧綠草坪上,一面品嚐香醇濃郁的臺灣咖啡,一邊觀景,融入大自然懷抱,忘了塵俗之煩憂。林區四季遊賞路線,規劃有賞鳥區、賞楓區、賞櫻區、賞螢區,可享受森林浴、健行、賞鳥、賞花等樂趣。林間規劃完善的遊憩步道,提供戲水、賞景、賞鳥、健行、森林浴等多項遊憩活動,可以依自己的愛好、時間與體力,選擇不同的步道中體驗自然生態,途中並可認識各種花草植物,聆聽蟲鳴鳥叫,欣賞步道各具特色的景觀,充分享受戶外生活的樂趣。
news
猫囒山步道
猫囒山緊依日月潭畔,步道入口處位於國光客運日月潭站斜對面、明潭國中旁,可通往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及中央氣象署日月潭氣象站,全長約4.6公里。沿途環境清幽、視野展望極佳,可欣賞滿山遍谷的阿薩姆紅茶園、臺灣杉林及日月潭全景。登頂並可遠眺九份二山及集集大山,是日月潭觀賞日出的最佳景點。行走此步道需要一點腳力,但因分成兩段,可依個人腳力與興致決定走半程或全程,沿線風光明媚。步道第一段是從登山口至半山腰的農業部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距離約3.3公里,高度約從海拔750公尺至850公尺。沿途可欣賞日月潭特有的阿薩姆紅茶種稙區茶園風光,如果清晨上山,還可在茶改場廣場上欣賞壯麗日出景色。茶改場是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建築,東洋味濃厚,博物館內展示阿薩姆紅茶發展史,可自由參觀。第二段是從茶改場至中央氣象署日月潭氣象站,距離約1.3公里,高度從850公尺至1,005公尺。沿路遍植臺灣杉樹,林相獨特,步道終點站為日月潭氣象站,是中央氣象署為收集全臺不同海拔高度的氣象資料,在全臺設立的四座氣象站之一,屬海拔第二高度測候所。其餘三站分別為陽明山竹子湖(850公尺)、阿里山(2,400公尺)與玉山(3,800公尺)。
news
玉山國家公園-水里遊客中心
玉山國家公園位居臺灣中央地帶,成立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4月10日,為我國第二座國家公園。區內崇山峻嶺,臺灣三千公尺以上百岳名山有三十座位處其中,有氣勢磅礡、雄偉壯麗者,有奇峰俊秀、自成風格者,美不勝收,為一典型的山岳型國家公園。全區以玉山主峰為中心,延及中央山脈南段部份山系,幅員遼闊,涵括南投、嘉義、高雄、花蓮四縣市,東起馬利加南山、南抵關山、西至楠溪林道、北達郡大山,面積105,490公頃,為全臺灣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同時並涵蓋臺灣中南東三區各大水系的源頭,與下游民生息息相關。由於全園區自海拔3,952公尺的玉山主峰直落至300公尺的拉庫拉庫溪底,氣溫隨著高度上升而遞減,形成溫帶、寒帶兩種氣候型態。除蘊涵有豐富的植物相外,另有豐富的動物及景觀等自然資源孕育其中。園區內豐饒珍貴的自然人文資源屬全民共享,這個環境最重要是給人們一個與大自然接觸的場所,做為心靈休憩、恢復生機的地方,也是留給後世子孫最美好純淨的樂土。因面積廣大分為四大區: 《西北園區》位於玉山園區西北側,包括新中橫公路、塔塔加、東埔、觀高、八通關、玉山主峰及楠溪林道等地區。 《南部園區》位於玉山園區西南部,包括南橫公路沿線、梅山─天池─中之關─埡口、南橫三山及關山等地區。 《東部園區》位於玉山園區東南側,包括南安、山風、瓦拉米、大分及新康山等地區。 《高山核心地區》位為玉山園區東北部及中央地帶,包括大水窟、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塔芬山、馬西山等地區。而於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新中橫-塔塔加遊憩區、南橫-梅山遊憩區、瓦拉米-南安遊憩區,分設四座遊客中心,提供各項媒體欣賞、諮詢及解說等各項服務。
news
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
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東臨馬軍山,西接萬大,北以馬海僕富士山為界,南臨萬大溪,面積2,787公頃。冬暖夏涼,海拔1,200~2,600公尺,乾爽宜人、青山綠水。整個園區以一條自導式步道為主,全長約6公里,經過主步道、好漢坡、中繼服務站,沿途有臺灣杉、水杉等冰河期便出現的植物及人氣最旺的楓林區、最高點的松林區。每年12月至翌年元月,山谷中的一大片楓香林換上紅妝,落葉繽紛,非常詩情畫意。森林遊樂區內除了賞景與賞楓外,亦適合從事森林浴、賞鳥與生態研究等活動。四季各有不同風味。
news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園區秉持『手的勞動,心的感動』推動理念,透過臺灣工藝文化園區「生活工藝館」的啟動,創造多樣化工藝設施與優質環境,包含遊戲工坊、工藝創作體驗坊及生活工藝思行坊、工藝五感等,結合手創的感動與心靈的體驗,讓分屬不同年齡層次的大小朋友皆可細細品味做工藝的感動與價值,打造一個屬於全民生活美學的極致空間,具體實現文化公民願景,期待給全民另一個工藝休閒好所在。
news
霧社
素有櫻都之美稱的霧社海拔1,148公尺,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終年氣候涼爽,在日治時期便以櫻花之美馳名,每年1月下旬至3月中旬櫻花盛開之際,嬌艷酡紅,令賞玩遊客不飲自醉。霧社境內主要風景區有碧湖、莫那魯道抗日紀念碑、國立仁愛高農櫻花林等。四周高峰重疊,青山翠谷。
news
飛牛牧場
民國64年(西元1975年),政府輔導剛從美國受完酪農專業訓練回國的有志青年,在苗栗縣通霄鎮南和里的保安林地旁,一個俗稱九層窩,種滿相思樹林的山坡地,開墾為「中部青年酪農村」,作為全臺專業乳牛養殖示範區,這是現在飛牛牧場的前身。地形上,背倚著火炎山丘陵地,登高向西遠眺則可隱約看見臺灣海峽,而後山更有一條頗具歷史意義的挑鹽古道。在民國74年(西元1985年)將「中部青年酪農村」轉型為休閒牧場,結合了日本牧場設計與美國的景觀設計,造就了今日的美景。牧場主要的自然生態資源為乳牛及蝴蝶,在標誌設計上以「飛牛」二字做為結合,更以天空、草原和牛奶的顏色調和出「飛牛牧場」獨特標誌來。在民國84年(西元1995年)正式對外開放,提供國民一個具有鄉野氣息的遊憩場所。飛牛牧場因為有飼養牛群,場方利用這些牛隻的排泄物來改良土壤,並廣泛地種植有機蔬菜。在3公頃餘的有機園區裡,無水污染及空氣污染的自然條件下,目前種植一般家庭使用的綠葉蔬菜及香草植物,供園區內的餐廳使用。場內專業乳牛的飼養管理饒富教育性、知識性。在這裡可充分體驗酪農生活,並了解到乳牛的生態,還有機會親自體驗牛乳的生產過程。
news
木生昆蟲博物館
埔里的好山好水,讓飛鳥、蝴蝶也流連忘返!由於中海拔的雨量及濕度較低海拔地區高,林木茂盛,鳥類資源也豐富,其中畫眉科的鳥類外型美麗、鳴聲宛轉,更顯得多彩多姿。埔里平常留鳥約有36種、冬候鳥62種,山區可見到臺灣特有種山鳥─黃山雀、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等的蹤影。臺灣曾有蝴蝶王國的美稱,而埔里則是這個王國中最引人注目的「蝴蝶鎮」,種類多達三百五十幾種(臺灣約有四百多種),較著名的有闊尾鳳蝶、蝙蝠蛾、木生鳳蝶等。雖然近來產量銳減,但遊客仍可走一趟木生昆蟲博物館,館內收藏昆蟲標本約一萬六千多種,除了斑斕豔麗的蝴蝶之外,還有世界各地著名的昆蟲標本。
news
泰雅渡假村
泰雅渡假村座落於風光明媚、山水迤邐且向有臺灣瑞士之稱的南投縣內,左擁國姓,右攬仁愛兩鄉,地處鍾靈毓秀的關刀山脈與純淨的北港溪畔,是由一群熱愛泰雅文化的人士所規劃闢建。南投縣,昔為原住民泰雅族人所居之地,舊稱「水沙漣」,是原住民色彩非常濃厚的地方。山谷中的渡假村正如同桃花源聖地,融合了鄰近部落的泰雅族傳統風情與好客有禮的態度;保存著淳樸的山間習俗,精緻的林相,扶疏的花木,同時精巧的呈現著自然與山林美景,是結合了文化、自然與娛樂的渡假村。想要輕鬆的瞭解泰雅族人昔日的生活風貌與在歷史中所歷經的斑斑血淚事蹟,一趙泰雅渡假村的泰雅文化之旅可讓人深刻體驗。對原住民部落文化的重視乃是泰雅渡假村的一大特色,包括山地文物館、臺灣島、泰雅勇士像、古隧道、原住民歌舞表演等。園區內有許多原住民傳統建築,如萬大社住屋、巴拉社住屋、泰雅族部落入口處的瞭望台等,均委請專家考據,依原樣重建而成,泰雅文物館展示泰雅人生活器物及歷史文物,霧社事件時光隧道則以造景方式鋪陳那段驚神泣鬼的英勇抗日史實。另外,園方也安排了杵音、水上浮舟、農耕、狩獵等原住民的傳統舞蹈表演供遊客欣賞。 
news
水里蛇窯
這座獨一無二的蛇窯建於西元1927年,蛇窯源自大陸福州,由民間經營,故稱民窯,至於官窯則稱龍窯。蛇窯是順著斜坡地以土磚砌成,窯身甚長,遠望如蛇形,故名蛇窯。水里蛇窯是臺灣現有最古老、最具傳統鄉土文化的柴燒窯。這種由坯土和木材共同創出的藝術作品絕非現代化窯製品所能比擬。蛇窯內並特為遊客精心規劃傳統文化介紹和工藝及陶藝作品展示,另有蛇窯茶藝館供遊客休憩品茗。多媒體視聽室介紹陶藝藝術,陶藝教室則讓有興趣的遊客親手一嘗捏陶樂。
news
九族文化村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大林村金天巷45號的九族文化村,係由水沙連歐洲花園、歡樂世界與原住民部落景觀區三大部份組成,佔地62公頃,最高海拔900公尺。擁有臺灣遊樂園8大最─臺灣最高的自由落體、最大的歐洲花園、海拔最高、樹最多、原住民文化最豐富。想在綠樹如蔭的山林間,欣賞原住民文化、體驗超刺激與快感的遊樂設施,或者只是看場秀、品嘗原味餐等,歡迎全家來體驗臺灣遊樂園最High的玩法。 水沙連歐洲花園由歌德式鐘樓與巴洛克式建築的麗宮所構成,為臺灣最大的歐洲花園;鐘樓是仿英國倫敦海德公園旁的艾伯特紀念館造型所建,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最重要的雕塑建築之一,鐘樓即複製其典雅華麗的造型與石雕群像,每座鐘樓高22公尺,當初創園之初即已規畫預計建在花園的四個角落,但完成的第一座毀於921地震,歷經4年重建,「臺灣最大的歐洲花園鐘樓」夢想,從規畫到落實歷時17年已於民國92年(西元2003年)7月底與大家見面,和麗宮建築遙遙相對。義大利羅馬式雕像與噴泉,加上如茵的草坪與鮮花,歐風濃郁。 歡樂世界包括西班牙海岸、阿拉丁廣場、馬雅探險、UFO自由落體、金礦山探險、空中纜車、文化廣場等設施,可謂一室內狄斯耐樂園。空中纜車為臺灣第一座輕載量空中纜車系統,每小時載客量1,600至2,400人,纜車鳥瞰高度最高40公尺。從不同的角度帶你鳥瞰九族文化村全區美景! 原住民部落景觀區分布臺灣十族的建築、圖像、美食、音樂、服飾與生活,從達悟、阿美、泰雅、賽夏、鄒、邵、布農、卑南、魯凱、排灣全都備齊,沿著全程1,865公尺的綠蔭人行步道,石板或木造的各款住屋依原貌、原材具體展現。此外,九族廣場傳統山地歌舞秀、石音劇場的傳統邵族杵音與各部落不同的傳統技藝表演與山地食物,亦不容錯過。九族文化村已成為臺灣原住民最大型的聚會。
news
清境農場
清境農場在南投縣境內,成立於民國50年(西元1961年)2月20日,是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為了安置早年投效疆場的國軍退除役官兵在此從事農墾開發而設置的。清境農場是中橫公路霧社支線往合歡山必經之地。民國54年(西元1965年),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感於此處「清新空氣任君取,境地幽雅是仙居」,於是將原名「見晴農場」改為「清境農場」。由於清境農場遠離城市酷熱,清新、自然與靜謐,溫和的氣候加上豐沛的雨量,使得此地成為經營牧場、種植溫帶蔬果與花卉的好地方。春季到清境農場,會感覺一片欣欣向榮,桃花、梨花、蘋果花陸續綻放,4月全月採收春茶;牧羊區毛地黃盛開,一片奼紫嫣紅,5月為牧區野菊花及合歡山高山杜鵑盛開季,除了春、夏景致不同之外,秋、冬的清境又有一番不同景致,10月的清境農場可以賞楓,一片片落楓散落,踩下去沙沙作響浪漫極了。
news
東埔溫泉
東埔是一處以溫泉與山巒美景而著名的布農族部落,位於陳有蘭溪畔、八通關古道起點。溫泉水屬於弱鹼性碳酸泉,酸鹼值7.7,溫度約53度,水質清澈,泉水自溪谷湧出,從岩縫、砂石層自然湧現,呈現出熱氣沸騰的景觀,泉水再引流至旅館、飯店,提供遊客溫泉享受。
news
埔里
位於南投縣境北部的埔里,是臺灣的地理中心鎮,以甘泉、美酒、鮮花、佳人聞名,四面環山,是個典型的盆地小鎮,素有「山城」的美稱。埔里全鎮面積162.227平方公里,海拔在380-700公尺之間,氣候上,屬於亞熱帶溫潤氣候,冬不嚴寒、夏不酷熱。盆地東北的關刀山,標高1,924公尺,是周邊最高山,另外三面則為集集大山系的山頭與小丘,如西塔山、白葉山、觀音山、三角嶺等。境內兩大河川—眉溪和南港溪,分別繞過盆地西部的烏牛欄谷地,在水尾附近會合。埔里曾是眉社、埔社等原住民部落及平埔族的匯聚之地,加上位居山區,開發較晚,保留了豐富的族群歷史。回顧埔里盆地的開發過程,令人感受到山城充滿歷史、人文氣息的一面。由於中海拔的雨量及濕度較低海拔地區高,林木茂盛,鳥類資源豐富。埔里平常留鳥約有36種、冬候鳥62種,山區可見到黃山雀、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等的蹤影。除了有天然美景、天氣穩定及豐富農特產品外,埔里人更努力保存、發揚埔里特色,以「山之城」、「水之鄉」、「花之都」、「藝之鎮」、「健之邑」的主題,總體營造埔里。埔里又得天獨厚的擁有四季溫和及甜美的水質。如此山明水秀的天然洞府,不亦世外桃源。埔里也因此博得「小洛陽」之美稱。
news
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
距溪頭17公里,佔地40公頃的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位於溪頭往阿里山健行熱線之中途站,海拔1,600公尺,一年四季花期不斷;春櫻吐蕊、夏石楠花開、秋蘭飄香、冬楓相映。自溪頭孟宗山莊後的溪杉觀光道路進入,著名景點依序為石井磯、青龍瀑布、聚英村、花卉中心、松瀧岩與天地眼,其中後兩處一般車輛不准進入,須步行或搭專車。過了溪杉公路上收費站即可見到「石井磯」指示牌,沿竹林小徑至杉林溪流旁,可見因長期受溪流侵蝕而形成一窪窪如水井般石洞的「石井磯」景觀;而「石井磯」下游地勢成直角下降,瀑水傾瀉形成「青龍瀑布」。聚英村為此區本部,提供套房、小木屋、露營區等食宿服務,停車場旁的花卉中心植有滿天星、繡球花與牡丹花。溪杉公路的盡頭即為「松瀧岩瀑布」,瀑布兩旁各有一石洞,名為水濂洞。左洞深約8公尺、高約20公尺、長約30公尺,右洞則比左洞大一倍。靜坐洞內觀瀑,饒富趣味。至於「天地眼」則為本區最後一個景點,因山壁上凹陷的兩個大洞宛如一雙眼而得名。杉林溪的中藥植物園由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主任規劃,利用兩山谷間狹長腹地1.5公頃的面積,並依易經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學說豎立地標、太極圖像、過水橋、八卦亭等景觀。園區內,最重要的主體還是上百種藥草,從最近頗知名的珍珠草、假人參、日本木瓜到常見的牛蒡應有盡有,同時分為十二生肖區、健康茶區、野生食物區、專業藥用區等。其中十二生肖區巧妙將生肖與藥草結合,更是一絕。來到杉林溪遊樂區,千萬別錯過了這處植物寶庫。由於杉林溪前後歷經民國88年(西元1999年)九二一地震及民國90年(西元2001年)桃芝颱風的接連重創,浴火重生後,特別在青龍瀑布前斥資百萬新建一座「九九吊橋」,紀念從民國88年(西元1999年)的百年大震後重建,也代表另一全新的開始。
news
集集火車站
建於西元1930年,以純檜木建造,具古樸風格,係全臺古老火車站之一,為鐵路集集支線中之一站,已為觀光旅遊攝影景點。
news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向山遊客中心
臺灣的水庫湖泊型風景區中應屬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最受矚目;全潭面積827公頃,湖面周圍約33公里,北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形如月鉤,故而得名。日月潭的水源來自濁水溪上游,而濁水溪發源於合歡山,故日月潭的源頭為合歡山。最早日月潭只是個小湖泊,日治時代,為了發電所需,日人從濁水溪最靠近日月潭的武界處,攔砂截取濁水溪流水,修築了一條15公里長的地下水道,穿過水社大山進到日月潭,淹沒眾多小山丘,而成今之泱泱湖泊。由於臺灣的水庫普遍利用溪流截堵成潭,水庫狹長,景觀單調,日月潭則是利用窪地注水成潭,水域由山巒環繞,層層相夾,水道蜿蜒紛岐,遠觀近遊,處處是景。由於它是國內少見的活水庫,水庫的水每日透過台電抽蓄發電循環使用,宛如活水,不但藻類植物不易滋生,水質透明度佳,故能繁殖肉質鮮膩的曲腰魚、奇力魚與潭蝦。很多書上用水沙連形容日月潭,事實上水沙連的範圍比現在日月潭來得大。「沙連」是以前平埔族人對內山原住民的通稱,內山為一連串多積水盆地群,日月潭湖泊即在其中,加水字於上,合稱「水沙連」,範圍相當於現在埔里、魚池、中明、水社、頭社等地。海拔748公尺的中高度,造就日月潭宛如圖畫山水的氤氳水氣及層次分明的山景變化,唯能乘船遊湖、親近潭水,才能完全體會日月潭之晨昏美景。環潭公路:日月潭環湖一周,約33公里,過去僅有日潭公路,民國84年(西元1995年)9月間,月潭公路完工後,使日月潭環湖公路於焉完成,遊客可開車或騎機車,沿湖遊覽各個景點。向山行政暨遊客中心位處臺21線水社隧道附近,鳥瞰建築物,猶如雙手環抱整個日月潭的湖光山色,其中兩個長度達34公尺、高8公尺的超大跨度之頂版結構;日月潭的湖光山色穿過寬闊的跨距空間,直接映入遊客眼中,創造了人與自然間發展對話的舞台,雖為建築物,但若說它是一件藝術品也不為過。本園區前棟為辦公處所,後棟則為遊客中心。遊客中心展場包含「悠遊水沙連-產業館」、「日昇月恆-藝廊」、「潭情日月-自然人文館」及「多媒體影音播放室」,分別展出當地的產業、工藝和旅遊資源,其中「產業館」網羅了大日月潭地區的陶藝、紙藝、工藝、酒類、紅茶及農特產等特色產業,並提供產業資訊;「藝廊」以潭區附近工藝名家作品展為主題;「自然人文館」以影音導覽認識日月潭自然人文與歷史。多媒體影音播放室有3D立體多媒體簡介,帶給遊客意想不到的影音震撼。
news
椬梧滯洪池
椬梧滯洪池有著雲林版日月潭的稱號,位於雲林口湖,雖少了日月潭山水相映之色,卻有豐富的濕地生態景觀。最初原是台糖農場的甘蔗林,因颱風期間海水倒灌後,長年積水不退,讓原先的樹林成為了現今所見的湖泊。幽靜的椬梧滯洪池分為北池與南池,沿湖設有自行車道,可騎著自行車舒適地探索秘境。園區內有多個景觀台和涼亭供遊客休憩,特別適合到此遊覽欣賞絕佳美景。椬梧滯洪池不僅有防治水患的功能,更擁有令人驚豔的湖光水色,豐富的生態資源更讓這裡成為了賞鳥天堂,更是附近居民騎行、慢跑、散步、觀湖的好去處。
news
荷苞山咖啡園區
日治時期日本人就在荷苞山大量種植咖啡樹,荷苞山亦有「咖啡山」的舊稱。荷苞山海拔300公尺,緯度與世界著名咖啡生產國牙買加相當,屬排水良好之沙質土壞,加上處於亞熱帶氣區,充足的水氣及陽光,非常適合咖啡生長,本區所栽種的咖啡樹屬於阿拉伯品種,山間各式的咖啡店林立,使的荷苞山所在的古坑鄉成為台灣咖啡的原鄉。
news
台西漁港
台西漁港屬於專業養蚵港,碼頭邊堆滿蚵殼、蚵串,與其他漁港具有不同風味。漁港周邊一大片濕地,蘊藏著豐富的生態,當海水退潮時,許多遊客會前來尋找招潮蟹及彈塗魚的蹤影。漁港海口村巷弄裡,由韓、日、香港、美加、西班牙等國志工繪製五顏六色的彩繪牆,增添許多台西漁港的異國風貌與創作風格。
news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口湖遊客中心
口湖遊客服務中心為口湖地區濕地生態園區的節點之一,以濕地間常見物為意象,水鳥振翅飛舞的美麗景象為設計構想,為周圍空曠的草皮地景增添生命力。本設計以地景建築的方式來規劃建築量體—屋頂即是大地的延伸,使人為建築與大地合一。量體交錯的關係為兩隻水鳥比翼而飛的意象。遊客可直接由地面,經由緩緩融入大地的屋頂斜坡,上到屋頂的綠色屋頂觀景步道(目前2樓觀景步道整修中無法前往),遠眺濕地風光。生態水池與賞鳥亭則以隔柵方式圍出一片視覺穿透部分,使觀察對象不受外界干擾,而展現其最為原始的面貌,優化觀賞體驗。口湖遊客服務中心更是少數提供餐飲服務的遊客服務中心之一,所提供的豐富料理為「在地小農食材無菜單料理」,只要事先致電預約,就能到當地品嘗最道地的滋味。
news
太平老街
太平老街位於雲林縣斗六市的太平路上,全長約600公尺,從古至今太平路一直是斗六的主要商店街,是通往南北鄉村的聯絡道路。老街上的樓房建築以巴洛克式風格為主體設計,已超過90多年的歷史,完整地呈現百年來台灣的建築發展史,來一趟老街,不論是歷史建築或是美食小吃,都能徹底地呈現出台灣早期濃濃的傳統特色與風味。
news
綠色隧道景觀公園
雲林縣古坑鄉省道臺3線柴里橋往永光方向,道路兩旁種植許多50年歷史的芒果樹,將整條道路遮蔽成隧道,就像是長長美麗油綠的天然隧道,全長約兩公里。沿著綠色隧道而行的台糖小火車和鐵軌,是相當特殊的景觀和文化,遊客可以踩踏著單車,享受綠蔭蔽天的涼爽舒適,感受慢活的自在幸福。附近的蜜蜂故事館和228紀念公園也是賞遊的重點之一。
news
塭港堆燈塔
西元1914年興建的塭港堆燈塔,位於雲林縣口湖鄉外傘頂洲,是一座建立在沙洲上的燈塔,塔身為鋼架塔。溫港堆燈塔的興建,係因其所在之長約5公里、寬1.2公里的浮動沙丘,經常隨潮汐忽隱忽現,進而影響附近水道船隻的往返,為了安全之故,乃興建本燈塔。由於塭港堆燈塔建立於沙洲上,因此不斷飄移,也不斷面臨地基遭沖毀的危險。塭港堆前後已重建多次,寫下臺灣與世界燈塔史上,燈塔重建次數最高的紀錄。
news
華山休閒農業區
華山休閒農業區位於古坑鄉與梅山鄉界,風景區主體大尖山標高1,299公尺,是阿里山西端、清水溪西稜的最高峰,可遠眺美景處處,林木蒼翠,區內闢有登山健行步道,是運動健身的最佳去處,除登山、健行外,更具烤肉、露營、郊遊等多元化休閒勝地。
news
合歡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素有「雪鄉」之稱的合歡山位於花蓮縣與南投縣的交界,是臺灣主要河流大甲溪、濁水溪與立霧溪的分水嶺。合歡群峰共由七座山所串連:主峰3,416公尺、東峰3,421公尺、北峰3,422公尺、西峰3,144公尺、石門山3,236公尺、合歡尖山3,217公尺、石門北峰3,278公尺(前五座更名列「臺灣百岳」中)。省道臺14甲公路(大禹嶺到武嶺路段)為亞洲海拔最高的公路,計有大禹嶺與霧社兩個入口,由大禹嶺入山,可欣賞中橫公路景觀,若自霧社進入,一線直達廬山、一線則經清境農場、梅峰、翠峰、鳶峰、昆陽、武嶺至大禹嶺。沿途盡是高山鐵杉、白枯木與箭竹林大草原等特有高山景觀。
news
劍湖山世界主題樂園
劍湖山世界是臺灣最具人氣的主題樂園之一,有著最新鮮的玩樂設施,急速的快感、躍動的活力,讓參與其中的遊客不由得大聲高喊!有膽量的朋友不妨嘗試亞洲最長、最飆的衝瘋飛車,或是27層樓高的擎天飛梭……,挑戰極限勇氣。
news
中台禪寺
中台禪寺位於南投縣埔里鎮,中台禪寺興建工程自民國79年(西元1990年)開始規劃,歷時十年,民國90年(西元2001年)宣告竣工,是結合中西建築元素,由著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所設計,成為眾多佛教信眾的信仰中心,慕名而來的遊客和信眾絡繹不絕。中台禪寺主體建築以石材為主,象徵修行的堅固和永恆不變。由側面看主體建築,彷彿是一位在青山中禪坐的行者,正面外觀則像蓄勢待發的噴射機,象徵禪宗「頓悟自心,直了成佛」的無上心法,設計兼具時代開創新意與綿長的禪宗古意。中台禪寺的開山方丈為上惟下覺老和尚,是四川省營山縣人,三十歲時披剃出家、受戒。先後到過宜蘭吉祥寺、新竹圓明寺、香港大嶼山等地閉關。民國60年(西元1971年)代末期從香港返回臺灣,繼續他的清修生涯。逐漸地,老和尚的名聲一天天的傳播開來,到今日親炙學人逾數十萬人。南投一向就以山光水色聞名,尤其埔里位處臺灣地理中心,更是許多景點的中繼樞紐,而中台禪寺的主體建築含藏佛法五化內涵,集生活、教育、學術、藝術、科學於一身,寺內建築、佛像、壁畫、彩繪、雕刻、書法……,蘊含豐富藝術內涵,呈現出至真、至善、至美、至聖的佛法精神,無一不藝術,無一不莊嚴,走一趟中台巡禮,可比一趟洗滌心靈之旅,讓你輕鬆休閒之餘,又能獲得內心祥和平靜。
news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舊稱天妃廟或天后宮,為了紀念分靈自湄洲的祖廟──朝天閣,才改名為朝天宮。創建於清康熙年間,西元1694年,因神蹟靈驗,已成為全國三百餘座媽祖廟的總廟,外觀輝煌。廟中供祀天上聖母及觀世音菩薩等神像。廟內的樑架結構及木雕皆出自於名匠之手,如廟埕外石欄杆柱上四海龍王之石雕像,每尊姿態各異,氣勢雄健,還有以米字形做出斗拱結網構造而成的藻井,整座寺廟不論是小至窗花上的人物表情動作的刻畫,大到氣勢雄偉的盤騰龍柱,作工之精巧細緻,無異是結合了宗教與藝術精品的綜合體。北港朝天宮終年香火鼎盛,每年最熱鬧的二次遶境分別是農曆正月15日的元宵節及3月23日媽祖誕辰,元宵節是以花燈比賽為主,媽祖誕辰期間,各地信徒及分靈廟宇陸續回北港進香,規模十分盛大,而遶境遊行,更是鑼鼓喧天,萬人空巷,為媽祖香期最高潮。讓整個北港鎮都籠罩在濃郁的宗教氣息中。
news
澎湖國家風景區-澎湖遊客中心
澎湖位於臺灣與大陸之間,開發較臺灣早約四百年,擁有歷史悠久的人文古蹟,得天獨厚之自然景觀,潔淨的沙灘,清澈的海水,為國人休閒渡假的好去處。主要的旅遊景點有:最具代表性的澎湖跨海大橋,橫跨白沙與西嶼兩島;列為國定古蹟的天后宮、西嶼西臺;樹齡已逾三百年的通梁古榕;聽浪觀濤的風櫃洞、鯨魚洞;臺灣最早建造的漁翁島燈塔;來趟澎湖知性之旅的澎湖水族館;盡情享受浮潛樂趣的目斗嶼、吉貝嶼、險礁嶼;欣賞玄武岩奇景的桶盤嶼、錠鉤嶼;保存最完整傳統漢人聚落形式的望安花宅聚落;以及最具淒美感人故事的七美人塚等,為旅遊絕佳去處的國際渡假島嶼。澎湖各島嶼地形相似,地勢平坦,最高處「貓嶼」僅達海拔79公尺,平均高度十餘公尺,地質景觀以玄武岩岩漿冷凝收縮破裂產生之柱狀節理,經受海蝕與風化作用形成千變萬化的岩石景觀最具特色,代表性景點有桶盤嶼、虎井嶼、錠鉤嶼等地。澎湖清澈的海水、潔淨沙灘與純淨天空的自然景色,是難得一見的海上休閒樂園。受夏季時黑潮支流及冬季時中國大陸沿岸流,均流經澎湖附近海域的影響,使澎湖的海洋生物種類繁多,潮間帶生物豐富,是極佳的生態教室。在候鳥移棲的季節,有各種候鳥飛臨,可見群鷗飛翔覓食的美景。鳥類種類多達二百餘種,是賞鳥的絕佳地點,觀光客可以從事海釣、浮潛等活動,也可乘船悠遊各島嶼,飽覽海景風光,體驗休閒快意的海洋假期。每年的4月至10月是澎湖的觀光旺季,由於遊客人潮洶湧,機位、住宿最好預先辦妥,全臺各大旅行社均有代辦,可自行預訂。10月東北季風增強,不妨可以逆向操作,利用各航空公司、旅遊業者和飯店所提出的超級優惠,體驗澎湖冬季不同的旅遊風情!
news
澎湖天后宮
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主祀媽祖,建於西元1604年,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廟體建築出自唐山名匠之手,有深具藝術造詣的各類建築構建與裝飾,廟中並典藏有現存全臺灣最早的古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之碑,陳列於清風閣文物館中供民眾參觀,另有清乾隆皇帝御賜題「與天同功」的金匾可供憑弔,俱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news
小白沙嶼
小白沙嶼以潔淨的沙灘得名,可盡享日光浴、浮潛、戲水的白色沙灘島嶼,大片沙灘及海底景致為世外桃源勝境。由於小白沙嶼無人居住,是一處保有原始海島風貌之島嶼,島上玄武岩柱狀節理亦十分發達,尤其南岸最為可觀,岩壁上可見到成群的燕鷗棲息,為澎湖賞鳥據點之一。
news
險礁嶼
位於吉貝嶼南方的險礁嶼,以暗礁多而聞名,除東半部有小片岩石形成的海蝕平臺外,全島泰半是由砂粒、貝殼和珊瑚碎屑構成的白色砂灘,遠觀只見一片白砂在海面若隱若現,猶如夢幻仙境。險礁嶼四周海域生態豐富,是浮潛觀賞成群熱帶魚和美麗珊瑚礁的優良場所。
news
小門嶼
小門嶼位於白沙與西嶼間的吼門水道,素有吼門之珠雅稱,並以俗稱跨海小橋的小門橋與西嶼本島相銜,是一座典型的玄武岩方山型小島,加以匯聚澎湖諸多人文特色,可謂澎湖群島的縮影。鯨魚洞位於小島西北海岸,柱狀節理的玄武岩海崖,因受海蝕作用而形成一巨形海蝕洞,遠觀彷若擱淺海灘的鯨魚,置身洞中,可聽海濤怒吼,盪氣迴腸。另鯨魚洞東南方臺地上有石英砂構成的「滿地金砂」奇景,為臺灣難得一見,其由於植被稀疏而致水土流失的半乾燥地形,亦饒富賞景趣味。
news
虎井嶼
虎井嶼一如桶盤嶼,有軒昂雄偉的柱狀節理玄武岩景觀,另由於崖下海域澄澈秀麗,昔有「虎井澄淵」美景之名。虎井最為人稱道的當屬沉城之謎,相傳十七世紀荷蘭人曾於島上建有城堡,後於戰火中沉沒海底,近來雖屢有學者前往探勘,但迄未有重大發現,「虎井沉城」依然是三百年來的不解謎團。
news
通梁古榕
通梁村位在白沙島的西端,即在通過跨海大橋鄰近不遠處,通梁古榕位在通梁村保安宮前,樹齡至今已經有三百多年,傳說三百多年前有艘貿易船在吼門水道遇難沉沒,僅剩一株樹苗漂至岸邊為村民所拾穫而栽種,樹枝不斷生長後,氣根下垂於地,又著地生長而延展成一片茂盛濃密的樹林,成為納涼、避暑的好地方。
news
龍騰斷橋
龍騰舊稱「魚藤坪」,相傳先民在開墾初時,鯉魚潭有鯉魚精危害地方,鄉民苦不堪言。為了克制鯉魚精作怪,遂在龍騰山區遍植魚藤,同時,又將東面的高山稱為關刀山,用意是藉關刀山斬魚藤,以毒殺鯉魚精,最後魚怪果然不再危害,居民從此安居樂業。至臺灣二戰後設村,村民認為「魚藤」不雅而改名為龍騰。西元1935年4月21日清晨,臺灣中部大地震,震央即在關刀山附近,三義地區受災慘重,巍峨的山線鐵路龍溪橋完全震毀,震後在原橋西側另建新橋,遺下拱型橋柱,挺立在烈日風霜裡,供後人憑弔。搭火車經三義時,龍騰斷橋遺跡打眼前掠過,令人印象深刻。民國88年(西元1999年)9月21日再度遭受九二一大地震的無情摧殘,由北端算起第五橋墩半殘拱口二次被震斷,龍騰斷橋除了深具古樸之美外,也是經歷二次大地震的活見證。
news
風櫃斗
信義鄉是梅的故鄉,乃臺灣最大的青梅產區,每年歲末冬初至清明時節梅果成熟時,賞梅與採梅便成了梅鄉最詩情畫意的事。風櫃斗、牛稠坑、烏松崙是知名賞梅景點。造訪梅園能欣賞到依著海拔高低陸續盛開的滿山花海,且遠眺玉山白頭雪景更是美麗無限。風櫃斗梅樹的特色是表皮粗黑,枝幹盤繞,姿態蒼勁挺拔,頗富美感,大部分梅樹為30年左右的老樹,其中自強國小附近的老梅王,樹齡高達70歲,老而彌堅,生機盎然。 賞梅季節,信義鄉農會利用信義鄉之自然資源,豐富農特產品及原住民的文化特色,辦理踏雪尋梅系列活動,玉山高海拔冬季優良茶競賽及信義鄉優質葡萄競賽頒獎展售,是尋幽探訪最佳時機,得獎的農友利用農會提供之攤位,將得獎的比賽茶、優質葡萄就地展售,由於產品優良且稀少,因此常於展售會搶購一空,所以頒獎與展售會當日是品嘗玉山高海拔優良茶及優質葡萄最好且最為集中的一日,遊客可把握時機前往。
news
吉貝嶼
吉貝嶼為澎湖夏日渡假的熱門據點,沙嘴海灣尤是名聞遐邇,吉貝沙嘴由西崁山向東南方延伸,形成一道長達數千公尺的金黃色海灘,使人不禁欲一親芳澤的衝動。吉貝嶼位於白沙島北方約5.5公里,為澎湖北海最大的島嶼,四周有石滬群和珊瑚礁地形,島內更有豐富的人文景觀與文化遺址。東南海岸的岩層已被侵蝕成為海蝕平臺。島的東側及東北側海濱,有較黝黑的玄武岩。西崁山原為一獨立山頭,後來由於廣大的珊瑚碎屑堆積而成一座陸連島,在西崁山東南方有一隆起的灘岩地形,與西崁山北方的堆積層,約合佔全島的二分之一面積,是本島另一特別的地形景觀。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本島的鳥類和植物也十分豐富,目前發現的鳥類已有百餘種。堆積層外面的海蝕平臺上,石滬櫛比鱗次,退潮後露出海面,是澎湖石滬最密集的地方。島上有度假小屋可住宿,平緩的沙岸適合游泳、潛水,是理想的海岸渡假勝地。目前島上設有各式各樣的遊憩設施與活動,可以任意休閒娛樂整個下午,是最佳消暑勝地。偶像劇「海豚灣戀人」拍攝場景即選在本島完成,女主角天邊或許您將在此巧遇。
news
西嶼西臺
光緒年間,清法戰後議和,清廷改派劉銘傳為巡撫籌畫防務,為防臺灣海峽受賊寇侵擾,擇地建了十座砲臺。西嶼西臺正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也是澎湖現存最完整和最大規模的古砲臺,佔地8公傾,四周高築牆垣,牆內疊石成堡,置四門大砲,牆垣堅厚,堡下建有山字形甬道,甬道寬闊,可容駐軍數千人,氣勢雄偉壯觀。西嶼西臺這座古時候規模宏偉的軍事基地,天光水色全臺少見,其景觀之優美,在現今留存的古要塞中顯得十分特殊。西嶼西臺的正面入口築有雙重拱門,外堡門上方鑲嵌李鴻章親題的「西嶼西臺」門額,砲臺內部分布許多拱頂、甬道,四通八達,兩側兵房的磚砌房間是官兵起居之所,一旦發生戰況,官兵可以在甬道內往來聯絡。堡內通風、採光相當良好,登上拱形甬道頂,環顧四周,猶能感受當年守土禦寇的雄風及民族氣慨,登臨外垣,可俯瞰壯闊海洋,是澎湖重要戰略地位的歷史見證。
news
七美嶼
七美鄉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清代初期稱為「南嶼」或「大嶼」,至西元1944年才由「望安庄」分出,成為「大嶼庄」,次年改為「大嶼鄉」,後為感念七美人貞烈節操及動人的事蹟,於是改名為「七美鄉」作為永久誌念。七美嶼為一被切割之臺地,因流水作用與地質岩性,於北側西湖村與西側平和村形成河谷地形,整個島是東北高西南低的傾斜臺地,島嶼中間被一座東西走向之山陵(俗稱中崎山),分成南、北兩部分。七美嶼海拔高度為澎湖群島第二高,僅次於「貓嶼」。七美嶼西南方三十浬處即是聞名全臺的「南淺漁場」,自古以來即是著名的漁場。七美的海產資源豐富,島上居民們多以漁撈及海產加工為主,農業為副。據考古發現在南港、東湖等地,發現有距今約四千年左右之石器工場遺留,可見本島嶼開發極早,為重要文化遺址。除此之外,本地有一著名特產-「七美草」,據說是一帖可以治療風濕症、關節炎等筋骨酸痛症狀的單味良藥。此種藥草生長於山野地下深處,須挖掘數尺深,才能見到根部,挖取不易,目前野生「七美草」幾已絕跡,數量相當稀少,十分珍貴。
news
澎湖跨海大橋
連接白沙、西嶼兩島的跨海大橋,橫跨波濤洶湧的吼門水道,全長2,494公尺,兩端建有半圓形拱門,建好當時為遠東最長的跨海大橋。該橋於民國59年(西元1970年)完工通車,初時僅為單線,會車不易,經重建拓寬為雙線,並於民國85年(西元1996年)3月完工,使島間交通更為便利。漫步橋面,可觀壯闊海景,可聽宏偉浪濤,可沐徐徐海風,成為休憩身心一大樂事。
news
東椗島燈塔
西元1871年完工的東椗島燈塔,位於金門縣東椗島山頂,塔身為磚造黑色圓形結構,是該地區首座黑色燈塔。也是中國海關成立海務部門後,在廈門海域興建的第一座西式燈塔,由英國籍燈塔工程師韓得善所規劃建造。東椗島燈塔扼守福建廈門灣與金門料羅灣之間的海道,是東椗島的地標,也是接待外界貴賓的觀光景點之一。
news
北椗島燈塔
西元1882年完工的北椗島燈塔,位於金門縣北椗島山頂,為一磚造白色圓形燈塔。北椗島燈塔頂端的燈器二次大戰遭盟軍炸燬,民國36年(西元1947年)另設三角形鐵架,民國75年(西元1986年)整修原塔身,燈器由鐵架移設原塔頂。北椗島東西狹窄、南北細長,在南北兩端緩緩有延伸入海的礁岩,因此漲潮或是巨風來襲時附近海域便相當危險,也因此乃有該燈塔的建造。
news
金門慈湖慈堤
慈湖是結合國防與民生的重要水利工程,靠近古寧頭,不僅築有長堤可防敵人軍事登陸,亦闢有養殖池120公頃,裨益民生至鉅。此外,慈湖是金門最重要的賞鳥地點,在臺灣稀見的鸕鷥(Cormorants)常成群聚集,目前發現的野鳥近二百種,以鷸科(Scolopacidae)最多。
news
太武山
太武山位於金門島中央,係八二三炮戰重要紀念地,金門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即位於此區中山紀念林遊憩區內。太武山上戰役史蹟豐富,更可鳥瞰金門田野風光。太武山海拔雖僅253公尺,卻是金門的最高峰。山頂的「毋忘在莒」勒石,高數十丈,是根據民國41年(西元1952年)先總統蔣中正墨寶所刻印而成,成為金門最著名的地標。
news
二崁傳統聚落
澎湖人文景觀豐富,古厝、聚落亦屬探訪焦點,除馬公市興仁里的蔡廷蘭進士第、白沙鄉瓦硐村的張百萬舊宅外,西嶼鄉二崁村亦留存有一幢百年古厝,此外,重新整修完成的傳統閩南合院建築群,保持傳統聚落風貌,並再利用為各式各樣博物館,且活化傳統產業,如二崁傳香、杏仁茶等,走在古色古香又純樸的二崁聚落古厝巷弄間,是您追古思情的好地方。二崁陳家古厝屬陳氏家族所有,為三進平房大厝,以當地硓𥑮石與玄武岩為牆身,支撐屋頂結構,並以彩繪瓷磚、交趾陶、泥塑等為裝飾,瓦房、條窗、馬背,完全閩南傳統建築形式,為民風淳樸的澎湖與二崁聚落增添傳統工藝之美。
news
邱良功母節孝坊
邱良功母節孝坊位於金門縣,是金門地區現存牌坊中最為完整壯觀的一座。節孝坊建於西元1812年,旌表任浙江總督的金門人邱良功守節28年的寡母,茹苦含辛,教子成龍的感人事蹟。牌坊全以上好石材砌成,雕工精細,堪稱藝術傑作。
news
八二三戰史館
八二三戰史館位於中正公園內,建於民國77年(西元1988年)「八二三砲戰」30週年紀念,為當年砲戰的英勇事蹟作歷史見証。戰史館正門兩側外壁上鐫刻有戰役期間殉職官兵姓名共587位,左側展示當年殲敵主力戰鬥機-F86軍刀機以及主力砲-155毫米加農砲,右側則停放海陸間穿梭自如的兩棲登陸運輸車(LVT),讓人可以想見當年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的壯盛情景。館內另外將戰役有關史料規劃成十二個展示區,以圖表、照片、文件、遺物、模型等不同展示方式,將八二三砲戰事件始末作最完整的記錄。遊客至此,可以真正體會到金門能在駭人密度的砲擊下存活下來,靠的並不是奇蹟,而是全體軍民一致的反共意志和精誠團結。在金門地區除了八二三戰史館外,鵲山及小金門也分別建有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隨時提醒著人們:意志才是存活最大的力量。
news
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縣古名浯洲,明、清兩代,科甲鼎盛,名將輩出,鄭成功曾駐軍於此,現代更經歷古寧頭戰役及八二三砲戰,以戰地風光、海上公園著稱,金門國家公園面積3,528.74公頃,由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分為古寧頭區、太武山區、古崗區、馬山區、烈嶼區,除了戰役紀念史蹟、傳統聚落及文物外,在地質上由花崗片麻岩構成的丘陵地形,自然環境特殊因近大陸邊緣,為候鳥遷徙中繼站,發現199種野鳥,具有研究及解說價值。
news
馬山觀測所
馬山觀測所位於金門縣金沙官澳北端,馬山是金門本島與大陸最接近的據點,距離彼岸的角嶼不過2,100公尺,退潮後更只有約1,800公尺。觀測所位於狹長坑道中,其內置有3座高倍率望遠鏡,天候晴朗時可以清楚看到對岸漁村,一睹對岸生活實況。
news
金門陶瓷廠
金門地區瓷土蘊藏量豐富,品質優良,政府為開發地下資源,促進工業發展,繁榮地方經濟,增加青年就業機會,乃於民國52年(西元1963年)設立本廠,為地區公營事業單位之一,亦是目前中華民國唯一的官窯,原係配合開發金門所產之優良高嶺土而設置,其後漸成為酒瓶容器及陶瓷藝品的總匯。金門陶瓷廠所產製的瓷器盛裝金門高粱,是國內外愛酒人士爭相收藏的精品。其它如各式仿古瓷器、陶瓷版畫、青花瓷、結晶釉等陶瓷藝品,更是餽贈親友之最佳禮品。外賓來到金門,總不免俗地會到此一開眼界。近期為提昇官窯內涵,邀集國內知名藝術家、陶藝家駐廠指導,開創新格局、引領產品藝術化、提昇產品水準,另本廠附設陶瓷博物館,典藏數百件陶瓷珍品,竭誠歡迎愛好陶瓷藝術人士蒞廠賞玩,參觀指導。
news
太湖遊憩區
太湖遊憩區是指以太湖為中心的公園,具有珍貴歷史意義的八二三戰史館亦涵蓋在內,共佔地約45公頃。「太湖」是金門最大的人工淡水湖,面積達36公頃,蓄水114公噸,於民國56年(西元1967年)修築完成,湖中建有三個島,島上築有涼亭,景致清幽。園內尚有一古厝「慰廬」,為明代建築,自風沙中掘出加以整修而成,別具特色。民國65年(西元1976年),政府合併太湖及榕園,命名為中正公園,為一結合山水綠蔭的遊憩區。民國75年(西元1986年), 蔣中正總統百週誕辰之際,軍民在榕園前闢地建林,規劃一座水樹荷塘,長橋蜿蜒的紀念公園,為中正紀念林。
news
望安嶼
因綠蠵龜而名噪一時的望安,是澎湖的第四大島,也是著名的文石產地之一,島上地形起伏,四周草原遼闊,牛群優遊其間。西側有崢嶸的玄武岩山崖及天然海灣,素有「蜜月島」之稱。望安舊名「八罩」,位於馬公市南方,介於澎湖本島與七美之間,而「望安」兩字可能由當地人所謂「網垵」語音訛化而來,由於望安島擁有沙灘與泥質混合為海床的港灣,早期當地民眾除了沿海漁業和潮間帶漁作外,另盛行「牽罟」(地曳網)圍捕魚類,所以稱為「網垵」,後來逐漸訛音改為「望安」。另一說法則指西元1661年,明末永曆年間鄭成功大軍從金門渡海來臺時,在海上遠遠看見八罩島後,頓覺心安踏實,而將八罩島改為望安島,不論傳說如何,這兩個典故充分將望安群島居民的常民文化與戰略地位顯現出來。天臺山岡丘草原帶為望安島之最高峰,是澎湖著名的文石產地之一,四周草原平坦,為一天然牧場,牛群怡然其間,西側海濱為天然海灣。中社聚落保留了較完整的澎湖集體古厝民宅,古昔稱花宅,據說是因為整個聚落坐落在當地蓮花山花心所在,後來在二戰後改稱為中社村,中社村古厝建築型態為傳統合院建築,保存了相當特殊的傳統聚落建築文化特色。
news
莒光樓
莒光樓位於金門縣金城鎮,是一幢仿古宮殿式的三層樓建築,建於民國41年(西元1952年)用以表彰在金門歷次戰役中英勇官兵之事蹟。由於曾經被採用為中華民國郵票圖案而馳名國際,成為外賓訪金門的第一站。一樓設有簡報室,放映金門多媒體簡介,可以讓來訪者對金門有個概括的認識。沿莒光樓往下走,經過莒光湖,湖畔規劃為「金門縣觀光旅遊服務中心」,有金門縣觀光協會、旅行公會、旅館公會等觀光服務社團在此辦公,需要旅遊資訊或服務的遊客不妨前往洽詢。
news
文臺寶塔
位於金門縣的文臺寶塔建於西元1387年,明朝洪武年間。係一座以花崗岩石條砌成的五層六角形實心塔,在600年前是附近海域船隻的航行指標。古塔形制規模雖小,卻另有一番樸拙韻致。此外,塔頂有鐫字及浮刻,而塔下盤石亦有陳煇於西元1607年、明萬曆年間的手書墨蹟及張大千大師墨寶,均頗堪玩味。
news
翟山坑道
位於金門古崗村古崗湖東南方,為一A字型戰備水道,坑道全長101公尺,寬約6公尺,高約3.5公尺;水道呈A字形,全長357公尺,寬約11.5公尺,高約8公尺。民國50年(西元1961年)為因應戰爭所需而開挖,耗時5年才完成,戰時供登陸小艇搶灘運補用,坑內並有停靠碼頭。翟山坑道內由人工穿鑿,工程雄偉媲美擎天廳;坑道外海浪澎湃,潮聲勢壯。於民國87年(西元1998年)7月正式開放,並成立翟山坑道管理站,是不可錯過的觀光景點。
news
山后民俗文化村
金門民俗文化村位於山后村,建於西元1900年,共包括18棟傳統閩南二進式雙落建築,格局壯闊整齊,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之大成。民俗文化村依文物、禮儀、喜慶、休閒、武館、生產等單元展現金門地方民俗,另有古代官邸一座,可以欣賞淋漓盡致的雕樑畫棟之美。
news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在民國99年(西元2010年)3月29日正式揭牌,本館坐落於北竿戰爭和平紀念園區內,位處大沃山12據點處,天氣晴朗時,遠眺大陸海岸線,相對於對立時代的緊張氣氛,更能與「戰爭和平」主題相異其趣。該館以「感動‧回憶」為主題,分成:緣起、軍事沿革大事紀、軍用品展示區、軍民生態文化等展區,透過文字及影像,這些關於馬祖長達近半世紀軍管時期,軍方與民間共同走過的歲月,在主題館內歷歷重現,讓參觀民眾遙想當年,戰地居民的蓽路藍縷。配合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開幕,馬管處除邀請當年曾在馬祖開鑿坑道的「北海真英雄」們回訪,特於館內播放「戰時回憶─馬祖老影片」。軍管時期,民眾無法持有相機,僅軍方能拍照與攝影,故此時的影像紀錄,顯得彌足珍貴。觀者透過影片,回顧軍民真實生活,更揭開戰地政務下的神秘面紗。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不僅是全台首座以「戰爭與和平」、「感動與回憶」為主題的博物園區,穿梭在昔日據點中,並藉由實體與文史資料的展示,達到全民國防、寓教於樂的效果。二樓的平台能眺望馬祖海景,不過尚無電梯,輪椅朋友目前無法前往。紀念館設有無障礙廁所及停車位,服務台提供手機充電區、輪椅充電、 語音導覽筆供借用。
news